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反洗腦(有邏輯的說服他人+烏合之眾+成功就靠這點自控力)套裝共
    該商品所屬分類: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市場價】
    569-825
    【優惠價】
    356-516
    【作者】 法古斯塔夫·勒龐 
    【所屬類別】 圖書  成功/勵志  口纔/演講/辯論  說服力/說話技巧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ISBN】978754306865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3068650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龐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6月 

        
        
    "

    編輯推薦

    威廉·詹姆斯說:“我們這一代發現就是,一個人可以藉著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改變一生。”身在職場,得懂點心理學,作者將銷售精英、商界巨頭都在悄悄使用的溝通,談判,營銷秘籍奉獻給讀者。通過分析案例來展現成功者們如何用思維引導術,有效說服他人,扭轉乾坤的。
    有效溝通是營銷和談判成功的保障,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深度了解他人信息和心理,《怎樣有邏輯地說服他人》將帶來一場頭腦風暴,想做做溝通的高手,營銷上的金牌員工,談判桌上的常勝將軍,勢必要將局勢改變為雙贏的局面。你想知道的思維秘密,顯思維引導的終極效果,都藏在這本書裡。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顛覆了人們通常對群體的認識,將群體的特點剖析得淋漓盡致,讓人先是驚異,後是佩服,繼而是深深的思索。此次出版,出版方選用精裝裝幀,中英文雙冊套裝,封面設計冷峻、大氣,與主題絲絲入扣,十分精美。非常值得收藏、品讀。了解群體心理學,古斯塔夫的著作是一定要讀的。中英文對照也更加有利於對原著的理解。可以說,這是一套很實用的心理學入門讀物,值得擁有。


    你是否總是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你是否身無長技,處在都市的人流中從未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你是否對自己的所學習的專業、所從事的行業感到茫然無助,看不到輝煌的未來?


    你是否表外堅強,內心卻因為缺乏自信而脆弱不堪,慣用冷傲的姿態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


    你是否早已忘掉了夢想的顏色,披星戴月隻為應付勉強足以養活自己的紛繁工作?


    你想擺脫自己的平庸嗎?那麼我告訴你,一切還來得及!《成功就靠這點自控力》,教會你向與生俱來的頑癥宣戰,喚醒你與拖延、沮喪、軟弱、半途而廢從此決裂的力量!


    一本好書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使人覺得醍醐灌頂,更在於為人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門。馬登的書就屬於這種帶有無名魔力的著作。


    他用自己畢生的奮鬥史現身說法,其目的不在於為自己著書立說,而是用*真實的經歷來激發隱藏在我們身上的成功因素,讓我們真正懂得什麼纔是成功的自己!


    他激勵的不隻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還有一個又一個時代!

     
    內容簡介
    《思維引導術》將為你帶來一場頭腦風暴,作者縱觀古今中外說客,政治家,銷售精英和商業巨頭等人的親身經歷,解讀他們如何運用手段去引導他人的思維,有效說服對方,從而改變世界的。
    身在職場,總要會點攻心術,作者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營銷學等方面的知識,讓我們在談判桌上,激烈的競爭中不斷改變思維,調整自己的位置,水漲船高。書中巧妙的攻心策略,犀利的透析放大效果,無異於一場思維上的饕餮盛宴。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解析群體心理的經典名著。勒龐層層分析,逐步推進,明確指出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群體的思想便會占據*的統治地位,而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表現出排斥異議,*化、情緒化及低智商化等特點,進而對社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烏合之眾》是一部學術性著作,但是語言流暢生動,分析鞭闢入裡、入木三分,因此一經問世,便廣受歡迎。目前已被翻譯成近二十種語言,成為心理學界不朽的、極具影響力的經典著作。

    《思維引導術》將為你帶來一場頭腦風暴,作者縱觀古今中外說客,政治家,銷售精英和商業巨頭等人的親身經歷,解讀他們如何運用手段去引導他人的思維,有效說服對方,從而改變世界的。
    身在職場,總要會點攻心術,作者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營銷學等方面的知識,讓我們在談判桌上,激烈的競爭中不斷改變思維,調整自己的位置,水漲船高。書中巧妙的攻心策略,犀利的透析放大效果,無異於一場思維上的饕餮盛宴。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解析群體心理的經典名著。勒龐層層分析,逐步推進,明確指出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群體的思想便會占據*的統治地位,而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表現出排斥異議,*化、情緒化及低智商化等特點,進而對社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烏合之眾》是一部學術性著作,但是語言流暢生動,分析鞭闢入裡、入木三分,因此一經問世,便廣受歡迎。目前已被翻譯成近二十種語言,成為心理學界不朽的、極具影響力的經典著作。


    很多勵志書與所謂上帝的指引相似,告訴人們方向,卻不肯告訴人們具體的路線。而看著那些成功人士講述的故事,又有些虛幻,難以接近。人到底應該怎樣接近成功?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有馬登的年代裡。《成功就靠這點自控力》一書,凝結了馬登畢生的心血,條條句句都是其人生抉擇與反思時刻的寫照與思想探索,對於今人而言,有著意義非凡的學習和借鋻意義。書中詳述了個人的儀表、語言溝通技巧、美麗心靈、性格因素、人脈資源以及個性對於成功的巨大作用,並運用詳實的例子情景再現,使讀者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用自控力博取成功的細節,其現實意義不言自明。

    作者簡介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1841-1931),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群體心理學創始人,有“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利”之稱。他自1894 年始,陸續推出《各民族進化的心理學規律》《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戰爭心理學》等多部著作,其中以《烏合之眾》為著名,影響為廣泛,在學術界有著深遠的影響。


    奧裡森·馬登(Orison Marden,1848-1924),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和偉大的成功勵志導師,世界範圍內公認的成功學之父。


    他自幼父母雙亡,生活困苦,但他從不曾為此而喪失生活和奮鬥的決心,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40歲時成為旅店業大亨。然而,命運弄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將他擁有的一切付之一炬。但他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帶著永不褪色的夢想投入到了成功學的創作中,其處女作《偉大的勵志書》獲得了巨大成功,其後他又創作了《一生的資本》《思考與成功》《成功的品質》《高貴的個性》《成功學原理》等鼓舞人心、改變無數美國人命運的著作。


    他的著作和他所倡導的成功原則,在世界範圍內幫助無數瀕臨失敗與絕望邊緣、徘徊在迷茫與無助深淵中的人們重獲新生,使眾多想要出人頭地的年輕人夢想成真,使眾多貧寒之士搖身成為百萬富翁,使眾多無名之輩躋身名流,這其中包括艾森豪威爾、尼克松、布什、洛克菲勒、*、施瓦辛格等一大批社會名流。時至今日,他的著作和成功學理論仍然熠熠生輝,是一代又一代渴望成功者的精神食糧。

    目錄
    思維引導術:
    1 我們都在被人操控?
    2無時無刻不在的思維操控
    3不按牌理出牌的贏家
    4貧富是怎樣產生的
    5隻需要1000次的練習
    6贏得世界後的好心態

    第二章 因人而異的利誘法則
    1他人的需求是你的誘餌
    2假設的妙處——銷售誘惑
    3相信時勢造英雄
    4不要輕易地亮出底牌
    5 不要過早給予滿足

    思維引導術:


    章 贏家背後的秘密
    1 我們都在被人操控?
    2無時無刻不在的思維操控
    3不按牌理出牌的贏家
    4貧富是怎樣產生的
    5隻需要1000次的練習
    6贏得世界後的好心態

    第二章 因人而異的利誘法則
    1他人的需求是你的誘餌
    2假設的妙處——銷售誘惑
    3相信時勢造英雄
    4不要輕易地亮出底牌
    5 不要過早給予滿足
    6 把梳子賣給和尚

    第三章 利用心理狀態推動行為
    1讀懂對方的心理
    2主動搭建溝通的橋梁
    3重視情感帶來的效應
    4以退為進靠近目標
    5因事生謀

    第四章 如何用邏輯去“騙人”
    1邏輯說服非同凡響的後果
    2騙局與自圓其說
    3信息來源和覆蓋面
    4經營自己的長處
    5 謹防在操縱他人中迷失

    第五章 利用信念來說服
    1信念是力量的源泉
    2有說服力的價值觀誠信
    3有預謀地迎合某種觀念
    4附和策略攻破心防
    5裝糊塗的應對方法

    第六章 讓人篤信你的奧秘
    1提升說服力的有效途徑
    2引領對方的思路
    3攻其致命的“要害”
    4影響者與被影響者
    5 突然反悔時的挽救

    第七章 自主比對和個體完善
    1應對模糊表達的缺點推銷術
    2尋找時機突破“瓶頸”
    3任何時候都要相信自己
    4同質的比拼靠能耐取勝
    5 采摘的目標是能采到的果實

    第八章 傳遞巨大的價值能量
    1成功者的成功之道
    2欲成大事者必膽大心細
    3成敗在個五分鐘裡
    4底線思維的利弊
    5分享帶來的人氣


    第九章 訓練1000天後魔力所帶來的迥異人生
    1以空杯心態面對世界
    2博弈中的自然法則
    3每天花三分鐘來練習
    4 管理層的必學絕技
    5 轉變成為互惠模式


    《烏合之眾》:



    群體心理



    群體的一般特征


    1. 群體是個活的生物 003


    2. 構成群體的條件 004


    3. 群體的相同與不同 005


    4. 群體共性的研究方法 005


    5. 群體共同的心理特征 007


    6. 群體質變的癥因 008


    7. 被抹平的纔智差別 010


    8. 個原因:本能 011


    9. 第二個原因:傳染 012


    10. 第三個原因:暗示 014


    11. 野蠻的玩偶 018


    12. 群體的行為 020


    13. 奇跡的創造者 022


    14. 你不會接受的觀念 024


    15. 群體特性之一:衝動、易變和急躁 025


    16. 群體表現(上) 026


    17. 群體表現(下) 028


    18. 群體沒有任何長遠打算 029


    19. 群體不承認障礙 030


    20. 引發衝動的導火索 033


    21. 群體特性之二:易受暗示與輕信 035


    22. 群體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037


    第二章


    群體的情感和道德觀


    1. 群體是用形像來思維的 039


    2. 群體觀察能力的缺失 041


    3. 群體中的智力泯滅(上) 042


    4. 群體中的智力泯滅(中) 043


    5. 群體中的智力泯滅(下) 044


    6. 群體的謊言(上) 046


    7. 群體的謊言(下) 047


    8. 婦孺言論不可輕信 048


    9. 群體隻會撒謊 050


    10. 群眾杜撰的歷史(上) 051


    11. 群眾杜撰的歷史(中) 052


    12. 群眾杜撰的歷史(下) 053


    13. 群體的感情(上) 055


    14. 群體的感情(下) 056


    15. 打動群體的東西 058


    16. 群體的誇張妨礙智力(上) 059


    17. 群體的誇張妨礙智力(下) 060


    18. 群體的偏執與專橫(上) 062


    19. 群體的偏執與專橫(下) 063


    20. 群體渴望強權 065


    21. 群體的保守本能 067


    22. 群體的道德(上) 068


    23. 群體的道德(下) 069


    24. 群體的道德淨化作用 070


    第三章


    群體的觀念、推理與想像力


    1. 群體隻接受簡單觀念 073


    2. 如何讓群體接受新觀念 075


    3. 群體難於被動搖 076


    4. 群體的偽推理能力 077


    5. 群體的想像力(上) 079


    6. 群體的想像力(下) 081


    7. 掌握群體的想像力(上) 082


    8. 掌握群體的想像力(下) 084


    第四章


    群體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1. 群體的偶像崇拜(上) 086


    2. 群體的偶像崇拜(下) 088


    3. 如何建立偶像崇拜 089


    4. 偶像崇拜不會消亡 091


    5. 又一個你無法接受的觀念 092


     


    第二卷


    群體的意見與信念



    群體的意見與信念中的間接因素


    1. 群眾運動的導火索 097


    2. 條導火索:民族 098


    3. 第二條導火索:傳統 099


    4. 第三條導火索:時間 101


    5. 第四條導火索:政治和社會制度 103


    6. 第五條導火索:教育 106


    7. 關於應試教育的題外話(上) 108


    8. 關於應試教育的題外話(下) 110


    第二章


    群體意見的直接因素


    1. 那些直搗人心的東西 114


    2. ,形像 115


    3. 第二,詞語和套話 116


    4. 第三,幻覺 119


    5. 第四,經驗 121


    6. 第五,理性 123


    第三章


    群體領袖及其說服的手法


    1. 群體的領袖 126


    2. 領袖是如何煉成的 127


    3. 領袖召喚信仰狂潮 128


    4. 領袖的權威 131


    5. 兩類不同的領袖(上) 132


    6. 兩類不同的領袖(下) 133


    7. 領袖的名望 135


    8. 領袖的動員手段之一:斷言 136


    9. 領袖的動員手段之二:重復 137


    10. 領袖的動員手段之三:傳染 139


    11. 傳染來源於模仿 140


    12. 你逃不掉傳染 142


    13. 比財富更誘人的東西 143


    14. 類名望 145


    15. 第二類名望 146


    16. 如何博得個人名望 149


    17. 另一種博得名望的方法 150


    18. 如何不讓你的名望流失 152


    第四章


    群體的信念與意見的變化範圍


    1. 兩類信念與意見 154


    2. 信仰的變化範圍 155


    3. 如何用信仰抓住群眾 157


    4. 形形色色的意見 159


    5. 意見的循環過程 160


    6. 繚亂的當代形勢 161


    7. 媒體的墮落 163


    8. 歷史觀的消亡 165


     


    第三卷


    不同群體的分類及其特點



    群體的分類


    1. 群體的兩大類別 169


    2. 異質性群體 170


    3. 異質性群體的特征 171


    4. 同質性群體 173


    第二章


    被稱為犯罪群體的群體


    1. 拒絕認罪的罪犯 175


    2. 不平常的犯罪 176


    3. 群體犯罪的歷史 177


    4. 犯罪群體的特征(上) 179


    5. 犯罪群體的特征(下) 180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審團


    1. 陪審團的智力泯滅 184


    2. 陪審團的堅定立場 185


    3. 陪審團痛恨的人 187


    4. 陪審團憐憫的人 188


    5. 掌控陪審團的秘訣 191


    6. 陪審團的人道色彩 193


    第四章


    選民群體


    1. 選民群體的特征 196


    2. 如何在選舉中取得成功 197


    3. 用言語控制選民 200


    4. 選民群體拒絕理性 202


    5. 選民是被操縱的群體 203


    6. 不可動搖的普選制度(上) 205


    7. 不可動搖的普選制度(下) 207


    8. 民族精神的深層作用 209


    第五章


    議會


    1. 沒有明智的議會 211


    2. 議會的特征 212


    3. 議而不決的議會 213


    4. 議會中領袖的影響力 215


    5. 如何影響議會(上) 217

    前言
    《思維引導術》將為你帶來一場頭腦風暴,作者縱觀古今中外說客,政治家,銷售精英和商業巨頭等人的親身經歷,解讀他們如何運用手段去引導他人的思維,有效說服對方,從而改變世界的。
    身在職場,總要會點攻心術,作者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營銷學等方面的知識,讓我們在談判桌上,激烈的競爭中不斷改變思維,調整自己的位置,水漲船高。書中巧妙的攻心策略,犀利的透析放大效果,無異於一場思維上的饕餮盛宴。

    《思維引導術》將為你帶來一場頭腦風暴,作者縱觀古今中外說客,政治家,銷售精英和商業巨頭等人的親身經歷,解讀他們如何運用手段去引導他人的思維,有效說服對方,從而改變世界的。
    身在職場,總要會點攻心術,作者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營銷學等方面的知識,讓我們在談判桌上,激烈的競爭中不斷改變思維,調整自己的位置,水漲船高。書中巧妙的攻心策略,犀利的透析放大效果,無異於一場思維上的饕餮盛宴。


    1879年,馮特建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908年,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和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分別出版了社會心理學專著,標志著社會心理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首版於1895年的《烏合之眾》,屬於社會心理學從哲學思辨往科學過度的重要著作,是古斯塔夫·勒龐對19世紀後三分之一歐洲動蕩的社會發展時期的哲學思考,其中揭示了人類群體中獸性的一面,是對亞裡斯多德以來,把人視為“理性的動物”的一種顛覆,也是對啟蒙運動中,有關理性人的假設的挑戰;法國大革命、中世紀等歷史時期中,群體中的人們表現出的盲從、衝動的一面使古斯塔夫·勒龐對人類的歷史抱著深深的悲觀情緒,懷疑論、虛無主義在《烏合之眾》中俯拾即是,他甚至認為“衰弱和死亡似乎是所有民族的終歸宿”。歷史總是在不斷重復,所以基於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後的真知灼見具有永恆的價值,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很多事情,不論是文化大革命還是現在的網絡暴力,都與《烏合之眾》中對人類群體的預言嚴絲合縫,讓人嘆為觀止。


    看《烏合之眾》,字裡行間會讓人感受到古斯塔夫·勒龐那種憤世嫉俗的宣洩,激情與絕望的矛盾廝殺,還有一種扒下人類後一縷遮羞布的嚴苛,這應該與他的人生經歷和所處的歷史時代有關。


    古斯塔夫·勒龐出生於1841年,卒於1931年,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有“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裡”之稱。他出生於法國諾晉特-勒-盧特魯,逝於法國馬恩-拉-科蓋特。他所處的年代,法國社會動蕩不安,各種激進的思想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僅數年。他出生時,曾被人們認為具有革命精神的國王路易·菲利普成了保守派,這激起了激進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的傳播;1848年2月,二月革命爆發,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建立;1851年,第二共和國總統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1852年12月,路易·波拿巴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1871年9月,因為普法戰爭失敗,法蘭西第二帝國倒臺,成立第三共和國,直至1940年。


    其實這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政治遊戲,隻是17、18世紀歐洲發生的兩件重要事件的餘波而已,也正是對這兩件事的反思,纔讓古斯塔夫·勒龐清醒地看到曾經被捧上神壇的群眾,其實隻是容易被蒙蔽的群氓而已,於是有了《烏合之眾》。法國歷史上的這兩件大事,一件是思想上產生了啟蒙運動,另一件是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即法國大革命,這兩場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革命對法國、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影響深遠。啟蒙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它是繼文藝復興後,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領域,新思維不斷湧現,與理性主義等一起構成的一個較長的思想文化運動;代表人物有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啟蒙思想家們對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進行了猛烈批判,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資本主義社會藍圖,開啟了民智,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成為推動民族解放運動的強大社會思潮。法國大革命是一場推翻封建主義,發展資本主義的革命,一般認為,它爆發的標志是攻占巴士底獄,結束的標志是熱月政變。


    此後,革命不斷,政局動蕩,當權者多次更迭,其中有名的是拿破侖,法國共和國的資產階級政體,直到1870年纔終確立。法國大革命給古斯塔夫·勒龐留下深刻印像,他在《烏合之眾》中引述並加以解構的50多個具體歷史事件中,大約有20個發生在大革命時期,很多在後世被廣泛傳頌的群眾英雄事跡,在古斯塔夫·勒龐犀利筆觸的分析下,內在都是群體被蠱惑、煽動而犯下的暴行而已;這其中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上頗為推崇的革命行動——攻占巴士底獄,在《烏合之眾》的分析中,不過是一個充滿偶然、慫恿、輕信、的群體犯罪;一個隻有1名監獄長、4個件販子、2個精神病人、1個性變態者的監獄,被攻陷時,監獄長正給一個精神病人擦口水,沒有政治犯,也沒有殘暴的看守,這顯然與“法國專制王朝的像征”差距不小。古斯塔夫·勒龐透過歷史的迷霧,扒開政治的面紗,洞悉群體愚昧真相,為此扼腕嘆息。正如他分析的那樣,經過形像化後的歷史,也許面目全非,很多英雄事跡背後,都是個別人在群體壓力下的衝動、冒險的不理智行為,因此古斯塔夫·勒龐對群體不抱任何幻想,而且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悲憫情緒,因為很多群體行為,不管長遠結果如何,首先是帶來的是傷害、破壞和動蕩。


    古斯塔夫·勒龐是法國的纔子式人物,能查到的資料表明,他在巴黎學習醫學,1866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此後遊歷歐洲、北非和亞洲,撰寫了人類學和考古學的著作,但大學和科學院的大門都不肯為他敞開,把他排斥在正式圈子外,以至於他的科研願望和計劃幾乎從未實現過,但他孜孜不倦,靠自己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體察,用生動的語言,發表了幾十部關於綜合生物學、人類學和心理學的著作。1870年起在巴黎行醫,1884年開始發表有關群眾心理學的著作,在他的著作中,強調民族特點和種族優越性。從他的經歷來看,身處思想混亂、歧見紛呈的世紀末,使他親身感


    受群體盲從、衝動的行為給社會帶來的危害,群體在他心目中沒有什麼好印像,因此在《烏合之眾》中,他毫不猶豫地揭示群體獸性的一面;醫學訓練的背景,使他用透視人體的眼光去解剖群體,鞭闢入裡,對群體中的問題,進行毫不留情的批判,戳破人們對群體的幻想;被主流的排斥,更使他在憤懣之餘,不受拘束,毫不諱言地表達自己對群體劣根性的洞見。


    古斯塔夫·勒龐的思想傾向屬於“親英派”的邊緣人,對重要問題極為敏感,能在歷史和現實的迷霧中,不斷發現有研究價值的事件,並把看似孤立的事件聯接起來,找到規律,形成有價值的研究。古斯塔夫·勒龐的研究基於兩個起點,一是傳統的宗教、政治及社會信仰的毀滅和技術發明給生產帶來的巨變,這兩個互為表裡的基本因素,是引發社會轉型,走向現代化的主要原因;二是所謂的種族特性,他認為“遺傳賦予每個種族中的每個人以某些共同特征,這些特征加在一起,便構成了這個種族的氣質”。


    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中表現出了尖銳的洞察力和驚人的預見性,使其理論不但被後代的各種理論進一步論證,很多在中國和現代社會也都能找到準確的論據。“真正社會變革的重要特征:應該是根植於文明、思想、觀念和信仰的革故鼎新過程中。”佛教進入中國後,引起傳統社會的極大不安,後以儒釋道合流的形式,誕生了禪宗,完成了佛教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也被充分中國化,後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式革命路線獲得後成功;今天,曾經被批判的儒家思想,也融入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國夢中,社會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結合,從儒家文化和中國傳統中汲取營養,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現代心理學認定的客觀事實,即無意識心理活動在生活、理智思考中的作用都是壓倒性的。”佛洛依德對古斯塔夫·勒龐極為推崇,他評價其《烏合之眾》“是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致地描述了集體心態”,由此可見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顯然受其重大啟發;“人類作為


    一個物種,它穩定的因素就是可以通過遺傳來承襲思想。”這一點在後來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闡釋。


    古斯塔夫·勒龐對教育制度的反思對當前中國的教學改革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他認為,那種通過死記硬背教科書來發展智力的“應試教育”,沒有調動他們的判斷力或個人主動性,背書和服從成了教育的全部,他們信奉老師正確的同時,不斷貶低自己;教育制造出擁有文憑的人,但隻能利用其中的少數,其他人則隻能失業,國家不得不養活前者,而讓後者成為自己的敵人。另外古斯塔夫·勒龐提煉出的很多群體發展和干預、控制的規律、技巧,也對組織管理工作很有借鋻意義。比如他歸納的領袖說服群體的斷言、重復和感染,對政府官員如何做群眾工作,管理者如何說服員工都具有教科書般的意義。


    古斯塔夫·勒龐曾預言:“我們要進入的時代,千真萬確將是一個群體的時代”,那麼當這個時代來臨時,我們是把群體高舉在神壇,還是正視群體的愚昧,將是這個時代能否順利推動人類發展的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古斯塔夫·勒龐揭示群體獸性的《烏合之眾》,是開啟這個時代文明發展的鑰匙。


    很多勵志書與所謂上帝的指引相似,告訴人們方向,卻不肯告訴人們具體的路線。而看著那些成功人士講述的故事,又有些虛幻,難以接近。人到底應該怎樣接近成功?


    作為這個世界上有思想的物種,每個人的到來都帶著使命,就如同世襲時期,王子的誕生就意味著肩負著治國安邦的使命。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無奇的人,過著平淡的生活,生命中無波無瀾,往往看不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其實,喚醒自己的個性,做好的自己,使人生充滿價值感,充滿希望,成為一個對他人有益的人,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的生活,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也就是達到了所謂的“成功”。


    筆者其實本身並不願多讀關於成功的書籍,也並不熱衷於那些講述歷程的講座或者視頻,無非是簡單粗暴地教人賺錢的類型,或者走溫情路線打心靈雞湯招牌的故事集。相比這些成功學的“教科書”,筆者唯獨覺得奧裡森·馬登的著作是個例外。相比他在《成功》雜志工作期間教給人們的“如何成功”的理念,這本書更像是結合自身經歷傳播了一種思想。書如其人,馬登先生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勵志故事,而他的這部著作不僅蘊含著這個故事的所有精華,更闡釋了“美國夢”的靈魂所在,書中那些催人奮進、令人熱血澎湃的文字也一改勵志書的枯燥無味,穿插若干小故事,讀來有趣又富含哲理。書中既有根據個體性格、外貌、氣質等方面探討的外在發展,也有堅持夢想、堅定意志等內在顛撲不破的哲理,擺脫了勵志書常見的說教意味,從“自己”出發,從細節入手,深入淺出,其中個人禮儀、時間觀念、交友方式等方面的建議深刻但又實用,理論結合實踐,對個人的發展很有指導意義,更能激起人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憧憬。


    正如書中所寫:“你的言談代表你自己,與其他體現你的教養的方式相比,談話是直觀的反映方式。你的教養或高雅或庸俗,別人可以通過你的一言一語作出判斷。談話中,不管你的主觀想法如何,你的聽眾將會了解到你的人生經歷。你談及的內容和談話的方式將使你沒有秘密可言,言語間真實的你將展露無遺。”“那些直率的人有著兩種被人們接受的可能性:一是惹人反感;二是受人歡迎。那些自豪於自己的口無遮攔的人,很難交到知心朋友,他們的事業獲取成功也是概率極其小的事情。通常情況下,出於常理,我們會對那些可能會傷害到別人的事實,采取好回避的態度。”“結識朋友的過程是一個對自我個性進行巨大考驗的過程。本能使然,我們總是給予那些與我們同甘共苦的朋友以莫大的信任。共患難是人具有的卓越品質的一種。你往往會放心地相信那些信守諾言的朋友。若是缺少了對朋友忠誠的心,那麼真正的友誼便不會發生。”


    一本好書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閱讀過程中的愉悅感,更在於為人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門。細細品讀,你會情不自禁地與自身對比,不經意間,就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你可以從書裡看到曾經迷茫無助的自己,也可以想像到未來運籌帷幄的景像,即便你現有的人生慘淡無光,也能在書中的故事裡隱約看到自己的身影。所謂絕頂的頭腦,所謂良好的家境,所謂上天的眷顧……這些並不是本書所提及的內容,也並不是擁有璀璨人生的先決條件,更多的內容是符合實際的生存和立足問題。腳踏實地纔能橫刀立馬。也許你聽多了那些光怪陸離的成功故事,豪華而並不實用,那麼,讀一讀這本書吧,這並不是一本教你征服世界的成功指南,而更像是一本指導日常生活和行為思想的生存學著作。


    成功是形而上學。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不過從筆者這個年紀再來看,似乎有些遲了,很多事情難以改變,卻仍然如夢初醒,不如從今開始,做好本職工作,關愛身邊親友,體味生活美好。可是,筆者仍然會自信地告訴你,人如果沒有個性,那和咸魚有什麼區別?


    以上,再譯馬登先生的經典理論的目的,並不是希望每一個人讀後都能成為像他那樣成功的人,這也並不是馬登先生的本意,沒有那樣的環境,所以復制不了那樣的人生路。僅僅是希望,人們讀完此書,能像筆者一樣有所思,有所得,日後需要抉擇的時候能夠更加明智;希望很多沒有想清楚的問題,通過此書能夠尋到答案;希望匍匐前進著的年輕人,能夠盡自己的努力,做好的自己;也希望,能夠為正在人生路口踟躕的人們,點亮一盞明燈。

    媒體評論

    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有影響者,非勒龐的《烏合之眾》莫屬。


    ——社會心理學家F.H.奧爾波特


    勒龐的《大眾心理研究》是一部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致地描述了集體心態。


    ——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勒龐這本書具有持久的影響力,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文獻。


    ——社會學家墨頓

    在線試讀
    2騙局與自圓其說
    當下流行的騙法多如牛毛,讓人防不勝防。為什麼騙局本來很容易識破,卻依然有那麼多人爭先恐後上當了呢?不是騙局有多高明,而是騙局的設計漏洞越來越少。按照正常的角度去看,看不出什麼大的問題,但是假設你采用邏輯的分析方法,就能發現很多環節存在漏洞。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能用對與錯來定位的,所以,我們習慣了“遷就,將就”。這就造成了我們判斷問題無法直接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而是帶有兩面性。這種兩面性在個人思考的時候更容易被誘導,而與人探討的時候,反而不容易生發。那些騙局是如何出現的,究竟是如何騙人的呢?
    騙局的出現必然與利益有關,否則沒有人會花時間和功夫去精心設計,讓騙術到達可以欺騙人的程度。越隱蔽越貼近生活的騙局越容易迷惑人。而那些邏輯非常嚴密的騙局,能迷惑大眾。因為大眾大多平時並不習慣采用嚴密的思維邏輯想問題。我們在生活中所秉承的邏輯是非常松散的。所以,有時候,隻要能自圓其說,我們就會信以為真。從這一點來看,分辨騙局其實是個技術活。日常也有很多人喜愛用誇張的言辭進行交談,而我們也能習慣這種風格,隻要他們能自圓其說,不但不會遭到嘲笑,甚至會被人尊重。那麼這種誇張的本身也是一種欺騙,為什麼我們卻願意相信,並依然能與之保持友好關繫呢?因為這些誇張增添了一些生活的樂趣,而並未對我們的利益有任何傷害。但是假設營銷人員也用類似的誇張手法來給客戶做講解,是否對工作有幫助呢?
    這要分場合,有的時候三兩句的誇張會使得客戶感到我們的實力非常強。但一味對產品的功用過分誇大,反而會使顧客對產品更加挑剔。因為產品是直接涉及利益的問題,在對產品的表達上盡量貼近事實,否則當客戶使用後發現你的介紹漏洞百出,你就很難自圓其說。騙局旨在騙人錢財,為什麼人們卻難以發覺呢?任何一個上當受騙過的人反省的時候,都會說:“我當時其實意識到這可能是騙人的,但是因為誘惑太大了,所以就覺得自己犧牲的小利益沒有那麼重要了。”
    原來如此,是在利益對比中騙局被淡化的。假設有人發一個信息通知你中獎了,將獲的獎金,但是要求你先繳納的稅。這時,雖然要先繳納稅,但的獎金跟稅相比,顯得更加重要。被欺騙者會首先考察通知的來源是否可靠,再考察通知是否真實。當我們打電話給通知我們領獎的人,會被告知可以上某網站查詢,並提供身份證後對方給你提供登陸號。每個環節都比較嚴謹,每進行一個環節,我們就會被套牢一點,越來越少地想到這是個騙局。假設剛開始我們完全不去看通知的中獎資金,直接去查詢派獎機構,找到派獎機構後查實這個機構歷屆中獎人員的領獎情況,致電當地公安繫統,騙局就會逐漸水落石出。但是現實中有很多人並沒有這樣去做,而是被一層層地套進去,後完全被迷惑了。直到錢被騙走,還打電話去問,獎金何時到賬?

    2騙局與自圓其說
    當下流行的騙法多如牛毛,讓人防不勝防。為什麼騙局本來很容易識破,卻依然有那麼多人爭先恐後上當了呢?不是騙局有多高明,而是騙局的設計漏洞越來越少。按照正常的角度去看,看不出什麼大的問題,但是假設你采用邏輯的分析方法,就能發現很多環節存在漏洞。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能用對與錯來定位的,所以,我們習慣了“遷就,將就”。這就造成了我們判斷問題無法直接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而是帶有兩面性。這種兩面性在個人思考的時候更容易被誘導,而與人探討的時候,反而不容易生發。那些騙局是如何出現的,究竟是如何騙人的呢?
    騙局的出現必然與利益有關,否則沒有人會花時間和功夫去精心設計,讓騙術到達可以欺騙人的程度。越隱蔽越貼近生活的騙局越容易迷惑人。而那些邏輯非常嚴密的騙局,能迷惑大眾。因為大眾大多平時並不習慣采用嚴密的思維邏輯想問題。我們在生活中所秉承的邏輯是非常松散的。所以,有時候,隻要能自圓其說,我們就會信以為真。從這一點來看,分辨騙局其實是個技術活。日常也有很多人喜愛用誇張的言辭進行交談,而我們也能習慣這種風格,隻要他們能自圓其說,不但不會遭到嘲笑,甚至會被人尊重。那麼這種誇張的本身也是一種欺騙,為什麼我們卻願意相信,並依然能與之保持友好關繫呢?因為這些誇張增添了一些生活的樂趣,而並未對我們的利益有任何傷害。但是假設營銷人員也用類似的誇張手法來給客戶做講解,是否對工作有幫助呢?
    這要分場合,有的時候三兩句的誇張會使得客戶感到我們的實力非常強。但一味對產品的功用過分誇大,反而會使顧客對產品更加挑剔。因為產品是直接涉及利益的問題,在對產品的表達上盡量貼近事實,否則當客戶使用後發現你的介紹漏洞百出,你就很難自圓其說。騙局旨在騙人錢財,為什麼人們卻難以發覺呢?任何一個上當受騙過的人反省的時候,都會說:“我當時其實意識到這可能是騙人的,但是因為誘惑太大了,所以就覺得自己犧牲的小利益沒有那麼重要了。”
    原來如此,是在利益對比中騙局被淡化的。假設有人發一個信息通知你中獎了,將獲的獎金,但是要求你先繳納的稅。這時,雖然要先繳納稅,但的獎金跟稅相比,顯得更加重要。被欺騙者會首先考察通知的來源是否可靠,再考察通知是否真實。當我們打電話給通知我們領獎的人,會被告知可以上某網站查詢,並提供身份證後對方給你提供登陸號。每個環節都比較嚴謹,每進行一個環節,我們就會被套牢一點,越來越少地想到這是個騙局。假設剛開始我們完全不去看通知的中獎資金,直接去查詢派獎機構,找到派獎機構後查實這個機構歷屆中獎人員的領獎情況,致電當地公安繫統,騙局就會逐漸水落石出。但是現實中有很多人並沒有這樣去做,而是被一層層地套進去,後完全被迷惑了。直到錢被騙走,還打電話去問,獎金何時到賬?
    而歷史上也不乏前人犯錯,而後人持續“遭殃”的例子。或者為了顧及前人的面子,或者現在的人無法更改這個錯誤,或者為了降低錯誤造成的損失和痛苦,干脆換種說法來自圓其說,使得後代子孫都不去認真計較真偽。
    蘇丹南部有一個非洲部落,生活著努埃爾人和定卡人。兩個種族的習俗非常奇特,當族群裡的孩子長出門牙以後,就將它們撥掉。上面2顆門牙和下面4-6顆門牙被撥掉,使得孩子們的牙床結構發生了改變,顯得比較松散,所以下頜也相對比較松弛,使得說話發音的時候,很多話都說不清楚。而撥牙的過程更是血腥,小孩子被用魚鉤撥掉門牙,會流血,並感到疼痛難忍,造成的心理恐慌更是不用言說。
    美國的一本心理學書籍《犯錯了,但不是我犯的》的一書中,詳細地闡述了這種奇怪的風俗,將它叫做“認知失調”。什麼是“認知失調”呢?就是當兩種不同的認識和信念發生強烈衝突的時候,人們心裡會感到很不舒服。就像人人都知道,門牙的作用舉足輕重,但是習俗卻無法改變。這時,努埃爾人和定卡人隻好改變自己對這種習俗的看法,來緩解撥牙的痛苦和不適。也就是說,這兩個種族的人,通過改變想法來說服了自己。他們說服自己沒有門牙在外觀上是漂亮的,這就證明了孩子們撥牙是正確的。
    我們知道這並不能改變撥牙造成的痛苦和副作用,但是可以看出人的思想是多麼強大,在任何領域隻要你願意都能說服自己,即使這是個騙局。正如黑格爾說的:“認識到思維自身的本性即是辯證法,認識到思維作為理智必陷於矛盾、必自己否定其自身這一根本見解,構成邏輯學上一個主要的課題”。就像如果你做了一件事情讓你想起來就後悔,你會怎麼
    辦?我們的思維會很快改變路數,為了不將我們的認知停留在這種痛苦上,它會自動作出無數合理的解釋,比如:
    ● 因為當時的情況沒有發現其他選擇,所以你隻能那麼做。這樣後悔程度就會減輕。
    ● 因為就算當時有其他的選擇,不見得結果就比現在好。所以,現在發生是必然。
    結果是,我們很快被拖出了這個後悔的深淵,而把造成這一切的責任推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艾迪?哈蒙通過實驗發現,當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了這種後悔的事情,衝突不僅是抽像的認知,更多是行動上的問題,尤其是決策和選擇上的。就像我們選擇了一個答案,但是這個答案我們不能肯定它是錯誤的,在我們重新作出決定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就會為自己作出的選擇提供證明,認為我們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當看到欺騙性的信息時,人的頭腦也是如此,初次看到並不能判斷信息是否可靠,而當我們作出要去兌獎的想法時候,我們的思維就會為你的想法提供充足的證明,證明這個騙人的兌獎信息是可靠的。如果我們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想法,那麼我們可能一開始就是在為自己做的錯誤決定而自圓其
    說。在思維引導的過程中,任何環節都是為下一個環節服務的,如果不能自圓其說,那麼顧客隨之也會產生對上一級環節的懷疑。


    5因事生謀
    鬼谷子說過,變化會產生新的事物,而對新事物需要新的謀略。謀略之後就會產生計策,而計策是否得當需要議論,而議論的時候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說法。說法會推進事情發展,有發展就有退後,有退後就會有掌控。從此事情得到了把握。所有的事情處理的方式都是這樣的,任何計謀的產生也是這樣的。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實際運用中,無不遵循這個過程。反思一下以前做事的習慣,是否有踫到事情卻無防備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說那是因為沒有經驗,是因為沒有想到。這些出乎意料的情況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可以這樣說,任何人都有疏忽的時候,但是生活中我們不可能遭遇所有的版本,我們要善於從中找到相同點。我們往往會把那些思考方式與眾不同,或者給出的策略差異巨大的人稱為思維跳躍者。事實上,他們隻是越過了思維的某些程序而已。而沒有主意、沒有謀略的人,則難以掌握這樣的思維程序,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往往讓情緒代替了思考。那麼如何使得自己在與他人交談或者遇到緊急事情的時候,依然能快地作出有效的決策呢?
    追尋起因,堵住思維的漏洞每個人的思維都是不同的,預測一件事情的發展和結局也就大相徑庭。有人似乎早就預見了結果,神機妙算,有人則非要到事情敗露纔覺得遲。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荊州,孫權占據東吳,而東吳對荊州垂涎已久。這時劉備的夫人去世,周瑜向孫權獻策,讓孫權假裝把妹妹嫁給劉備,以換取荊州的計策,孫權欣然同意了。
    在劉備出發前,諸葛亮根據全局制定了各個環節的破解之策,並將三個計策分別裝進三個錦囊裡,交給護送劉備的趙雲。趙雲護送劉備到東吳駐地,打開個錦囊,依照諸葛亮的意思讓劉備去拜訪了在東吳威望很高的喬國老和吳國太,讓大家都知道劉備此次前來迎親,制造出迎親的聲勢。後,孫權礙於面子隻好弄假成真。待劉備娶親後,被聲色迷惑,不想回荊州去了,這就是得隴望蜀的典故。這時愁壞了趙雲,他隻好拆開第二個錦囊,原來諸葛亮早料到會有這樣一出。於是稟報劉備謊稱曹操領兵五十萬直奔荊州,要報赤壁之仇。劉備大驚,立即決定回荊州。但是身在東吳,不好脫身。於是與孫夫人商量一同回荊州拜見先人,於是瞞著孫權逃走了。孫權知道後派兵追趕,周瑜已經在前方安排了埋伏。這時真是前有虎狼後有追兵,正陷於兩困的境地。趙雲拆開諸葛亮給的第三個錦囊,上面寫著讓孫夫人出面解圍。孫夫人怒斥圍堵的大將,解了圍困,劉備纔得以回到荊州。我們都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三個錦囊妙計使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
    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可遁,就像古代縱橫家所言,凡是謀略都有法則。我們如何掌握這個法則呢?追尋起因,你就可以順著這個籐一直摸到事情的真相。諸葛亮正是根據這些真相來制定上、中、下策略的。而獲得解決問題的良策,則是靠反復分析,堵住思維的漏洞,看任何一種意外情況下,策略是否管用。

    同因異果,不循同法
    一個計策往往隻適合一個問題,就像我們不能用同一種妙計解決兩件事情,即使是看似相似的事情,事情的內部情況差異也很大。
    周武王在打敗夏桀、商紂之後為了收買人心,分封諸侯,成就了一代功業。劉邦在被困滎陽的時候,接納了郦食的計策,仿效商湯、周武王分封諸侯的計策,想用此法來扭轉局勢,使八方的諸侯前來朝拜,好成就霸業。劉邦聽後欣然同意,準備命人將玉璽送到各地進行分封。張良聞之,趕緊前來面見劉邦,極力勸阻。張良認為,周武王分封的現實情況與劉邦不同,周武王是在打敗了夏桀和商紂的情況下進行的,那個時候天下初定,分封是為了收買人心。而劉邦如今正陷入楚漢之戰,且漢弱楚強,即使分封,那六國的貴族後裔怎麼可能前來稱臣。第二點更為重要的是,如果現在就分封了六國的貴族後裔,那麼等戰爭勝利,就沒有寸土的地方可以分封給功臣了。現在將士如果看到分封的結果,必然會發現無利可圖,戰事必然不順,導致戰爭勝利遙遙無期。劉邦聽後醍醐灌頂,這是張良“畫箸阻封”的典故。
    當時的時事就是“楚漢之爭”,而“謀”是分封天下豪傑。這個謀略因為脫離了實際情況所以被張良否決。學習孫子兵法,照搬練習可以更快地領悟掌握其中的奧妙。但是遇事就照搬而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或適得其反。
    而放在實踐中,任何一位顧客都是與眾不同的,所謂“事”就是這次會面的目標,從這個點出發產生“謀”。而不能見到任何客戶,推薦產品,洽談生意都使用同一種策略。這個策略何時制定,要達到什麼目的,要將各種情況算在內,設計上中下三種策略,實地可選擇的餘地就比較大。假設在說服的過程中,出現與選定方案不同的特殊情況,你還可以調整戰略。



    群體的一般特征


    1. 群體是個活的生物


    許多人湊在一起,就叫群體。


    不管他們是誰,不管他們是干什麼的,也不管他們因為什麼湊在一起,隻要他們湊在一起,就是一個群體。


    或許我們會認為,這些人雖然組成了一個群體,但他們中的每個人仍然是獨立的,和他單獨一個人的時候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現代心理學可不這麼認為。


    在現代心理學看來,群體一旦形成,就立即有了群體的特點,這種特點與其中任何一個人的特點都不同,卻和每一個群體的特點沒什麼區別。


    所有的群體都是一樣的,群體就像一個活的生物,它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思想,這種群體中共同的感情和思想,就是所謂的“群體心理”。


    “群體心理”是不可靠的,是暫時的,一旦構成群體的人各自離散,每個人就又立刻恢復到了自己以前的狀態。但在群體之中,他的個性卻消失了,不見了,這時候他的思想、感情所表達的與群體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有關群體共同的心理狀態沒有明確的術語可以表述,我們隻能稱之為組織化的群體,或者叫心理群體。


    這個組織化的群體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存在,他的行為體現為精神的統一律。


    2. 構成群體的條件


    但是,一些人偶然出現在同一個場合,這還不足以構成組織化群體的特點。大街上往來穿梭的人雖然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地點,但是這些人的目標各不相同,就構不成心理學意義上的群體概念。


    真正意義上的群體,是有其前提條件的,缺少了這個條件,一群人就稱不上是群體。


    群體中的人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首先是每一個人個性消失,其次是他們的感情與思想都在關注同一件事。


    有時候,即使這些人不在同一個場合,但如果符合這個條件,也可以稱之為一個群體。


    較為典型的是一種激烈感情的促動,比如大家共同關心的國家大事,一旦太多的人同時考慮這個問題,那麼這些原本獨立的個人就立即形成一個群體。


    一個偶然的契機,可以讓這些原本分布在四面八方的人同時聚集在某一個場所,這時候,這群人就立即表現為同一種心理特征,他們的行為再也沒什麼區別了。


    所以,有時候三五個人會形成一個群體,而成千上萬的人湊在一起卻未必會發生這種心理現像。


    任何時候,一個民族都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共同的場合——人數太多了——但不管他們在哪裡、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他們是同一個群體,他們的行為表征沒有任何區別。


    3. 群體的相同與不同


    心理群體形成之後,就會表現為一種共同的、暫時的,然而又十分鮮明的普遍特性。除此之外,群體還會表現出一些附帶的特性。


    組成群體的人員不同,那麼除了普遍特性相同,不同的群體的附帶特性也不一樣,而且,群體的精神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這樣,我們就可以對群體進行分類。


    所有群體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不管群體是由什麼人組成的,所有的群體都有著一致性。


    除此之外,不同的群體還有不同的附帶特點。構成群體的人員不同,其附帶的特征也就有所不同。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群體的普遍特性來辨認群體,同時又可以根據群體的不同附帶特性將他們區別開來。


    4. 群體共性的研究方法


    現在,我們先來看看群體的共同特性。


    我們就像自然科學家一樣,先將人類分成一個大的族繫,找到並描述出所有族繫共同的特點,然後再區分出不同族繫的個性特點。


    但是族繫研究相對來說簡單很多,而群體的心理卻幾乎無從著手。構成群體的種族不同,群體心理就有所不同。


    同一種族的構成方式或比例不同,群體心理同樣也有所不同。


    刺激群體心理的要素不同,群體心理就有所不同。


    即使群體承受同種類型的刺激,但刺激的強度不同,群體的心理表現仍然會有所不同。


    以上諸多因素的變化構成了群體心理研究的困難,當然,個體心理學的研究也同樣會遭遇這些困難。


    比如說,隻有在小說中,一個人的性格纔會一生不變。再比如說,隻有環境的完全一致性,纔能造成族群性格明顯的單一性。


    諸多權威資料都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精神結構都包含著各種性格的可能性,而環境的突變,卻會讓這種可能性表現得更為突出。


    這樣,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法國國民公會中那些殘暴的成員竟然都是些平常表現溫和的人。當環境正常的時候,他們是一些合法的公民或是善良的官員;而當環境突變的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那種邪惡、殘暴,就連他們自己也無法相信。等到暴虐過後,他們又都恢復了此前的善良與謹小慎微,成為老實溫順的民眾,拿破侖就是在他們中間找到恭謹的臣民的。


    但是我們沒辦法對群體強弱程度不同的組織做出全面的研究,我們能夠做到的,多隻是研究那些成熟的群體——也可以稱之為完全組織化階段的群體。


    也隻有這樣,我們纔能夠看清楚群體可以演化成什麼模樣——不管它終變成什麼模樣,肯定不會是你想像的那樣一成不變——也隻有在這種發達的組織化階段,種族那些看起來似乎永遠不會發生變化的特征纔會體現出一種新的特點。


    在這種情況下,群體的全部感情和思想就會表現出明確的指向,我們甚至能夠看到這期間所有變化的細節。


    同樣是在這種特殊條件下,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群體精神統一性”的心理學現像纔會體現出其規律性的變化。


    在群體的心理特征變化中,有一些可能與獨立的個人沒有任何不同,而另外一些特性卻完全是群體所特有的,這些特性從未在一個人身上具體體現出來,可是當這個人成為群體中的一員的時候,他的舉止表現卻不可思議地體現出了這一特性。


    這種奇異的特性也隻有在群體中纔有,而這正是我們關注的目標。


    5. 群體共同的心理特征


    所有的群體,都具有這樣一個共同特征:


    構成這個群體的人,不管他是誰,不管他們的生活方式有多大區別,不管他的職業是什麼,不管他是男是女,也不管他的智商是高是低,隻要他們是一個群體,那麼他們就擁有一個共同的心理——集體心理。


    當他們成為群體中一員的時候,他們的感情、思維和行為與他們單獨一個人的時候迥然不同。


    他們在群體中的思維觀念或者感情,在他們單獨一個人的時候是絕無可能出現的,即使出現,也絕不會形成具體的行動。


    這就是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心理群體是一個由異質成分組成的暫時現像。當足夠數量的不同個體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就像是諸多的有機質集聚在一起形成的細胞一樣,當這些類別成分完全不同的細胞組成一個新的生命個體的時候,這個新的生命個體的表現與構成它的細胞組織


    完全不同。


    完全不同的個體會組成一種全新的存在,這個全新的存在與構成這種存在的每一個個體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認為:在形成一個群體的人群中,其屬性表現為其構成要素的總和或是它們的平均值——但這個觀點完全是錯誤的,是缺乏統計學依據與相關例證的。實際情況是,正像兩素——如酸和堿——產生了化學反應之後形成了一種新物質一樣,這種新物質的屬性


    完全不同於使它得以形成素的基本屬性。


    而群體的表現也正與構成群體的每一個人完全不同,沒有任何或絲毫的相近之處。


    6. 群體質變的癥因


    群體中的個人完全不同於獨立的個人,這一點是很容易得到證明的。


    但是,如果我們想找出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如果我們確有探究其中癥因必要性的話,那麼就不能忽視現代心理學為我們提供的正確的思維分析——無意識主宰著有機體的生活,而且在有機體的智力活動中,這種力量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意識因素是我們熟知的,但這種力量在我們的精神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完全是被動的、不值一提的。


    所以我們對於人類的觀察總是無一例外地陷入困惑之中,隻有細心的分析家與敏銳的觀察家,纔有可能洞穿潛意識的黑洞,窺探到一點點主導著我們行為的無意識動機。


    如果說,我們的意識是浮在海面上可見的冰山的話,那麼,潛意識纔是沉陷於暗黑海洋之中的巨大冰體。


    ·


    所有有意識的行為,都隻不過是遺傳基因控制下的無意識深淵中的隱秘心理活動的產物,或許永遠也不會有人能夠在他的有生之年一窺潛意識的暗黑世界的真相——積淤在這個深層次結構之中的是生物無數個世代傳承相遞的不計其數的共同特征,正是這些永遠也不為我們所知的共同特征構成了一個種族的先天秉性。


    文學家使用一種更易於為公眾所接受的方式來描述這一潛隱的共同特性——宿命!


    我們經常會為我們的行動做出解釋——但在這個旨在讓人們信服的理性解釋背後,潛藏的是我們根本沒有說出來的真正原因。


    即便是“真正原因”也是靠不住的,在它後面是許多連我們自己都一無所知的神秘原因。


    我們以為自己是理性的,我們以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實上,我們絕大多數的日常行為,都是一些我們自己根本無法了解的隱蔽動機的結果。


    無意識的欲念構成了每一個種族的先天秉性,尤其是在這種秉性上,屬於同一個種族的個人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很多時候,這種微小的差別更多地體現在意識的層面上——比如說,後天教育的結果。


    教育固然能夠讓不同的人表現出不同的特質,但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卻仍然是這種固結在基因鏈條上的獨特遺傳信息。


    人與人之間差異的,或許就是智力了。


    但是,同一種族的所有人卻有著非常相似的本能與情感。


    大凡事情一旦涉及情感領域,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消失了。


    尤其是在涉及信仰、政治觀點、道德評價、個人愛憎這些近乎於純粹感性表達的領域中,傑出的纔智之士也不見得就比一個凡夫俗子更高明。


    智力上的差別天高地遠,一個補鞋匠在一個偉大的數學家面前或許連大氣都不敢喘,可如果這個鞋匠一旦發現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在性格的表現上和他沒有絲毫差別的話,他心裡多半會感到說不出的驚訝。


    人們憑借一種毫無理由的思維慣性,會認為智力超凡的人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也會是出類撥萃的。然而事實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同一種族的所有人,都有一個普遍的性格特征,這是智力上的懸殊差異或後天教育的效果都無法彌補的。


    而支配這種普遍性格特征的,正是我們的無意識,同一種族中的大多數普通人在同種程度上都具備這種普遍特性。


    7. 被抹平的纔智差別


    正是這種普遍特性,構成了群體的共同屬性。


    在群體心理中,原本突出的纔智被削弱了,導致了群體中每一個人的個性也被削弱了。表現出差別的異質化被同質化吞沒了,終是無意識品質決定了群體的智慧。


    群體隻有很普通的品質。


    群體隻有很普通的智慧。


    群體也隻有基本的智能。


    群體同時也隻具有甚至更低層次的智力。


    這個結論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答案,它至少能夠替我們解釋:群體何以無法完成對智力要求較高的工作?


    群體隻能從事級的勞動,而涉及普遍利益的決定,隻能由傑出人士組成的決策中心來做出。


    但讓我們感到沮喪的是,即使是各行各業中秀的專家,當他們表現為一個群體的時候,也會經常性地做出極度愚蠢的決定。


    實際情況是,即使再高明的專家,一旦他們受困於這種群體意識,那麼他們至多隻能用普通人的智力與能力,用為平庸而拙劣的方法來處理那些干繫重大的事情。


    群體的疊加隻是愚蠢的疊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沒了。


    通常情況下我們說“人民群眾”,以強調我們在智力上所占的優勢,但實際的情況卻是,“人民群眾”絕不比任何一個人更聰明,反倒是他們的愚蠢是有目共睹的。


    任何一個人都比“人民群眾”聰明,所以“人民群眾”是靠不住的,除非你想獲得一個愚蠢的結果,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個結論的正確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糟糕的是,這個正確的結論卻與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始論據產生了直接的衝突。


    如果說,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隻是把他們共同分享的普通品質集中在一起,並終表現出智力低下與平庸的話,那麼,我們初提到的群體會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存在又從何說起呢?


    這正是我們這本書所致力於解答的問題。


    8. 個原因:本能


    隻有在群體中纔會表現出來,為群體所特有,而作為單獨的個人卻不具備的這些特點的形成,是因為一些不同的原因所導致的。


    個原因:本能的力量,而激發一個人原始本能的決定性因素是數量。


    數量在人類社會中會經常性地產生一種充足的理由。處於群體中的個人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正義”力量,對他們來說群體就是正義,數量就是道理;即便不然,群體中的人也會有一種“法不責眾”的想法,因而他們在行動時就表現得理直氣壯。


    但是當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都處於孤零零的單獨個體的時候,後天的教育與內心的良知都對他起著約束作用,他知道自己必須要對自己的這種本能行為加以控制。


    但是群體的力量卻讓人們解脫了這些約束與羈絆——無論是後天教育養成的,還是先天的良知所意識到的——他沒有什麼理由再約束自己,更無法控制內心的放縱與不羈。


    單獨一個人必須要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法律上的和道德上的。


    但是,群體則不然,群體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群體就是法律,群體就是道德,群體的行為自然是合理的。


    這是因為單獨的一個人是有名有姓的,而群體的本身就是它的名字。


    群體是無名氏!


    無名氏不需要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承擔責任。


    因為無名,所以無由指控。


    於是,曾經牢固地約束一個人的責任感就會蕩然無存,而群體得到的,是原始本能的表達與宣洩。


    9. 第二個原因:傳染


    傳染——群體情緒的相互傳染——對群體的特點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決定著群體行為選擇的傾向。


    傳染——一個人的情緒迅速地感染了另外一些人。有的人很容易讓其他人受到感染,有的人則不然。有的情緒特別容易在群體中傳染開來,而另外一些情緒卻沒有什麼效果。


    傳染——感性的、本能的情緒特別容易傳染,而理智的、冷靜的情緒在群體中不起絲毫作用。


    傳染——站在群體之外的任何一個人都能夠看清楚這種現像的發生,哪怕他智力低下,也會輕而易舉地做出判斷。但是,即使是一個智力非凡的專家,在這方面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


    我們多能把傳染視為一種催眠的力量——群體性催眠!


    在1523年6月上旬的倫敦城中,有算命者和占星家預言:泰晤士河將在1524年2月1日猛漲,整座倫敦城將會被淹沒,成千上萬戶居民的房屋將會被衝毀。在預言發布後的幾個月裡,所有的盲從者都開始喋喋不休地重復著這個預言,這讓更多的人相信了它。


    民眾紛紛打點行裝,移居到倫敦城外的地區。而這樣的遷徙行為又加快了預言的傳播速度。隨著時間離災難預定的日期越來越近,移民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到了1524年1月的時候,下層民眾攜妻帶子,成群結隊地步行到遙遠的村莊去躲避災難,中上層的人則乘坐馬車趕到那裡。


    到了1月中旬,至少有兩萬人離開了倫敦,許多地方隻剩下空蕩蕩的房子。在人們的心目中,倫敦是一個注定要毀滅的地方,有錢人特意在其他城市的高地上安家。即使是富有學識的神職人員也不例外。


    比如說,一位教堂的院長異常驚恐,他用極高的代價在高山上修建了一座城堡,貯存了兩個月的生活必需品。在那個可怕日子到來的前一星期,他帶著教堂的全體職員和家屬搬了進去。許多人都要求住進去,但這位院長在慎重考慮之後,隻接受了與他私交甚好的朋友和帶有大量食物


    的人。


    泰晤士河並沒有在預期的日子暴漲,當人們準備將預言家投入河中的時候,預言家卻想出了平息眾怒的辦法:他們宣稱自己計算錯了一個小數字,所以洪水的日期被弄錯了,提前了整整一個世紀。


    正是這樣的荒謬言論,卻能夠在群體之中得到信任與傳播。這證明了,那種來自本能恐懼的情緒力量,的確具備傳染病一樣的威力。


    除了令人陷入狂亂之外,這種催眠還會摧毀一個人心理的防御機制,讓人的表現突破他人格上的界限。


    在群體中,任何一種感情和行動——隻要這種感情與行動不合常理——都會很容易傳染開來。其程度之強,足以讓一個人隨時準備為另一個與他毫不相干的人做出犧牲。


    傳染——就意味著群體將獲得一種與個體的天性截然對立的兩極傾向。如果他不處於群體之中,是根本不可能具有這種意識或能力的。


    一個被群體情緒傳染的人會感覺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強大,他的行動完全聽憑另一種陌生的力量主宰。這時候他的心中籠罩著的是一種悲愴的感情,這種感情會讓他表現得完全像另外一個人。


    並不是每個人都必然被群體情緒所傳染——但如果他沒有感受到這種情緒的話,他就會變成群體感情的敵對方。


    被傳染了的群體以他們完全非理性的力量主宰著這個世界。他們盡可以為所欲為,直到他們在行動中的群體不斷分化、消散,這種情緒纔會消失。


    注重自己的儀表


    一個好的外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身體的干淨;二是服裝的整潔。這兩個方面是密切相關的。一個衣著整潔的人,一定很講究個人衛生;與之相對的,一個衣冠不整的人,說明他是一個不注重外表的人。衣著整潔與否更體現一個人的身份修養。


    我們的情感在初都是通過身體的某些部位來表達的,而我們的內心也是可以通過身體來體現出來的。若是因為一時的疏忽,一個人因為外表引起了別人的反感,那麼我們就可以確定,這個人有著同樣糟糕的思想。這是因為,思想中對工作的嚴格要求以及對生活環境舒適度的高要求是不會與一個低標準的個人衛生相匹配的。如果一個小伙子從來沒有按時洗澡的習慣,那麼我敢肯定,他的思維也是沒有任何條理性的,如此他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不會有好的表現;一個年輕女孩若是不注重自己的外表和一些細節的東西,同樣地,她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好感。因為不被人喜歡,女孩就會逐漸消沉,從而更加忽視自己的外表,終她隻能被造就成一個邋遢的女子。


    對塔爾穆德來講,清淨僅次於對上帝的虔誠,這一點非常正確。在我看來,兩者的距離可以無限地小,因為純淨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等同於對上帝的虔誠。當一個人的靈魂和身體實現的純淨,他就達到了生活的境界。相比獸類,人類的優勢就在於對未來有著美好的追求。


    外形的健康、清爽、優秀直接關乎人格的健全、純潔、優秀。因此,若是有人忽略了其中的一方面,那麼其他方面也定會受到損害。


    “清潔法則”的實現過程,既要考慮到審美和道德方面,也不能忽視利己思想的重要性。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人因為對自己的“疏忽”而受到指責或批評,例如,有一些工作出色的速記員突然間遭到了辭退,你一定會因此而感到奇怪,工作那麼勤奮怎麼會被公司開除?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的手指沒有保持干淨。這裡還有一個例子,我有一位朋友為人誠實而且聰明,原本在一家大型出版公司工作,可是也是在突然之間被辭退的,原因同樣很簡單:他不刮胡子,而且沒有保持牙齒的整潔。生活中,相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一位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