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新視界文庫-演化:從單細胞生物到現代人類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科普讀物
    【市場價】
    292-424
    【優惠價】
    183-265
    【作者】 [英]理查德·索斯伍德 
    【所屬類別】 圖書  科普讀物  生物世界  生物學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ISBN】97875232121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3212158
    作者:[英]理查德·索斯伍德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24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地球上為何會有如此豐富多彩的生命形式?生物演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翻開本書,開啟一場探索生物演化的發現之旅


     



    • 一部全面的生命演化史


    從地球誕生之初到現代,本書涵蓋了所有主要生物類群的演化歷程,為我們提供了宏觀的視角去理解生命的發展。書中將古生物學、地質學和遺傳學等領域的知識融合,提供了跨學科的視角,並通過化石記錄來追蹤和解釋生物演化的證據,體現了內容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 一次關於生命出現與滅絕的探討


    書中探討了大陸板塊運動、海平面變化和冰期等環境因素如何推動生命形式的演化,揭示了自然選擇和適應性變化的復雜性,詳細描述了骨骼的發展、有殼的蛋出現等對生物多樣性和地球生態產生了深遠影響的關鍵演化事件,並分析了導致恐龍等諸多生物滅絕的可能原因,為理解“大滅絕”這一歷史事件提供了新的視角。


     



    • 一場對於未來的思考


    海洋生物成功登陸、植物成功占領陸地、昆蟲和鳥類成功飛向天空……這些生物的“成功”為我們提供了對生物適應性策略的深入理解。而與此同時,一些生物的“失敗”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這本書不僅僅是對過去的回顧,還提出了關於人類未來對地球生態繫統可能產生的影響的思考,具有啟發性。

     
    內容簡介
    叢書簡介
    “新視界文庫”繫列圖書是一套可以輕松閱讀的科普小書,旨在通過科學的視角,帶領讀者以更加開放和探索的態度拓展對世界的認知,力求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和原理,發現現像背後的真相,傳達科學啟迪、引導和探索的精神。
    本繫列通過簡潔、有趣的語言和嚴謹、準確的科學知識,希望能在為讀者傳遞科學知識和思維方式的同時,提供一種輕松愉快的閱讀體驗。
    讓我們一起通過閱讀科學,以新的視角看待世界,用科學的色彩點亮未來。
    “新視界文庫”繫列圖書:
    《光之史話:探索人類對光的持久迷戀》
    《一生萬物:透過身體看宇宙萬像》
    《AI藝術家:人工智能的創意與未來》

    叢書簡介


    “新視界文庫”繫列圖書是一套可以輕松閱讀的科普小書,旨在通過科學的視角,帶領讀者以更加開放和探索的態度拓展對世界的認知,力求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和原理,發現現像背後的真相,傳達科學啟迪、引導和探索的精神。


    本繫列通過簡潔、有趣的語言和嚴謹、準確的科學知識,希望能在為讀者傳遞科學知識和思維方式的同時,提供一種輕松愉快的閱讀體驗。


    讓我們一起通過閱讀科學,以新的視角看待世界,用科學的色彩點亮未來。


    “新視界文庫”繫列圖書:


    《光之史話:探索人類對光的持久迷戀》


    《一生萬物:透過身體看宇宙萬像》


    《AI藝術家:人工智能的創意與未來》


    《奔月:一段太空競賽往事》


    《在雲端:飛行旅途中的科學》


    《生命故事:生物學上的偉大發現》


    《演化:從單細胞生物到現代人類》


     


    本書內容簡介


    生命如何出現?海洋生物登上陸地要面對哪些挑戰?植物為何能占領陸地?恐龍為何滅絕?我們都是“非洲夏娃”的後代嗎?


    本書講述了地球從誕生至今其上所有的生命形式。從最初、最簡單的生命形式開始,我們可以飽覽地球歷史上主要生物類群的演化進程。大陸板塊運動、海平面升降和大小冰期等環境劇變迫使地球生命發生改變,並在化石記錄中留下了諸多標志性的演化痕跡,如骨骼的發展引發了寒武紀大爆發,有殼的蛋為陸地生活帶來可能,翅膀的出現讓昆蟲和鳥類成功飛向空中。身處演化的洪流之中,人類的影響能否如數次大滅絕事件一般對地球生物造成“致命傷害”?。

    作者簡介

    理查德·索斯伍德(Richard Southwood,1931-2005),英國昆蟲學家、生物學家。帝國理工學院和牛津大學動物學繫前主任,牛津大學前副校長。他是《生態學方法》(Ecological Methods)一書的合著者,該書被公認為生態學家的“聖經”。


     


    譯者簡介


    朱丹,中國農業科學院食品科學碩士,新西蘭奧塔哥大學化學繫博士(食品化學方向)。


     


    審定專家


    姚錦仙,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曾任中國動物學會生物進化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

    目錄
    概述 001
    第1章 特殊化學 009
    前太古代與早太古代:45.5億—35億年前
    第2章 快速開始 019
    太古代中晚期:35億—25億年前
    第3章 具核細胞 035<古宙:25億—6億年前
    第4章 水母、珊瑚蟲和蠕蟲? 049第5章 爪、銼和殼 059
    寒武紀與奧陶紀:5.45億—4.38億年前
    第6章 沙、泥和淺海 087
    志留紀與泥盆紀:4.38億—3.62億年前
    第7章 巨型大陸的形成 117

    概述 001


    第1章 特殊化學 009


    前太古代與早太古代:45.5億—35億年前


    第2章 快速開始 019


    太古代中晚期:35億—25億年前


    第3章 具核細胞 035


    古宙:25億—6億年前


    第4章 水母、珊瑚蟲和蠕蟲? 049


    <古代:7億—5.45億年前


    第5章 爪、銼和殼 059


    寒武紀與奧陶紀:5.45億—4.38億年前


    第6章 沙、泥和淺海 087


    志留紀與泥盆紀:4.38億—3.62億年前


    第7章 巨型大陸的形成 117


    石炭紀與二疊紀:3.62億—2.48億年前


    第8章 稀疏的開始 153


    三疊紀:2.48億—2.06億年前


    第9章 恐龍的世界 177


    侏羅紀與白垩紀:2.06億—0.65億年前


    第10章 現代世界格局的出現 229


    第三紀與第四紀:6500萬年前至今


    第11章 猿人的演化 279


    200萬年—3萬年前


    第12章 人類:偉大的改造家 307


    4萬年前至今,及未來


    擴展閱讀 339

    前言
    概述
    成群結隊的動物在非洲大草原上自由徜徉,自由自在的魚群在珊瑚礁中追逐嬉戲,熙熙攘攘的企鵝群在南極冰川上擠成一團……今天地球上的生命是如此豐富多彩,令人驚嘆。然而,我們所看到的周圍這一切,僅僅是“生命”這部影片中的一幀,隻有當我們真切地了解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什麼,纔能真正理解這一瞥。這是一本講述從地球誕生至今所有生命形式的書。在“生命”這部電影的早期部分,包含了許許多多不同的線索。要追蹤這些線索,我們需要了解物理環境如何影響生命及其變化的過程(即演化),了解生命形式間的相互影響,以及生物是如何分類的。
    大約45.5億年前,伴隨著太陽繫的誕生和地球的形成,這部電影拉開了序幕。直到39.9億年前,地球經歷了太空中眾多小行星的猛烈撞擊,但假如沒有這些衝擊,生命就不可能出現。在那之後1.5億年形成的岩石中,人們發現了最早的生命跡像。在地球被行星撞擊後的一段時期內,必定發生了很多特殊的化學反應,因此,有些人認為地球生命一定來自外太空。這種推測或許並不正確,但一些形成生命的必要化學成分很可能源於撞擊,這加速了生命的誕生。

    概述


    成群結隊的動物在非洲大草原上自由徜徉,自由自在的魚群在珊瑚礁中追逐嬉戲,熙熙攘攘的企鵝群在南極冰川上擠成一團……今天地球上的生命是如此豐富多彩,令人驚嘆。然而,我們所看到的周圍這一切,僅僅是“生命”這部影片中的一幀,隻有當我們真切地了解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什麼,纔能真正理解這一瞥。這是一本講述從地球誕生至今所有生命形式的書。在“生命”這部電影的早期部分,包含了許許多多不同的線索。要追蹤這些線索,我們需要了解物理環境如何影響生命及其變化的過程(即演化),了解生命形式間的相互影響,以及生物是如何分類的。


    大約45.5億年前,伴隨著太陽繫的誕生和地球的形成,這部電影拉開了序幕。直到39.9億年前,地球經歷了太空中眾多小行星的猛烈撞擊,但假如沒有這些衝擊,生命就不可能出現。在那之後1.5億年形成的岩石中,人們發現了最早的生命跡像。在地球被行星撞擊後的一段時期內,必定發生了很多特殊的化學反應,因此,有些人認為地球生命一定來自外太空。這種推測或許並不正確,但一些形成生命的必要化學成分很可能源於撞擊,這加速了生命的誕生。


    然而生命的故事並非四平八穩,就像我們在看一個萬花筒,時不時搖晃一下,圖像中的一部分就會消失,其他一些則會保留, 還有一些會被改變,同時又有新的部分出現。對於地球生命這部電影來說,這些“搖晃”來自於物理環境的變化,例如與小行星的踫撞,或者是氣候變化,這些改變可能會導致海平面的下降或上升, 以及冰層的生長擴張和消融退縮。隨著構成地球地殼的構造板塊的不斷運動,地球地理發生了變化,而且這種變化至今仍在不斷發生


    (北大西洋正以每年約1釐米的速度逐漸拓寬)。屬於熱帶氣候的地區會向南北兩極移動。比如南極,曾經全部被土地覆蓋,有時又全部被海洋包圍,這些地理變化對世界氣候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除地理變化之外,影響氣候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空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地球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間,整個地球看起來就像一個“雪球”,就連赤道也結滿了冰。


    生命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不隻是事件的被動參與者,正是極富變化的生命本身,成就了生命的演化。自然選擇,是伴隨著生命個體的死亡和一代代的繁衍而發生的。在最早出現於“原始湯”中的有機體身上,自然選擇的過程就已經發生了,而這一過程如今依然存在,無論是獅子還是老鼠,橡樹還是水母,自然選擇從未停止過。“自然選擇”理論最早是由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 和阿爾弗雷德·華萊士(Alfred Wallace)於1858年提出的,他們的這一發現對生命的發展研究意義重大。達爾文和華萊士在各自豐富的旅行經歷中,觀察到了生物所具有的多樣性,並分別獨立地提出了“自然選擇”的概念。生物學家們正是這樣通過觀察和鋻定模式獲得靈感。


    演化論的基本概念非常簡單。一些生物相比於那些在某些方面與它們不同(對生活環境適應性較差)的生物個體來說,會有更多的後代存活下來。然而,生物體的基本特征是由它們本身的基因, 即DNA的確切排列方式決定的,這一特點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演化結果。一個生物個體在特定情況下死亡的可能性有多大,很可能取決於它的一些特質,在動物世界中,取決於它的行為方式,比如它是選擇轉身逃跑還是英勇戰鬥。實際上,如果堅持戰鬥,可能並不利於生物個體——它可能會在戰鬥中死亡——而是有利於其他采取避免戰鬥策略的個體。如果在避免戰鬥的個體中,至少有兩個與好戰個體具有相同的基因,則它們會有更高的概率將基因傳遞給下一代。而那些好戰的動物由於沒有通過逃跑的方式來保命,最終在爭鬥中死去。這正是在螞蟻和某些蚜蟲身上發生的事情,它們的親屬都是由幾乎一模一樣的基因組成,這也是牛津大學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提出的“自私的基因”概念的基礎。我們可以認為,演化是“自私的基因”的產物,每個基因都想在下一代中實現盡可能多的自我復制。有機體是基因的載體,即使攜帶這些基因的一些個體沒能存活下來,如這些螞蟻和蚜蟲的例子,但基因得到了傳遞。


    螞蟻和蚜蟲有著不同尋常的遺傳機制。在除細菌之外的其他大多數生物中,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因此基因主要“關注”著攜帶它們的個體的生存。因此,一般來說,當一個個體具有一些比同類更有優勢的微小遺傳差異時,它將有更多的後代存活下來。並且在它的後代中,帶來這種生存優勢的基因將會在整個種群中傳播開來。當環境發生變化時,一些帶有生存優勢的稀有基因有時會得以保存並傳播開來。對抗生素或殺蟲劑產生耐藥性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突然之間,環境中出現了一種新的化學物質,殺死了某種群中的大部分個體,但由於種群基因組成的多樣性,總有一個或多個個體能夠存活下來並進行延續。這些個體的體內具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生物化學物質,可以幫助它們抵御這種新出現的化學物質帶來的傷害。當下一次人們再使用相同的化學藥品時,這些具有抗藥性的個體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會進一步變大。如果持續使用這種化學物質作為殺蟲方式,這個種群中的個體選擇過程就會繼續下去,直到整個種群都具有耐藥性,此時,種群中的所有個體都攜帶了這種提供特殊生化保護作用的基因。然而,在毒藥的作用下幸存,不太可能是影響某種特定基因組成的唯一原因;在正常情況下,這種特定基因很可能存在某種生存障礙,因此一旦停止施藥,種群中帶有抗藥基因的個體比例會再次下降,這就是為什麼不應連續使用相同的農藥和抗生素的原因——這種做法會導致種群產生耐藥性。


    因此,演化可以被看作是不同基因包的選擇——通常是由攜帶特定基因的個體去適應不同的環境。如果個體之間沒有辦法相遇, 進而無法配對繁殖(準確來說是基因無法流動),那麼就會導致兩個新物種的誕生。地理屏障是最常見的隔離方式——山巒、峽谷(對於山地物種來說)、海洋或沙漠。即使生活地點大致相同,也會有小概率形成新的物種。在這種情況下,隔離的發生可能是由於交配季節的差異,或是由於不同的小生境限制而導致的。


    一旦分離成為兩個物種,物種之間的基因交流就會停止,但是它們的DNA構成仍會繼續分異。過去幾十年的研究表明,DNA的細微結構或多或少會持續發生隨機變化。這些基因的變異大部分是中性的,也就是說,它們不會使個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變得更好或者更差,但是它們會在種群中傳播並保存下來,並有助於該物種遺傳指紋特征的形成。基因變異的累積速率被認為是恆定的、大致可知的,因此,不同物種之間的DNA差異將反映出它們自最後一次常規雜交以來的時間,即它們從同一個物種中分化出來的時間。不同物種間的基因差異越大,突變的隨機性就越大,物種的分異的時間也越長。這就是“分子鐘”的理論基礎。“分子鐘”理論可以用來測量兩個物種分異的時間(見第二章圖2.1),它展示了“生命”這部電影的長度。


    有關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廣泛開展,來自不同地區的科學家們需要確保他們正在談論的是同一種生物。因此,每個物種都有一個獨特的學名,該名稱由兩部分組成,例如, 人類的學名為Homo sapiens,犬的學名為Canis familiaris,雛菊的學名為Bellis perennis。就像是顯微鏡或試管一樣,學名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工具。它們總是用斜體印刷,其中第一個詞是屬的名稱, 同一個屬下會包括其他緊密聯繫的近緣種(例如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而且按慣例,屬名的首字母總是使用大寫字母;學名的第二個單詞是所描述物種的唯一名稱,通常全部以小寫字母表示。這種“雙名法”是由瑞典人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 於1758年引入的,並從此在全世界範圍內使用,這讓科學家們在進行信息交流時,能夠知道他們正在談論的是同一個物種——但前提是他們已經正確地鋻定了這個物種!當一個新物種被發現時,科學家們會對其進行正式描述,並以其新命名將這種描述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這種情況如今在昆蟲類群中仍然經常出現,而鳥類新種已經很少被發現了。


    家們對不同種類的生物進行了分類。最實用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分類方法被稱為“生物繫統”。“生物繫統”將生


    ()進行層級分組;相比於來自同一等級不同中的其他物種,同一中的生物被認為在演化史中擁有更為緊密的親緣關繫。生物繫統分類法使用了一繫列的等級(如界、門、綱、目、科、屬、種),我們可以使用這一廣泛使用的等級分類來對家蠅進行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綱——昆蟲綱(Insecta)


    目——雙翅目(Diptera)


    總科——家蠅總科(Muscoidea)


    科——蠅科(Muscidae)


    亞科——家蠅亞科(Muscinae)


    屬——家蠅屬(Musca


    種——家蠅(domestica Linnaeus.)


    家蠅學名的最後一個單詞是Linnaeus,表明該名稱最初是由林奈來描述的。如果人們不確定其描述的意思(假設發現了兩隻不同的家蠅,而且兩者都符合他的描述),則可以去查看他的原始標本, 即“模式標本”。由此可見博物館內的藏品對於維護這一國際綜合命名繫統的重要性。


    這個命名繫統的缺點,是沒有一個真正客觀的方法來將一組物種劃分到一個特定的層級,例如一個科或一個亞科。所涉及的物種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研究這些物種類群的科學家會利用其特征來定義特定的層級。但是選擇使用怎樣的特征是主觀的。由於這一缺點的存在,德國昆蟲學家維利·亨尼希(Willi  Hennig)於1950年提出了另一種分類形式,稱為“分支繫統學”(claclistcs)。分支繫統學的建立基於對衍生特征的時間順序的識別。具體來說,當在一個群體中演化出了新的特征時,所有具有該特征的物種就被稱為屬於同一個“演化枝”。在這個演化枝中,很可能還有另一個特征也完成了演化,而隻有少數物種來自於那一分支;這少數一些物種就形成了另外一個演化枝,嵌套在第一個演化枝中。因此,演化枝沒有特定的層級。分支繫統學對於如何選擇定義特征,有著復雜的規則以及更復雜的術語。對某一類群的分支繫統分析能告訴我們很多有關其演化的信息,但如果是出於描述的目的,舊的生物繫統更為實用。舉例來說,分支繫統學清晰地表明了鳥類是從一類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並且由於鳥類具有爬行動物的所有基本特征,因此嚴格來講,應將其描述為爬行動物演化枝的成員!因此在本書中,我采用了分支繫統學來對物種演化過程進行解釋,但是在描述生物類群時,采用的仍是生物繫統的理論。

    媒體評論

    本書展示了令人印像深刻的生命知識,迅速,高效地傳達了我們所掌握的關於生命如何在地球上繁衍的重要信息。


    ——《自然》雜志


     


    這本非凡的書用300多頁的篇幅成功總結了30多億年來所有生物的全部基本信息。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便攜、可靠、可讀性強的參考書來取代你的諸多相關藏書,本書就是不二之選。


    ——賈雷德·戴蒙德 美國演化生物學家,《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