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2666.0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科幻小說
    【市場價】
    982-1424
    【優惠價】
    614-890
    【作者】 智利 
    【所屬類別】 圖書  小說  科幻小說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0071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208100718
    作者:[智利]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

    編輯推薦
    21世紀*偉大的作品
    超越《百年孤獨》的驚世之作
    從倫敦到紐約,人人都愛波拉尼奧

    ★一部偉大但並不完美、如激流般氣勢磅礡、把讀者引向未知之處的小說
    ★*獨一無二的波拉尼奧式閱讀體驗
    ★長篇小說的裡程碑
    ★美國全國書評人協會*小說獎
    ★《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圖書之首
    ★《時代》周刊年度*小說
    ★25年來百部*西語小說
    ★知名西班牙語譯者趙德明傾力翻譯,鼎力推薦

    關於羅貝托·波拉尼奧

    ★一個四十歲之前,隻知道寫詩,革命,吸毒,流浪,生病的人,總之,他幾乎什麼都干過,除了寫小說。而在他四十歲之後的十年,除了寫小說,又幾乎什麼都沒干
    ★《紐約時報》說:波拉尼奧高高地翱翔於很多拉美年輕作家之上……就像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翱翔於他那個時代的人和追隨者之上
    ★蘇珊·桑塔格說他是這個時代*影響力、*令人欽佩的小說家21世紀*偉大的作品
    超越《百年孤獨》的驚世之作
    從倫敦到紐約,人人都愛波拉尼奧

    ★一部偉大但並不完美、如激流般氣勢磅礡、把讀者引向未知之處的小說
    ★*獨一無二的波拉尼奧式閱讀體驗
    ★長篇小說的裡程碑
    ★美國全國書評人協會*小說獎
    ★《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圖書之首
    ★《時代》周刊年度*小說
    ★25年來百部*西語小說
    ★知名西班牙語譯者趙德明傾力翻譯,鼎力推薦

    關於羅貝托·波拉尼奧

    ★一個四十歲之前,隻知道寫詩,革命,吸毒,流浪,生病的人,總之,他幾乎什麼都干過,除了寫小說。而在他四十歲之後的十年,除了寫小說,又幾乎什麼都沒干
    ★《紐約時報》說:波拉尼奧高高地翱翔於很多拉美年輕作家之上……就像加西亞·馬爾克斯曾經翱翔於他那個時代的人和追隨者之上
    ★蘇珊·桑塔格說他是這個時代*影響力、*令人欽佩的小說家
    ★波拉尼奧於1998年出版的《荒野偵探》在拉美文壇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三十年前《百年孤獨》出版時的盛況。而其身後出版的《2666》更是引發歐美輿論壓倒性好評,均致以傑作、偉大、裡程碑、天纔等等贊譽。蘇珊·桑塔格、約翰·班維爾、科爾姆·托賓、斯蒂芬·金等眾多作家對波拉尼奧贊賞有加,更有評論認為此書的出版將作者帶至塞萬提斯、斯特恩、梅爾維爾、普魯斯特、穆齊爾與品欽的同一隊列 
    內容簡介
    《2666》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講述了五個獨立又彼此呼應的故事。

    ★*部分 文學評論家
    四位(三男一女)當代歐洲文學評論家,他們的命運因一位名叫本諾·馮·阿琴波爾迪的德國作家而聯繫在一起。這四位學者在各自的國家翻譯、研究阿琴波爾迪,*終在國際文學研討會上相識並成為好友,隨後,一種羅曼蒂克的感情在這一女三男之間漸漸萌發……
    一個偶然得來的小道消息讓人相信阿琴波爾迪*近忽然在墨西哥現身。於是,這四位評論家中的三位飛往墨西哥,來到一座名叫聖特萊莎的破敗城市……

    ★第二部分 阿瑪爾菲塔諾《2666》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講述了五個獨立又彼此呼應的故事。

    ★*部分 文學評論家
    四位(三男一女)當代歐洲文學評論家,他們的命運因一位名叫本諾·馮·阿琴波爾迪的德國作家而聯繫在一起。這四位學者在各自的國家翻譯、研究阿琴波爾迪,*終在國際文學研討會上相識並成為好友,隨後,一種羅曼蒂克的感情在這一女三男之間漸漸萌發……
    一個偶然得來的小道消息讓人相信阿琴波爾迪*近忽然在墨西哥現身。於是,這四位評論家中的三位飛往墨西哥,來到一座名叫聖特萊莎的破敗城市……

    ★第二部分 阿瑪爾菲塔諾
    一位住在聖特萊莎的哲學教授,阿瑪爾菲塔諾,正在一天天地接近神經錯亂的邊緣。他的妻子勞拉因為迷戀一位住在精神病院裡的詩人離他而去,如今他獨自和十七歲的女兒住在這個墨西哥邊境的荒涼小城。
    有一天,他決定把一本在整理書箱時偶然發現的幾何學著作懸掛在院子裡的晾衣繩上,為的是看一看這本抽像的數學著作“如何抵御大自然的攻擊”、“如何戰勝沙漠天氣”,“這樣風可以在書頁間遊走,選擇它感興趣的問題,翻動並撕下那些書頁”。

    ★第三部分 法特
    一位筆名叫奧斯卡·法特的美國黑人記者出場,他就職於一家紐約的雜志,因為一場在墨西哥舉行的拳擊比賽被派到聖特萊莎進行采訪。在這裡他邂逅了一群當地的媒體人,還結識了阿瑪爾菲塔諾的女兒。法特得知,這座邊境城市正在受到連環謀殺案的威脅,不斷有當地婦女遭到殺害、強奸,然後被棄尸野外。法特試圖采訪、報道這些駭人的命案,卻發現困難重重……

    ★第四部分 罪行
    整部小說篇幅*長,也是*為黑暗的部分。作者將聖特萊莎接連發生的殺人案血淋淋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人不寒而栗。作者記錄了從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超過100位女性在聖特萊莎遭到謀殺的案例,警方一直未能破獲這些命案,也無法阻止這些案件的繼續發生……

    ★第五部分 阿琴波爾迪
    阿琴波爾迪終於現身。而他的故事要從童年講起。這裡講述了一個出生於海邊農村的孩子如何迷戀一本名叫《歐洲沿海地區的動植物》的書、如何成為一個日趨敗落的莊園裡的少年僕人、如何開始讀小說、如何入伍走向“二戰”戰場、如何在戰爭中經歷種種奇遇、如何在戰後成為一名作家、如何讓自己落入不得不隱姓埋名的境地、如何與發生在墨西哥的謀殺案發生聯繫、如何決定前往聖特萊莎……
    作者簡介
    羅貝托·波拉尼奧(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於智利,父親是卡車司機和業餘拳擊手,母親在學校教授數學和統計學。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奧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卻遭到逮捕,差點被殺害。逃回墨西哥後他和好友推動了融合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以及街頭劇場的“現實以下主義”(Infrarealism)運動,意圖激發拉丁美洲年輕人對生活與文學的熱愛。1977年他前往歐洲,後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結婚定居。2003年因為肝髒功能損壞,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羅那去世,年僅五十歲。

    波拉尼奧四十歲纔開始寫小說,作品數量卻十分驚人,身後留下十部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三部詩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偵探》在拉美文壇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三十年前《百年孤獨》出版時的盛況。而其身後出版的《2666》更是引發歐美輿論壓倒性好評,均致以傑作、偉大、裡程碑、天纔等等贊譽。蘇珊·桑塔格、約翰·班維爾、科爾姆·托賓、斯蒂芬·金等眾多作家對波拉尼奧贊賞有加,更有評論認為此書的出版將作者帶至塞萬提斯、斯特恩、梅爾維爾、普魯斯特、穆齊爾與品欽的同一隊列。羅貝托·波拉尼奧(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於智利,父親是卡車司機和業餘拳擊手,母親在學校教授數學和統計學。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奧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卻遭到逮捕,差點被殺害。逃回墨西哥後他和好友推動了融合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以及街頭劇場的“現實以下主義”(Infrarealism)運動,意圖激發拉丁美洲年輕人對生活與文學的熱愛。1977年他前往歐洲,後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結婚定居。2003年因為肝髒功能損壞,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羅那去世,年僅五十歲。

    波拉尼奧四十歲纔開始寫小說,作品數量卻十分驚人,身後留下十部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三部詩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偵探》在拉美文壇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三十年前《百年孤獨》出版時的盛況。而其身後出版的《2666》更是引發歐美輿論壓倒性好評,均致以傑作、偉大、裡程碑、天纔等等贊譽。蘇珊·桑塔格、約翰·班維爾、科爾姆·托賓、斯蒂芬·金等眾多作家對波拉尼奧贊賞有加,更有評論認為此書的出版將作者帶至塞萬提斯、斯特恩、梅爾維爾、普魯斯特、穆齊爾與品欽的同一隊列。

    在線試讀
    部分文學評論家

    讓-克勞德·貝耶迪次閱讀本諾·馮·阿琴波爾迪的著作是在1980年聖誕節,在巴黎,他正在大學攻讀德國文學,時年十九歲。讀的是本諾·馮·阿琴波爾迪的《達松法爾》。那時年輕的讓-克勞德·貝耶迪還不知道《達松法爾》是三部曲之一(另外一部是英國題材的《花園》,還有波蘭題材的《皮面具》,《達松法爾》則是法國題材)。但是,這一無知,或曰知識空白,或者閱讀疏漏,可以歸咎於年少,可這並未絲毫減弱《達松法爾》在他心中產生的驚奇與敬佩。

    讓-克勞德·貝耶迪從1980年聖誕節那天起(或者說從閱讀完《達松法爾》那天深夜起),就變成了一位熱情的本諾迷並且開始了尋找本諾其他著作的朝聖之旅。這任務可不容易完成。在20世紀80年代,即使是在巴黎,要設法弄到本諾·馮·阿琴波爾迪的著作也絕非易事。困難是各種各樣的。在他念書的大學德國文學教研室圖書室裡,關於阿琴波爾迪其人,沒有任何資料。讓-克勞德的老師們從未聽說過什麼本諾。有個老師告訴讓-克勞德:他對這個名字有所耳聞。十分鐘後,讓-克勞德纔憤怒地(或者喫驚地)發現:老師耳聞的這個人是意大利畫家,而對這位畫家,這位老師也無知到了傲慢的程度。

    讓-克勞德給出版《達松法爾》的德國漢堡出版社寫信,卻一直沒有回音。與此同時,他也跑遍了在巴黎能找到的為數不多的德語書店。阿琴波爾迪的名字在德國文學辭典裡出現過;還在一本介紹普魯士文學(比利時出版)的雜志上提到過阿琴波爾迪的名字,但讓-克勞德始終不知道那提法是玩笑,還是認真。1981年,讓-克勞德隨同繫裡三位朋友前往德國巴維爾旅行,在那裡,在慕尼黑烏拉姆斯大街的一家小書店買到了兩本阿琴波爾迪的著作,一本是不到一百頁的《米慈的寶物》和前面提到過的英國題材的《花園》。
    部分文學評論家

    讓-克勞德·貝耶迪次閱讀本諾·馮·阿琴波爾迪的著作是在1980年聖誕節,在巴黎,他正在大學攻讀德國文學,時年十九歲。讀的是本諾·馮·阿琴波爾迪的《達松法爾》。那時年輕的讓-克勞德·貝耶迪還不知道《達松法爾》是三部曲之一(另外一部是英國題材的《花園》,還有波蘭題材的《皮面具》,《達松法爾》則是法國題材)。但是,這一無知,或曰知識空白,或者閱讀疏漏,可以歸咎於年少,可這並未絲毫減弱《達松法爾》在他心中產生的驚奇與敬佩。

    讓-克勞德·貝耶迪從1980年聖誕節那天起(或者說從閱讀完《達松法爾》那天深夜起),就變成了一位熱情的本諾迷並且開始了尋找本諾其他著作的朝聖之旅。這任務可不容易完成。在20世紀80年代,即使是在巴黎,要設法弄到本諾·馮·阿琴波爾迪的著作也絕非易事。困難是各種各樣的。在他念書的大學德國文學教研室圖書室裡,關於阿琴波爾迪其人,沒有任何資料。讓-克勞德的老師們從未聽說過什麼本諾。有個老師告訴讓-克勞德:他對這個名字有所耳聞。十分鐘後,讓-克勞德纔憤怒地(或者喫驚地)發現:老師耳聞的這個人是意大利畫家,而對這位畫家,這位老師也無知到了傲慢的程度。

    讓-克勞德給出版《達松法爾》的德國漢堡出版社寫信,卻一直沒有回音。與此同時,他也跑遍了在巴黎能找到的為數不多的德語書店。阿琴波爾迪的名字在德國文學辭典裡出現過;還在一本介紹普魯士文學(比利時出版)的雜志上提到過阿琴波爾迪的名字,但讓-克勞德始終不知道那提法是玩笑,還是認真。1981年,讓-克勞德隨同繫裡三位朋友前往德國巴維爾旅行,在那裡,在慕尼黑烏拉姆斯大街的一家小書店買到了兩本阿琴波爾迪的著作,一本是不到一百頁的《米慈的寶物》和前面提到過的英國題材的《花園》。

    閱讀這兩本書愈發加強了讓-克勞德對阿琴波爾迪的看法。1983年,二十二歲的讓-克勞德開始翻譯《達松法爾》。誰也沒要求他翻譯。那時沒有任何一家法國出版社對這個奇怪的德國名字感興趣。讓-克勞德開始翻譯這本書的基本原因是他喜歡,因為他翻譯《達松法爾》的時候感到愉快,雖說他也盤算著在研究阿琴波爾迪創作之前,提交一份成果作為論文,而且誰知道呢,將來也能作為他攻讀博士學位時的基礎吧。1984年,他完成了《達松法爾》的翻譯定稿。一家巴黎出版社經過反反復復、猶猶豫豫、百般矛盾地審讀之後,接受了譯稿,出版了阿琴波爾迪的這部作品;出版社準備多印刷不超過一千冊。經過兩次互相矛盾但態度積極,甚至過分積極的宣傳介紹之後,三千冊《達松法爾》一銷而空,從此打開了第二、三、四次印刷的道路。到了那個時候的讓-克勞德·貝耶迪早已經讀了本諾·馮·阿琴波爾迪十五部著作,翻譯了其中兩部;幾乎被文學界一致看成是整個法國研究本諾·馮·阿琴波爾迪的頭號專家了。

    於是,讓-克勞德纔回憶起次閱讀阿琴波爾迪著作的情景,纔想起自己那時年輕、貧窮,居住在小房間,與十五個人共用刷牙、洗臉的盥洗室;那十五個人擠在黑暗的閣樓居住。讓-克勞德大便的地方不是什麼衛生間,是與那十五個人共用的臭茅坑。如今,那十五個人裡有的已經拿著大學畢業文憑回各省去了,有的已遷居到巴黎某個較為舒適的地方去了;隻有少數幾個依然留在原地混日子,或者慢慢臭死。同樣,他還回想起自己節衣縮食的樣子,埋頭查閱德語辭典的樣子:伴著一盞孤燈,消瘦,頑強,好像他整個是由骨頭和肌肉組成的意志,沒有脂肪,狂熱地工作,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一句話,是首都大學生的正常形像,但他心裡有一種上癮的東西、一種興奮劑,讓他想哭泣,如同19世紀一位荷蘭拽文詩人說的,像一種打開激情和看上去像是自我憐憫,但又不是(那麼是什麼?是憤怒?或許吧)自我憐憫閘門的興奮劑;這上癮的東西讓他想了又想,但不是用話語,而是通過痛苦的形像,回想他的青年學生時期;經過整整一夜,也許是無用的一夜,心裡得出兩個結論:一是,次獨立生活的時期總算結束了;二是,光明的前途已經展現在眼前,為了保證前途光明,他應該繼續意志頑強,這是他對閣樓生活的惟一紀念。他覺得堅持頑強的意志繼續工作是很困難的。

    讓-克勞德·貝耶迪1961年出生,到1986年已經是巴黎的德語教授了。皮埃羅·莫裡尼1956年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小鎮上,雖然他次閱讀本諾·馮·阿琴波爾迪的著作是在1976年,也就是說,比讓-克勞德早四年,但是翻譯阿琴波爾迪的部長篇小說《分叉的分叉》是1988年了,而且送到意大利各家書店時遺憾多於快樂。

    應該強調指出的是,阿琴波爾迪的著作在意大利的處境,與在法國大不相同。實際上,皮埃羅·莫裡尼並非意大利個翻譯阿琴波爾迪著作的人。另外,落到莫裡尼手中的部阿琴波爾迪長篇小說是《皮面具》的意大利譯本,譯者是個什麼克羅西莫,出版時間是1969年。繼《皮面具》在意大利落戶之後,1971年出版了《歐洲的河流》,1973年出版了《遺產》,1975年是《鐵路之美》。但是,此前,1964年羅馬一家出版社出版過阿琴波爾迪的短篇小說集,其中不乏戰爭故事,書名是《柏林渣滓》。因此或許可以說阿琴波爾迪在意大利並非完全鮮為人知,盡管也不能說他是成功作家、半成功作家、不大成功作家,而是成績為零的作家,因為他的作品躺在書店發霉的書架上無人問津,或者降價處理,或者被遺忘在出版社的倉庫裡等候切紙機裁處後化為紙漿。

    莫裡尼當然沒有被阿琴波爾迪作品在意大利讀者中的暗淡前景所嚇退,譯完《分叉的分叉》,他分別給米蘭和巴勒莫的兩家雜志撰寫了兩篇關於阿琴波爾迪的論文,一篇是研究《鐵路之美》的命運問題,一篇是研究《忘川女》和《比特丘司》中的意識和過錯的種種偽裝。《忘川女》表面上看像情色小說。《比特丘司》篇幅不到一百頁,在某種程度上像讓-克勞德在慕尼黑小書店購買的《米慈的寶物》,主要情節是介紹阿爾貝特·比特丘司的生平遭遇,這個人物居住在貝爾納州,是路策爾富魯地區的牧師,寫過布道文章,使用筆名“耶雷米亞·戈特黑爾夫”。兩篇文章都發表了,莫裡尼介紹阿琴波爾迪其人的說服力或者文章魅力清除了許多障礙,因此1991年莫裡尼的第二部譯著——《聖托馬斯》,得以在意大利問世。那個時期,莫裡尼在都靈大學講授德國文學,此前醫生們診斷出他患有多發性硬化癥,經歷了這種奇怪而嚴重的意外,造成他此後終身坐著輪椅。

    曼努埃爾·埃斯皮諾薩是通過別的渠道接觸阿琴波爾迪作品的。他比莫裡尼和讓-克勞德都年輕,在大學前幾年沒學德國文學,而是攻讀西班牙語文學,在諸多傷心的原因中,有一條就是想當作家。關於德國文學,他隻了解(皮毛而已)三位經典作家:荷爾德林,因為他十六歲時以為命運安排他寫詩,於是把一切可以弄到手的詩歌作品統統閱讀了一遍;歌德,因為在中學後一年,一位幽默的老師建議他閱讀《少年維特之煩惱》,認為他有可能找到知音;席勒,因為閱讀過席勒一個劇本。後來,他常常閱讀一位現代作家的作品——榮格爾,主要原因是怕落伍,因為馬德裡的作家們(他表面上敬佩,骨子裡十分仇恨)喋喋不休地總說榮格爾。因此可以這樣說:曼努埃爾隻了解一位德國作家,那就是榮格爾。起初,他覺得榮格爾的作品很出色,由於大部分榮格爾的作品已經翻譯成了西班牙語,所以輕而易舉找到了這些書並且一一讀完。假如不這樣輕而易舉,或許他更高興些。另外,他交往的人不單單是榮格爾的崇拜者,而且其中有些人是榮格爾的譯者,這對曼努埃爾來說無關緊要,因為他渴望見到的光輝是原作者的,而不是翻譯家的。

    歲月的流逝常常是悄悄的和殘酷的,這帶給曼努埃爾的是某些不幸:迫使他改變自己的看法。比如,他很快發現迷戀榮格爾的圈子不像他想像的那樣堅定地追隨榮格爾,而是像一切文學圈子一樣,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而變化:不錯,秋天是榮格爾派,但是到了鼕天就突然變成了巴羅哈派;到了春天成了奧爾特加派;而到了夏天,則離開聚會的酒吧,上街高唱田園詩,紀念卡米洛·何塞·塞拉,如果在上街活動中多些青春和狂歡的氣氛,他或許還準備毫無保留地接受這一套,因為骨子裡他還是愛國的嘛,但不會像那些冒牌的榮格爾迷做嚴肅認真狀。

    更為嚴重的是他發現自己的敘事學論文在圈子裡的看法,意見之壞,讓他有時,比如一次燭光晚會上,認真思考:那些人是否言談話語之間並沒請他參加活動的意思,而是要求他少來打攪,以後別再露面了。

    還有更為嚴重的是,當榮格爾本人來到馬德裡時,小圈子為他安排參觀埃斯科裡亞爾建築群,這是文學大師突發奇想,非要看看這建築群的景觀,曼努埃爾打算加入陪同之列,無論扮演什麼角色都行,但這個要求被拒絕了,好像這些冒牌的榮格爾迷認為他沒有足夠的成就可以做大師的陪同,或者好像他們擔心曼努埃爾用年輕好勝的妙語連珠會讓大家出丑;但正式給他的說法(可能一時出於憐憫)卻是:他不會德語,因為凡是陪同榮格爾一道郊遊的人們都會德語。

    到此為止,曼努埃爾·埃斯皮諾薩與西班牙榮格爾迷們的故事算是結束了。於是,開始了孤獨的季節,雨季,有種種打算,有時互相矛盾,有時則不可能實現。那個季節的夜晚既不舒服,更不愉快;但是曼努埃爾發現有兩件事在開始幾天幫了他大忙:不當小說家,一定按照自己的方式做青年勇士。他還發現自己年輕氣盛,怨天尤人,渾身充滿了憂憤,隻要可以減輕馬德裡這孤獨、多雨和寒冷的分量,哪怕殺人都在所不惜。但是,他寧可把這一發現留在暗處,聚精會神地接受永遠不當作家、給他剛發掘的價值觀撈取種種好處。於是,他就在大學繼續攻讀西班牙語文學,但是同時又選修了德語繫的課程。每天睡上四五個小時,其餘的時間全部投入到讀書中去。在完成德語文學學位之前,他撰寫了一篇論文,有二十頁,論述維特與音樂之間的關繫,先後發表在馬德裡一家文學雜志和德國哥廷根大學學報上。二十五歲,他已經拿到了這兩種語言的學位。1990年,他獲得德國文學博士,論文就是研究本諾·馮·阿琴波爾迪的;1991年巴塞羅那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博士論文。到那時,曼努埃爾·埃斯皮諾薩已經是關於德國文學的國際大會和圓桌會上的常客了。他掌握德語的水平,不能說出色,但過關綽綽有餘。他還能講英語和法語。如同莫裡尼和讓-克勞德一樣,曼努埃爾也有一份好工作和相當可觀的收入,他的學生和同事都非常尊敬他(凡是能尊敬他的地方)。他沒翻譯過阿琴波爾迪以及任何德國作家的作品。

    莫裡尼、讓-克勞德和曼努埃爾三人除去都喜歡阿琴波爾迪的作品外,還有一個共同點。三人都有鋼鐵意志,百折不撓。實際上,三人還有一個共同點,但是這要等到後面再說。

    麗茲·諾頓則相反,她不是通常人們所說的女強人,也就是說,她不制訂什麼中長期計劃,也不發揮自己的能量去完成計劃。她缺乏毅力。有痛苦就哭,有快樂就笑。她不能確定明確目標,不能堅持不懈地把行動貫徹始終。再說,也沒什麼目標足以讓她動心或者喜歡到保證全面完成的地步。“達到目的”用到個人問題上時,她覺得這說法太小氣了。她常常在“達到目的”中間加上“生活”二字,個別時候,再加上“幸福”。假如毅力與一項社會要求聯繫在一起,就像威廉·詹姆斯認為的那樣,那麼去打仗比戒煙容易;而對麗茲而言,那她是個戒煙比去打仗容易的女性。

    一次,在大學裡,有人說“你是個戒煙比去打仗容易的女人”,她聽了很高興,但並沒有因此就去閱讀威廉·詹姆斯的著作,無論此前還是此後,總是始終不讀罷了。她認為,讀書直接與快感聯繫,而不是直接聯繫知識,或者費解的事情,或者話語的結構和迷宮。莫裡尼、讓-克勞德和曼努埃爾則主張後者。

    她發現阿琴波爾迪的過程是四人裡沒有心理創傷或詩意的。1988年,她二十歲的時候,在柏林生活了三個月,其間,一位德國朋友借給她一部長篇小說,作者她不熟悉。作者的名字讓她感到奇怪,她問那位德國朋友:這怎麼可能呢?一個德國作家卻帶著意大利的姓氏,而且帶著一個“馮”的貴族頭銜在前面!那位朋友不知如何回答纔好。他說,可能是筆名吧。為了奇上加奇,他還補充說,在德國,男人音字母結尾也不尋常。女性名字是有的,但男性的確沒有。那部長篇小說就是《女盲人》,她喜歡,但是還沒到立刻跑到書店去購買本諾·馮·阿琴波爾迪其他作品的程度。

    五個月後,麗茲·諾頓已經回到英國,收到了那位德國朋友寄來的禮物。她一下子就猜中了是阿琴波爾迪別的長篇小說。她讀了,很喜歡,在學院圖書館尋找這位有意大利姓氏的德國作家的作品。她找到了兩部:一部是在柏林讀過的《女盲人》;另外一部是《比特丘司》。讀完《比特丘司》之後,她真的跑出門去了。在方格庭院裡,天上在下雨,方形的天空像機器人苦笑的臉,或者像按照我們人類模樣制造的上帝;在公園的草坪上,雨絲斜斜地落下,但是這同樣也可以意味著雨絲斜斜地通天啊,隨後斜線(雨滴)變成了圓圈(雨滴),被長著綠草的土地吞噬;綠草和土地似乎在說話,不,不是說話,而是爭論,它們難懂的話語像是晶體化的蜘蛛網,或者像是晶體化的小小嘔吐物,像是幾乎聽不見的吱吱聲,好像那天下午麗茲喝的不是茶,而是仙人掌汁。

    但真實情況是,麗茲僅僅喝了一杯茶,她感到不知所措,仿佛有聲音在耳邊重復一句話、可怕的話,隨著她離開學院越遠,雨絲打濕她灰色裙子、細腿和漂亮的腳踝和不多的地方,那句話變得越來越模糊,之所以打濕的地方不多,因為麗茲跑向公園之前並沒有忘記拿雨傘。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