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光活著是不夠的—加繆勵志文選 (加繆,地中海的兒子,遊離於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成功/勵志 -> 成功/勵志
    【市場價】
    179-259
    【優惠價】
    112-162
    【作者】 (法)加繆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成功/勵志  勵志經典著作  經典勵志/作品集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1105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5811055
    叢書名:傳世勵志經典

    作者:(法)加繆著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 


        
        
    "

    編輯推薦
    出生於阿爾及利亞東部小鎮的阿爾貝加繆,是1957年法國當時*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獲獎理由是:他的重要文學創作以明徹的認真態度闡明了我們這個時代人類良知的問題。他的代表作品有《局外人》、《西西弗神話》、《鼠疫》、《反叛者》、《流放和王國》等。這位地中海的陽光和海水孕育出來的驕子,明知世界冰冷,卻依舊保持盡力燃燒的狀態。1960年不幸因車禍去世。

    本書選取了杜小真等老師翻譯的《反與正》、《西西弗神話》及《反叛者》的部分章節,文筆簡潔明快,樸實優雅,獨具風格。作品蘊含著作者對人生的嚴肅思考,洋溢著藝術家的強烈激情。

    1935年,22歲的加繆發表了《反與正》。這部作品筆調凝重,著重回憶了他的童年,親身經歷的人和事,而這些,都是其思想的基本出發點,也就是人應當在這冰冷但燃燒著的世界努力地存活,沒有生存的痛苦,就不會熱愛生活。《反叛者》沿用同樣的思路對人生展開探索,提出反叛就意味著既對生活說“是”,又對未來說“不”。《西西弗神話》完成於1943年,是一本哲學隨筆,繫統論述了荒謬和荒謬的人,平實淡雅中蘊含哲理,字裡行間透露著29歲的加繆火一般的激情。總而言之,隻要人對存在提出問題,就會產生荒謬的感情,同時反叛也就產生了。

    加繆,遊離於文學與哲學之間,置身於陽光和苦難之間,一生渴望自由,呼喚愛。他對人生的思考和探索,指引和撼動著無數人。是的,生而為人,就應當努力活著,可是,光活著是不夠的,還應當知道為什麼活著。


     
    內容簡介
    《光活著是不夠的》一書收錄了阿爾貝加繆的26篇作品,所選美文文筆簡潔明快,樸實優雅,獨具風格。作品蘊含著作者對人生的嚴肅思考,洋溢著藝術家的強烈激情。
    作者簡介
    阿爾貝加繆(AlbertCamus,1913-1960),法國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評論家。1913年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城,代表作品有《局外人》、《西西弗神話》、《鼠疫》、《反叛者》、《流放和王國》等。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60年不行因車禍去世。
    目錄
    諷刺001
    不置可否009
    靈魂之死018
    生之愛028
    反叛者034
    歷史的反叛044
    弒君050
    新福音書053
    處死國王057
    品德的宗教062
    恐怖時期066
    反叛和藝術075
    小說與反叛081
    創造與革命092


    諷刺001

    不置可否009

    靈魂之死018

    生之愛028

    反叛者034

    歷史的反叛044

    弒君050

    新福音書053

    處死國王057

    品德的宗教062

    恐怖時期066

    反叛和藝術075

    小說與反叛081

    創造與革命092

    反叛與謀殺098

    適度與過度102

    荒謬與自殺115

    哲學性的自殺122

    荒謬的自由141

    154唐璜主義

    161戲劇

    168征服

    175哲學和小說

    185不思未來的創造

    190西西弗神話











    媒體評論
    1.不管怎麼樣,陽光一直在溫暖著我們的身骨。

    ——阿爾貝加繆

    2.他有著一顆不停地探求和思索的靈魂。

    ——福克納


    在線試讀

    諷刺
    兩年前,我認識了一位老婦人。那時,她正受著病痛的煎熬,她曾以為自己會死去。她的整個右半身都癱瘓了。她在這個世界上隻剩下半個身子,另一半已經毫無知覺了。人們強制這個好動而又啰嗦的小個子老婦人不作聲、不動作。孤獨的、目不識丁的老人麻木地度著漫長時日,她的全部生命歸向上帝。她信上帝:她有一掛念珠、一座鉛制耶穌像和一座仿大理石的聖·尤素福懷抱孩子的塑像,這就是明證。她對自己患有不治之癥有懷疑,但又那麼說,為的是別人能關心她。
    這一天,有人關心她了。這是一位年輕人(他相信有一個真理存在,並且還知道這個女人快要死去,但對解決這個矛盾並不關心)。他真的十分關注這位老婦人的憂愁。老婦人深深感覺到了。對病人來講,這種關注是一種意外的收獲。她對他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的痛苦:她已走到生命的盡頭,她應該讓位於年輕人。她是厭倦了?這是肯定的。沒有人對她說話。她像狗一樣蜷縮在角落裡。好是結束這一切,因為她更願意死去,而不是成為別人的負擔。
    她的聲音變得像吵架,是市場上討價還價的聲音。然而,那位年輕人明白了。他認為,應該為別人承擔責任,而不是去死。但這隻證明了一件事:即他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負過責。而他恰恰對老婦人說——因為他看見了她的念珠——“您還有善心的上帝。”的確如此。但即便如此,人們還是煩她。若她祈禱的時間長了,如果她眼睛盯著地毯的某一圖案走了神,她的女兒就會說:“你還在祈禱!”病人說:“這礙著你什麼啦?”“這不礙著我什麼,但這讓人討厭。”老人沉默了,她用責備的目光久久注視著自己的女兒。
    年輕人聆聽著這一切,一種不可名狀的巨大苦痛使他胸悶難受。而老人還繼續說著:“當她老的時候,她會知道她也需要祈禱。”
    他感到老婦人已擺脫了一切,除了上帝。她任憑自己受這後病魔的擺布,她也積德,但並非自願,而且過於輕易地相信她還保留著的東西是值得愛的財富,並終義無反顧地被投入到祈求上帝的苦海中。但是,願生命的希望會再生,而且上帝並不強違人意。
    他們坐在餐桌旁。年輕人被邀前來進晚餐。老人沒有喫,因為晚上進食不易消化。她仍待在她的角落裡,正好面對那個聽她講話的人的背。年輕人感到老人在審視他,喫得很不安寧。不過,晚餐仍繼續著。為了延長這次會面,人們決定去看電影。正好在上映一部輕松影片。年輕人冒失地接受了邀請,並沒有想到仍待在他背後的人。
    出發之前,客人們起身去洗手。顯然,毫無問題,老人不去了。即使她沒有殘疾,她的無知也會妨礙她理解影片。她說她不喜歡看電影,事實上,是她看不懂。她在她的角落裡,此外還對念珠串的顆粒表示空洞的關注。她把她的全部信念寄托在念珠上。她保存的三樣東西對她來說標志著神靈啟示的物質點。從念珠、耶穌與聖·尤素福像出發,在它們的後面,是巨大的深深的黑夜,她寄全部希望於這黑暗之中。

    諷刺

    兩年前,我認識了一位老婦人。那時,她正受著病痛的煎熬,她曾以為自己會死去。她的整個右半身都癱瘓了。她在這個世界上隻剩下半個身子,另一半已經毫無知覺了。人們強制這個好動而又啰嗦的小個子老婦人不作聲、不動作。孤獨的、目不識丁的老人麻木地度著漫長時日,她的全部生命歸向上帝。她信上帝:她有一掛念珠、一座鉛制耶穌像和一座仿大理石的聖·尤素福懷抱孩子的塑像,這就是明證。她對自己患有不治之癥有懷疑,但又那麼說,為的是別人能關心她。

    這一天,有人關心她了。這是一位年輕人(他相信有一個真理存在,並且還知道這個女人快要死去,但對解決這個矛盾並不關心)。他真的十分關注這位老婦人的憂愁。老婦人深深感覺到了。對病人來講,這種關注是一種意外的收獲。她對他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的痛苦:她已走到生命的盡頭,她應該讓位於年輕人。她是厭倦了?這是肯定的。沒有人對她說話。她像狗一樣蜷縮在角落裡。好是結束這一切,因為她更願意死去,而不是成為別人的負擔。

    她的聲音變得像吵架,是市場上討價還價的聲音。然而,那位年輕人明白了。他認為,應該為別人承擔責任,而不是去死。但這隻證明了一件事:即他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負過責。而他恰恰對老婦人說——因為他看見了她的念珠——“您還有善心的上帝。”的確如此。但即便如此,人們還是煩她。若她祈禱的時間長了,如果她眼睛盯著地毯的某一圖案走了神,她的女兒就會說:“你還在祈禱!”病人說:“這礙著你什麼啦?”“這不礙著我什麼,但這讓人討厭。”老人沉默了,她用責備的目光久久注視著自己的女兒。

    年輕人聆聽著這一切,一種不可名狀的巨大苦痛使他胸悶難受。而老人還繼續說著:“當她老的時候,她會知道她也需要祈禱。”

    他感到老婦人已擺脫了一切,除了上帝。她任憑自己受這後病魔的擺布,她也積德,但並非自願,而且過於輕易地相信她還保留著的東西是值得愛的財富,並終義無反顧地被投入到祈求上帝的苦海中。但是,願生命的希望會再生,而且上帝並不強違人意。

    他們坐在餐桌旁。年輕人被邀前來進晚餐。老人沒有喫,因為晚上進食不易消化。她仍待在她的角落裡,正好面對那個聽她講話的人的背。年輕人感到老人在審視他,喫得很不安寧。不過,晚餐仍繼續著。為了延長這次會面,人們決定去看電影。正好在上映一部輕松影片。年輕人冒失地接受了邀請,並沒有想到仍待在他背後的人。

    出發之前,客人們起身去洗手。顯然,毫無問題,老人不去了。即使她沒有殘疾,她的無知也會妨礙她理解影片。她說她不喜歡看電影,事實上,是她看不懂。她在她的角落裡,此外還對念珠串的顆粒表示空洞的關注。她把她的全部信念寄托在念珠上。她保存的三樣東西對她來說標志著神靈啟示的物質點。從念珠、耶穌與聖·尤素福像出發,在它們的後面,是巨大的深深的黑夜,她寄全部希望於這黑暗之中。

    大家準備好了。他們走近老人,吻她並祝她晚安。她早已明白了,用力握緊念珠。但是,這個動作似乎既表明熱忱也表明失望。大家都吻過她了,隻剩下年輕人。他溫情地握住老人的手,然後就轉過身來。但老人則看著這個曾關心過她的人。她不願意獨自一人。她已感到了孤獨的可怕,感覺到持續的失眠以及令人失望的與上帝的單獨相處。她害怕了,她隻有在年輕人那裡纔能安靜,她依戀著這對她表示關心的人,拉住他的手不放,緊緊握著,笨拙地向他表示感謝以證實這種再三的要求。年輕人感到為難。而其他人已走回來催他。電影9點開始,好提前一點到,以免在售票口等候。

    年輕人感到自己面臨著有生以來難忍受的痛苦:這就是一個人們因看電影而拋下的殘廢老人的痛苦。他想離開,脫身,不想知道這痛苦,試圖抽回自己的手。一秒鐘之後,他對老婦人產生了刻骨的仇恨,並且想狠狠地抽她一耳光。

    終於,在病人從靠背椅上半起身的時候,他得以脫身並離開。老人驚恐地看著她能在其中棲身的靠山消失了。現在,沒有任何東西保護她。死的念頭攫住了她,她不太明確知道是什麼使她恐懼,但她感到她不願孤獨一人。上帝對她毫無用處,把她從人群中奪走,並讓她孤獨一人。她不願離開人們。為此她開始哭泣。

    其他人已經上路了。後悔的心情死死地攪擾著年輕人。他抬頭仰望有燈光的窗戶和那沉默房屋中的陰沉巨眼。但巨眼閉上了。老病婦的女兒對年輕人說:“她獨自一人時總要關燈。她喜歡待在黑暗之中。”

    這位老人露出一副得勝的姿態:聳動著眉毛,晃動著指指點點的食指。他說:“我嗎,我父親當年每星期給我5法郎,我可樂到下一個星期六。嗯,我還有辦法存幾個子兒。首先,我要去看未婚妻。我得在曠野上走4公裡,回來也得走4公裡。好了,好了,我對你們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懂得玩。”三個年輕人和他——一位老人圍坐在圓桌旁。他敘述他平淡無奇的遭遇一些被撥高了的蠢事。令人生厭的事被他作為勝利來慶賀,他甚至不放過敘述中的沉默,他急於在別人離開他之前把一切都說出來,以保留他自認為能感動聽眾的往事。讓別人聽他說話,這是他的癖好:對於別人向他投來的譏諷目光和唐突的嘲笑,他不加理睬,當他認為自己是受人尊敬的、閱歷十分豐富的祖輩時,對別人來講,他是一個老人,別人知道在他的那個時代一切都挺好。青年人不知道,經驗是一種失敗,隻有丟棄一切纔能知曉一點東西,他很痛苦,他什麼也不再說了。這倒比外表快活要好。再者,如果在此他錯了,他若想憑借他的苦難來感動別人那更是大錯特錯了。當你整天為生活奔波時,一個老人的痛苦又有什麼重要的呢?他說著、說著,用悶啞的聲音平鋪直敘地、興致勃勃地、漫無邊際地說著,但這不能延續很久。他的快活終有結束之時,聽眾的注意力已經渙散。他甚至不再好笑了,他老了。年輕人喜愛臺球和撲克,因為這與他們每天笨重的勞動不一樣。

    他於是又孤獨一人了,盡管他努力編造謊話以使他的講述能更誘惑人。年輕人都不客氣地離開了。他又一次孤獨一人。人們不再聽他講話:當一個人年老時,這是可怕的。人們已判定他沉默與孤獨。人們向他暗示他行將死亡。而一個行將死亡的老人是無用的,甚至是令人不舒服的、狡詐的。讓他走開;要是做不到這點,就讓他閉嘴:這是的一點敬意。而他很難受,因為他不能不說話,否則他就要想到他是老的。他還是站起來,向周圍所有人微笑著,並且離開他們。但他遇到的隻是一張張冷漠的面孔,或是由於高興而搖晃的面孔,而他是沒有權利分享這種快樂的。一個人笑著說:“他老了,我不否認。可是,往往是在舊鍋裡做出可口的湯來。”另一個更加嚴肅:“我們並不富有,但我們喫得好。你看,我的孫子喫得比他父親還多。他的父親要1磅面包,而我孫子則需要1公斤!喫吧,香腸;喫吧,加蒙拜爾(奶酪名)。有時他喫完了就說:‘嗨嗨!,然後繼續喫。”老人走開了。他慢步——像耕驢的腳步——穿過擠滿人的走廊。他感到很不舒服,但他不願回去。平常,他習慣回到飯桌、油燈和盤子旁,在那裡,他的手指機械地找到它們的位置。他還喜歡安靜地進晚餐,老伴坐在他前面,嘴裡嚼個不停。他喜歡什麼也不想,眼睛死盯著不動。今天晚上,他回家將比較晚。晚飯已擺好,都涼了,老伴大概已躺下。她並不擔心,因為她知道他有時會晚回家。她說:“他有月亮。”這就夠了。

    現在,他緩慢而又固執地走著,孤獨而又衰老。在生命的盡頭,衰老變得令人厭惡。他說什麼都沒有人聽了。他走著,轉到街角,打了個踉蹌,幾乎要跌倒。我看見他了,樣子很可笑,但這有什麼辦法。無論如何,他還是喜歡上街,在街上要比在家好,因為這時若在家,焦躁使他看不見他的老伴,使他獨自留在房間裡。有時,門徐徐打開,有一刻半開著。有人走進來。這人穿著淺色衣服。他在老人對面坐下,好久不說話。他一動不動,就像剛纔打開的門。他不時地用手捋一捋頭發,並輕輕地嘆氣。在用同樣滿懷憂傷的目光久久注視這位老人之後,他默默地離去。他身後留下撞鎖生硬的響聲,而老人還留在屋裡。他受到驚嚇,懷有酸楚而又痛苦的恐懼。而在街上,他並不是獨自一人,他總能踫到一些人。他越發焦躁起來。他加快腳步:明天,一切都將會變化,明天。突然,他發現明天將還是老樣子,後天,往後的日子也都一樣。他發現一切無可挽回,這使他萬念俱灰。產生這樣一些想法會讓你去死。由於不堪忍受這些想法,有人自殺——或如果人還年輕,就會把這些寫出來。

    是衰老,瘋狂,還是酒醉,我不知道。他的終了將令人肅然起敬,催人淚下,是了不起的終了。他將死得壯麗,我要說的是他將在痛苦中死去。這對他是個安慰。而此外還有別的出路嗎?他永遠地衰老了。人們在即將來臨的衰老之上建設著。他們要賦予這無可挽回的煩人的衰老以無拘無束的閑情逸致。他們要成為工頭以便將來在小別墅中養老。然而,一旦已到暮年,他們就知道這是錯誤的。他們需要別人來保護自己。但對老人來說,必須有人聽他說話以使他相信自己還活著。現在,街上漸漸黑了,行人漸漸少了,但仍時有人聲。在古怪而寧靜的夜色中,街道變得更加莊重。在那環城的山丘後面,還殘留著白日餘暉。一縷不知從何而來的威嚴的煙霧在樹木茂密的山脊後面出現。煙霧慢慢升起,像松樹一樣展開。老人閉上眼睛。面對要帶走城市的喧鬧聲與天空冷漠而愚蠢的微笑的生命,他孤獨,不知所措。赤裸裸的他已經死亡。

    還有必要描寫這件事的另一面嗎?人們可以想像,在一個肮髒、陰暗的房間裡,老婦人在擺桌子——晚飯已做好了,她坐下,看看鐘,等了一會就開始喫起來,胃口不錯。她想:“他有月亮。”這就不用再多說了。

    他們5個人生活在一起:祖母、小兒子、大女兒和她的兩個孩子。兒子幾乎是啞巴;女兒是殘疾人,思維有困難。她的兩個孩子一個已在保險公司工作,小的還在上學。祖母已70歲了,但還掌管著這個家。在她的床上方掛著一幅畫像,畫像中的她還不到5歲,筆直地站著,穿著一件黑色長裙,飾物直扣到脖子,裙子上沒有一點皺褶,睜著明亮、冷峻的眼睛。她這一身皇後服飾隨著年齡一起放棄了,而有時她又試圖在街上重新找到這種衣著打扮。

    她的外孫回憶起這雙明亮的眼睛還會臉紅。老婦人總等著有客人來,她好嚴厲地問外孫:“你喜歡誰,你媽媽還是你外婆?”而當她女兒在場時,遊戲就變得復雜起來。因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孩子都會說:“我喜歡外婆。”他心中湧起對這位總是默默無語的媽媽的一股愛流。如果客人對這樣的偏向感到喫驚,那他母親會說:“這是因為是她撫養他的。”

    這還因為,老婦人認為愛是一種人們強烈要求的事情。她的家庭主婦的意識使她養成一種刻板與偏執的性格。她從來沒有欺騙過丈夫,為他生了9個孩子。丈夫死後,她頑強地維持著這個家庭。離開郊區農莊以後,他們在一貧窮老區留了下來。並在那裡生活了很長時間。

    當然,這個女人並不乏優點。但是,在她的外孫們看來,她不過是個喜劇演員,正處在看問題容易化的年齡。他們從他們的一個叔叔那裡聽來了一件有趣的事:一次,叔叔來看他們的外祖母,發現她一動不動地待在窗前,而她招待他時手上拿著一塊抹布,並且抱歉地說,她要繼續干活,因為留給她干家務的時間不多。應該承認,事情就是如此。在家庭討論什麼事情時,她很容易暈厥過去。她還因肝病劇烈地嘔吐。但她毫不掩飾病情的發展。她回避著在廚房裡的垃圾桶旁大聲嘔吐,然後臉色蒼白地回到家人那裡,雙眼因用勁而滿是淚水。若有人勸她去睡覺,她就會說她要做飯,並要人注意她在主持家務中所占的地位:“是我操持著家裡的一切。”她還會說,“我要是死了,看你們怎麼活!”

    孩子們已習慣了,對她的嘔吐、她所謂的“進攻”並不在意,也不在意她的抱怨。一天,她臥床不起並要請醫生。家人為討她高興請來醫生。天,醫生認定她隻稍染小疾,第二天則確診為肝癌,第三天又變成黃疸。而小外孫固執地認為這又是一幕喜劇,一次更巧妙的裝病。他並不焦慮。這個女人曾那麼厲害地壓制過他,以致他一開始的看法並不悲觀。而在愛的清醒與拒絕中有一種絕望的勇氣。但是,裝病卻使人感到她真病了:外祖母裝病直至死亡。後一天,她的子孫們幫她解大便,她簡言快語地對外孫說:“你瞧,我像小豬一樣拉屎。”一小時之後,她死去了。

    她的外孫現在覺得他當初完全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他不能消除這樣的念頭:在他面前演出的是這個女人後的和可怕的一次裝病。若自問是否感到什麼痛苦,那他絲毫也講不出來。隻是在下葬那天,由於大家都失聲大哭,他纔哭了,他怕自己在死者面前表示出不誠與欺騙。這是一個晴朗的鼕日,陽光明媚。在藍天中,人們看到黃色的閃閃發光的寒冷。從墓地俯視城市,人們可看到燦爛而透明的太陽照在海灣上,閃閃發光,像一片濕潤的嘴唇。

    所有這一切沒有聯繫嗎?美麗的真理。人們上電影院,把一位老婦人扔在家裡;一個不再有人聽他說話的老人;一位老婦人的死沒有換來任何東西。而另一邊仍是陽光燦爛的世界。若不接受這一切,又能做什麼呢?這是三種相似而又不同的命運。死亡是我們無法擺脫的,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死。歸根結底,太陽還是溫暖著我們的身骨。

    不置可否

    如果說,的天堂就是人們已失去的天堂,我知道該如何為我身上的某種溫柔而又非人道的東西命名。一位移居國外者返回祖國。而我,我還記得。諷刺、僵持,一切都停止了,終於,我回國了。我不願回味幸福。原因很簡單,也很容易說明。因為在遺忘的深處,從我面前再現的那些時光中,還留有對純粹激情的一種完美的回憶,對於懸浮於永恆之中的時刻的回憶。這是我身上真實的東西,但我知道它總是太遲了。我喜歡看一個彎曲的動作,喜歡景色中一棵位置恰當的樹。為了重建這全部的愛,我們隻需這樣一個細節就足夠了:長久關閉著的房間的味道,腳步的特殊聲響。我就是如此,如果我喜歡表現自己,終我是我自己,那是因為隻存在著使我們回歸自身的愛。

    這些緩慢、平靜而又嚴肅的時光如此強烈地、生動地再現出來——因為現在是夜晚,是憂傷的時刻,而在暗淡無光的天空中有一種難以言狀的欲望。每一個重現的動作都向我揭示了我自身。一天,有人對我說:“活著如此之艱難。”我仍記得那聲調。另一次,有人對我耳語:“糟的錯誤,還是使別人痛苦。”若一切都完結,那生的渴望就終止了。這是否就是人們所說的幸福?順著這些回憶,我們給一切穿起同一種得體的衣服,而死亡在我們看來似乎是色彩陳舊的布景。我們回歸自身。我們感到了我們的不幸,因此我們就更加愛。是的,這可能就是幸福,即對我們的不幸同情的感情。

    正是在這樣的夜晚。在阿拉伯城市邊緣的摩爾人開的咖啡館裡,我不是回憶起往日的幸福,而是回憶起一種奇特的感情。已經是夜裡了。咖啡館牆上畫的是呈金絲雀般畫色的獅子,在五叉棕櫚樹中追逐身著綠衣的酋長。咖啡館一角,一盞乙炔燈忽明忽暗地閃爍著。而真正用來照明的光是來源於一個裝飾有綠黃琺瑯的小爐子底部的火焰。燈光照亮了房間的中心,我感到它反射到我的臉上。我朝著大門,面對海灣。咖啡館老板蹲在一個角落裡,他似乎在看我的空杯子,在杯底中有一片薄荷葉子。大廳裡空無一人,下面是城市的嘈雜聲,遠處是海灣的燈光。我聽見阿拉伯人很響的呼吸聲,他的雙眼在微光中閃爍。遠處響起的是大海的聲音嗎?世界以一種長節奏對著我嘆氣,並且給我帶來不死者的冷漠與安靜。強烈的反射紅光使牆上的獅子波動起來。空氣變得涼爽。海上響起一聲汽笛。燈塔開始旋轉:綠光、紅光、白光。永遠是世界的這種沉重嘆息。一種隱秘的歌聲從這冷漠中誕生出來。而我回國了。我想著一個曾在貧民區生活的孩子。那個地段!那座房屋!房屋隻有兩層。樓梯很暗。多少年過去了,現在還是很暗。他能在深夜回家,他能迅速地爬上樓梯而從不失腳。他的心中深深地銘刻著這座房屋。他的腿對臺階的高度保持著準確的度量。他的手對於樓梯扶手始終懷有一種本能的、無法克服的厭惡。

    夏天的晚上,工人們都坐在陽臺上。而他家隻有一扇小小的窗戶。家人於是把椅子搬下去,擺在樓前,就在那兒欣賞夜景。前面是大街,旁邊有賣冰淇淋的小販,對面是咖啡館,還有孩子們從這個門跑到那個門的聲音。而特別要說的是巨大的榕樹之間的天空,在貧窮之中有一種孤獨,而這孤獨還給每個物以價值。從財富的某一等級上講,天空本身以及滿天星鬥的夜晚就與自然財富相似。在階梯的底層,天空重獲其意義:無價的寬容。神秘的、群星閃爍的夏夜!孩子身後是一條散發出難聞氣味的走廊,他的小椅子破裂了,在他身下有些塌陷。但他高抬著眼睛,趁著這純淨的夜晚飲酒。有時,會開過一輛龐大的有軌電車。終於,在街角出現一個低聲唱歌的醉漢,但他並不能夠擾亂夏夜的寧靜。

    孩子的母親與夏夜同樣安靜。有時有人問她一個問題:“你想什麼呢?”她答道:“什麼也不想。”事情的確如此。一切都在此,因而就什麼都沒有。她的生命、她的利益,她的孩子們就限於在此,這些存在之所以過於自然,是為著人們感覺到它們。母親有殘疾,思維很困難。而母親的母親生性粗暴、專制,她犧牲了一切以保持她敏感的獸性的自尊,並長期控制著她女兒軟弱的精神。結婚使女兒獲得解放。後來女兒又乖乖地回來了,因為她的丈夫死了。正如俗語所說,她丈夫為國捐軀。在屋內的顯要位置上擺著一個鍍金框架,裡面放著戰爭十字勛章和軍功章。醫院還給遺孀寄來一個從她丈夫身上取出的小彈片。她收藏著它。很長時間以來,她已不再悲傷。她忘記了她的丈夫,但仍然談論孩子們的父親。為了養活孩子,她辛勤勞作並且把錢交給母親。母親粗暴地教養孩子們。當母親打孩子打得太狠時,女兒會說:“不要打頭。”因為那是她的孩子,她愛他們,她毫無偏向地愛他們,而又從不向他們顯露這愛。有時,比如他還記得的那些夜晚,她精疲力竭地回到家(她是保姆),發現屋內空空如也。老太太上街買東西,孩子們還沒放學。她蜷縮在一張椅子裡,目光迷惘、狂亂地緊盯著地板上的一處凹槽。在她周圍,夜色漸濃,夜色中萬籟俱寂,令人感到不可解脫的煩亂。若孩子此時回來,他看清了瘦長的影子與嶙峋的肩膀,他停住了!他害怕。他開始感覺到很多事情。他幾乎沒察覺到自己的存在。而面對這非人的沉默,他哭不出來。他可憐他的母親,但愛她嗎?她從來沒有愛撫過他,因為她不會。他於是久久地注視著母親。他感到自己是外來人,於是意識到了她的痛苦。她聽不見他說話,因為她是聾子。過了一會兒,老婦人回來,生命就會復蘇:油燈發出圓圓的光圈,漆布,喊叫,粗野的咒罵。而現在,這沉默標志著時間的停頓,瞬間的膨脹。因為模糊地感覺到了這些,孩子從自身的衝動中感到了對母親的愛。確實應該愛她,因為她畢竟是他的母親。

    而母親什麼也不想。房屋外面是燈光、嘈雜聲,在裡面則是夜晚的沉寂。孩子將會長大,將知書明理。人們撫養他,並會要他報答,因此人們避免給他痛苦。他的母親將永遠這樣沉默,而他將在痛苦中成長,終要成為一個人。他的外祖母將死去,然後會是他母親,後是他。

    母親突然跳起來,她害怕了。他看著她,就像白痴似的。她叫他去做作業,孩子已做完作業。他今天在一家污穢不堪的咖啡館裡。現在他是一個男人了。難道這不是重要的嗎?應該認為不是的,因為做作業並成為男子漢後隻導致變老。

    阿拉伯人獨處一角,還是蹲著,手把著雙腳。露天座上飄來一陣烤咖啡的味道,其中還夾雜著年輕人熱烈的交談。一艘拖輪仍發出低低的溫柔的調子。世界在此終了,每天都一樣。在這一切無邊的痛苦中,現在除了和平的允諾之外,一切都沒留下。唯有世界的這巨大的孤獨纔能使我估量出這位奇特母親的冷漠。一天晚上,有人把她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叫到她身邊。一次驚嚇使她得了嚴重的腦震蕩。傍晚,她習慣於坐在陽臺上。她坐在椅子上,把嘴貼著平臺上的冰冷、發咸味的鐵欄杆,注視著過往的行人。她的身後,夜一點一點地凝重起來。在她面前,商店在一瞬間燈火通明,街道由於人群與燈光膨脹起來,她沉浸在無目的的遐想之中。在那天晚上,一個男人突然出現在她身後,拖著她,對她施暴,但聽到有動靜就逃跑了,而她什麼也沒有看見就暈了過去。當她兒子回到家時,她躺在地上。按醫生的意見,他決定陪她過夜。他蓋著被子躺在母親邊上的一張床上,這時正值盛夏。剛剛發生的悲劇的恐懼還在炎熱難耐的房間裡蔓延著。來往腳步聲聲作響,門發出吱吱的聲音。在沉重的空氣中,彌散著醋的氣味,人們用醋給病人降溫。而在病人這邊,她多動不安,哼哼唧唧,有時還猛地跳起來,把兒子從短暫的瞌睡中叫醒。兒子汗水淋漓,他清醒了——看了一眼手表,蠟燭在表面上重復跳了三下,他又沉沉地打起瞌睡。隻是在不久以後,他纔感到他們在那個夜裡是多麼孤獨,與所有的人都不一樣。在他們倆忍受炎熱的時候,其他人都在沉睡。在這座老式房屋裡,一切都似乎空了。午夜的有軌電車分流而去,來自人間的全部希望、城市喧鬧給予我們的所有信念,都隨之遠去了。屋裡仍留有有軌電車路經的餘音,一切又漸漸沉息下去。剩下的隻是一個沉靜的大院。病人受驚嚇發出的呻吟時高時低。他從來沒有感到過如此迷惘。世界分解了,連同他,以及要生活,每天都重新開始的幻想。一切都不再存在:學習或雄心,上飯館的嗜好或偏愛的色調。除了他將陷入其中的疾病與死亡之外,什麼都不存在……然而,就在世界崩塌的時刻,他卻活著。他後甚至睡著了,然而依舊帶走他們倆孤獨的、令人絕望而又溫柔的形像。後來,以致很久以後,他還能回憶起污水與醋酸混雜的氣味,回憶起他感受到把他與母親聯結起來的時刻。這氣味彌散在他周圍,猶如對心靈深深慰藉,並變成有形的,毫不擔心受騙,對動人的命運專心地扮演窮苦老婦人的角色。

    現在,火爐中的火苗已被灰覆蓋。大地總是發出同樣的嘆息。人們聽到代爾布加代爾布加:一種阿拉伯樂器。——譯者清脆的聲音,樂聲中還有女人的笑聲。燈光在海灣伸延——準是漁輪回港了。從我的位置看見的三角形天空是一片無雲的藍天。群星密布的天空在純淨氣息的吹拂下微顫,夜的沉甸甸的翅膀在我周圍緩慢地扇動著。在這夜晚,我不再屬於自己。這夜晚將走向何方?在“簡樸”這個詞中含有一種危險的道德。在這個夜晚,我明白了:人可以要求死亡。因為看透了生活,那就什麼都無所謂了。一個人經歷、遭受了種種不幸,他承受著這些不幸,安於自己的命運,別人尊重他。而後,一天晚上,什麼也沒有了:他遇見了一位他鐘愛的朋友,這位朋友對他講話時漫不經心,回家後,這個人自殺了。人們隨後談到他內心是否有憂傷和不為人知的悲劇。不,但如果非要有一個理由不可,那就是:他自殺是因為一個朋友對他漫不經心地說話。因此,每當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義時,正是它的簡單使我震驚,而今天晚上則是我母親和她奇特的冷漠令我震驚。還有一次,我獨自一人與一條狗、一對黑貓及其小貓住在郊區的一座別墅裡。母貓不能哺育它的小貓,於是小貓一個接一個地死去,它們使屋內污物遍地。每天晚上回來,我都會看到一具僵硬的尸體和翹起的嘴。一天晚上,我看到後一隻小貓被它母親喫掉一半了。已經能聞到氣味,死貓的氣味與尿臊氣混合在一起。我於是在這堆污物中坐下,把手放在垃圾中,呼吸著這腐爛的氣味。我久久地注視著在一個角落中閃爍的狂動的火焰,它燃燒在一動不動的母貓的綠眼睛中。是的,就是在這天晚上,貧乏到了某一程度,無有導致無有。希望與絕望看來都不成立,生活全部地概括在一幅形像中。但是,為什麼停留在那兒?很簡單,一切都很簡單:在燈塔光中有綠光、紅光、白光;在夜晚的清涼中,在城市氣息一直伸延到我的赤貧中。如果這天晚上重返於我的是某種童年的圖畫,我怎麼會不歡迎我能夠從中汲取愛與貧窮的教益呢?因為這一刻猶如“是”與“不”之間的空隙,我把希望或對生活的厭惡留給其他時刻。是的,隻撿起失去了的天堂的透明與簡潔:一幅圖畫。就這樣,不久前,在老城區的一所房屋裡,兒子看望母親。他們面對面坐著,沉默不語。但他們的目光相遇:

    ——噢,媽媽。

    ——你來了。

    ——你煩嗎?我說多了?

    ——不,你從來不多話。

    一絲美好的微笑融化在她臉上。是的,他從未對她說過話,但實際上又有什麼必要說話呢?在沉默中,情況變得清楚了。他是她的兒子,她是他的母親。她能對他說:“你知道。”

    她坐在沙發腳下,兩腳並攏,兩手合著放在膝上。他則坐在椅子上,剛剛能看見她,並且在不停地吸煙,沉默。

    ——你不應該吸這麼多煙。

    ——是的。

    街上散發出的全部氣味都從窗戶彌漫進來:隔壁咖啡館的風琴,夜間川流的人群,還有人們夾在松軟的小面包裡喫的烤肉串,還有在街上哭泣的孩子。母親站起來拿了一件毛衣活。關節病使她的手指變得僵硬,她織得不快,有時會重織同一針,或劈劈啪啪拆掉整個一行。

    “這是一件小坎肩,穿時我配上一副白領,這件和我的黑大衣將是我的應時服裝。”

    她站起身去開燈。

    “現在天黑得早了。”

    的確如此。夏天已過去,但還未到秋天。在溫和天空中,雨燕還在鳴唱。

    ——你不久就回來嗎?

    ——我還沒動身呢。你為什麼說這個?

    ——不為什麼,隻是說說而已。

    一輛有軌電車駛過。隨後是一輛小汽車。

    ——我真的像我的父親嗎?

    ——噢,你和父親一模一樣!當然,你並不了解他,他死時你纔6個月。但若你也留撇小胡子就更像了!

    她談到父親時並不很自信,因為她對父親沒有任何記憶與感情。他無疑是無數人之中的一個。此外,他是滿懷豪情出征的。在馬恩,他頭顱開了花。他雙目失明,度過一周的彌留期,死後名字刻在鎮上的死者紀念碑上。

    ——其實,這樣更好。要不他瞎著或瘋著回來,那這可憐的人……

    ——是這樣。

    如果說不是“這樣更好”的信念,如果不是感到世界的荒謬的簡單性都潛藏在這兒,那在這房間裡還有什麼留得住他呢?

    “你還回來嗎?”她說,“我知道你工作忙。不過,時不時地……”

    但這時,我在哪兒?如何能把這空寂的咖啡館與這過去的房間分離開?我不再知道我是親身經歷還是在回憶。燈塔的光還在那兒,而站在我面前的阿拉伯人對我說他要去熄滅燈塔的燈光,得離開了。我再也不願走下這條如此危險的山坡。確實,我後一次注視海灣和它的燈光,走向我的東西並不是對更加美好的日子的希望,而是對一切、對我自己純淨而又原始的冷漠。但是,應該粉碎這過於綿軟、過於容易的曲線。我需要我的清醒,是的,一切都是簡單的,是人自己使事物變復雜了。別再給我們找麻煩了,別再對我們談死刑犯“他要還社會的債”,“他要被砍脖子”。這什麼也說明不了,但這造成一個小小的差別。再者,有些人寧願凝視自己的命運。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