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如何改變世界(第三版)-(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
    該商品所屬分類:政治 -> 政治
    【市場價】
    372-539
    【優惠價】
    233-337
    【作者】 ﹝英﹞埃裡克霍布斯鮑姆(Eric 
    【所屬類別】 圖書  政治/軍事  政治  馬克思主義理論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ISBN】97875117335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1733511
    作者:﹝英﹞埃裡克.霍布斯鮑姆(Eric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9月 

        
        
    "

    編輯推薦
    享譽全球的思想大師霍布斯鮑姆離世前的真正*後一部力作!
    “現在又是應該認真地對待馬克思的時候了。”——霍布斯鮑姆在本書的*後一句忠告!


    對霍布斯鮑姆的贊譽
    進步主義政治史界的巨人,影響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學術領袖。他的史學著作是*等級的學術作品,但又飽含了深刻的同情和正義感。他孜孜不倦地鼓動人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英國前首相 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

    霍布斯鮑姆是一位非凡的歷史學家,一個對於政治充滿激情的人。他將英國悠久的歷史呈現於成千上萬的大眾面前,他把歷史從高頭講章上領進了尋常百姓家。他是一位傑出的學者,關切國家、關心政治。雖然頗受爭議,但他將一生都奉獻給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英國工黨領袖埃德.米利班德(EdMiliband)

    霍布斯鮑姆是現時代權威的史學家……他開創了對公眾抗議、暴亂和起義的研究,他的著作對社會科學家和對歷史學家一樣重要。
    ——《泰晤士報》(Times)

    埃裡克.霍布斯鮑姆可以說是英國*受尊敬的史學家,是極少數真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史學家之一……無論是在對細微末節的掌握上,還是在非凡的綜合能力上無人能出其右。
    ——《衛報》(Guardian)

    享譽全球的思想大師霍布斯鮑姆離世前的真正*後一部力作!


    “現在又是應該認真地對待馬克思的時候了。”——霍布斯鮑姆在本書的*後一句忠告!


     


     


    對霍布斯鮑姆的贊譽


    進步主義政治史界的巨人,影響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學術領袖。他的史學著作是*等級的學術作品,但又飽含了深刻的同情和正義感。他孜孜不倦地鼓動人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英國前首相 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


     


    霍布斯鮑姆是一位非凡的歷史學家,一個對於政治充滿激情的人。他將英國悠久的歷史呈現於成千上萬的大眾面前,他把歷史從高頭講章上領進了尋常百姓家。他是一位傑出的學者,關切國家、關心政治。雖然頗受爭議,但他將一生都奉獻給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英國工黨領袖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


     


    霍布斯鮑姆是現時代權威的史學家……他開創了對公眾抗議、暴亂和起義的研究,他的著作對社會科學家和對歷史學家一樣重要。


    ——《泰晤士報》(Times)


     


    埃裡克.霍布斯鮑姆可以說是英國*受尊敬的史學家,是極少數真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史學家之一……無論是在對細微末節的掌握上,還是在非凡的綜合能力上無人能出其右。


    ——《衛報》(Guardian)


     


    他似乎既從容不迫又熟練自在地徜徉於許多地點、主題和世紀之中,時而語帶幽默並展現出難得一見的天分。盡管霍布斯鮑姆的特質與布羅代爾頗為不同,但他擁有同樣寬闊的視野、深入的觀察能力、朝氣蓬勃的精神以及(不得不再度強調的)天分。


    ——《世界報》(Le Monde)


     


    目前沒有任何以英文進行撰述的歷史學家在掌握事實與資料上的能力,堪與霍布斯鮑姆匹敵。他儲存和檢索細節的能力,已達到隻有配備眾多工作人員的龐大數據庫纔能夠處理的程度。霍布斯鮑姆那種從眾多資料中歸納出既令人驚訝又讓人佩服的結論的天賦,這麼多年來依然不斷成長。他是一位歷史學家,不是小說家但是他細密頭腦內的引擎,卻具有勞斯萊斯等級的想像力。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卡爾.馬克思


     


    不管你怎樣看待馬克思的理論,他至今仍然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人物。


    ——埃裡克.霍布斯鮑姆


     


    本書的大多數內容以前都曾發表過,盡管其中大約三分之二的文章未曾以英語發表過。因此,現在那些不懂意大利語的人能夠閱讀霍布斯鮑姆*初以意大利語發表的許多文章,至少可以閱讀關於1880年到1883年馬克思主義史的三項重要研究。單是這些研究就足以使本書具有獨特的價值……《如何改變世界》是一位90多歲老人的著作。我們大多數人到達這個年紀,能夠自己從扶手椅裡站起來已是幸事,更不用說從事歷史研究了。它無疑不會是這種不屈不撓精神賜予我們的*後著作。


    ——英國當代思想家  特裡.伊格爾頓


     


    過去30年裡,思想、政治和方法論上的一繫列大地震侵蝕了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為什麼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應當從這些大地震中幸存下來呢?霍布斯鮑姆以清晰優雅的筆調令人信服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顯然希望,人們將會高舉火炬,把它傳給未來的一代代人。


    ——美國西部法國史學會主席、曼哈頓學院歷史學教授  傑夫.霍恩


     


    埃裡克.霍布斯鮑姆的《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是在歷史需要的時刻出現的一個強有力的文本。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隨著“占領”運動對資本主義霸權的挑戰,正如霍布斯鮑姆在其結論中所說,現在確實是“認真對待馬克思”的時候了。幸運的是,這本書為我們恰好需要的專心、認真和敏捷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典範。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政治學繫助理教授  艾米.布茨比


     


    毋庸置疑,擺在我們面前的《如何改變世界》乃是霍布斯鮑姆生前整理出版的*後一部著作。它既是作者對自己一生所堅持的史學觀念的概括和總結,也是他對自己史學研究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意義的反思和探尋。……事實上,正是這部著作展示出一個世紀老人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命運和未來走向的思索,值得我們認真地加以閱讀。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俞吾金
     
    內容簡介

      在《共產主義宣言》發表以來的一個半多世紀中,馬克思主義一直是現代世界思想樂章的重要主題之一,由於它動員社會力量的能力而成為20世紀歷史上一種至關重要的存在,在某些時期成為一種決定性的存在。本書收集了埃裡克.霍布斯鮑姆從1956—2009年在馬克思主義領域所寫的許多作品,實質上是對馬克思(和不可分開的恩格斯)思想發展及其後世影響的研究。希望本書的出版會幫助讀者反思馬克思主義和人類在21世紀將會擁有何種未來的問題。


      埃裡克.霍布斯鮑姆提供了一種迷人的、有洞見的馬克思主義觀點,並考察了馬克思主義的多種影響:從對貴格會運動到馬基雅維利,以及在法國大革命和德國哲學中的淵源。他對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和核心文本,從恩格斯的《工人階級的境況》到葛蘭西的《獄中札記》再到《共產主義宣言》一一進行了考察,並對過去30年來退卻時期的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分析。通過出色、深刻、有力且廣泛的研究,《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毫無疑問地向我們展示出:馬克思是我們這一世紀的思想家,就像他是過去兩個世紀的思想家一樣。

     


    作者簡介
    埃裡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1917—2012),享譽全球的思想大師、備受推崇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大家,英國科學院院士及美國藝術和科學院外籍院士,先後被多個國家的大學授予名譽學位。
    作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同齡人,1917年出生於埃及名城亞歷山大港的一個中產家庭。父親是移居英國的俄國猶太後裔,母親來自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1919年,舉家遷住維也納,十年後父母相繼去世,孤兒霍布斯鮑姆於1931年投奔叔父,徙居柏林,在“一戰”後受創深的德奧兩國度過童年。希特勒上臺後,1933年轉赴英國,幸運地躲過之後的納粹大屠殺,完成中學教育,並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歷史。“二戰”爆發後,投筆從戎,至1946年退伍,回到劍橋完成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是英國費邊社的歷史。1947年成為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講師,1959年升任高級講師,1978年成為該校經濟和社會史榮譽教授。1982年退休後,任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政治和社會史榮譽教授。1998年,英國時任首相托尼•布萊爾為其頒發了名譽勛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2002年,被任命為他一生執教的伯克貝克學院校長,由於他的辭職信一直未獲批準,實際上他至死都是該校校長。2003年,獲得傑出歐洲史研究獎。2012年,中國國慶日凌晨,因病在倫敦謝世。

      埃裡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1917—2012),享譽全球的思想大師、備受推崇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大家,英國科學院院士及美國藝術和科學院外籍院士,先後被多個國家的大學授予名譽學位。


      作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同齡人,1917年出生於埃及名城亞歷山大港的一個中產家庭。父親是移居英國的俄國猶太後裔,母親來自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1919年,舉家遷住維也納,十年後父母相繼去世,孤兒霍布斯鮑姆於1931年投奔叔父,徙居柏林,在“一戰”後受創深的德奧兩國度過童年。希特勒上臺後,1933年轉赴英國,幸運地躲過之後的納粹大屠殺,完成中學教育,並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歷史。“二戰”爆發後,投筆從戎,至1946年退伍,回到劍橋完成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是英國費邊社的歷史。1947年成為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講師,1959年升任高級講師,1978年成為該校經濟和社會史榮譽教授。1982年退休後,任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政治和社會史榮譽教授。1998年,英國時任首相托尼•布萊爾為其頒發了名譽勛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2002年,被任命為他一生執教的伯克貝克學院校長,由於他的辭職信一直未獲批準,實際上他至死都是該校校長。2003年,獲得傑出歐洲史研究獎。2012年,中國國慶日凌晨,因病在倫敦謝世。 


     


     


      呂增奎,哲學碩士,200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繫,中共中央編譯局海外理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政治哲學和海外當代中國學研究。主編《馬克思與諾齊克之間:G.A.柯亨文選》》(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民主的長征:海外學者論中國政治發展》(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執政的轉型:海外學者論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3部文集,翻譯《後馬克思主義思想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中國共產黨:收縮與調適》(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版)、《中國的復興:富裕啟示錄》(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3部專著,發表論文和譯文20多篇。

    目錄
    中文版序 探尋馬克思的當代意義/俞吾金
    前言/001

    部分 馬克思和恩格斯
    章 今天的馬克思/003
    第二章 馬克思、恩格斯與馬克思之前的社會主義/015
    第三章 馬克思、恩格斯與政治/048
    第四章 論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090
    第五章 論《共產黨宣言》/102
    第六章 發現《大綱》/123
    第七章 馬克思論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129
    第八章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命運/179

    第二部分 馬克思主義

    中文版序  探尋馬克思的當代意義/俞吾金


    前言/001


     


    部分  馬克思和恩格斯


    章  今天的馬克思/003


    第二章  馬克思、恩格斯與馬克思之前的社會主義/015


    第三章  馬克思、恩格斯與政治/048


    第四章  論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090


    第五章  論《共產黨宣言》/102


    第六章  發現《大綱》/123


    第七章  馬克思論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129


    第八章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命運/179


     


    第二部分  馬克思主義


    第九章  馬克思博士與維多利亞時代的批判者/201


    第十章  馬克思主義的影響:1880—1914年/214


    第十一章  反法西斯主義時代:1929—1945年/267


    第十二章  葛蘭西/322


    第十三章  葛蘭西的接受史/340


    第十四章  馬克思主義的影響:1945—1983年/350


    第十五章  退卻時期的馬克思主義:1983—2000年/390


    第十六章  馬克思和工人:漫長的世紀/403


     


    索引/421


    譯後記/462


     


     


    附錄:


    埃裡克•霍布斯鮑姆代表作品


    《革命的年代 1789—1848》  The Age
    of Revolution 1789-1848


    《資本的年代 1848—1875》  The Age
    of Capital 1848-1875


    《帝國的年代 1875—1914》  The Age
    of Empire 1875-1914


    《的年代 1914—1991》  The Age
    of Extremes 1914-1991


     


    《勞工》  Labouring Men


    《工業與帝國》  Industry and Empire


    《原始的叛亂》  Primitive Rebels


    《傳統的發明》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匪徒》  Bandits


    《革命者》  Revolutionaries


    《勞工的世界》  Worlds of Labour


    《1780年以來的民族和民族主義》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論歷史》  On History


    《論帝國》  On Empire


    《非凡的小人物》  Uncommon People


    《新千年訪談錄》  The New Century


    《全球化、民主和恐怖主義》  Globalisation, Democracy and Terrorism


     


    《趣味橫生的時光》  Interesting Times


    《斷裂的年代》  Fractured Times


    《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


    How to Change the World:Tales of Marx
    and Marxism

    在線試讀
    章 今天的馬克思

    2007年,猶太人圖書周在馬克思逝世紀念日(3月14日)兩周前舉行,從舉行地點出發,步行不久就到了倫敦與馬克思關繫密切的地方——大英博物館圖書閱覽室。兩位立場截然不同的社會主義者我和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在那裡向馬克思表達了我們的敬意。然而,隻要想想這個圖書周舉行的地點和日期,這就令人倍感意外。人們不能說1883年馬克思死於失敗之中,因為他的著作已經開始影響德國尤其是俄國的知識分子,他的信徒所領導的運動已經開始主導德國工人運動。不過,1883年,這一切尚不能充分地展示出馬克思終生的工作。他寫作了一些卓越的小冊子和未完成的重要著作《資本論》。在馬克思生命的後十年裡,《資本論》的寫作幾乎沒有任何進展。當一位拜訪者向他詢問他的著作時,馬克思苦惱地問道:“哪一部著作?”自從1848年革命失敗後,馬克思的主要政治努力——所謂的1864—1873年國際——以失敗告終。盡管馬克思在英國流亡了大半生,但在英國政治或思想生活中卻沒有確立重要的地位。
    然而,馬克思在逝世後卻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在他去世後的25年裡,歐洲工人階級以他的名義成立或者接受其思想的政黨在本國的民主選舉中獲得了15%—47%的選票——英國是的例外。1918年後,許多工人階級的政黨成為了執政黨,而不隻是作為反對黨存在,在法西斯主義滅亡之後仍然如此,但是它們由此急切地拋棄自己初的思想來源。如今它們仍然存在於世。與此同時,馬克思的信徒在非民主國家和第三世界建立了革命組織。在馬克思去世70年後,人類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共產黨執政的政權下,而共產黨則聲稱自己代表他的思想,要實現他的理想。目前世界仍然有超過20%的人口生活在共產黨執政的政權下,但是除了少數例外,這些執政的共產黨已經徹底改變了政策。簡而言之,如果說有一位思想家在20世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那麼他就是馬克思。19世紀的卡爾·馬克思和赫伯特·斯賓塞都葬在海格特墓地。走進海格特墓地,令人非常驚訝的是兩人的墳墓都在彼此的視線內。在兩人都在世的時候,斯賓塞是公認的19世紀的亞裡士多德,而馬克思則是一位依靠朋友資助而生活在漢普斯德低坡的窮人。今天,無人知道斯賓塞也葬在那裡,但是來自日本和印度的年老朝聖者絡繹不絕地瞻仰馬克思的墳墓,流亡的伊朗和伊拉克共產黨人堅持葬在他的墳墓旁邊。

    章 今天的馬克思



    2007年,猶太人圖書周在馬克思逝世紀念日(3月14日)兩周前舉行,從舉行地點出發,步行不久就到了倫敦與馬克思關繫密切的地方——大英博物館圖書閱覽室。兩位立場截然不同的社會主義者我和雅克·阿塔利(Jacques Attali)在那裡向馬克思表達了我們的敬意。然而,隻要想想這個圖書周舉行的地點和日期,這就令人倍感意外。人們不能說1883年馬克思死於失敗之中,因為他的著作已經開始影響德國尤其是俄國的知識分子,他的信徒所領導的運動已經開始主導德國工人運動。不過,1883年,這一切尚不能充分地展示出馬克思終生的工作。他寫作了一些卓越的小冊子和未完成的重要著作《資本論》。在馬克思生命的後十年裡,《資本論》的寫作幾乎沒有任何進展。當一位拜訪者向他詢問他的著作時,馬克思苦惱地問道:“哪一部著作?”自從1848年革命失敗後,馬克思的主要政治努力——所謂的1864—1873年國際——以失敗告終。盡管馬克思在英國流亡了大半生,但在英國政治或思想生活中卻沒有確立重要的地位。


    然而,馬克思在逝世後卻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在他去世後的25年裡,歐洲工人階級以他的名義成立或者接受其思想的政黨在本國的民主選舉中獲得了15%—47%的選票——英國是的例外。1918年後,許多工人階級的政黨成為了執政黨,而不隻是作為反對黨存在,在法西斯主義滅亡之後仍然如此,但是它們由此急切地拋棄自己初的思想來源。如今它們仍然存在於世。與此同時,馬克思的信徒在非民主國家和第三世界建立了革命組織。在馬克思去世70年後,人類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共產黨執政的政權下,而共產黨則聲稱自己代表他的思想,要實現他的理想。目前世界仍然有超過20%的人口生活在共產黨執政的政權下,但是除了少數例外,這些執政的共產黨已經徹底改變了政策。簡而言之,如果說有一位思想家在20世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那麼他就是馬克思。19世紀的卡爾·馬克思和赫伯特·斯賓塞都葬在海格特墓地。走進海格特墓地,令人非常驚訝的是兩人的墳墓都在彼此的視線內。在兩人都在世的時候,斯賓塞是公認的19世紀的亞裡士多德,而馬克思則是一位依靠朋友資助而生活在漢普斯德低坡的窮人。今天,無人知道斯賓塞也葬在那裡,但是來自日本和印度的年老朝聖者絡繹不絕地瞻仰馬克思的墳墓,流亡的伊朗和伊拉克共產黨人堅持葬在他的墳墓旁邊。


    隨著蘇聯的解體,共產主義政權和共產主義大眾政黨的時代已經走向終結,即使在共產主義政權和共產主義政黨仍然存在的地方,例如在中國和印度,它們實際上已經拋棄了列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舊規劃。在這樣一些地方,馬克思發現自己再度進入了無人區。共產主義聲稱是馬克思的的真正繼承人,他的思想也基本上被等同於共產主義。在1956年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之後,異議的馬克思主義流派或者馬克思列寧主義流派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少數足跡,現在無疑已經成為前共產主義者的絕響了。因此,在馬克思逝世100年後的個20年裡,他已經徹底變成了歷史人物,不再令人為之不安。一些記者甚至認為,今晚的這場討論是在努力把他從“歷史的垃圾堆”裡拯救出來。然而,今天,馬克思再次成為一位21世紀的思想家。


    英國BBC的調查表明,英國廣播電臺的聽眾把馬克思選為偉大的哲學家。我從這個調查中沒有想到太多的東西。但是,如果你把馬克思的名字輸入Google進行搜索,就會發現他仍然是搜索量的偉大思想家之一,隻有達爾文和愛因斯坦超過他,但卻遠遠高於亞當·斯密和弗洛伊德。


    在我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有兩個原因。,蘇聯官方馬克思主義的終結把馬克思解放了出來,馬克思在理論上不再被公開地等同於列寧主義,在實踐中不再被公開地等同於列寧主義政權。非常清楚的是,仍然有相當多的理由重視馬克思對世界的看法。第二,尤其明顯的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全球化的資本主義世界在一些關鍵的方面與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預見的世界極為相似。1998年是這本驚人的小冊子發表150周年,恰好也是全球經濟劇烈動蕩之年。公眾的反應清楚地體現出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的預見。悖謬的是,這一次是資本家而不是社會主義者重新發現了馬克思:社會主義者是如此地沮喪,竟然沒有重視這個紀念日。我想起了我對美國航空公司飛行雜志編輯的采訪所感到的驚訝之情,他們雜志的80%的讀者是美國的商務旅客。我寫了一篇關於《共產黨宣言》的短文,他認為他的讀者會對關於《共產黨宣言》的辯論感興趣,可他會采用我的短文嗎?更令我驚訝的是,大約是在世紀之交的一次午餐會上,喬治·*問我怎麼看馬克思。我知道我們之間的觀點沒有什麼共同之處,因而想避免爭論,給出了一個含糊的回答。他說:“此人150年前發現了資本主義的一些事實,我們今天必須予以關注。”他的確是這樣做的。此後不久,據我所知,那些從未成為共產主義者的著作家開始認真對待馬克思,就像雅克·阿塔利的馬克思新傳記和馬克思研究那樣。阿塔利也認為,對於那些想把當前世界改變得更美好的人來說,馬克思留下了許多的思想。應當記住的是,即使從這種觀點來看,我們今天也需要重視馬克思。


    2008年10月,《金融時報》發表了題為“陷入災變的資本主義”的頭條新聞,這時無人再對馬克思回到了公眾視野中表示懷疑。當全球資本主義正在經歷自20世紀30年代初以來嚴重的動蕩和危機時,馬克思不可能退出公眾的視野。另一方面,21世紀的馬克思幾乎必然不同於20世紀的馬克思。


    有三個事實支配了20世紀人們對馬克思的看法。個事實是那些革命提上日程的國家與那些革命尚未提上日程的國家——寬泛地說就是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分化。第二個事實來自於個事實:馬克思的遺產自然地分化成兩種遺產:(1)社會民主主義和改良主義的遺產;(2)那種由俄國革命主導的革命遺產。這一點在1917年由於第三個事實而變得十分清楚:19世紀的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社會墮入我所說的“大災難時代”,即從1914年到20世紀40年代的時期。那場危機是如此嚴重,使許多人懷疑資本主義。就像20世紀40年代非馬克思主義者約瑟夫·熊彼特所預言的那樣,資本主義不會注定被社會主義經濟取代嗎?事實上,資本主義了,但不是回到它的舊形式上。同時,蘇聯的社會主義選擇似乎對崩潰具有免疫力。1929—1960年,蘇聯的社會主義看起來似乎合情合理,即使對許多不贊同這些政權的政治方面的非社會主義者來說,相信資本主義已氣,相信蘇聯政治證明它會超越資本主義,似乎也不是不合乎情理的。在蘇聯人造衛星發射的那一年,這一觀點聽起來並不荒謬,在1960年後更明顯如此。


    這些事實及其對政策和理論的影響都屬於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後的時期,超出了馬克思本人的經歷和評價的範圍。我們對20世紀馬克思主義的評判不是依據馬克思本人的思想,而是依據後世對其著作的闡釋和修正。我們頂多能夠聲稱,在19世紀90年代末期馬克思主義的次思想危機期間,代馬克思主義者,即那些曾與馬克思、更可能與恩格斯進行過私人交往的馬克思主義者,已經開始討論一些與20世紀相關的問題,尤其是修正主義、帝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後來馬克思主義者的許多討論在馬克思那裡找不到思想來源,而是專屬於20世紀,尤其是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實際上可能或者應當是什麼樣子的問題,這個問題基本上誕生於1914—1918年俄國戰時經濟的經驗和“一戰”後的準革命危機或革命危機。


    因此,馬克思不可能主張,作為一種保證生產力快速發展的方式,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更優越。這一主張屬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資本主義危機面對蘇聯“五年計劃”的時代。實際上,馬克思主張的並不是資本主義已經達到它推動生產力發展的能力的極限,而是資本主義增長的不均衡運動產生了周期性的生產過剩危機,而這種生產過剩危機遲早會證明生產與資本主義管理經濟的方式不相容,造成推翻資本主義的社會衝突。資本主義就其本質來說不可能適合隨之而來的社會化生產經濟。馬克思認為,這必然會是社會主義經濟。


    於是,毫不奇怪,“社會主義”是20世紀關於馬克思的辯論和評價的核心。這不是因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規劃明顯是馬克思主義的——事實上並不是,而是因為所有受馬克思主義啟發的政黨都贊同這樣一種規劃,而且共產黨實際上聲稱已經制定了這樣一種規劃。這種規劃就其20世紀的形式而言已經死亡。蘇聯的“社會主義”和其他“中央計劃的經濟”,即在理論上無市場的國家所有和控制的命令經濟,已經成為過去,而且不會復興。社會民主黨人建立社會主義經濟的志向始終是未來的理想,但即使作為正式的志向,它們到20世紀結束也已經遭到了拋棄。


    社會民主黨人心中的社會主義模式和共產主義政權建立的社會主義究竟有多少內容屬於馬克思呢?這裡十分關鍵的是,馬克思本人慎重地避免對社會主義的經濟和經濟制度作出具體的闡述,也沒有論及共產主義社會的具體形式,他隻是指出,共產主義社會不可能人為地構想或設計出來,隻能從社會主義社會中演變出來。他在這個主題上作出的一般性論述,例如他在針對德國社會民主黨人的《哥達綱領批判》中的論述,沒有給他的繼承人提供具體的指導,事實上也沒有給那些他們認為在革命之前屬於學術問題或空想實踐的問題提供嚴肅的思考。我們知道如下一點就已經足夠了:共產主義將建立在——用著名的工黨黨章“第四條”的話來說——“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通常認為通過工業的國有化就可以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


    十分奇怪的是,關於中央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的早理論並不是由社會主義者提出的,而是1908年由意大利的非社會主義經濟學家恩裡克?6?1巴羅內(Enrico Barone)提出的。在“一戰”結束時私人工業的國有化問題提上現實政治的日程之前,也沒有其他人思考過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理論。當時,社會主義者毫無準備地面對著他們的問題,從過去或其他人那裡也得不到任何的指導。


    “計劃”包含在任何類型的由社會管理的經濟中,但是馬克思對此沒有具體的論述。當蘇俄在革命後嘗試“計劃”的時候,“計劃”隻能是臨時的產物。在理論上,“計劃”隻能夠通過設計出各種概念(例如列昂惕夫的投入產出分析)和提供相關統計數據纔能實現。後來,非社會主義經濟廣泛地采用這些設計。在實踐中,“計劃”隻有按照“一戰”時同樣臨時產生的戰爭經濟尤其是德國的戰爭經濟纔能實現,特別重視電氣工業,這是德國和美國電氣公司經理中的政治同情者告訴列寧的。戰爭經濟仍然是蘇聯計劃經濟的基本模式,即一種事先確定某些目標——超速工業化、贏得戰爭、制造原子彈或者把人類送上月球——然後計劃通過不顧短期代價地配置資源來實現這些目標的經濟。這不是隻有社會主義纔有的狀況。走向事先目標的工作可能帶有或多或少的精密性,但是蘇聯的經濟實踐上從未超出這種狀況。而且,盡管自1960年以來蘇聯經濟一直嘗試“計劃”,但是從未擺脫在嘗試使市場適應官僚的命令體繫時所暗含的兩難困境。


    社會民主主義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修正了馬克思主義,要麼推遲社會主義經濟的建立,要麼更現實地設計出不同形式的混合經濟。就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仍然致力於創立一種完全社會主義的經濟而言,這包含著關於社會主義經濟的一些思考。令人關注的思考來自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家,例如費邊主義者韋伯夫婦,他們設想通過一繫列不可逆轉的和累進的改革實現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逐步變革,因而,盡管他們沒有對社會主義的經濟運作提供任何思考,但卻為社會主義的制度形式提供了一些政治思考。主要的馬克思主義的“修正主義者”愛德華·伯恩施坦主張,改良主義的運動就是一切,終的目標沒有任何實踐的現實性,從而巧妙地處理了這個問題。事實上,大多數在“一戰”後成為執政黨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滿足於修正主義政策,實質上使資本主義經濟的運作滿足了工人的一些要求。這種立場的權威著作是安東尼·克羅斯蘭的《社會主義的未來》(1956年)。他認為,隨著1945年資本主義解決了建立豐裕社會的問題,公有企業(國有化的典型形式或其他形式)不是必要條件,社會主義者的任務是保證國民財富的公平分配。這一切已經遠離了馬克思,事實上遠離了傳統社會主義者的構想: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種非市場的社會,這是馬克思大概也會贊同的一種構想。


    我隻想補充一點:近經濟新自由主義者與其批判者之間關於國有企業和公有企業地位的爭論,在原則上並不是一場專屬於馬克思主義乃至社會主義的爭論。這場爭論停留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一種企圖上:通過國家全面退出對追求利潤的企業活動的管制或控制,把自由放任原則的病變轉化成經濟現實。這種把人類社會交給(所謂的)自我控制和使財富乃至福利化的市場——充斥著理性地追求私利的行動者——的企圖,在任何發達經濟、甚至在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早期階段上沒有任何先例。這是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學家對亞當·斯密的誤讀,就像蘇聯的100%國家計劃的命令經濟是布爾什維克對馬克思的誤讀一樣。毫不奇怪,這種更接近於神學而不是經濟現實的“市場原教旨主義”也失敗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