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終結阿爾茨海默病--全球首套預防與逆轉 老年痴獃的個性化程序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科普讀物
    【市場價】
    292-424
    【優惠價】
    183-265
    【作者】 【美】戴爾·E布來得森 
    【所屬類別】 圖書  科普讀物  百科知識  科普問答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79948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5799487
    作者:【美】戴爾·E.布來得森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連續在榜20周


    ★出版以來一直占據美國Amazon暢銷書健康類排行榜第1名


    ★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美國、中國20多位醫學大家和著名媒體人大力推薦


    ★被法國、德國、日本、韓國、西班牙、意大利、挪威等26個國家譯成不同語言走向世界各地。


    ★我國著名臨床專家暢銷書《癌癥隻是慢性病》作者何裕民號召大家:“為避免失智而有尊嚴地活著,需要積極尋找真正有效的防治方法。”


    ★暢銷書《谷物大腦》作者大衛·帕爾馬特傾情贊揚為:“不朽傑作!”


    ★全球公認神經科學領域專家戴爾•E.布來得森發明了有效預防與逆轉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獃)的治療方案 —— ReCODE個性化治療程序。


    ★美國、中國20多位醫學大家和著名媒體人大力推薦

     
    內容簡介

           阿爾茨海默病(又稱老年痴獃,簡稱AD)發病率急速上升, 勢頭已超過了癌癥,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它不僅是早已注定的遺傳基因所致,其罪魁禍首還有身體遭受病菌和毒素侵害、營養不良、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等,它們就像“潛伏的殺手”,無聲無息地每日損害著大腦神經,慢慢地造成腦部功能逐漸衰退,親人相見如陌生人,無法情感交流,甚至憂郁、暴燥、喪失基本生活能力……


          在大家茫然之際,全球公認的神經科學領域現代科學家戴爾·E.布來得森,借助中醫學和印度醫學智慧,往返於病床、實驗室三十餘年的研究探索,終於*個發明了全球首套有效預防與逆轉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方案 —— ReCODE個性化治療程序,已有2000多患者獲益,甚至有人重返了工作崗位!

    作者簡介
    作者
    [美] 戴爾·E.布來得森 / / DALE E. BREDESEN, MD,
    醫學博士,全球公認的神經退行性病變研究權威專家,巴克研究所創始人,認知健康醫療網(MPI)的首席醫療官,尤其擅長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他還主持伯納姆醫學研究所老年病研究工作,並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洛杉磯分校、聖地亞哥學校擔任教授。

    譯者
    何瓊爾
    世界神經學會會員,倫敦大學神經藥理博士,獲倫敦大學學院D.H.Jenkinson和H.O.Schild藥理獎,芝加哥大學博士後,曾在美國西北大學擔任高級科學家、FRAXA 基金會課題組負責人,原葛蘭素史克神經退行性疾病高級科學家。

    作者


    [美] 戴爾·E.布來得森 / / DALE E. BREDESEN, MD,


    醫學博士,全球公認的神經退行性病變研究權威專家,巴克研究所創始人,認知健康醫療網(MPI)的首席醫療官,尤其擅長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他還主持伯納姆醫學研究所老年病研究工作,並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洛杉磯分校、聖地亞哥學校擔任教授。


     


    譯者


    何瓊爾


    世界神經學會會員,倫敦大學神經藥理博士,獲倫敦大學學院D.H.Jenkinson和H.O.Schild藥理獎,芝加哥大學博士後,曾在美國西北大學擔任高級科學家、FRAXA 基金會課題組負責人,原葛蘭素史克神經退行性疾病高級科學家。


     


    主審


    何裕民


    上海中醫藥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兩屆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會長,中國健諾思醫學研究院創始人兼名譽院長,著名臨床中醫學家、醫學科普專家,專注於癌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防治,擔任央視和全國20餘家衛視健康欄目特邀嘉賓,在新浪、39健康等門戶網站博客訪問者已超1000萬人,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近70人。

    目錄
    目錄

    部分阿爾茨海默病有救了
    章破解認知衰退之謎002
    第二章個逆轉患者018
    第三章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劫後重生”話感受028
    第四章誘發阿爾茨海默病的自我因素036

    第二部分解構阿爾茨海默病
    第五章黔驢技窮似地往返於病床與實驗室之間052
    第六章上帝基因和阿爾茨海默病的三種類型091

    第三部分評估和個性化的療法
    第七章“認知鏡”檢查你的問題出在哪裡114

    目錄


     


    部分阿爾茨海默病有救了


    章破解認知衰退之謎002


    第二章個逆轉患者018


    第三章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劫後重生”話感受028


    第四章誘發阿爾茨海默病的自我因素036


     


    第二部分解構阿爾茨海默病


    第五章黔驢技窮似地往返於病床與實驗室之間052


    第六章上帝基因和阿爾茨海默病的三種類型091


     


    第三部分評估和個性化的療法


    第七章“認知鏡”檢查你的問題出在哪裡114


    第八章逆轉認知衰退173


    第九章成功與社交網絡:兩個人的日常生活222


     


    第四部分把成功提升到限度


    第十章總而言之,你是可以做到的236


    第十一章雖很困難,但可以尋求變通及支持252


    第十二章當費曼遇上馬基雅維利261


    附錄 276


    致謝 282


    參考文獻285


    常用英文縮寫與中文名詞對照表 290

    前言
    序一

    假如總統傻獃了?
    王一方(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

    序一


     


    假如總統傻獃了?


    王一方(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


     


    幸好是假如,不然會因為對號入座而引發外交糾紛,不過,現實生活中總統失智並非什麼天方夜譚,也非危言聳聽。曾帶領美利堅創造經濟高速發展奇跡,並在美蘇博弈中拖垮蘇聯,贏得冷戰,被稱為美國歷成功、睿智總統之一的羅納德·裡根後來就痴獃了,照老百姓的話語就是傻獃了。不由得讓人感嘆,“你也有今天”。想當年,競逐連任時的裡根秀出一組健身房的照片,殊不知那隻能證明總統候選人有一個好身板,未必有治國安邦的大智慧,羅斯福總統坐輪椅也不影響美國人民對他超凡睿智的敬佩與信賴。因此,無論是總統,還是平民百姓,進入老齡時代,體能、智能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相反,失能、失智,一個都不想要,如果一定要分出先後,人們可能寧願先失能,後失智,與其是傻獃著滿街跑,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如頭腦清爽地蝸居家中,甚至床上。就醫學干預而言,失能的治療、照顧要比失智簡便得多、有為得多。絕不是經濟的考量,花費對於有優待條例的總統而言自然不在話下,他不會看病難、看病貴,更不會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裡根在得知自己失智先於失能(其實失智也是一種失能,即大腦的失能,完全徹底的腦失能便是死亡的降臨),患有老年痴獃癥後,與同為疾苦(乳腺癌臨床治愈)陰影下生活多年的南希夫人做出決定,在他還未徹底獃傻的時候給美國人民寫了一封告別信,信是這樣寫的——“我親愛的同胞們:近,我被告知,我是數百萬名美國早老性痴獃病患者之一。當下,我認為重要的是讓你們也都知道這個情況。我們衷心希望這能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早老性痴獃癥的警惕。也許,這促使人們去更好地理解罹患此病的個人和家庭……不幸的是,早老性痴獃癥的發展常會使患者的家庭背上沉重的負擔。我隻希望有一種方法,能使南希從這種痛苦中解脫出來。”


    這封信裡傳達的信息其實很無奈,也很無力,因為當時的醫學界對老年痴獃(學名為阿爾茨海默病)基本上沒有好辦法,也無特診指標與特效藥,當時的普遍認知是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無法逆轉,甚至有人認為,阿爾茨海默病與癌癥都是對人類長壽欲望的阻斷機制,是人類的自毀機制。所以,貴為退休總統的裡根在信中也隻能提醒人們要提高“警惕”,給這樣的患者及其家庭更多的關注、關切、理解、共情,幫助他們從沉重的壓力下適當“解脫”一些。因此,很長一段時間裡,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原則一直是“照顧比治療重要,陪伴比藥物重要”。


    正在人們彷徨不安時,一個銳耳聲音在響徹:“終結阿爾茨海默病!”讓全球數以幾千萬計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波及數億的阿爾茨海默病家庭成員振奮不已,人們迅速將目光聚集到發出這個聲音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戴爾·布來得森,他立足於實驗室與病房裡的精深研究發願要為苦海迷航的患者與家屬提供個性化的預防與干預方案,國際出版大鱷蘭登集團旗下的企鵝出版公司知悉後,很快就推出他的新作,馬上就雄踞暢銷書排行榜之首,旅美學者何瓊爾敏銳地捕捉到這縷革命性的曙光,時間將該書譯為中文,交由國內科普出版重鎮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推出中文版,實在是國內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屬的福音。


    先睹為快,對布來得森教授扎實的神經科學基礎研究與前沿的精準醫學研究思路感到敬佩。該書沒有拋出一個千人一方,萬人一藥的所謂計劃,而是貼近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個性化特征,提出一人一策的綜合解決方案,首先要建立與疾病周旋的信心,可能一時山重水復,也可能頃刻柳暗花明,診療過程中,考慮到身心靈因素都在改變著療效和生活品質,而不隻是在單一向度(靶點)左右療效與預後,也就是說,全人醫學思維主導著阿爾茨海默病的診療方向。精準醫學是近年來基於分子生物學(細胞組學、基因組學)進展而萌生的一個重視個性化干預的治療手段,從臨床決策的規律來看,它更注重疾病的偶然性、多樣性、復雜性,干預的整合性、藝術性、醫患互動性。因此,讀者也不能抱定刻舟求劍、照葫蘆畫瓢的思維來閱讀本書,學一招,應一效,畢其一役而全勝,而應該細心揣摩,耐心跟進,積小勝為大勝,從作者的精準醫學思維中尋找疾病干預與患者生活管理的藝術,將診療技術與人性關愛融合起來。尤其不能將疾病診斷、治療、轉歸完全寄希望於某一儀器、藥物,這樣將會陷入希望-奢望-失望-絕望的泥沼之中,真正做到把書讀活,而不是把書讀死。


    有鋻於此,欣然為序!


     


     


     


    序二


    下一波,失智癥將會洶湧而至


    何裕民(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前任會長)


     


    熟識本人的都知道,三四十年來,除關注醫學一些重大問題(包括中醫藥學和醫學人文等)外,筆者臨床孜孜以求的是癌癥的有效防治等。應該說,二三十年的努力,還是結出了一些碩果的:例如,我們在世界上率先倡導癌癥是慢性病,開始學界頗有微詞,現已成為共識;揭示癌癥發病的“同花順”(多因素疊加所致)理論;強調欲更好地控制癌癥,也需以“同花順”壓“同花順”(多環節加以改善及糾治),這些,現基本都已婦孺皆知。中國癌癥防治30年來成效顯著,5年生存率大幅度提升。可以說,中國人的恐癌時代已接近尾聲:癌癥的發病率/死亡率將接近和越過峰值,短則七八年,長則十年十五年,癌癥的發病率/死亡率肯定會明顯回落。人們將得以更從容地與癌共舞。


    但進化醫學(嚴格意義上,應稱“演化醫學”)告訴人們:侵犯人類洶湧的惡性之疾往往一波未平,另一波已在醞釀中。接替癌癥大潮的,將是更為兇猛的認知癥(學名為“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獃”“失智”,簡稱“AD”)。而且,就像20世紀80~90年代的癌癥一樣,當時人們對這突如其來且致死率極高的病癥一籌莫展,故那時候有“十個癌癥九個埋,還有一個不是癌”之戲語。今天,AD同樣,且其勢遠勝於癌癥,同樣是百般無奈,主流醫學界集體失語。


    然而,就在人類黔驢技窮之際,本書給出了一個全新的思路,而且,初露鋒芒便其效不俗。因此,本書注定會成為人類阻擊阿爾茨海默病艱難征程上的裡程碑式的標記。至少,會在人類防治AD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何以有此言此論,並非是筆者溢美之詞,其充足理由有三:


    首先,誠如作者布來得森書中所言,“它(AD)是全世界十大常見的致死性疾病中,無藥可治之病”。不僅無藥可治,而且,近年來世界大型藥企紛紛“知難而退”,撤出了已經撒下重金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研發之列,頗有壯士“斷臂止血”的勇氣和無奈。更何況有此類舉動者不止一家企業,幾乎是所有的大型藥企。因為研發商的嗅覺異常敏感,他們誰都知道AD是個巨大的“金礦”,但隻是潛在的。而一次次研發新藥踫得頭破血流後,始知在目前條件下此領域“無突圍之機會”(至少在目前思路下走不通)。硬啃骨頭,隻能賠了夫人又折兵,損失更慘重!不如避其銳氣,靜等時機。這種情況,在瘋狂逐利的世界藥企領域,著實是一大例外!


    其次,阿爾茨海默病的新增患者,猶如潮湧,其澎湃之勢,似乎難以抵擋。以事實為例:有關材料認為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970萬~1000萬之間。根據筆者從事腫瘤臨床的多年經驗,中國的慢性病申報制度嚴重滯後,因此,該數字是明顯縮水了的。以癌癥為例,中國官方數字是每年320萬新發癌癥患者,而我們估計,每年新增癌癥患者早已超過400萬。也許,東鄰日本的相似情況能說明問題:日本期望壽命高於中國,理論上說,AD患者的發病率也高於中國。日本2015年官方(厚生省)數字: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保有量468萬。近期日本官方發布的《高齡化社會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日本失智老人將快速增加到730萬人;未來平均每5個65歲以上年齡者中,就有一人患失智。而近期出版的《日本未來年表》中,透露了保密的預測估算,將有10%的日本人可能失智,這將使日本成為1300萬失智人口的“失智癥大國”。須知,日本人口不到中國的1/10(1.28億),即使中國發病率隻是日本的1/3,也將是高達4000萬人,這是多麼可怕的場景啊!其實,平素隻要筆者談起阿爾茨海默病,周邊總會有人湊上來說,自己身邊誰誰怎麼了,誰誰高度疑似老年痴獃!因此,說此病高發之勢,猶如錢江潮湧,毫不為過!或許,聽之任之,你我真的都可能很難幸免於老年痴獃。


    再次,就像作者所言:“此病不僅奪命,而且,患者將歷經數年甚至數十年毫無尊嚴的苟延殘喘,並讓家人飽受折磨……”這一可怕的事實無需贅述,可說是眾所周知。


    阿爾茨海默病既來勢洶湧,勢不可擋;又沒法治療,甚至以往認為連防範都無能為力;且當事人及陪伴者的結局又是如此糟糕痛苦……就在一片漆黑、茫然之際,冒出了有可能終結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縷陽光,一絲希望,令人欣慰的是,這一努力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及機理研究上,而且已經在人群中一定範圍內成功實施了,那不將扭轉乾坤,改寫人類與阿爾茨海默病的抗爭史嗎?


    因此,筆者對The End  of  Alzheimer’s一書十分看好;對為了糾治阿爾茨海默病而作出重要貢獻的布來得森教授的團隊,表示由衷的敬佩與感激!因為他們所提供的不隻是一種創新性的治療程序及方法,更是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世紀。


    說起此書的引進,還有一點感慨值得一說。


    作為一位對健康等諸多問題感興趣者,筆者診療閑餘喜歡閱讀,雖不甚精,卻讀了不少書,每月也有十餘本。但英文原版書讀得很少。陰差陽錯中,偶然機會看到何瓊爾博士提供的剛剛面世的英文原版書,便動了深究的欲望,讀畢掩卷而思,獲益良多!


    細析何以有如此感觸,因素是多方面的:


    ,這是一本針對性很強的書。筆者從事腫瘤治療近40年,近年來頗有感觸:隨著腫瘤治療的進步,如今欲逃脫癌癥惡魔的糾纏已非難事。近40年來,癌癥生存者日漸增多。以上海為例,患癌而活著者,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區區兩三萬人,飆升到現在的36.8萬人(據上海權威部門2018年4月16日報道),美國則接近1500萬人;上海癌癥患者5年相對生存率已達53%,而發達國家的5年生存率早已高達70%~80%。以我所在的腫瘤治療專業機構(上海民生中醫門診部)為例,中西醫結合手段治療癌癥,5年相對生存率達到83.1%(而且涉及數萬例大樣本),包括原本被認定是癌中之王、活不過兩三個月的肝癌。今年畢業的趙博士,因為博士論文需要,統計分析了本機構資料完整的413例肝癌患者,結論是肝癌患者平均生存期110.5個月(92年),中位生存期75個月;曾做過手術切除肝癌並加中醫藥善後的,平均生存期(128.02±12.76)個月(10.68年),中位生存期92個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95.80%、89.00%和85.40%。即使沒法手術切除的晚期患者,中醫藥再加綜合治療(包括靶向藥物)的99例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別為92.90%、76.50%和72.70%。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今天癌癥已經有好辦法對付;好好治療,死於癌癥者會越來越少。誠如本書作者布來得森所言:“每個人都可能認識一些癌癥康復者。”其實,每個人周邊都有很多癌癥康復者。你想想,全美國癌癥生存者高達1500萬,每20個美國人中(全美3億人,不管男女老少)就有一位癌癥康復者。上海雖尚未達到美國康復水平,也是每50人中有一位癌癥康復者。因此,可以自信地說,生了癌,合理治療,康復已不再是什麼難事。人們大可不必再為癌癥恐懼了!起碼在發達城市,合理治療,並配合有友好的支持性氛圍條件,生了癌(包括像難治性的肝癌)還是能夠好好活著的。


    也許,上帝認為人類總需要有所忌憚,否則易狂妄而不知天高地厚!當人們還來不及為癌癥的有所控制而彈冠相慶時,其他惡魔已悄悄逆襲,準備取代癌癥的江湖地位而繼續懲罰並警示人類。阿爾茨海默病就是來勢兇猛的取代者之一。筆者早對阿爾茨海默病產生關注是因為美國裡根總統。而真正為此病感到焦躁不安是十餘年前,我的一大批老患者幾經努力,多年治療後雖逃離了癌癥魔爪,但短則七八年,長則十餘年,不少人紛紛又陷入了阿爾茨海默病這一深不見底的泥潭。我記得很清楚,南方某省一位高官,2000年前後因肺癌,沒法手術而在我處診治,化療兩次後沒法繼續,做了放療,康復得很好;與我成為亦患亦友的莫逆之交,他也因晚期肺癌康復良好而被眾人視為楷模。然而,2008年前後,因反應遲鈍、健忘、不認識回家的路,逐步發展成生活沒法自理,六親不認(但說到我的名字依然眼皮及手腳會有動作)。大概2013年前後,他徹底喪失認知能力。我去看他時,赤身裸露,似一具僅存呼吸的“僵尸”,毫無尊嚴及自我意識可言。我木獃地站在他床邊,不勝唏噓。他可是“文化大革命”前北京某名牌大學的高材生,纔華橫溢,38歲就主政一方,成為當時年輕的正廳級干部啊!可現在,AD的折磨,使他尊嚴全無,意識盡失,如此慘不忍睹。2016年夏,他總算徹底“解脫”了!但好友的這一幕在我的腦海裡久久回放,時不時會在夢中浮現。此後,我又陸續目睹了好幾位癌癥患者的類似慘劇。四五年前,在癌癥診療中,我下意識地加強了對AD的關注,發現癌癥患者(特別是經過鉑類等化療者及腦部放療者)更容易被阿爾茨海默病盯上。這些沒有死於癌癥的患者,慶幸逃脫了癌魔,卻終淒慘無助且尊嚴盡失地被阿爾茨海默病纏上而不治。粗略估算,癌癥患者晚年陷入AD泥潭的,占1/4~1/3!為此,當深圳某大型公益講座邀我做一場健康科普時,我上臺句話就說:“也許,今天我們越來越不怕癌癥,越來越少死於惡性腫瘤!卻又被更難纏的阿爾茨海默病盯上了!誰都不敢說自己能夠幸免於阿爾茨海默病!更可怕的是,此病令人活著毫無尊嚴,隻能苟延殘喘!”一番話,令臺下聽眾耳朵都豎立起來。


    在中國,今天的阿爾茨海默病現狀,猶如上個世紀80年代癌癥的肆虐。


    也許,這是我眼看到The End of Alzheimer’s一書時就滋生出強烈深究欲望的內驅力所在。


    第二,這是本基礎研究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書。筆者書看多了,翻閱一下即能掂出“份量”!近年來,從海外引進的圖書(包括健康類圖書),“標題黨”之類的確實也不少。有些書題目養眼,卻空洞無物。本書則不然。作者本身是資深權威的醫學科學家,重要的是,他既是做理論研究的,又是從事臨床診療的,屬典型的雙跨型人纔,故纔有可能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成就。他用還原論方法研究AD的患病機制,利用實驗的方式來解決難題,總結出了阿爾茨海默病的個性化治療程序,並用之臨床,終見成效。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這種方法,與東方醫學(中醫及印度醫學)的方法不謀而合。


    其實,正像他書中所記載的,2003年以來,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否定了所申報的與本病有關的245種試驗新藥中的244種,人們所做出的反應要麼是“逃離”——國際大藥企紛紛撤離AD研發領域;要麼是孤注一擲,大賭一把,但很少思考是不是需要改弦易轍,換換思路與方向——是不是基本假設錯了。作者難能可貴之處在於:願意閉門思過,另闢蹊徑!從而柳暗花明。作者對AD做了細分,認為阿爾茨海默病實際上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至少包括三大類型:炎癥型、虛損型、毒素型,從而需要截然不同的糾治方案。並條分縷析地按36個因素(書中稱“漏洞”)來逐一加以處理;而且,臨床治療結果表明:對炎癥型、虛損型AD效果不錯,對毒素型AD效果稍次些。對此,筆者深有同感。記得20世紀80~90年代,癌癥診治過程中,並無靶向、微創等療法,按照三板斧(手術、化療、放療)常規治療,療效很差,故那時候有“十個癌癥九個埋,還有一個不是癌”之說。後來,我們逐漸也細分癌癥,並按照中西醫結合原則,同時從認知、心理、醫療、藥物、飲食、運動、社會(支持)、環境(改善)等諸多環節切入,明顯提升了療效。故對於布來得森教授以類似的情趣及智慧研判AD,在細分基礎上逐步加以改善,自然倍感親切(太熟識了),且堅信其深含旨趣,相信療效一定不錯。因為辯證法的精髓就是具體細分對像,分別處置,如此往往能夠在迷路中找出“通幽之徑”,柳暗花明。順便提及,根據以往我們的臨床經驗,也部分地參照此書思路,已有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病情有了明顯的改善。


    後,需指出的是,這本書雖是針對阿爾茨海默病而言的,但其操作意義超出了單一病種,而具有普適價值。因為它揭示了一個事實:解決復雜問題(包括難治性疾病的治療問題),除西方的針對性還原(破解)方法外,還有東方的復雜性綜合措施。值得玩味的是,書中布來得森教授提及他與來自中國學者的對話:中國學者不遠萬裡來到美國尋求AD的科學解決之道;而身在美國的學者(布來得森本人)以西方思路分析AD踫壁後,卻更願意從東方智慧中吸取精華,尋得破解之策;這,適成一種對照與互補。其實,我們在癌癥的治療中,也有同樣的體會:復雜難題,求助東方智慧及經驗,融合現代科技,也許更容易破解!


    鋻於上述諸多因素,相信這是一本難得的佳作,不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屬、醫護人員會從中獲益;而且,把它當作一本智慧之書來讀,舉一反三,推而廣之,也許同樣會是開卷有益的!


    鋻此,樂以為序!

    媒體評論
    《終結阿爾茨海默病》是一部意義重大的傑作,布來得森教授用詳實的文字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這種可怕的疾病,它不再神秘而無藥可治,而是可預防且可逆轉的。

    ——大衛·帕爾馬特,醫學博士,《紐約時報》暢銷書《谷物大腦》和《腦的創造者》作者

    《終結阿爾茨海默病》是一部精湛、權威而激勵人心的防疾治病指南。不論你是否攜帶ApoE4基因,還是診斷為此病而害怕的患者,這本書都可以使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恐懼者轉變成積極有效的防範者。
    ——莎拉·哥特福德,醫學博士,《紐約時報》暢銷書《年輕人》作者

    戴爾·布來得森教授是世界一流的神經病學科學家,他創新而嚴謹的研究,為阿爾茨海默病創造出一套安全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案。本書將徹底地更新我們對此病的認識。

    《終結阿爾茨海默病》是一部意義重大的傑作,布來得森教授用詳實的文字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這種可怕的疾病,它不再神秘而無藥可治,而是可預防且可逆轉的。


     


    ——大衛·帕爾馬特,醫學博士,《紐約時報》暢銷書《谷物大腦》和《腦的創造者》作者


     


    《終結阿爾茨海默病》是一部精湛、權威而激勵人心的防疾治病指南。不論你是否攜帶ApoE4基因,還是診斷為此病而害怕的患者,這本書都可以使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恐懼者轉變成積極有效的防範者。


    ——莎拉·哥特福德,醫學博士,《紐約時報》暢銷書《年輕人》作者


     


    戴爾·布來得森教授是世界一流的神經病學科學家,他創新而嚴謹的研究,為阿爾茨海默病創造出一套安全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案。本書將徹底地更新我們對此病的認識。


    ——傑弗裡·布蘭德,克裡弗蘭醫學中心功能性藥物研究所創始人


     


    布來得森教授給至今為止*棘手的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難題提供了巨大的希望。他的研究表明:能用一定方式中止此病的發展,並在許多情況下可緩解和改善早期的阿爾茨海默病。


    ——裡洛·霍德,醫學、哲學博士,奧巴馬總統親自授予的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美國繫統醫學研究所創始人


     


    每個對大腦健康感興趣的百姓和醫學工作者,都應該來閱讀這本前所未有的書,它將給大腦健康醫學帶來真正的變革。


    ——邁克爾·莫貞奇,2016年國際卡夫利神經學獎獲得者


     


    不論是為自己,還是為所愛的人,或是為患者,它都是對阿爾茨海默病這種絕癥感興趣者的之書!


    ——納森·普萊斯,教授,哲學博士,美國繫統醫學研究所副主席


     


    多年來,通過在我的患者身上運用布來得森教授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深刻見解及方法,我可以保證如果按照他的建議去執行,就能讓自己、愛人、朋友等從這可預防和緩解的病魔中解救出來。


    ——史蒂芬·甘得瑞,醫學博士,國際心肺研究所醫學主席,《紐約時報》暢銷書《植物悖論》作者


     


    本書標志著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一個史無前例的重大轉折點,此病的患者、家屬以及高危人群等,都可以因此而擁有真正的希望。


    ——克裡司·庫賴索,美國文理學院理學碩士,《紐約時報》暢銷書《古老的治病良法》作者


     


    《終結阿爾茨海默病》一書是新醫學的開始,布來得森教授把科學升華為智慧,並造福於人類,且提供了中止阿爾茨海默病進展之途徑。


    ——派特裡克·哈拿威,醫學博士,克裡弗蘭醫學中心功能性藥物研究所創始人、醫學主席


     


    有患者說,本書中提出的實驗性治法,徹底逆轉了他們的癥狀,讓他們重新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瑪麗亞·舒爾瓦,施瓦辛格之妻,美國知名電視節目《今日秀》嘉賓


     


    《終結阿爾茨海默病》首次把尖端科學轉化為可以改善此病的現實計劃,且顯著地改善了大腦的心智功能。如果你想擁有健康的大腦,就請閱讀此書。


    ——馬克·海曼,醫學博士,克裡弗蘭醫學中心功能性藥物研究所主席,《紐約時報》暢銷書《喫肉變瘦》作者


     


    《終結阿爾茨海默病》是本意義非凡的書。布來得森教授針對我們這個時代*重要的健康難題,研究出了我多年來所看到的*令人興奮的成就,幫助我們重新認識了這種既復雜又殘酷的疾病,創造出了*套有效的預防、治療措施。這是一部不朽傑作、之書。


    ——阮根·查特吉,英國皇家醫學院成員


     


     


    人類對疾病的認知,總是要經歷從不知到知這一過程的。為結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痛苦,我們期待終結對阿爾茨海默病不知的這一天早日到來。願《終結阿爾茨海默癥》一書的出版,能夠給患者帶來福音。


    ——杜治政,教授,著名醫學大師,中華醫學會倫理學分會原會長,中國醫學人文學的開創者、引領者


     


    我們的親人失智無異於生命尊嚴喪失。想減少或避免這種痛苦,可讀讀這本世界*科學家的書!


    ——袁鐘,教授,中國醫師協會醫學人文分會後任會長,著名健康傳播專家,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原社長


     


     


    正在人們為AD而彷徨不安時,一個銳耳聲音在響徹:“終結阿爾茨海默病!”讓全球數以幾千萬計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波及數億的阿爾茨海默病家庭成員振奮不已。


    ——王一方,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著名的醫學人文權威學者


     


    這是一本融合了基礎與應用,西方實證精神與東方智慧經驗的佳作,它的廣為傳播,將大大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現狀,並將啟動綜合防範慢性病的一類有效且低成本而人人可及的新模式!


    ——趙明傑,教授,大連醫科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倫理學分會會長,著名醫學哲學專家


     


    全球人的健康需要全體人的努力,包括自我責任、專家貢獻和社會動員。不論過去做得怎樣,這本書都可以是一個新的開始!


    ——段志光,教授,山西醫科大學原校長,現任山西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著名醫學家、醫學人文學者


     


    綜合防治AD的全新理念,個性化綜合防治方法,普及推廣,造福人類,為AD患者和親人帶來希望和福音。本書讀後腦洞大開,的確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不朽傑作。奉上幾句感言:“防治失智,心身同治;心智大開,健腦人生。”


    ——吳愛勤,教授,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會長,著名精神病學專家,蘇州醫學院原院長


     


    本書注定會成為人類阻擊阿爾茨海默病艱難征程上的裡程碑式的標記。至少,會在人類防治AD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何裕民,教授,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前任會長,中國健諾思醫學研究院創始人兼名譽院長,著名臨床腫瘤專家, 暢銷書《癌癥隻是慢性病》《抗癌力》 作者


     


    從“腦儲備”到“認知儲備”,人們已經認識到失智的實質不是“腦細胞”的減少,而是神經環路功能和效率的下降。從理論上提示認知培訓和鍛煉等可以提高神經環路的功能和效率,進而延緩或改善失智者的病情。本書中提到的個性化的治療程序正從實踐方面證實了這個假設。因此,這是非常鼓舞人心之大事,值得大力推廣。


    ——袁勇貴,教授,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後任會長,著名腦科專家,醫學領軍人纔


     


    無藥可醫的“阿爾茨海默病”,在這裡變得有法可醫,這是本書的看點,更是其帶給病患的希望:其中*先接受本書個性化程序治療的10名患者,有9名在3~6個月內病情明顯好轉。尤其可貴的是,這些可醫之法,雖然出自美國的現代醫學權威,但卻也借助了東方傳統智慧,這就使阿爾茨海默病這一世紀絕癥,有了奇跡出現的可能。


    ——佟肜,主任記者,《北京晨報》首席記者,著名健康傳播專家


     


    這是一本帶給人希望的書:有針對性地科學改善營養,消除體內的慢性炎癥,排出體內毒素,這或許應該是人類預防和應對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許多慢性病的一個探索性方向。


    ——莊麗,主任編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養生大講堂》主持人,著名健康傳播專家


     


    就像《終結阿爾茨海默病》作者在書中強調的那樣:新的關於認知癥的有效療法“實質上是將21世紀的精準醫學與中國傳統醫學有機組合的佳果”,它已在2000多人身上獲得佳效,說明這種有機組合的臨床意義的確非凡!布來得森在本書中創造的有效療法,不僅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是重大突破,而且預示這類中西醫有機整合之思路,也有可能在其他一些疑難病的防治中創造奇跡!


    ——張曄,教授,旅英資深中醫學家、資深針灸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原針灸繫教授, 現任英國鳳凰中醫研究院院長

    在線試讀
    部分阿爾茨海默病有救了章 破解認知衰退之謎
    盲目與現實抗爭無法改變任何現狀,隻有不斷推陳出新,纔能有所改變。
    —R.巴克敏斯特·福勒


    關於阿爾茨海默病( AD),我們聽到的諸多說法總是可怕而沉重的,例如此病不可治愈,且無藥可用;也缺乏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多年來,此惡魔讓全世界傑出的神經科學家們一籌莫展。盡管政府機構、制藥公司花費了數,而生物科技專家們發明和試驗了許多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但99.6%的努力均以徹底失敗而告終,甚至有些有成功希望的藥還沒能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就像我所說的:現實非常嚴峻!所以,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是人們不願意聽到的噩耗。一位因愛妻長期患阿爾茨海默病而在痛苦之中備受煎熬的男士,心灰意冷地搖著頭說:“我們不斷地被告之:能緩解此病的藥物正在研發之中。但他們為什麼要給我們空虛的希望呢?我可以告訴你:每天煎熬在這種病痛之中的人們,不願意聽到的就是這類空頭支票!”
    當下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熱門話題之一。在新聞報道、博客、廣播和電視電影(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中,我們一次又一次聽說過關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故事。不幸的是:每個故事都是以悲劇而告終。沒有其他任何一種疾病像阿爾茨海默病這樣,讓我們感到如此地恐懼,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兩點:
    ,我要強調的是,在全世界十大常見的導致死亡的疾病中,這是一種缺乏有效治療方案的疾病。所謂“有效”,我已經把標準放得很低了:如果我們有藥物或是其他方法能稍微改善一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癥狀,我就要感恩戴德了!任何一位有親人為阿爾茨海默病所纏身,或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潛在危險,或已患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人都會這樣做的!可惜的是,並沒有那樣的藥。我們甚至缺乏能有效阻止此病前期征兆——主觀認知衰退(SCI)/輕度認知衰退(MCI)的藥物和方法。

    部分阿爾茨海默病有救了


    章  破解認知衰退之謎


     


    盲目與現實抗爭無法改變任何現狀,隻有不斷推陳出新,纔能有所改變。


    —R.巴克敏斯特·福勒


     


     


    關於阿爾茨海默病( AD),我們聽到的諸多說法總是可怕而沉重的,例如此病不可治愈,且無藥可用;也缺乏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多年來,此惡魔讓全世界傑出的神經科學家們一籌莫展。盡管政府機構、制藥公司花費了數,而生物科技專家們發明和試驗了許多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但99.6%的努力均以徹底失敗而告終,甚至有些有成功希望的藥還沒能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就像我所說的:現實非常嚴峻!所以,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是人們不願意聽到的噩耗。一位因愛妻長期患阿爾茨海默病而在痛苦之中備受煎熬的男士,心灰意冷地搖著頭說:“我們不斷地被告之:能緩解此病的藥物正在研發之中。但他們為什麼要給我們空虛的希望呢?我可以告訴你:每天煎熬在這種病痛之中的人們,不願意聽到的就是這類空頭支票!”


    當下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熱門話題之一。在新聞報道、博客、廣播和電視電影(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中,我們一次又一次聽說過關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故事。不幸的是:每個故事都是以悲劇而告終。沒有其他任何一種疾病像阿爾茨海默病這樣,讓我們感到如此地恐懼,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兩點:


    ,我要強調的是,在全世界十大常見的導致死亡的疾病中,這是一種缺乏有效治療方案的疾病。所謂“有效”,我已經把標準放得很低了:如果我們有藥物或是其他方法能稍微改善一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癥狀,我就要感恩戴德了!任何一位有親人為阿爾茨海默病所纏身,或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潛在危險,或已患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人都會這樣做的!可惜的是,並沒有那樣的藥。我們甚至缺乏能有效阻止此病前期征兆——主觀認知衰退(SCI)/輕度認知衰退(MCI)的藥物和方法。


    不可思議的是:近20年來醫學在癌癥、艾滋病、肺囊性纖維化或心血管疾病等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但直到2017年我寫這本書時,不僅沒有發明阿爾茨海默病的克星藥物,就連有效預防和緩解阿爾茨海默病的措施也沒有。還記得評論家是怎樣嘲諷電視專題或LIFE TIME(美國一個專門反映生活主題的電視頻道)的嗎?其播放的劇目中,天使般的孩童或聖人般的父母親勇敢面對及抗擊癌癥,後借助新的神奇藥方,創造奇跡,劇終前完全恢復了健康。當然了,甜蜜花哨的柔情在阿爾茨海默病領域,如果有獲得好結果的一線希望,我們寧願接受這種嘲諷和感慨。


    第二,阿爾茨海默病之所以令人畏懼,是因為它“不僅僅”是致命的,而是它遠比致命更可怕!在死神帶走患者之前的幾年或幾十年間,阿爾茨海默病剝奪了患者的人權和尊嚴,“威懾”著他的家庭,讓他們的記憶力、思維想像力及生存能力等,一去不返,且繼續冷酷無情地將患者及其家屬拽入深不見底的精神黑洞之中,讓他們忘卻所愛之人,自己的過去,甚至自己本身。


    2014年,讓人心碎的電影《永遠的愛麗絲》(Still Alice)中的主人翁,一個語言學教授,不幸發現自己體內帶有一種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基因,該基因1995年發現,這種基因會讓人在中年時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你也許聽說過腫瘤生物學家發現與癌癥發病相關的基因,後針對它精準地制作藥物,取得了巨大突破的故事吧!那麼,阿爾茨海默病呢?自1995年該基因被發現以來,並沒有任何突破性的研究進展,更沒有制出新藥有效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這種可怕的疾病還有一個令人驚訝的特殊原因:分子生物學和神經科學在20世紀取得了一波又一波的突破性進展,生物學家已基本釐清了高度復雜的癌癥發病機制,並找到了許多阻止癌癥惡化的方法。另外,根據與思維和情感相關的腦化學、腦電反應過程及其特點,發明了有效(雖不完美的)藥物用於治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焦慮癥和雙向情感障礙等。盡管這些藥物還有待深入研究,努力加以改進,但在應對這些疾病的過程中,人們至少知道研究方向正確,有著可信賴的基礎。而阿爾茨海默病領域則完全不是這樣的!


    面對這個疾病,好像大自然用人們無法看見的墨水書寫了“規則”,又讓邪惡的精靈趁我們轉身之際,整段整段地重新任意塗改了“規則”。這裡我指的是:在實驗老鼠上看似確鑿的證據,矛頭指向一種叫蛋白沉澱物β(amyloid beta,簡稱β澱粉樣蛋白)的堆積所生成的斑塊,這種黏性蛋白斑塊終導致突觸的損害,進而引發阿爾茨海默病的發作。


    實驗證明:β澱粉樣蛋白在大腦的積澱過程常常需經歷一繫列步驟。所以,如果中斷這些步驟,或制止這類蛋白斑塊的形成,很可能就是一種有效防範甚至治愈阿爾茨海默病的方案。從1980年開始,大多數神經生物學家把它命名為“澱粉樣蛋白理論”,並以此假設作為防治該病的寶典。國際一流醫學雜志上發表了大量的這方面研究論文,美國國家醫學機構等也積極撥款用於這類研究。


    30多年來,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挑戰,醫學界和神經學界的精英們就屢戰屢敗。從該病被命名至澱粉樣蛋白理論創立間的70餘年就更不用說了,何況這期間對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甚少。原因之一是我們“走錯了路!”特別是所有的治療方案設計都基於“澱粉樣蛋白理論”假設的,但是,這個理論假設卻從未被證實過。難怪乎,再努力也是錯的!


    可見,阿爾茨海默病如同惡魔般地令人惶恐不安:一半是因為無知而無助,一半是因為真的無藥可救!


    直到現在,我可以明白無誤地告訴你:


    阿爾茨海默病是可以預防的!而且,經過治療的許多患者,其認知衰退都已經被逆轉了!


    這正是我和同事們首次在國際權威醫療雜志上,經同行評審後發表的病案報告中所展示出的卓越療效。當然,認知衰退可以被“逆轉”,徹底否定了幾十年來的傳統認知!但是,上百例患者實施後的真實效果證明:一步一步的實施措施,的確顛覆了專家們所聲稱的認知衰退不可避免和阿爾茨海默病不可逆轉的陳腐之見。


    這些石破天驚的結果,不可避免地引起種種懷疑論調。我希望讀者們帶著挑剔的審視眼光,來看看我領導的實驗室近30年的學術研究成果,就會明白為什麼能夠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它的前期癥狀——輕度認知衰退(MCI)、主觀認知衰退(SCI)中率先創造成功“逆襲”的奇跡!


    我也企盼讀者們持懷疑態度,來讀讀書中這些患者一個個從精神深淵中逃脫而出的點點滴滴的真實故事。我更苛求讀者們以追根刨底的科學精神,分析我們為每個可疑患者量體裁衣打造的預防方案,以及對已發病者量身定制的個性化治療程序,看看它能否從根本上阻止AD之類神經繫統功能衰退性疾病的病理過程,令患者絕處逢生,記憶力有所恢復,從而能夠重新過上認知正常的生活。


    如果我所陳述的事實能夠說服你,請你敞開心扉地接受,並從今天起就改變自己的生活,不論現在的你,是不是已經意識到認知開始有所下降!毋庸贅述,這本書、直接的受益者是那些已經出現記憶和認知下降的患者,以及他們的家屬和護理人員。依從這套程序,對那些已有認知下降但還不一定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人,以及已發展成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不僅都能中止其病情惡化,且可以改善已經“定型”了的認知衰退。甚至對那些病情特別嚴重的、已陷入老年性痴獃邊緣(在這之前,每個專家也許都已斷定他們的結局不可避免,且無藥可救)的患者,我們研發的抗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程序,能夠避免其進一步陷入無可救藥的泥潭。


    此書還有第二大類受益人群:那些已被基因檢測明確告之潛在前景灰暗者,他們帶有一種特殊的基因變種(等位基因),名為載脂蛋白E(ApoE,是傳遞血脂的蛋白),他們的餘生將與健康快樂者有天壤之別。因為ApoE4是已知的常見的與阿爾茨海默病高度相關的危險基因作者注:


     其他危險基因,包括早老素1(presenilin1,PS1)和早老素2(presenilin2,PS2)等,也會增高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導致癥狀在60歲之前出現,有些甚至可出現在30歲左右。但這些基因隻在少數大家庭中被發現,占病例總數的不到5%。。如果你帶有一個ApoE4的基因(也就是說,從父母中的一位繼承而來),這將會使你的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率增加30%。如果你同時獲得了兩個ApoE4基因(也就是說,從父母雙親身上同時繼承到兩個這樣的基因),這將使你的發病率升高到50%以上(不同研究的論文中得出其發病率為50%~90%)。而在沒有ApoE4基因的人群裡,相對來說本病發病率較低,隻有9%。


     


    大多數ApoE4基因的攜帶者對他們自己DNA裡有這顆“定時炸彈”並不知情。隻有當阿爾茨海默病的征兆出現後纔會想起去做基因檢測。這可以理解!既然沒有好的預防方式,那又何必要讓自己太早知道ApoE4基因的隱患呢?事實上,諾貝爾獎得主詹姆士·沃森博士(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2007年就對自己的基因組做了測序。他說,他並不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攜帶ApoE4基因,因為,既然沒有良策可以解救,又何必非要讓自己得知此類噩耗呢?然而現在,我們已有了可以減緩或中止阿爾茨海默病惡化的方案,包括可以惠及那些攜帶有ApoE4基因的人,那就需要人們提前進行基因檢測,以檢查他們是否真的帶有此類基因。有的話,我們可以在癥狀出現之前早早地進行防範干預,以顯著減少老年痴獃的發病率。當ApoE4基因攜帶者獲悉他們的“定時炸彈”雖然無法排除,但可通過一繫列步驟阻斷其進程,有效防範阿爾茨海默病時,情況將截然不同!


    還有一個潛在的獲益人群,我認為此書可能會改變他們人生的意義,那就是每個40歲以上的中年人。隨年齡的增長,從40歲開始,大腦的效用就進入下行通道了。人們的困擾就是認知能力的退化。這些簡單卻又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比如,能讀懂親人來信,看電影或讀書時能夠理解情節,能對我們身邊的人察顏觀色,能感知我們周圍的人和事,並保持自身的世界觀,能處理基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像失能、失智者那樣,需依賴別人喂食、更衣、沐浴和行動等,能夠回憶起人生重大事件以及珍貴的友情等,這些,是證明我們人生意義的基本要素。如果我們失去這些生活能力,也就意味著我們失去了自我生活的價值及意義。


    對於各位僥幸沒有經歷過這類損失,但又能夠理解未來此類危險性的人而言,我有一個忠告:趁早深入地了解認知衰退,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在早期,此病是有辦法解救的。它絕非先前人們固執認定的希望渺茫或不可救治,恰恰相反,我們對救治阿爾茨海默病產生了新希望,這是人類首次產生的這類新的希望。


    所有這些的理由都基於一個重大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的“病源”並不是大腦的不正常運行——像癌細胞的不停繁衍,或像心髒病患者中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堵塞那樣。阿爾茨海默病根源在於大腦巨大的神經突觸網絡繫統的自然縮減。但這縮減速度“超常”了。就像在1940年的經典電影《幻想》(Fantasia)裡米老鼠讓魔法掃帚幫助它拎水,但終卻不能加以控制而使掃帚“抓狂”了。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是大腦的正常運行程序失控了。


    這並不是一本科技專著或學術論著,雖然我羅列了支持我觀點的大量科學證據。這是一本實踐性很強的、運用簡單、一步一步防範和改善認知衰退步驟清晰的“說明書”;可以用於阻擊早期的阿爾茨海默病、輕度認知衰退和主觀認知衰退,以保持大腦良好狀態的“行動指南”;它也是一本能讓7500萬帶有ApoE4基因的美國人逃離由DNA注定的噩運的“赦免書”。2014年,我們首次發表了能改善認知衰退的這套治療程序的論文作者注:


     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有3篇科學論文,再次證實了篇論文的研究成果。在10位明確有阿爾茨海默病或早期癥狀的患者中,有9位患者呈現出認知功能的改善。多年來,通過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神經生物研究,我們提煉出這套治療方案,命名為ReCODE作者注:


     這個方案早命名為MEND,取代謝(metabolic)、增強(enhancement)、神經(neuro)、退化(degeneration)4個詞詞首。但現在MEND已經過時了,被更為合理的ReCODE個性化治療程序所代替。個性化治療程序:目的是幫助患者改善認知衰退。它不但不可思議地改善了認知能力,且可以讓這種改善能夠持續地保持著。位患者5年前開始使用ReCODE個性化治療程序,在5年後的73歲高齡時,她依然認知清晰,工作正常,並且周遊世界。接著,我們在對後續的近百名實施此程序患者的追蹤研究中,也證實了這類改善是普遍的、持久的,且不僅僅發生在單一類型的病理中。


     


    2014年,研究論文發表後,我們接到了成千上萬個電子郵件、信件和電話,分別來自患者、醫生或家屬等,包括從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等國及亞洲、南美洲等地專程來訪者,希望深度了解這個成功的治療程序。這篇文章所刊登的《老齡》(Aging)雜志的編輯告訴我們說,自此雜志有史以來所發表的數萬篇論文中,我的這篇文章影響之大,位居的萬分之一以內。在公開發表的科學論文中,我並沒有詳細描寫這套個性治療程序的每一步驟(因為科學雜志存在字數限制),而在這本書裡則全部給出了。我也重新敘述了ReCODE個性化治療程序開發研究的全過程及其科學基礎。在附錄中,我羅列了ReCODE個性化治療程序所需的一繫列食品、營養補充品(保健品)以及其他一些所需品的來源。包括對此套治療程序認知頗深的醫生、保健人員、專家等的聯繫方式。他們可以指導讀者自行運用這套程序,或輔導讀者的親人學會如何合理地使用此程序。


    在我看來,沒有什麼比改善AD患者生活質量更重要的事情了!這就是幾十年來一直驅動我長期投身於阿爾茨海默病預防及治療研究的動力所在。如果有許多人使用ReCODE個性化治療程序,他們所救治的和能影響的,將遠遠不止是他們個人自身;因為阿爾茨海默病會危害到九分之一的65歲以上的美國人,那可是520萬人啊!更何況,隨著“嬰兒潮”一代人的不斷增齡,進入老年,新湧現出的阿爾茨海默病的巨大威脅,對長期護理/養老機構等造成巨大衝擊,對受此無情絕癥禍害的百萬餘個家庭給予沉重打擊。據估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1.6億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病。這意味著本病的防範和治療已迫在眉睫。上百例從認知衰退中解脫的患者的事實證明:不管醫學教科書是如何悲觀地評價AD這類疾病的,今天,防範和救治阿爾茨海默病已不再是天方夜譚了。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那麼,從當下就開始行動……


    這就是我所要強調指出的:如果有足夠多的人群使用ReCODE個性化治療程序,其結果將會震撼全國,甚至惠及全世界!至少,每年可以減少巨額的醫療費用開支,緩解全球因認知衰退所造成的沉重負擔,延長人均壽命。


    所有一切都是可能的!


    現在,終於有了個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好消息。它滿載著驚喜,滿載著讓你的生命“返老還童”的祝福。


    有一個你將會讀到的動人故事:一位患者說他在使用了這個治療程序後,重新與子孫們憧憬未來了!


    另一位患者說:她的記憶是近30年來好的。


    一位音樂家的妻子說:她的丈夫現在可以重新彈吉他了。


    還有一位女士說:她以前每次從大學回家時都感到母親在漸漸“消失”;然而現在,母親重新又是家庭的一分子了。


    你將要讀到的是一個改變了的新世紀的肇始,也將是終結阿爾茨海默病的開端。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