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一粒迷樓
    該商品所屬分類:建築 ->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作者】 張波 
    【所屬類別】 圖書  建築  建築外觀設計  公共建築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086504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24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0865041
    作者:張波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1月 

        
        
    "

    編輯推薦

    看遍了千篇一律的客廳、沙發、電視牆,住宅還有更多的可能性麼?陽臺是否除了種花、曬衣服還能打坐、讀書、小憩,如同一個玲瓏的暖陽間?衛生間在居室中沒有自然采光,如何讓它自然亮起來?有對居室、生活的更多設想麼?


     


    在城市中數以億萬計的普通幾室幾廳的住宅戶型,究竟有多大的潛力去承載現實中的生活美學,兩位作者用近一年的時間去探索這個問題。


     


    建築師用貼合日常的瑣細願望磨去概念的稜角,與既存的建築邊界合謀出新意,也希望靠近手工制作的細膩。這是一次舊建築改造和家具設計之間的工作,希望既能回應復雜的生活需求,也能承載內心對詩意的訴求。本書是建築師關於這個項目設計、建造過程的自述,包括整個建造過程中的手記,闡釋其設計思想、概念的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園林建築文化的研究,以及建築的各階段照片、圖紙,詳盡地記錄了設計的誕生和心歷路程。

     
    內容簡介

    《一粒迷樓》是兩位建築師關於北京一幢普通老居民樓的室內設計項目的設計、建造過程的自述。


     


    作者*程度地利用頂層的層高,創造出空間高度上的疊加,並設計出若干小空間,這些小空間彼此之間相互呼應,甚至使人有如在園中遊的體驗。


    作者充分利用家具設計,創造出更多的儲物空間,也解決了小家居的儲物難題。


     


    本書從設計的考量和斟酌、材料的選擇、施工的過程、手工藝制作的過程等詳細記錄了整個家裝的過程,包括各階段照片、圖紙,並穿插筆記部分,記錄了作者思考和尋找答案的軌跡,也試圖對傳統文化進行當代的轉譯。

    作者簡介

    張波,在造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中國古藝術品鋻賞者。


    張清帆,在造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畫家。《現代裝飾》專欄作者。


    在造建築工作室由張波和張清帆於北京創立,一直致力於傳統空間的現代轉化。在每一具體項目中關注城市人生活的身心體驗,尋找不為商業與形式符號束縛的解決方案。設計既是面向當下,也尋求歷史天空中那片詩意之雲的再現。


    代表作:九方宅、南新倉四號庫、兩院宅、巧盼美睫店室內設計、“一粒迷樓”住宅室內改造等。


    設計作品發表於《建築創作》《 建築技藝》《 城市·空間·設計》《 Abitare 住》等學術期刊,2013 年出版《宅在故宮邊:九方宅建造手記》;


    2013 年12 月港深城市\\ 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Single Family House 專題展覽;


    2008 年獲得第三屆國際建築藝術雙年展醫院論壇建築設計競賽第三名。

    目錄

    引子


    一百平方米老房子的改造潛力


    工地散記


    後記


    作者簡介

    前言
    序:
    引子:

    經過三個月的設計和六個月的建造,我們完成了一個面積110 平方米、樓齡逾十年的坡屋頂老居民樓的室內設計。雖然家裝市場非常完備,從概念到家具都可直接拿來使用,但正因這一流水線的操作鮮有能讓想像力見縫插針之處,我們不甚滿足。我們希望用貼合日常的瑣細願望磨去概念的稜角,與既存的建築邊界合謀出新意,也希望靠近手工制作的細膩。我們設想,這是一次舊建築改造和家具設計之間的工作,希望既能回應復雜的生活需求,也能承載內心對詩意的訴求。

    序:


    引子


     


    經過三個月的設計和六個月的建造,我們完成了一個面積110 平方米、樓齡逾十年的坡屋頂老居民樓的室內設計。雖然家裝市場非常完備,從概念到家具都可直接拿來使用,但正因這一流水線的操作鮮有能讓想像力見縫插針之處,我們不甚滿足。我們希望用貼合日常的瑣細願望磨去概念的稜角,與既存的建築邊界合謀出新意,也希望靠近手工制作的細膩。我們設想,這是一次舊建築改造和家具設計之間的工作,希望既能回應復雜的生活需求,也能承載內心對詩意的訴求。


     


    對於建築師來說,大部分精力投入在設計大尺度建築上,較少接觸微小至一個家的室內設計。但對每個人來說,無論多麼享受現代公共場所的舒適感,屬於自己的咫尺小室仍是重要的。近幾十年的城市劇變,普通人的生活也隨之頻繁變動,但每個人都會對家——撫慰日常辛勞的一席之地——有著熱切的夢想並具體地期待著。在我們看來,讓夢想成真的,不是種種風情——西班牙、意大利或日式的線腳、家具、色彩,而是去除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尚標簽,誠懇貼近個人內心的精心設計。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人們養精蓄銳,為愉悅自己而勞作。設計來自使用者的生活理想,這既需要一個人對自己追問,也需要設計師的挖掘,彼此深入溝通,纔能逐漸清晰地勾勒出生活的可能性,使每個角落都積極起來,不必千篇一律總是客廳沙發電視牆。


     


    在這次改造中,我們把多層住宅裡格當作一棟房子,甚或一個園子去經營。爭取挖掘現狀的潛力,使空間彼此呼應,盡量物盡其用,並卸下過度設計、材料堆砌的緊張感,嘗試邀請詩意入駐。我們不無樂觀地想,這一因地制宜的可能性,也可以在一個居室,以另一種方式再生,或許,可稱之為“一粒迷樓”——無數的,無數的未知解答,如同在園林中樂而忘返——借一絲古人趣味,尋找一個可能解答,隻是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


     


    在記憶裡,一處局促、又別有生活意趣的居所,是明代李日華《味水軒日記》所錄的半間老屋,房主很普通,屋子很小,堆得很滿,生活和今天的“幸福”似乎很有一段距離,但在這質樸得近乎透明的氛圍裡,獨享一份自在。“項老,歙人。初占籍仁和為諸生,以事謝去,隱西湖嶽祠側近,老屋半間。前為列肆,陳瓶盎細碎物,與短松瘦柏、蒲草棘枝堪為盆玩者。率意取錢籴米煮食。有以法書名畫來者,不吝傾所蓄易之。支床堆案,咸是物也。其中不能無良楛,而意自津津。……老遂獨居,朝起或懶炊,即汲西湖水盥靧,出數錢買爐餅食之,率此度日。晨暮非剪拂松竹,即翻閱書畫,或支頤看山,意緒忽忽。……住湖上十餘年,人漸漸識之,亦不改其操也。項老名寵叔,號玉懷道人。餘贈以詩雲:西湖流水供濯足,南屏山色對梳頭。雨夜酣眠琴當枕,雪朝枯坐絮為裘。盆花巧作千金笑,壁畫貲雄萬戶侯。何用更尋高士傳,先生標格在林丘。”


     


    明代唐寅名為《事茗圖》的畫裡場景,正是一位隱士在茅屋裡等待友人來訪,不知“老屋半間”是否類同畫中士人所處,或是更小?項老和書畫、盆玩、瓶盎細碎擁擠一處,眼前始終有景,心底始終自在。雖然不是隱居,也是頗令人羨慕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經歷了若干年激情澎湃的建築學生,做了若干年磨合現實與理想的建築師,我們得承認,自己已不假思索地將現代建築的經典作品當作手頭工作追逐的夢想,又或許,追逐中已遺失了其中的時代因素、精神旨趣、價值取向,唯餘形式目標而已。我們該追問自己,今日的形式取向,究竟是基於生活的需求?基於美的設想?還是基於效率的要求?抑或是基於一種特定的價值觀?而我們的生活理想,在時間和空間的長河裡是一塊能夠落腳的石頭嗎?如果貼標簽影響了夢想的深度和廣度,我們不妨暫且不提。遵從美的法則和生活的願望,認同帶來新希望的,隻是新的美。


     


    在這本書裡,我們嘗試還原設計的形成過程,並從中總結經驗和教訓。插入的若干筆記,補充在平常設計中,來自我們自己讀書、看畫的點滴體驗,不成熟亦不周全,但期待或可有所激發。


     


    我們期待回憶過去,我們不知如何回憶過去。那些回憶就像一根根細線,為今天每一處的設計牽引一股力。我們相信,“壺中天地”的空間觀念帶來的影響,不隻是小說般的慰藉和幻覺,更是實地可感的小中見大。經營園林、繪畫、盆景、家具、陳設、飲食起居的點滴細節,都是為現實增彩的藝術創造,是同一起點出發的不同敘事方式,是給生活注入想像力的點鐵成金。

    在線試讀
    二、小房子的想像力
    邀請詩意落腳邀請詩意落腳,或許有幾個層面:首先希望為光線的變化、材料的質感表現提供途徑,這需要挖掘場地的潛力,也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其次,也是更重要的,為使房間之間的連綴關繫變得靈動,還需在剖面關繫中探索。

    老房子是磚混結構,原砌築材料便是紅磚,一層和二層北側山牆做固定書架,便決定將這一整面牆剝去原先的水泥砂漿,經過打磨、刷清漆,以整面的紅磚牆鋪墊一個素樸的本色。

    其次,玻璃磚也為室內空間增彩不少。玻璃磚的尺寸和砌築的方式,和紅磚牆相近。玻璃磚雙層玻璃過濾光線、並帶有略微弧度的表面,就像一個透明發光體,對光線的折射都有一種蘊藉,朦矓如同薄霧。我們用在東面陽臺上做外牆,也用做室內衛生間的圍合牆,改善光線的條件,也增加安靜的氛圍。

    朝西總有西曬,西曬帶來炫目的強光,也帶來金色的夕陽,遮蔽的同時也要利用。於是西向的幾個房間,大家商定選用帶青皮的竹簾做窗簾,尤其在二樓陽臺,耐曬、耐潮濕的竹簾可以掛在室外,西曬來時,竹簾濾出靜謐的光影。一樓小臥室也在夕陽浸染範圍之內,於是在陽臺和臥室之間,設計了四扇湘妃竹的推拉門。夕陽西下時,“日光穿竹”,透過湘妃竹間隙的光和湘妃竹的影子,隨時間在牆面上不斷變幻著痕跡。自然的風、樹、竹影、花卉,如果能夠在房子裡為我們記錄時間的點滴流動,也正是我們建造的目的,為美出神,不囿於此時此地的小小空間。

    二層坡屋頂高度為4.5m,山牆固定書架下更要有隨意坐臥之處纔好,於是一層的書架下方設計為長榻,二層為一處能躺臥的榻,“山洞”上沿裝燈,晚上點亮,紅磚斑駁,別有趣味。

    二、小房子的想像力


    邀請詩意落腳

    邀請詩意落腳,或許有幾個層面:首先希望為光線的變化、材料的質感表現提供途徑,這需要挖掘場地的潛力,也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其次,也是更重要的,為使房間之間的連綴關繫變得靈動,還需在剖面關繫中探索。


     


    老房子是磚混結構,原砌築材料便是紅磚,一層和二層北側山牆做固定書架,便決定將這一整面牆剝去原先的水泥砂漿,經過打磨、刷清漆,以整面的紅磚牆鋪墊一個素樸的本色。


     


    其次,玻璃磚也為室內空間增彩不少。玻璃磚的尺寸和砌築的方式,和紅磚牆相近。玻璃磚雙層玻璃過濾光線、並帶有略微弧度的表面,就像一個透明發光體,對光線的折射都有一種蘊藉,朦矓如同薄霧。我們用在東面陽臺上做外牆,也用做室內衛生間的圍合牆,改善光線的條件,也增加安靜的氛圍。


     


    朝西總有西曬,西曬帶來炫目的強光,也帶來金色的夕陽,遮蔽的同時也要利用。於是西向的幾個房間,大家商定選用帶青皮的竹簾做窗簾,尤其在二樓陽臺,耐曬、耐潮濕的竹簾可以掛在室外,西曬來時,竹簾濾出靜謐的光影。一樓小臥室也在夕陽浸染範圍之內,於是在陽臺和臥室之間,設計了四扇湘妃竹的推拉門。夕陽西下時,“日光穿竹”,透過湘妃竹間隙的光和湘妃竹的影子,隨時間在牆面上不斷變幻著痕跡。自然的風、樹、竹影、花卉,如果能夠在房子裡為我們記錄時間的點滴流動,也正是我們建造的目的,為美出神,不囿於此時此地的小小空間。


     


    二層坡屋頂高度為4.5m,山牆固定書架下更要有隨意坐臥之處纔好,於是一層的書架下方設計為長榻,二層為一處能躺臥的榻,“山洞”上沿裝燈,晚上點亮,紅磚斑駁,別有趣味。


     


    二樓原本沒有洗手間,在樓梯間上方增設一個懸挑的洗手臺,水龍頭裝好後,臨空汲水的感覺頗有些野趣。二層陽臺以瓦鋪地,帶來室外感,也為了花盆掉下的渣土和污水方便清理。


     


    我們曾在園林裡收獲了很多超出日常的空間體驗,其中精彩的便是嶙峋的山意。換言之,是山中的剖面關繫,高下遠近的混淆,咫尺空間裡能有很多層次的體驗。我們希望山意也能轉化在這個小房子裡。一處想法是,為利用二層坡屋頂的高度,也為凸顯其高,在屋脊下設計了兩處懸挑的小平臺,僅容一人憑欄,又是另一種視角。站在二層客廳向上望,小平臺也是人的身體可及的尺度提示,也是空間利用的提示。當然,這兩處平臺也並非僅為視覺服務的擺設,從陽臺向室內出挑的木格柵洞口兼做過濾夕陽的“燈”;樓梯上方出挑的平臺延伸出角鋼架,可以置物。


     


    在陽臺和工作室之間,有一處可隨意坐臥的設計,利用陽臺地面高於工作室的30cm 高差,陽臺窗口的坐凳高度正好也是工作室窗口延伸出的桌面,一舉兩得。可惜後來未能實現。


     


    三、手藝的用武之地


    因為家具與空間互相咬合,所以有不少木工活。木工師傅李斌曾打過雕花老家具,但可惜近十年裝修裡,做的都隻是石膏板造型弔頂或是更為程式化的活計。我們暗暗竊喜,慶幸師傅的手藝在這一次設計裡稍許得到了發揮和尊重。我們常和師傅討論如何解決細節,獲益匪淺。初選用木材時,設想用1.7cm的松木指接板。隨後發現,在跨度更大,更貼近人體的地方需要一種更堅固更厚的木板,於是增加了2.0cm 厚的水曲柳指接板。新的可能、新的需要,或是不需要、不可能,更多想法是在現場得來的,在現場發現的。


     


    此外,我們也做了配合使用的可移動小家具。值得一提的是竹面小凳子(分帶輪子的和不帶輪子的兩種)和小茶幾。兩件小家具和室內氛圍比較貼切,因竹材親切,方便融入環境,方便日後被淡忘在時間裡。做小家具的初衷仍是希望恰到好處地糅合功能和審美,力求“應物像形”和“文質彬彬”。


     


    竹面小凳子是30cm 見方,比通常坐具的40cm 左右略矮,因為立方體再大就會顯得笨重。凳子面初設想的是用竹片編織,但竹片比預想的要厚1cm 的厚度,編出來會有大的縫隙,因此放棄了編織的想法,采用竹片平行排列。凳子側面帶一個小門,裡面可以儲藏,為求方便做了扣的開口,也方便把小凳子拎起來。


     


    茶幾搭配矮坐具,高度是40cm,寬度是30cm,適宜在坐榻上、床上閱讀時盤腿坐時使用,也適合兩三個人喝茶或喫飯用。茶幾榫卯結構,因為時間倉促,很不夠精致。剛做時,竹子的青皮還很鮮艷,漸漸就褪成黃色,時間再久一些,終會變成紅色。


     


    工地的磨合過程中,想像中的輕,逐漸變為現實中的重。盡管是普通的室內設計,一個小住宅的潛力可見一斑。設計一個小房子,如果回到初的願望,是希望接納自然微妙的變化,是希望看到更多、感受到更多的胸襟,也是盡情遊走和寧靜休憩的願望。如果沒有機會做一個上千平方米的完整園林,隻有手頭零敲碎打一角半邊的小活計,我們讀的園林著作、體驗到的繪畫情景,以及在園林裡的種種幻想,就成為屠龍之技了嗎?日本wabi-sabi 的侘寂美學,似乎可以蔓延至生活裡所有的邊角,我們的繪畫、園林、詩文典籍裡沒有總結成箴言式的美學關鍵詞,但我們也有待將那些點滴體會記錄下來,經由尺度的、材料的、意境的轉化,因地制宜地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裡。這需要我們誠懇地處理眼前資源,借由對幸福的想像進入世俗與日常,相信據此可以抵達詩意。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