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數字烏托邦
    該商品所屬分類:計算機/網絡 -> 計算機/網絡
    【市場價】
    342-496
    【優惠價】
    214-310
    【作者】 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所屬類別】 圖書  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理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86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78658
    作者: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5月 

        
        
    "

    編輯推薦

    ? 1|為了獲得互聯網帶來的便捷服務,我們主動將個人隱私上交,主動把選擇和思考的權利讓給了應用程序和搜索引擎,把*危險的地方當作*安全的地方。但事實上,我們都被科技進步的謊言所蒙蔽了。


    ? 2 互聯網真的讓我們變得無所不知嗎?人工智能給我們帶來的比失業更糟糕的是什麼?為什麼創新在今天日漸式微?卡爾作為敢於捕捉“反潮流”趨勢的先鋒科技思想家,在這本書中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對科技崇拜文化提出了質疑,對當下尖銳的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讀完這本書,你會把現實看得更透徹。



     
    內容簡介
    當下,技術與我們的關繫變得越來越緊密不可分割,特別是智能手機等設備的出現,帶給整個人類社會一場徹底的變革。的確,智能手機上的各種應用程序讓我們的工作生活無比便利:社交媒體讓我們能夠和他人實時保持聯絡並傳輸信息,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搜索引擎通過精準的算法將我們所需要的信息整合推送至屏幕上,讓我們毫不費力就看到自己想要的;地圖軟件為我們的出行提供了更多路線選擇,甚至可以使用語音導航,幫助我們順利到達目的地……
    然而,這本書的作者尼古拉斯·卡爾認為,在技術帶來的一切美好繁榮景像背後,當我們興致勃勃地擁抱互聯網,享受智能設備所帶來的便捷的同時,忽略了一個極其危險的事實——我們正漸漸地淪為技術工具的奴役。在這本書中,他駁斥了科技天堂的悖論,扯下了科技的偽善面具,揭示了它如何以各種方式一邊豐富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一邊桎梏我們的思維,窺探我們的隱私,讓我們不再習慣動用大腦,並對所有技術產生深深的依賴。
    這本書是尼古拉斯·卡爾近十年來對技術的深刻反思和總結。他的觀點猶如一針清醒劑,幫助生活在技術穹頂之下的我們撥開迷霧,看透當下互聯網時代的本質,認清科技使人類生存智慧退化的事實。為了防止這種現像愈演愈烈,卡爾向我們指出了奪回主動權的出路: 放慢追求科技的腳步,減少使用智能設備,認真調動大腦思考,重新審視我們與技術的關繫。

    當下,技術與我們的關繫變得越來越緊密不可分割,特別是智能手機等設備的出現,帶給整個人類社會一場徹底的變革。的確,智能手機上的各種應用程序讓我們的工作生活無比便利:社交媒體讓我們能夠和他人實時保持聯絡並傳輸信息,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搜索引擎通過精準的算法將我們所需要的信息整合推送至屏幕上,讓我們毫不費力就看到自己想要的;地圖軟件為我們的出行提供了更多路線選擇,甚至可以使用語音導航,幫助我們順利到達目的地……


    然而,這本書的作者尼古拉斯·卡爾認為,在技術帶來的一切美好繁榮景像背後,當我們興致勃勃地擁抱互聯網,享受智能設備所帶來的便捷的同時,忽略了一個極其危險的事實——我們正漸漸地淪為技術工具的奴役。在這本書中,他駁斥了科技天堂的悖論,扯下了科技的偽善面具,揭示了它如何以各種方式一邊豐富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一邊桎梏我們的思維,窺探我們的隱私,讓我們不再習慣動用大腦,並對所有技術產生深深的依賴。


    這本書是尼古拉斯·卡爾近十年來對技術的深刻反思和總結。他的觀點猶如一針清醒劑,幫助生活在技術穹頂之下的我們撥開迷霧,看透當下互聯網時代的本質,認清科技使人類生存智慧退化的事實。為了防止這種現像愈演愈烈,卡爾向我們指出了奪回主動權的出路:    放慢追求科技的腳步,減少使用智能設備,認真調動大腦思考,重新審視我們與技術的關繫。



    作者簡介

    尼古拉斯·卡爾


    美國知名作家、思想家、科技、商業及創新戰略方面的專家,畢業於哈佛大學,曾擔任《哈佛商業評論》執行主編,經常在《紐約時報》
    《大西洋月刊》 《衛報》 《連線》等報刊發表文章。尼古拉斯·卡爾堪稱互聯網、新科技時代清醒的思想家,他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本書幾乎都會引起廣泛關注。


    卡爾曾發表轟動互聯網、信息和科技界的三篇文章:《IT不再重要》(《哈佛商業評論》2003年第5期),《Google讓我們變愚蠢?》(《大西洋月刊》2008年7/8月刊),《自動化讓我們變笨拙》(《華爾街日報》2014年11月21日)。他的思想三部曲《大轉換:重連世界,從愛迪生到Google》(繫統地闡述了雲計算),《淺薄:你是互聯網的奴隸還是主宰者》(《紐約時報》暢銷書,獲普利策獎提名),《玻璃籠子:自動化時代和我們的未來》(亞馬遜網站暢銷書,《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盛贊),是科技思想界的“明珠”。



    目錄
    前言 硅谷時代 // V
    章互聯網的道德邊界
    不道德的網絡2.0 // 003
    MySpace 的空虛 // 011
    好運機器 // 014
    加州的國王們 // 019
    維基人的崩潰 // 022
    不好意思,我在blog // 026
    新陳代謝 // 029
    “第二人生”的大麻煩 // 031
    關於“你”的故事 // 035
    數字佃農 // 037
    喬布斯的設備 // 039
    Twitter 時代 // 041


    言 硅谷時代 // V



    互聯網的道德邊界


    不道德的網絡2.0 // 003


    MySpace 的空虛 // 011


    好運機器 // 014


    加州的國王們 // 019


    維基人的崩潰 // 022


    不好意思,我在blog // 026


    新陳代謝 // 029


    “第二人生”的大麻煩 // 031


    關於“你”的故事 // 035


    數字佃農 // 037


    喬布斯的設備 // 039


    Twitter 時代 // 041


    代碼中的幽靈 // 045


    現實版《去問問愛麗絲》 // 047


    黑膠唱片 // 049


    互聯網應該忘記信息嗎 // 055


    創新方式 // 058


    吸血鬼 // 059


    在灌木籬笆後邊喫垃圾 // 061


    社會嫁接 // 063


    性愛機器人的圖靈測試 // 065


    透明的世界 // 067


    蓋裡甘的網 // 069


    完全控制 // 074


    所有數字化的東西都將彙合 // 078


    復興 // 081


    用數字來搖滾 // 083


    互聯網時代育嬰 // 086


    反iPad 的盧德主義者 // 089


    現在 // 092


    網絡與媒體消費 // 094


    讓資本家安全分享 // 097


    谷歌領會不了典故的內涵 // 100


    情形過載和環境過載 // 105


    電子遊戲與注意力 // 109


    記憶是大腦的引力 // 115


    媒介即麥克盧漢 // 119


    Facebook 的商業模式 // 125


    恐怖的烏托邦 // 126


    消失的書脊 // 128


    未來的哥特 // 130


    創新的等級 // 135


    撕裂·混合·燃燒·閱讀 // 140


    生命短暫,留下一幅美麗的全息圖 // 146


    上線,下線,兩者之間 // 148


    谷歌眼鏡和克勞德鏡 // 151


    燒了所有學校 // 153


    智能機器 // 156


    映像 // 159


    古登堡會笑到後嗎 // 161


    搜索者 // 165


    人工智能的永恆光輝 // 168


    麥克斯·拉夫琴的宏偉計劃 // 170


    葉夫根尼的小問題 // 173


    兩點之間的短對話 // 175


    家外之家 // 178


    木炭色、頁岩色、棉花色、橘子色、天空色 // 184


    跟著佛祖一起過清心寡欲的生活 // 187


    工作中的量化自我 // 188


    我的電腦,我的雙面Twitter // 191


    可穿戴內衣 // 194


    公交車 // 196


    永遠爬不完的梯子神話 // 200


    自我的織布機 // 205


    上、下技術 // 207


    外包爸爸 // 209


    衡量 // 211


    智能手機是熱媒介 // 213


    令人絕望的剪貼簿 // 216


    失控 // 219


    我們的算法,我們自己 // 222


    田園生活的黃昏 // 227


    知識幻覺 // 231


    操風者 // 233


    互聯網讓我們變得越來越不耐煩 // 235


    音樂是通用的潤滑劑 // 240


    統一的愛情理論 // 243


    語言與人類 // 247


    在無聊的王國中,獨臂的匪徒是國王 // 250


     


    第二章
    烏托邦的印記


    箴言 // 257


     


    第三章
    科技進步中的謊言


    火焰和燈絲 // 263


    谷歌把我們變蠢了嗎 // 266


    為安靜吶喊 // 279


    讀者的夢 // 283


    生命、自由和追求隱私 // 291


    沉迷 // 296


    谷歌媽媽 // 300


    烏托邦圖書館 // 303


    山景城的男孩們 // 315


    太監的孩子 // 322


    過去時的流行音樂 // 328


    窪地成畦的真摯愛情 // 333


    遠方的朋友 // 352


    Snapchat 候選人 // 354


    為什麼機器人會永遠需要人類 // 361


    代達羅斯的使命 // 365



    謝 // 379



    媒體評論
    《數字烏托邦》讓人意識到,科技進步不能替代人文思想,代表物質與社會需求的商業利益不能替代代表精神需求的文化,真正的自由不是技術賦予的隨心所欲,而是聽從內心的良知。
    ——姜奇平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所信息化與網絡經濟室主任
    尼古拉斯·卡爾是非常有先見之明,充滿智慧的科技評論家。
    ——凱文·凱利 《連線》雜志創始人、主編
    卡爾前進的方向,就是我們跟隨的方向。
    ——安德魯·基恩 美國知名媒體人
    卡爾是個機智的思想家,我們以為技術會把我們從辛苦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我們帶到陽光明媚的高地,享受人間天堂,但他不會被這老套的烏托邦科技幻想所迷惑。
    ——威爾·塞爾夫三部曲《傘》 《鯊魚》 《電話》作者,英國知名小說家

    《數字烏托邦》讓人意識到,科技進步不能替代人文思想,代表物質與社會需求的商業利益不能替代代表精神需求的文化,真正的自由不是技術賦予的隨心所欲,而是聽從內心的良知。     


    ——姜奇平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所信息化與網絡經濟室主任


    尼古拉斯·卡爾是非常有先見之明,充滿智慧的科技評論家。


    ——
    凱文·凱利 《連線》雜志創始人、主編


    卡爾前進的方向,就是我們跟隨的方向。


    ——
    安德魯·基恩 美國知名媒體人


    卡爾是個機智的思想家,我們以為技術會把我們從辛苦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我們帶到陽光明媚的高地,享受人間天堂,但他不會被這老套的烏托邦科技幻想所迷惑。


    ——威爾·塞爾夫
    三部曲《傘》 《鯊魚》 《電話》作者,英國知名小說家


    很少有人會像尼古拉斯·卡爾一樣,向世人發出警告,提醒我們注意自動化對我們的人性和自我認知造成的影響,以及對我們人類這個物種造成的影響。


    ——
    蘇·哈爾朋,美國女作家,《紐約書評》長期供稿人



    在線試讀
    俄羅斯的一個詐騙團伙曾使用一款名叫“網絡情人”的人工智能產品行騙,他們在網絡聊天室裡假裝成單身女人去撩單身男人,並騙取那些男人的信息用於犯罪。令人意外的是,這個軟件把所有人都忽悠了,幾乎沒有人意識到這是一個程序在跟他們對話,大家都以為屏幕後面是一個性感女郎,但其實這隻是一個性愛機器人。“‘網絡情人’的智能水平相當高,與人類對話也十分流暢,讓人幾乎無法分辨這到底是程序還是真人,”一位安全研究專家在其報告中說道,“這個程序還能夠在半個小時之內成功匹配並與10 個男人調情。”
    看來圖靈測試馬上就要被性愛機器人打敗了,人工智能馬上就要獲得突破了。不管真實與否,人工智能的這種突破都跟貝瑞·邦茲史無前例的耀眼成績一樣,需要打上一個引號。有研究表明,當人們“性致”高漲時,智商就會急劇下降。我不會貿然地對“網絡情人”加以品評,但至少這款人工智能產品相對於其他人工智能產品來說優勢非常大。
    從性愛機器人的成功中我們還能學到一點——如果你想讓人工智能超過人類智能,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讓機器變聰明或讓人類變蠢。從以上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二種方法更有效。
    每天我們都被提醒著科技的優越性:自動駕駛汽車不會受路怒癥的干擾,機器人火車不會失控,各種程序也不會受到醫生、會計或律師的認知偏見的影響。電腦快速精確地運轉著,顯得我們就像笨手笨腳的懶蟲。
    很明顯,消除人為錯誤好的方式是讓人類消失。但是,無論這種想法多麼新潮,本身就是錯誤的。我們解放自己的願望是建立在謬論之上的,因為我們否認了自己的天賦,也誇大了電腦的能力。
    這很容易理解。我們經常聽說由人為錯誤所造成的災禍,比如技術員忘了開閥門而導致化工廠爆炸,飛行員因操作失誤而導致飛機墜落,但是我們並沒有經常聽說人們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避免事故或化解危機。飛行員、物理學家和其他專業人士會沉著鎮定地應對突發危險,卻沒有辦法保證每次都能成功脫離危險。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擁有的、電腦也沒有的技能和感知力。谷歌能很快告訴我們其自動駕駛汽車幾乎沒有發生過事故,但是無法吹噓汽車的司機要轉多少次方向盤纔能脫離危險。
    電腦對發出指示很精通,卻拙於靈活變通。用計算機科學家赫克托·萊韋斯克的話來說,電腦就是“在領域之外就無計可施的愚蠢的僕人”。電腦的能力僅限於編程,但人的技能就遠不止如此了。想想薩利·薩倫伯格機長在空中客機A320 被鳥群撞擊後,在休斯敦河成功降落的事跡吧。在真實的世界有了深刻的經歷之後,這種直覺是遠非計算可得來的。如果電腦能崇拜人的話,那麼也會為我們所折服。

    俄羅斯的一個詐騙團伙曾使用一款名叫“網絡情人”的人工智能產品行騙,他們在網絡聊天室裡假裝成單身女人去撩單身男人,並騙取那些男人的信息用於犯罪。令人意外的是,這個軟件把所有人都忽悠了,幾乎沒有人意識到這是一個程序在跟他們對話,大家都以為屏幕後面是一個性感女郎,但其實這隻是一個性愛機器人。“‘網絡情人’的智能水平相當高,與人類對話也十分流暢,讓人幾乎無法分辨這到底是程序還是真人,”一位安全研究專家在其報告中說道,“這個程序還能夠在半個小時之內成功匹配並與10 個男人調情。”


    看來圖靈測試馬上就要被性愛機器人打敗了,人工智能馬上就要獲得突破了。不管真實與否,人工智能的這種突破都跟貝瑞·邦茲史無前例的耀眼成績一樣,需要打上一個引號。有研究表明,當人們“性致”高漲時,智商就會急劇下降。我不會貿然地對“網絡情人”
    加以品評,但至少這款人工智能產品相對於其他人工智能產品來說優勢非常大。


    從性愛機器人的成功中我們還能學到一點——如果你想讓人工智能超過人類智能,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讓機器變聰明或讓人類變蠢。從以上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二種方法更有效。


    每天我們都被提醒著科技的優越性:自動駕駛汽車不會受路怒癥的干擾,機器人火車不會失控,各種程序也不會受到醫生、會計或律師的認知偏見的影響。電腦快速精確地運轉著,顯得我們就像笨手笨腳的懶蟲。


    很明顯,消除人為錯誤好的方式是讓人類消失。但是,無論這種想法多麼新潮,本身就是錯誤的。我們解放自己的願望是建立在謬論之上的,因為我們否認了自己的天賦,也誇大了電腦的能力。


    這很容易理解。我們經常聽說由人為錯誤所造成的災禍,比如技術員忘了開閥門而導致化工廠爆炸,飛行員因操作失誤而導致飛機墜落,但是我們並沒有經常聽說人們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避免事故或化解危機。飛行員、物理學家和其他專業人士會沉著鎮定地應對突發危險,卻沒有辦法保證每次都能成功脫離危險。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擁有的、電腦也沒有的技能和感知力。谷歌能很快告訴我們其自動駕駛汽車幾乎沒有發生過事故,但是無法吹噓汽車的司機要轉多少次方向盤纔能脫離危險。


    電腦對發出指示很精通,卻拙於靈活變通。用計算機科學家赫克托·萊韋斯克的話來說,電腦就是“在領域之外就無計可施的愚蠢的僕人”。電腦的能力僅限於編程,但人的技能就遠不止如此了。想想薩利·薩倫伯格機長在空中客機A320 被鳥群撞擊後,在休斯敦河成功降落的事跡吧。在真實的世界有了深刻的經歷之後,這種直覺是遠非計算可得來的。如果電腦能崇拜人的話,那麼也會為我們所折服。


    盡管我們認為自己有很多缺點,卻認為電腦是完美無瑕的。電腦完美的連貫性遠遠勝過我們的笨拙,但我們似乎忘記了機器其實是由我們制造的。當我們把工作交給電腦之後,我們並沒有消除犯錯誤的可能:電腦會崩潰,有漏洞,會被黑客入侵。而當我們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電腦會面臨一些程序沒有被設定好的困境。因而電腦會機械地執行自己的任務直到崩潰的那天。


    很多歸咎於人為錯誤的問題實際上是由科技事物所引起或加重的。想想2009 年法航從裡約熱內盧飛往巴黎的447 號客機墜毀事件:
    飛機在大西洋上空遇到風暴,使得空速傳感器結冰了,無法顯示速度信息,自動駕駛儀無法進行計算,所以就需要飛行員進行掌控。但飛行員驚慌於這種境遇,於是犯了錯誤,以致飛機連同228 名乘客和機組人員都墜入了大西洋。


    這場事故很好地說明了科學家們所說的自動化矛盾。在電腦接管人的工作之後,人就沒什麼事情可做。人們轉移了注意力,並因缺乏鍛煉而使技能生疏了。等到電腦無法運轉時,人就在困境中掙扎。軟件本是用來避免人犯錯誤的,但後卻犯了人犯的錯誤。


    2013 年,聯邦航空局表明,過度依賴自動駕駛儀已經成為空難發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敦促航空公司讓飛行員多進行手動操作。研究表明,讓飛行更安全的方式是讓計算機少承擔責任,並將責任移交給飛行員。當人和機器一起工作時,更大程度的自動化並不總是好的。


    工廠自動化的領頭羊——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就已經從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訓。近年來,豐田已經召回了數百萬輛汽車進行維修。這不僅減少了其利潤,還損害了其長久經營下來的名聲。現在豐田相信其制造問題就在於沒有人力參與。公司高層告訴彭博新聞社:“我們需要更加腳踏實地,回歸過去基本的方式,提升我們的人力技能,以求進一步發展。”豐田現正在用熟練的工人代替機器人,於是人力又回到了工作崗位。


    電腦和人開始同心協力。即使工程師設計出了能夠解決所有潛在問題的自動化繫統——在精密復雜的工作領域這一點還遠遠沒有實現——繫統完全代替人類還需要一段時間。就航空領域而言,更換或改造數千架仍配備座艙的飛機,需要幾十年;道路繫統也是一樣,畢竟基礎設施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們不應將計算機視為我們的替代品,而是要把它看作我們的伙伴,實現計算機和人類的能力互補。軟件能處理日常瑣事,幫助人們避免一些錯誤,但是無法企及人類的常識以及思想的高度。如果我們不再參與高難度的工作,那我們的洞察力和靈感將會使我們和機器區分開來。


    多虧人類的智慧,技術進步以及日趨完善的法律法規,這個世界比過去更加安全了。電腦能幫助我們繼續取得進步。近的火車事故,包括美國鐵路公司脫軌事件,如果火車上有自動化速度控制繫統的話,事故可能就不會發生了。若自動化軟件能感知到司機正在犯困,它發出的警報就能夠防止事故的發生;若診斷性程序能夠給醫生發送寶貴的信息,就能讓病人獲得更好的治療。


    實現完全自動化的社會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會讓上述進步不再那麼值得投資。


    如果烏托邦就處在彎道上,為什麼還要向前邁一步呢?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