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年末清倉】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應試指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醫學
    【市場價】
    272-395
    【優惠價】
    170-247
    【作者】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組織 編寫 
    【所屬類別】 圖書  考試  醫藥衛生類職稱考試  執業藥師考試圖書  醫學  醫學/藥學考試  執業藥師資格考試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8015610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801561084
    叢書名: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

    作者: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組織編寫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04月 


        
        
    "

    內容簡介
    2007年版《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大綱》已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審定予以公布。為了適應新版大綱變化的需要,適應國家執業藥師考試的需要,滿足廣大應試人員的需求,我們組織了部分專家、學者編寫了與新版大綱相配套的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
    本套應試指南包括了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所有科目,分藥學和中藥學兩類,共7冊,每一類有4冊。藥學類包括:藥事管理與法規(藥學類、中藥學類共用)、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藥學專業知識(一)(包括藥理學部分和藥物分析部分)、藥學專業知識(二)(包括藥劑學部分和藥物化學部分);中藥學類包括:藥事管理與法規(藥學類、中藥學類共用)、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中藥學專業知識(一) (含中藥學部分和中藥藥劑學部分)、中藥學專業知識(二)(含中藥鋻定學部分和中藥化學部分)。
    本套書的內容緊扣2007年版考試大綱,力求反映考試大綱所有考試要點,有較強的指導性和適用性。既是應試人員復習備考和各單位開展考前培訓的***用書,也可供高等醫藥院校師生和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參考。2007年版《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大綱》已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審定予以公布。為了適應新版大綱變化的需要,適應國家執業藥師考試的需要,滿足廣大應試人員的需求,我們組織了部分專家、學者編寫了與新版大綱相配套的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南。
    本套應試指南包括了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所有科目,分藥學和中藥學兩類,共7冊,每一類有4冊。藥學類包括:藥事管理與法規(藥學類、中藥學類共用)、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藥學專業知識(一)(包括藥理學部分和藥物分析部分)、藥學專業知識(二)(包括藥劑學部分和藥物化學部分);中藥學類包括:藥事管理與法規(藥學類、中藥學類共用)、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中藥學專業知識(一) (含中藥學部分和中藥藥劑學部分)、中藥學專業知識(二)(含中藥鋻定學部分和中藥化學部分)。
    本套書的內容緊扣2007年版考試大綱,力求反映考試大綱所有考試要點,有較強的指導性和適用性。既是應試人員復習備考和各單位開展考前培訓的***用書,也可供高等醫藥院校師生和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本套應試指南的編寫,邀請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部分省市局,中國藥科大學、瀋陽藥科大學、復旦大學藥學院、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藥學院、廣東藥學院、天津醫科大學藥學院、山東大學醫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河北醫科大學藥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和基礎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江西中醫學院、河南中醫學院,以及北京協和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天津市中心醫院、上海市食品藥品檢驗所等政府部門、高等院校和醫療機構的資深專家、知名學者擔綱撰寫和審定,並得到了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並致謝。
    目錄
    章中醫基礎理論
    節 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第二節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屬性
    二、陰陽的相互關繫
    三、陰陽學說的臨床應用
    第三節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含義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三、五行學說的臨床應用
    第四節藏像
    一、五髒的生理功能章中醫基礎理論
    節 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二、辨證論治
    第二節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屬性
    二、陰陽的相互關繫
    三、陰陽學說的臨床應用
    第三節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含義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三、五行學說的臨床應用
    第四節藏像
    一、五髒的生理功能
    二、五髒之間的關繫
    三、五髒與志、液、體、華、竅的關繫
    四、六腑的生理功能
    五、奇恆之腑
    六、五髒與六腑的關繫
    第五節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一、專
    二、血
    三、津液
    第六節經絡
    一、經絡繫統的組成
    二、十二經脈
    三、奇經八脈
    四、經絡的生理功能
    第七節體質
    一、體質的形成與分類
    二、影響體質的因素
    三、體質學說的應用
    第八節病因
    一、六淫
    二、七情
    三、飲食不調
    四、勞逸失常
    五、痰飲
    六、瘀血
    第九節發病與病機
    一、發病
    二、邪正盛衰病機
    三、陰陽失調病機
    四、氣、血、津液失調病機
    第十節預防與康復
    一、預防
    二、康復
    第二章中醫診斷基礎
    節中醫診斷學
    一、主要內容
    二、基本原則
    第二節四診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三節辨證
    一、八綱辨證
    二、髒腑辨證
    三、氣血津液辨證
    第三章常見病辨證論治
    節治則與治法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與祛邪
    三、調整陰陽
    四、三因制宜
    第二節常見病的辨證論治舉例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喘證
    四、不寐
    五、胃痛
    六、嘔吐
    七、洩瀉
    八、便秘
    九、頭痛
    十、眩暈
    十一、淋證
    十二、陽痿
    十三、郁證
    十四、汗證
    十五、虛勞
    十六、痺證(關節痺痛)
    十七、中暑
    十八、瘡癤
    十九、乳癖
    二十、癮疹
    二十一、痔瘡
    二十二、跌打損傷
    二十三、月經不調
    二十四、痛經
    二十五、帶下病
    二十六、積滯
    二十七、厭食
    二十八、鼻淵
    二十九、口瘡
    三十、咽喉腫痛
    第四章民族醫藥基礎知識
    節藏醫藥基礎知識
    一、藏藥的概念
    二、藏醫基礎知識
    三、藏藥基礎知識
    第二節蒙醫藥基礎知識
    一、蒙藥的概念
    二、蒙醫基礎知識
    三、蒙藥基礎知識
    第五章常用醫學檢查指標及其臨床意義
    節血液檢查
    一、白細胞計數
    二、白細胞分類計數
    三、紅細胞計數
    四、血紅蛋白
    五、血小板計數
    六、紅細胞沉降率
    第二節尿液檢查
    一、尿液酸堿度
    二、尿比重
    三、尿蛋白
    四、尿葡萄糖
    五、尿液隱血
    六、尿沉渣白細胞
    七、尿沉渣管型
    八、尿沉渣結晶
    九、尿酮體
    十、尿肌酐
    十一、尿尿酸
    第三節糞便檢查
    一、糞外觀
    二、糞隱血
    三、糞便細胞顯微鏡檢查
    第四節肝功能檢查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二、血清天門鼕氨酸氨基轉移酶
    三、血清γ-谷氨酰轉移酶
    四、血清堿性磷酸酶
    五、血清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第五節乙型肝炎血清學檢查
    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
    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四、乙型肝炎病毒e抗體
    五、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
    第六節腎功能檢查
    一、血清尿素氮
    二、血肌酐
    第七節血液生化檢查
    一、血清總膽固醇
    二、三酰甘油酯
    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四、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第六章藥學服務與咨詢
    節藥學服務概述
    一、藥學服務的含義
    二、實施藥學服務的背景
    三、從事藥學服務應具備的素質
    第二節藥學服務的內涵
    一、藥學服務的主要實施內容
    二、藥學服務的具體工作
    三、藥學服務的對像
    四、藥學服務的效果
    第三節用藥咨詢服務
    一、患者用藥咨詢
    二、醫師用藥咨詢
    三、護士用藥咨詢
    四、公眾用藥咨詢
    第七章中藥調劑的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
    節處方概述
    一、處方的意義
    二、處方的格式
    三、處方的常用術語
    四、處方的分析要點
    第二節中藥飲片處方的藥品名稱
    一、中藥飲片的正名和別名
    二、並開藥名
    三、處方應付
    第三節中藥的用藥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妊娠禁忌
    三、飲食禁忌
    四、證候禁忌
    第四節中藥的用法用量
    一、湯劑的用法用量
    二、中成藥的用法用量
    三、毒、麻中藥的使用
    第五節中藥的調劑
    一、中藥飲片處方的調劑程序及注意事項
    二、中藥鬥譜排列
    三、中成藥調劑注意事項
    第六節中藥湯劑的煎煮
    一、中藥湯劑的煎煮程序及注意事項
    二、特殊煎藥方法
    第八章中藥的貯藏與養護
    節中藥的質量變異現像
    一、中藥飲片貯存中常見的質量變異現像
    二、中成藥貯存中常見的質量變異現像
    第二節引起中藥質量變異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對中藥質量變異的影響
    二、環境因素對中藥質量變異的影響
    第三節中藥的貯藏與養護
    一、中藥材和飲片的貯藏
    二、中藥材和飲片的養護
    三、中成藥的養護
    四、《中國藥典》“凡例”貯藏項下對各名詞術語的規定第九章非處方藥
    節方劑學知識
    一、方劑的含義
    二、方劑的分類
    三、方劑的組成
    四、方劑的配伍與劑量變化
    第二節非處方中成藥
    一、非處方藥的基本概念
    二、非處方中成藥遴選原則
    三、非處方藥遴選分類
    四、合理使用非處方藥的注意事項
    第三節常用非處方中成藥的介紹
    一、內科用藥
    二、外科用藥
    三、婦科用藥
    四、兒科用藥
    五、五官科用藥
    六、骨傷科用藥
    七、皮膚科用藥
    第十章中藥的合理應用
    節合理用藥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目的與意義
    三、基本原則
    四、執業藥師的作用
    五、不合理用藥的主要表現
    六、不合理用藥的後果
    七、保證合理用藥的主要措施
    第二節中成藥的聯合使用
    一、中成藥的合理聯用
    二、中成藥聯用的配伍禁忌
    第三節中西藥的聯合使用
    一、中西藥聯用的特點
    二、中西藥聯用的藥物相互作用
    三、中西藥聯用的例舉
    四、含西藥組分中成藥的品種及使用注意事項
    第十一章特殊人群中藥的使用
    節老年人中藥的使用
    一、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藥的原則
    二、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補藥
    第二節哺乳期患者和嬰幼兒患者中藥的使用
    一、哺乳期患者中藥的使用
    二、嬰幼兒患者中藥的使用
    第三節腎功能不全者中藥的使用
    一、腎功能不全者用藥基本原則和注意事項
    二、常見對腎功能有影響的中藥
    第四節肝功能不全者中藥的使用
    一、肝功能不全者用藥基本原則和注意事項
    二、常見對肝功能有影響的中藥
    第十二章中藥不良反應
    節藥物不良反應概述
    一、不良反應的概念
    二、不良反應的分類
    第二節中藥不良反應常見的臨床表現
    一、皮膚癥狀
    二、全身癥狀
    第三節中藥不良反應發生的因素
    一、藥物和使用的因素
    二、機體因素
    第四節常用有毒中藥的中毒反應和基本救治原則
    一、烏頭類藥物
    二、馬錢子及含馬錢子的中成藥
    三、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藥
    四、雄黃及含雄黃的中成藥
    五、含朱砂、輕粉、紅粉的中成藥
    六、含雷公籐、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藥
    七、黃藥子
    第五節中藥不良反應監測與報告
    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的概念
    二、實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制度的意義
    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方法
    四、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監管繫統
    五、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報告範圍
    六、藥品不良反應的報告程序
    七、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
    第十三章中醫藥文獻與信息
    節概述
    一、概念和特點
    二、中醫藥信息來源
    第二節常用中醫藥信息
    一、傳統中醫藥典籍
    二、現代中醫藥信息
    第十四章醫療器械基本知識
    節醫療器械概述
    一、醫療器械的概念
    二、醫療器械的基本質量特性
    三、醫療器械產品的質量保證
    四、醫療器械產品的分類
    五、醫療器械的監督管理
    第二節家庭常用醫療器械的基本知識
    一、衛生材料及敷料
    二、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
    三、體溫計
    四、血壓計
    五、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儀
    六、制氧機
    七、助聽器
    八、天然膠乳橡膠避孕套
    九、撥罐器
    十、針具
    十一、灸具
    在線試讀
    章中醫基礎理論
    節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理論的一門學科。中醫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過程中,經過千百年的臨床檢驗、總結和充實提高,形成了理、法、方、藥及各種治療方法齊備,臨床療效卓越的獨特醫學理論體繫。其中,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這一獨特理論體繫的兩個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1.整體觀念的概念所謂整體,即是指事物的統一性和完整性。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而且與自然界相互關聯。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和機體自身的整體性思想,稱之為整體觀念。
    2.整體觀念的內容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以五髒為中心,通過經絡繫統,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來完成人體統一協調的機能活動。這就是“五髒一體觀”的基本內容,反映出人體內部器官是相互關聯而不是孤立封閉的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是整體觀念的主要內容之一。
    在整體觀念指導下,中醫學認為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方面依靠各髒腑組織發揮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則又要靠髒腑組織之間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方能維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個髒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整體活動下的分工合作和有機配合,這就是人體局部與整體的統一。人體又通過經絡繫統聯結全身上下內外,把髒腑組織、肢體官竅等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由此形成的中醫學的氣血津液理論和形神統一學說,就是機能與形體整體統一性的具體體現。
    總之,中醫學在闡述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時,都貫穿著“人體是有機的整體”這一基本觀點。
    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自然界的變化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而機體則產生相應的反應。例如,春夏季節,陽氣發洩,氣血容易趨向於體表,表現為皮膚松弛、疏洩多汗,機體則以出汗散熱來調節人體之陰陽平衡;秋鼕季節,陽氣收斂,氣血容易趨向於裡,表現為皮膚致密、少汗多尿,既可保證人體水液代謝的正常,又能保證人體陽氣不過分地向外耗散。人體四時的脈像變化,晝夜陰陽生理活動變化等,都是人體隨自然陰陽變化,進行的生理性調節的結果,說明人體與自然界存在著同一性,即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整體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
    正是由於人與自然界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繫,因此,在辨證論治過程中,中醫學十分注意分析和把握外在環境與內在環境整體的有機聯繫,從而進行有效的治療。章中醫基礎理論
    節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理論的一門學科。中醫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過程中,經過千百年的臨床檢驗、總結和充實提高,形成了理、法、方、藥及各種治療方法齊備,臨床療效卓越的獨特醫學理論體繫。其中,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這一獨特理論體繫的兩個基本特點。
    一、整體觀念
    1.整體觀念的概念所謂整體,即是指事物的統一性和完整性。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而且與自然界相互關聯。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和機體自身的整體性思想,稱之為整體觀念。
    2.整體觀念的內容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以五髒為中心,通過經絡繫統,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來完成人體統一協調的機能活動。這就是“五髒一體觀”的基本內容,反映出人體內部器官是相互關聯而不是孤立封閉的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是整體觀念的主要內容之一。
    在整體觀念指導下,中醫學認為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方面依靠各髒腑組織發揮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則又要靠髒腑組織之間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方能維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個髒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整體活動下的分工合作和有機配合,這就是人體局部與整體的統一。人體又通過經絡繫統聯結全身上下內外,把髒腑組織、肢體官竅等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由此形成的中醫學的氣血津液理論和形神統一學說,就是機能與形體整體統一性的具體體現。
    總之,中醫學在闡述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時,都貫穿著“人體是有機的整體”這一基本觀點。
    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自然界的變化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而機體則產生相應的反應。例如,春夏季節,陽氣發洩,氣血容易趨向於體表,表現為皮膚松弛、疏洩多汗,機體則以出汗散熱來調節人體之陰陽平衡;秋鼕季節,陽氣收斂,氣血容易趨向於裡,表現為皮膚致密、少汗多尿,既可保證人體水液代謝的正常,又能保證人體陽氣不過分地向外耗散。人體四時的脈像變化,晝夜陰陽生理活動變化等,都是人體隨自然陰陽變化,進行的生理性調節的結果,說明人體與自然界存在著同一性,即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整體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
    正是由於人與自然界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繫,因此,在辨證論治過程中,中醫學十分注意分析和把握外在環境與內在環境整體的有機聯繫,從而進行有效的治療。
    二、辨證論治
    1.癥、證、病的概念癥,指疾病的外在表現,即癥狀。疾病是機體在一定情況下對於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一種反應,具有特定的癥狀和體征。所謂“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繫,能夠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癥狀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準確地揭示出疾病的發展過程和本質。
    2.辨證與論治的概念辨證論治也叫辨證施治,所謂“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繫,從而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證候的過程。所謂“論治”,又叫施治,則是根據辨證分析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則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辨證論治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過程。
    關於辨病與辨證的關繫,中醫臨床認識和治療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證,並通過辨證而進一步認識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種疾病,臨床可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等癥狀,病屬在表,但由於致病因素和機體反應的不同,則又常表現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種不同的證。隻有把感冒所表現的“證”是屬於風寒還是屬於風熱辨別清楚,纔能確定選用辛溫解表或是辛涼解表方法,給予適當的治療。
    中醫認為一種病可以包括幾種不同的證,不同的病在其發展過程中可以出現相同的證,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往往采取“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方法。所謂“同病異治”,即是指同一種疾病,由於發病的時問、地區及患者機體的反應不同,或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所表現的證不同,因而治法就各異。所謂“異病同治”,則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種方法來治療。由此可見,中醫治病主要不是著眼於“病”的異同,而是著眼於“證”的區別。所謂“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即是“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依據。
    第二節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屬性
    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世界本身即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如白晝和黑夜,氣候的晴朗和陰雨、炎熱和寒冷,運動狀態的躁動和靜止等。
    陰和陽,作為哲學的概念,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不局限為某一特定事物,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像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即含有矛盾對立統一的概念。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或屬於功能方面的皆為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屬於有形的器質方面的皆屬於陰。如以天地而言,則“天為陽,地為陰”,由於天氣輕清在上故屬陽,地氣重濁在下故屬陰;以水火而言,則“水為陰,火為陽”,由於水性寒而潤下故屬陰,火性熱而炎上故屬陽;以動靜而言,則“靜者為陰,動者為陽”,由於陰主靜故相對靜止的事物屬陰,陽主動故劇烈運動的事物屬陽;以物質的運動變化而言,則“陽化氣,陰成形”,即是指當某一物質出現蒸騰氣化的運動狀態時則屬陽的功能,出現凝聚成形的運動狀態時則屬陰的功能。陰和陽的相對屬性引人於醫學領域,即把對於人體具有推動、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屬於陽;對於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屬於陰。
    中醫陰陽學說是以自然界運動變化的現像和規律,來探討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中醫學基本理論。中醫學正是運用其基本理論來說明人體的生理活動、病理變化,並用以指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
    後必須指出,用陰陽來概括或區分事物的屬性,必須是相互關聯的一對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纔具有實際的意義。
    二、陰陽的相互關繫
    1.陰陽的對立制約陰陽對立,即陰陽相反。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現像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相反相成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左與右,天與地,動與靜,出與入,升與降,晝與夜,明與暗,寒與熱,水與火等。陰陽兩個方面的相互對立,主要表現於它們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消長。陰與陽相互制約和相互消長的結果,取得了統一,即取得了動態平衡,稱之為“陰平陽秘”。
    陰陽制約,即陰陽相互抑制、相互約束,主要體現在陰陽相互消長的過程之中。如春、夏、秋、鼕四季有溫、熱、涼、寒的氣候變化,春夏之所以溫熱,是因為春夏陽氣上升抑制了秋鼕的寒涼之氣;秋鼕之所以寒冷,是因為秋鼕陰氣上升抑制了春夏溫熱之氣的緣故。
    人的機體之所以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就是陰與陽相互制約、相互消長取得統一的結果。隻有陰與陽之間相互制約、相互消長,事物纔能發展變化,自然界纔能生生不息。
    2.陰陽的互根互用 陰陽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現像中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繫,又稱陰陽“相成”。
    陰陽互根,是說陰和陽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條件。如上為陽,下為陰,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沒有下,也就無所謂上;左為陽,右為陰,沒有左,就無所謂右,沒有右,也就無所謂左;熱為陽,寒為陰,沒有熱,就無所謂寒,沒有寒,也就無所謂熱等。這種陰陽相互依存關繫,稱為“互根”。
    陰陽互用,是指陰陽在相互依存的基礎上,某些範疇的陰陽關繫還體現為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的過程。即所謂“陽根於陰,陰根於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這種陰陽在互根基礎上的資生、促進的互用關繫,稱為陰陽的“互用。”
    陰陽的互根互用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就人體而言,其互根互用關繫,體現於相對物質之間、相對功能之間、髒器組織與功能活動之間等方面。如就組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基本的物質氣和血的關繫而言,氣屬陽,血屬陰,無氣則無所謂血,無血則無所謂氣。且氣能生血、行血和統血,故氣的正常,有助於血的生化和正常運行,血能載氣、生氣,血之充沛則又可資助氣以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可以看出,氣與血之間體現了相對物質之間互根互用的陰陽關繫。
    此外,陰陽的互根互用,又是陰陽轉化的內在根據。這是由於陰和陽,是指相關事物的對立雙方,或本是一個事物內部的對立雙方,因而陰和陽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各自向著自己相反的方面轉化。
    3.陰陽的消長平衡陰陽的消長平衡,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形式。消,意為減少、消耗。長,意為增多、增長。陰陽消長的基本形式為:此消彼長,包括陰消陽長和陽消陰長;此長彼消,包括陽長陰消和陰長陽消。
    陰陽學說認為,事物對立的雙方不是處於靜止的和不變的狀態,而是始終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在一定限度、一定時間內“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維持著相對的平衡。事物就是在的運動和相對的靜止,的消長和相對的平衡之中生化不息。如以四時氣候變化而言,從鼕至春及夏,氣候從寒冷逐漸轉暖變熱,即是“陰消陽長”的過程。由夏至秋及鼕,氣候由炎熱逐漸轉涼變寒,即是“陽消陰長”的過程。四時氣候的變遷,寒暑的更易,實際上即是反映了宇宙自然界陰陽消長的過程,其中雖有“陰消陽長”、“陰長陽消”的不同變化,但從一年的總體來說,還是處於相對的動態平衡的。再以人體的生理功能而言,白天陽盛,故機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黑夜陰盛,故機體的生理功能也以抑制為主。子夜一陽生,日中陽氣隆,機體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漸轉向興奮,即是“陰消陽長”的過程;日中至黃昏,陽氣漸衰,陰氣漸盛,機體的生理功能也從興奮逐漸轉向抑制,即是“陽消陰長”的過程。所以說,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陰陽兩個對立著的方面,也不是平平靜靜各不相關地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如物質與功能之間、興奮與抑制的轉化過程,都是處在互相制約、互相消長的動態變化之中的。但這種消長,隻是一增一減或一減一增。如果某種原因破壞了陰陽的相對平衡,出現了一盛一衰的現像,就屬於病理狀態。由此可見,陰陽消長既可以用來說明人體的生理變化,又可用以分析病理變化,但兩者在程度和性質上是有區別的。
    陰陽的消長平衡,符合事物的運動是的,靜止是相對的,消長是的,平衡是相對的規律。也就是說,在運動之中包含著相對的靜止,在相對的靜止之中又蘊藏著的運動,在的消長之中維持著相對的平衡,在相對的平衡之中又存在著的消長。事物就是在的運動和相對的靜止、的消長和相對的平衡之中生化不息,而發生和發展著的。
    雖然陰陽的消長是的,平衡是相對的,但是絕不能忽視相對動態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為隻有不斷地消長和不斷地平衡,纔能推動著事物的正常發展,對人體來說也纔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隻有“陰消陽長”而無“陽消陰長”,或隻有“陽消陰長”而無“陰消陽長”,就是破壞了陰陽的相對平衡,導致陰陽的消長失調,形成陰或陽的偏盛或偏衰,對人體來說,也就是病理狀態。此即“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4.陰陽的相互轉化陰陽轉化是用陰陽說明事物對立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轉化的運動變化形式。陰陽學說認為,陰陽對立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陰陽相互轉化,一般都表現在事物變化的“物極”階段。如果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過程的話,則陰陽轉化便是在量變基礎上的質變。
    陰陽對立雙方之所以能夠相互轉化,是因為對立的雙方已相互存在著向其對立面轉化的因素,也即存在著陰陽依存的關繫,這就是事物轉化的內在根據。如果沒有這種內在根據,事物就不可能發生轉化。另一方面,事物的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外部條件,如果事物有轉化的內在根據,而沒有外部條件,那麼也不能轉化。事物轉化的條件是各種各樣的,隨著事物的不同,其促進轉化的內部和外部條件也各不相同。
    陰陽的消長(量變)和轉化(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全過程中密不可分的兩個階段,陰陽的消長是其轉化的前提,而陰陽的轉化則是其消長發展的結果。
    綜上所述,陰和陽是事物的相對屬性,因而存在著無限可分性。陰陽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和相互轉化,則是說明陰和陽之間的相互關繫不是孤立的,靜止不變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繫的。陰陽對立的兩個側面,必須以對方之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對立面的消長運動是的,對立面的平衡則是相對的;對立面的消長運動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產生質的飛躍,從而形成陰陽的轉化,這就是中醫陰陽學說的全部內容。
    ……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