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女鼓手(《夜班經理》《柏林諜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作者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偵探/懸疑/推理
    【市場價】
    372-539
    【優惠價】
    233-337
    【作者】 英約翰·勒卡雷 
    【所屬類別】 圖書  小說  偵探/懸疑/推理小說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059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2780594
    作者:[英]約翰·勒卡雷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女鼓手》是英國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的史詩巨作,也可以稱為一部巴以衝突版的《色戒》。2018年10月,由小說《女鼓手》被翻拍為6集電視迷你劇BBC火熱播出,由韓國導演樸贊郁執導。《女鼓手》中處處可見南轅北轍的矛盾: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是勝利,也是失敗。而約翰·勒卡雷更是粹取戰爭的斷壁頹垣,藉由一位女子,深刻描繪了凡人面對抉擇時的潛在恐懼與糾葛,也諷諭了戰爭的荒謬與無奈。

     
    內容簡介

    《女鼓手》是一出上演於巴以衝突背景下的《色戒》:以色列間諜頭目馬丁•庫茲為了刺殺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哈利勒—— 一名長期在歐洲以猶太人為目標、實施爆炸襲擊的恐怖分子頭目——招募了一位激進的左翼英國女演員查莉。在一繫列準備之後,查莉終於融入了巴勒斯坦恐怖組織……


    面對虛構的情人和經歷,查莉的良心和道德在兩個民族之間搖擺不停,根深蒂固的道德觀也已被撕扯成碎片。究竟哪一方纔是正義的?作為一個脆弱不堪而渴望愛情的雙重女間諜,又該如何抉擇?

    作者簡介

    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約翰·摩爾·康納爾,英國間諜小說家。早年曾供職於英國情報部門,後開始以筆名創作小說。勒卡雷憑借小說《柏林諜影》一舉成名,當時著名的小說家格雷阨姆•格林如此盛贊:“這是我讀過的好的間諜小說!”從此奠定了文壇大師的地位。


    勒卡雷一生得獎無數,1964年獲得英國毛姆獎,1965年獲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愛倫坡大獎,1988年更獲頒英國推理作家協會(CWA)終身成就獎(另外分別在1963年與1977年獲頒金匕首獎)等。2008年,在《時代》雜志評選的“1945年以來偉大的五十位英國作家”名單上,勒卡雷名列第22位。2011年,勒卡雷獲歌德學院頒發的歌德獎。


    勒卡雷的作品不僅受到全球各大媒體的矚目與讀者的歡迎,更因充素與張力,被多次翻拍成了影視劇。2018年11月,《女鼓手》由韓國著名導演樸贊郁執導,翻拍為6集迷你劇,在BBC火熱播出。

    前言
    冷戰結束的時候,那些比我聰明的人,個個心懷竊喜,迫不及待地做出了斷言,認為從此以後,我將不再有任何寫作素材了。他們說:勒卡雷的飯碗徹底砸了。
    事實是,迄今為止,在我的十四部作品中,有五部與冷戰無關。作為一個作家,相比同道中人,我感覺更加幸福,因為,柏林牆終於倒下了,而我也可以將目光聚焦到我們時代其他的方方面面。那些研究蘇聯政體的學者,那些紙上談兵的文人,還有那些防務記者,此刻,他們都在絞盡腦汁,尋找新的疆土。我跟他們不一樣,我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劃定了我的地盤。創作於1981年到1982年間的《女鼓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時,冷戰還處於如火如荼的時期。這個故事裡面沒有喬治·史邁利①,這個故事裡面的角色全部都是新面孔。冷戰,充其量說,也就是一個遙遠而抽像的概念,但是,這個故事卻發生在一個真實的舞臺上。借用我書中的主角約瑟夫的話,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兩個民族——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長期的戰爭。停!停!抱歉,我已經表現出了自己的偏見。在那些年月裡,在以色列,不斷有人向我灌輸以下的觀點:巴勒斯坦不是一個民族;巴勒斯坦人是一群由農民和無業遊民組成的烏合之眾,兩千年來,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看護猶太人的家園,直到真正的主人歸來!

    冷戰結束的時候,那些比我聰明的人,個個心懷竊喜,迫不及待地做出了斷言,認為從此以後,我將不再有任何寫作素材了。他們說:勒卡雷的飯碗徹底砸了。


    事實是,迄今為止,在我的十四部作品中,有五部與冷戰無關。作為一個作家,相比同道中人,我感覺更加幸福,因為,柏林牆終於倒下了,而我也可以將目光聚焦到我們時代其他的方方面面。那些研究蘇聯政體的學者,那些紙上談兵的文人,還有那些防務記者,此刻,他們都在絞盡腦汁,尋找新的疆土。我跟他們不一樣,我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劃定了我的地盤。創作於1981年到1982年間的《女鼓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時,冷戰還處於如火如荼的時期。這個故事裡面沒有喬治·史邁利①,這個故事裡面的角色全部都是新面孔。冷戰,充其量說,也就是一個遙遠而抽像的概念,但是,這個故事卻發生在一個真實的舞臺上。借用我書中的主角約瑟夫的話,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兩個民族——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長期的戰爭。停!停!抱歉,我已經表現出了自己的偏見。在那些年月裡,在以色列,不斷有人向我灌輸以下的觀點:巴勒斯坦不是一個民族;巴勒斯坦人是一群由農民和無業遊民組成的烏合之眾,兩千年來,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看護猶太人的家園,直到真正的主人歸來!


    這部書的寫作過程十分艱難。開始動筆的時候,我腦子裡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布局——我一貫的風格——也預測不出究竟哪一方會贏,確定的是,作為一個戰後活動在奧地利的年輕情報官來說,我曾經審問過無數猶太難民,他們的苦難境遇在我腦海裡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印記。在英國,中產階層中的反猶太思想,我有所了解,可是,上帝作證,相比較我在歐洲大陸以及東歐其他國家所經歷到的,那可就大為遜色了。


    巴勒斯坦人也好,阿拉伯人也罷,可以說,我一無所知。我在外交部工作過幾年,那個時候,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學者們,在我看來,總有股高高在上的傲氣。哪怕他們研究的是其他領域的問題,他們依舊自成一體,拒他人於千裡之外。當然,在他們眼裡,那些親以色列分子,雖然規模要小很多,舉手投足,也是如此。也許,虛擬的外交舞臺和約瑟夫真實的戲院一樣,孰是孰非,又有誰能說得清呢!


     


    不管怎樣,有一天早上,我開始行動了。我的個目標是位於倫敦西區格林大街上的阿拉伯國家聯盟辦公室。那個時候,毗鄰的屋頂上架著攝像頭,幾個百無聊賴、身材魁偉的人在街上溜達。我不知道那裡現在的情況如何,因為我後來再也沒有去過。再也沒有去過中東,也沒有去過格林大街。作品一旦完成,那些地方,就不再去了。


    那些日子,住在格林大街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代表是拉姆拉維先生,我約好中午跟他見面。在這之前,我給他送了一本《時代周刊》,封面上有我迷人的頭像。電話裡,我提到了我們共同認識的幾個人。“是的,是的,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人。”褐色皮膚的人的嗓音。我心想,如果我們談得來,我就邀請他共進午餐。我想從他那裡得到他能夠提供給我的一切:引薦他人、建議、提醒、鼓動,甚至謊言。無論什麼內容,我都不介意。兩邊的故事,我都想聽。因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對我而言很陌生,因此,我決定把優先權給他們。喬治·史邁利,情報官員,供職於英國秘密情報局MI6,是勒卡雷多部小說中的中心人物。


    我按響了門鈴,街上那幾個百無聊賴、身材魁偉的人面無表情地看著我。同樣,屋頂的攝像機也對準了我。門開了,我走進一個玻璃亭子,形狀像豎立的水晶棺,外面有警衛。身後,門咔地一聲關上了。我西裝筆挺地站在那裡,目光穿過玻璃,打量著前方的門廳:漂亮的十八世紀建築。兩個阿拉伯大漢,面露慍色,狠狠地盯著我。玻璃門開了,我邁步進入門廳。那兩個人來到我身邊,對我進行了搜身檢查:長時間、不緊不慢、有條不紊的職業手法。在特拉維夫的盧德機場,在通往亞西爾·阿拉法特臨時司令部的接待室裡,也經歷過如此的遭遇。現在,在格林大街,這套程序依然存在,或者,曾經存在過。無論是阿拉伯保鏢,還是猶太保鏢,他們不隻是對你進行搜身,他們用手和眼睛盤問你,他們在捕捉你的身體對他們的雙手作出的可疑反應。關鍵是時間。他們愛折騰多久,就多久。他們就是想讓嫌疑人意識到他自己的私密部位,自己的口臭,自己的不良企圖。創作《女鼓手》期間,我究竟被搜過多少次身,連我自己都不記得了。可是,對於任何人來說,次的遭遇,往往永遠不會忘記。我的次就發生在那天中午,在格林大街,在我拜訪拉姆拉維先生之際。


    自然,拉姆拉維先生始終沒有現身。我一個人獃立在門廳裡。在他的記事簿上,根本沒有約會這碼事兒。他的秘書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我。他在國外。他出去了。他很忙。改天再來吧。改天,那將會是另一個次。打那以後,不知道有多少個阿拉伯人接待過我,他們總是打發我等在一邊。單就發生在接待室裡的事情,恐怕,我都可以寫一本書了。然而,缺席的拉姆拉維先生帶給我的是炮火的洗禮,這個玩笑有些不厚道,因為,他在倫敦的前任被槍殺了,而且,拉姆拉維本人不久也在西班牙被打死了,也可能是被炸彈炸死的,具體我記不清了。盡管如此,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是不會消亡的。


    格林大街之行之後,我完成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首先,我聯絡到帕特裡克·西爾,他是著名的阿拉伯文化專家、作家。我邀請他共進午餐,原本,這頓飯是應該和拉姆拉維一起喫的。從西爾開始,我的交際圈漸漸擴大。事情往往就是這個樣子,你同時經歷著向內和向外的兩種發展:從朋友到朋友的朋友,我被推銷了出去,接收到形形色色的意見。我的電話鈴聲不斷,每個人都想給你建議,都想告誡你如何纔能避免犯下某種致命的錯誤:為了了解巴勒斯坦人,我的生活終變得異常熱鬧起來。


    結果,意義的是我邂逅了約旦王妃迪娜,侯賽因國王的任妻子。此時,她已經嫁給了薩拉·塔馬利,亞西爾·阿拉法特駐扎在南黎巴嫩的青年近衛軍首領。在倫敦,迪娜來無聲,去無影。薩拉則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無論何種活動,向來不守時,應該說,這是刻意而為之。盡管如此,終,我們三人聚到了一起,在西區的一家豪華餐廳。在這頓延時開始的午餐上,我首次領略到薩拉對太平洋油鰈和巴黎礦泉水所發表的激烈演說。他滿懷激情,口音純正,措辭高雅,表達生動,旁邊桌上的客人個個聽得目瞪口獃。午餐非常成功。迪娜和薩拉邀請我去他們西頓的家裡小住。薩拉還答應介紹貝魯特的朋友給我認識。為了報答他們的盛情,我盡可能地做到透明、坦白,我打的是明牌:我也會去以色列——雖然我很快就學會了稱呼它為巴勒斯坦——我的目的不是刺探任何秘密,我隻希望能夠旁聽他們的辯論,親眼見一見雙方的辯手。然而,人們還是會把我當作英國外交部的喉舌。沒錯,我的確在那兒工作過幾年,所以,這種善意的猜測就像影子一樣跟著我,甩都甩不掉。也許,這對我有利,因為,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有些終答應見我的人,如果他們相信了事實——我隻是一個尋找素材的小說家——他們還會那麼慷慨大方嗎?還有外交部,如果它還記得我,肯定恨死我了。


     


    從那以後,像查莉那樣,我騎在情感的鐘擺上,這一刻,搖向這邊,下一刻,擺向那邊。我一般都取道塞浦路斯,在猶太人和散居在四處的巴勒斯坦人之間奔波。這個星期,我去黎巴嫩,或者約旦,或者突尼斯,跟巴勒斯坦人在一起;下一個星期,我則去耶路撒冷,或者特拉維夫,或者內格夫,或者,(一次不幸的遭遇,染上了痢疾)從約旦這邊,跨越亞倫比橋。跟我在一起的,是我的朋友,大衛·格林威,當時正供職於《華盛頓郵報》。我永遠記得,我痛苦地躺在後排座位上,看著大衛信心滿滿地大踏步走過一排等候檢查的卡車,徑直來到檢查站,隨口報出他認識的每一個東方顯貴的名號,說服警衛讓我們率先通過。還有一次,格林威和我包車來到黎巴嫩南部邊境上的一座古老的十字軍城堡。那時,巴勒斯坦人仍舊在占領區——恰恰在那個時候。我永遠也說不清楚,更讓我害怕的是什麼:山谷裡狙擊手的子彈?還是我們德魯士司機的駕駛技術?每逢急轉彎,我們免不了被折騰得在車上東倒西歪,那家伙則會哼哼兩聲,禱告一下。在那些時候,格林威剛好外派在耶路撒冷。他和我一樣,雙方的動向都是他感興趣的內容。早些時候,我在創作《榮譽學生》時,他剛好在東南亞,先後受聘於《時代周刊》和《華盛頓郵報》,報道越南和柬埔寨的戰事。


    我真是太幸運了!在創作這兩本書的過程中,我可以跟在他的身後。他具有記者的勇氣,記者的睿智,而這些,恰好是我望塵莫及的。


    在見到亞西爾·阿拉法特之前,我度過了漫長的等待時光。在貝魯特,在那間通往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辦公室的該死的小接待室裡,讓我憤怒的是,我浪費了無數個小時,但沒有辦法,必須等。在當天的發言人——一個名叫拉帕蒂的先生——出來見我之前,我仔細觀看陳列在室內的以色列集束炸彈和凝固汽油彈,全都布滿了灰塵。我差一點兒窒息,因為,阿拉法特手下眾多的英雄們,全都坐在辦公桌前,嗆人的煙霧充斥著各個辦公室。


    在那些日子裡,有一張巴勒斯坦人的臉。所有的戰士似乎都擁有這張臉,甚至包括胖子:一張繃得緊緊的,囚犯一般灰色的臉,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的愁容,整日與垃圾食品、香煙、緊張的神經為伴。哇哦,革命是富足的。看看他們嶄新的軍裝和靴子,嶄新的車輛,嶄新的電話機,嶄新的武器。被剝奪的感覺來自錢財以外,那是愛情、希望、朋友和家庭的缺失。對於這些無家可歸的孩子來說,再多的金表,也無法彌補他們所受的傷害。甚至連薩拉·塔馬利也不例外。無論他出現在哪一個房間,他身上散發出的那種傳奇式的瀟灑——再加上他的雄辯和人道主義精神——即刻就能吸引住眾人的眼球。盡管如此,他同樣無法逃避那張巴勒斯坦人的臉,而且,他也不想逃避。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時候,他們終抓住了他——他們俘獲的別的巴勒斯坦人。薩拉正是因為意識到了自己悲慘的命運,因此,經過了數月單獨的囚禁和審訊之後,他戰勝了自己,作為中庸之道和共同立場的代言人,出現在以色列的電視屏幕上。


    會到你住的飯店跟你聯絡的,有人告訴我說,在飯店等著,記住,等待。


    寫作就是等待。我蹲守在貝魯特的海軍準將酒店,在裡面的酒吧裡消費了不少錢,那裡的鸚鵡已經可以模仿進出的炮彈的聲響。晚上,我聽見外面連續的槍聲,從黑暗的臥室窗戶向外看,火光在山後閃爍。我在空空蕩蕩的中餐廳喫了炸春卷,旅館的工作人員非常了得,不知用的什麼功夫,竟然可以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照常營業。喫飯的同時,我始終豎著耳朵,密切注意前臺的動靜。


    終於,那個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服務員給我送來了通知。我感覺,他大概大半條腿都沒有了,但是,因為他年輕,精力充沛,因此,外人很難看出他的腿究竟傷成啥樣。我剛準備把硬邦邦的春卷塞進嘴裡,他一搖一晃地走過一張張空桌子,朝我這邊過來,眼睛閃爍出激動的神情。


    “我們主席現在就要見你,”他壓低嗓門,嚴肅認真地對我說,那模樣,仿佛我們在搞什麼陰謀似的,“就現在,快!”


    可是,我真的是蠢到家了。看得出來,他想讓我站起來,所以,出於禮貌,我站了起來,以為他想帶我去見他們酒店的董事會主席。我很納悶,是不是因為我待的時間太久了,還沒有付賬單?或者,主席想讓我在簽名簿上留個名?或者,真實發生的,抑或是想像中的,我破壞了旅館的財產,他想趕我出去?在貝魯特,所有人的行為,包括我自己的,都是難以預料的。


    我跟著那個男服務生穿過酒店的大堂,來到前門。我看見一小隊軍人,身穿鬥篷似的外套,雙手藏在衣服的皺褶裡,門外還有兩輛土黃色的沃爾沃轎車,我這纔恍然大悟,他們要帶我去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主席。


    在《女鼓手》這本書的某個地方,有類似的描述:夜晚,貝魯特,穿城而過,不斷換車,隱蔽,時速九十英裡,撞開雙向車道中央的隔離欄,大燈閃爍,逆向行駛。這就是那天晚上我們的真實寫照。我們終的目的地是一棟經歷過炮火和修繕的高層建築,大概有十一二層高。終於,士兵們走過來,對我進行了搜身。此種待遇,我已經經歷了無數次了。我失去了耐心,態度蠻橫地說,我已經受夠了。他們微笑著,向我致歉,然後,退向一邊,恭送我走向阿拉法特的身邊。他身上佩帶著一把銀色的手槍,穿著一套熨燙得十分平整的軍裝,身上散發出一種嬰兒爽身粉的味道。我們禮節性地擁抱了一下,我發現,他臉上的胡茬是銀白色的,不算太扎人。


    “大衛先生,你為何來這裡?”他問道。沒想到,他用我的名字稱呼我,並且把雙手放在我的肩膀上,像一個神情憂慮的醫生,仔細打量著我的眼睛。


    “主席先生,我來這兒是想把我的手放在巴勒斯坦人的心髒上。”


    他抓住我的手,將它貼在自己的胸口上。他的手很柔軟,像女孩子的手。


    “大衛先生,在這兒,就在這兒!”


    無例外的是,阿拉法特,也有那張巴勒斯坦人的臉。他的臉可以像燈塔,大放異彩,也可以像小丑,表情誇張,更可以像政治家,凝重嚴肅。他的眼睛炯炯有神,你禁不住會對它們作出反應,除非你是一個吝嗇鬼。他說話的時候,時不時地會情緒高昂,以突發的靈感打破常規的表現,滿足聽眾的需求。他可以像老師一樣對你循循善誘,而當他聆聽你智慧的陳述時,他表現得像一個痴迷的學生。然而,在各種角色的轉換間隙,你看見另一張臉,一張過度敏感的小戰士的臉。他失去了自己的戰馬,你有一種無法抑制的衝動,你要幫他去找回那匹馬。我被阿拉法特征服了,這原本就是我希望的。我希望像我塑造的查莉那樣,被人征服。我希望她成為一個擁有雙重許諾的女人,並且為雙方效力,因此,也注定要背叛他們。就這樣,用眼下時髦的話說,我順應潮流:順應兩股潮流,兩股截然相反的潮流。當我在西頓的時候,我住在薩拉和迪娜家,一棟被戰火摧殘得傷痕累累的漂亮屋子,院子裡有山羊,有檸檬樹,還有貓和狗。我聆聽薩拉熱情卻又不失同情心的雄辯,還聽到了擔任我警衛的那幾個小戰士的故事,經歷了——此刻,寫作過程中,再一次經歷了——悲憫夾雜著勇士的鬥志,查莉的控制人,約瑟夫,擅長的就是開發、利用這種復雜的情感。


    ***


    那麼,怎麼解釋恐怖活動呢?你憤憤地問。暴力活動呢?還有,猶太校車上的炸彈?難不成我真的是過分樂觀、愚蠢低能,竟然對發生在眼皮底下的事情視而不見嗎?


    哇哦,我什麼都明白。


    哪怕你在貝魯特隻停留很短的時間,你也能嗅到門外的恐怖氣息。哪怕你是個門外漢,沒有任何專業知識,你也能分辨出,跟你說笑的那些人,一半以上都應該平躺在心理治療師的治療床上。此外,你還能意識到,自從嬰孩時起,他們的生活就完全錯位了,他們的生活充斥著暴力,他們已經學會將“正常”的社會視為敵對的靶子。那些被視為賤民的人變成了賤民——引用奧登的話來說,對他們施以邪惡,他們就將邪惡報以他人。


    我跟一個組織的代言人交談過,這伙人公開脫離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了自己的恐怖團伙。他手下的士兵,有男有女,全副武裝,懶洋洋地靠在牆根下。東道主身後的牆上,掛著一幅帶相框的高清圖片,上面有一架瑞士航空的噴氣式飛機,地點是一個報廢的機場。炸彈爆響的時候,機身的中央完全爆裂開來。那一次,他們在炸毀飛機之前,先行撤離了乘客和機組成員。年輕人個個情緒高漲,一個漂亮的女孩兒給大伙兒端來了阿拉伯咖啡。帥氣的勇士們皺著眉,自顧自地喝起來。有個家伙迫不及待地對大家說,在夜深人靜的夜晚,劃著橡皮艇,跨越加勒比海,那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啊!那麼,殺戮呢?我問。東道主被我問懵了。他吸了一口氣,用官方的口吻說:一枚以色列炸彈,落在南黎巴嫩的一個聚集點,造成了無數巴勒斯坦人的傷亡,僅僅一個下午的時間,死難的人數超過了一年中被巴勒斯坦人消滅的猶太人數的總和……這不是殺戮,這是戰爭……這是自衛……我走出房間,來到戶外。如果不是戰爭,此地的空氣應該和貝魯特大街上的一樣清新。


    說說以色列吧!為什麼很少提及在以色列的經歷呢?嗯,因為,從某種角度說,以色列人是有章法的,是有組織結構的,而且,以色列人易於接近,他們有門鈴,有正常的工作電話,還有漂亮的房屋、學校和護照。在以色列,如果你想找人交談,無須猶豫,十有八九,你的心願可以達成。官方的說辭,聽上去很熟悉,更容易被西方人接受。沒有人故意刁難我。將軍們通常隻穿著襯衣,看見我來了,他們站起身,拍著我的肩膀,並給我足夠的時間提問。政治家、情報官,以及報社編輯,他們在一起交談、辯論,氣氛和諧,而這一切,從哲學的角度說,在巴勒斯坦人的生活中是見不到的。


    勝利並沒有讓以色列名聲大振,但這不是以色列人的錯,因為,我們當中那些多愁善感的人,從本能講,同情弱者。巴勒斯坦人喜歡把自己打扮成被流放的民眾,眾所周知,他們自發地四處移居,這個民族已經成了世界大遊戲中的一個走卒。然而,以色列再也不能遮掩自己的身份了,它擁有一支龐大的,有著美式裝備的武裝力量,並號稱是世界上強大的。在公共關繫的較量中,巴勒斯坦人變成了大衛,而以色列人則成為了哥利亞。不難理解,為何歐洲的恐怖組織把巴勒斯坦大旗釘在他們的桅杆上。同樣不難理解的是,查莉的情感依次在兩邊搖擺。


    三年後,這本書被采用了。跟我的寫作經歷一樣,這讓人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在那之前,我根本不奢望有什麼改變。以色列人比較隨和,給與了好評。在美國,之前的任何暢銷書都不曾暗示,巴勒斯坦的問題是一個合法的問題,因此說,我的書,在一段時間內,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他們卑劣地指責我,說,批評以色列,理論上說,就是反猶太人。對此,我忍,我默默地忍。我收到了很多信件,有些來自美國的猶太組織,對我進行謾罵和詆毀;也有一些來自個人,那些猶太人的信件,內容非常感人。一些影響力的美國評論家,有猶太人,也有非猶太人,他們耐心地看完了我的書。一位著名的阿拉伯裔美國人認為這本書是“又一部把阿拉伯人寫成恐怖分子的平庸之作”。阿拉伯媒體對此書反應平淡,褒貶不一。一位重磅級的阿拉伯批評家認為此書是反巴勒斯坦的,理由是,小說和現實一樣,巴勒斯坦都是輸家。


    至於我本人,十年之後,回過頭來再看這本書時,我一反常態,感覺非常坦然。我發現,我主要的遺憾在於,開始部分,對德國人的描述有些過長了;我的難過在於,無須做任何改動,這個故事在今天、明天,或者後天,都不會過時,而且,這個故事,還會繼續造就——就像我書中描述的那樣——女主人公查莉似的人物。她被戰爭撕成了碎片,而交戰的兩個民族,卻都標榜自己是正義的化身。


     


    約翰·勒卡雷1993年4月作家感言

    媒體評論

    獲頒英國犯罪推理作家協會(CWA)“金匕首獎中之獎”的大師約翰?勒卡雷的動人力作!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名列美國作家推理協會“一百部經典推理小說”

    在線試讀
    不曾想,這次行動的餘波,直接的和間接的,震撼了全球。非常肯定的是,蒙在鼓裡的隻有查莉一人。大家都知道——隻需研究一下盎格魯撒克遜報紙上國際新聞欄目的小標題就行了——一個被懷疑是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人被西德的精銳武裝部隊擊斃,被他劫持的女人質,姓名不詳,被急送進醫院,雖然處於休克狀態,但並無性命之憂。德國報紙還對此進行了刻意的渲染——“黑森林裡上演了一場瘋狂的西部片”——各種版本,不盡相同,但大都對所報道之事信誓旦旦。這樣一來,反倒失去了價值。針對明克爾教授——起先報道說他死了,後來又改口說他九死一生——的那起發生在弗萊堡的爆炸未遂案件,被溫文爾雅的艾歷克西斯博士巧妙地否認了,因此,大家也隻能信以為真。然而,借用那些聰明的政客槍手的話說,對公眾有所隱瞞是完全正確的。
    西半球接連發生的繫列小型案件使人們開始關注幾個阿拉伯恐怖組織的活動,但是,這些日子以來,反對派的數量與日俱增,孰是孰非,難以定奪。比如,近日,瑞士人文主義律師,少數民族權利的捍衛者,著名金融家之子,安東·梅斯特賓博士,在光天化日之下遭人暗殺,兇犯是西班牙組織長槍黨。這個組織近來公開與歐洲人叫板,譴責他們同情巴勒斯坦人對黎巴嫩的“占領”。槍殺發生在受害人走出家門,準備上班之際——跟平日一樣,毫無防備。至少在那個上午,全世界都震驚了。慕尼黑一家報紙的編輯收到了一封署名為“自由黎巴嫩”的信,宣稱對此謀殺事件負責,並聲明屬實。為此,一名年輕的黎巴嫩外交官被要求離開德國,他很明智地走了。
    在聖約翰伍德一個新落成的清真寺外,一個拒絕陣線組織的外交官被車內安放的炸彈炸死,這是數月以來發生的第四起此類案件,但幾乎沒有引起任何的關注。
    另一方面,意大利音樂家、報紙專欄作家艾伯特·羅西諾和他的德國女伴被人用刀殘忍地刺死,尸體幾周後出現在提洛爾湖附近,赤身裸體,血肉模糊,難以辨認。奧地利官方宣布說,雖然受害人都與激進組織有關繫,但此案件與政治無關。根據已掌握的線索,他們將其定性為激情犯罪。姑娘名叫阿斯特麗德·伯格,據說喜歡標新立異。雖說有些難以理解,但很有可能,沒有第三者參與。其後發生的一繫列其他兇案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包括以色列對敘利亞邊境一座古城堡的轟炸,耶路撒冷的情報說,那個地方是巴勒斯坦訓練外國恐怖分子的一個基地。在貝魯特郊外的一個山頂上,一枚重量為四百磅的炸彈爆炸了,摧毀了一座豪華的避暑山莊,裡面的人全死了,包括塔耶赫和法特梅。在那個可憐的地區,像其他恐怖事件一樣,這起事件同樣令人費解。
    盡管如此,身處在海邊一棟別院裡的查莉對外面的事情一無所知。或者,更準確地說,她隻知道大概,因為厭倦,也因為恐懼,她對細節有所抵制。起初,她隻是遊泳,漫步,在海灘上來回地走。那些保鏢跟她保持一定距離,始終跟在她後面,可她還是習慣緊緊抓著睡衣的領子,護住自己的咽喉。在海邊,她喜歡坐在沒有風浪的淺灘上,用海水衝洗自己的臉,自己的手臂和雙手。其他那些姑娘們,按照要求,在海裡裸泳,可是,查莉拒絕像她們那樣無拘無束的在海裡暢遊。心理醫生對姑娘們說,穿上衣服,再等等。
    克茲一周來看她一次,有時兩次。盡管她時常衝他發火,可他對她卻非常溫和,非常耐心,非常忠心。他帶來的消息很實用,大都對她有利。

    不曾想,這次行動的餘波,直接的和間接的,震撼了全球。非常肯定的是,蒙在鼓裡的隻有查莉一人。大家都知道——隻需研究一下盎格魯撒克遜報紙上國際新聞欄目的小標題就行了——一個被懷疑是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人被西德的精銳武裝部隊擊斃,被他劫持的女人質,姓名不詳,被急送進醫院,雖然處於休克狀態,但並無性命之憂。德國報紙還對此進行了刻意的渲染——“黑森林裡上演了一場瘋狂的西部片”——各種版本,不盡相同,但大都對所報道之事信誓旦旦。這樣一來,反倒失去了價值。針對明克爾教授——起先報道說他死了,後來又改口說他九死一生——的那起發生在弗萊堡的爆炸未遂案件,被溫文爾雅的艾歷克西斯博士巧妙地否認了,因此,大家也隻能信以為真。然而,借用那些聰明的政客槍手的話說,對公眾有所隱瞞是完全正確的。


    西半球接連發生的繫列小型案件使人們開始關注幾個阿拉伯恐怖組織的活動,但是,這些日子以來,反對派的數量與日俱增,孰是孰非,難以定奪。比如,近日,瑞士人文主義律師,少數民族權利的捍衛者,著名金融家之子,安東·梅斯特賓博士,在光天化日之下遭人暗殺,兇犯是西班牙組織長槍黨。這個組織近來公開與歐洲人叫板,譴責他們同情巴勒斯坦人對黎巴嫩的“占領”。槍殺發生在受害人走出家門,準備上班之際——跟平日一樣,毫無防備。至少在那個上午,全世界都震驚了。慕尼黑一家報紙的編輯收到了一封署名為“自由黎巴嫩”的信,宣稱對此謀殺事件負責,並聲明屬實。為此,一名年輕的黎巴嫩外交官被要求離開德國,他很明智地走了。


    在聖約翰伍德一個新落成的清真寺外,一個拒絕陣線組織的外交官被車內安放的炸彈炸死,這是數月以來發生的第四起此類案件,但幾乎沒有引起任何的關注。


    另一方面,意大利音樂家、報紙專欄作家艾伯特·羅西諾和他的德國女伴被人用刀殘忍地刺死,尸體幾周後出現在提洛爾湖附近,赤身裸體,血肉模糊,難以辨認。奧地利官方宣布說,雖然受害人都與激進組織有關繫,但此案件與政治無關。根據已掌握的線索,他們將其定性為激情犯罪。姑娘名叫阿斯特麗德·伯格,據說喜歡標新立異。雖說有些難以理解,但很有可能,沒有第三者參與。其後發生的一繫列其他兇案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包括以色列對敘利亞邊境一座古城堡的轟炸,耶路撒冷的情報說,那個地方是巴勒斯坦訓練外國恐怖分子的一個基地。在貝魯特郊外的一個山頂上,一枚重量為四百磅的炸彈爆炸了,摧毀了一座豪華的避暑山莊,裡面的人全死了,包括塔耶赫和法特梅。在那個可憐的地區,像其他恐怖事件一樣,這起事件同樣令人費解。


    盡管如此,身處在海邊一棟別院裡的查莉對外面的事情一無所知。或者,更準確地說,她隻知道大概,因為厭倦,也因為恐懼,她對細節有所抵制。起初,她隻是遊泳,漫步,在海灘上來回地走。那些保鏢跟她保持一定距離,始終跟在她後面,可她還是習慣緊緊抓著睡衣的領子,護住自己的咽喉。在海邊,她喜歡坐在沒有風浪的淺灘上,用海水衝洗自己的臉,自己的手臂和雙手。其他那些姑娘們,按照要求,在海裡裸泳,可是,查莉拒絕像她們那樣無拘無束的在海裡暢遊。心理醫生對姑娘們說,穿上衣服,再等等。


    克茲一周來看她一次,有時兩次。盡管她時常衝他發火,可他對她卻非常溫和,非常耐心,非常忠心。他帶來的消息很實用,大都對她有利。


    他說,給她安排了一個教父,是她父親的一個老朋友。那人以前發了大財,近在瑞士去世了,給她留下了一大筆錢。因為那錢來自國外,因此,在英國可以免交資本轉讓稅。


    他說,已經照會英國官方,而且也得到了對方的認可——理由無須讓查莉知曉——不會再進一步調查查莉與歐洲和巴勒斯坦組織的關繫。克茲還說,奎裡對她評價很高。警方已經特意拜訪了奎裡,跟他解釋說,他們之前對查莉的懷疑是一場誤會。


    此外,克茲還征求查莉的意見,看看應該找個什麼理由解釋她突然離開倫敦的原因。查莉被動地接受了一種大雜燴的說法,其中包括她擔心警方的騷擾,輕度的精神抑郁,還有,米科諾斯島之後,她遇到了一個神秘的戀人,那人是個有婦之夫,給她帶來了不少麻煩,後還拋棄了她。可是,他剛開始給她灌輸這些內容,並且測試她對其他細節的記憶時,她面色蒼白,身體不住地抖動。克茲鄭重對她說——時機不對——領導已經做出裁決,她今後任何時候都可以加入以色列國籍,這時,她做出了相同的反應。


    “給法特梅,”她厲聲說。克茲又接了許多新的案子,一時想不起來法特梅是誰,隻好重新去查卷宗。


    至於她的演藝事業,克茲說,一旦她準備好了,好多令人激動的事情都在等著她呢。有幾個好萊塢的制片人在她缺席期間對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非常希望她能去西海岸參加試鏡。其中一人手上就有一個現成的小角色,可能很適合她。具體的事項,克茲不太清楚。此外,倫敦舞臺上也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


    “想回到從前的生活中去,”查莉說。


    克茲說,沒問題,他去安排,親愛的。


    心理醫生是個優秀的年輕人,個頭很高,眼睛炯炯有神。他有在部隊服役的背景,不是特別注重自我分析或者其他形式的內省。坦白說,他的目的似乎不是讓她開口說話;相反,他更想讓她相信,她不應該開口說話。在他這個行業中,他肯定是個頗受爭議的人。他開車帶著她去兜風,開始的時候,隻是在海邊公路上跑跑,後來,直接去了特拉維夫城。路上,他沒有多想,用手指著路邊幸存的幾棟漂亮的阿拉伯建築讓她看,沒想到,她因為憤怒而情緒失控。他帶她去偏僻的餐館,和她一起遊泳,甚至和她並排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他想盡辦法與她搭訕,後來,她用一種非常怪異的腔調對他說,她有話寧願去他的辦公室裡說。他聽說她喜歡騎馬,立刻預訂了馬匹,他們玩得非常開心,她似乎完全忘記了她是誰。第二天,讓他沒想到的是,她又陷入了沉默。他告訴克茲說,至少還得再等一個星期。當天晚上,很奇怪,她突然開始長時間地嘔吐。她之前並沒有喫多少東西,這種現像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羅切爾來了。她又回到了學校,繼續她的學業。她的態度坦誠、親切,表現得非常輕松,和查莉次在雅典看見她時判若兩人。她說,迪米特裡也回到學校去了,拉烏爾正考慮去上醫學院,打算將來當一名軍醫;如果不成,就去學考古。聽到有關家庭成員的消息,查莉禮貌地笑了笑。事後,羅切爾告訴克茲說,她當時有種感覺,坐在她對面的是她的老奶奶。終,英格蘭北部的成長經歷和中產階級悠閑的生活方式,在她的身上,沒有留下任何烙印。過了一會兒,查莉更加客氣地問,是否可以讓她自己待一會兒。


    在克茲的部門裡,技術和人文知識是一個寶庫,是無數次行動得以成功的基礎。現在,這個寶庫裡又添加了許多極具價值的內容。盡管對非猶太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然而,必須承認,他們不僅有用,而且有的時候還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個猶太姑娘都不可能如此堅定地站在中間立場上。技術人員對鬧鐘收音機裡的電池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活到老,學到老。一個已經被刪除了的個案又被及時地挖掘出來,用於訓練課程,效果非常不錯。有人說,理論上講,當情報官交換物件的時候,他應該注意到,間諜人員的鬧鐘裡沒有電池。不管怎麼說,當返回信號中斷的時候,他至少根據情況作出了推斷,並且果斷地衝進屋內。當然,在那些材料上,沒有出現貝克的名字。這與安全問題關繫不大,主要是因為,近以來,克茲從來沒有聽到任何人說貝克的好話,因此,他不想把他封為聖徒。


    轉眼,時間到了春末,利塔尼盆地完全干涸。克茲的擔憂和加弗隆面對的威脅即將消失,因為,等待已久的以色列坦克推進到了黎巴嫩,完結了目前的敵對階段;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說,開啟了一個新的敵對階段。曾經接待過查莉的難民營遭到了清洗,換句話說,繼坦克和高射炮之後,推土機進場,掩埋尸體,消滅痕跡。幸存的難民開始往北方遷移,在他們的身後,成千上萬的尸骸堆積如山。在貝魯特,特別行動隊摧毀了查莉曾經逗留過的秘密據點;在西頓的那棟房子裡,隻剩下了小雞和那束黃褐色的蘭花。房子被偵查隊摧毀了,那兩個名叫卡裡姆和亞西爾的小伙子也被殺了。偵查隊趁著夜色,從海上悄悄潛入,和偉大的情報官亞西爾的預測完全吻合,而且,他們使用的是一種美式爆炸性彈頭。這是一種秘密武器,一旦觸及身體,受害者將當場斃命。所有這一切——她和巴勒斯坦的短暫愛情被徹底消滅——查莉都無從知曉。心理醫生說,假如讓她知道,她的世界將被顛覆,因為她的想像和自我沉醉,她很容易鑽牛角尖,會認為這一切都因她而起。從這個意義上說,好讓她蒙在鼓裡,等她好了以後,自己去了解吧。至於克茲,一個多月以來,很少見到他的影子;即使遇見他,也不見得能認出他。他的身體好像一下子縮水了一半,他那對斯拉夫人的眼睛失去了所有的光芒。一句話,他蒼老了許多。有一天,他又回來了,像一個大病痊愈的人。沒過幾個小時,他又恢復了往日的面目,精神抖擻地準備和加弗隆開戰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