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人體復雜繫統科學探索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醫學
    【市場價】
    436-632
    【優惠價】
    273-395
    【作者】 佘振蘇,倪志勇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醫學  基礎醫學  生理學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3310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030331090
    作者:佘振蘇,倪志勇著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1月 

        
        
    "

    內容簡介


    人體是典型的復雜繫統,正在成為復雜繫統科學的主要研究對像之一。錢學森晚年致力於研究人體,提出了許多重要概念和思想。本書繼承和發展了錢學森的繫統科學、人體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思想,從繫統哲學、科學原理、應用技術和工程實踐四個層次構建了研究人體復雜繫統學的理論框架,建立了研究人體的廣泛的科學基礎,即人體繫統科學。該理論試圖建立薛定諤有關人的完整科學圖景,為開展包含意識在內的生命科學研究提供原理和方法。


    本書可供國家各級領導、專家和學者參考,也可供繫統學和研究人的相關學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參考。

    目錄
    第1章 人體繫統科學發展的必然性
    1.1 社會發展呼喚人體繫統科學
    1.1.1 醫療發展的需求
    1.1.2 教育發展的需求
    1.1.3 社會管理發展的需求
    1.1.4 重構科學圖景的需求
    1.2 科學發展創新人體繫統科學
    1.2.1 量子物理學發展的啟示
    1.2.2 生物化學發展的啟示
    1.2.3 非線性、非平衡態物理學發展的啟示
    1.2.4 復雜性科學發展的啟示
    1.2.5 生命科學的新發展
    1.3 作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橋梁的人體繫統科學
    第2章 錢學森論人體繫統科學

    第1章 人體繫統科學發展的必然性

    1.1 社會發展呼喚人體繫統科學

    1.1.1 醫療發展的需求

    1.1.2 教育發展的需求

    1.1.3 社會管理發展的需求

    1.1.4 重構科學圖景的需求

    1.2 科學發展創新人體繫統科學

    1.2.1 量子物理學發展的啟示

    1.2.2 生物化學發展的啟示

    1.2.3 非線性、非平衡態物理學發展的啟示

    1.2.4 復雜性科學發展的啟示

    1.2.5 生命科學的新發展

    1.3 作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橋梁的人體繫統科學

    第2章 錢學森論人體繫統科學

    2.1 現代科學技術體繫

    2.2 錢學森論繫統科學

    2.2.1 開放的復雜巨繫統的概念創新

    2.2.2 綜合集成體繫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創新

    2.2.3 錢學森繫統科學的新發展

    2.3 錢學森論人體科學

    2.3.1 人體科學的內容

    2.3.2 錢學森的人天觀

    2.3.3 錢學森人體學的新發展

    2.4 錢學森論思維科學

    2.4.1 思維科學的內容

    2.4.2 思維科學研究方法

    2.4.3 錢學森思維科學的新發展

    第3章 人體繫統科學綜述

    3.1 人體繫統科學概論

    3.1.1 什麼是人體繫統科學

    3.1.2 與錢學森現代科學技術體繫和繫統科學的關繫

    3.1.3 人體繫統科學的創新

    3.1.4 人體繫統科學的意義

    3.2 人體繫統科學的基本組成

    3.2.1 人體繫統科學的哲學觀

    3.2.2 人體繫統科學的科學原理

    3.2.3 人體繫統科學的應用技術

    3.2.4 人體繫統科學的社會工程實踐

    3.2.5 對錢學森人體學的創新

    3.3 在人體繫統科學下的思維科學創新

    3.3.1 康德與黑格爾的思維有機體思想

    3.3.2 當前思維和認知科學的基本問題

    3.3.3 思維活動的神經網絡動力學模型

    3.3.4 對錢學森思維科學的創新

    第4章 人體的復雜繫統本體論

    4.1 人體繫統科學呼喚新的哲學觀

    4.2 還原論的局限

    4.2.1 什麼是還原論

    4.2.2 本體還原論的起源和成就

    4.2.3 生命科學中的還原論及局限

    4.2.4 繫統生命觀的興起與挑戰

    4.3 傳統東西方哲學的人天觀

    4.3.1 西方傳統的人天觀

    4.3.2 東方傳統的人天觀

    4.3.3 西方學術界對東方思想的關注

    4.4 人體的復雜繫統觀

    4.4.1 錢學森的人天觀理論

    4.4.二面多維多層次的人體復雜繫統觀

    第5章 人體繫統科學的研究方法

    5.1 人體繫統科學的認識論

    5.1.1 錢學森的中介認識繫統論

    5.1.2 人體繫統科學的三條認識論原理

    5.2 人體繫統科學研究的方法論

    5.2.1 還原論方法論

    5.2.2 繫統科學的研究方法

    5.2.3 人體繫統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創新

    5.3 人體繫統科學研究的實踐論

    5.3.1 還原論的實踐論

    5.3.2 基於復雜繫統思想的實踐論

    5.3.3 大成智慧的實踐論——專家研討廳體繫

    5.3.4 人體繫統研究的技術平臺——復雜概念網絡

    第6章 人體復雜繫統科學原理

    6.1 人體繫統的自組織原理

    6.1.1 自組織原理

    6.1.2 人體的功能態與繫統的內穩態

    6.1.3 人體繫統的自組織過程研究

    6.1.4 進一步的科學問題

    6.2 人體繫統的開放性原理

    6.2.1 人體繫統多層次開放性與負熵流

    6.2.2 飲食對人體繫統的多層次效應

    6.2.3 社會群體對人體繫統的作用

    6.2.4 人體繫統的生命節律

    6.2.5 進一步的科學問題

    6.3 人體繫統的層次結構原理

    6.3.1 地球生命繫統的結構層次性

    6.3.2 人體繫統的多層次耦合作用原理

    6.3.3 多層次的意識能量模型

    6.4 人體繫統的能量原理

    6.4.1 生理能量

    6.4.2 心理能量

    6.4.3 心理能量研究的展望

    6.5 人體繫統的進化原理

    6.5.1 人體繫統的可塑性

    6.5.2 人體生理功能增強的神經活動機理

    6.5.3 意識對人體生理心理的塑造性作用

    6.5.4 進一步的科學問題

    6.6 人體繫統科學的若干前沿科學問題探討

    6.6.1 湧現的本質和繫統復雜度的度量

    6.6.2 生物進化規律:基因型與表型,進化距離

    6.6.3 生命與智能的起源

    6.6.4 意識的本質

    第7章 人體繫統科學的應用技術

    7.1 人體繫統優化技術的概念與方法

    7.1.1 人體繫統優化技術的概念

    7.1.2 人體繫統優化技術的方法

    7.1.3 增強人體健康的繫列優化方法分析

    7.2 性命雙修的人體繫統高級優化過程

    7.2.1 個體生命的自組織原理(兼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7.2.2 社會有機體的自組織原理(兼論以德為本的含義)

    7.2.3 個體生命的能量原理(兼論德的層次結構)

    7.2.4 個體生命的開放性原理(兼論心身並練的技術)

    7.2.5 個體生命的意識層次原理(兼論人類良知的本質)

    7.2.6 個體生命的進化原理(兼論人生修煉的科學內涵)

    7.2.7 正確運用人體繫統優化技術的要點

    7.3 人體繫統優化技術的醫學意義

    7.3.1 治療與康復醫學

    7.3.2 未來醫學技術的發展趨勢——繫統醫學

    7.4 心身並練的技術實踐

    7.4.1 應用於腫瘤患者的康復

    7.4.2 應用於中耳炎康復和人生觀提升

    7.4.3 應用於冠軍運動員的培養

    第8章 人體繫統科學的工程實踐

    8.1 人體社會繫統工程的內涵

    8.1.1 人體社會繫統工程的概念

    8.1.2 人體社會繫統工程的基本模型

    8.2 人體社會繫統工程的實例

    8.2.1 中醫現代化繫統工程——現代人體綜合知識庫建設

    8.2.2 社會管理的繫統工程——縣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繫統分析

    8.2.3 大成智慧工程

    8.2.4 錢學森之問與科技帥纔的成長

    第9章 總結和展望

    9.1 人體繫統科學的總結

    9.2 人類社會的進化

    9.3 展望:第二次文藝復興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後記

    參考文獻

    在線試讀
    第1章 人體繫統科學發展的必然性
    自文明誕生以來,人類在認識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認識自身。除了積累對人體生理結構與心理功能的認識以外,更無時不在追尋對生命和認識本質的理解。這些認識對人類改善自身的生活和生產實踐活動起到了關鍵性的指導作用。近代自然科學誕生以來,尤其是20世紀以來,與人體相關的知識積累數量超越了以往任何時代。然而,社會學家莫蘭(Morin)在世紀之交仍然指出,現代文化呼喚對人的啟蒙性認識。所謂啟蒙,實在是因為關於人的知識積累並沒有導致人們對生命形成繫統的認識,有關人體的科學認識表現得支離破碎。而導致這一現像的根本原因在於人體繫統的復雜性。
    社會實踐呼喚人體的復雜繫統模型
    在醫療領域,一方面,對人體的片面的、還原論的認識造成了誤診率居高不下和耐藥性等醫療難題;另一方面,對外在干預手段過分的依賴性,造成醫療費用的居高不下,社會健康保障繫統難以維持。這使得構建有效的、可持續的社會醫療體繫成為各個國家普遍的難題。解決這一難題的根本途徑在於發展新的醫療知識體繫,而這一體繫的基石就是人體的復雜繫統模型。
    在教育領域,管道式和大腦人等傳統的學習模型都無法滿足充分開發人的德、智、體、美等多層面潛能的需求,教育實踐需要對人的認識(思維)建立全新的復雜繫統模型,需要按照人類認識的復雜性本質來創新教育理論。在社會管理領域,還原論支配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與社會多化需求的結構之間日益形成對立,成為社會和諧發展的障礙。社會是個體人的集合,對個體人的復雜性認識,必然導致對群體人(社會)的新見解、新視角。
    作為一個對特殊模型人的研究,運動訓練學以生命復雜體――運動員為核心,試圖限度挖掘運動員的身心潛力,並在指定時間地點(競賽)完成限度能力釋放的一項高強度的實踐活動。但是,建立在運動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人體還原論認識基礎上的傳統運動訓練學,難以解釋精神疲勞等復雜人體現像,難以克服運動訓練帶來的健康損傷。在對包括心理、意識、精神、意志在內的復雜人體開展運動訓練原理的創新是必然的。
    科學發展為構建人體復雜繫統模型奠定了新的基礎
    21世紀幾大領域的科學發展為構建人體復雜繫統模型奠定了新基礎。
    在物理學領域,量子力學的發展正在創新人類對於宇宙、生命和社會的基本觀念,為統一物質與精神開闢了嶄新前景,並有望為中國傳統樸素的人天觀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

    第1章 人體繫統科學發展的必然性



    自文明誕生以來,人類在認識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認識自身。除了積累對人體生理結構與心理功能的認識以外,更無時不在追尋對生命和認識本質的理解。這些認識對人類改善自身的生活和生產實踐活動起到了關鍵性的指導作用。近代自然科學誕生以來,尤其是20世紀以來,與人體相關的知識積累數量超越了以往任何時代。然而,社會學家莫蘭(Morin)在世紀之交仍然指出,現代文化呼喚對人的啟蒙性認識。所謂啟蒙,實在是因為關於人的知識積累並沒有導致人們對生命形成繫統的認識,有關人體的科學認識表現得支離破碎。而導致這一現像的根本原因在於人體繫統的復雜性。


    社會實踐呼喚人體的復雜繫統模型



    在醫療領域,一方面,對人體的片面的、還原論的認識造成了誤診率居高不下和耐藥性等醫療難題;另一方面,對外在干預手段過分的依賴性,造成醫療費用的居高不下,社會健康保障繫統難以維持。這使得構建有效的、可持續的社會醫療體繫成為各個國家普遍的難題。解決這一難題的根本途徑在於發展新的醫療知識體繫,而這一體繫的基石就是人體的復雜繫統模型。



    在教育領域,管道式和大腦人等傳統的學習模型都無法滿足充分開發人的德、智、體、美等多層面潛能的需求,教育實踐需要對人的認識(思維)建立全新的復雜繫統模型,需要按照人類認識的復雜性本質來創新教育理論。在社會管理領域,還原論支配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態與社會多化需求的結構之間日益形成對立,成為社會和諧發展的障礙。社會是個體人的集合,對個體人的復雜性認識,必然導致對群體人(社會)的新見解、新視角。



    作為一個對特殊模型人的研究,運動訓練學以生命復雜體――運動員為核心,試圖限度挖掘運動員的身心潛力,並在指定時間地點(競賽)完成限度能力釋放的一項高強度的實踐活動。但是,建立在運動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人體還原論認識基礎上的傳統運動訓練學,難以解釋精神疲勞等復雜人體現像,難以克服運動訓練帶來的健康損傷。在對包括心理、意識、精神、意志在內的復雜人體開展運動訓練原理的創新是必然的。


    科學發展為構建人體復雜繫統模型奠定了新的基礎


    21世紀幾大領域的科學發展為構建人體復雜繫統模型奠定了新基礎。



    在物理學領域,量子力學的發展正在創新人類對於宇宙、生命和社會的基本觀念,為統一物質與精神開闢了嶄新前景,並有望為中國傳統樸素的人天觀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



    在生命科學領域,對人體的探索已經深入到細胞分子層次,對生命繫統的功能的描述正在催生新的科學――繫統生物學;而神經科學和心理學正聯合探索人體身心層面的相互關聯。由於技術手段的飛速發展,對人體繫統的多層次、多層面的探測手段日新月異,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正在催生復雜繫統的新思想和新理論。



    更為重要的是,繫統科學、特別是復雜繫統科學的興起,使人們有可能將傳統樸素的人天觀與現代科學形成的大量細節知識綜合起來,從而建立起人體的復雜繫統模型。


    這就是本書探索建立的人體復雜繫統科學(以下簡稱人體繫統科學)。



    人體繫統科學以自然科學的知識、方法論為基礎,以社會科學的核心要素――人作為研究對像,試圖建立如何研究人的結構、功能、思維與行為等規律的普遍性原理。人體繫統科學未來的發展目標,是實現對人類自身認識的飛越,並在新的高度上建立對人體的繫統性認識。這些關於人的認識,將成為未來醫學、教育學、社會管理學和運動訓練學,乃至等諸多社會科學學科分支的理論基石,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的更有機、有序、高效並可持續性地發展,從而廣泛影響社會實踐。


    綜上所述,人體繫統科學將成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橋梁學科。在21
    世紀,復雜性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復雜性科學的蓬勃興起,為人體復雜繫統科學的誕生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時機。


    1.1 社會發展呼喚人體繫統科學


    1.1.1 醫療發展的需求



    醫學社會史專家波特(Portey),曾對現代醫療(西醫)社會發展史進行了繫統研究。他指出:“醫學正在經歷一次嚴重的危機……盡管醫學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人們現在對醫學失望和懷疑的氣氛更濃。20世紀60年代樂觀主義的搖旗吶喊已消失殆盡。青霉素發明產生的激動、心髒移植帶來的喜悅、1978年例試管嬰兒出生的歡呼已不復存在。相反的是,人們對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發展可能帶來的後果的恐懼日益增長。反應停事件的災難,醫源性疾病的增加,癌癥、精神分裂癥、多發性硬化、老年痴獃以及其他退行性疾病研究進展的緩慢,都加重了人們對現代醫學的懷疑。與此同時,隨著保健費用不斷增高,人們不堪重負,在主要西方國家隱約出現了醫學轉向的前景。醫學科學的發展會使得許多人負擔不起醫療費用嗎?
    醫學將屈從於增加費用和精確度,而減少利用的反比定律嗎?” 波特的觀點是深刻的,現代醫學正在面臨著一繫列的挑戰。


    1.毒副作用、耐藥性與復雜疾病


    (1)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



    西藥是西醫學的主要治療手段,是醫學進步的主要體現。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人們開發出了大量的、對疾病癥狀有明顯效果的化學藥品。



    但是,任何化學分子所引發的人體反應都不是單一的。原本被制造用來克服某個癥狀的藥物,同時具有其他的負面效應。例如,用來降低血壓的ACEI(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能夠激活緩激肽,從而引發咳嗽;而用來降低血脂的西立伐他汀能夠使心肌溶解,甚至能夠造成死亡。


    化學藥物的大量使用,使藥物病和藥源性疾病也不斷增加,如藥物致畸、致癌等,已開始引起人們的嚴重不安。


    (2)傳染病的困惑。



    對傳染病的抑制,一直被認為是現代醫學的重大的成就之一。然而,波特指出:“我們沒有理由相信,福利的增加將自動免去感染性疾病的侵襲。如果艾滋病尚不足以打破這種自鳴得意的話,那麼流感流行足矣。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殺死了大約五千萬人,病毒學家聲稱這類流行病的爆發是不可避免的。在撰寫本文時,遠東禽流感的爆發又顯示出一些警告的征兆。在21世紀,隨著更大更擁擠的城市的增加和遠距離旅行的頻繁,流行病的擴散速度將比20
    世紀流感暴發時更快”。看來,對傳染病的鬥爭並沒有必勝的把握。21世紀初,在我國肆虐的SARS,大家對之仍記憶猶新。預防和抑制傳染病還需要進一步的手段和方法。


    (3)抗藥性和耐藥性。



    抗生素曾在經濟發達國家使細菌所致疾病大大減少。公共衛生和抗生素的結合,使傳染病的死亡率下降極快,因此,1969年美國衛生總監覺得可以宣告現在已經是“可以把關於傳染病的書收起來的時候了”。然而,細菌耐藥性的發現以及超級耐藥菌的出現,打破了人類自認為已經征服了傳染病的幻想。病原微生物已經演化出抵抗抗生素的本領,正如它們過去在進化史中的表現一樣。細菌、病毒的進化和抗藥性,向西醫提出了挑戰。抗生素的發現導致了人類與細菌生物群體之間仿佛展開了某種軍備競賽。



    以葡萄球菌為例,它是常見的感染的病原菌。1941年,這種細菌幾乎可以全部被青霉素殺死。到1944年,已經有了能產生分解青霉素的酶的菌株出現。今天,95%的葡萄球菌株都對青霉素有一定程度的抗藥性。20世紀50年代中發明了一種人工半合成的青霉素,甲氧青霉素,能殺死這些抗藥菌株。今天,細菌又同樣演變成抗甲氧青霉素的抗藥菌株,需要開發更新的藥。20世紀80年代用於臨床的環丙沙星曾經使人們抱有很大希望,但是現在紐約有80%的葡萄球菌已對它有抗藥性。



    令人驚訝的是,紐約城三分之一以上的結核病人是由一種對抗生素擁有抗藥性的結核菌所致。“因多抗藥性結核菌致病的病人隻有50%的生存希望,這與發明抗生素以前的情況同樣嚴重”。



    有學者認為,“超級耐藥菌已經出現,如果不盡快研制新型抗生素,那麼在這場與病菌的戰鬥中,終失敗者將是人類”。2010年8月《柳葉刀-傳染病》中的兩篇文章指出,印度次大陸的很多病人都帶有一種稱為NDM-1的基因,它能改變細菌,使它們對大部分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沃爾什等寫道:“NDM-1很可能成為一個世界範圍的公共衛生問題,並且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監督。”


    (4)應對復雜疾病的無奈。



    人類疾病譜的改變,特別是城市病,富貴病、身心疾病、精神疾病、焦慮癥以及疲勞癥等,催生了復雜疾病這一概念,令以清晰邏輯思維為特色的西醫難以應對。如今,在大多數疾病面前,無論是普通的感冒,還是危害人類健康生存的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人類都顯得無奈。工業化、全球化的進程加快,新發和再發傳染病的危害和威脅也在不斷增加,使公共衛生機構應接不暇。



    近20年來投入科研資源、科技成果多、消耗資源多、診療費用增長快的幾大疾病,如心腦血管病、腫瘤以及艾滋病等,其總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並沒有明顯的下降。在基因層次上一勞永逸地解決疾病的幻想也逐漸破滅。近年來人們發現癌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復雜疾病,並不是由單一基因所決定的,而是由一個復雜的基因網絡所決定。



    腫瘤研究的歷程表明,致癌基因的概念極顯幼稚。分子生物學的一項劃時代成果表明,以DNA為核心的生物大分子控制著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凋亡。因此,從分子水平上來看,基因變異催化腫瘤的產生,如果找到致癌基因,就找到抑制致癌基因的方法,也就能夠解決癌癥問題。曾不斷有報道稱發現了某種致癌基因。可是,究竟有多少種基因參與了腫瘤細胞的產生呢?2006年《科學》雜志報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成功破譯了乳腺癌和腸癌的全部基因密碼。研究顯示,有近200個變異基因幫助腫瘤生成、長大以及擴散,這些變異基因絕大多數都是以前所未知的。



    對於某種特定的腫瘤或癌癥,必然擁有一個包括一繫列基因和蛋白質在內的生物功能網絡。也就是說,腫瘤的形成並非決定於單一的致癌基因,而是涉及細胞分化和生長的多繫列的基因組和多步驟多繫統的變化。由於涉及的分子類型、數量很大,與腫瘤相關的分子網絡是一個復雜網絡。從微觀上,通過注射疫苗等化學分子對這個網絡進行控制,是治療腫瘤的可能途徑。大量從事腫瘤研究的分子生物學家正致力於這項工作。但可想而知,解讀這個復雜網絡,並且篩選出優化的調控途徑,需要漫長的時間。即使產生突破,由於長期研究所引發的高昂研發費用,必然造成不菲的治療費用,社會醫療保障體繫能夠承受嗎?



    至少,經過近四分之一世紀的努力,許多學者已經認同,癌癥是一種復雜疾病,涉及一繫列基因譜的動態變化。正常細胞的癌變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它涉及諸多方面:自我形成足夠的生長信號、對生長抑制信號不敏感、細胞凋亡的逃逸、細胞增殖的失控、血管生成的激活以及組織的浸潤和轉移等。而當癌變細胞形成一個腫瘤的時候,不僅僅是癌瘤細胞的集合,而且組合了快速成長的血管和其他組織,成為繫統上已經區別於原始組織的一個相對獨立的腫瘤器官,是機體內部一個叛逆的獨立王國。人們已經認識到,對腫瘤和癌癥認識決不應該僅限於基因分子層次,生活方式、情緒波動以及食品污染、環境惡化都在癌癥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腫瘤和癌癥患者的康復就必然需要一種繫統觀,而這意味著人體觀、健康觀以及醫療觀的深刻變革。


    2.高昂的社會醫療成本


    (1)生活醫學化的悖論。



    現代醫學正導致生活的醫學化,即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入醫學範疇。一方面,人們對醫院裡進行的越來越多的、似是而非的診斷檢查迷惑不解。層出不窮的診斷化驗,隨之而來的就是廣泛而昂貴的治療費用。另一方面,人們又不自覺地將自身的健康依賴於醫療。在美國,醫生不提出治療方案就會受到行為不軌的指責,醫生和病人的焦慮在螺旋式交替上升。新疾病的出現,例如中國2003年的SARS,又常常引起恐慌。現代醫學批評家伊裡奇(Illich)提出的生活醫學化概念,是指表面上的全民醫療保障,正在創造一個(社會)無法控制的怪物,即生活醫學化導致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社會衛生醫療體繫的不堪重負。同時,在醫學科學技術飛快發展的同時,大眾和政府對醫療服務的不滿意程度卻有增無減。


    (2)高昂的醫療社會成本。



    現代醫學在不斷地進步,但進步的直接後果是醫療費用的急劇上升。據統計,美國每年僅用於癌癥一項疾病的醫療費用就達200。據統計,美國在1980~1993年期間,醫療費用占GDP的比例從1.2%上升到14%,2008年已上升到17%。金融危機加速了這一比例的上升。經濟學家認為,如這一比例達到25%,則整個社會經濟將被停止、崩潰。


    (3)社會衛生醫療的公平體繫。



    社會衛生醫療體繫,本應該救助社會底層的人們,即減少窮人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然而,結核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沒有發生應有的下降,主要是因為結核病



    藥物耐藥性的出現,長期的治療有賴於開發有效的疫苗,但研發疫苗的工作日益成為與病毒演變所開展的一場軍備競賽,“幾乎沒有制藥公司願意花費資金來開發(針對結核病的)新的有效藥物”。在發達國家中,富裕階層的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確已顯著下降,但對於窮人來說卻遠非如此,因為藥物費用的過於昂貴。因此,盡管研究人員做出了努力,取得的成效仍十分有限。



    波特在《劍橋醫學史》中還指出,在當代的發達國家,國家衛生服務已成為政治足球,並且日益成為社會分化和政治鬥爭的籌碼。保險業和議會對醫學界怒氣衝衝。在富裕國家,貧困者依然得不到足夠的醫療;在缺乏國際援助的發展中國家,瘧疾和其他熱帶病仍在肆虐。曾被認為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白喉和結核病,在俄羅斯和其他工業國家卷土重來。艾滋病的流行,已摧毀了疾病將被人類征服的信條。



    誠然,人類與疾病的對抗將是一項永恆的事業,任何一項醫學成就,或者一個醫學體繫都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新問題總會呈現。但是,在當代科技高度發展的同時,醫學進步的步伐以及社會醫療保障體繫的普及化是相對落後的。建立高效低廉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繫,應該打破原有的思想框架。這一努力,對於處於經濟和社會高度發展的十幾億中國人的醫療保障體繫建設來說,顯然尤為重要。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