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社會認同的邏輯:集體行動的理性與感性之爭
    該商品所屬分類:政治 -> 政治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作者】 薛婷 
    【所屬類別】 圖書  政治/軍事  政治  中國政治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4174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2417477
    作者:薛婷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1月 

        
        
    "

    編輯推薦
    社會認同的邏輯:集體行動的理性與感性之爭基於國內外相關研究所提出的適應我國社會背景的集體行動的概念框架和理論整合模型,以及針對特定類型和特定階段集體行動發生機制的深入研究,從理論和現實等角度有助於促進該領域的深入研究,揭示中國式集體行動的特征和機制等. 
    內容簡介
    本書以社會心理學為立足點,融彙其他領域和學科有關現實和網絡集體行動的內涵、外延和發生、發展機制等理論和方法,提出更為全面和適合我國背景的現實和網絡集體行動的概念框架和理論整合模型。在此基礎上,通過繫統地實證研究,對國外經典的雙路徑模型進行驗證和發展,並集中探討社會認同、情緒、效能感和價值觀等核心因素對集體行動的作用機制和由此體現的我國背景下集體行動參與的社會心理特征。本書內容翔實、繫統,既可作為相關領域知識普及的重要工具考,也可為多視角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框架和交流平臺,其實證研究結果,也為國內的實踐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目錄

    目錄
    第一章多視角下的集體行動1
    第一節現實集體行動的多種界定1
    第二節多視角下的網絡集體行動15
    第三節現實集體行動的經典理論28
    第四節網絡集體行動的相關理論53
    第五節集體行動中的三足鼎立68
    第六節集體行動影響因素解析81
    第七節集體行動理論模型概述93
    第八節本研究概述100
    第二章集體行動理論框架構建106
    第一節現實集體行動諸相關概念分類新框架106
    第二節網絡集體行動諸相關概念及分類新框架109

     


    目錄


    第一章多視角下的集體行動1


    第一節現實集體行動的多種界定1


    第二節多視角下的網絡集體行動15


    第三節現實集體行動的經典理論28


    第四節網絡集體行動的相關理論53


    第五節集體行動中的三足鼎立68


    第六節集體行動影響因素解析81


    第七節集體行動理論模型概述93


    第八節本研究概述100


    第二章集體行動理論框架構建106


    第一節現實集體行動諸相關概念分類新框架106


    第二節網絡集體行動諸相關概念及分類新框架109


    第三節現實集體行動理論整合模型115


    第四節網絡集體行動理論整合模型126


    第三章理性與感性路徑的實證解析136


    第一節社會認同VS.工具性動機136


    第二節情緒VS.效能感149


    第三節各因素整合模型初探164


    第四節跨情景整合模型分析175


    第五節價值觀的作用機制分析197


    第六節社會認同作用機制的實驗探索209


    第四章從研究到實踐221


    參考文獻229


    後記248


    附錄251


    附錄A以釣魚島事件為背景的調查問卷251


    附錄B以利比亞事件為背景的調查問卷261


    附錄C實驗中的調查問卷271

    前言
    前言
    不管是出於理論研究還是出於維持社會穩定、改善群際關繫的目的,非制度性集體行動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而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創新也使網絡集體行動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究竟何為非制度性集體行動?它具有怎樣的發展歷程?哪些因素會促發這類行動?其影響機制如何?如何預測和預防?等等,這些都是目前廣受重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書從中總結出10個核心問題,並希冀通過繫統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對此進行解答。
    1. 現實集體行動的定義和分類
    相對於制度性集體行動(collective action)而言,非制度性集體行動往往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和反社會性,長久以來一直受到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心理學、傳播學、人類學等多門學科的普遍關注,可以說是一個跨學科、跨歷史和跨地域的研究領域。而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學科的研究者和社會實踐者往往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定義和分類,這就很容易造成對集體行動的認識混亂,既不利於學術上的交流,也不利於對集體行動本質的認識和研究的深入進行。基於此,本書在對以往國內外有關集體行動的定義和分類進行總結和分析的基礎上,試圖提出一個較為全面並更適合我國社會和時代背景的分類框架,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礎和工具。前言
    不管是出於理論研究還是出於維持社會穩定、改善群際關繫的目的,非制度性集體行動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而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創新也使網絡集體行動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究竟何為非制度性集體行動?它具有怎樣的發展歷程?哪些因素會促發這類行動?其影響機制如何?如何預測和預防?等等,這些都是目前廣受重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書從中總結出10個核心問題,並希冀通過繫統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對此進行解答。
    1. 現實集體行動的定義和分類
    相對於制度性集體行動(collective action)而言,非制度性集體行動往往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和反社會性,長久以來一直受到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心理學、傳播學、人類學等多門學科的普遍關注,可以說是一個跨學科、跨歷史和跨地域的研究領域。而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學科的研究者和社會實踐者往往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定義和分類,這就很容易造成對集體行動的認識混亂,既不利於學術上的交流,也不利於對集體行動本質的認識和研究的深入進行。基於此,本書在對以往國內外有關集體行動的定義和分類進行總結和分析的基礎上,試圖提出一個較為全面並更適合我國社會和時代背景的分類框架,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礎和工具。
    2. 網絡集體行動的定義和分類
    隨著網絡影響的日益擴大,網絡集體行動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對網絡集體行動本身,以及網絡上出現的各種群體現像進行了分析和論述。參照現實集體行動的定義和框架以及以往的理論和研究,本書試圖根據網絡集體行動的特征和發展程度提出一個動靜結合的定義和分類框架。
    3. 現實集體行動機制的理論整合
    關於現實集體行動的發生及發展機制,以往研究者雖然已建立了豐富的理論,但仍未形成統一認識。本書試圖從微觀、宏觀和整合等不同層次對以往的重要理論進行梳理,分析各理論的相似之處,並以價值累加理論所揭示的集體行動的發展脈絡為主要框架對以往的理論進行整合,以對集體行動的不同類別和不同階段的發生發展機制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為隨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4. 網絡集體行動機制的理論整合
    借鋻現實集體行動的整合思路,以網絡集體行動所涉及的宏觀、中觀和微觀環境為主要整合線索,以價值累加理論為主要分析框架,對能夠應用到網絡環境中,用以解釋網絡集體行動的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傳播學等有關現實集體行動和傳統傳播現像的理論進行分析和整合。試圖勾畫出網絡集體行動及其發展的全貌,為隨後研究的深入和更具針對性的理論的提出提供一定的依據。
    5. 對社會認同和工具性動機雙路徑模型的檢驗和發展
    Simon等人提出的雙路徑模型雖然對影響集體行動的兩大主要因素——社會認同和工具性動機進行了整合,但其有關兩個路徑相互獨立的結論主要來自回歸分析結果。Simon B, Loewy M, Stürmer S, et al., “ Collective Identification and Social Movement Participation* 1”,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1998), 646. 後續的研究和分析則發現,社會認同和工具性動機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社會認同作為群體成員共享的信念體繫除對集體行動有直接影響外,還可能通過影響工具性計算(如提高對背叛代價和合作收益的評估)過程而間接影響人們的參與決策。Stürmer S, Simon B, “The role of collective identification in social movement participation: A panel study in the context of the German gay movement”,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0(2004), 263. Louis等對學生運動的研究也發現,對收益—損失的主觀評價在群體規範和集體行動參與間起中介作用。Louis W R, Taylor D M, Douglas R L, “Normative influence and rational conflict decisions: Group norms and cost\\|benefit analyses for intergroup behavior”, Group Processes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8(2005),355. 兩條路徑間的相互關繫暗示了可能存在一個潛在因子,該因素可能正揭示了出兩條路徑的內在機制。並且社會認同和工具性動機的內涵也暗示了可以從內外動機的角度探討兩種因素的作用本質,從而對雙路徑模型進行檢驗和發展。Ajzen I, Fishbein M, “Attitude\\|behavior realtions: A theoretical anaylsis and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in, 84(1977), 888~918. 
    此外,以往的研究多限於西方背景下的現實集體行動,而網絡社會的開放性、匿名性和虛擬性等特征Postmes T, Spears R, Sakhel K, De Groot D, “Social influence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he effects of anonymity on group behavi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7(2001), 1243. ,以及中國獨特的文化和社會行為取向王俊霞:《美國的個人主義與中國的集體主義》,《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23),75~76頁。,可能都會影響兩種因素對集體行動的作用。
    基於此,本書首先以民族事件為背景,結合內外動機和雙路徑模型來探討兩種路徑的作用本質以及中國現實和網絡集體行動的特點和規律,以望能對以往的研究進行驗證和發展。
    6. 對情緒和效能的雙路徑模型的檢驗和發展
    正如Van Zomeren等人(2004)對社會支持和群體不公的實驗研究所發現的,效能和憤怒可以作為影響集體行動的兩條相互補充的路徑,並且工具性路徑對情緒路徑具有一定的強化作用。Van Zomeren M, Spears R, Fischer A H, Leach C W, “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 Explaining collective action tendencies through group\\|based anger and group efficac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7(2004), 649. 而Van Zomeren對不公(主要指情緒)和效能的操作以及其他研究者的工作,都暗示了合理性評估和價值觀作為情緒的基礎,可能對集體行動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Mackie D M, Devos T, Smith E R, “ Intergroup emotions: Explaining offensive action tendencies in an intergroup context”,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9(2000), 602. Van Zomeren等人(2008)隨後提出的整合的集體行動社會認同模型(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Collective Action,SIMCA)則進一步確定了社會認同的基礎性作用。Van Zomeren M, Postmes T, Spears R, “ Toward an integrative 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collective action: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synthesis of three socio\\|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4(2008), 504.
    但很少有研究對上述變量進行細化和整合,基於此,本書仍以民族事件為背景,並通過增加價值觀和合理性評估等變量來探索中國背景下,不同維度的社會認同、價值觀和效能感以及生氣,合理性評估對人們參與現實和網絡集體行動傾向的整體影響和相互關繫,重點分析社會認同的調節作用,以望能對傳統的情緒和效能雙路徑模型進行檢驗和發展。
    7. 集體行動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
    對社會認同和工具性動機模型,以及效能和情緒模型的檢驗和發展,能夠初步揭示出特定事件背景下,中國人參與網絡和現實集體行動的特征和規律。但是,回歸分析和結構方程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所選變量的影響,為進一步勾勒出中國式集體行動的整體特征以及各路徑間的相互關繫,本書將對不同維度的社會認同、工具性動機、效能感、價值觀和情緒的影響機制進行整合分析。
    8. 不同類型集體行動的影響機制分析
    前面的研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國式集體行動的整體特征及主要因素的影響機制,但這些研究都是以民族事件為背景,由此得到的研究結論,特別是與西方研究的差異,除了受中國獨特的文化背景影響外,還可能受到事件類型的影響,並且這些研究沒有考察集體行動的類型對人們參與機制的影響,為檢驗和擴展整合分析的結果,探究中國人參與集體行動的普適規律,本書將進一步以不涉及民族直接利益的國際性事件為背景,綜合分析各種影響因素在不同場域(現實和網絡)以及不同成本和風險的集體行動中的影響機制和相互關繫,重點分析社會認同的調節作用機制。
    9. 價值觀的作用機制
    如前所述,雖然近來有關集體行動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多將社會認同、群際情緒和工具性動機作為核心變量,但其對集體行動的解釋仍較有限。新的較具解釋力的變量逐漸成為該領域的一個新的熱點,其中較受重視的就是價值觀變量。Klandermans在討論參與社會運動的基本動機時,就曾指出除工具性動機和社會認同外,人們對違背其基本價值觀的評估就能激發其參與集體行動的動機。Klandermans B, “Collective political action”.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psychology, 2003,670. 隨後的研究也普遍將價值觀看作是獨立於工具理性的新的影響路徑,人們參與行動單純是為了增強自我意識、進行道德譴責或價值表達。Hornsey M J, Majkut L, Terry D J, McKimmie B M, “On being loud and proud: Non‐conformity and counter\\|conformity to group norm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2(2003), 319. 
    但按照Rokeach的定義Rokeach M,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Free Press, 1973,p.3. 以及Schwartz對價值觀特征的總結Schwartz S H, “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 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 countrie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5(1992),1.,則暗示了價值觀因其抽像性等特征有別於並超越於態度,從而對人們的情感、認知和行為有著基礎性影響,因此,也可能在集體行動中起到和社會認同類似的核心作用。為進一步明確價值觀的影響機制,在前述整合分析的基礎上,本書將進一步通過調節效應和復雜模型的分析對其作用性質進行跨行為場域和行動類型的探索。
    10. 社會認同的作用機制
    以往很多研究都將社會認同作為影響集體行動的核心機制或基礎性變量,並開始探討不同層次的社會認同對集體行動的相對預測力。但對其具體的影響路徑還存在很大的爭議,並且很少有研究從作用性質的角度探討不同水平的社會認同對集體行動的影響。但這一研究視角可能就為揭示雙路徑模型的本質屬性,以及解釋以往有關整合模型研究中的不一致或矛盾現像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基於此,本書根據前期的調查研究、結構方程和調節效應分析的結果,進一步通過實驗研究探索不同層次的社會認同的作用機理和具體的影響路徑,對理解和整合前人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論視角。
    綜上所述,本書基於國內外相關研究所提出的適應我國社會背景的集體行動的概念框架和理論整合模型,以及針對特定類型和特定階段集體行動發生機制的深入研究,從理論和現實等角度有助於促進該領域的深入研究,揭示中國式集體行動的特征和機制等,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從現實方面來看:(1)多學科的視角和動態的角度有助於把握集體行動的發展全貌和各部分、各類別間的關繫,從而為構建現實和網絡集體行動的綜合指標體繫和知識庫提供基本的概念框架,為搭建各類集體行動的預警、預測模型提供社會心理層面的知識支撐。(2)對中國人參與集體行動的社會心理因素和影響路徑的深入分析,能夠為有效預防破壞性集體行動的發生、合理引導建設性集體行動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有助於解決我國當前社會中的一些現實問題。(3)我國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都處於社會經濟轉型時期,特別容易爆發各種社會與經濟危機事件,社會集體行動是很多公共安全事件的主體,同時網絡的興起和不斷發展使得集體行動(特別是集群行為和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和發展都更具隱蔽性、突發性和擴散性。由於相關研究的匱乏,決策者往往不能及時地發現並化解繫統的脆弱性。本書成果不但可以為決策者引控和管理集體行動提供依據,並可以應用於大型活動、社會動員、危機管理和政府決策等領域,為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經濟增長、提升全社會的突發應急能力提供理論基礎。(4)集體行動多發生在群際背景下,遵循一定的群際關繫特點和發展規律。對中國人集體行動的社會心理機制的探索,有助於理解中國背景及具體情景下群際關繫的特點和動力機制,對從中觀和微觀的角度促進群體內合作、減少群際衝突、改善群際關繫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從理論方面來看:(1)基於多學科和動態發展的視角提出的現實和網絡集體行動的概念體繫和分類框架,有助於解決以往研究中的概念不清和概念混淆問題,促進不同領域內的學術交流,同時也有助於對集體行動的內涵和外延形成更為清晰的認識,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對具體事件的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2)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心理學、傳播學、人類學等領域都有對集體行動的發生、發展機制的理論論述,有些理論表面上甚至是相互矛盾的,這就很容易引起認識上的混亂,本書試圖打破學科界限,根據相關理論所采取的不同視角和解釋重點對其進行梳理,並按照集體行動的發生、發展脈絡對主要理論進行整合,有助於釐清各理論之間的關繫,把握現實和網絡集體行動的發展全貌和內部機制,為進一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具體路徑的影響機制提供理論框架。(3)本書在前述理論和分類框架的基礎上,重點關注群體性事件和社會運動等有一定規範和影響力的現實集體行動以及基於共同行為目標的網上集體行動的主要影響因素和機制,綜合分析了不同的社會認同、群際情緒、效能感、集體行動的動機以及價值觀等因素對中國人參與集體行動的影響機制及各主要因素間的相互關繫,通過深入分析社會認同的作用機制,試圖揭示集體行動雙路徑的本質規律,這不僅是在中國背景下對西方經典的雙路徑模型的檢驗和發展,也為解釋以往研究中的矛盾和不一致現像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而對不同行為情景和不同行動類型的研究不但能夠增強結果的解釋力,也有助於從微觀、中觀和宏觀相結合的角度探索中國人參與集體行動的本質規律。

    作者2016年3月5日
    媒體評論
    評論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