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明朝的皇帝(上、下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歷史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中國高陽 
    【所屬類別】 圖書  小說  歷史小說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7020986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70209866
    作者:[中國]高陽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高陽的書,我是見一本買一本,買一本讀一本。——二月河 高陽是一流的歷史小說家。——金庸

     
    內容簡介

    著名歷史小說家高陽披覽明史,以每一位皇帝為中心,敘其登皇位的歷程,談其對家事國事的決斷,論其治國經邦的成敗得失。王臣百吏、後妃太監的生活日常,以及開國、議禮等皇權制度在高陽的筆下徐徐展開,*終呈現出一部風雲起伏的明代大歷史。全書渲染考證相得益彰,評斷論述細膩精準,韻味綿長。

    作者簡介

    高陽(1922—1992),著名歷史小說家,代表作有《李娃》《明朝的皇帝》《慈禧全傳》《胡雪岩全傳》等。高陽注重歷史考證,文字冷靜生動,讀起來輕松暢快,讀者仿佛身臨歷史現場,其作品被評為“華語歷史小說不可逾越的高峰”。

    目錄
    目 錄
    章建文帝之謎
    一獨特的封建制度003
    二明太祖初立皇儲004
    三太子標不幸病逝005
    四立允炆為皇太孫006
    五建文帝裁剪諸王008
    六燕王在北平裝瘋009
    七靖難軍待命討逆010
    八建文帝出師不利011
    九鐵鉉堅守濟南013
    十東昌之役燕王大敗014
    十一燕師進駐大名府015
    十二建文帝派員征兵016

    目 錄


    章建文帝之謎


    一獨特的封建制度003


    二明太祖初立皇儲004


    三太子標不幸病逝005


    四立允炆為皇太孫006


    五建文帝裁剪諸王008


    六燕王在北平裝瘋009


    七靖難軍待命討逆010


    八建文帝出師不利011


    九鐵鉉堅守濟南013


    十東昌之役燕王大敗014


    十一燕師進駐大名府015


    十二建文帝派員征兵016


    十三兩度議和均未成018


    十四金川門開城投降019


    十五建文帝引火自焚(?)020


    十六明成祖大索“奸臣”022


    十七方孝孺臨危不屈023


    十八成祖滅方氏十族024


    十九卓敬被誅五族026


    二十成祖天性好殺027


    二十一傳建文帝出家遁走028


    二十二鄭和赴海外查訪030


    二十三許多神秘傳說031


    二十四“補鍋匠”的故事032


    二十五《致身錄》如斯雲雲034


    二十六建文帝出亡傳聞035


    二十七老和尚突然自首036


    二十八清修《明史》的爭議038


    第二章奪門之變


    一宣德年間民生樂業043


    二委任股肱四海大治044


    三太監王振擅作威福045


    四禁宦官干政的鐵碑047


    五蒙古部落騷擾邊境048


    六“土木之變”的緣起049


    七英宗親征倉促就道051


    八五十萬大軍深入漠北052


    九班師回京中途遇伏053


    十朱勇陣亡全軍盡沒055


    十一掘地二丈不能見泉056


    十二王振為樊忠捶死057


    十三英宗盤膝束手待擒059


    十四八細軟去贖皇帝060


    十五王振之姪王山被處死061


    十六郕王攝政輔佐太子063


    十七也先挾英宗到大同064


    十八於謙堅拒也先誘和065


    十九石亨迎擊也先敗走067


    二十脫脫不花遣使修好068


    二十一也先獻妹英宗謝拒069


    二十二大同之役郭登破敵071


    二十三袁彬設計誘殺喜寧072


    二十四瓦剌遣使中朝議和074


    二十五李實自請前往敵營075


    二十六李實等謁上皇於敵營076


    二十七也先派員催促議和078


    二十八楊善奉派出使報聘079


    二十九楊善見也先侃侃而談080


    三十英宗的特殊魔力081


    三十一賢德的孝莊皇後083


    三十二一轎二馬迎上皇084


    三十三千戶投書論迎上皇禮085


    三十四上皇遣使詔諭避位086


    三十五仝寅為上皇卜筮088


    三十六上皇形同“圈禁高牆”089


    三十七景帝命將守備南城091


    三十八景帝為易儲賜金大臣092


    三十九土官黃迎合上意093


    四十景帝重新廢立皇儲095


    四十一太監阮浪、王堯被殺096


    四十二盧忠裝瘋得以避禍097


    四十三喜怒無常自營壽陵099


    四十四景帝抱病宿齋宮100


    四十五太監興安示意建儲101


    四十六石亨與眾密謀復闢103


    四十七孫太後認可復闢104


    四十八徐有貞升屋覽乾像105


    四十九率眾毀牆進入南城107


    五十上皇奪門宣諭復位108


    五十一郕王妃挾私蓄出宮109


    五十二於謙、王文被逮審問111


    五十三英宗初不忍殺於謙112


    五十四景帝賜物封存不用113


    五十五孫太後嗟悼於謙115


    五十六陳循等充軍遼東116


    五十七徐有貞進位大學士117


    五十八徐有貞遣戍到雲南119


    五十九楊善封伯勉獲善終120


    六十石亨無人臣之禮122


    六十一李賢論奪門之非123


    六十二石亨之姪石彪下獄124


    六十三想以大同為根據地126


    六十四石彪抄家搜出龍衣127


    六十五石亨在獄中瘐死128


    六十六曹欽計劃擁兵入宮130


    六十七曹欽造反先殺逯杲131


    六十八曹欽在朝房殺大臣132


    六十九孫鏜赴太平侯家求援134


    七十恭順侯吳瑾力戰陣亡135


    七十一曹欽自招滅門禍136


    七十二重用錦衣衛終於亡明138


    七十三英宗施行嚴刑峻法139


    七十四楊埙為袁彬訟冤141


    七十五英宗為胡太後復號142


    七十六建庶人被幽五五年143


    七十七妃嬪殉葬先令自縊145


    七十八英宗遺命永廢殉葬146


    七十九善用李賢剪除巨憝147


    第三章成化畸戀


    一宮女萬氏保護太子153


    二萬貴妃得子但早夭154


    三沒官婦女奉旨釋放155


    四爭喪儀百官跪哭156


    五憲宗畏憚萬貴妃158


    六女官紀氏典守內藏159


    七初承雨露居然懷孕160


    八憲宗自嘆老而無子162


    九皇三子育於太後宮中163


    十汪直掌管御馬監164


    十一商輅歷數汪直罪狀166


    十二懷恩傳旨詰責宰相167


    十三西廠橫行由罷而復168


    十四萬通進奇技淫巧之物169


    十五憲宗生來患有口喫171


    十六劉珝為憲宗進講172


    十七劉八歲做中書舍人173


    十八甚多僧道當“傳奉官”174


    十九汪直奉旨在遼東巡邊176


    二十陳鉞掩殺建州衛女真族177


    二十一馬文升讓功不爭178


    二十二汪直征調大軍往遼東180


    二十三巡邊邀功謊報大捷181


    二十四汪直與王越留在大同182


    二十五憲宗手敕罷黜劉珝184


    二十六劉珝家居仍食官米185


    二十七李孜省利用扶乩搗鬼186


    二十八李孜省權勢過宰相187


    二十九汪直失勢淒涼萬狀189


    三十皇帝中旨不合法190


    三居然也有假的191


    三十二保國公發兵蓋私第193


    三十三天像示警地震迭生194


    三十四憲宗病篤太子攝政196


    三十五孝宗即位秉性仁厚197


    三十六追回萬家奉賜珍物198


    三十七奉旨查訪紀太後家族200


    三十八為紀太後父母立祠201


    三十九發現萬安所進春方202


    四十玄武湖成了禁地204


    四十一舊閣中劉吉獨留205


    四十二孝宗暗示劉吉辭官206


    四十三弘治初年人纔鼎盛208


    四十四邱濬與王恕作對209


    四十五王恕九十歲啖食如常210


    四十六李廣因畏懼而自殺212


    四十七孝宗曲庇外戚貪暴213


    四十八孝宗開經筵賜宴講官215


    四十九李東陽、程敏政主考216


    五十程敏政勒令致仕217


    五十一王陽明之父為孝宗進講218


    五十二孝宗命中官賜食王華220


    五十三中書省奉旨修律令221


    五十四皇帝為病囚治療222


    五十五弘治中纂修《大明會典》223


    五十六朱驥行刑用小杖225


    五十七孝宗召大臣受顧命226


    第四章江南代北一遊龍


    一劉瑾自宮為太監231


    二明孝宗英年崩逝232


    三劉瑾導正德帝微行233


    四焦芳塗抹長官批示235


    五閣臣與閹黨勾結236


    六六部九卿劾閹黨238


    七“八虎”夜謁武宗乞憐239


    八劉瑾入掌司禮監240


    九劉健與謝遷致仕242


    十玩閣臣於股掌之上243


    十一張彩公然奪人美妾245


    十二劉瑾樂得獨斷獨行246


    十三武宗扮演商賈為戲247


    十四興建豹房宴樂其中249


    十五劉瑾頗喜沽名釣譽250


    十六丈田責逋搜刮慘毒252


    十七張永在御前怒擊劉瑾253


    十八眾口一詞請下詔誅瑾254


    十九禁兵夜出逮捕劉瑾256


    二十張彩建議授幼而立257


    二十一焦芳父子竟得善終258


    二十二大盜入豹房窺帝蹴鞠260


    二十三流寇計劃犯蹕劫駕261


    二十四馬賊變而為水寇263


    二十五狼山大捷官軍凱旋264


    二十六武宗在禁中設內教場265


    二十七江彬助武宗捕虎267


    二十八張欽閉關拒帝命268


    二十九武宗微服出德勝門269


    三十不樂為帝自封軍門271


    三十一聖駕所至如遭大難272


    三十二梁儲泣諫不奉亂命273


    三十三大批官員被罰跪275


    三十四廷臣百餘人受杖辱276


    三十五宸濠謀反急報到京277


    三十六寧王復護衛為導火線279


    三十七宸濠派人假扮強盜280


    三十八與門下客密謀不軌281


    三十九唐伯虎進入牢籠283


    四十唐伯虎裝瘋求脫身284


    四十一偵破臧賢家的復壁285


    四奉旨戒飭宸濠287


    四十三巡撫孫燧在王府被縛288


    四十四副使許逵同時就義289


    四十五王陽明當機立斷291


    四十六事功為學術所掩292


    四十七王陽明巡撫南贛293


    四十八練鄉兵剿撫兼用295


    四十九王陽明由南昌赴閩296


    五十王陽明易舟而遁298


    五十一在文天祥祠堂祭孫燧299


    五十二大集義師於樟樹鎮300


    五十三伍文定率師攻南昌302


    五十四出南昌迎擊宸濠303


    五十五武宗預備親駕南征304


    五十六鄱陽湖大破宸濠306


    五十七宸濠被擒托厚葬婁妃307


    五十八武宗親迎劉美人309


    五十九官員望舟遙拜聖壽310


    六十幾百裡不準畜豬311


    六十一王陽明將宸濠交張永313


    六十二錦衣千戶拒納程儀五兩314


    六十三王陽明較射三箭中鵠315


    六十四張忠等私議應早班師317


    六十五武宗幸楊一清第318


    六十六武宗垂釣時落水320


    六十七武宗在正陽門閱俘321


    六十八江彬籍沒金銀無數322


    第五章紫極仙翁


    一興獻王世子入承大統327


    二興獻王妃不肯進京328


    三邵太後喜孫為帝329


    四張璁被調任南官330


    五楊廷和因爭禮儀去職332


    六張璁逃到武定侯家333


    七張璁、桂萼入翰林334


    八百官在宮門跪哭336


    九為興獻帝興建“世廟”337


    十何淵請祀興獻帝於太廟338


    十一觀德殿拆卸遷建340


    十二興獻後由世宗陪侍謁太廟341


    十三世宗親為張璁改名342


    十四豐坊宮門上書爭禮儀344


    十五世宗節345


    十六世宗毀除禁中佛寺346


    十七世宗多病時或不能視朝348


    十八張天師住宅起火349


    節獨邀隆恩350


    二十嘉靖十五年後皇子迭生351


    二十一世宗想靜攝一二年353


    二十二各方獻瑞物者紛至沓來354


    二十三楊金英深夜進寢殿弒帝355


    二十四主謀者為王寧嬪357


    二十五世宗對弒案並未深究358


    二十六夜半命詞臣撰青詞359


    二十七郭勛驕慢無人臣禮360


    二十八郭勛死於鎮撫司獄362


    二十九嚴嵩與夏言鬥法363


    三十嚴嵩入閣大權獨攬364


    三十一嚴嵩宴請夏言久候不至366


    三十二陸炳的來龍去脈367


    三十三“復套”之議反復無常368


    三十四錦衣衛奉旨追捕夏言370


    三十五夏言曾上疏申冤371


    三十六俺答曾進犯京師373


    三十七徐階開始為世宗賞識374


    三十八仇鸞的部下易服搶劫375


    三十九兵部尚書成民間怨府377


    四十三堂會審丁汝夔378


    四十一丁、楊二人“棄市”379


    四十二嚴嵩被摒於宮門外381


    四十三俺答以下馬索上值382


    四十四仇鸞的印信被追回384


    四十五楊繼盛嚴劾嚴嵩385


    四十六楊繼盛夫人伏闕上書387


    四十七楊繼盛刑傷自療388


    四十八楊繼盛就義觀者涕泣389


    四十九楊繼盛故宅改松筠庵391


    五十楊繼盛身後享大名392


    五十一趙文華獻媚獲咎393


    五十二趙文華向嚴嵩痛哭乞憐395


    五十三世宗有逃避現實傾向396


    五十四藍道行會得扶乩398


    五十五陸炳本性不壞399


    五十六嚴嵩父子計殺瀋鏈400


    五十七嚴家父子經營巨宅402


    五十八嚴嵩以御札交世蕃處理403


    五十九世宗向乩仙問政404


    六十得知嚴嵩恩眷已衰406


    六十一嚴嵩接到嚴譴驚恐莫名407


    六十二嚴世蕃充軍中途逃回408


    六十三嚴世蕃惡貫滿盈410


    六十四林潤嚴劾嚴世蕃411


    六十五嚴世蕃自稱天下之纔413


    六十六徐階擬疏閉戶寫本414


    六十七嚴世蕃寫遺書不能成一字415


    六十八嚴世蕃既死又抄家417


    六十九嚴嵩老無所歸寄食墓舍418


    七十太監獻“天降”桃子於世宗419


    七十一世宗衰病仍力疾從公421


    七十二海瑞草疏直諫世宗422


    七十三世宗擲海瑞原疏於地423


    七十四世宗崩前遺詔釋海瑞425


    七十五帝王家是非難明426


    第六章萬歷搜秘


    一幼帝不讀書太後令長跪431


    二馮保宣旨逐首輔高拱432


    三張居正死後抄家433


    四養士厚薄不同之報435


    五神宗失言向母長跪賠罪436


    六神宗攜皇長子與輔臣見面437


    七神宗手詔王錫爵問大計439


    八並封之議廷臣大嘩440


    九王錫爵痛悔失算442


    十冊立常洛為太子443


    十一各處礦監無惡不作444


    十二神宗震怒幾乎手刃田義445


    十三停止礦稅旋復食言447


    十四顧憲成講學東林書院448


    十五周延儒拜相要聽東林意旨449


    十六福王一再延誤就藩451


    十七鄭貴妃為福王爭田莊452


    十八請淮鹽一千三百引453


    十九福王運淮鹽與民爭利454


    二十福王終於赴河南就國456


    二十一福王後被流寇殺死457


    二十二洪承疇調薊遼備邊458


    二十三酒後大言弄巧成拙460


    二十四李自成攻陷洛陽461


    二十五流寇大散福王資財463


    二十六“梃擊案”的經過464


    二十七王之寀訊問張差465


    二十八外戚鄭國泰主謀467


    二十九十三司郎中會審468


    三十奸逆有所畏憚顧忌469


    三十一逆謀牽涉鄭貴妃471


    三十二鄭貴妃求援於太子472


    三十三太子為龐保、劉成緩頰473


    三十四神宗三年三次加賦475


    三十五神宗病中召見大臣476


    三十六光宗即位發內帑犒邊478


    三十七遵遺詔盡罷弊政479


    三十八傳說神宗480


    三十九神宗葬定陵費銀八百萬482


    第七章沒有年號的皇帝


    一神宗崩逝光宗即位487


    二光宗要封鄭貴妃為皇太後488


    三光宗在美人包圍之下489


    四崔文升配藥進奉光宗490


    五楊漣催促鄭貴妃移宮492


    六光宗驅逐崔文升493


    七杜鄭貴妃封妃之請494


    八李選侍當幃而立496


    九李選侍迫皇長子進言497


    十光宗於清晨駕崩498


    十一劉一燝查問皇長子下落500


    十二李選侍派人追皇長子501


    十三左光鬥唾責楊漣誤大事502


    十四李選侍怒不可遏503


    十五李選侍遣人召嗣君被拒505


    十六大臣逼李選侍遷宮506


    十七李選侍移出乾清宮507


    十八楊漣操心須發盡白509


    十九魏朝與客氏配成“對食”510


    第八章奉聖夫人


    一萬歷末年有道士歌於市515


    二魏忠賢與魏朝爭客氏516


    三客魏陰謀得遂517


    四客氏住咸安宮儀制甚隆519


    五王安多病不能常見熹宗520


    六內外交諫請逐客魏521


    七王安具疏辭掌司禮監523


    八客魏密謀殺王安524


    九魏忠賢教唆霍維華劾王安525


    十王安被降罰做苦工527


    十一客氏出宮熹宗思念528


    十二熹宗性好為匠每自造屋529


    十三木匠做了皇帝令人滑稽531


    十四瀋入閣與閹人勾結532


    十五熹宗在大內“開內操”533


    十六劉一燝堅臥不起535


    十七瀋隻好辭官歸裡536


    十八魏忠賢矯旨趙選侍賜死537


    十九裕妃為客、魏幽禁而死539


    二十成妃被幽禁幸未死540


    二十一客氏在交泰殿監視帝後541


    二十二宮女為張後捻背使其流產543


    二十三投閑卅年後復起544


    二十四客、魏不容熹宗有子545


    二十五劉志選上書辱及皇後547


    二十六魏忠賢提撥劉志選548


    二十七劉志選後上弔自盡549


    二十八東林黨人正氣凜然550


    二十九趙南星打落水狗552


    三十東林與閹黨相火拼553


    三十一汪文言被逐出都554


    三十二汪文言廷杖褫職556


    三十三楊漣疏劾魏忠賢廿四大罪557


    三十四魏忠賢修祖墳僭擬皇陵558


    三十五閹黨排斥正人君子560


    三十六葉向高難安於位561


    三十七林汝翥杖責不法太監562


    三十八魏忠賢哭訴御前564


    三十九許顯純用苛刑逼供565


    四十楊漣等被捕到京566


    四十一許顯純改篡楊、左供詞568


    四十二左光鬥等家人淒慘569


    四十三東廠旂尉到蘇州抓人被揍570


    四十四顏佩韋等五人從容赴義572


    四十五黃尊素的兒子就是黃梨洲573


    四十六抓黃尊素的旂尉也挨了打575


    四十七上蒼垂憐孤忠之報576


    四十八各地紛紛為魏忠賢建生祠577


    四十九客氏進出宮清塵除道579


    五十熹宗曾有覆舟之事580


    五十一熹宗崩逝信王入承大統582


    五十二信王入宮表現沉著583


    五十三客氏叩辭熹宗梓宮584


    五十四魏忠賢斃命,崔呈秀自縊586


    五十五曹欽程尤為無恥587


    五十六石三畏無意中犯忌諱588


    五十七霍維華開新運河無功590


    五十八閹黨結局非死即充591


    五十九開館修《三朝要典》592


    六十《三朝要典》奉旨銷毀594


    六十一客氏步赴浣衣局籉死595


    六十二客、魏的親屬都被充軍596


    六十三思宗即位枚卜求賢597


    六十四大學士韓等定逆案599

    在線試讀
    第二章 奪門之變

    一 宣德年間民生樂業

    明朝有個很夠格的皇帝,那就是宣宗。自燕王以“靖難”之名,奪了他姪子建文帝的皇位,帝繫即由長房移轉到四房,燕王即位為成祖,在位二十二年傳仁宗;仁宗在位未一年而崩,傳位宣宗,年號“宣德”。
    《明史·宣宗贊》說,宣德年間:“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像矣。”又說宣宗“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大致一個皇朝在統一四海、與民休息之際,能出一個好皇帝,就必有一段太平盛世出現;而此皇朝,亦就靠此造成太平盛世的深仁厚澤站住腳,享國至數百年之久。漢朝的文、景,唐朝的貞,宋朝真宗、仁宗之治,以及明朝的仁宗、宣宗都是如此。
    可惜,明宣宗與宋神宗一樣,都隻活到三十八歲;英年早崩,社稷蒼生的大不幸。在宣德享祚的十年中,朝勢之美,史不勝書,的缺失,就是縱容內監,設“內書堂”,簡文學之臣教太監讀書,並使太監“秉筆”批本。太祖定制,內侍干預政務者斬;既令秉筆,則太監不得不與內閣打交道,因而逐漸與外廷交結,太祖的遺命至此不行,遂啟一代宦官之禍。就此層而論,不能不說宣宗不肖;而縱容宦官的結果,就在他兒子身上便生巨禍。得失興亡,因果歷歷,隻是種因者往往不及親見,此所以一部“二十四史”,充滿了荒謬。
    宣宗崩後,皇太子祁鎮即位,時年九歲,是為英宗。宣宗在位時,孫貴妃以殊色得寵,胡皇後無故被廢,孫貴妃被冊為皇後。但孫貴妃得以正位中宮,雖說出於恩寵,也因為她“生”了皇長子,而此皇長子實在是宮女所生,為孫貴妃假裝懷孕,取而為子。及至繼位為君,當然沒有人再敢提他的生母了。
    明朝的年號,都是“從一而終”,的例外就是英宗,個年號定為“正統”;內閣擬此二字,是不是要特意表明他為“嫡出”之子,很值得玩味。但當宣宗初崩時,外間有召襄王入承大統的傳說。襄王名瞻墡,仁宗第五子,與宣宗同為張皇後所出,封在長沙,頗有賢聲,在“國賴長君”的原則下,兄終弟及,亦非無此可能。

    第二章 奪門之變


     


    一   宣德年間民生樂業


     


    明朝有個很夠格的皇帝,那就是宣宗。自燕王以“靖難”之名,奪了他姪子建文帝的皇位,帝繫即由長房移轉到四房,燕王即位為成祖,在位二十二年傳仁宗;仁宗在位未一年而崩,傳位宣宗,年號“宣德”。


    《明史·宣宗贊》說,宣德年間:“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像矣。”又說宣宗“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大致一個皇朝在統一四海、與民休息之際,能出一個好皇帝,就必有一段太平盛世出現;而此皇朝,亦就靠此造成太平盛世的深仁厚澤站住腳,享國至數百年之久。漢朝的文、景,唐朝的貞,宋朝真宗、仁宗之治,以及明朝的仁宗、宣宗都是如此。


    可惜,明宣宗與宋神宗一樣,都隻活到三十八歲;英年早崩,社稷蒼生的大不幸。在宣德享祚的十年中,朝勢之美,史不勝書,的缺失,就是縱容內監,設“內書堂”,簡文學之臣教太監讀書,並使太監“秉筆”批本。太祖定制,內侍干預政務者斬;既令秉筆,則太監不得不與內閣打交道,因而逐漸與外廷交結,太祖的遺命至此不行,遂啟一代宦官之禍。就此層而論,不能不說宣宗不肖;而縱容宦官的結果,就在他兒子身上便生巨禍。得失興亡,因果歷歷,隻是種因者往往不及親見,此所以一部“二十四史”,充滿了荒謬。


    宣宗崩後,皇太子祁鎮即位,時年九歲,是為英宗。宣宗在位時,孫貴妃以殊色得寵,胡皇後無故被廢,孫貴妃被冊為皇後。但孫貴妃得以正位中宮,雖說出於恩寵,也因為她“生”了皇長子,而此皇長子實在是宮女所生,為孫貴妃假裝懷孕,取而為子。及至繼位為君,當然沒有人再敢提他的生母了。


    明朝的年號,都是“從一而終”,的例外就是英宗,個年號定為“正統”;內閣擬此二字,是不是要特意表明他為“嫡出”之子,很值得玩味。但當宣宗初崩時,外間有召襄王入承大統的傳說。襄王名瞻墡,仁宗第五子,與宣宗同為張皇後所出,封在長沙,頗有賢聲,在“國賴長君”的原則下,兄終弟及,亦非無此可能。


     


    二   委任股肱四海大治


     


    這時的決定權操在張太後手裡。明朝多賢後,高祖馬皇後、成祖徐皇後、仁宗張皇後,三代均有懿德。這位宣德朝的張太後,為她本身著想,應該立襄王,因為這一來,她的身份不變,仍為太後;而立皇太子祁鎮為帝,她就成了太皇太後,祖母與孫子,關繫到底隔了一層。但是張太後選擇了孫子,《明史·後妃傳》記:


     


    宣宗崩,英宗方九歲,宮中訛言,將召立襄王矣。太後趣召諸大臣至乾清宮,指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群臣呼萬歲,浮言乃息。


     


    由此可見,她的措施是很賢明的。大致皇位的繼承,以父子遞嬗為正格;兄終弟及,會發生三種弊病:,一弟繼則另一弟亦可繼,因而遭致骨肉間覬覦皇位的奇禍;第二,一朝天子一朝臣,藩王入承大統,則王府僚屬即為從龍之臣,與先朝舊臣爭奪權勢,必致引起大局的不穩;第三,繼統不繼嗣,宗廟的祭典發生麻煩,如世宗的“大禮議”,就是明顯的例子。


    因此,以社稷為重的太後,如宋朝的宣仁太後和這位張皇後,都依正規行事。而反面的例子,則是慈禧太後,同治崩後無子,應擇“溥”字輩近支皇裔繼統繼嗣,而慈禧為求復得長期垂簾聽政,召載湉入宮,私心自用,終於覆清。相形之下,張太後又有可稱。當時群臣請她垂簾聽政,她說:“毋壞祖宗法。”隻傳懿旨罷一切不急之務,盡心勉勵幼帝向學,委任股肱,四海大治。


    “股肱”者:楊士奇、楊榮、楊溥,史稱“三楊”。執政都是二三十年,都享大年,締造太平而享太平之福,真正是所謂“太平宰相”。《明史·三楊傳贊》:


     


    成祖時,士奇、榮與解縉等同直內閣。溥亦同為仁宗宮僚,而三人逮事四朝,為時耆碩,入閣雖後,德望相亞。是以明稱“賢相”,必首“三楊”。均能原本儒術,通達事幾,協力相資,靖共匪懈。史稱“房杜”持眾關效之君,輔贊彌縫而藏諸用;又稱姚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三楊其庶幾乎。


     


    正統初年,內有賢後,外有“三楊”,在明朝歷史上,是為全盛時期。


        


    三   太監王振擅作威福


     


    不幸的是,“三楊”也犯了很大的一個錯誤。這要從王振談起。王振是個太監,他的出身很奇特,可能是自有太監以來獨一無二的。據孟森《明代史》考出明朝嚴從簡的《殊惑周咨錄》中,有這樣一條記載:


     


    王振,山西大同人。永樂末,詔許學官考滿乏功績者,審有子嗣,願自淨身,令入宮中訓女官輩。時有十餘人,後獨王振官至太監。世莫知其由教職也!


     


    所謂“學官”就是地方教育官員,其首長在府為“教授”,在州為“學正”,在縣為“教諭”,以下都有“訓導”為佐理,“月課士子之藝業而獎勵之”,向來是極清高的官職,想不到會淨身去做太監。


    就因為王振的出身“不凡”,所以在宣德年間被選入侍東宮。英宗一直稱他“先生”,則可知曾為教英宗認方塊字的啟蒙老師。英宗對他極其信任,即位以後,授為“司禮監”。而王振可能頗為向往永樂的武功,所以從小就鼓勵英宗“閱武”,“北狩”之禍,種因於此。


    王振的擅作威福早見端倪。張太後一死,更無忌憚,秉筆批本,大權獨攬。而在張太後生前,大約是正統二年正月,張太後曾經要殺王振,《明史紀事本末》敘其事如下:


     


    太皇太後張氏嘗御便殿,英國公張輔,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尚書胡被旨入朝,上東立,太皇太後顧上曰:“此五人,先朝所簡貽皇帝者,有行必與之計。非五人贊成,不可行也。”上受命。有頃,宣太監王振。振至俯伏,太皇太後顏色頓異曰:“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當賜汝死。”女官遂加刃振頸,英宗跪為之請,諸大臣皆跪。太皇太後曰:“皇帝年少,豈知此輩禍人家國,我聽皇帝暨諸大臣貸振,此後不可令干國事也。”


     


    張輔是武人,胡以周遊天下訪知建文帝的蹤跡受知於成祖,纔具不及“三楊”。君子責備賢者,後世多以“三楊”不乘時機誅王振為可惜。而以後數年,“三楊”竟不能不敷衍王振。


     


    四   禁宦官干政的鐵碑


     


    王振隻有張太後能約束他。張太後的方法是,每隔幾天,遣太監到內閣問“三楊”近日施行何事,如果其中有出於王振獨斷而未經內閣會議的,張太後一定會把王振找來罵一頓。這樣罵到正統七年十月,太皇太後駕崩了。


    當大漸之際,“三楊”隻剩了“二楊”——楊榮已死,楊士奇和楊溥被召至寢宮門外,張太後命太監問“二楊”國家還有什麼大事未辦。楊士奇舉了三件事:件,“建庶人”——當時對建文帝的官式稱呼——雖亡,應該修他的實錄;第二件,成祖曾有詔令,誰收藏方孝孺等人遺著的,處死,這條禁令應該取消;第三件未及奏上,張太後已崩,因而史書沒有記載,但可以斷言的是,決非裁抑宦官的權勢。


    老太後一死,王振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盜碑”。太祖年間,鋻於前代宦官之禍,特意造一面三尺高的鐵碑,立於宮門口,上鑄八個大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王振進進出出,看得刺心,把這面碑悄悄移走。照律例言,這是死罪,但沒有人講話。


    到了正統十一年七月,“三楊”均已下世,閣臣的次序為曹鼐、陳循、馬愉、苗衷、高穀,除了馬愉以外,其餘四人都是“三楊”在日王振所薦。曹鼐、陳循,但亦都是庸纔,加以舉薦之恩,因而王振得以肆無忌憚。當然,主要的是他能得到皇帝的寵信。


    英宗對王振,不僅寵信,實為敬憚,此亦是不可解之事。正統六年九月,明朝稱為奉天、華蓋、謹身的“三大殿”及乾清、坤寧兩宮落成,大宴百官。照規矩,宦官不得參加外廷的大宴,王振自然很不高興。等皇帝派人來問“王先生”在干些什麼時,王振正大發脾氣,他說:“周公輔成王,我就不能在那裡坐一坐?”皇帝聽得這話,皺了半天的眉,下令開東華中門召王振,百官都在門外迎拜,王振纔轉怒為喜。


    這時張太後還在,王振已經如此,於此可見,張太後左右早已為王振威脅利誘,控制在手下,他的作威作福,根本就沒有人敢去告訴臥病深宮的張太後。


    這樣到了正統十四年,終於激出“土木之變”。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