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世界因何美妙而優雅地運行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科普讀物
    【市場價】
    396-574
    【優惠價】
    248-359
    【作者】 【美】約翰·布羅克曼(John 
    【所屬類別】 圖書  科普讀物  科學世界  科學史話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8027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13080272
    作者:【美】約翰·布羅克曼(John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l   每年1次,世界上*聰明的網站Edge,讓100位*偉大的頭腦坐在同一張桌子旁,共同解答關乎人類命運的同1個大問題,為你開啟一場智識的探險,一次思想的旅行!


    l  
    帶你認識當今世界**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了解這些“精英 頭腦”一年一度的思維大爆炸;


    l  
    洞悉*復雜、*聰明的頭腦正在思考的“大問題”,從而開啟 你的腦力激蕩;


    l  
    直達物理宇宙、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網絡趨勢、認知神經和 心理學等領域的*前沿,讓你與世界*頭腦保持同步運轉!


    l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段永朝、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馭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吳甘沙、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授苟利軍、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財新傳媒主編王爍、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劉兵、復旦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蘭小歡、2016年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聯袂推薦!


    l  
    《全球概覽》創始人斯圖爾特·布蘭德、“虛擬現實之父”傑倫·拉尼爾、《紐約時報》《衛報》《華爾街日報》《大西洋月刊》集體盛贊!


    l  
    湛廬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l  
    世界因何美妙而優雅地運行?本書編者約翰·布羅克曼召集了146位世界*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來回答這個“大問題”,並把他們的答案和論述集結成書。


    l  
    這本書將帶你認識這些“*偉大的頭腦”,看他們在思考什麼樣的問題,從而開啟你的腦力激蕩。他們都是各個領域的“科學明星”,包括世界*進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語言學家史蒂芬·平克、生物地理學家賈雷德·戴蒙德、互聯網思想家凱文·凱利、社會網絡學家克萊·舍基等。


    l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晶體的優雅如何體現出普遍的數學法則?

    是什麼讓摩爾定律成為可能?

    鳥類是恐龍的直接後裔嗎?

    為什麼我們感受不到地球在運動?

    在這本書中,你會找到更多讓世界美妙而優雅運行的奧秘!

    作者簡介

    約翰·布羅克曼 編著



    美國著名的文化推動者、出版人,“第三種文化”領軍人。



    “世界上聰明的網站”(《衛報》贊譽)Edge的創始人。



    他旗下彙集了一大批世界*的科學家和思想家,每年就同一話題進行跨學科討論。

    目錄
    [目錄]
    總序
    Edge年度問題
    1 史蒂芬·平克(StevenPinker)
    復制基因之間的競爭
    2 蘇珊·布萊克莫爾(SusanBlackmore)
    自然選擇的進化之路
    3 馬特·裡德利(MattRidley)
    生命是一組數字代碼
    4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
    冗餘度壓縮和模式識別
    5 斯科特·阿特蘭(ScottAtran)
    荒謬的力量
    6 卡爾羅·羅威利(CarloRovelli)

    [目錄]


    總序


    Edge年度問題


    1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復制基因之間的競爭


    2 蘇珊·布萊克莫爾(Susan
    Blackmore)


    自然選擇的進化之路


    3 馬特·裡德利(Matt
    Ridley)


    生命是一組數字代碼


    4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冗餘度壓縮和模式識別


    5 斯科特·阿特蘭(Scott
    Atran)


    荒謬的力量


    6 卡爾羅·羅威利(Carlo
    Rovelli)


    何以水落石出


    7 維多利亞·斯托登(Victoria
    Stodden)


    事實,虛幻,與我們的概率性世界


    8 麗貝卡·紐伯格·戈爾茨坦(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


    什麼是美的闡釋?


    9 喬爾·戈爾德(Joel
    Gold)


    心靈暗物質


    10 馬丁·裡斯(Martin
    J.Rees)


    雪花和多重宇宙


    11 保羅·斯泰恩哈特(Paul Steinhardt)


    晶體的優雅


    12 艾倫·阿爾達(Alan Alda)


    天地之大,萬物生長,遠非你的智慧所能想像


    13 丘成桐(Shing-TungYau)


    數學對像還是自然物體?


    14 阿曼德·馬裡·勒盧瓦(Armand Marie Leroi)


    普賴斯方程式


    15 托馬斯·梅青格爾(Thomas Metzinger)


    簡單的本質


    16 肖恩·卡羅爾(Sean Carroll)


    愛因斯坦理論闡明了為什麼引力是萬有的


    17 喬納森·戈特沙爾(Jonathan Gottschall)


    論福萊-雷蒙德假設說


    18 戴維·邁爾斯(David G.Myers)


    群體極化


    19 格爾德·吉仁澤(Gerd Gigerenzer)


    無意識推論


    20 李奧納特·蘇士侃 (Leonard Susskind)


    熵永遠不會衰減


    21 詹姆斯·奧唐奈(James J.O’Donnell)


    托勒密的宇宙


    22 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


    論簡單


    23 安東·蔡林格(Anton Zeilinger)


    愛因斯坦的光子學


    24 傑瑞米·伯恩斯坦(Jeremy Bernstein)


    見微知著


    25 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


    為什麼我們的世界是可以理解的?


    26 喬治·戴森(George
    Dyson)


    阿爾文的宇宙


    27 邁克斯·泰格馬克(Max Tegmark)


    我們的宇宙曾如嬰兒一般生長


    28 吉諾·塞格雷(Gino Segrè)


    開普勒之流和非存在問題


    29 弗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


    相克能否相生


    30 薩特雅吉特·達斯(Satyajit Das)


    無法實現的不精確性


    31 哈伊姆·哈拉裡(Haim Harari)


    基礎物質的下一個層級?


    32 羅伯特·普羅文(Robert Provine)


    觀者之觀


    33 基思·德夫林(Keith Devlin)


    語言與自然選擇學說


    34 理查德·泰勒(Richard H.Thaler)


    承諾


    35 珍妮弗·雅凱(Jennifer Jacquet)


    以牙還牙


    36 朱迪斯·哈裡斯(Judith Rich Harris)


    是非題:美即是真


    37 克萊·舍基(Clay Shirky)


    文化是人類種群中關於認知與交流的沉澱


    38 丹·斯珀伯(Dan
    Sperber)


    埃拉托色尼和模塊化思維


    39 雨果·梅西耶(Hugo Mercier)


    表征學闡釋人類獨特性


    40 尼古拉斯·漢弗萊(Nicholas Humphrey)


    即便空空如也,何以人類心智追求至雅解釋?


    41 維拉亞納爾·拉馬錢德蘭(Vilayanur Ramachandran)


    基因、屏狀核和意識


    42 大衛·伊格曼(David M.Eagleman)


    重疊的解決方案


    43 馬扎林·貝納基(Mahzarin Banaji)


    我們的有限理性


    44 羅伯特·薩波爾斯基(Robert Sapolsky)


    群體智能


    45 斯圖爾特·布蘭德(Stewart Brand)


    適應度景觀


    46 凱文·漢德(Kevin
    P.Hand)


    論海洋與機場安保


    47 保羅·薩夫(Paul
    Saffo)


    大陸漂移之謎


    48 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Dennett)


    海龜遷徙的秘密


    49 卡爾·齊默(Carl
    Zimmer)


    地球年齡之謎


    50 戴維·巴斯(David
    M.Buss)


    性衝突理論


    51 戴維·皮薩羅(David Pizarro)


    歷史統治的果實


    52 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


    論個體的重要性


    53 安德裡安·克雷耶(Andrian Kreye)


    主觀環境


    54 拉斐爾·鮑索(Raphael Bousso)


    量子理論


    55 埃裡克·溫斯坦(Eric R.Weinstein)


    愛因斯坦的復仇: 新幾何量子學


    56 迪米特爾·薩塞洛夫(Dimitar D.Sasselov)


    參照繫


    57 戴夫·維納(Dave
    Winer)


    請問,幾點了?


    58 塔尼亞·倫布羅佐(Tania Lombrozo)


    現實主義和其他形而上學的半個真理


    59 海倫·費雪(Helen
    Fisher)


    表觀遺傳學:進化缺失的一環


    60 塞利安·薩姆納(Seirian Sumner)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幫助


    61 海倫娜·克羅寧(Helena Cronin)


    開端即理


    62 保羅·布盧姆(Paul Bloom)


    湯普森的發展論


    63 約翰·麥克沃特(John Mcwhorter)


    龍蝦如何進化成了貓?


    64 格雷戈裡·科克倫(Gregory Cochran)


    病從細菌來


    65 克裡斯蒂娜·芬恩(Christine Finn)


    污穢與肮髒


    66 郦安治(Andrew
    Lih)


    信息來自不確定性的分辨率


    67 保羅·邁爾斯(P.Z.Myers)


    萬物如此,皆因其本


    68 大衛·克裡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湧現的想法


    69 約翰·諾頓(John
    Naughton)


    鳥類群聚行為


    70 巴裡·史密斯(Barry C.Smith)


    “飛快檸檬”


    71 約翰·托比(John
    Tooby)


    水到渠成:熵與博大精深、同心致遠


    72 彼得·阿特金斯(Peter Atkins)


    天地何以生萬物


    73 伊麗莎白·鄧恩(Elizabeth Dunn)


    緣何感受時間緊迫


    74 麗莎·蘭道爾(Lisa Randall)


    希格斯機制


    75 巴特·卡斯科(Bart Kosko)


    為何金色太陽永不落


    76 查爾斯·希莫尼(Charles Simonyi)


    博斯科維克的原子力理論


    77 蒂莫·漢內(Timo
    Hannay)


    費曼的救生員


    78 塞思·勞埃德(Seth Lloyd)


    真實的空間旋轉對稱


    79 格雷戈裡·保羅(Gregory S.Paul)


    鳥類是恐龍的直接後裔


    80 布魯斯·胡德(Bruce Hood)


    因簡單,而復雜


    81 A.C.格雷林(A.C.Grayling)


    羅素的摹狀詞理論


    82 喬恩·克萊因伯格(Jon Kleinberg)


    鴿巢原理


    83 查爾斯·塞費(Charles Seife)


    重返鴿巢原理


    84 布萊恩·伊諾(Brian Eno)


    直覺的局限性


    85 西蒙娜·舒納爾(Simone Schnall)


    心智通過具像化隱喻進行思考


    86 本傑明·伯根(Benjamin K.Bergen)


    隱喻在我心


    87 馬蒂·赫斯特(Marti Hearst)


    程序為什麼會出錯


    88 漢斯·烏爾裡希·奧布裡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牢籠模式


    89 羅德尼·布魯克斯(Rodney A.Brooks)


    摩爾定律


    90 約翰·馬瑟(John
    C.Mather)


    紛繁復雜的宇宙


    91 斯科特·桑普森(Scott Sampson)


    蓋亞假說


    92 勞倫斯·史密斯(Laurence C.Smith)


    連續性方程式


    93 蒂姆·奧萊利(Tim O’Reilly)


    帕斯卡的賭注


    94 阿巴斯·拉扎(S.Abbas Raza)


    堅如磐石的進化策略


    95 葉夫根尼·莫羅佐夫(Evgeny Morozov)


    科林格裡奇困境


    96 恩斯特·波佩爾(Ernst Pöppel)


    信則有


    97 布魯斯·帕克(Bruce Parker)


    本來如此?


    98 帕特裡克·貝特森(Patrick Bateson)


    顛覆生物學


    99 西蒙·巴倫-科恩(Simon Baron-Cohen)


    指尖上的性別


    100 匠白光(Alvy
    Ray Smith)


    為什麼電影會移動?


    101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Albert-László Barabási)


    您喜歡配上藍芝士嗎?


    102 尼古拉斯·克裡斯塔基斯(Nicholas A.Christakis)


    童言稚語: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103 菲利普·坎貝爾(Philip Campbell)


    瑰麗日出


    104 斯圖爾特·皮莫(Stuart Pimm)


    大自然的法則


    105 卡爾·薩巴格(Karl Sabbagh)


    奧克洛金字塔


    106 亞當·奧爾特(Adam Alter)


    吉蒂·吉維斯案件與群體冷漠


    107 傑拉爾德·斯莫爾伯格(Gerald Smallberg)


    “說謊”的意識


    108 道格拉斯·庫普蘭(Douglas Coupland)


    一次機緣巧合,兩次似曾相識


    109 阿倫·安德森(Alun Anderson)


    深度時空


    110 李·斯莫林(Lee
    Smolin)


    慣性原理:我們為什麼感覺不到地球在運動?


    111 埃裡克·坎德爾(Eric R.Kandel)


    基於科學的心理療法:五步法


    112 雪莉·特克爾(Sherry Turkle)


    過渡性對像


    113 倫道夫·尼斯(Randolph Nesse)


    自然選擇看似淺顯易懂,實則博大精深


    114 馬塞爾·金斯波蘭尼(Marcel Kinsbourne)


    奇思妙想從何而來


    115 迪倫·埃文斯(Dylan Evans)


    貨幣的起源


    116 道格拉斯·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


    模擬物的先行


    117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


    時間洞察力理論


    118 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發育時機闡釋青春期的煩惱


    119 史蒂芬·科斯林、羅賓·羅森堡(Stephen M.Kosslyn, Robin Rosenberg)


    伊萬·巴甫洛夫偉大發現的啟示


    120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Nassim Nicholas Taleb)


    毒物興奮效應是一種冗餘


    121 特倫斯·謝諾沃斯基(Terrence J.Sejnowski)


    大自然遠比人類更智慧


    122 邁克爾·諾頓(Michael I.Norton)


    無與倫比的隨機性


    123 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M.Krauss)


    電力與磁力的統一


    124 尼爾·格申斐爾德(Neil Gershenfeld)


    毛皮摩擦索線


    125 埃裡克·托普(Eric J.Topol)


    眼見為實:從安慰劑到大腦中的電影


    126 傑拉爾德·霍爾頓(Gerald Holton)


    科學與文化的非連續性


    127 羅伯特·庫爾茨班(Robert Kurzban)


    非預期效應的美麗法則


    128 蒂莫西·威爾遜(Timothy D.Wilson)


    我行故我在


    129 塞繆爾·巴倫德斯(Samuel Barondes)


    個性差異:機遇的重要性


    130 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


    生物電的起源


    131 比阿特麗斯·戈洛姆(Beatrice Golomb)


    代謝綜合征:毒性環境裡的細胞能量適應性


    132 伊曼紐爾·德曼(Emanuel Derman)


    死亡是終期清償


    133 戴維·蓋勒特(David Gelernter)


    可數的無窮數和心境


    134 魯迪·拉克(Rudy
    Rucker)


    逆冪律


    135 塞繆爾·阿貝斯曼(Samuel Arbesman)


    美洲豹的斑點從何而來


    136 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納(Stanislas Dehaene)


    供人類決策的通用算法


    137 米哈裡·希斯贊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埃克頓公爵的僵局


    138 凱文·凱利(Kevin
    Kelly)


    吾為星辰


    139 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


    優雅=繁復


    140 艾琳·佩珀伯格(Irene Pepperberg)


    廷貝亨的提問


    141 格洛麗亞·奧裡吉(Gloria Origgi)


    通用圖靈機


    142 理查德·福爾曼(Richard Foreman)


    詩歌的問題


    143 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


    古希臘人為什麼在黑色陶器上使用紅繪風格


    144 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


    語言是一種自適應繫統


    145 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G.Carr)


    中庸之道


    146 邁克爾·舍默(Michael Shermer)


    經驗主義原理,抑或眼見為實

    前言
    [總序]
    總序
    1981年,我成立了一個名為“現實俱樂部”(Reality Club)的組織,試圖把那些探討後工業時代話題的人們聚集在一起。1997年,“現實俱樂部”上線,更名為Edge。
    在Edge中呈現出來的觀點都是經過推敲的,它們代表著諸多領域的前沿,比如進化生物學、遺傳學、計算機科學、神經學、心理學、宇宙學和物理學等。從這些參與者的觀點中,湧現出一種新的自然哲學:一繫列理解物理繫統的新方法,以及質疑我們很多基本假設的新思維。
    對每一本年度合集,我和Edge的忠實擁躉,包括斯圖爾特·布蘭德(Stewart Brand)、凱文·凱利(Kevin Kelly)和喬治·戴森(George Dyson),都會聚在一起策劃“Edge年度問題”——常常是午夜征問。

    [總序]


    總序 


      1981年,我成立了一個名為“現實俱樂部”(Reality Club)的組織,試圖把那些探討後工業時代話題的人們聚集在一起。1997年,“現實俱樂部”上線,更名為Edge。


      在Edge中呈現出來的觀點都是經過推敲的,它們代表著諸多領域的前沿,比如進化生物學、遺傳學、計算機科學、神經學、心理學、宇宙學和物理學等。從這些參與者的觀點中,湧現出一種新的自然哲學:一繫列理解物理繫統的新方法,以及質疑我們很多基本假設的新思維。


      對每一本年度合集,我和Edge的忠實擁躉,包括斯圖爾特·布蘭德(Stewart Brand)、凱文·凱利(Kevin Kelly)和喬治·戴森(George Dyson),都會聚在一起策劃“Edge年度問題”——常常是午夜征問。


      提出一個問題並不容易。正像我的朋友,也是我曾經的合作者,已故的藝術家和哲學家詹姆斯·李·拜爾斯(James Lee
    Byars)曾經說的那樣:“我能回答一個問題,但我能足夠聰明地提出這個問題嗎?”我們尋找那些啟發不可預知答案的問題——那些激發人們去思考意想不到之事的問題。


     


    現實俱樂部 


      1981—1996年,現實俱樂部是一些知識分子間的非正式聚會,通常在中國餐館、藝術家閣樓、投資銀行、舞廳、博物館、客廳,或在其他什麼地方。俱樂部座右銘的靈感就源於拜爾斯,他曾經說過:“要抵達世界知識的邊界,就要尋找復雜、聰明的頭腦,把他們關在同一個房間裡,讓他們互相討論各自不解的問題。”


      1969年,我剛出版了本書,拜爾斯就找到了我。我們倆同在藝術領域,一起分享有關語言、詞彙、智慧以及“斯坦們”(愛因斯坦、格特魯德·斯坦因、維特根斯坦和弗蘭肯斯坦)的樂趣。1971年,我們的對話錄《吉米與約翰尼》(Jimmie and Johnny)由拜爾斯創辦的“世界問題中心”(The World Question Center)發表。


      1997年,拜爾斯去世後,關於他的世界問題中心,我寫了下面的文字:


     


      詹姆斯·李·拜爾斯啟發了我成立現實俱樂部(以及Edge)的想法。他認為,如果你想獲得社會知識的核心價值,去哈佛大學的懷德納圖書館裡讀上600萬本書,是十分愚蠢的做法。(在他極為簡約的房間裡,他通常隻在一個盒子中放4本書,讀過後再換一批。)於是,他創辦了世界問題中心。在這裡,他計劃邀請100位聰明的人聚於一室,讓他們互相討論各自不解的問題。


    理論上講,一個預期的結果是他們將獲得所有思想的總和。但是,在設想與執行之間總有許多陷阱。拜爾斯確定了他的100位聰明的人,依次給他們打電話,並詢問有什麼問題是他們自問不解的。結果,其中70個人掛了他的電話。


     


      那還是發生在1971年的事。事實上,新技術就等於新觀念,在當下,電子郵件、互聯網、移動設備和社交網絡讓拜爾斯的宏大設計得到了真正執行。雖然地點變成了線上,這些驅動熱門觀點的反復爭論,卻讓現實俱樂部的精神得到了延續。


      正如拜爾斯所說:“要做成非凡的事情,你必須找到非凡的人物。”每一個Edge年度問題的中心都是卓越的人物和偉大的頭腦——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技術專家和企業家,他們都是當今各自領域的執牛耳者。我在1991年發表的《第三種文化的興起》(The Emerging Third Culture)一文和1995年出版的《第三種文化:洞察世界的新途徑》(The Third Culture:
    Beyo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書中,都寫到了“第三種文化”,而上述那些人,他們正是第三種文化的代表。


     


    第三種文化 


      經驗世界中的那些科學家和思想家,通過他們的工作和著作構築起了第三種文化。在渲染我們生活的更深層意義以及重新定義“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等方面,他們正在取代傳統的知識分子。


      第三種文化是一把巨大的“傘”,它可以把計算機專家、行動者、思想家和作家都聚於傘下。在圍繞互聯網和網絡興起的傳播革命中,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Edge是網絡中一個動態的文本,它展示著行動中的第三種文化,以這種方式連接了一大群人。Edge是一場對話。


      這裡有一套新的隱喻來描述我們自己、我們的心靈、整個宇宙以及我們知道的所有事物。這些擁有新觀念的知識分子、科學家,還有那些著書立說的人,正是他們推動了我們的時代。


      這些年來,Edge已經形成了一個選擇合作者的簡單標準。我們尋找的是這樣一些人:他們能用自己的創造性工作,來擴展關於“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的看法。其中,一些人是暢銷書作家,或在大眾文化方面名滿天下,而大多數人不是。我們鼓勵探索文化前沿,鼓勵研究那些還沒有被普遍揭示的真理。我們對“聰明地思考”頗有興趣,但對標準化“智慧”意興闌珊。在傳播理論中,信息並非被定義為“數據”或“輸入”,信息是“產生差異的差異”(a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這纔是我們期望中合作者要達到的水平。


      Edge鼓勵那些能夠在藝術、文學和科學中擷取文化素材,並以各自獨有的方式將這些素材融於一體的人。我們處在一個大規模生產的文化環境當中,很多人都把自己束縛在二手的觀念、思想與意見之中,甚至一些公認的文化權威也是如此。Edge由一些與眾不同的人組成,他們會創造屬於自己的真實,不接受虛假的或盜用的真實。Edge的社區由實干家而不是那些談論和分析實干家的人組成。


      Edge與17世紀早期的無形學院(Invisible College)十分相似。無形學院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前身,其成員包括物理學家羅伯特·玻意耳(Robert Boyle)、數學家約翰·沃利斯(John Wallis)、博物學家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等。這個學會的主旨就是通過實驗調查獲得知識。另一個靈感來自伯明翰月光社(The Lunar Society of Birmingham),一個新工業時代文化領袖的非正式俱樂部,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和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都是其成員。總之,Edge提供的是一次智識上的探險。


      用小說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的話來說:“Edge心態開放、自由散漫,並且博識有趣。它是一份好奇之中不加修飾的樂趣,是這個或生動或單調的世界的集體表達,它是一場持續的、令人興奮的討論。”


     


    約翰·布羅克曼

    媒體評論
    [各方贊譽]
    偉大頭腦的偉大之處,絕不在於他們擁有“金手指”,可以指點未來,而在於他們能時時將思想的觸角,延伸到意識的深海。他們發問,不停地發問,在眾聲喧嘩間點亮“大問題”和“大思考”的火炬。
    段永朝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

    建築學家威廉·J.米切爾曾有一個比喻:人不過是猿猴的1.0版。現在,經由各種比特的武裝,人類終於將自己升級到猿猴2.0版。他們將如何處理自己的原子之身呢?這是今日*思想者不得不回答的“大問題”。
    胡 泳

    [各方贊譽]


    偉大頭腦的偉大之處,絕不在於他們擁有“金手指”,可以指點未來,而在於他們能時時將思想的觸角,延伸到意識的深海。他們發問,不停地發問,在眾聲喧嘩間點亮“大問題”和“大思考”的火炬。


    段永朝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


     


    建築學家威廉·J.米切爾曾有一個比喻:人不過是猿猴的1.0版。現在,經由各種比特的武裝,人類終於將自己升級到猿猴2.0版。他們將如何處理自己的原子之身呢?這是今日*思想者不得不回答的“大問題”。


    胡 泳


    博士、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對話*偉大的頭腦”這套書中,每一本都是一個思想的熱核反應堆,在它們建構的浩瀚星空中,百位大師或近或遠、如同星宿般璀璨。每一位讀者都將擁有屬於自己的星際穿越,你會發現思考機器的100種未來定數,而奇點理論不過是星空中小小的一顆。


    吳甘沙


    馭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


     


    一個人的格局和視野取決於他思考什麼樣的問題,而他未來的思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現在的閱讀。這本書會讓你相信,生活的苟且之外,的確有一群偉大的頭腦,在充滿詩意的遠方運轉。


    周 濤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互聯網科學中心主任


     


    在這個科技日益發達的多維化社會中,我們依舊面臨著非常多的“大問題”:虛擬現實技術會讓真實的人際關繫變得冷漠嗎?虛擬與真實會錯亂嗎?技術奇點會很快降臨嗎?我們周圍的癌癥患者越來越多,這與基因有關嗎?諸如此類的問題,或許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作為美國著名的文化推動者和出版人,約翰·布羅克曼邀請了世界上各個領域的科學精英和思想家,通過在線沙龍的方式展開圓桌討論,而這套“對話*偉大的頭腦·大問題繫列”正是活動參與者的觀點呈現,讓我們有機會一窺“*強大腦”的獨特視角,從而得到一些思想上的啟迪。


    苟利軍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第十一屆文津獎”獲獎圖書《星際穿越》譯者


     


    霧霾天,反正出不去,正好待在家裡讀書思考。全球化失敗、愛欲喪失、基因組失穩、互聯網崩潰、非法藥物激增……看起來好像比霧霾還厲害。未來並非如我所願一片光明,看看大師們有什麼深刻思考和破解之道,也許會讓我們活得更放松一些。


    李天天


    丁香園創始人


     


    與*偉大的頭腦對話,雖然不一定讓你自己也偉大起來,但一定是讓人擺脫平庸的*好方式之一。


    劉 兵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以科學精神為內核,無盡跨界,Edge就是這樣一個精英網絡沙龍。每年,Edge會提出一個年度問題,沙龍成員依次作答,*終結集出版。不要指望在這套書裡讀到“ABC”,也不要指望獲得完整的闡釋。數百位一流精英在這裡直接回答“大問題”,論證很少,銳度卻很高,帶來踫撞和啟發。剩下的,靠你自己。


    王 爍


    財新傳媒主編,BetterRead公號創始人


     


    術業有專攻,是指用以謀生的職業,越專業越好,因為競爭激烈,不專業沒有優勢。但很多人誤以為理解世界和社會,也是越專業越好,這就錯了。世界雖隻有一個,但認識世界的角度多多益善。學科的邊界都是人造的藩籬,能了解各行業精英的視角,從多個角度玩味這個世界,綜合各種信息來做決策,這不顯然比死守一個角度更有益也更有趣麼?


    蘭小歡


    復旦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


     


    如果每位大思想家都是一道珍饈,那麼這套書毫無疑問就是至尊佛跳牆了。很多名字都是讓我敬仰的當代思想大師,物理學家麗莎·蘭道爾、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他們都曾給我無數智慧的啟發。如果你不隻對瑣碎的生活有興趣,還曾有那麼一個瞬間,思考過全人類的問題,思考過有關世界未來的命運,那麼這套書無疑是*好的禮物。一篇文章就是一片視野,讓你站到群山之巔。


    郝景芳


    2016年雨果獎獲得者,《北京折疊》作者


     


    布羅克曼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智慧催化劑”。


    斯圖爾特·布蘭德


    《全球概覽》創始人


     


    布羅克曼是個英雄,他使科學免於干澀無趣,使人文學科免於陳腐衰敗。


    “虛擬現實之父”


    傑倫·拉尼爾

    在線試讀
    [精彩樣章]
    童言稚語: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尼古拉斯·克裡斯塔基斯(Nicholas A.Christakis)
    耶魯大學社會學教授,合著有《大連接》 我所心儀的闡釋與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所尋找的那個問題有關,即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這幾乎是每個蹣跚學步的小孩都會問到的問題,但也是從亞裡士多德時代起,幾乎每個偉大的科學家,包括達·芬奇、艾薩克·牛頓、約翰尼斯·開普勒、勒內·笛卡爾、萊昂哈德·歐拉,甚至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都曾問過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的闡釋,我心儀的一點是,它超越了問題本身的簡單性;它是歷經漫長世紀的努力,纔得以出現的,並且有許多的科學分支都因它而得以發展。
    與其他日常現像不同,譬如說日出和日落,天空的顏色沒有引發太多的神話聯想,即便是希臘人或中國人也是一樣。對於天空的顏色這個問題很少有非科學的闡釋。在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引起我們科學的注意之後,蔚藍色的天空纔被問題化。如果大氣層有顏色,我們呼吸的空氣怎麼是無色的呢?
    據我們所知,亞裡士多德是個提問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人。在《論顏色》(On Colors)這篇文章中,他的回答是:空氣近在眼前時呈現透明,但深邃天空看起來是藍色的,就如同水淺時看起來很清澈,但水深是看起來是黑色一樣。這一觀點到了13世紀,仍然得到了羅傑·培根(RogerBacon)的贊同。開普勒也重復了與之類似的闡釋,他認為空氣看起來無色,是因為空氣稀薄的時候,色調相當微弱。但他們卻沒有一人,針對大氣為什麼是藍色的,給出一個解釋。
    在16 世紀早期的《萊切斯特手稿》(Codex Leicester)中,達·芬奇寫道:“我認為大氣中所被看見的藍色,不是其本身的顏色,而是加熱的濕氣經過蒸發,終成為微小、不易覺察的微粒,這些微粒被太陽光所吸引,因而相對於上面包圍著它們的深沉與強烈的褐色,看起來更為明亮。”唉,就連達·芬奇也沒給出一個確切的解釋,為什麼這些微粒呈現出藍色。牛頓通過提出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問題,以及通過具有開創性的折射實驗,證明了白光可以分解成其組成的各種顏色,對回答這個問題做出了一番貢獻。

    [精彩樣章]


    童言稚語: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尼古拉斯·克裡斯塔基斯(Nicholas A.Christakis)


    耶魯大學社會學教授,合著有《大連接》


      我所心儀的闡釋與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所尋找的那個問題有關,即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這幾乎是每個蹣跚學步的小孩都會問到的問題,但也是從亞裡士多德時代起,幾乎每個偉大的科學家,包括達·芬奇、艾薩克·牛頓、約翰尼斯·開普勒、勒內·笛卡爾、萊昂哈德·歐拉,甚至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都曾問過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的闡釋,我心儀的一點是,它超越了問題本身的簡單性;它是歷經漫長世紀的努力,纔得以出現的,並且有許多的科學分支都因它而得以發展。


      與其他日常現像不同,譬如說日出和日落,天空的顏色沒有引發太多的神話聯想,即便是希臘人或中國人也是一樣。對於天空的顏色這個問題很少有非科學的闡釋。在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引起我們科學的注意之後,蔚藍色的天空纔被問題化。如果大氣層有顏色,我們呼吸的空氣怎麼是無色的呢?


      據我們所知,亞裡士多德是個提問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人。在《論顏色》(On Colors)這篇文章中,他的回答是:空氣近在眼前時呈現透明,但深邃天空看起來是藍色的,就如同水淺時看起來很清澈,但水深是看起來是黑色一樣。這一觀點到了13世紀,仍然得到了羅傑·培根(Roger
    Bacon)的贊同。開普勒也重復了與之類似的闡釋,他認為空氣看起來無色,是因為空氣稀薄的時候,色調相當微弱。但他們卻沒有一人,針對大氣為什麼是藍色的,給出一個解釋。


      在16 世紀早期的《萊切斯特手稿》(Codex Leicester)中,達·芬奇寫道:“我認為大氣中所被看見的藍色,不是其本身的顏色,而是加熱的濕氣經過蒸發,終成為微小、不易覺察的微粒,這些微粒被太陽光所吸引,因而相對於上面包圍著它們的深沉與強烈的褐色,看起來更為明亮。”唉,就連達·芬奇也沒給出一個確切的解釋,為什麼這些微粒呈現出藍色。牛頓通過提出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問題,以及通過具有開創性的折射實驗,證明了白光可以分解成其組成的各種顏色,對回答這個問題做出了一番貢獻。


      自牛頓以後,還有許多被遺忘和被記住的科學家紛紛加入到探索的行列中來。究竟是什麼會使天空折射出更多的藍色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簾呢?1760年,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推測,光的波動論或許有助於解釋天空為什麼呈現藍色。19世紀,有著各種各樣的實驗和觀察,從冒險到山頂觀測,到煞費苦心在瓶子裡重塑藍天,這些都被記錄在彼得·
    佩西奇(Peter Pesic)的絕妙之書《瓶子裡的天空》(Sky in a Bottle)裡。在不同位置、不同高度和不同時間,在人們所完成的數不勝數的仔細觀察中,有一個為實驗精心打造的設備:天空藍度測定儀。奧拉斯·貝內迪克特·德索緒爾(Horace-Bénédict de
    Saussure)在1789年率先發明了個天空藍度測定儀,在他的設計版本裡,共有排成圓形的53個層次的藍色調。德索緒爾的觀點是,某種懸浮在空氣中的事物一定與藍色有關聯。


      事實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懷疑是空氣中的某種事物改變了光,使其看上去呈現藍色。終,人們纔意識到,是空氣本身造成了這一結果。構成空氣的氣體分子,本質上就會使其本身顯現為藍色。如此一來,天空的藍色和原子物理的現實發現有了聯繫。天空的顏色與原子理論息息相關,甚而與阿伏伽德羅常數有關。這一點,在1905—1910年期間,引起了愛因斯坦的注意。


      因此,天空之所以呈現藍色,是因為入射光與空氣中的氣體分子相互作用,從而使光譜中更多藍色部分的光被散射,終進入到在地球表面上生活的人類眼中。入射光的所有頻率都是以這樣的方式散射的,但高頻(短波)藍色光比低頻率散射得更多,這種過程被稱為“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該解釋於19世紀70年代被首次提出。約翰·威廉·斯特拉特(John William
    Strutt)——瑞利勛爵,因發現氬而在1904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證明了,當光的波長與氣體分子大小相等時,散射光的強度與其波長的4次方成反比。波長較短的藍色和紫色光,比波長較長的光,會散射更多。所以看上去空氣中所有分子都會發出藍光,於是我們身邊的藍色無時無刻都隨處可見。


      然而,天空看上去應該是紫色的纔對,因為紫色光的散射比藍色光還要多。但天空看起來不是紫色,原因就在於這個難題的後一道關卡:生物因素,即我們人類眼睛的設計方式:我們的肉眼對藍光比對紫光更為敏感。


      天空為什麼呈現藍色?對此的解釋涉及了眾多自然科學:可見光譜的顏色、光波的性質、陽光照射大氣層的角度、散射的數學模式、氮和氧分子的大小,甚至是人類眼睛感知顏色的方式。童言稚語中的一個問題,蘊含了絕大部分的科學。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