[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葉松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醫學
    【市場價】
    536-776
    【優惠價】
    335-485
    【作者】 葉松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中醫  基礎理論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807903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8079037
    叢書名:荊楚中醫藥繼承與創新出版工程·荊楚醫學流派名家繫列(第一輯)

    作者:葉松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5月 


        
        
    "

    編輯推薦

    荊楚醫學是我國重要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醫學流派之一,其蘊藏的學術思想和治療經驗對後世中醫藥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繫統梳理荊楚中醫藥歷史源流,整理和總結荊楚名醫名家臨證經驗、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以及荊楚地域特色的醫學體繫、學術發展流派,這對於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助力荊楚文化發揚光大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並填補了荊楚中醫藥繫統研究的空白。

     
    內容簡介

    本項目是湖北省公益學術著作出版專項資金項目。本書詳細介紹荊楚名家的學術思想及臨證、教學、科研實踐精華。包括:醫家傳略、學術思想、醫論醫話、醫案精選、創新成果等內容。本叢書通過深入研究挖掘湖北地域代表性醫家的醫學思想、理論、技術等,不僅有利於促進湖北地域中醫學術、科研、臨床發展,還能為祖國中醫發展做出貢獻。因此,本叢書的出版以一種形式表達出荊楚醫學的傳承和發展,體現了對國家政策的充分領悟,勇於承擔社會責任,遵循中醫發展的客觀規律,積極推動中醫傳承和創新工作,擴大中醫藥文化影響力。

    作者簡介

    葉松,主任醫師、二級教授,湖北中醫名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000年3月從師於魏喜保教授學習中醫內科專業,獲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出師證書。臨床擅長消化繫統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教學方面堅持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獲湖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1項,科學技術成果1項,湖北省衛生廳醫藥衛生科技進步獎1項,湖北省高等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2003年在“非典”防治工作中,表現突出,被武漢市武昌區政府授予個人二等功。

    目錄
    醫家傳略1

    一、聰穎好學,立志為醫3

    二、扎根臨床,博采眾長5

    三、厚積薄發,自成一格8

    醫家傳略1



    一、聰穎好學,立志為醫3



    二、扎根臨床,博采眾長5



    三、厚積薄發,自成一格8



    四、大醫精誠,勇挑重任11



    五、碩果累累,實至名歸13



    六、薪火相傳,福蔭一方15

    學術特色17



    一、法師仲景,勤研經典19



    二、虛實兼顧,氣血同調23



    (一) 虛實兼顧23



    (二) 氣血同調27



    三、權衡髒腑,脾胃為樞29



    四、身心同治,善調肝脾(胃)33



    五、衷中參西,防治結合36

    著作簡介41



    一、《老年消化繫統疾病防治與調養》43



    二、《中醫內科臨床實習指南》46



    三、《脾胃病證治精要》49



    四、《中醫消化病診療指南》51



    五、《內科病奇難頑癥特效療法》55



    六、《糖尿病的自我調治》57



    七、《中醫內科學》60



    八、《中華脾胃病學》64



    九、“中醫必修課考試復習綱要叢書”之一——《中醫內科學》69

    醫論醫話71



    一、胃食管反流病73



    (一)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責之於“肝胃”73



    (二) 胃食管反流病治宜“疏肝理氣,和胃降逆”74



    (三) 注重調理氣機75



    二、消化性潰瘍76



    (一) 消化性潰瘍以脾胃虛弱為本76



    (二) 消化性潰瘍的病機轉歸77



    (三) 從肝胃論治消化性潰瘍78



    三、慢性胃炎79



    (一) 以胃氣為本79



    (二) 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80



    (三) 慢性胃炎以廣義“通法”為治則81



    四、胃癌83



    (一) 癌病以正氣虧虛為本84



    (二) 胃癌的辨治思路84



    五、上消化道出血85



    (一) 血證之氣火主因說86



    (二) 胃出血的治療86



    六、胃下垂88



    (一) 胃下垂的病理特點89



    (二) 胃下垂的病機特點89



    (三) 胃下垂的治療90



    七、糖尿病性胃輕癱91



    (一) 中醫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的關鍵——健脾益氣、升清

    降濁92



    (二) 糖尿病性胃輕癱的“血瘀”機制92



    八、潰瘍性結腸炎93



    (一) 潰瘍性結腸炎之病機要點93



    (二) 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注重調理氣血,兼顧脾腎94



    九、功能性消化不良95



    (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機核心95



    (二) 張仲景關於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治思路96



    (三) 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注重調理氣機96



    十、急性胰腺炎98



    (一) 急性胰腺炎的病程進展98



    (二) “通則不痛”之治療原則100



    十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01



    (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機101



    (二) 從肝脾論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02



    (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轉歸103



    十二、膽石癥及膽囊炎104



    (一) 膽石癥及膽囊炎的中醫發病機制105



    (二) 以“和法”論治膽石癥及膽囊炎106



    (三) 從肝脾論治膽石癥及膽囊炎106



    十三、洩瀉107



    (一) 以脾胃為本的病機特點108



    (二) 張仲景關於洩瀉的診治思路108



    (三) 李時珍論治洩瀉的特色109



    (四) 從肝脾論治洩瀉109



    (五) 從肺論治洩瀉110



    (六) 洩瀉的臨證加減110



    (七) 葉松教授從肝脾論治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經驗111



    十四、便秘113



    (一) 便秘之髒腑病機113



    (二) 經方辨治便秘經驗114



    (三) 從虛實兩端辨治便秘116



    (四) 注重調理氣機116



    (五) 注重滋陰潤腸117



    十五、梅核氣117



    (一) 梅核氣的病因病機118



    (二) 梅核氣的證治方藥118



    (三) 注重調節氣機119



    十六、口瘡120



    (一) 以“火”為主的病機特點120



    (二) 辨“實火”與“虛火”121



    (三) 張仲景關於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診療思路122



    (四) 葉松教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經驗122



    十七、口干123



    (一) 葉松教授對口干的病機認識123



    (二) 治療口干須重視脾陰125



    (三) 治療口干須重視疏肝125



    十八、口苦126



    (一) 口苦的病機關鍵126



    (二) 葉松教授治療口苦經驗127



    十九、口臭127



    (一) 口臭的病機特點128



    (二) 葉松教授治療口臭經驗128



    二十、不寐130



    (一) 張仲景關於不寐病因病機的認識130



    (二) 不寐以“心”為核心的髒腑病機130



    (三) 張仲景對不寐的治療經驗132



    (四) 葉松教授診治不寐經驗133



    二十一、虛勞133



    (一) 葉松教授對虛勞病機特點的認識134



    (二) 從脾胃論治虛勞134



    (三) 治療虛勞注重調肝135

    醫案精選137



    【吐酸案】139



    【胃瘡案】150



    【胃下案】155



    【便秘案】158



    【呃逆案】171



    【口臭案】180



    【口瘡案】187



    【痢疾案】191



    【洩瀉案】201



    【脅痛案】213



    【胃痞案】224



    【胃痛案】234



    【腹痛案】245

    創新成果259



    一、科研項目261



    二、臨床和實驗研究262



    (一) 論文成果262



    (二) 研究成果263



    三、教學成果289

    大事記293



    參考文獻299

    前言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荊楚文化是中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中中醫藥文化更是歷史悠久且獨具特色。自上古開始,荊楚大地上便有嘗百草的神農。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在襄陽地區行醫,其於亂世立志,刻苦鑽研醫術,所著《傷寒雜病論》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非常深遠的著作之一,也是後世學者研習中醫的經典著作。魏晉有太醫令王叔和著述《脈經》,其常年生活於荊襄地區,整理的《傷寒雜病論》亦給後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宋代有被譽為“北宋醫王”的龐安時,湖北浠水人,以善治傷寒病聞名,其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被後世廣為稱贊。明代生於湖北蘄春的“藥聖”李時珍,博覽經史,醫藥均精,其歷時二十七年編撰的鴻篇巨制《本草綱目》被奉為中藥學經典,廣為流傳;與李時珍同時代的還有湖北羅田人萬密齋,其可謂是全科之奇纔,不僅臨床經驗豐富,而且著述頗豐,其理論及臨床涉及內、外、婦、兒、養生等多個方面,與李時珍齊名。清代有湖北武穴醫家楊際泰,彙集自身及家傳經驗撰成頗具實用價值的醫學全書《醫學述要》,為清代中醫學集大成之著作。荊楚大地湧現的這些著名醫家,對荊楚醫學的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此外,1637年在漢口開設的“葉開泰藥室”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普及發揮了重要作用,與北京知名品牌“同仁堂”一樣,享譽全國。與此同時,湖北還擁有著豐富的中醫藥資源,以“蘄州四寶(蘄竹、蘄艾、蘄龜、蘄蛇)”為代表的道地藥材以及洪湖蓮子、隨州銀杏、利川黃連、羅田蒼術、襄陽杜仲、巴東玄參等同樣全國聞名。荊楚醫學流派是在荊楚中醫藥文化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較有地域特色的醫學體繫,它是以一些代表性的醫家及其獨特的學術觀點傳承發展為核心的醫學體繫,葉松教授作為當代荊楚醫學流派脾胃病方面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臨證時不拘泥形式,以中西醫結合之道為病人尋求*合適之治法,其用藥靈活多變,善於吸收*新研究成果,正好契合了荊楚中醫藥文化中博采眾家之長的開放包容、勇於開拓創新的特點。本書的部分醫家傳略以時間為軸,從葉松教授生活中小事切入,盡量真實地還原了一個醫家的成長歷程。本書的第二部分學術特色詳細介紹了葉松教授主要的學術思想和特點。第三部分著作簡介則介紹了葉松教授主編或參與編寫的多部著作,其內容不僅涵蓋中西醫診治脾胃病的基礎知識,也有對疑難雜癥的思考及經驗總結等。第四部分醫論醫話則以葉松教授善治疾病為綱,詳細論述了該類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機、選方用藥及辨治要點,每個疾病分為單獨章節論述,以中醫藥理論為核心,用經典原文和葉松教授的獨到認識加以拓展。第五部分醫案精選列舉了葉松教授臨床診療過程中的經典病案,基本覆蓋了脾胃病的常見病、多發病,展示了葉松教授臨證思辨特點和處方用藥經驗。本書*後兩個部分創新成果和大事記則羅列了葉松教授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醫家是如何堅持傳承與創新,勇攀醫學高峰,為中醫學的發展做出自己貢獻的。本書的編寫得到了湖北省中醫院葉松知名中醫工作室和湖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的大力支持,一批臨床經驗豐富、理論基礎扎實的專家參與本書的編寫工作,另外一批優秀的研究生也為本書的編寫做了大量具體的工作,保證了本書的順利出版。但由於水平有限,本書仍存在不少疏漏之處,期待讀者的批評指正!本書不僅是對葉松教授的成長經歷、脾胃病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的全方位總結,也是對荊楚醫學的一次傳承與發展,希望對後來者有所啟示和激勵,不斷把荊楚醫學發揚光大!本書中引文,因來源資料年代久遠,已無從查對*原始的版本,在編寫過程中,編者和編輯對引文中少量明顯錯誤之處,按現在的出版規範做了修改。本書中方劑組成盡量與原方保持一致,但需關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的應用,此類藥物在臨床應用中應靈活處理, 不可照搬照抄原方。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荊楚文化是中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中中醫藥文化更是歷史悠久且獨具特色。自上古開始,荊楚大地上便有嘗百草的神農。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在襄陽地區行醫,其於亂世立志,刻苦鑽研醫術,所著《傷寒雜病論》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非常深遠的著作之一,也是後世學者研習中醫的經典著作。魏晉有太醫令王叔和著述《脈經》,其常年生活於荊襄地區,整理的《傷寒雜病論》亦給後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宋代有被譽為“北宋醫王”的龐安時,湖北浠水人,以善治傷寒病聞名,其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被後世廣為稱贊。明代生於湖北蘄春的“藥聖”李時珍,博覽經史,醫藥均精,其歷時二十七年編撰的鴻篇巨制《本草綱目》被奉為中藥學經典,廣為流傳;與李時珍同時代的還有湖北羅田人萬密齋,其可謂是全科之奇纔,不僅臨床經驗豐富,而且著述頗豐,其理論及臨床涉及內、外、婦、兒、養生等多個方面,與李時珍齊名。清代有湖北武穴醫家楊際泰,彙集自身及家傳經驗撰成頗具實用價值的醫學全書《醫學述要》,為清代中醫學集大成之著作。荊楚大地湧現的這些著名醫家,對荊楚醫學的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此外,1637年在漢口開設的“葉開泰藥室”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普及發揮了重要作用,與北京知名品牌“同仁堂”一樣,享譽全國。與此同時,湖北還擁有著豐富的中醫藥資源,以“蘄州四寶(蘄竹、蘄艾、蘄龜、蘄蛇)”為代表的道地藥材以及洪湖蓮子、隨州銀杏、利川黃連、羅田蒼術、襄陽杜仲、巴東玄參等同樣全國聞名。荊楚醫學流派是在荊楚中醫藥文化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較有地域特色的醫學體繫,它是以一些代表性的醫家及其獨特的學術觀點傳承發展為核心的醫學體繫,葉松教授作為當代荊楚醫學流派脾胃病方面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臨證時不拘泥形式,以中西醫結合之道為病人尋求*合適之治法,其用藥靈活多變,善於吸收*新研究成果,正好契合了荊楚中醫藥文化中博采眾家之長的開放包容、勇於開拓創新的特點。本書的部分醫家傳略以時間為軸,從葉松教授生活中小事切入,盡量真實地還原了一個醫家的成長歷程。本書的第二部分學術特色詳細介紹了葉松教授主要的學術思想和特點。第三部分著作簡介則介紹了葉松教授主編或參與編寫的多部著作,其內容不僅涵蓋中西醫診治脾胃病的基礎知識,也有對疑難雜癥的思考及經驗總結等。第四部分醫論醫話則以葉松教授善治疾病為綱,詳細論述了該類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機、選方用藥及辨治要點,每個疾病分為單獨章節論述,以中醫藥理論為核心,用經典原文和葉松教授的獨到認識加以拓展。第五部分醫案精選列舉了葉松教授臨床診療過程中的經典病案,基本覆蓋了脾胃病的常見病、多發病,展示了葉松教授臨證思辨特點和處方用藥經驗。本書*後兩個部分創新成果和大事記則羅列了葉松教授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醫家是如何堅持傳承與創新,勇攀醫學高峰,為中醫學的發展做出自己貢獻的。本書的編寫得到了湖北省中醫院葉松知名中醫工作室和湖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的大力支持,一批臨床經驗豐富、理論基礎扎實的專家參與本書的編寫工作,另外一批優秀的研究生也為本書的編寫做了大量具體的工作,保證了本書的順利出版。但由於水平有限,本書仍存在不少疏漏之處,期待讀者的批評指正!本書不僅是對葉松教授的成長經歷、脾胃病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的全方位總結,也是對荊楚醫學的一次傳承與發展,希望對後來者有所啟示和激勵,不斷把荊楚醫學發揚光大!本書中引文,因來源資料年代久遠,已無從查對*原始的版本,在編寫過程中,編者和編輯對引文中少量明顯錯誤之處,按現在的出版規範做了修改。本書中方劑組成盡量與原方保持一致,但需關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的應用,此類藥物在臨床應用中應靈活處理, 不可照搬照抄原方。

    在線試讀
    中醫藥傳承與創新非常重要,沒有傳承,創新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而隻有不斷實踐、創新,纔能發展,並得以很好地傳承。因此,要加強中醫藥文獻整理和學術流派的研究,以及地方名醫學術經驗的整理與發掘工作。近些年來,很多業內人士已經清楚地看到,中醫藥文獻與學術流派是現代中醫藥科學研究、教育以及臨床發展的重要基礎,繫統梳理中醫藥歷史源流,整理中醫藥學術思想精華,總結歷代名醫名家臨證經驗、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尤其是對具有地域特色的醫學體繫、學術流派和臨證經驗進行整理,對於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指示的具體舉措。在這方面尚有很多工作可做,值得大家重視。

    中醫學術流派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通過不斷積澱、傳承、演變並凝練出獨具特色的學術思想和診療技術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歷史影響和社會公認度,也是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中醫學術流派特別是名醫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作為中醫傳統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傳承發展的關鍵。湖北省(荊楚)地域遼闊,歷史悠久,九省通衢,交通便利,文化積澱深厚,藥物資源豐富,歷代名醫輩出,具有鮮明的發展特色和規律。

    荊楚醫學源遠流長。神農嘗百草是荊楚醫藥學研究的開端。到了商周時期,荊楚醫學開始發展,出現了具有個別性、自發性的零散的經驗和認識,這一點從先秦的文獻中可以看出。正是這些前期積累為戰國到兩漢時期醫學體繫的構建奠定了基礎。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的醫書竹簡包括《脈書》《引書》。從內容可以看出,其出現的時間早於《黃帝內經》。毫無疑問,這些著作為《黃帝內經》的成書做出了貢獻。晉唐到宋這一時期可以說是荊楚醫學的興起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以王叔和、龐安時為代表的名醫大家。王叔和精於脈學,整理編次了《傷寒論》,龐安時提出寒溫分治,兩人對《傷寒論》都深有研究。明清時期是荊楚醫學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臨床大家萬全、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此外,還有本草學家劉若金、“戒毒神醫”楊際泰、內科名家梁學孟、制藥名家葉文機以及他開設的知名藥店“葉開泰”。近現代,荊楚地域更是名醫輩出,有倡導扶陽的王和安,有內科名家蔣玉伯、張夢儂、熊魁梧,有與哈荔田有“南黃北哈”之稱的婦科名家黃繩武,有傷寒名家李培生、洪子雲,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當代的名醫名家,他們所做的工作不僅推動了荊楚地域中醫學的發展,而且對中國傳統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對荊楚地域醫家的學術思想以及臨證經驗進行研究既有必要,也有可為。

    中醫藥傳承與創新非常重要,沒有傳承,創新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而隻有不斷實踐、創新,纔能發展,並得以很好地傳承。因此,要加強中醫藥文獻整理和學術流派的研究,以及地方名醫學術經驗的整理與發掘工作。近些年來,很多業內人士已經清楚地看到,中醫藥文獻與學術流派是現代中醫藥科學研究、教育以及臨床發展的重要基礎,繫統梳理中醫藥歷史源流,整理中醫藥學術思想精華,總結歷代名醫名家臨證經驗、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尤其是對具有地域特色的醫學體繫、學術流派和臨證經驗進行整理,對於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指示的具體舉措。在這方面尚有很多工作可做,值得大家重視。

    中醫學術流派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通過不斷積澱、傳承、演變並凝練出獨具特色的學術思想和診療技術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歷史影響和社會公認度,也是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中醫學術流派特別是名醫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作為中醫傳統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傳承發展的關鍵。湖北省(荊楚)地域遼闊,歷史悠久,九省通衢,交通便利,文化積澱深厚,藥物資源豐富,歷代名醫輩出,具有鮮明的發展特色和規律。

    荊楚醫學源遠流長。神農嘗百草是荊楚醫藥學研究的開端。到了商周時期,荊楚醫學開始發展,出現了具有個別性、自發性的零散的經驗和認識,這一點從先秦的文獻中可以看出。正是這些前期積累為戰國到兩漢時期醫學體繫的構建奠定了基礎。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的醫書竹簡包括《脈書》《引書》。從內容可以看出,其出現的時間早於《黃帝內經》。毫無疑問,這些著作為《黃帝內經》的成書做出了貢獻。晉唐到宋這一時期可以說是荊楚醫學的興起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以王叔和、龐安時為代表的名醫大家。王叔和精於脈學,整理編次了《傷寒論》,龐安時提出寒溫分治,兩人對《傷寒論》都深有研究。明清時期是荊楚醫學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臨床大家萬全、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此外,還有本草學家劉若金、“戒毒神醫”楊際泰、內科名家梁學孟、制藥名家葉文機以及他開設的知名藥店“葉開泰”。近現代,荊楚地域更是名醫輩出,有倡導扶陽的王和安,有內科名家蔣玉伯、張夢儂、熊魁梧,有與哈荔田有“南黃北哈”之稱的婦科名家黃繩武,有傷寒名家李培生、洪子雲,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當代的名醫名家,他們所做的工作不僅推動了荊楚地域中醫學的發展,而且對中國傳統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對荊楚地域醫家的學術思想以及臨證經驗進行研究既有必要,也有可為。

    本叢書通過深入研究文獻,勾勒出從漢水流域至長江中段荊楚醫學從源到流的發展脈絡,揭示了從東漢末年到明清的荊楚中醫藥學的發展歷史,延續至今,一代代中醫名家學術相承賡續,不斷地傳承與創新,特別是通過對當代代表性醫家的醫學思想、理論、技術的挖掘,繫統而深刻地梳理出荊楚醫學的傳承與發展脈絡,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影響,亦是對中醫藥傳承創新的貢獻,也為全國各地中醫流派整理、發掘研究做出了示範。

    本叢書適合中醫醫史學、中醫學術流派、中醫藥臨床及中醫藥文化的研究和學習者閱讀。

    書將付梓,先睹為快,不揣粗簡,樂而為序。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