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偷走心智的賊:阿爾茨海默病的故事(理想國醫學人文繫列,一本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科普讀物
    【市場價】
    321-467
    【優惠價】
    201-292
    【作者】 於涵 
    【所屬類別】 圖書  科普讀物  人類故事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5985022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9850225
    作者:於涵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7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 從被發現到前沿研究,從致病因素到治療手段,全面了解阿爾茨海默病


    本書從阿爾茨海默病被首次發現開始講起,沿著醫學界探索人們究竟為何會患上這種疾病的道路,細數遺傳學、細胞學、免疫學以及制藥行業的相關研究歷程,在講述疾病研究故事的同時,讓讀者全面了解該病的方方面面。



    • 在充滿曲折與懸念的科研故事中,求解歷時百年的醫學謎題


    本書帶著讀者層層撥開圍繞在阿爾茨海默病周圍的迷霧,從初人們的一無所知,到今天的眾說紛纭。在這個過程中,充滿扣人心弦的懸念和出人意料的轉折。它雖然是一本科普書,但讀起來絲毫不遜色於偵探小說。



    • 借助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就可以輕松讀懂的科普佳作


    作者在解釋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或治療原理時,會從基因、細胞、試驗方法等基礎的層面耐心講起,還能用通俗、形像的語言與直觀的圖表拆解其中的科學邏輯,降低了本書在專業層面的閱讀門檻,任何讀者都可以輕松讀懂。



    • 秉承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客觀中立地對待現行的所有相關藥物與療法


    相較於市面上的其他同類書,本書顯著的特點是不為任何藥物或療法背書。它借助大量的科學文獻,實事求是地考察了現在市面上既有主流藥物或療法的效果,客觀地闡述了這些藥物或療法的優缺點,為讀者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 緊密跟蹤近年來的研究現狀與成果,指明醫學界在未來攻克阿爾茨海默病的潛在希望


    本書敘述和跟蹤了醫學界大量的藥物與療法研究,一些是已經完成的研究,一些是還在進行的新研究。通過介紹它們的原理、發展和成果,本書為關心阿爾茨海默病的讀者指明了他們可以關注的研究方向,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在手機裡輸入“老年痴*”四個字,你會得到成千上萬條相關資訊。有提醒注意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征兆的,有報道相關藥物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的,有建議你少喫主食多睡覺的,還有宣稱念佛打坐有預功效的……部分信息聳人聽聞且相互矛盾,讓人難辨真偽、莫衷一是。


    不僅許多普通人弄不清阿爾茨海默病到底是什麼、能不能治、怎麼治,相關醫學研究者也為此眾說紛纭。自20世紀初該病被命名以來,圍繞它的發病根源出現了各種理論與假說:遺傳說、β-澱粉樣蛋白斑塊說、3型糖尿病說、tau蛋白說、炎癥說……相應的藥物與療法也層出不窮。到底哪個纔是對的?這本書將帶你回到阿爾茨海默病被發現的源頭,循著醫學界峰回路轉的研究過程,一直講到今天的前沿現狀,告訴你哪個有可能是對的。

    作者簡介

    於涵,堪薩斯州立大學科學和技術通信教授,教授信息通信、工程寫作和科學寫作,主要研究科普寫作、視覺修辭學和信息設計,以及跨文化技術通信。

    目錄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章消失的妻子
    第二章遺傳的詛咒
    第三章學習走路
    第四章尋找阿爾茨海默病的基因
    第五章晚發性阿爾茨海默病
    第六章建立範式
    第七章禮來制藥和小鼠
    第八章無法抑制的抑制劑
    第九章是毒還是藥—阿爾茨海默病疫苗
    第十章禮來的三次“遠征”
    第十一章道教和tau 蛋白小鼠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章消失的妻子


    第二章遺傳的詛咒


    第三章學習走路


    第四章尋找阿爾茨海默病的基因


    第五章晚發性阿爾茨海默病


    第六章建立範式


    第七章禮來制藥和小鼠


    第八章無法抑制的抑制劑


    第九章是毒還是藥—阿爾茨海默病疫苗


    第十章禮來的三次“遠征”


    第十一章道教和tau 蛋白小鼠


    第十二章蘋果、牡蠣和小角色


    第十三章3 型糖尿病


    第十四章酮—腦的燃料


    第十五章用胰島素治病


    第十六章腦子裡的細菌


    第十七章好好喫蔬菜(還有漿果)


    第十八章血液、心髒和大腦


    第十九章一個錯失的機會


    第二十章範式轉換(?)


    第二十一章充實的一生


     


    後記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媒體評論

    作者以引人入勝的筆觸和透徹的資料研究,把阿爾茨海默病的歷史與其生物學及社會學面向結合了起來,寫成了這本書。關於這種病的歷史,這是我讀過的好作品。


    ——彼得·拉賓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榮休教授]


     


    作者寫出了一本專家水準的作品,歷數阿爾茨海默病在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研究方面的突破性進展。她相信科學終將戰勝該病,但拒絕斷言目前存在可以治愈該病的療法,這種獨特的立場是很罕見的。


    ——《科克斯書評》

    在線試讀
    章 消失的妻子

    1864年,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郊外建起了一座大宅。它仿照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建成,有著巍峨的高塔、拱形的玄關和巨大的窗戶。以所有的建築學標準來說,它都是一座了不起的建築。但是,作為精神病與癲痫醫院的所在地,當它映襯在法蘭克福的陰霾天空之下,給人的感覺卻是壓抑多於壯美。當地人稱它為“瘋人堡”。
    1901年鼕,一名當地女子蹣跚邁過這座堡壘的大門,她名叫奧古斯特·德特爾(Augeste Deter),51歲,身材高挑,棕色長發,看得出來年輕時是一位端莊的美人,現在也氣質依然,隻是深色的眼睛裡透露著困惑和無助。丈夫卡爾(Karl)站在她身邊。奧古斯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
    奧古斯特生於德國卡賽爾(Kassel),家中連她一共有四個孩子。她父親年紀輕輕就病死了,死因可能是皮膚感染,母親也在64歲時死於肺炎。像那個年代普通工人階級家庭的女孩一樣,奧古斯特上了小學,畢業後工作賺了幾年薪水,然後就做了對當時的女子而言體面的事情:嫁人。23歲時,她與卡爾結為夫妻。婚後兩人移居法蘭克福,卡爾在當地找了一份鐵路辦事員的工作。在之後的28年裡,奧古斯特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勤勞親切的妻子,她操持家務、照料丈夫,還養育了一個健康的女兒。
    可是近些日子,奧古斯特卻仿佛變了個人似的,家務疏忽了,烹飪也搞砸了。她記性出了問題,還變得疑神疑鬼,總覺得別人要謀害她。她四處遊蕩,不打招呼就到鄰居家串門,惹得人家心裡不高興。她還懷疑起了卡爾,指責他與一名鄰居有染。
    卡爾感到既丟臉又無助,帶奧古斯特去看了他們的家庭醫生。醫生注意到了奧古斯特的健忘、躁狂和失眠,診斷她得了麻痺性痴獃(general paresis)。這在當時是一種常見而可怕的疾病,會造成智力衰退、人格變化,並終導致死亡。它在今天被稱作神經性梅毒(neurosyphilis),是由腦和神經繫統內的細菌感染引起的。如今有了青霉素療法,它已經不再是一種絕癥。但是1901年青霉素尚未問世,人們對它的病因也還沒有清晰的認識。那位家庭醫生宣布奧古斯特已經無法治療,吩咐將她送入一家精神病院,也就是那座“瘋人堡”。
    雖然名字駭人、外觀肅穆,“瘋人堡”裡面的氛圍卻頗令人振奮。這家醫院是在海因裡希·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n)的指導下建立的,對一些人來說,這位精神病學家更知名的成就是創作了流行童書《蓬蓬頭彼得》(Der Struwwelpeter)。醫院的運營體現了霍夫曼的信念,即精神病是一種真正的疾病。精神病人並非道德腐化、性格柔弱或是惡靈附體。同其他病人一樣,他們的痛苦也著有生理學的原因:他們的腦受了損傷,雖然這損傷較為隱蔽,不像傷殘的四肢或深深的傷口那樣顯眼。要說有什麼區別,那就是精神病人需要溫柔人道的護理,因為他們得的是毀滅性強的疾病。

    章 消失的妻子


     


    1864年,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郊外建起了一座大宅。它仿照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建成,有著巍峨的高塔、拱形的玄關和巨大的窗戶。以所有的建築學標準來說,它都是一座了不起的建築。但是,作為精神病與癲痫醫院的所在地,當它映襯在法蘭克福的陰霾天空之下,給人的感覺卻是壓抑多於壯美。當地人稱它為“瘋人堡”。


    1901年鼕,一名當地女子蹣跚邁過這座堡壘的大門,她名叫奧古斯特·德特爾(Augeste Deter),51歲,身材高挑,棕色長發,看得出來年輕時是一位端莊的美人,現在也氣質依然,隻是深色的眼睛裡透露著困惑和無助。丈夫卡爾(Karl)站在她身邊。奧古斯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


    奧古斯特生於德國卡賽爾(Kassel),家中連她一共有四個孩子。她父親年紀輕輕就病死了,死因可能是皮膚感染,母親也在64歲時死於肺炎。像那個年代普通工人階級家庭的女孩一樣,奧古斯特上了小學,畢業後工作賺了幾年薪水,然後就做了對當時的女子而言體面的事情:嫁人。23歲時,她與卡爾結為夫妻。婚後兩人移居法蘭克福,卡爾在當地找了一份鐵路辦事員的工作。在之後的28年裡,奧古斯特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勤勞親切的妻子,她操持家務、照料丈夫,還養育了一個健康的女兒。


    可是近些日子,奧古斯特卻仿佛變了個人似的,家務疏忽了,烹飪也搞砸了。她記性出了問題,還變得疑神疑鬼,總覺得別人要謀害她。她四處遊蕩,不打招呼就到鄰居家串門,惹得人家心裡不高興。她還懷疑起了卡爾,指責他與一名鄰居有染。


    卡爾感到既丟臉又無助,帶奧古斯特去看了他們的家庭醫生。醫生注意到了奧古斯特的健忘、躁狂和失眠,診斷她得了麻痺性痴獃(general paresis)。這在當時是一種常見而可怕的疾病,會造成智力衰退、人格變化,並終導致死亡。它在今天被稱作神經性梅毒(neurosyphilis),是由腦和神經繫統內的細菌感染引起的。如今有了青霉素療法,它已經不再是一種絕癥。但是1901年青霉素尚未問世,人們對它的病因也還沒有清晰的認識。那位家庭醫生宣布奧古斯特已經無法治療,吩咐將她送入一家精神病院,也就是那座“瘋人堡”。


    雖然名字駭人、外觀肅穆,“瘋人堡”裡面的氛圍卻頗令人振奮。這家醫院是在海因裡希·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n)的指導下建立的,對一些人來說,這位精神病學家更知名的成就是創作了流行童書《蓬蓬頭彼得》(Der Struwwelpeter)。醫院的運營體現了霍夫曼的信念,即精神病是一種真正的疾病。精神病人並非道德腐化、性格柔弱或是惡靈附體。同其他病人一樣,他們的痛苦也著有生理學的原因:他們的腦受了損傷,雖然這損傷較為隱蔽,不像傷殘的四肢或深深的傷口那樣顯眼。要說有什麼區別,那就是精神病人需要溫柔人道的護理,因為他們得的是毀滅性強的疾病。


    遵照這一理念,這家醫院禁用約束衣,還盡量給予病人活動的自由。院內避免強制措施,隻在迫不得已時纔會使用隔離手段。作為代替,沐浴療法被廣泛使用。病人躺在浴缸裡,在溫水中一泡就是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以幫助他們平撫情緒。醫院還鼓勵病人鍛煉身體、從事園藝、聽音樂。


    然而,可憐的奧古斯特卻沒能好好享受這些康樂設施。她的困惑和煩躁程度太深。入院時,她已經記不得自己的名字和丈夫的名字,就連自己有丈夫這件事都不知道了。此前卡爾·德特爾還抱有一絲希望,但現在他終於意識到,相伴28年的妻子已經消失了。


     


    就在同一年,醫院裡的另一個男人也失去了妻子。他是37歲的資深醫師愛羅斯·阿爾茨海默博士(Dr. Alois Alzheimer)。在外人眼裡,他是親切的同事、滿足的父親,育有三名子女。他熱心學術,在麻痺性痴獃(也就是奧古斯特被懷疑患上的病)領域是公認的專家。


    1901年2月,愛羅斯相伴七年的妻子塞西莉(Cecilie)因不明疾病死亡。同奧古斯特和卡爾一樣,愛羅斯和塞西莉的婚姻也很幸福—隻是那一對終於精神病,這一對卻始於精神病。1892年,塞西莉的姓氏還是蓋森海默(Geisenheimer),她的丈夫奧托·蓋森海默(Otto Geisenheimer)是一名富商,患有麻痺性痴獃。那一年,奧托和塞西莉一起,帶著私人醫生到非洲北部探險。旅途中,奧托的病情突然惡化。他的私人醫生是愛羅斯·阿爾茨海默的朋友,當下拍電報向愛羅斯求助。


    愛羅斯匆匆趕到阿爾及利亞與三人會合,雖然盡力做了治療,卻無力回天,奧托在一行人返回德國途中去世。之後的故事很像一部現代言情劇的情節:年輕的寡婦喜歡上了愛羅斯。更不尋常的是,後來是她向他求的婚。愛羅斯答應了,那次致命探險的兩年後,兩人結為夫妻。


    除了給了愛羅斯三個孩子和一個家之外,塞西莉還帶來了一筆巨額財產,這是她從上一次婚姻得到的。愛羅斯·阿爾茨海默再也不必為生存而工作了。


    但他仍在繼續工作,而且很勤奮。區別在於,財務自由讓他能更堅定地追求自己在醫學和科學上的志趣,他從少年時代開始就有這樣的志趣了。他出生在德國小鎮馬克特布賴特(Marktbreit),在當地上了小學,後來又去阿沙芬堡(Aschaffenburg)上了中學。年輕的愛羅斯在中學時代很優秀,對自然科學表現出了強烈興趣和傑出纔華。中學畢業後,他先後到柏林(Berlin)、維爾茨堡(Würzburg)和圖賓根(Tübingen)的大學研讀醫學,學習各個科目,尤其痴迷於其中兩門:精神病學和組織學(就是用顯微鏡研究細胞和組織的科目)。這兩門學科成了他後來和奧古斯特相遇的決定性因素。


    奧古斯特來到“瘋人堡”時,愛羅斯已經在那工作了13年,起初是院內的實習醫師,後成了主任醫師。在醫院的日常工作中,這位阿爾茨海默大夫喜歡和病人談話,這既是為了和病人拉近關繫,也是為了觀察他們的癥狀。奧古斯特入院後的第二天,他在喫午飯的時候和她做了首次面談。那天中午的菜是花椰菜和豬肉。


     


    愛羅斯:你喫的什麼呀?


    奧古斯特(一邊嚼著豬肉):菠菜!


    愛羅斯:我問的是你現在在喫什麼?


    奧古斯特:先喫了土豆,又喫了辣根。


     


    難怪這可憐的婦人不會做飯,也難怪她的丈夫要抱怨了。她現在連蔬菜和肉都分不清了。有趣的是,這一點百年來並無多大變化。直到今天,婦女在廚房中喪失烹飪能力—比如忘記了她以前是怎麼做蘋果派的—仍常常是先讓丈夫和孩子感到擔心的跡像。


    接下去的幾天、幾個月和幾年裡,阿爾茨海默大夫和同事持續對奧古斯特開展檢查。他們詳盡記錄了她在醫院裡如何打發時間、如何與其他病人交流,又如何回應醫生的治療。我們差一點就看不到這些記錄了,因為奧古斯特的病歷在1910年前後遺失了,找了很多年也沒找到。後純粹是運氣好,這份病歷在1995年重見天日了,之前它一直埋沒在法蘭克福大學精神病診所的檔案裡。


     


    那隻藍色的卡紙文件袋仍然完好無損,裡面裝著奧古斯特·德特爾的幾張相片(其中的一張見圖1.1),以及她努力簽下的名字。還有幾頁是阿爾茨海默醫生的手寫記錄,用的是一種現已不再使用的德文字體,其中詳盡記載了他的這名病人入院後初五天裡的行為。另外幾頁由他的兩位同事所寫,描述了病人之後的病情變化。


     


    在這些文件中,我們看到了奧古斯特的一幅幅快照,它們跨越了四年的時間,從初入院一直到她後在醫院逝世。她弄不清時間和方位,無法說出完整的句子,不能讀寫,就連自己的名字也拼不出來。她記得丈夫和女兒的名字,但說不出他們的具體情況。她產生了幻覺,對其他病人態度粗暴,還會對給她做檢查的醫生拳打腳踢。她又是尖叫又是慟哭,漫無目的地遊來蕩去,還有人聽到她呼喊著求上帝垂憐。


    奧古斯特的病情使愛羅斯·阿爾茨海默既困惑又好奇。雖然當時人們已經公認高齡會導致精神衰退(mental deterioration),即所謂的“老年期痴獃”(senile dementia),但奧古斯特纔51歲,根本還不算老,況且她的癥狀顯然比老年期痴獃患者更加嚴重和暴力。另一個診斷結果是麻痺性痴獃,奧古斯特的家庭醫生就懷疑她得了這種病,這倒是可以解釋她年紀不大這一事實,因為麻痺性痴獃的發病與年齡無關。但如果真是麻痺性痴獃素又對不上號。雖然奧古斯特表現出了麻痺性痴獃中常見的精神損傷,卻仍缺乏其他顯著的癥狀:她的瞳孔對光線有正常反應,她的步伐並不紊亂,膝跳反射也很正常。


    就在阿爾茨海默醫生為診斷犯難時,奧古斯特的病情繼續惡化。在後的日子裡,她“像胚胎似的蜷縮在床上,大小便失禁,可憐極了”。1906年4月,她死了。尸檢後,醫生在她的病歷中記錄下了死因,包括褥瘡造成的血液感染、小腦血管硬化、腦積液、腦萎縮、肺炎和腎炎。


    做尸檢的並不是阿爾茨海默醫生本人。這時他已經不在“瘋人堡”。他於三年前離開法蘭克福前往慕尼黑(Munich),到新建成的皇家精神病診所,去為著名精神病學家埃米爾·克雷珀林(Emil Kraepelin)工作了。新東家許諾他有大量機會開展神經病理學和顯微鏡學研究。


    克雷珀林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愛羅斯·阿爾茨海默對這間慕尼黑診所的開業起到了關鍵作用。阿爾茨海默“十分盡責,不知疲倦地”協助他,“有著無可撼動的忠誠和可靠”。


    因為有錢,所以阿爾茨海默同意無償在診所工作。克雷珀林回憶說:“阿爾茨海默來為診所服務是不領工資的,這既是因為我沒有職位可以給他,也是因為他希望能自由支配時間。”就這樣,阿爾茨海默成了一名不支薪的“科學助理”,他為診所建立了解剖實驗室,還出錢為實驗室購置物資設備並支付其他職員的工資。他幫忙布置診所裡的每一處陳設,平息各方衝突,並參與監督醫療服務。


    在為新工作忙碌的同時,阿爾茨海默並沒有忘記奧古斯特。“瘋人堡”的老同事一直在向他報告奧古斯特的近況,在奧古斯特逝世後也立即通知了他。他們甚至安排人將奧古斯特的檔案和腦寄給了阿爾茨海默,好讓他在慕尼黑的實驗室裡用顯微鏡開展徹底的檢查。


    阿爾茨海默在顯微鏡下的發現後來創造了歷史。他發現奧古斯特腦中有不同程度的崩解,它們似乎是被從自身內部長出的原纖維(fibrils)摧毀了。有裡可以看到一根或幾根原纖維,更嚴重的情形是原纖維結成了粗大的纖維束。在受損嚴重的區域徹底崩解,隻能從留下的一大團纏結的原纖維推斷出那裡以前。除了原纖維,阿爾茨海默還發現有大量微小的斑塊(plaques)堆積物散布之間。這些堆積物由一種未知物質構成,可以被清楚地觀察到。


    有學者稱,阿爾茨海默是醫學史上首次發現原纖維的人。但其實,比他更早的時候就有報告指出過老年期痴獃患者腦中有原纖維,雖然這樣的報告隻有零星幾篇。斑塊同樣不是新發現。大約20年前,就有報告提到它們在老年期痴獃患者腦中出現。不過,在同一個病人腦中觀察到這兩種物質,並且這個病人還不是老人,這的確是了不起的發現。


    這次尸檢的結果,連同在“瘋人堡”裡對奧古斯特的臨床觀察,使阿爾茨海默確信她患上了某種獨特的疾病,它不是老年期痴獃,不是當時已知的任何精神疾病。不過他還不準備宣布自己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疾病,隻是稱其為“大腦皮層的一種特殊疾病”。他用這個名稱寫了一篇論文描述奧古斯特的病況,一年後發表在了《精神病學及精神—法醫學普通雜志》(General Journal for Psychiatry and Psychic-forensic Medicine)上。


    將這種疾病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的任務,後來落到了他在慕尼黑診所的上司埃米爾·克雷珀林肩上。


    埃米爾·克雷珀林在現代精神病學史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有人認為他是現代精神病學的創始人之一。他編的課本《精神病學及神經科學基礎》(Foundations of Psychiatry and Neuroscience)很暢銷,一共出了九版。這本書為精神病的分類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研究讓混沌復雜的精神疾病變得有條理了起來,繫統性的診斷、研究和治療這纔變得可能。


    大約就在阿爾茨海默發表論文介紹奧古斯特時,克雷珀林正開始為第七版課本做修訂。在1910年出的第八版課本中,他不打招呼也不做鋪墊、輕描淡寫地舉出了一種新的疾病,並徑直稱之為“阿爾茨海默病”。在這個條目下,克雷珀林詳述了這種疾病的臨床癥狀,依據的正是阿爾茨海默的觀察:


     


    發病後幾年,病人在智力上逐漸逆行,記憶衰退,思維貧乏,頭腦混沌不清。他們再也找不到路,也認不出人,並開始丟棄自己的物品。接著病人會出現某種躁動,他們喋喋不休,喃喃自語,時而放歌,時而大笑,他們跑來跑去,浪費時間,這裡揉揉,那裡撥撥,弄得一身邋遢……病人聽不懂任何要求也看不懂任何手勢,認不出東西也看不懂圖像,無法完成任何有條理的任務……


    在所有癥狀中,語言上的混亂程度深。病人仍能說出意思明白的單詞或單句,卻又常常陷入無意義的胡言亂語……


    終病人會徹底陷入沉默,隻在情緒激動時纔會說出可以理解的詞語或一串意義不明的音節。書寫能力則已完全喪失。與此同時,病人的精神極度恍惚。聽見外人對他說話,病人或許會望向對方,間或露出微笑,但已無法理解對方的言語和面部表情,也不再認識自己的親屬。隻有在遭到直接的身體干預時,病人纔會報以惱怒的姿態和匆忙發出的含糊音節……此處描寫的終狀態可能會非常緩慢地繼續惡化,也可能在許多年中維持不變。我觀察的幾個病例後來都是死於合並癥。


     


    列出這些臨床癥狀之後,克雷珀林又在下一段介紹了腦解剖的結果廣泛死亡,出現大量斑塊及原纖維。克雷珀林坦言,這些解剖結果與老年期痴獃患者的解剖結果有著部分的相同之處,但是他也強調,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要年輕得多,且癥狀格外嚴重。他後寫道:“在這些病例中,我們至少可以假設病人所患的是一種早老性痴獃,甚至可以更進一步,認為這是一種與年齡關繫不大的特殊疾病過程。”


    因為克雷珀林的權威意見,阿爾茨海默病誕生了。大家常常直接稱之為“阿爾茨海默”(Alzheimer’s),或用它的首字母縮寫AD。(這恰好也是它的個病人奧古斯特·德特爾的姓名首字母縮寫。這算是巧合,還是命運使然?)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