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見識城邦·見識叢書23·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如何建構一個理想世
    該商品所屬分類:政治 -> 政治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荷魯特格爾·布雷格曼(Rutger 
    【所屬類別】 圖書  政治/軍事  政治  政治理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9214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92142
    作者:[荷]魯特格爾·布雷格曼(Rutger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原版書名:Utopia


        
        
    "

    產品特色

    /

    編輯推薦

    (1)年輕的新生代思想家、歐洲新聞獎獲獎記者魯特格爾•布雷格曼,立足烏托邦精神傳統,著眼當代社會現實問題,對普遍基本工資、十五小時工作制、反抗機器統治、消除貧窮等重大話題的浪漫主義求思和現實主義建構,在學界和理論界引起重大反響。


    (2)纔華橫溢的激情之作,憂世傷時的良知之語。布雷格曼以生動活潑的文筆,廣征博引的論述,犀利明快的思想風格,對關乎社會發展、人類未來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樸實而真切的觀察和剖析,讀者不難領會作者一片憂患之心,一席肺腑之言。


    (3)這部著作受到學術界、知識界、出版和媒體界的眾多好評。其新穎的觀點,新鮮的素材,新銳的立場,新奇的文風,及其飽含的理想主義精神和批判現實主義態度,得到前輩學者、作家的一致肯定和熱情推薦。


    (4)在庸倦的日常中懷著小小的纔而不遇、抱著大大的憤嫉而無所適從的人們,在理想的激情未熄、浪漫的詩意未死之前,在被“喪、頹、佛繫”這樣的“三觀”侵襲、扼殺之前,請讀這本書!讓布雷格曼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與現實和理想相處,如何在烏托邦相遇!



     
     
    內容簡介
    布雷格曼在TED講座中討論了普遍基本工資、每周十五小時工作制、反抗機器統治、消除貧窮(而非追求物質極大豐富)等社會/經濟問題,受到了政治學界和經濟學界的廣泛關注。這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麼不切實際。空想和理想之間,或許隻有一步之遙。
    在這本書中,作者辨析了“烏托邦”(Utopia)的含義,追述了烏托邦思想在歷史上的產生過程,及其社會必然性與積極意義。貧窮,不公,這些都激發了人們對於“豐饒之地”(the Land of Plenty)的期盼,並為之付出努力。在現代社會政治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烏托邦色彩的嘗試,比如尼克松的基本收入法案(Basic Income Bill)。觀念指導行動,恰當的舉措若持之以恆就會改變現實,這就是烏托邦的意義所在。
    布雷格曼是年輕有為的新生代思想家,他的理論突破了過去40年沉悶的思想界和社會生活,而他生動活潑的文筆,廣征博引的論述,以及其作為媒體人的犀利和簡潔,使這本書成為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布雷格曼在TED講座中討論了普遍基本工資、每周十五小時工作制、反抗機器統治、消除貧窮(而非追求物質極大豐富)等社會/經濟問題,受到了政治學界和經濟學界的廣泛關注。這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麼不切實際。空想和理想之間,或許隻有一步之遙。


    在這本書中,作者辨析了“烏托邦”(Utopia)的含義,追述了烏托邦思想在歷史上的產生過程,及其社會必然性與積極意義。貧窮,不公,這些都激發了人們對於“豐饒之地”(the Land of Plenty)的期盼,並為之付出努力。在現代社會政治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烏托邦色彩的嘗試,比如尼克松的基本收入法案(Basic Income Bill)。觀念指導行動,恰當的舉措若持之以恆就會改變現實,這就是烏托邦的意義所在。


    布雷格曼是年輕有為的新生代思想家,他的理論突破了過去40年沉悶的思想界和社會生活,而他生動活潑的文筆,廣征博引的論述,以及其作為媒體人的犀利和簡潔,使這本書成為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克裡斯蒂安


    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美]約翰•R. 麥克尼爾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6《*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7《守夜人的鐘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戰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10《基因傳:眾生之源》(平裝 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


    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裡•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


    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美] 艾爾弗雷德•W. 克羅斯比


    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 精裝)[美]雅克•巴爾贊


    15《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


    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


    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


    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上下冊)》(平裝)[美]戴維•伍頓


    19《內戰,觀念中的歷史》[美] 大衛•阿米蒂奇


    20《第五次開始》[美]羅伯特•L. 凱利


    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平裝 精裝)[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22《黑暗大陸:20世紀的歐洲》[英]馬克•馬佐爾


    23《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如何建構一個理想世界》[荷]魯特格爾•布雷格曼


    24《民粹主義大爆炸:經濟大衰退如何改變美國和歐洲政治》[美]約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訂版)》(平裝 精裝)[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權力與文化:日美戰爭1941—1945》[美]入江昭


    27《猶太文明:比較視野下的猶太歷史》[美] S.N.艾森斯塔特


    28《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美]尼爾•波茲曼


    29《黑火藥時代:中國、軍事創新與世界史上的西方崛起》[美]歐陽泰


    30《當代歐洲史》[美]斯圖爾特•休斯


    31《從航海圖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變歷史》[日]宮崎正勝


    32《1491:前哥倫布時代美洲啟示錄》[美]查爾斯•曼恩


    33《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美]查爾斯•曼恩


    34《專家之死》[美]托馬斯•尼克爾斯


    35《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荷]弗雷德•斯皮爾


    ……後續新品,敬請關注……



     
    作者簡介

    魯特格爾·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英國《記者》雜志記者,傑出的青年思想家,兩次獲得歐洲新聞獎。已出版關於歷史、哲學、經濟學的著作四部。《進步的歷程》(History of Progress)為2013年暢銷書,獲比利時自由獎(Belgian Liberales)。



     
    目錄
    章 烏托邦的回歸 001
    中世紀的烏托邦 006
    荒涼的天堂 010
    藍 圖 011
    正確地提問 013
    宏大敘事的消亡 014
    被寵壞的一代 016
    回歸烏托邦 018
    第二章 為什麼我們應該無條件地給每個人錢 021
    園藝課 023
    有力的數據 024
    南部革命 026
    烏托邦 029
    加拿大的“米康姆” 030

    章 烏托邦的回歸 001


    中世紀的烏托邦 006


    荒涼的天堂 010


    藍 圖 011


    正確地提問 013


    宏大敘事的消亡 014


    被寵壞的一代 016


    回歸烏托邦 018


    第二章 為什麼我們應該無條件地給每個人錢 021


    園藝課 023


    有力的數據 024


    南部革命 026


    烏托邦 029


    加拿大的“米康姆” 030


    從實驗到法律 032


    沒用、危險和墮落 035


    以不同的方式討論和思考 038


    第三章 終結貧窮 041


    為什麼窮人總是做蠢事 045


    環境的力量 046


    你一刻也無法擺脫貧困 047


    兩個實驗 048


    國民心理總帶寬 049


    白給的錢 051


    不平等的詛咒 052


    假如貧窮依然是社會常態 056


    居者有其屋 057


    一項崇高的事業是如何走偏的 058


    寶貴的一課 060


    第四章 關於尼克松總統及其基本收入法案的離奇故事 061


    斯賓漢姆蘭的陰影 064


    歷史的諷刺 067


    150年後 070


    可惡的制度 072


    害人不淺的神話 073


    歷史的教訓 075


    監視制度 076


    第五章 新時代的新數據 079


    你所看到的 082


    你所沒有看到的 083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數字 087


    基本標尺 090


    其他方法 093


    政府擴張的秘密 095


    進步的儀表盤 098


    第六章 每周15小時工作制 101


    未來充滿了閑暇 104


    “機器操作員” 106


    喬治和簡 108


    被遺忘了的夢 109


    玉米片資本主義 112


    幾乎為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法 114


    增長的煩惱 117


    國家戰略 118


    美好的生活 120


    第七章 為什麼做銀行家劃不來 121


    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致富 124


    假如無所事事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權利 125


    一旦銀行家罷工 127


    另一種形式的稅收 129


    狗屁工作 130


    還有另外一種方法 132


    潮流觀察家 135


    50年後的紐約市 137


    第八章 和機器賽跑 139


    芯片和集裝箱 142


    勞動與資本 144


    知識工作的自動化 147


    當人類依然重要 149


    這一次情況有變 152


    勞福德工廠之戰 153


    站在正義一方的盧德分子 154


    補救的方法 156


    資本主義的未來 157


    第九章 豐饒之地的大門背後 161


    以前有過一個控制組 165


    一大筆錢和一個好的計劃 167


    這是一個神奇的方法嗎? 169


    三個“I” 171


    65 000 000 000 0 172


    邊界歧視 174


    我們的位置紅利 176


    篡改謬論 178


    趕快行動起來,脫貧致富 183


    打開大門 184


    第十章 思想是如何改變世界的 187


    1954年12月20日夜晚 190


    當預言不靈時 191


    當我的時鐘敲響了午夜十二點 192


    思想的力量 193


    長夜漫漫 195


    資本主義鬥士 197


    新自由主義的教訓 200


    後 記 203


    奧弗頓之窗 205


    後兩條建議 211


    注 釋 215


    致 謝 247



     
    媒體評論
    【名家評論】
    如果你厭倦了老生常談,多年以來關於左翼右翼的陳詞濫調,你可以讀讀這本思考大膽、觀點新穎、論證有力、有根有據的書。
    ——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者
    出色,全面,使人茅塞頓開,而且非常好讀。每一個對當今社會弊端感到焦慮,並希望為之出一分力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當代知名社會學家
    這本書非常出色,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布雷格曼使我們意識到,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一直都是反著的。轉為正確的方式之後,我們立刻從根本上看到了新的出路。如果能讓足夠多的人讀到這本書,這個世界將會開始變得更加美好。
    ——理查德•威爾金森(Richard Wilkinson)

    【名家評論】


    如果你厭倦了老生常談,多年以來關於左翼右翼的陳詞濫調,你可以讀讀這本思考大膽、觀點新穎、論證有力、有根有據的書。


    ——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者


    出色,全面,使人茅塞頓開,而且非常好讀。每一個對當今社會弊端感到焦慮,並希望為之出一分力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當代知名社會學家


    這本書非常出色,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布雷格曼使我們意識到,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一直都是反著的。轉為正確的方式之後,我們立刻從根本上看到了新的出路。如果能讓足夠多的人讀到這本書,這個世界將會開始變得更加美好。


    ——理查德•威爾金森(Richard Wilkinson)


    《水準儀:為什麼更平等的社會總是做得更好》作者


    如果你想看到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但是卻不知如何纔能達到這個目的時,你應該讀讀這本書。布雷格曼出色地向我們展示了那些通常被視為烏托邦的想法其實完全有可能實現,而且事實上差一點就實現了。


    ——本•羅倫斯(Ben Rawlence)


    《荊棘之城:世界*難民營中的九個生命》作者


    在深刻理解資本主義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基礎上,魯特格爾•布雷格曼用大量的數據,令人信服地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必須實行普遍的基本收入制度。他使我們認識到隨著人類的進步,我們有許多種方式可以把烏托邦變成“優托邦”(Eutopia)——隻要策略正確,這個樂觀的未來指日可待。


    ——阿爾伯特•溫格(Albert Wenger)


    企業家和聯合廣場風險投資公司合伙人


    學習歷史和現代的社會科學可以粉碎那些有害的幻想。可以把所謂烏托邦式的建議變成普通的常識。可以使我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面對未來。想知道這是怎麼做到的嗎?請閱讀這本寫得很棒,既積極樂觀,又富有洞察力的書吧。


    ——菲利普•範•帕裡斯(Philippe van Parijs),哈佛大學教授


    “基本收入全球網”(Basic Income Earth Network)創始人之一


    這本書大膽地呼喚烏托邦和一個“毋需工作”的世界——在這個失敗主義蔓延和激情缺乏的年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它。極力推薦!


    ——尼克•什裡塞克(Nick Srnicek),


    《創造未來:後資本主義和一個毋需工作的世界》作者


    《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是一本很重要的書,讀完它,我仿佛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打開了一扇通往美好未來的窗戶。當政治家和經濟學家正在尋找提高生產力、保證充分就業和精簡吏治的方法時,布雷格曼問: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怎樣做纔能到達那裡?答案是,其實我們已經在那了。布雷格曼以智慧而深刻的研究,激發我們重新思考我們希望怎麼生活以及我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書目。


    ——菲利普•布洛姆(Philipp Blom),歷史學家,


    《暈眩年代:1900—1914年西方的變化與文化》


    和《邪惡的公司:歐洲啟蒙運動中被遺忘的激進主義》作者


     


    【媒體評論】


    如果能力、熱情和格言能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話,那麼魯特格爾•布雷格曼的書做到了。……行文流暢,論證有力……是一本特別好的書。


    ——《獨立報》(Independent)


    布雷格曼生動地闡釋了基本收入計劃,既有趣又有益。這個概念很有吸引力,作者用活潑的、TED講座風格的語言很好地呈現了它。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在線試讀
    一幅沒有烏托邦的地圖是不值得一看的,因為它漏掉了那個人性永遠存在的國度。人性一旦存在,它將會尋找並發現一個美好的國度,然後朝著它揚帆駛去。進步就是實現烏托邦。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P2】
    生活是多麼美好,幾乎每個人都變得富裕、安全而且健康。但是我們卻少了一樣東西:每天早上起床的理由。因為,你終究無法使天堂有一分一毫的改善。早在1989年,美國哲學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就已經指出,我們已經抵達了一個生命業已退化為“積累金錢,沒完沒了地解決技術和環境問題,以及滿足消費者各種復雜需求”這樣一個時代。【P11】
    資本主義打開了通往豐饒之地的大門,但是光有資本主義並不足以支撐它。發展已經變成經濟繁榮的同義詞,但21世紀將要求我們想出其他的方法,來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西方的年輕人大部分已經進入一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技術統治時代,但是為了尋找新的烏托邦,我們將不得不再次回到政治。【P17-18】
    但是,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沒有這一代代天真的夢想家,我們將仍舊貧窮、饑餓、肮髒、恐懼、愚蠢、病態而丑陋。沒有烏托邦,我們將失去方向。並不是說現在有多糟;事實正好相反。但是,假如我們沒有任何變得更好的希望,我們的人生將一片荒蕪。“人類需要的,不僅僅是為了自身幸福的各種享受,還包括希望、事業和變化。”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曾經這麼說過。他在其他地方繼續寫道:“我們應該期待的,不是一個完美的烏托邦,而是一個活躍著想像力和希望的世界。”【P19】
    我們的繁榮隻有一小部分是我們自己努力的成果。多虧了制度、知識以及先輩們為我們積累的社會資本。我們,豐饒之地的居民,纔能夠變得如此富裕。這筆財富屬於我們所有人,而基本收入制度則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它。【P39】
    不管你研究的是抑郁、倦怠、吸毒、高輟學率、肥胖、兒童不快樂、過低的選舉投票率,還是社會和政治不信任度,這些問題每次都指向同一個罪魁禍首:收入差距。【P54】
    無論我們是在追逐新夢,還是在重拾舊夢,隻有回顧過去我們纔能前進。那是一個抽像變為具體的地方,從那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已經到了豐饒之地,並在那裡生活了。過去給我們上了簡單而關鍵的一課:事情可以很不一樣。我們的世界並不是某個公理演變的結果。我們的現狀很可能隻是一些瑣碎但卻關鍵的歷史轉折的結果。【P63】
    現在,我們該重新考慮這些老問題了。增長是什麼?發展是什麼?或者來個更基本的,生命的真正價值是什麼?【P99】
    19世紀的富人總是拒絕干活,認為干活是農民的事,活干得越多就越窮。從那時開始,社會風氣就變壞了。如今,過度的勞累和壓力是社會地位的像征。抱怨要做的事情太多,通常隻是為了使自己顯得既重要又有趣而已。在那些貧富差距日益嚴重的國家,自由時間肯定很快就會等同於失業和懶惰。【P116】

    一幅沒有烏托邦的地圖是不值得一看的,因為它漏掉了那個人性永遠存在的國度。人性一旦存在,它將會尋找並發現一個美好的國度,然後朝著它揚帆駛去。進步就是實現烏托邦。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P2】


    生活是多麼美好,幾乎每個人都變得富裕、安全而且健康。但是我們卻少了一樣東西:每天早上起床的理由。因為,你終究無法使天堂有一分一毫的改善。早在1989年,美國哲學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就已經指出,我們已經抵達了一個生命業已退化為“積累金錢,沒完沒了地解決技術和環境問題,以及滿足消費者各種復雜需求”這樣一個時代。【P11】


    資本主義打開了通往豐饒之地的大門,但是光有資本主義並不足以支撐它。發展已經變成經濟繁榮的同義詞,但21世紀將要求我們想出其他的方法,來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西方的年輕人大部分已經進入一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技術統治時代,但是為了尋找新的烏托邦,我們將不得不再次回到政治。【P17-18】


    但是,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沒有這一代代天真的夢想家,我們將仍舊貧窮、饑餓、肮髒、恐懼、愚蠢、病態而丑陋。沒有烏托邦,我們將失去方向。並不是說現在有多糟;事實正好相反。但是,假如我們沒有任何變得更好的希望,我們的人生將一片荒蕪。“人類需要的,不僅僅是為了自身幸福的各種享受,還包括希望、事業和變化。”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曾經這麼說過。他在其他地方繼續寫道:“我們應該期待的,不是一個完美的烏托邦,而是一個活躍著想像力和希望的世界。”【P19】


    我們的繁榮隻有一小部分是我們自己努力的成果。多虧了制度、知識以及先輩們為我們積累的社會資本。我們,豐饒之地的居民,纔能夠變得如此富裕。這筆財富屬於我們所有人,而基本收入制度則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它。【P39】


    不管你研究的是抑郁、倦怠、吸毒、高輟學率、肥胖、兒童不快樂、過低的選舉投票率,還是社會和政治不信任度,這些問題每次都指向同一個罪魁禍首:收入差距。【P54】


    無論我們是在追逐新夢,還是在重拾舊夢,隻有回顧過去我們纔能前進。那是一個抽像變為具體的地方,從那裡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已經到了豐饒之地,並在那裡生活了。過去給我們上了簡單而關鍵的一課:事情可以很不一樣。我們的世界並不是某個公理演變的結果。我們的現狀很可能隻是一些瑣碎但卻關鍵的歷史轉折的結果。【P63】


    現在,我們該重新考慮這些老問題了。增長是什麼?發展是什麼?或者來個更基本的,生命的真正價值是什麼?【P99】


    19世紀的富人總是拒絕干活,認為干活是農民的事,活干得越多就越窮。從那時開始,社會風氣就變壞了。如今,過度的勞累和壓力是社會地位的像征。抱怨要做的事情太多,通常隻是為了使自己顯得既重要又有趣而已。在那些貧富差距日益嚴重的國家,自由時間肯定很快就會等同於失業和懶惰。【P116】


    直到幾個世紀前,幾乎所有人還都在田間地頭勞作。他們使富裕的上流社會得以自由地四處遊蕩,依靠自己的私有財產生活,並發動戰爭——所有這些愛好都不會創造財富,多隻是轉移財富,有時甚至是摧毀財富。任何一個出身名門的貴族都對這種生活方式引以為傲,世襲的權利使少數人得以犧牲其他人的利益,腰包鼓鼓地過著舒適的日子。干活?那是農民的事。【P125】


    想一想,由於成千上萬的聰明人將時間浪費在那些結果隻會帶來災禍的復雜的金融產品上,我們錯過了多少發展的機會。他們將自己好的年華用於不斷地復制已有的藥物,目的是制造出一種差別極小的新藥,以保證可以在聰明的律師的幫助下獲得新的專利,從而使表現出色的公關部可以為一種並不那麼新的藥開展一場全新的營銷活動。


    想像一下,所有這些聰明纔智不是用於轉移財富,而是用於創造財富。誰知道呢,也許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噴氣背包,建成了海底城市,或者已經攻克了癌癥。【P133】


    威廉•利德比特是一名熟練的工人,直到1830年他的工作被一臺機械織布機所取代。問題不在於他是個文盲,而在於突然之間他的技能變得多餘。越來越多的人將會有這種經歷。“後,我想冒昧地說一句,機器將導致宇宙的毀滅。”威廉警告說。


    歡迎和機器賽跑。【P142】


    然而,決定歷史進程的並不是科技本身。終決定如何塑造自己命運的是我們人類。美國正在形成的不平等並不是我們的選擇。我們的另一個選擇,是在21世紀的某個時候,摒棄那種你必須為了生計而工作的教條。我們的社會越是富有,勞動力市場分配成功果實的效率就越低。如果我們想守住科技的成果,終我們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重新分配,大規模重新分配。【P158】


    我說的是開放邊界。


    自由流通的不僅僅是香蕉、衍生品和蘋果手機,而是所有東西—技術工人、難民,和那些追求更好生活的普通人。【P172】


    19世紀時,貧富差距依然是一個階級問題;現在,則是一個位置問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句以前的戰鬥口號,是在全世界的窮人都差不多同樣悲慘的情況下提出的。但是現在,正如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布蘭科•米蘭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指出的:“‘無產階級團結’這個詞已經死了,因為已經不再存在‘全世界無產者’了。”豐饒之地的貧困線要比安樂鄉的榛莽之地高出17倍。要是和世界上窮的人相比,就連那些靠救濟過活的美國人,也生活得跟王公貴族一樣。【P176】


    那些令人震驚的想法已經改變了世界,這種事情還將再次發生。“事實上,”凱恩斯說,“統治世界的,就隻是這些思想而已。【P202】


    一切始於重新掌握進步的語言。


    改革?是的,沒錯。


    任人唯賢?努力實現。


    創新?是的,必須進行全面的創新


    效率?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削減保姆式服務?完全正確。


    自由?歌唱吧,姐妹。


    是時候重新定義我們對“工作”的概念了。我呼吁縮短工時,而不是要求那種漫長而無所事事的周末。我在呼吁我們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那些對我們真正重要的事情上。【P209-212】


     


     


    章 烏托邦的回歸


    藍 圖


    我不打算預測未來。


    我試著開啟未來。打開我們的心靈窗戶。當然,烏托邦反映得更多的,往往是憧憬它的那個時代,而不是它真正可能的樣子。美好的“豐饒之地”為我們描繪了中世紀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是悲慘至極。或者應該這麼說,幾乎每個地方的每個人都生活得異常悲慘。畢竟,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版本的烏托邦。[20]


    簡單的欲望孕育出簡單的烏托邦。如果你饑腸轆轆,那麼你的夢想將是赴一場豐盛的晚宴。如果你冷得發抖,那麼你的夢想將是擁有一個熊熊的火爐。年老體衰時,你幻想著青春永駐。所有這些願望都反映在以前的烏托邦之中,那時的生命依舊肮髒、粗俗而又短暫。“地球上沒有任何可怕的東西,也沒有疾病&rdquo前5世紀的希臘詩人特拉西德斯(Telecides)這麼幻想著,假如需要什麼,那個東西自然就會出現。“每條小河都流淌著美酒……魚兒會自動跑到你家裡來,自己烤熟,然後平躺在餐桌上。”[21]


    但是,在進一步討論之前,讓我們先區分一下烏托邦思想的兩種形式。[22]種是為人所知的烏托邦計劃。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和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等偉大思想家,甚至席卷整個哲學界的後現代主義思潮,都在想方設法顛覆這種烏托邦。他們基本上成功了;他們給那片人間天堂下的判語至今被奉為圭臬。


    沒有抽像的理想,有的隻是無法容忍任何異議的不變的規則。意大利詩人托馬索•康帕內拉(Tommaso Campanella)寫的《太陽城》(The City of the Sun,1602)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他的烏托邦,確切地說,應該是反烏托邦中,個人財產被嚴厲禁止,每個人都必須愛其他人,一旦發生鬥毆,將會被判以死刑。私生活受政府控制,包括生育。例如,聰明的人隻能跟愚蠢的人上床,胖子隻能跟瘦子一起睡。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打造一個滿意的中間值。而且,每個人都受到一個龐大的告密者網絡的監督。一旦違反規定,罪犯將受到口頭恐嚇,直到他們承認自己所犯的罪行,並且甘願受罰,任由他人向其投擲石子。


    事後看來,任何一個讀康帕內拉小說的現代讀者都將感到心寒,因為它令人聯想到法西斯主義和種族屠殺。


    正確地提問


    但是,烏托邦思想還有另外一條幾乎被遺忘了的道路。如果說前面那張藍圖是幅高分辨率的圖像,那麼這個烏托邦就隻有一個模糊的輪廓。它沒有為我們提供解決方法,而是給我們指出了大致的方向。它沒有給我們套上緊身衣,而是鼓勵我們做出改變。它知道,正如伏爾泰所說的,完美是優秀的敵人。正如一名美國哲學家所說的,“任何一位嚴肅的烏托邦思想家,在想到這幅藍圖的含義時,都會感到不安”。[23]


    正是本著這種精神,英國哲學家托馬斯•莫爾(Thomas More)纔寫了一本關於烏托邦的書(並創造了烏托邦這個詞)。莫爾並沒有為我們提供一幅藍圖,讓每個人都嚴格遵守,他的烏托邦主要是對不顧人民群眾死活、一心追求窮奢極侈的貪婪貴族的控訴。


    普遍認為,過於嚴肅地看待烏托邦是非常危險的。“你必須熱情地相信它,同時又能看到自己信仰的可笑之處,並嘲笑它。”哲學家和研究烏托邦的權威專家萊曼•托爾•薩金特(Lyman Tower Sargent)如是說。烏托邦就像幽默和諷刺一樣,突然打開了心靈的窗戶。而這是至關重要的。隨著人和社會的日益老化,他們變得越來越安於現狀,自由成了牢籠,真理成了謊言。現代的信念—或者更糟糕,那種認為無物可信的現代信仰—使我們看不到那些每天仍然包圍著我們的短視和不公。


    舉幾個例子: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已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富有,但是為什麼我們的工作卻越來越辛苦?我們完全有能力徹底消除貧困,為什麼仍有幾百萬人生活艱難?為什麼你的收入60%以上取決於你所誕生的這個國家?[24]


    烏托邦沒有給我們現成的答案,更別說解決方法了,但它們卻提出了真正的問題。


    宏大敘事的消亡


    可悲的是,今天我們甚至無法在醒來之前開始做夢。有句老話說,夢想常常會變成夢魘。烏托邦是滋生衝突、暴力,甚至大屠殺的地方。烏托邦終變成了反烏托邦;事實上,烏托邦就是反烏托邦。“人類進步是個神話。”還有一句老話是這麼說的。然而,我們卻造出了中世紀的天堂。


    沒錯,歷史上充斥著許多恐怖的烏托邦形式,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就像每種宗教都會醞釀出幾個狂熱的教派一樣。但是假如有一名宗教狂熱分子煽動使用暴力,我們是否該取締整個宗教?那麼為什麼要消滅烏托邦主義呢?是否我們應該干脆停止做夢,不再去幻想一個更好的國度?


    不,當然不是。然而目前的情況正是如此。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變成了同義詞,隻在消費者信心上有所區別。關於另一個世界的激進思想簡直不可想像。對社會的期望急劇消逝,隻給我們留下一個冷冰冰的事實,那就是沒有烏托邦,一切隻剩下技術統治。政治已經淡化為問題管理。選民們搖擺不定,並非因為政黨之間的分歧太大,而是因為幾乎無法將它們區分開來,現在右翼和左翼的區別隻在於一兩個百分點的所得稅稅率。[25]


    我們從新聞媒體中知道,政治是一場遊戲,賭的不是理想,而是事業。我們看到,在學術界,每個人都忙著寫書和出書,而沒有空閱讀和辯論。事實上,21世紀的大學簡直就是一座工廠,我們的醫院、學校和電視網絡也一樣。重要的是實現目標。無論是經濟、收視率還是發行量的增長—質量確實正緩慢而穩步地被數量所取代。


    有一股力量在推動這一切前進,它有時被稱為“自由主義”,這是一種幾乎已被掏空的思想。現在重要的是“做你自己”和“做你喜歡的事”。自由也許是我們的理想,然而我們的自由已經成了一種空洞的自由。由於害怕任何形式的說教,道德已經成為公開辯論中的一個禁忌。畢竟,公共舞臺應該保持“中立”—但它的表現卻從未如此專斷。我們在每個街角,都會遇到使我們酗酒、狂歡、借錢、購物、辛苦、緊張和詐騙的誘惑。無論我們如何地高談言論自由,我們的價值觀卻與那些付得起黃金時段廣告費的企業所鼓吹的恰恰非常接近,這不禁令人生疑。[26]一個政黨或者教派對我們和孩子的影響,哪怕隻有廣告的幾分之一,我們也會起來反抗。可是因為那是市場經濟,因此我們保持了“中立”。[27]


    政府現在能做的,就是排解糾紛。假如你不是一名溫順的公民,沒有心甘情願地按照那張藍圖指定的方向走,那麼當局將非常樂於使你乖乖就範。它們的手段都有哪些?控制、監督和鎮壓。


    與此同時,福利國家的注意力正逐漸從我們不滿的原因轉移到那些癥狀上。我們生病了會去看醫生,情緒低落的時候會去找治療師,超重了會去找營養師,犯罪了會去監獄,失業了會去找就業指導專家。所有這些服務均要價不菲,但是卻沒有什麼效果。美國的醫療成本全球,然而許多地方的人均壽命實際上卻在下降。


    市場和商業利益一直以來均享有完全的自由。食品工業為我們提供了滿是鹽、糖和脂肪的便宜的垃圾食品,使我們很快就得去找醫生和營養師。越來越多的工作被高速發展的科技所糟蹋,我們不得不又去面見就業指導專家。而廣告則鼓勵我們花口袋裡沒有的錢去買些我們並不需要的垃圾,目的隻是為了讓那些我們受不了的人眼前一亮。[28]然後我們可以去找營養師,伏在他的肩膀上痛哭。


    這就是我們今天生活在其中的反烏托邦。


    被寵壞的一代


    這並不是說—我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它一點好處也沒有。事實遠非如此。要說有什麼區別的話,現在的孩子正在太多的寵溺之下苦苦掙扎。聖迭戈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珍•特文格(Jean Twenge)深入研究了現在和過去年輕人的態度,她發現20世紀80年代以來年輕人的自尊心有了顯著的提升。年青一代認為自己比以前更聰明、更負責,也更有魅力。


    特文格解釋說:“這一代的每個小孩都被告知‘你想做什麼都可以。你是獨一無二的’。”[29]我們在自戀中長大,然而一旦進入這個充滿了無數機會的龐大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卻輸得很慘。世界原來既冰冷又嚴酷,充滿了競爭和失業者。世界不是迪士尼樂園,你無法對著星星許個願,然後看到所有的夢想成真,這是個激烈競爭的社會,如果你不能達標,那麼隻能怨你自己。


    自戀掩蓋了變幻莫測的人世,這絲毫不足為奇。特文格還發現,幾十年來,我們的膽子變得越來越小。她比較了1952年和1993年的269個案例後認為,20世紀90年代初生活於北美的普通小孩,比20世紀50年代初的精神病患者還要焦慮。[30]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抑郁甚至已成為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到2030年將成為世界頭號疾病。[31]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以前從未有這麼多的年輕人去看精神病醫生。以前從未有這麼多人早早便對自己的職業感到倦怠。而我們也從未像現在這樣大口大口地吞下抗抑郁藥。我們一再將失業、不滿、抑郁等集體問題歸咎於個人。假如成功是一種選擇,那麼這就是失敗。失業了?你應該更加賣力地工作。生病了?你的生活方式肯定不太健康。不開心?喫點藥吧。


    20世紀50年代,隻有12%的年輕人同意“我是獨一無二的”這句話。現在這個數字是80%[32],而事實上,我們正變得越來越相似。我們都在讀同一本暢銷書,看同一部大片,穿同一款運動鞋。我們的祖父母仍然在服從家族、教會和國家的規定,而我們卻被媒體、營銷和家長式的政府所包圍。然而就在我們變得越來越相似時,我們卻離大集體的時代越來越遠。教徒和工會成員的人數正在暴減,而左右翼之間的傳統界線已經不再有什麼意義。我們關心的隻是“解決問題”,好像政治可以外包給管理顧問似的。


    果然,有些人在試著重新燃起人們對發展的信心。我們時代的文化典範竟然是些書獃子,這有什麼奇怪的呢?他們發明的應用軟件和小玩意代表了經濟增長的希望。“我們這一代人中,聰明的都在琢磨如何纔能使人們點擊廣告。”臉書(Facebook)的一名前數學天纔近抱怨說。[33]


    為了避免出現任何誤會,有必要在這裡澄清一下:資本主義打開了通往豐饒之地的大門,但是光有資本主義並不足以支撐它。發展已經變成經濟繁榮的同義詞,但21世紀將要求我們想出其他的方法,來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西方的年輕人大部分已經進入一個對政治不感興趣的技術統治時代,但是為了尋找新的烏托邦,我們將不得不再次回到政治。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為我們的不滿感到振奮,因為不滿遠非冷漠。全世界的人都患上了思鄉病,都在想念那個從未存在過的過去,這說明我們仍然懷有理想,即使我們親手將其埋葬了。


    進步始於一種與經濟無關的東西:關於美好生活的智慧。我們不得不像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和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00年前提倡的那樣,認為“價值高於手段,喜歡好的,而不是有用的東西”。[34]我們必須考慮未來。必須讓民意測驗和充滿壞消息的無情的新聞報道停止消費我們的不滿。必須想出其他的辦法,形成新的集體。必須超越這種束縛我們的時代精神,承認我們擁有相同的夢想。


    也許到了那時,我們也可以超越自己,重新審視這個世界。我們將看到,以前那種不錯的發展仍在歡快地向前邁進。我們將看到,我們生活於一個輝煌的年代,一個饑餓和戰爭正逐漸減少,人均壽命正急劇飆升,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年代。但是我們也將看到,我們—人口中富有的10%,5%,或者1%—還有多少事情可做。


    回歸烏托邦


    是時候重新思考烏托邦了。


    我們需要一顆新的北極星,一幅新的世界地圖,地圖上重新有一塊遙遠的未知大陸—“烏托邦”。我指的並不是那種烏托邦狂熱分子試圖強行向我們灌輸的神權政治或五年計劃—他們隻會使真正的人屈服於狂熱的夢想。想想看:“烏托邦”這個詞同時有“安樂之鄉”和“烏有之鄉”的意思。我們需要的,是一些激發我們想像力的另類視野。而我確實認為這樣的視野不止一個;畢竟,存在互相衝突的烏托邦,正是民主的生命力所在。


    跟往常一樣,我們的烏托邦剛開始規模很小。夢想家們在很久以前,便按照自己的節奏為我們鋪下了今天文明的基石。西班牙修道士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Bartolomé de Las Casas,1484—1566)便主張拉丁美洲的殖民者與當地居民地位平等,並嘗試建立一個人人都過上舒適生活的殖民地。工廠主羅伯特•歐文(Robert Owen,1771—1858)支持英國的工人解放,他付給工人合理的工資,並且嚴禁體罰,他的棉紡廠經營得非常成功。哲學家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甚至相信男女平等。(這也許跟他一半的作品都是由妻子寫的有關。)


    但是,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沒有這一代代天真的夢想家,我們將仍舊貧窮、饑餓、肮髒、恐懼、愚蠢、病態而丑陋。沒有烏托邦,我們將失去方向。並不是說現在有多糟;事實正好相反。但是,假如我們沒有任何變得更好的希望,我們的人生將一片荒蕪。“人類需要的,不僅僅是為了自身幸福的各種享受,還包括希望、事業和變化。”[35]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曾經這麼說過。他在其他地方繼續寫道:“我們應該期待的,不是一個完美的烏托邦,而是一個活躍著想像力和希望的世界。”[36]


     


     


    後  記


     


    那麼,後再問一次:怎麼纔能使烏托邦變為現實?怎麼纔能接受這些想法並付諸實施?


    理想通往現實的道路,一直令我非常著迷。正如普魯士政治家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說的那句名言:“政治是一門‘可能’的藝術。”如果你跟蹤華盛頓和威斯敏斯特等地的新聞,這種觀點似乎確實沒錯。但是還存在另一種形式的,更加重要的政治。我說的是大寫的政治,不是關於統治,而是關於顛覆。不是關於“可能”的藝術,而是關於變不可能為必然的藝術。


    這個政治舞臺可以容納更多的政治家,從垃圾工到銀行家,從科學家到鞋匠,從作家到正在讀這本書的你。這種政治與那種小寫的政治截然相反。當小寫的政治一再地重申維持現狀時,大寫的政治就會隨時衝破藩籬,強行逃脫。


    奧弗頓之窗


    20世紀90年代,美國律師約瑟夫•奧弗頓(Joseph Overton)次解釋了大寫的政治的作用過程。他以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好點子沒有受到重視?


    奧弗頓意識到,政治家隻要想連任,就不會允許自己的觀點看起來過於。為了掌權,他們必須將自己的想法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這扇可接受之窗布滿了各項經專家批準,經統計部門總結,並有很大機會寫進法律的政策。


    任何人的思想一旦伸出“奧弗頓之窗”的外面,就注定了坎坷的命運。他們很快會被媒體這個膽小的守窗人貼上“不切實際”或者“荒唐”的標簽。比方說,電視就很少播放那些截然不同的觀點。脫口秀反而成了一檔娛樂節目,讓我們沒完沒了地看同樣的人說同樣的話。


    盡管如此,社會卻可以在幾十年間發生徹底的改變。因為奧弗頓之窗是可以移動的。實現這一目標的經典策略是,發表一個令人震驚的顛覆性看法,從而使那些不是很的觀點頓時聽起來很明智。換句話說,為了使的觀點聽起來不無道理,你隻需再一點。


    美國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英國的鮑裡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以及患有“伊斯蘭恐懼癥”的荷蘭的海爾特•維爾德斯(Geert Wilders),都非常完美地掌握了這門藝術。要不是經常不被當真,他們肯定已將“奧弗頓之窗”拉到了自己的營地。事實上,在經濟和文化方面,這個窗口近幾十年來一直在向右偏移。隨著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消滅了經濟上的爭論,右翼已同時控制了宗教和移民方面的話語權。


    我們正在目睹的是一場發生中的劇變。從歷史角度來說,大寫的政治向來是左派的專屬領地。“直面現實,變不可能為可能!”1968年巴黎示威者喊的口號還回響在我們耳邊。結束奴隸制、婦女解放、增加福利—這些進步思想一開始均以瘋狂和“荒謬”的面目出現,但是終都成為大家接受的基本常識。


    可是,左派現在似乎已經忘了政治這門藝術。更糟糕的是,許多左翼思想家和政治家試圖壓制自己隊伍中的主義思潮,他們一個個都害怕失去選票。這種態度就是我近幾年來開始思考的“弱勢社會主義”現像。


    這是一種國際現像,你可以從全球無數的左翼思想家和他們的思想傾向中,從商會到政黨,從專欄作家到大學教授中觀察到這一現像。弱勢社會主義者認為,新自由主義已經掌握了理智、判斷和統計的遊戲,留給左派的隻剩下情緒了。他們心地善良。弱勢社會主義者有太多的同情心,認為現行的政策極為不公。看到福利制度正在崩塌,他們飛跑著衝進來,盡自己所能地施以援手。但是當事態變得嚴重時,弱勢社會主義者卻往往倒向對立的一派,接受他們的辯論前提。


    “國債已經失控,”他們承認,“但是我們可以制定更多依賴收入的政策。”


    “消除貧困需要高昂的費用,”弱勢社會主義者理論說,“但這是文明社會的一部分。”


    “稅收是很高,”他們哀嘆,“但每個人都按自己的能力納稅。”


    弱勢社會主義者忘了,真正的問題不是國債,而是過度擴張的家族和企業。他忘了,消除貧困是一項回報極為豐厚的投資。他還忘了,自始至終銀行家和律師都在以垃圾清理工和護士的利益為代價,做些毫無意義的事情。


    嚴加管束,同時壓制反對的聲音,這就是弱勢社會主義者的使命。反對私有化,反對體制,反對緊縮。鋻於他們什麼都反對,我們不免感到疑惑,弱勢社會主義者真正擁護的是什麼?


    他們經常與社會上不幸的人站在一起:窮人、輟學者、尋求庇護者、殘障人士,以及受歧視者。他們公開反對伊斯蘭恐懼癥、同性戀恐懼癥,以及種族歧視。他們著迷於藍領與白領、貧與富、普通人與極少數人之間越來越大的鴻溝,並徒勞地嘗試與早已拋棄他們的選民“再次建立聯繫”。


    但是弱勢社會主義者的問題不在於他們錯了。他們的問題是沉悶,像木頭一樣沉悶。他們沒有故事可講,甚至連講故事的語言也沒有。


    而且,左派那些人看起來真的很喜歡輸。好像所有的失敗、阨運和暴行是為了證明他們一直都是對的。“有一種行動主義,”麗貝卡•蘇尼(Rebecca Solnit)在她那本《黑暗中的希望》(Hope in the Dark)中說,“自我標榜的成分多過努力做事的成分。”唐納德•特朗普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大部分人喜歡站在獲勝的一方。(“我們將會贏很多很多,多到你覺得厭倦。”)大部分人都討厭同情和好心人的家長式作風。


    不幸的是,弱勢社會主義者已經忘了,左派講述的應該是一個關於希望和進步的故事。我說的不是那種隻能引起少數時髦人士興趣的故事,這些人讀過一些冗長的大部頭之後,便興致勃勃地探討起“後資本主義”或者“交叉性理論”來。學術左派的罪過在於他們已經完全貴族化了,隻會用些奇怪的術語,把簡單的事情弄得異常復雜。如果你無法向一名相當聰明的12歲孩子解釋你的理想,那可能是你自己的錯。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講給數百萬普通人聽的故事。


    一切始於重新掌握進步的語言。


    改革?是的,沒錯。讓我們給金融業來一場徹底的革命。強制銀行提高緩衝資本的額度,這樣一旦危機再次發生,它們將不會垮臺。需要的話,把它們拆分開,這樣下次納稅人就不必為“不可能倒閉”的大銀行話埋單了。曝光並摧毀所有的避稅天堂,讓富人把他們該付的錢都掏出來,他們的會計師也可以做些有意義的事。


    任人唯賢?努力實現。讓每個人終按照各自的真正貢獻獲得酬勞。垃圾清理工、護士和教師的工資將大幅提升,而不少說客、律師和銀行家的工資將變為負值。如果你想做損害公眾利益的事,那麼請便,但是你必須為這種特權支付高額的稅。


    創新?是的,必須進行全面的創新。即使現在,仍有大量的人纔在浪費。如果說常春籐聯盟(Ivy League)的畢業生以前曾從事科學、公共服務和教育方面的工作,現在他們則更傾向於選擇銀行、律師事務所,或者谷歌、臉書這類廣告推廣企業。讓我們停下來思考片刻,數納稅人的錢被砸在了社會上聰明的人纔身上,目的是讓他們學會如何更有效地剝削他人,這麼一想你將大喫一驚。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這一代秀的人纔將時間和精力加倍投入到時代的挑戰上,情況將會多麼不同。例如,氣候變化、人口老化和貧富差距……那將會是真正的創新。[1]


    效率?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想一想:在無家可歸者身上每投,都將在醫療保健、治安和訴訟費上收獲3倍以上的回報。我們隻需想想消除兒童貧困可能產生的效果就好。解決這類問題,比“對付”它們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從長遠來看,後者的費用要高很多。


    削減保姆式服務?完全正確。讓我們取消那些無聊和過分的再就業課程吧(他們實際上是延長失業),讓我們停止羞辱和訓練那些拿失業救濟金的人吧。讓我們給每個人發一份基本工資—作為大家的投入資本—從而使我們有能力規劃自己的生活。


    自由?歌唱吧,姐姐。正如我們所說的,超過1/3的勞動力被他們認為毫無意義的“狗屁工作”給困住了。不久前,我就無聊的工作越來越多這個問題,給幾百名咨詢師做了一個報告。令我驚訝的是,觀眾沒有發出噓聲。不僅如此,在後來的酒會上,不止一人向我透露,一些高薪但是無足輕重的任務實際上給了他們財務自由,使他們可以做一些利潤不高但卻更有價值的事情。


    這些故事令我想起了那些自由撰稿人,為了有資金做關鍵的調查工作,他們不得不為自己所鄙視的公司(恰好和他們調查的公司是同一類)做些公關工作。這個世界是不是亂套了?顯然,在現代資本主義,我們資助的東西,其實全是……狗屎。


    是時候重新定義我們對“工作”的概念了。我呼吁縮短工時,而不是要求那種漫長而無所事事的周末。我在呼吁我們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那些對我們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幾年前,澳大利亞作家布洛妮•韋爾(Bronnie Ware)出版了一本書,名為《臨終前後悔的5件事》(The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書中描寫了她做護士時曾經照顧過的那些病人。[2]你猜答案是什麼?沒有一個人說他或她希望更關注同事的演示文稿,或者繼續討論共同創造對網絡社會造成的破壞。後悔的一件事是:“我希望有勇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那種其他人希望我過的生活。”排在第二位的是:“我希望自己沒有這麼辛苦地工作過。”


    無論左派還是右派,我們聽到的都是需要更多的工作和就業機會。對大部分政治家和經濟學家來說,就業的的確確是個中性詞:越多越好。我認為是時候進行一場新的工人運動了。這場運動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工資,更重要的是,為了爭取有內在價值的工作。然後我們就會發現,一旦我們在乏味的營銷、愚蠢的管理,以及害人的謊話上多花時間,失業率就會上升,而一旦我們在那些實現自我價值的事情上多花時間,失業率就會下降。


    後兩條建議


    弱勢社會主義者必須停止在道德優越感和過時的觀念中放縱自己。每個自認為進步的人應該不僅僅是能量的燈塔,還應該是思想的燈塔,不僅僅是憤怒的燈塔,還應該是希望的燈塔,並同等地看待道德標準和強行推銷。說到底,弱勢社會主義者缺乏的是政治變革關鍵的一個因素:堅信有更好的方法。堅信烏托邦實際上觸手可及。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學會大寫的政治是件易事。正好相反。個也是的障礙在於認真地對待這件事。這是過去三年我為普遍基本收入、縮短工時和消除貧困辯護時的親身經歷。不斷地有人告訴我這些觀點不現實,我們負擔不起,或者愚蠢至極。


    過了好一會兒我纔意識到,我的所謂不夠務實其實和我推理中的真正缺陷沒有任何關繫。把我的觀點稱為“不現實”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說法,真正的意思是它們不符合現實。讓他們住口的好方法是使他們覺得自己很蠢。這種方法甚至好過審查制度,因為幾乎可以保證他們都閉口不言。


    我剛開始寫文章介紹基本收入的時候,大部分人從未聽說過這個詞。但是現在,僅僅過了幾年,這個觀點已經非常普及。芬蘭和加拿大都已宣布進行大量的實驗。硅谷也在大踏步跟上。“直接給”(我們在第二章提到的一個公益組織)正在肯尼亞大範圍開展關於基本收入的研究。而在我的祖國荷蘭,至少20個城市已經將基本收入計劃付諸行動。


    引發這股突如其來的興趣的,是2016年6月5日瑞士舉行的全民公投。5年前也許隻有幾百個瑞士人知道什麼是基本收入,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當然,這個提議遭到了大比分否決,但是我們別忘了,1959年,瑞士人同樣以大比分否決了另一項奇怪的烏托邦式提議:婦女的選舉權。等到1971年進行第二次公投時,大部分瑞士人都改投了贊成票。


    我的觀點是:瑞士的公投並不是討論的結束,而是開始。自從本書在荷蘭初版以來,我已經在巴黎、蒙特利爾、紐約、都柏林和倫敦討論過這件事。每到一處我都遇到了對基本收入非常狂熱的人,他們熱情的原因完全相同。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英國退出歐盟,以及特朗普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人渴望排外和不平等的問題能夠得到真正徹底的解決。他們渴望一幅嶄新的世界地圖。渴望獲得新的希望。簡而言之,渴望一個新的烏托邦。


    因此,後,我想向每一個準備將本書的觀點付諸實施的人提後兩條建議。條,要知道有很多像你這樣的人。有很多很多。我遇到過無數的讀者,他們告訴我,雖然他們相信本書的觀點,但是他們認為這個世界腐朽而貪婪,簡直糟糕透了。我回答他們:關掉電視,看看周圍,並組織起來。大部分人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真的。


    我的第二條建議是,臉皮要厚。不要讓任何人對你指手畫腳。如果我們想改變世界,就需要不切實際,不講理,和不可理喻。記住:那些呼吁廢除奴隸制、爭取婦女選舉權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人,也曾經一度被視為瘋子。隻有歷史纔能證明他們是正確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