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治國之道:中國歷代諫書(上、中、下全三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政治 -> 政治
    【市場價】
    486-704
    【優惠價】
    304-440
    【作者】 許明,王宏剛 主編 
    【所屬類別】 圖書  政治/軍事  政治  中國政治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ISBN】978750007874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0078746
    作者:許明,王宏剛主編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04月 

        
        
    "

    編輯推薦
    中華民族具有連續不斷的五千年文明史,這在世界各民族中是罕見的。自夏商周以來,中華民族積累了三千多年的治國經驗,這也是世界各文明國家中罕見的。這三千年的治國經驗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需要我們認真整理和開掘。本書就是一個初步嘗試。 
    內容簡介
    《治國之道——中國歷代諫書》一書由許明、王宏剛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東北師範大學和上海9幣範大學等單位幾十位專家共同參與,歷經8年時間,從我國歷代幾千篇諫書中精選300餘篇,由專家學者精心注釋並翻譯成現代漢語,字數110餘萬。本書內容涉及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行政管理、土地治理、商業貿易、律政等等方面,是我們中華民族歷代志士仁人為興邦安國、建設國家而前僕後繼、獻計獻言的集大成之作,為國內部有關歷代諫書的文白對照全本。本書的出版,對當代中國的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領導策略、反腐倡廉等各方面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目錄
    治國之道:中國歷代諫書上
    前言
    鏡鋻歷史智慧治國
    先秦
    (一)《尚書》
    總述
    1.大禹謨
    2.皋陶謨
    3.仲虺之誥
    4.伊訓
    5.咸有一德
    6.洪範
    7.無逸
    8.呂刑治國之道:中國歷代諫書上
    前言
    鏡鋻歷史智慧治國
    先秦
    (一)《尚書》
    總述
    1.大禹謨
    2.皋陶謨
    3.仲虺之誥
    4.伊訓
    5.咸有一德
    6.洪範
    7.無逸
    8.呂刑
    (二)《左傳》
    總述
    1.衛石碚大義滅親
    2.五父諫陳侯
    3.曹劌論戰
    4.宮之奇諫假道
    5.秦晉殽之戰
    6.晉靈公不君
    7.晉祁奚舉賢
    8.蔡聲子論晉用楚材
    9.鄭子產為政
    10.晏嬰論“和”與“同”
    (三)《國語》
    總述
    1.邵公諫厲王彌謗
    2.芮良夫論榮夷公專利
    3.文公任賢與趙衰舉賢
    4.寺人勃鞮求見文公
    5.藍尹亹論吳將斃
    6.伍舉論臺美而楚殆
    (四)《戰國策》
    總述
    1.鄒忌諷齊王納諫
    2.顏斶論士貴於王
    3.觸龍說趙太後
    4.莊辛說楚襄王
    5.燕昭王復國求賢
    (五)《孟子》
    總述
    1.齊桓晉文之事章
    2.尊賢使能章
    3.子路人告之以有過章
    4.天時不如地利章
    5.景春日公孫衍張儀章
    6.離婁之明章
    7.桀紂之失天下也章
    8.君之視臣如手足章
    9.舜發於畎畝之中章
    10.君子有三樂章
    11.民為貴章
    12.滕文公問為國章
    (六)《荀子》
    總述
    1.富國
    2.解蔽
    (七)《墨子》
    總述
    尚賢上
    (八)《老子》
    總述
    1.三十三章
    2.三十六章
    3.三十七章
    4.四十五章
    5.四十八章
    6.四十九章
    7.五十七章
    8.五十八章
    9.六十章
    (九)《管子》
    總述
    1.牧民
    2.八觀
    (十)《商君書》
    總述
    1.更法
    2.農戰
    (十一)《韓非子》
    總述
    1.主道
    2.亡征
    (十二)《呂氏春秋》
    總述
    1.察今
    2.貴直論
    3.貴公
    兩漢
    《新語·輔政第二》
    過秦論[上]
    過秦論[中]
    過秦論[下]
    陳政事疏
    論積貯疏
    論貴粟疏
    天人三策
    漢武帝策賢良文學之士制一
    董仲舒對策一
    漢武帝策賢良文學之士制二
    董仲舒對策二
    漢武帝策賢良文學之士制三
    董仲舒對策三
    尚德緩刑書
    陳兵利害書
    上政治得失疏
    論衡·自然
    政論
    浮侈
    昌言
    闕題
    理亂
    損益
    治國之道:中國歷代諫書中
    治國之道:中國歷代諫書下
    在線試讀
    治水議:
    宋濂
    篇目主題:治水
    【作者生平要述及篇解】 宋濂(1309—1381),字景濂,浙江浦代曾官翰林編璋建立政權後,由李善長推薦。被征到應天(今江蘇南京),初授江南儒學提舉,命受太子經。未久。改起居注。以文學聞名,常侍左右。洪武二年(1369)遷侍講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為贊善大夫。洪武九年,進學士承旨知制誥,兼贊善如故。洪武十年致仕,十四年卒。正德中謚文獻。
    明朝建國伊始,黃河便多次決口,洪水滔天,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大片良田轉瞬之間便成澤國,顆粒無收。因黃河得不到有效治理,璋深感憂慮。多次派人祭祀黃河的同時,又特設都水監一職,專司管理黃河整治之事,但是效果皆不顯著。璋令丞相召集群臣,共同討論商定治理黃河之事。在這種情況下,宋濂便上了這篇奏議,以陳己見。奏議中宋濂的主導思想是治理黃河必須力行疏導,多開渠道、水流以分解水勢,如此後方能平息水患。
    奏議中首先講明了黃河由於源頭遙遠,故來勢兇猛水量浩大,易於成災。但由於古代大禹力行疏導,雖然沒有其他的河流分解水勢,也使得水勢平緩,以至於無水患達700年之久。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的奔馳,黃河之水已改舊道,水災屢屢發生,為害無窮,這是由於沒有其他的河水分流,又未行疏導所致。後人疏導以後,黃河又平靜了80年。因此他得出結論:“河之分不分其利害昭然又可睹也。”之後。宋濂認為當今治理黃河必須效法前賢,力行疏導,以分解水勢,減少流量。後批評了治河強塞的迂腐之見。
    奏議全篇條理清晰,論證有據,文字簡潔明快。文中倡導的治水宜疏的見解有相當的合理性,疏導的方法永遠是治水的惟一正確的方法,而塞堵則是注定要失敗的。因此,此篇奏議不僅在當時有可行性,而且對後世治水,以及其他方面有著一定的借鋻意義,值得我們重視。治水議:
    宋濂
    篇目主題:治水
    【作者生平要述及篇解】 宋濂(1309—1381),字景濂,浙江浦代曾官翰林編璋建立政權後,由李善長推薦。被征到應天(今江蘇南京),初授江南儒學提舉,命受太子經。未久。改起居注。以文學聞名,常侍左右。洪武二年(1369)遷侍講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為贊善大夫。洪武九年,進學士承旨知制誥,兼贊善如故。洪武十年致仕,十四年卒。正德中謚文獻。
    明朝建國伊始,黃河便多次決口,洪水滔天,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大片良田轉瞬之間便成澤國,顆粒無收。因黃河得不到有效治理,璋深感憂慮。多次派人祭祀黃河的同時,又特設都水監一職,專司管理黃河整治之事,但是效果皆不顯著。璋令丞相召集群臣,共同討論商定治理黃河之事。在這種情況下,宋濂便上了這篇奏議,以陳己見。奏議中宋濂的主導思想是治理黃河必須力行疏導,多開渠道、水流以分解水勢,如此後方能平息水患。
    奏議中首先講明了黃河由於源頭遙遠,故來勢兇猛水量浩大,易於成災。但由於古代大禹力行疏導,雖然沒有其他的河流分解水勢,也使得水勢平緩,以至於無水患達700年之久。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的奔馳,黃河之水已改舊道,水災屢屢發生,為害無窮,這是由於沒有其他的河水分流,又未行疏導所致。後人疏導以後,黃河又平靜了80年。因此他得出結論:“河之分不分其利害昭然又可睹也。”之後。宋濂認為當今治理黃河必須效法前賢,力行疏導,以分解水勢,減少流量。後批評了治河強塞的迂腐之見。
    奏議全篇條理清晰,論證有據,文字簡潔明快。文中倡導的治水宜疏的見解有相當的合理性,疏導的方法永遠是治水的惟一正確的方法,而塞堵則是注定要失敗的。因此,此篇奏議不僅在當時有可行性,而且對後世治水,以及其他方面有著一定的借鋻意義,值得我們重視。
    【原文】 比歲河決不治,上深憂之。既遣平章政事嵬名,御史中丞李某、禮部尚書泰不花,瀋兩硅有邸及白馬以祀,又置行都水監專治河事,而績用未之著。乃下丞相會廷臣議,其言人人殊。濂則以為河源起自西北,去中國為甚遠,其勢湍悍難制。非多為之委以殺其流,未可以力勝也。何也?河源自吐蕃朵甘思西鄙方七八十裡,有泉百餘泓若天之列宿然,日火敦腦兒,譯雲“星宿海”也。自海之西,又彙為阿剌、腦兒二澤,又東流為赤賓河。而赤裡出之水由西合,忽闌之水從南會也,裡木之水,復至自東南,於是其流漸大,日脫可尼,譯雲“黃河”也。河水東行,又岐為九派,日孫斡,譯雲“九度”也,水尚清淺可渡。又東約行五百裡,始浸渾濁,而其流益大。朵甘思東北鄙有大山。四時皆積雪,日亦耳麻不莫剌,又日騰乞裡塔,譯日:“昆侖”也。自九渡東行可三千裡,乃至昆侖之南。又東流過闊哈剌別裡赤與納鄰哈剌河合,又合乞兒、馬出二水,乃折流轉西至昆侖北。既復折而東北流至貴德州,其地名必赤裡。自昆侖至此不啻三千裡之遠。又約行三百裡至積石,從積石上距星宿海蓋六千七百有餘裡矣。其來也既遠,其注也必怒,故神禹導河,自積石歷龍門,南到華陰,東下底柱,及孟津,洛衲,至於大姪。大姪而下,釃為二渠,”載之高地,洚水至於大陸,播為九河,趨竭石入於勃海。然自禹之後無水患者七百七十餘年,此無他河之流,分而其勢自平也。周定王時,河徙鹼礫,始改其故道,九河之跡漸致湮塞。至漢文時決酸棗,東潰金堤。孝武時決瓠子東南注鉅野,通於淮泗,泛郡十六,害及梁楚。此無他河之流,不分而其勢益橫也,逮乎宣房之築道,河北行二渠,復禹舊跡.其後又疏為屯氏諸河。河且入於千乘間,德棣之河,復播為八,而八十年又無水患矣。及成帝時屯氏河塞,又決於館陶,及東郡金堤,泛濫袞豫,人平原、千乘、濟南,凡灌四郡三十二縣。由是而觀,則河之分、不分其利害昭然又可睹已。自漢至唐,平決不常,難以悉議。至於宋時,河又南決。南渡之後,遂由彭城合汴泗東南以入淮。而向之故道又失矣。夫以數千裡湍悍難制之河,而欲使_淮以疏其怒勢,萬萬無此理也。方今河破金堤,輸曹郓地幾千裡,悉為巨浸。民生墊溺,比古為尤甚,莫若浚入舊淮河,使其水南流復於故道,然後導人新濟河,分其半水,使之北流以殺其力,則河之患可平矣。譬猶百人為一隊,則其力全,莫敢與爭鋒。若以百分而為十,則頓損,又以十各分為一,則全屈矣。治河之要,孰逾於此。然而開闢之初,洪水泛濫於天下,禹出而治之,水始由地中行耳,蓋財成天地之化,必資人功而後就。惑者不知,遂以河決歸於天事,未易以人力強塞。此迂儒之曲說,能僨事者也。濂竊憤之,因備著河源以見河勢之深且遠,不分其流,決不可治者如此。倘有以聞於上,則河之患庶幾其有瘳乎。然此非濂一人之言也,天下之公言也。
    ——選自《宋學士文集》卷2
    【注釋】 嵬名:西夏黨項族姓昊繼父而立後,不再接受唐、宋王朝頒賜之“李”、“趙”漢姓魏王室之後裔改姓嵬名。是知此平章政事嵬名氏,為黨項族的後代。 瀋:同“沉”。兩珪有邸:中圓而兩端像圭一樣伸出的玉器。 吐蕃:中國古代藏族政權名。吐蕃政權崩潰後、明初仍習慣沿稱青藏高原為吐蕃或西蕃。朵朝置朵甘思宣慰司以統轄羌番,今青海等處皆為其地。 必赤裡:今甘肅貴德縣。 積石:即今甘肅臨夏縣西北之唐述山。 龍門:即今黃河龍門古渡口,在河南省境內。 底柱:又作“閔柱”,即今河南三門峽市黃河急流中的三門山。 孟津:津名,在今河南孟縣南。相傳周武王伐紂與八百諸侯會盟於此,故又名盟津。 洛汭:洛水彙人黃河處,在今河南汜水縣西北。 大伾:即大伾山,在今河南浚縣內。 釃:分流,疏導。 竭石:今河北竭石山,古為黃河人海口。 砱礫:石頭。 金堤:指修築得很堅固的江河堤塘。今西起河南汲縣、滑縣,經濮陽、範縣、山東壽張至張秋鎮皆有古金堤,傳為宋代所築。一說為東漢王景所修。 僨事:敗事。僨:腐敗。 瘳:病愈。
    【譯文】 近年黃河決口而得不到有效治理,皇上對此深感憂慮。即派遣平章政事嵬名氏、御史中丞李某、禮部尚書泰不花,將中圓而兩端像圭一樣伸出的玉器和白馬沉人河中以祭祀,又設置都水監一職專司治理黃河之事,但效果卻並不顯著。於是乃令丞相召集群臣,共同討論商定治理黃河事宜,唯人言言殊,各有自己的看法。我自己的觀點是:黃河之源發端在西北,距離中原內地甚為遙遠,其水勢湍急暴悍難以控制。不是使河水積聚就能減小水流,純以人力是不能制伏它的。為什麼?河源自吐蕃朵甘思西部僅七八十裡,有泉水百餘泓就像天上的星宿一樣排列著,當地人稱其為“火敦腦兒”,譯成漢語就是“星宿海”的意思。自星宿海之西,又彙入了阿刺、腦兒兩澤,又東流為赤賓河。而赤裡出之水由西面彙合,忽闌之水從南面彙合,裡木之水,再從東南彙合,於是其流逐漸增大,當地稱之為“脫可尼”,譯成漢語就是“黃河”。黃河水就此東行,又分為九條河流,當地人稱之為“孫斡”,譯成漢語就是“九度”。此時河水尚清淺可渡。又向東流經五百裡,河水開始變得渾濁,而其水勢也越來越大。
    朵甘思的東北部有座大山,一年四季都積雪,當地人稱之為“亦耳麻不莫剌”,又稱“騰乞裡塔”,漢譯即是“昆侖”。從九渡東行大約三千裡,就到了昆侖山之南。又向東流過闊哈刺別裡赤,與納鄰哈刺河彙合,再彙合乞兒、馬出兩河,乃折返轉向西流而至昆侖山北。即而又折返轉向東北流而至貴德州,當地人稱其為
    “必赤裡”。自昆侖山至貴德州不下三千裡的距離。又約行三百裡就到了積石,從積石上距星宿海大約有六千七百餘裡了。其源頭既然遙遠,其水勢就必然兇猛浩大,所以神禹疏導黃河時,自積石經龍門,南到華陰,東下底柱,接孟津、洛油,而至於大伾。大伾以下,分流為兩渠,在高地上就將河水分流。迨洪水到達平原的時候,散流成九條河流,後都流向碣石而一起注入渤海。這樣自大禹治理後黃河無水患發生達七百七十餘年,在此期間沒有其他的河流幫助分解水勢,而其水勢也自然平緩。
    周定王時,黃河流向亂石,開始改變其故道,平原上的九條河流,其河道亦慢慢地湮塞了。到西漢文帝時,決口於酸棗,東部的金堤崩潰。孝武帝時,決口於瓠子口,向東南流而灌注於鉅野澤,並串通於淮河和泗水,泛濫於十六郡,危害於梁、楚之地。這是由於沒有其他的河水分流,又未行疏導所致,使其水勢愈發洶暴。等到漢武帝堵塞瓠子口,於其上修築宣房宮,並重修河堤後,又在河北營造兩渠,以恢復大禹的舊跡。之後,又疏導為屯氏諸河。黃河剛一人千乘郡,德州與棣州一段的黃河,再被疏導分散為八條河流,自此之後,八十年間又沒有水患了。到漢成帝時屯氏諸河堵塞,又決口於館陶,波及東郡之金堤,泛濫於袞州、豫州,淹入平原、千乘、濟南諸郡,危害四郡三十二縣。
    由是觀之,則黃河之分流與不分流,疏導與不疏導,其利害天糸已是昭然若揭,有目共睹了。自漢至唐,水勢平緩與泛濫決口無常,難以一一盡述。到了宋代,黃河又決口於南岸。宋室南渡以後,遂由彭城彙合汴水、泗水而向東南注入於淮河,以前的黃河故道又丟失了。
    以數千裡湍急暴悍人力難以控制的一條大河,而想使一條淮河就能疏導分散它洶猛的水勢,是萬萬沒有這樣道理的。現在黃河衝潰了金堤,灌入曹州、郓州幾千裡之地,所經皆被淹滅,已成巨害。百姓賴以為生的一切都陷入洪水之中而不存在,這比古代要嚴重得多。莫不如趁此將它疏浚人舊淮河,使其水向南流而恢復其於故道,然後再導入新濟河;分其一半的水量,使它向北流以削弱它的力量,如此則黃河水患就可平定了。就好比是一百人為一隊,其力量強大,沒有人敢與它爭鋒。如果將一百人分成十隊,每隊十人,則它的力量便馬上減弱了。再將十人分作十隊,每隊一人,便全無力量可言了。治理黃河的切要之處,不過如此而已。
    然而開闢之初的洪荒年代,黃河洪水泛濫於天下,大禹挺身而出治理黃河洪水,黃河之水纔開始於大地上緩緩流行,大概是受天地變化所制約和節制原本如此,必須借助於人力疏導治理後纔能就其位。疑惑者不知道這些道理,遂把黃河決口的原因統統歸於人事和天意,以人力強行堵塞的觀點和做法一直沒有改變。這是迂儒的曲說,屬迂腐之見,能敗事的就是他們了。對此,我私下深感憤怒,因此詳細地敘述了黃河的發源,用以考見黃河的水勢之深闊和源頭之遙遠,不分其水流,便決不可能得到有效治理,泛濫還會像現在這樣嚴重。
    假若我這篇奏議能送達到皇上手裡,則黃河的水患就也許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理了。然而我所說的並不是我自己的一家之言,而是天下有識之士共同的看法和觀點啊。
    (李德山)

    萬言書·求治太速:
    葉伯巨
    篇目主題:治國
    【作者生平要述及篇解】 葉伯巨,字居升,海寧(今屬浙江)人。通經學,以太學生得授平遙訓導。洪武九年(1376),伯巨應詔上本《萬言書》,被逮捕入獄,不久病死獄中。
    末農民起義中發跡的農家璋,於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明王朝朝殘暴統治和戰爭破壞,新王朝面對的社會現狀是滿目瘡痍,廣大的農村田疇荒蕪,民不聊生,遍地哀鴻,繁華的城市雜草叢生,人煙稀少,一派朝的殘餘勢力退居漠北,窺視中原,妄圖卷土重來,對明朝的統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新生的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相互傾扎,官吏腐敗。為了穩定和鞏固自己的統璋采取了一繫的措施,把自己的二十四個兒子、一個孫子分封到全國各地做蕃王,用以輔弼王朝;整肅吏治,實行峻法,特別是對貪官污吏的懲治尤為嚴厲;誅殺功臣,屢興大獄,對功高震主的權臣逐一清除;大興文字獄,懲治知識分子,以高壓手段迫使儒生就範。就是這璋仍然心有疑慮,懼天疑人,憂慮重重。
    洪武九年九月發生日璋詔求天下直言朝政利弊得失,伯巨應詔上了這篇《萬言書》,指出時政太過者有三:一是分封太侈,二是用刑太繁,三是求治太速,凡五千餘言,指刺時政,慷慨陳詞,一片苦心。十一月,《萬言書》奏上,璋變臉暴怒道:“小子間吾骨肉,速逮來,吾手射之。”丞相胡惟璋高興之時,從中說解,方免除一死,詔下刑部獄。
    這裡僅節選其中“求治太速”部分。葉伯巨的基本觀點是國家由衰到興、由亂到治,就像堅冰融化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根本的是發展生產、興辦教育、改變風氣、收復民心,使他們生活有所依靠,向善憎惡;關鍵是選任州縣的地方官員。其治國思想至今仍有借鋻意義。
    【原文】 臣觀當今之事太過者有三:日分封太侈也,日用刑太繁也,日求治太速也。
    昔者,周自文武至於成康而後教化大行。漢自高帝至於文景,而後號稱富庶。文王、武王、高帝之纔,非不能使教化行,以致富庶也。蓋天下之治亂,氣化之轉移,人心之趨向,皆非一朝一夕之故。政治之道,固不可驟至。今國九年,於茲偃兵息民,天下大定,綱紀大正,法令修行,亦可謂安矣。而皇上切切以民俗澆漓,人不知懼,法出而好生,令下而詐起。故朝誅而暮犯者.,有之。昨日所進,今日被戮者,有之。乃至令下而尋改,已赦而復收。天下臣民,莫之適從,而不能相安者,甚不稱主上求治之心也。
    愚臣謂天下趨於治也,猶堅冰之將泮也。冰之堅,非太陽一日之光能消之也。陽氣發生,土脈微動,和氣薰蒸,然後融釋。聖人之治天下,亦猶是也。刑以威之,禮以導之,漸民以仁,摩民以義,而後其化熙熙也。孔子日:“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此非空言也。況今之天下,猶古之天下,民俗雖漓,而民好善惡惡之心,則未嘗泯也。
    ……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