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我就納悶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冷知識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科普讀物
    【市場價】
    236-344
    【優惠價】
    148-215
    【作者】 黃書奇 
    【所屬類別】 圖書  科普讀物  百科知識  科普問答 
    【出版社】北京日報出版社 
    【ISBN】97875477382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7738276
    作者:黃書奇

    出版社:北京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有營養的冷門知識大集合,從冷知識看世界。習以為常但很神奇的硬核科學,打開知識海洋裡的有趣靈魂!
    ★冷知識到底有多冷?99%的人不知道,1%的人正在想辦法知道!涉及自然科學、人文歷史、社會生活、古今中外等方方面面,從天馬行空般的疑問到值得討論的學術問題應有盡有。
    ★超好玩的百科知識,讓你更博學,更有趣。網羅各種冷門知識,奇趣話題,讓你解鎖新技能,快速漲知識!
    ★讓你備感新鮮好玩,既增長見識,又開闊視野,兼具益智、解頤之功效。引發強烈求知欲,然後給出科學的答案。


    ★知識沒有邊界,冷知識探索永不止步。入情入理的解釋、繪聲繪色的描述,讓人恍然大悟,受益無窮。

     
    內容簡介

    我就納悶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冷知識天上的星星多還是地上的沙子多?


    人真的能回到過去嗎?地球上還有比珠穆朗瑪峰更高的山峰嗎?


    早上呼吸的空氣是*鮮的嗎?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更愛哭?


    唱歌跑調是一種“病”嗎?


    ……   


    生活中,總有很多看似司空見慣卻令我們無比納悶、不知所以的古怪問題。但其實這些問題的背後,都蘊含著好玩、有趣的科學依據。本書收集了大量“荒唐”、可笑、冷門,又飽含趣味的知識,包括宇宙、地理、人體、動物、科技、歷史、心理等多個方面,讓你備感新鮮好玩,既增長見識,又開闊視野,兼具益智。


     


    一書在手,能讓讀者將豐富多彩的冷門知識一網打盡,讓你逐漸變得博學風趣,成為人際交往圈子中的話題達人。

    作者簡介

    黃書奇,自由撰稿人,科普達人,自幼酷愛寫作,大學畢業後從事編輯工作,從2017年開始專職撰寫關於天體


    科學類以及其他科普類相關文章,並在多家報社、雜志社以及公眾號等公共平臺發表作品。

    目錄
    章神秘宇宙:宇宙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1.金星的一天真的比一年長嗎?
    2.到底是天上的星星多,還是地上的沙子多?
    3.如果能把土星放在水裡,它真的能漂起來嗎?
    4.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圓的?
    5.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過去的?
    6.有一天,太陽會不會“胖”到爆炸?
    7.沒有了太陽,人類真的會被凍死嗎?
    8.沒有了月球,大海是不是就沒有“浪”了?
    9.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上的腳印真的永遠不會消失嗎?
    10.人類能搬到火星上嗎?
    11.電視機的雜音真的來自宇宙大爆炸的影響嗎?
    12.月球是被撞出來的嗎?

    章神秘宇宙:宇宙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1.金星的一天真的比一年長嗎?


    2.到底是天上的星星多,還是地上的沙子多?


    3.如果能把土星放在水裡,它真的能漂起來嗎?


    4.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圓的?


    5.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過去的?


    6.有一天,太陽會不會“胖”到爆炸?


    7.沒有了太陽,人類真的會被凍死嗎?


    8.沒有了月球,大海是不是就沒有“浪”了?


    9.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上的腳印真的永遠不會消失嗎?


    10.人類能搬到火星上嗎?


    11.電視機的雜音真的來自宇宙大爆炸的影響嗎?


    12.月球是被撞出來的嗎?


    13.宇宙是“炸”出來的嗎?


    14.宇宙中還能找到另外一個自己嗎?


    15.傳說中宇宙是燒烤味的,是真的嗎?


    16.人真的能回到過去嗎?


     


    第二章 奇異地理:腳下地球你知多少?


     


    1.人真的可以變“年輕”嗎?


    2.地球會一直“胖”下去嗎?


    3.如果地球“不穿衣服”會怎樣? 


    4.南極真的比北極冷嗎?


    5.為什麼海洋是高矮不一的?


    6.為什麼土地是“五顏六色”的呢?


    7.世界上干旱的地方還有人生活嗎?


    8.地球也有肚臍?


    9.真的存在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嗎?


    10.為什麼不能把比薩斜塔扶正呢?


    11.南極還有沒雪的地方嗎?


    12.地球上還有比珠穆朗瑪峰更高的山峰嗎?


    13.早上呼吸的空氣是鮮的嗎?


    14.地球到底有多重?


     


    第三章 人體奧秘:你真的“懂”自己嗎?


     


    1.腦子“進水”,是真的嗎?


    2.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更愛哭?


    3.人類會說話是一個意外嗎?


    4.頭發也會“壽終正寢”?


    5.人類每天都在“換膚”?


    6.舌紋跟指紋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嗎?


    7.心髒停止跳動,真的不會死嗎?


    8.右手指甲真的比左手指甲長得快嗎?


    9.你知道你喝的水有多老嗎?


    10.喝上一口酒,你就已經“中毒”了?


    11.日有所思,真的可以夜有所夢嗎?


    12.為什麼害羞的時候臉會紅呢?


    13.左耳比右耳更愛聽甜言蜜語?


    14.7年後,我就不是我了?


    15.笑真的能延長壽命嗎?


    16.人的智商會到零嗎?


    17.睡覺能減肥嗎?


    18.“望梅”真的可以“止渴”嗎?


    19.哈欠真的會被傳染嗎?


    20.人會被撐死嗎?


    21.為什麼有的人耳朵會“動”?


    22.胃酸真的可以把皮膚燒個洞嗎?


     


    第四章 神奇動物:那些讓你目瞪口獃的動物趣聞


     


    1.為什麼海獺睡覺要手牽手?


    2.狗真的可以感受到人類的喜怒哀樂嗎?


    3.考拉真的可以睡20個小時嗎?


    4.為什麼章魚的血是藍色的? 


    5.蒼蠅喫飯真的是邊喫、邊吐、邊拉嗎? 


    6.為什麼海豚會救人?


    7.為什麼兔子尾巴那麼短,那麼愛喫自己的便便?


    8.為什麼鱷魚三年不喫東西,都不會死?


    9.企鵝求愛還需要“定情信物”嗎 ?


    10.為什麼蟑螂是“打不死的小強”?


    11.植物真的不僅需要睡覺,而且還要擺姿勢嗎?


    12.樹真的能喫人嗎?


    13.河馬可以自制“防曬霜”,你知道嗎?


    14.你知道火烈鳥顏色的由來和它古怪的習慣嗎?


    15.長頸鹿的“特長”,你知道嗎?


    16.鯊魚的牙齒真的可以移動嗎?


    17.變色龍的眼睛真的可以分開移動嗎?


    18.小海龜在海裡出生真的會死嗎?


    19.有一種生物長生不老,你知道嗎?


    20.魚真的可以睜著眼睛睡覺嗎?


     


    第五章 生活百科:日常“不科學”的科學知識


     


    1.網絡是新時代的紅娘?


    2.可樂原本是綠色的?


    3.戴耳機有著你想不到的危害,你知道嗎?


    4.胡子的顏色,決定了它的生長速度嗎?


    5.過山車後的座位是安全、不刺激的嗎?


    6.拋硬幣做決定真的公平嗎?


    7.番茄醬的始祖竟是藥材?


    8.月經期真的能把“毒”排干淨嗎?


    9.有一種食物,保質期是永遠!


    10.為什麼眼睛不怕冷?


    11.還有比咖啡更提神的嗎?


    12.用開冰箱門的方式降溫,真的會有作用嗎?


    13.玻璃可以防曬嗎?


    14.聽音樂真的能緩解痛苦嗎?


    15.有一種疼,叫辣!


    16.唱歌跑調是一種“病”嗎?


     


    第六章 冷門雜談:那些“生冷”的趣味知識


     


    1.人類的大腦能開發到100%嗎?


    2.火柴能在水裡燃燒嗎?


    3.未來世界,機器人會是主宰者嗎?


    4.電視劇裡的隱身術,能變成現實嗎?


    5.達·芬奇的畫作真的留下密碼了嗎?


    6.不是人類發明了電,而是發現了電!


    7.長城是怎麼建起來的?


    8.太空中的宇航員能哭出來嗎?


    9.你電腦桌旁的仙人掌真的能防輻射嗎?


    10.你為什麼說“上”廁所,“下”廚房?


    11.木乃伊曾被當成保健品?


    12.做錯事情後,你的體重會變重?


    13.你知道著名的“思想者”在想什麼嗎?


    14.把磁鐵燒紅,它還是“磁鐵”嗎?


    15.光速快到你來不及反應,你信嗎?


     

    在線試讀
    1.金星的一天真的比一年長嗎?

    地球上一天是24小時,一年是365天,也就是8760個小時;一年比一天長得可不是一星半點;但是同是太陽繫裡的行星,都圍繞著太陽旋轉,為什麼金星的一天要比一年長呢?聽起來實在不可思議,但事實卻的確如此,那麼金星為何如此獨特呢?
    太陽繫中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上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到遠排序)。金星排在第二位,距離太陽0.725天文單位,它的質量與地球十分相似,因此也被人們戲稱為地球的“姐妹星”,也就是中國古代人們稱作太白金星的那顆星。神話中的太白金星,大概就住在金星上吧!
    金星與地球二者距離很近,金星的亮度僅次於月亮;亮的時候是日出前和日落後,日出前升於東方,日落後降於西側,此現像便被中國古人稱為“啟明”和“長庚”。
    八大行星都按照一定的軌跡自轉和公轉,自轉和公轉都是相同的方向,但唯獨金星和天王星與眾不同——天王星自轉和公轉的方向近乎垂直,而金星自轉與公轉的方向是相反的。公轉是繞著太陽旋轉一周,自轉是球體本身旋轉一周。按照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排列,它們公轉的周期(按照地球上的天數粗略計算)分別是:水星88天,金星225天,地球365天,火星687天,木星4333天,土星10760天,天王星30799天,海王星60192天。也就是說距離太陽的遠近,決定了公轉的時長;距離越遠,消耗的時間就越長。在八大行星中,金星距離地球近,因此兩者的公轉耗時也相對接近。
    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也就是24小時;而金星自轉一周則需要243天;為什麼差距如此之大呢?首先,我們探討一下行星自轉的原因。我們可以以地球和金星為例,它們均在太陽繫中懸浮著,地球外側角動力大於內側角動力,角動力決定了角速度,而角速度決定地球的自轉形式,那麼,外側的角速度大於內側的角速度,順時針的自轉方式也因此而形成;而金星的內側角動力大於外側角動力,自然而然地,內側角速度就大於外側角速度,因此產生了金星逆時針的自轉形式。由此,我們也就可以知道月球不自轉的原因了。月球的內側角動力與外側角動力近乎相等,內側角速度與外側角速度也就接近相同,所以不會自轉。
    當然,金星自轉速度慢的原因也可從中推理出來,金星自東向西逆時針自轉時,會產生由金星自西向東公轉抵消自轉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促使金星自轉速度變慢,慢到後停止。而地球無論是公轉還是自轉都按照同樣的方向旋轉,這種抵消的力量是不存在的,其自轉速度是不受影響的。因此,金星與地球自轉的耗時差距纔會如此之大。這種說法源於地球爆炸說,也是受人們認可的一種說法了。

    1.金星的一天真的比一年長嗎?


     


    地球上一天是24小時,一年是365天,也就是8760個小時;一年比一天長得可不是一星半點;但是同是太陽繫裡的行星,都圍繞著太陽旋轉,為什麼金星的一天要比一年長呢?聽起來實在不可思議,但事實卻的確如此,那麼金星為何如此獨特呢?


     太陽繫中有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上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到遠排序)。金星排在第二位,距離太陽0.725天文單位,它的質量與地球十分相似,因此也被人們戲稱為地球的“姐妹星”,也就是中國古代人們稱作太白金星的那顆星。神話中的太白金星,大概就住在金星上吧!


    金星與地球二者距離很近,金星的亮度僅次於月亮;亮的時候是日出前和日落後,日出前升於東方,日落後降於西側,此現像便被中國古人稱為“啟明”和“長庚”。


    八大行星都按照一定的軌跡自轉和公轉,自轉和公轉都是相同的方向,但唯獨金星和天王星與眾不同——天王星自轉和公轉的方向近乎垂直,而金星自轉與公轉的方向是相反的。公轉是繞著太陽旋轉一周,自轉是球體本身旋轉一周。按照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排列,它們公轉的周期(按照地球上的天數粗略計算)分別是:水星88天,金星225天,地球365天,火星687天,木星4333天,土星10760天,天王星30799天,海王星60192天。也就是說距離太陽的遠近,決定了公轉的時長;距離越遠,消耗的時間就越長。在八大行星中,金星距離地球近,因此兩者的公轉耗時也相對接近。


    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也就是24小時;而金星自轉一周則需要243天;為什麼差距如此之大呢?首先,我們探討一下行星自轉的原因。我們可以以地球和金星為例,它們均在太陽繫中懸浮著,地球外側角動力大於內側角動力,角動力決定了角速度,而角速度決定地球的自轉形式,那麼,外側的角速度大於內側的角速度,順時針的自轉方式也因此而形成;而金星的內側角動力大於外側角動力,自然而然地,內側角速度就大於外側角速度,因此產生了金星逆時針的自轉形式。由此,我們也就可以知道月球不自轉的原因了。月球的內側角動力與外側角動力近乎相等,內側角速度與外側角速度也就接近相同,所以不會自轉。


    當然,金星自轉速度慢的原因也可從中推理出來,金星自東向西逆時針自轉時,會產生由金星自西向東公轉抵消自轉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促使金星自轉速度變慢,慢到後停止。而地球無論是公轉還是自轉都按照同樣的方向旋轉,這種抵消的力量是不存在的,其自轉速度是不受影響的。因此,金星與地球自轉的耗時差距纔會如此之大。這種說法源於地球爆炸說,也是受人們認可的一種說法了。


    人們常說“度日如年”,這個成語是形容時間漫長,是一種比喻;但在金星上,“度日如年”卻是真實的寫照,甚至一天比一年還要漫長得多!


     


     


    2.到底是天上的星星多,還是地上的沙子多?


    生活在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中,在經歷汽車尾氣、工業廢氣等各種污染的洗禮後,我們很少能在生存的環境中觀看到夜幕降臨後繁星滿天的盛景。小時候,我們總是喜歡爬到鄉村的小山丘上,仰望著那繁星點點,那時腦袋裡就存在著一個疑問: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多少呢?就像是生活在海邊的人,恐怕也常常會發問:地球上的沙子會有多少呢?這數量仿佛是不可估量的,但如果真的計算起來,它們誰比誰多呢?


    通常情況下,我們肉眼所見的星星絕大多數是宇宙中的恆星。其實,宇宙的浩瀚、龐大是難以想像的,而恆星也隻是小小的一部分,人類所知的還有星雲、流星體、行星、衛星、彗星、星際物質等,除此之外,人類所不知的還有很多。而我們肉眼所能看見的那些恆星大概是6000顆,在天文望遠鏡下,恆星的數量可就很難估量了。如果一顆顆去數,恐怕數上幾千年也未必會數出一個準確的數字。因此,就隻能做一個推算了。


    其實,到底是沙子多還是星星多,早就有人提出過疑問,也確實進行估算過。但是,做這個估算,我們必須設定一個前提:恆星的數量推算,要在人類可觀測的範圍內,而沙子數量的推算是對整個地球的沙子數量進行推算。


    西蒙·德萊佛是澳大利亞的著名天文學家,他提出根據星球的光線亮度來估算星球的數量。宇宙的年齡約為138億年,那便可以計算138億光年的可測範圍內的星體數量,星體數量為7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7後邊是22個零,該如何讀算,很多人一頭霧水;而西蒙·德萊佛計算出的沙子的數量約為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7後邊是21個零,也就是說星體的數量是沙子的10倍。在規定範圍內,恆星的數量是大於地球上沙子的總量的,但這種說法是將所有星體都視為恆星,其數據的準確性也有待證明。


    其實還可以這樣計算,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如果沙子的厚度是10米的話,那麼:5.1×0.010=0.051億立方千米=5.1×107立方米;如果1粒沙子為1立方毫米:0.0013=1×10-9立方米;地球上的沙子:(5.1×107)/1×10-9=5.1×1016=510 000 000 000 000 000顆(1後邊16個零)。


    至於宇宙中的恆星,根據天文學家的估算,宇宙中大概有2萬億個星繫,每個星繫大概是有1億顆恆星,根據乘法可以算出:2萬億乘以1億,也就是2×1020顆(2後邊21個零)。這種計算方式,說到底也終究是估算,其準確性也有待證明,但數字的差額也未必會太大。那麼,綜上兩種形式的計算可以得出,宇宙中的恆星還是要比地球上的沙子多。


    其實,我們還可以這樣思考,宇宙其實是無限的,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僅僅是宇宙的一部分,在可視範圍內,恆星的數量就如此龐大了,那麼在無限的宇宙內,恆星的數量也自然會是無限的,但地球的大小是可以衡量的,沙子的數量也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因此,拿一個無限的數字與一個有限的數字比較,誰多誰少,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3.如果能把土星放在水裡,它真的能漂起來嗎?


    在廣闊的太陽繫中有很多星體,但其中隻有八個行星被我們歸類為行星,盡管冥王星也曾在行星的世界裡占有一席之地,被稱為第九行星,不過終由於這顆行星質量體積以及軌道等都不達標,還是被降為了矮行星。在被認可的八個行星中,有四個是在太陽和小行星之間的岩質行星,其餘四個是在小行星帶與柯伊伯帶之間的氣態行星,這樣特殊自然卻巧妙的分布讓人有一種“它們是被刻意排列”的感覺。而就在這樣的特殊結構中,土星就成了氣態行星中的特例,它不同於其他氣態行星,原因就是當各種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土星是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


    在整個太陽繫中,土星的個頭兒屬於營養旺盛的類型,它的大小僅次於木星,可惜空有一個大殼子,質量卻無法和木星相提並論,平均密度僅僅是每立方釐米0.7克,由於密度低,土星有了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資本。把土星放於水中一定不會下沉,但是到底要多大的水面纔能容得下這個體積巨大的家伙呢?


    我們都知道土星的直徑很長,大約有12萬千米,能承載下這麼龐大身軀的水面肯定不是一般的江河或湖泊,普通的蓄水池或容器更是想都不要想了。而且,在容得下土星軀體的同時,還要有足夠的水量支撐它漂浮。


    基本的是水深問題,起碼要沒過土星的半徑位置,還不能讓土星的底部觸到水底,如此算來水的深度至少要8萬千米那麼深,這個深度意味著可以將6個地球合在一起同時淹沒掉。想讓土星自然漂浮,承載它的容器直徑就要大於土星直徑的8倍纔行,也就是說,這個容器的大小和太陽的大小差不多。這樣的容器根本就找不到。即使有這麼大的星球,也許早在多年前就變成恆星了吧。


    我們試著把這個可以承載土星的容器想像成一個隻有水組成的外殼,假設它隻是個空心的物體,內部的水要永保恆溫,不能結冰。然而,這樣的假想首先就忽視了很多客觀存在的問題。將這個物體的核心拋出,那這個承載土星的星球所有的質量、壓強等數據也會隨之改變,再想讓土星在它上面漂浮,似乎就又變成了一個難題。就算我們把這些所有的外在因素都忽略掉,隻要保證土星可以漂浮也無法證明大功告成。我們不得不去想想起初忽視的問題,就是關於承載方的數據,況且突然漂浮在水面上,土星本身也很可能會遇到大麻煩——土星遇到了水之後,很可能產生變化,突然解體,終我們看到的可能不會是完整的土星漂浮狀,而可能是分層氣體以及被承載水池的容器所吸收的液體。


    土星的密度確實非常小,可是它的體積太大,想讓土星漂浮要有足夠大的水域,這個水域首先就無法解決,即便解決了,也不能保證土星可以安然無恙地漂浮。由此可見,想讓土星漂浮在水面上,站在假想的角度是可能的,但在現實環境中則是奢望。


     


     


    4.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是圓的?


    古時有句老話,叫天圓地方。中國自古以來都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直至清朝末年,西歐國家撬開中國閉塞的大門之後,國人纔普遍對地球是圓的有了新的認知。但其實,早在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之前,就有一些關於地球是圓的說法流入中國。比如隋唐時期出土的東羅馬金幣上就印有圓形地球的圖案;再朝時期,一代梟雄忽必烈接受西域文學家進獻的貢品中就帶有地球儀。而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在一些衛星圖片上很清晰地看到圓形的地球。不僅如此,給地球提供溫暖的太陽,照亮夜晚的月亮,燦燦發光的星星,我們肉眼所見的幾乎所有星體都是圓形的,包括那些我們肉眼所觸及不到,隱藏在宇宙深處的一些星體,也都是圓形的。有人不禁會問,為什麼宇宙中的星體都是圓形的呢?


    宇宙中的星體,大多數指的都是恆星;恆星都發光發熱,且溫度極高。比如太陽,我們無法站在太陽上去測量它的溫度,但可以根據溫度、光的顏色以及光的辨證關繫來計算太陽的溫度。2000萬℃的中心溫度和6000℃的表面溫度,致使太陽上不存在固體和液體,整個結構都是由氣體組成;氣體的擴散方向及範圍都基本相同,加上萬有引力的作用,便形成球體。


    說到萬有引力,相信大家都知道。《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是由著名物理學家牛頓所著,這本書出版於1687年,而萬有引力的概念也是在這本書中出現的。那麼該怎麼解讀它呢?萬有引力,就是任意兩個物體或粒子之間存在與其質量乘積相關的吸引力。不僅是太陽,大多數的恆星都具有相同的原理。


    另外一個致使太陽和其他恆星是圓形的原因——自轉。包括太陽在內的恆星,在宇宙中都在不停歇地自轉(伽利略發現太陽自轉);加上重力和離心力的作用,自會形成球形。而以這種方式旋轉的恆星,我們稱之為旋轉球體。太陽的自轉周期約25天,它會以2千米/秒的速度在赤道處自轉,如此神速,想不成為球體都難。


    當雨滴從天而降,落在手上,呈現出來的便是一個球狀;小孩子吹出來的氣泡也是球體;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一樣是一個球體。其實,這些都源於一個基本法則,液體因自身引力縮成球形,也隻有縮成球形纔能達到內部引力的平衡。宇宙發生大爆炸之後,所有的恆星都是溫度極高的液體球,在自身引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形成球體;地球也是如此。加之高速自轉,球形便是一個必然形成的形狀了。


     


     


    5.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過去的?


    草原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不僅可以策馬奔騰,肆意馳騁,還可以在夜晚欣賞到城市裡很難看到的滿天繁星。我們肉眼所能看見的星星大多數是恆星,它們看上去好像都沒有我們小指甲蓋兒大,但其實並非如此,宇宙中大多數的恆星遠遠大於地球,而且大得不是一星半點兒,隻是距離的原因,讓我們在感官上認為它們很小。那麼,既然如此遙遠,它們的光芒經過這段距離需要多長時間呢?是不是瞬間即可到達地球呢?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過去的星星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拿太陽舉例子。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有距離近的時候,也就有距離遠的時候,遠時的距離是15 210萬千米,近時的距離是14 710萬千米。根據遠和近的距離,我們可以算出平均距離是14 960萬千米。日地平均距離如此遙遠,那麼太陽光到達地面需要多久呢?它又是以什麼樣的速度到達地球表面的呢?


    我們知道有時間速度和空間速度,那麼自然也存在光速。什麼是光速?光波和電磁波在真空或是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被稱為光速。在這些不同種類的速度之間,誰是快的呢?如果我們假定在相同的狀態下,比如說,真空狀態下,那麼毫無疑問,光速是宇宙中速度快的。


    大概有幾千年的時間,科學家們都認為光的傳播是瞬間的、即刻的,但直到1675年,丹麥著名天文學家奧勒羅默,在巴黎天文臺就職時驗證出了光速的具體數值。木星和它的衛星稱得上是宇宙的時鐘,奧勒羅默在制作時間表的時候,發現了木星和它的衛星之間的現實與理論值之間的差額。地球距離木星近時,它的衛星就出現得早;距離遠時,就出現得略微晚一些。也就是說,光到達地球是需要時間的,距離近時間就短,距離遠時間就長,光速也由此被發現。人們對光速也開始有了認知。1849年,斐索用旋轉齒輪法得到了進一步的印證及測算,光速大約為300 000千米/秒。


    我們知道了光速,也知道日地平均距離為14 960萬千米,那麼根據公式t=s/v可以算出,太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約為8分鐘。也就是說,我們所看見的太陽光其實是8分鐘前放射出來的,所以說,地球此刻看到的太陽,永遠都是8分鐘以前的。換句話說,此刻,地球上的我們眼中的太陽永遠都是過去的太陽,並非當下,此分此秒的太陽。


    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多數都是恆星,恆星有的自己發光,也有一些是不發光的;任意一顆恆星距離我們都很遙遠,即便是依靠太陽光反射光芒的恆星,它的光到達地面也是需要時間的,隻要知道恆星與地球的距離,再根據光速,便可以計算出時間。


    綜上,我們可以確定,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星星其實都是過去的,畢竟距離如此遙遠,也要讓光“飛”一會兒!


     


     


    6.有一天,太陽會不會“胖”到爆炸?


    人類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不可更改的過程,也是每一個人的宿命。一個正常完整的人生,要經歷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些階段。在這個過程當中,人的身體會不斷地成長,成長到一定程度,便開始衰竭,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在弱化,直至後死亡,生命就此結束。而青年正是一個人在一生當中的一個階段。


    我們常說,花開花落自有時,這也是一個生命從開始到後結束的過程,它的綻放就是鼎盛的時期。仔細想想,地球上的萬物貌似皆如此。那麼,那個給予我們溫暖和光芒的太陽是不是也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呢?如果是,當它的生命迎來鼎盛時期,會發生什麼狀況呢?如此巨大的一個火球會“胖”到爆炸嗎?


    太陽不是一顆永遠不消亡的恆星,它正如人的一生一樣,從小到大,從生到死,從鼎盛到衰亡。太陽也有它的壽命,它的終結點大概是100億年。那麼,太陽的一生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


    太陽是太陽繫的核心,誕生於45.7億年前,孕育它的“母親”便是一個坍縮的氫分子雲。它是一個巨大而炙熱的氣球星體,幾乎是熱等離子與磁場交織而成的完美球體。太陽質量的75%都是氫,25%是氦。它的光和熱是以核聚變的形式向外發散的。


    太陽經歷了幾千年纔孕育而形成,達到青年階段。這個階段相對穩定而漫長,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光照下的階段。此時的太陽中心溫度可達2000萬℃,我們地球所感受到的光和熱也源於這中心的高溫。


    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命階段,太陽也不例外,至50億年時太陽便會迎來它的中年期,也就是紅巨星階段。這個階段,氦核心會因為與引力抗爭而發生坍縮,從而產生強大的能量,這個能量不僅僅能提升中心溫度,還會使太陽外部高速膨脹,體積會變得空前龐大,亮度極強。


    等經歷了紅巨星階段,太陽就會進入老年期。這個階段的太陽猶如一個殘喘的老人,它會有周期性的收縮與膨脹。當然,此後太陽就要面臨後一個階段,那就是臨終期。臨終期的太陽內部核消耗已盡,完全坍縮。也在此時,太陽內部核心密度會非常高,並且釋放出超大能量,這個能量會給太陽的外層換上新衣,一顆全新的太陽也由此誕生,我們也稱之為白矮星。


    太陽正如人的一生,會經歷幾個階段,確實會在特定階段快速“長胖”、膨脹,但爆炸還是不太可能的。


     


     


    7.沒有了太陽,人類真的會被凍死嗎?


    2019年的春節檔,影院上映了一部中國版的科幻災難片,叫《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評分很高,也是中國部真正意義上具有國際水準的科幻類災難片。


    這部電影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發生在未來世界,2075年,人類不得已實施了一個“流浪地球”計劃,被迫與太陽分離,重新開始地球的新篇章。由於太陽遭到破壞,地球也就跟著遭到毀滅性打擊。當時太陽還沒有完全消失,但地表溫度已經降到零下80℃以下,任何生物已然都不能生存,影片中地表已被冰封,地球成了一個冰球。那麼,如果太陽完全消失,地球會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呢?其實,在解讀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太陽是由什麼構成的,對於地球而言到底有多麼重要,地球與太陽之間是怎樣的關繫。


    太陽充斥著大量的光和熱,無論是中心溫度還是表面溫度都非常高,表面溫度大約為6000℃,而中心溫度竟高達2000萬℃。溫度高隻是其中的一個特點,它的面積之大也令人瞠目結舌。據科學家推算,太陽的半徑大概是696 000千米,相當於130萬個地球那麼大。太陽位於太陽繫的中心位置,在太陽繫中,地球圍繞著太陽轉,月球圍繞著地球轉。正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所以有了白天與黑夜。也就是說,地球上的光源於太陽,沒有了太陽,地球就沒有了光明。但是有人提出了疑問:即使沒有了太陽,可還有月球,或者是其他的星球啊!不過,月球本身是一個不發光的星球,它的光芒源於太陽光的反射!至於其他的星球,即便是自帶光芒,但由於距離地球太遠,夜幕降臨時,我們隻能在天空中看到一些星星點點,這並不能滿足地球對光的需求。


    眾所周知,水和空氣是萬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條件,而空氣中的氧氣又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氧氣又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就是說,植物也需要太陽的光芒。那麼,沒有了光,就不存在光合作用,沒有了光合作用,也便沒有了氧氣,地球上的生靈沒有氧氣,都會窒息而死。因此,沒有了太陽,地球的生命也就不復存在。


    太陽給予地球光,同時也帶給地球熱量。在《流浪地球》中,小主人公的爺爺就是在脫下防凍服的瞬間被凍死的。沒有了太陽的溫暖,地球的表面溫度可降低到與月球夜晚的溫度差不多的程度,大概是零下183℃,在這樣的低溫下,即使是南極北極耐寒的生物也無法生存;此時地球會成為一個冰球,一個沒有生命的冰球。


     


     


    8.沒有了月球,大海是不是就沒有“浪”了?


    在《望月懷遠》裡,張九齡寫下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們常常用這句古詩詞來寄托情感,但這當中也蘊含著物理現像。人們總是喜歡看潮起潮落,望日出月起,來懷念故人。無論是在古時,還是現在,觀月聽海仿佛已經成了人們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了,而月亮與大海仿佛也被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分不開,拆不散。如果大海沒有了月亮的陪伴,會怎麼樣呢?會孤單到再也掀不起漣漪嗎?


    大海的“漣漪”其實就是潮汐。何為潮汐?潮汐是沿海地帶的一種自然現像,它是海面垂直方向漲落的體現形式。中國古代很多書籍都有關於潮汐的記載,比如《顏氏家訓·歸心》中所寫:“潮汐去還,誰所節度?”


    有人曾認為潮汐是大風刮出來的,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其實,中國古書中對於潮汐的產生早就有所闡述:“濤之起也,隨月升衰。”這兩句出自《論衡》,這本書由王充(東漢時期)所著,意思是說潮起潮落受月亮的圓缺所影響。唐朝著名天文學家竇叔蒙在他的《海濤志》當中,明確記載了潮汐形成與月亮之間的緊密聯繫,並且指出潮汐在時間上出現的規律性。這是中國早對於潮汐產生原因的相關記載和歷史依據。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以後,拉普拉斯用數學的方式證明了月亮與潮汐的關繫,不僅如此,潮汐的發生與太陽也有關繫。


    月球對地球上的海水是有吸引力的,而這種吸引力是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月球對海水的這種吸引力稱為引潮力。地球是圓形的,月球也是圓形的,月球圍繞著地球轉,而地球的各個部分距離月球的遠近是不一樣的,因此地球上的海水距離月球的遠近就不同,引潮力就會有差異。當地球上的海水正向面對月亮時,海水的引潮力就會變大,反之,引潮力就會變小。離心力變大,而海水又受離心力及天體本身運動的影響,朝著背對著月球的方向前進,地球不同地區的海水所承受的引潮力會不斷地發生變化,由此海水漲落,潮汐形成。月球環繞地球旋轉,背對著地球時會使海水產生潮汐,面對著地球時會再一次發生潮汐,也就是旋轉過程中會發生兩次潮汐。潮汐的時間是很有規律的,它的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相同,也就是24小時48分。


    眾所周知,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它的形成就不僅僅是月球的功勞,也有太陽的貢獻。我們都知道,錢塘江大潮會出現在每年的秋分,為什麼是這個時候呢?當太陽、地球、月亮處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月亮對地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會合二為一,也就是引潮力的時候。此時,正值秋分,錢塘江大潮的奇觀也由此而來。


    盡管太陽的引潮力很小,但依然會蕩起“漣漪”,如果真的沒有了月球,我們勢必會失去錢塘江大潮這樣的天下奇觀。但這並不是說沒有了月球就沒有了潮汐,隻是沒有了大的潮汐而已,大海依然會有“浪”,隻是“浪”會小一些。


     


     


    9.阿姆斯特朗留在月球上的腳印真的永遠不會消失嗎?


    宇宙可以用無邊無際來形容,在地球上我們能看到的的真切的似乎也就是太陽和月亮了。盡管月亮距離地球38.4萬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30倍的距離,但在這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月亮仍算是與地球比鄰而居。中國有“嫦娥奔月”的傳說,人們一直盼望飛上月球,國內如此,國外亦然。


    1969年,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代表全人類登上了月球。這次登月,為人類的太空探險拉開了帷幕,成為歷史上至關重要的一步,革命性的一刻也自此誕生。1969年7月21日凌晨2點56分,伴隨著阿姆斯特朗的那句“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全人類的太空事業有了新的裡程碑。


    阿姆斯特朗的“腳印”成為人類留在外太空的個腳印,這個腳印被永恆地印在了人類發展史上,那麼他的腳印會不會也永恆地留在月球上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呢?


    月球不同於地球,它沒有春夏秋鼕,風霜雨雪,沒有溪水河流,更沒有空氣,所以月球表面的泥沙或者任何東西,不會被任何外在的因素所影響,會一直定格成那個狀態;地質表面就不會有任何的改變,永遠都是那個樣子。不僅如此,它的晝夜溫差極大,原因在於它的表面不受大氣層的保護,陽光直射表面,自然溫度極高,但沒有了陽光,又會變得很冷,總之,在不受大氣層的保護下,溫度的變動幅度很大。到底有多大呢?月球在有太陽照射時,溫度高達127℃,沒有太陽照射時,溫度低至零下183℃。這兩極化的溫度會導致一個現像,月球上的岩石會因為溫度大幅度的變化而碎裂,可月球表面的塵土卻不受影響。


    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地球總是時不時地因為地殼運動發生一些人類難以抵御的天災。月球也是一樣,在月球上發生的震動,我們稱之為月震。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月震是輕微的,不僅不會造成危害,連月球表面都不會產生什麼變化。如此說來,還有什麼原因會引起那個革命性的腳印發生變化呢?


    的確有這樣的因素。比如太陽風和宇宙粒子流,但對其影響到底有多大呢?會瞬間將這個腳印吞噬嗎?不會。這些作用要花上幾千萬年的時間纔能磨損1毫米的月面塵土,這麼看來,這個腳印還真的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被破壞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確信無疑,阿姆斯特朗那具有革命性的腳印到現在仍然刻在月球的表面。


    但不妨大膽地想像,如果有其他的星球撞擊月球呢?這需要這個星球剛好撞擊月球上留下腳印的地方,纔會使這個腳印消失或是有形態上的變化。但月球的面積也很大,想要準確地撞擊到這個腳印的位置,恐怕也是很難的。


     


     


    10.人類能搬到火星上嗎?


    2012年美國好萊塢制作了一部震撼世界的科幻災難電影——《2012》。該片講述的是由於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導致地球本身的平衡繫統受損,人類面臨地球毀滅,喪失家園的絕境,後通過“諾亞方舟”躲過了這次全球性的災難。


    地球會不會毀滅是一個未知數,但環境污染、資源驟減、生物滅絕,以及全球變暖已經是世界上233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19年)共同要面對的問題。並且,全球的總人口數量截至2019年,已經近76億,達到了有一天地球無法承載呢?在電影《流浪地球》裡,地球面臨著外在的破壞,因此,不得不牽引著地球到別的地方去。但地球本身同樣面臨著既是未知,也是已知的未來,科學家們就提出了將人類搬到火星上去的想法,但為什麼是火星呢?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是隸屬於太陽繫的八大行星,其中火星是一顆類地行星,中國古代稱它為“熒惑星”,西方人稱它為“戰神馬爾斯星”。之所以這樣稱呼它,是因為它的地表顏色是橘紅色的,這種橘紅色的物質便是赤鐵礦,也就是氧化鐵。火星與地球有相似之處,比如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但公轉的周期卻是地球的2倍左右。在天體進行運轉的過程中,會出現遠和近距離,二者之間近可達5500萬千米,而遠則是4億千米。科學家們之所以研究人類搬遷火星的問題,是因為火星的環境相對其他行星,與地球為接近。


    我們都知道,水、氧氣是人類生存必不素,而火星剛好具備。火星的大氣層非常薄,由95.3%的二氧化碳,2.7%的氮氣,1.6%的氬氣,0.15%的氧氣,0.03%的水汽組成。火星上有氧氣,隻是含量很少。火星曾釋放出一次大量的水,河谷地形也由此形成;還有一次小量的是在500年前,它留下的痕跡至今都能看見。


    2008年,火星有水的結論也得到了證明,鳳凰號發現了白色物體,而這極可能是冰。同年7月,鳳凰號又在加熱的土壤中發現了水蒸氣;含水礦物質於2013年被好奇號勘測出。直至2018年,火星上發現了個液態水湖,不僅如此,還找到了地下蓄水層。


    火星有水、有氧,都已經得到證實,那麼,人類真的可以搬到火星生存嗎?根據《自然天文學》的報道指出,火星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足以支撐人類的生存條件。二氧化碳含量不足,就無法產生溫室效應,居住條件就無法實現,即便人類自身產生二氧化碳,但依然不足以達到居住的標準。而且,火星上的氣壓很低,還不到人類居住條件的7%,地表升溫不會超過10℃,液體都還沒來得及使用便蒸發掉了。如果人類想在火星上維持生活狀態,就現在的科學技術而言,恐怕需要數千年的時間,所以,即便有水、有氧氣,在現在的條件下也不能達到“搬遷”的目的。而事實上,與其搬遷,不如用心呵護現有的家園,豈不是更好嗎?


     


     


    11.電視機的雜音真的來自宇宙大爆炸的影響嗎?


    還記得小時候的大腦袋電視機,並不是家家都能買得起的。那個時代的人們經常是幾戶人家擠在一起看一臺電視機,僅能看黑白畫面,屏幕很小,頻道又少,信號也不好。不僅如此,電視機還經常會出現黑白交叉的雪花點,並發出“嗞嗞”的聲音。這些聲音都源於哪裡呢?難道僅僅是機器本身的影響嗎?有人曾大膽地提出猜想,說這些聲音會不會與宇宙有關,又會不會與宇宙大爆炸有關。聽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也未必毫無關聯!


    宇宙的確是浩瀚無垠、遙不可及,也難以想像的,但其實它也是很貼近生活的,貼近到隻要你打開電視機,就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是的,電視機會接收到一些雜波,而這些雜波有1%來自宇宙微波輻射,宇宙是宇宙中完美的黑體輻射,也是電磁波輻射,隻不過是低噪聲的。


    宇宙大爆炸發生後,又過了大約十萬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耗費了137億年的時間來到地球。電視機在接收人工特制信號時,是無法識別這種遠道而來的“貴客”的,因此,雜音和雪花就產生了。這涉及一個制作原理,電視機的無線信號是人類特制的,電視機隻能讀取特定的信號,這種古老的光子不被識別,電視機就勢必會受到影響。但不得不問,既然是宇宙大爆炸時期的輻射,都已經過去如此之久,為什麼還會受到影響呢?


    還沒有宇宙的時候,隻有真空,但在量子力學理論中,真空非空,一種叫真空零點能的東西存在其中,此時其能量也是的時候。但是量子真空的“情緒”是不穩定的,情緒分裂,產生正負能量,隨即膨脹,物質產生,引力出現,宇宙由一點而誕生。那麼電子是怎麼產生的呢?正負能量會進行分離,在分離的過程中,電子會從中遊離出來。終於等到宇宙長到10萬歲的時候,宇宙的不斷膨脹促使溫度降低(2.725℃),氫原子經過電子和質子的完美結合而形成,從而加速了光的步伐。這裡要說明的是,隻有中性原子出現,光纔可以在宇宙中自由穿梭。身處地球的人類,因此而籠罩在這個137億年前的“監獄”之中。


    這一學說已經被證實且無異議。中科院院士陸埮教授研究指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一種低噪聲的電磁波輻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大爆炸未燃盡的餘灰,散布在宇宙的各個角落,當然它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是毫無影響的,我們所能受到的影響,就是電視機的那些小噪聲和小雪花。我們經常說,宇宙是神秘的,是鏡中花,水中月;但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