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宇宙偵探事務所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科普讀物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南希·阿特金森(Nancy 
    【所屬類別】 圖書  科普讀物  宇宙知識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1954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719543
    叢書名:無

    作者:南希·阿特金森(Nancy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9月 


        
        
    "

    編輯推薦

    ◆ 真實還原9次史詩級無人太空探索任務,驚心動魄如大片!
    從“新視野號”到“好奇號”,太空機器人都干了些什麼?冥王星發來神秘情書?!哈勃空間望遠鏡曾是劣質品?!有人故意炸月球?!“噬星老妖”傷害了火星車?!土衛二上能泡溫泉?!太陽遭遇全天候“跟蹤狂”?!


    ◆ 偉大的背後是不平凡的故事,“太陽繫大使”南希深入采訪35位NASA科學家,見證他們的高光時刻與成功特寫,講述鮮為人知的“宇宙偵探”故事!


    ◆讓人無法忽略的場景照片!有發射現場的動人一刻,也有科學家心無旁騖的工作場景,還有無人探測器在太空中拍下的一張張珍貴史料,它們再現了真正的探索與發現精神。讓激情與樂趣同在!

     
    內容簡介

    從“新視野號”到“好奇號”,太空機器人都干了些什麼?
    冥王星發來神秘情書?!
    哈勃空間望遠鏡曾是劣質品?!
    有人故意炸月球?!
    “噬星老妖”傷害了火星車?!
    土衛二上能泡溫泉?!
    太陽遭遇全天候“跟蹤狂”?!


    來,我有個宇宙想講給你聽!真實還原九次史詩級無人太空任務,與NASA科學家親密接觸,發現眾多意料之外的太空新鮮事兒。


    在《宇宙偵探事務所》一書中,太空記者南希·阿特金森分享了9 次驚心動魄的無人太空任務。她采訪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35 名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的有趣洞見把我們帶到了那些生動而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太空探索故事中。無人太空任務改變了人類的太陽繫觀和宇宙觀!
    而南希·阿特金森靈動的文字更是將一對一訪談與無人航天器自身的傳奇故事穿插起來,再現了真正的探索與發現精神。此外,貫穿全書的全彩插圖讓我們在感慨科學發現的同時,得以領略令人嘆為觀止的宇宙圖景。向傳回這些傑作的無人航天器致敬!

    作者簡介

    [美] 南希·阿特金森(Nancy Atkinson),大眾太空和天文學新聞網站“今日宇宙網”的編輯和作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太陽繫大使。自2004 年以來,她撰寫了幾千篇有關太空新發現的文章。她是《太空生活方式雜志》(Space Lifestyle Magazine)的主編,並在Wired.com、Space.com、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生物學雜志》(Astrobiology Magazine)、《太空時代》(Space Times)和中西部的幾家報紙上發表過文章。她參與過四個太空主題的播客,包括“天文學熱播”(Astronomy Cast)和天文學365 天(365Days of Astronomy),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月球科學研究所播客的主播。南希居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

    目錄
    引 言 足不出戶看宇宙/ IX
    章 揭開冥王星的奧秘:“新視野號”/ 001
    誰言不可為/ 002
    “新視野號” / 004
    到底是不是行星?/ 008
    爭分奪秒/ 014
    失聯/ 022
    冥王星之心/ 027
    飛掠日/ 030
    回味/ 034
    冥王星特寫/ 037
    任務繼續/ 043
    驚心動魄7 分鐘/ 046
    以往的火星任務/ 049

    引 言 足不出戶看宇宙/ IX
    章 揭開冥王星的奧秘:“新視野號”/ 001
    誰言不可為/ 002
    “新視野號” / 004
    到底是不是行星?/ 008
    爭分奪秒/ 014
    失聯/ 022
    冥王星之心/ 027
    飛掠日/ 030
    回味/ 034
    冥王星特寫/ 037
    任務繼續/ 043


    第二章 帶著“好奇” 漫遊火星/ 045
    驚心動魄7 分鐘/ 046
    以往的火星任務/ 049
    火星漫遊車/ 051
    “好奇號”火星車/ 056
    著陸之夜/ 059
    火星時間/ 064
    水,水……/ 065
    其他發現/ 073
    如何駕駛火星車/ 074
    “好奇號”的問題/ 080
    兼顧平衡/ 083
    野獸/ 085


    第三章 改變一切:偉大的哈勃空間望遠鏡/ 087
    凝望星辰/ 088
    困難重重/ 090
    太空修理工/ 095
    太空校車/ 100
    宇宙新面貌/ 101
    如何創建一幅美圖/ 104
    管窺太空/ 109
    哈勃任務的遺產/ 111
    再修一次/ 117
    哈勃空間望遠鏡與未來/ 119


    第四章 探索兩個世界:“黎明號”/ 123
    雙重性、二分法與“黎明號”/124
    “黎明號”探測器/ 126
    灶神星和谷神星記錄的太陽繫
    簡史/ 130
    彗星、小行星還是行星?/ 132
    馬克·雷曼的多彩世界/ 133
    離子引擎:科學與科幻之間/ 136
    傳統火箭與離子推進/ 142
    工程師挽救危局/ 145
    灶神星的黎明/ 148
    沒有“驚心動魄7 分鐘”/ 152
    谷神星的黎明/ 155
    直到盡頭……/ 160


    第五章 搜尋行星:“開普勒”與外星世界/ 163
    不同的宇宙觀/ 164
    我們是孤獨的嗎?/ 166
    早期的行星搜尋/ 171
    開普勒任務簡史/ 175
    震驚/ 178
    說說煎餅與行星/ 183
    數不清的繫外行星/ 184
    K2 / 188
    行星獵人/ 193
    繫外行星搜尋的未來/ 195
    繫外行星與人類存在的意義/ 199


    第六章 光環行星及其冰衛星揭秘:“卡西尼-惠更斯”任務/ 201
    燃料不足/ 202
    怎樣設計一項太空任務/ 206
    土衛六的麻煩事/ 209
    長壽的“卡西尼號”/ 214
    土星明信片/ 216
    土衛六表面的“惠更斯號”/217
    土衛二上活躍的間歇泉/ 219
    極為活躍、動態變化的土星環/ 223
    研究土星的超級風暴/ 229
    揭開神秘衛星的面紗/ 231
    土衛六的湖岸屬性/ 234
    “卡西尼號”的終場演出/ 236


    第七章 全天候下載太陽:太陽動力學觀測臺/ 237
    有驚無險/ 238
    太陽的工作原理/ 240
    太陽動力學觀測臺的工作原理/244
    發射日:2010 年2 月11 日/ 245
    讓我們來搞科學吧!/ 250
    我們都愛太陽動力學觀測臺/ 258
    不存在致命耀斑/ 262
    太陽動力學觀測臺的未來/ 265


    第八章 臨危受命: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和高分辨率成像科學實驗設備/ 267
    浴火重生/ 268
    競爭/ 272
    火星勘測/ 274
    高分辨率成像科學實驗設備/277
    怎樣從高速移動的航天器上拍照片/285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的發現/ 291
    兩個大腦/ 293
    彗星飛掠/ 296
    你也能給火星拍照/ 298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的遺產/ 301


    第九章 攝月: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 303
    “阿波羅號”登月的證據/ 304
    “重返月球,不再離開”/ 310
    何去何從?/ 314
    激光測高儀/ 317
    全新的月球/ 320
    水及其他/ 322
    近看月球/ 330
    月球探索的未來/ 338


    第十章 展望未來:值得關注的太空任務和太空發現/ 341
    太空救援車/ 342
    近期任務/ 349


    後 記 為什麼探索太空?/ 365
    致 謝/ 369

    前言
    引言 足不出戶看宇宙
    幾個月來,我一直盼望這次機會,隻是之前沒有料到,原來親臨火箭發射現場,近距離體驗發射過程的激動根本無法言說。這種感受,人人都值得親歷。
    半年前,我打算去肯尼迪航天中心現場觀看STS-130發射任務。那一次,火箭將要搭載“奮進號”(Endeavour)航天飛機,將6名宇航員送到國際空間站,執行兩個新部件的安裝任務。200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將在2011年結束航天飛機計劃,這意味著偉大而傳奇的“奮進號”快要退役了。從那時起,我就希望能到發射現場一睹它後的風采。畢竟,我是專門報道太空探索和天文學新聞的記者,還有什麼事件比一個太空時代的終結更具新聞價值呢?
    我仔細查閱了發射時間表,發現如果多逗留一段時間,我便可以多觀看幾次發射。再說,我那時住在伊利諾伊州,正值數九隆鼕,若能到四季如春的佛羅裡達州過上幾個星期,豈不美哉。

    引言 足不出戶看宇宙


     


    2010年2月11日,在佛羅裡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KSC),我和幾位科學家站在一起,注視著火箭從發射臺呼嘯升空。安放在火箭裡的無人航天器,正是身邊這幾位傾畢生之力研發的成果。
    幾個月來,我一直盼望這次機會,隻是之前沒有料到,原來親臨火箭發射現場,近距離體驗發射過程的激動根本無法言說。這種感受,人人都值得親歷。
    半年前,我打算去肯尼迪航天中心現場觀看STS-130發射任務。那一次,火箭將要搭載“奮進號”(Endeavour)航天飛機,將6名宇航員送到國際空間站,執行兩個新部件的安裝任務。200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將在2011年結束航天飛機計劃,這意味著偉大而傳奇的“奮進號”快要退役了。從那時起,我就希望能到發射現場一睹它後的風采。畢竟,我是專門報道太空探索和天文學新聞的記者,還有什麼事件比一個太空時代的終結更具新聞價值呢?
    我仔細查閱了發射時間表,發現如果多逗留一段時間,我便可以多觀看幾次發射。再說,我那時住在伊利諾伊州,正值數九隆鼕,若能到四季如春的佛羅裡達州過上幾個星期,豈不美哉。
    2010年的太空海岸(Space Coast)之旅讓我夙願得償。我不僅目睹了兩架航天飛機和兩臺無人航天器的發射,參觀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設施(包括一些平時不對外開放的場所),還見到並且采訪了幾十名宇航員、科學家、工程師和局裡的官員。令人激動的是,我直接站在具有歷史意義的39A發射臺上,巨大的“發現號”(Discovery)航天飛機就在我的正上方蓄勢待發,即將開啟它的倒數第二次太空之旅。
    載人航天的故事自然波瀾壯闊,而且在我的報道中一直占很大比重,但在我看來,無人航天器總有某種魅力,攝人心魄。作為宇宙中人類的使者,這些機器人能夠到達人類尚無法觸及的太空深處。我是聽著“水手號”(Mariner)、“海盜號”(Viking)和“旅行者號”(Voyager)的故事長大的。故事裡說,這些機器人航天器勇敢踏上史無前例的深空航程,獲得劃時代的發現,改變人類對太陽繫的看法,將過去隻存在於夢境和畫家筆下的群星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
    我們已經向地球附近的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衛星發射了多個無人航天器,它們每天發回的太空圖像如此逼真,如此震撼。無論多麼艱辛,它們作為人類科學探索的代表,飛越、環繞、登陸、撞擊和環視千奇百怪的太陽繫天體。此外,我們還將超級望遠鏡送入太空。它們越過雲霧重重的地球大氣層,在外太空清晰地觀察和拍攝遙遠的恆星和星繫,甚至是與太陽繫截然不同的恆星繫統,向我們展示令人嘆為觀止的宇宙圖景。
    人類渴望揭開宇宙的未解之謎,為此設計和制造了航天器。它們有著金屬和電路板構成的身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依靠聰明纔智,精確計算軌跡,繪制星歷表(確定某個給定時間點天體與航天器的位置),讓無人航天器跨越星際之遙,造訪群星。善於探究的人類大腦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獲得新發現。不論是火箭科學家,還是我們普通人,都會對宏偉的太空景像心生敬畏,為遙遠太空裡的神秘發現贊嘆不已。這些無人航天器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探索宇宙。
    但把它們送上太空並非易事。
    首先,天文學家和行星科學家在自己的科研領域嘔心瀝血數年,其間受某個未解之謎的啟發,萌生新的想法,比如研制一臺儀器或者一個配備多種儀器的航天器,好去研究這個未解之謎。然後,他們與日後可能共事的研究員合作擬定初步的任務概念和計劃圖表。
    接下來,他們要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空間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之類的太空機構發出機會通告(Announcement of Opportunity,AO),征集太空任務計劃書。不過,太空機構往往隻關注一些特定類型的任務。因此,如果他們的構想與太空機構的預期不符,他們就要繼續等待,直到合適的機會出現。
    終於,機會出現了。他們開始組建團隊,起草任務計劃書。一般來說,為了讓任務能夠挺過多輪專家評審,他們會提交幾份計劃書。終,隻有少數幸運者贏得太空機構的資助。若是有幸過審,他們不免要欣喜若狂一陣子,但狂喜過後,他們必須著手籌劃儀器和航天器的建造,這中間還要反復修改和調整方案。同時,他們還要搞定運載工具,也就是火箭。對了,國會或議會說不定什麼時候會削減太空機構的預算,已經獲批的任務也難保不會被擱置,甚至取消。
    上述過程動輒耗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在此期間,沒人敢保證火箭、儀器和航天器將來一定會如人所願,完美運轉,不辱使命。
    雖然道阻且長,但在2010年2月11日,多年費心籌措終臻大成。太陽動力學觀測臺成功發射,奏響了任務的開篇樂章。洋溢在幾位科學家臉上的喜悅激動之情,成了我此生難忘的珍貴回憶。
    我為今日宇宙網撰稿多年,有幸“跟隨”無人航天器了解太空——跟蹤它們的一舉一動,分析它們的新奇見聞,結識它們背後的優秀航天人。我還有幸給公眾講述這些偉大任務的執行過程,挖掘科學家和工程師等幕後功臣的傳奇故事——構思設計,研發建造,分析數據,運維照料,凡此種種,不可悉數。
    這些幕後故事引人入勝,情節跌宕起伏,幾度峰回路轉。正如許多太空科學家所說,不必預設成果,學會期待驚喜。
    本書講述21世紀初的幾個無人太空任務。這些任務有的持續幾年,有的長達幾十年,有的不過運行幾個月便完成使命。有如新舊更替的英雄傳奇,無人太空任務的故事也是此篇說罷,又敘新篇。
    本書之外,還有許多奇妙的無人太空任務正在執行中,我希望你們多去了解。在本書後一章,我會介紹一些未來的新任務。
    如今,不單單是記者,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跟隨”無人航天器探索宇宙。普通大眾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參與其中,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其他太空機構提問題,觀看影像,了解新的發現(有些發現會實時共享)。
    此外,隨著公民科學計劃的實施,普通人可以突破“跟隨者”的角色,為科學進步做出實質性的貢獻——發現隱藏的星繫、新的超新星、新的恆星繫統、原先看不到的月球隕坑或火星隕坑等等。有什麼比這樣的新發現更激動人心呢?很多天體的發現者都是普通人,今後會有更多。
    跟我來,讓我們一起探索太空……


    南希·阿特金森
    於明尼蘇達州伯南維爾鎮區
    2016年


     


    以往的火星任務


    數百年來,在夜空中閃爍著紅光的火星深深吸引著太空觀察者。作為離地球近的行星,火星為人類未來的太空任務和外星殖民提供了可能,因此也一直是太空探索時代人們的主要興趣所在。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執行了40多個無人火星探測任務……或者更確切地說,已經嘗試過40多個任務。
    把美國、歐洲、蘇聯(俄羅斯)和日本執行的任務都算在內,超過半數的火星任務均以失敗告終。有的是發射時出師不利,有的在航行中途出現故障,有的沒能進入軌道,還有的經歷了慘烈的著陸。雖然近幾次任務的成功率已經遠高於早期的原地探索任務,但是當空間科學家和工程師每每埋怨“噬星老妖”或者“火星詛咒”搞砸了任務時,他們並不完全是調侃。
    不過,我們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水手號”軌道飛行器和“海盜號”探測器等早期任務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異常美麗但貧瘠荒蕪的岩石世界,人類希望找到小綠人做行星鄰居的幻想從此破滅了。然而,後來的任務給人類帶來了新希望。壯闊的荒涼裡暗藏著過去——抑或是現在——水和全球活動的跡像,令人神往。



     
    “海盜號”探測器的藝術概念圖。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現在的火星表面看起來又冷又干,大氣稀薄得好像你在地球上呼出的一口氣,無法抵御太陽輻射的轟擊。但有跡像表明,火星並非一直如此。從軌道上可以看到溝槽和錯綜復雜的峽谷繫統,這些地形特征似乎是流水衝刷而成的。
    幾十年來,行星科學家爭論不休。這些地形特征是在災難性事件(比如小行星撞擊或者突然的氣候災變)引起的短暫濕潤期形成的?還是在幾百萬年的歲月裡,隨著火星慢慢變得溫暖濕潤形成的?到目前為止,許多證據都是模稜兩可的,兩種情況皆有可能。但如果幾十億年前,火星跟地球一樣擁有河流和海洋,那麼或許生命在那時便已扎根。



    “好奇號”火星車


    長久以來,人類夢想著踏足火星,但至今尚無法實現。要登上火星,我們需要更強大、更先進的火箭和航天器,還需要更尖端的生命支持和作物種植技術。如果要在火星上建立人類居住地,我們必須將巨大的有效載荷運往火星,而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沒有這個能力。
    我們一邊努力鑽研上述問題,一邊向這顆紅色行星派出一個堪比地質學家的無人探測器——“好奇號”火星車。它跟小汽車一般大小,上面配備了17部相機、一臺衝擊鑽、一個鏟鬥、一臺機械臂末端透鏡成像儀和一臺激光器。這些設備相當於地質學家在地球上研究岩石和礦物會用到的工具。此外,它還能模仿人的活動,比如登山、進食(比喻意義上) 、動動胳膊(機械臂)和自拍。
    這位在火星上漫步的“機器人地質學家”還是一個移動的化學實驗室。10部車載儀器可以搜尋作為原始生命物質的有機碳,“聞一聞”火星的空氣,“看一看”是否存在甲烷之類的氣體——生命存在的跡像。“好奇號”的機械臂好似一把瑞士軍刀,所需工具應有盡有:一個類似照相機的放大鏡,一臺用來測素的光譜儀,還有一臺給岩石鑽孔的衝擊鑽,為火星樣品分析裝置和化學與礦物學設備提供樣品。化學相機(ChemCam)的激光能夠在7米外把岩石汽化,然後根據其光譜確定礦物成分。此外,火星車上還有一個氣像站和一臺輻射監測設備。
    “好奇號”的國際科學團隊由大約500人組成,設備齊全的“好奇號”成為他們探索火星的手和眼睛。


     
    “好奇號”火星車上的各種成像設備和科學儀器。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


    以往的火星車使用太陽能電池陣列(solar arrays)收集太陽能發電,而“好奇號”與“新視野號”一樣,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機,反復為可充電的鋰電池供電。同時,產生的熱量被導入火星車的底盤,用於內件的保溫。
    由於體積和質量較大,“好奇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使用安全氣囊著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工程師羅伯·曼寧(Rob Manning)解釋說:“你沒法讓那麼大的東西彈起來。”空中弔車是一個大膽的解決方案。
    “好奇號”的使命:揭示火星幾十億年的演化過程,確定火星是否曾經,甚至現在依然支持微生物存在。
    “好奇號”的探索目標:一座高5.5千米的火星山,它被科學家稱為夏普山(Mount Sharp),原名伊奧利亞山(Aeolis Mons),坐落在直徑155千米的蓋爾坑(Gale Crater)中央。


     
    現場參與“好奇號”著陸的人員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陽繫探索(Solar System Exploration)項目執行官戴夫·萊弗裡(Dave Lavery,右二)和負責科學任務指揮部(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的副局長約翰·格倫斯菲爾德(John Grunsfeld,右四)。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比爾·英戈爾斯


     


    蓋爾坑從60個候選著陸點中脫穎而出。火星軌道飛行器的數據表明,夏普山含有幾十個沉積岩層,可能經過了幾百萬年纔形成。這些岩層可以解釋火星的地質變遷和氣候演化。此外,夏普山和蓋爾坑似乎都有看似由流水衝刷而成的溝槽和其他特征。
    計劃:火星科學實驗室將在蓋爾坑內一片平坦的低地上著陸,然後小心地攀登夏普山,研究山體的每個岩層,這相當於縱觀火星的各個地質年代。
    的挑戰在於“好奇號”能否降落到那裡,機會隻有一次。


    如何駕駛火星車


    在火星上,“好奇號”怎麼知道要去哪裡?怎麼去?你或許以為,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工程師像搖動遊戲杆一樣操控火星車。但與遙控駕駛和電子遊戲不同,火星車司機沒有即時的視覺輸入和屏幕,看不到火星車的實時位置。此外,跟著陸時的情況一樣,從地球發出指令,到火星車接到指令,兩者之間總有一段時間延遲。
    “由於通信延遲,我們無法做到實時交互式的操控。”操控團隊負責人約翰·邁克爾·莫魯基恩(John Michael Morookian)解釋說。
    準確地說,莫魯基恩和這個團隊的成員都是火星車路線規劃師。他們與其說是操控火星車,還不如說是提前為它規劃路線,編寫專門的軟件,然後上傳指令。
    “我們會參考‘好奇號’拍攝的周邊圖像。”莫魯基恩說,“4部黑白導航相機提供一套立體圖像,還有避障相機的照片和全景攝像機的高分辨率彩色照片,這些都能詳細展示前方的地形特征,以及工作現場的岩石和礦物種類,幫助我們識別科學家可能感興趣的構造。”
    利用所有可得數據以及名為漫遊序列和可視化程序(Rover Sequencing and Visualization Program,RSVP)的專門軟件,操控團隊可以創建一張三維的可視化地形圖。
    “這本質上是一個火星環境模擬器。我們把虛擬的‘好奇號’放進全景場景中,然後模擬它沿設計路線行駛的過程。”莫魯基恩解釋說,“我們還可以戴上立體眼鏡,看到三維場景,這讓我們感覺好像在火星上同‘好奇號’一起行進。”
    在虛擬現實中,操控團隊可以通過操縱場景和火星車來測試所有可能的路線,從而尋找路線,同時確定需要避開的區域。他們可以讓虛擬火星車犯各式各樣的錯誤,比如陷進沙丘、翻車、撞上大石頭、掉下懸崖等等,還可以不斷完善駕駛指令序列,而真正的“好奇號”在火星上安然無恙。
    “科學家會研究圖像,尋找有趣的地形特征,然後請我們制定一條行進路線。路線確定後,我們再編寫詳細的指令,讓‘好奇號’從A點移動到B點。”莫魯基恩說,“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添加指令,指揮機械臂接觸目標。”
     
    “好奇號”火星車在“天穹”(Big Sky)的自拍照,由火星機械臂末端透鏡成像儀拍攝於2015 年10 月6 日(第1 126 個火星日),當時“好奇號”的衝擊鑽正鑽入砂岩(左下角)。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馬林空間科學繫統公司



    根據指令,“好奇號”每晚停車8小時,以便核發電機為電池充電。但停車前,“好奇號”會將地形圖像和科學信息等數據傳回地球。在地球端,路線規劃團隊接收數據,規劃路線,編寫程序,然後將相關數據傳回火星。“好奇號”第二天醒來後,先下載指令,然後恢復工作。這個過程周而復始,不斷重復。
    “好奇號”還有自動導航功能,可以穿越操控團隊在圖像裡尚未看到的地方。借助自動導航,“好奇號”能夠感知潛在的危險,從而有能力翻山越嶺,到未知的領域去探索。
    “我們不常使用自動導航功能,因為計算量太大,火星車行進起來太耗時。”莫魯基恩說,“我們發現,與其使用自動導航,還不如等我們第二天上班看到圖像,研究明白,然後讓它沿著設計好的路線能走多遠走多遠。”
    莫魯基恩帶我參觀了路線規劃團隊的工作間,向我解釋他們怎樣按照多個時間表規劃“好奇號”的路線。
    “我們不僅要做每日路線規劃,”他說,“還要做長期戰略規劃,後者要用到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高分辨率成像科學實驗設備(HiRISE)的圖像。我們基於這些圖像裡的地形特征,選擇合適的路線。這項工作具有戰略性,需要考慮未來幾個月的路線。”
    路線規劃團隊還要做短程規劃(supratactical)。短程規劃隻考慮下一個星期,目的是管理和完善“好奇號”近期活動的類型。此外,由於團隊裡已經沒有人再按火星時間作息,所以規劃人員會在每周五確定未來幾天的計劃。
    “我們周末休息,所以要在星期五規劃好後面幾個火星日的活動。”莫魯基恩說,“我們分成兩組,一組負責確定行駛時間,另一組確定機械臂和其他儀器的工作時間。”
    不過,“好奇號”在周末傳回的數據還是會有人監控。如果有問題的話,他們會請周末應急小組做更詳細的評估。莫魯基恩說,有幾次他們不得不啟用周末應急小組,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過嚴重的問題。“但這確實讓我們保持警覺。”他說。
    “好奇號”具有多種響應式安全檢查手段,比如監測火星車甲板的整體傾斜度和車輪懸掛繫統的循跡性。如果車輪壓到體積太大的物體,“好奇號”會自動停車。


     
    “ 好奇號”的導航相機每天把黑白圖像發回地球, 路線規劃團隊將這些圖像與“好奇號”傳回的其他數據結合起來,生成三維地形模型,然後在裡面添加一個虛擬的三維火星車。這樣,路線規劃團隊便能更好地了解火星車的位置以及圖像中各種地形的規模和間距。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


     “好奇號”不追求速度。它的設計行駛能力是每天200米,但它很少在一個火星日裡走那麼遠。
    到2016年年中,“好奇號”已經在火星表面行駛了大約13.2千米。


     
    “好奇號”火星車的車轍可以幫助路線規劃團隊計算行駛距離,從而更準確地操控“好奇號”。圖片中車輪孔洞留下的痕跡是JPL 三個字母的莫爾斯電碼。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