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被扼殺的是莫扎特(法蘭西經典)
    該商品所屬分類:小說 -> 外國小說
    【市場價】
    113-164
    【優惠價】
    71-103
    【作者】 (法)塞斯勃隆 著,馬振騁 譯 
    【所屬類別】 圖書  小說  社會小說圖書  小說  外國小說  法國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215379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2153794
    作者:(法)塞斯勃隆著,馬振騁譯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08月 

        
        
    "

    編輯推薦
        《被扼殺的是莫扎特》,這書名原取自法國小說《人的大地》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人人生來有靈性,若在童年得到正常教育和熏陶,日後都能成為莫扎特。可是現實社會不能讓這份潛在的纔能有所發揮,絕大多數人一輩子庸庸碌碌,莫扎特遭到了扼殺。小說情節平淡,沒有戲劇性場面,然而寫得不落窠臼。吉爾伯·塞斯勃隆不寫離婚慣常引起的財產糾紛、憎恨、報復。他提供了一個玫瑰色的背景,卻更襯托出主題的悲劇性。此外筆法詼諧而富感情,寫景獨特而又形像。跟隨馬丁的經歷,讀者看到巴黎、外省、小鎮的人情世故,城市與鄉鎮的對比,戰前一代與戰後一代的衝突,宛如一幅幅風俗畫相繼出現在眼前。


     
    內容簡介
         吉爾伯·塞斯勃隆對孩子純潔、信任、無私的愛,是他寫作的推動力。《被扼殺的是莫扎特》的書名取自聖埃克蘇佩裡的名著《人的大地》中的一句名句,意思是每人生來都有靈性,若在童年得到正常教育和熏陶,日後都可撫育成一位莫扎特。可是現實社會不能使這份潛在的纔能有所發揮,絕大多數人一輩子庸庸碌碌,猶如莫扎特遭到了扼殺。書中的小主人公馬丁就是這樣—個悲劇的人物。

         玫瑰色背景與主人公的悲慘經歷相結合,更烘托主題的悲劇性。豐富的語言、詼諧而深情的筆法,以及跌宕起伏的情節,使讀者能夠體會到作者對孩子深沉的關愛。借一樁離婚案,指出這個時代對兒童心靈的毒害,值得人深思。

        


    作者簡介


         吉爾伯·塞斯勃隧(1913—1979)
    雖然部詩集《激流》問世於一九三四年,但依然被列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湧現的一位作家。一生著作甚豐,計有小說(長篇、短篇)、劇本、詩歌、評論、散文、日記等四十多部。

    目錄
    一  樂趣,幸福,快活

    二  男人的見識

    三  唯有鑽石

    四  一周七個星期四

    五  鼕宮

    六  首府:埃比納爾

    七  端真福

    八  “你拿塊扁扁的小石片……”

    九  她敲三下

    十  厭倦的包廂

    十一  又捉迷藏又逃跑

    譯後記
    前言
    吉爾伯·塞斯勃隆(1913—1979),雖然其部詩集《激流》問世於一九三四年,但他依然被列為二戰後作家。一生著作甚豐,計有小說 (長篇、短篇)、劇本、詩歌、評論、散文、日記等四十多部。
    一九四四年,他把部小說《巴黎無辜的人》手稿交給一位朋友閱讀。朋友帶至瑞士,一個文學委員會為這份手稿頒發了一項文學獎,然後付印。塞斯勃隆從另一位朋友手裡獲得這本書,纔知道自己的小說已經出版。三十年代名重一時的法國女作家科萊特,當時已七十高齡,邀請塞斯勃隆去她府上,對他說:“我要你來是告訴你,倘若我寫出《巴黎無辜的人》第二章,我會感到幸福和驕傲。” 奠定吉爾伯·塞斯勃隆在法國文壇地位的,是在一九五二年發表的兩部作品——小說《聖人下地獄》和劇本《半夜了,斯威茲大夫》。小說描寫一位神甫到巴黎近郊工人區傳教,看到工人生活悲慘不堪,遭受壓迫與剝削,憤然與工人一起反對雇主。這種工人傳教士布道形式後來被羅馬梵蒂岡教廷明令禁止,但是書中暴露的工人區貧困絕望的狀況一直使法國人的良心受到極大震動,這部小說得到 “五十年代的《小酒店》”的稱譽。     吉爾伯·塞斯勃隆(1913—1979),雖然其部詩集《激流》問世於一九三四年,但他依然被列為二戰後作家。一生著作甚豐,計有小說 (長篇、短篇)、劇本、詩歌、評論、散文、日記等四十多部。

         一九四四年,他把部小說《巴黎無辜的人》手稿交給一位朋友閱讀。朋友帶至瑞士,一個文學委員會為這份手稿頒發了一項文學獎,然後付印。塞斯勃隆從另一位朋友手裡獲得這本書,纔知道自己的小說已經出版。三十年代名重一時的法國女作家科萊特,當時已七十高齡,邀請塞斯勃隆去她府上,對他說:“我要你來是告訴你,倘若我寫出《巴黎無辜的人》第二章,我會感到幸福和驕傲。” 奠定吉爾伯·塞斯勃隆在法國文壇地位的,是在一九五二年發表的兩部作品——小說《聖人下地獄》和劇本《半夜了,斯威茲大夫》。小說描寫一位神甫到巴黎近郊工人區傳教,看到工人生活悲慘不堪,遭受壓迫與剝削,憤然與工人一起反對雇主。這種工人傳教士布道形式後來被羅馬梵蒂岡教廷明令禁止,但是書中暴露的工人區貧困絕望的狀況一直使法國人的良心受到極大震動,這部小說得到 “五十年代的《小酒店》”的稱譽。

         劇本的主人公阿爾貝·斯威茲大夫,是法國現代史上一位真實人物。一八七五年生於阿爾薩斯。他在四十歲時成為斯特拉斯堡大學年輕的醫學教授,歐洲聞名的哲學家和神學家,世界秀的管風琴演奏家之一;他放棄地位、榮譽和安適,毅然前往非洲,到法國殖民統治下的加蓬,在蘭巴雷內小鎮上行醫,靠募捐、個人版稅、開音樂會籌款,親手創建了那裡的醫療衛生事業,為了“補贖白人在非洲犯下的暴行和罪惡”。斯威茲大夫在一九五二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劇本描寫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消息傳至非洲一個小鎮,五個法國人,包括斯威茲大夫、一名軍官、一名行政長官、一名教士、一名護士,在這嚴重時刻,面對戰爭、死亡與愛情的態度。一九四九年,塞斯勃隆特地去阿爾薩斯的一個小鎮拜訪了素未謀面的斯威茲大夫,在那裡待了兩天。臨走前,塞斯勃隆對斯威茲大夫說:“大夫,我把劇本的手稿帶來了……”大夫打斷。

        他說:“手稿我不想看。我生平一個原則是,信任對方,但必須在我看過他的眼睛以後。”就這樣,劇本未經原型人物過目,就在法國演出,轟動一時。

         塞斯勃隆在法國被人譽為當代深入社會、仗義執言的作家之一。他受歡迎的作品都反映了法國當時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除了上述兩部,主要作品還有《不繫頸圈的野狗》(1954) ,追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比你想像的要晚》(1958),探討醫學界的安樂死問題:一對青年夫婦結合十年後,突然獲知妻子患上不可治愈的癌癥。死亡陰影籠罩這對伴侶心頭,兩人沉浸在各自的痛苦中。是否可以人為地結束病人的生命,擺脫無益的痛苦?在此情況下如何找到感情的出路?《狗與狼之間》(1962),提出的是暴力問題。那些年代正是法國政府瘋狂鎮壓阿爾及利亞民族獨立運動,煽動所謂愛國主義情緒,動員青年參軍的年代。生性懦弱的羅朗·蓋蘭像許多青年一樣,在狂熱的煽惑下加入鎮壓殖民地的軍隊,而在阿爾及利亞發現了戰爭的真面目。在暴力肆虐的時代,什麼纔是真正的勇氣?《被扼殺的是莫扎特》(1966),借一樁離婚案,指出這個時代對兒童心靈的毒害。《給一個死去少女的公開信》(1968),思考青年自殺的社會原因。當時法國社會調查表明,十八歲到二十歲青年中,自殺是僅次於車禍的第二死因。書中寫一位中年男子面對一位不久前自殺身亡的二十歲少女,絕望地探索是什麼促使她在年華如錦的時刻甘心毀滅自己的生命。這也是對時代的一次審訊。《花言巧語的時代》(1972),指出西方社會電視、電臺、新聞衝擊思想、制造假像的消極作用。一九四四年的貝諾阿是二十歲青年,到一九六八年他的兒子法布裡斯恰好也是二十歲;然而這兩代人的差別甚至大過以前幾個世紀。作者說:“干這行的人不依靠花言巧語便無法‘光榮地’履行職責。” 在他所處的那些年代,法國文壇宣揚故事無情節、內容無主題、行為無意識的創作,文章曖昧晦澀,形式新奇,內容貧乏;塞斯勃隆懷著一顆赤誠的心,面對現實,中肯地反映當時普通人遇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幻想,不頹喪,執著地歌頌愛與善,鞭撻恨與惡。法國作家安德萊·莫洛亞稱他“在這個犬儒主義與殘酷的時代,有一顆向著憐憫開放的靈魂”。另一位評論家說:“我不知道後代會從塞斯勃隆的作品中汲取些什麼,但是很可能的,歷史會在他的憤怒與愛的語言中,找到這些動亂年代的真正面目。”塞斯勃隆自謙是個當配角的作家。當有人贊揚他寫這些作品需要勇氣時,他真誠地說:“隻要我沒有因我寫的東西而坐牢,隻要我沒有因我寫的東西而被槍斃,就談不上勇氣!”在他眼中,在艱苦中奮鬥的普通人纔是勇士。

         塞斯勃隆的作品在一九六二年獲摩納哥雷尼埃親王文學大獎;這是針對一位法語作家的全部作品頒發的一項獎。一九六八年法國一次文學調查表明,在十五歲到二十歲青年中,塞斯勃隆在加繆、聖埃克蘇佩裡之後,是第三位擁有多讀者的法國作家。

         塞斯勃隆的許多作品的主角是孩子與老人。他認為在西方社會,孩子與老人是沒有自衛能力的人,完全聽任別人的主宰。他也處處流露對孩子的愛,對老人的同情。他在每部作品結尾無例外地寫上:“再見,我心中的孩子……”意指他創作的人物都是他心愛的孩子,如今要離開孕育他們的人,到讀者中間開始自己的生涯。他在《破碎的鏡子》 (1973)中說:“假如我是浮士德博士,我向魔鬼要求的不是青春,而是童年。” 他愛孩子的純潔、信任、忘我、對一切的好奇心。但是,“我們的時代對我們使之出生的孩子安排了一個什麼樣的命運呢?”這是塞斯勃 ’隆常在作品中提出的問題。他認為這個世紀的孩子得不到應有的保護,他們呼吸的空氣是污染的,氣氛是惡濁的,大眾傳播媒介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歌頌暴力、宣揚黃色、灌輸自私哲學的世界。

         描寫孩子的作品中著名的是《不繫頸圈的野狗》和《被扼殺的是莫扎特》。前者圍繞棄兒羅貝爾和貧民窟少年馬克的故事,反映一個少年教育中心的生活,在各個少年身上又折射出法國社會的不同側面。

        當時少年中心是私人資助的慈善機構,收容孤兒、棄兒、少年犯,由一些具有獻身精神的管教員管理。這些孩子不論在街頭還是在中心,組成自己的社會,都有自己的法規、榮譽和英雄。他們靠義氣、說謊、沉默來反抗帶給他們不公正命運的世界,總是選擇團伙中狠、狡黠的人做他們的領袖。這個特殊的社會對大人諱莫如深,在內部則甚有傳染力。

        他們好心有餘,意志不足,善惡難辨,輕重不分,往往一時衝動做蠢事,一步步下陷,在嚴酷的生活中貽害終身。少年法庭法官拉密是一位有正義感的人。在審問孩子時,發現應該制裁的是家長;在審問家長時,發現應該制裁的是制造失業、貧民窟、酒吧、兒童禁看電影的社會。他糾集同道,在能力範圍內,盡力挽救失足少年。但是像書中所說的,他們可以築壩填岸,把河流引向出海口,可是無能為力於控制這些罪惡的源頭。這不僅是法律問題,廣義說也是每個人面對少年兒童教育所負的責任問題。任何一個孩子生來不是一個孬種,而是一株幼苗,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之纔還是害群之馬,很大程度取決於環境和教育。

         《被扼殺的是莫扎特》,這書名原取自法國小說《人的大地》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人人生來有靈性,若在童年得到正常教育和熏陶,日後都能成為莫扎特。可是現實社會不能讓這份潛在的纔能有所發揮,絕大多數人一輩子庸庸碌碌,莫扎特遭到了扼殺。小說中,馬克繼承嶽父開創的房地產公司,當上董事長兼總裁。四十歲時結識旅行社女導遊瑪麗蓉,把她養在外室。妻子安妮絲接到一封匿名信,去把他們當場抓獲。她一怒之下委托律師提出離婚,從小嬌生慣養的她受不了刺激,住進了專為富貴人開設的精神病院。訴訟期間,出現七歲兒子馬丁的監護問題。半年中馬丁像包裹似的被輾轉送往祖父家,母親的奶媽家;後來又是祖父家,祖父死後又往教父家。他人的愛不能抹去父母分居在他心中留下的陰影。他惶惑、騷亂、孤寂。社會的冷漠和色情又乘虛腐蝕他的心靈。馬克和安妮絲出於自私的目的願意言歸於好,在慶幸一家三人重新團圓時,做父母的卻不知道馬丁已成了一頭狡黠、冷漠、信口撒謊的小狐狸。小說情節平淡,沒有戲劇性場面,然而寫得不落窠臼。塞斯勃隆不寫離婚慣常引起的財產糾紛、憎恨、報復。他提供了一個玫瑰色的背景,卻更襯托出主題的悲劇性。此外筆法詼諧而富感情,寫景獨特而又形像。跟隨馬丁的經歷,讀者看到巴黎、外省、小鎮的人情世故,城市與鄉鎮的對比,戰前一代與戰後一代的衝突,宛如一幅幅風俗畫相繼出現在眼前。

         一九七六年,塞斯勃隆在接受另一位作家采訪時,聲稱他沒有傳記,他不像馬爾羅、聖埃克蘇佩裡、海明威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並因此大大豐富了各自的作品。他的生活很平凡,一個妻子,幾個孩子,一天八小時在一家企業辦公室工作;跟常人不同的是每年出一本書,過著作家與職員的雙重生活。

         塞斯勃隆出生在一個醫生家庭,父親是物理學家瑪麗·居裡夫人的合作者之一。中學結束後,在巴黎政治科學大學受高等教育。畢業後並沒進入政治界或法律界,而應朋友的邀請到巴黎一家電臺工作。

        他的文學偶像是瓦萊裡、司湯達,深受拉辛和維尼的影響,欣賞繆塞的戲劇甚於莎士比亞的戲劇。一位當編輯的朋友對他說:“你看過《大個子莫爾納》了吧?那麼,給我寫部你的《大個子莫爾納》。”這句話讓他走上了文學道路。他繼續在電臺工作,他認為作家好有一個與寫作無關的第二職業,可以保持創作的獨立性,不會因經濟原因違心寫什麼,匆忙寫什麼。一九三九年在法國軍隊服役,擔任與英國軍隊的聯絡工作。敦刻爾克撤退後,他退役回到巴黎,在全國救濟會工作,這機構是以貝當的名義組織的,光復後受到強烈抨擊,後來又獲平反,其實它隻是從事災民、難民、俘虜家屬和營養不良兒童的救助工作。

         一九四四年後,他差不多每年有一部作品問世。

        有人問他是不是發表一部寫一部。他回答說:“我不是蘋果樹,每年結一次果。”事實是許多題材像種子播在他心裡有好幾年,慢慢抽芽成長。比如《聖人下地獄》,從構思、定稿到發表,其間經過七年。他早在一九三三年聽說斯威茲大夫其人。一九三六年受到一篇文章啟發,決定寫一部這位活著的巨人的作品,一九四九年征得大夫本人同意,終於把《半夜了,斯威茲大夫》一稿殺青,在一九五二年出版。

         他每天在辦公室工作八小時,上下班都靠步行。

        手邊總有一本小冊子,在路上、車上、飛機上,利用假日周末,寫下他要對世人說的話。

        除了出版的必要事宜外,很少與文學界打交道,絕不參與自己作品的論爭。他就是靠“業餘時間”的勤奮,留下大量充滿人道精神的作品,雖不是提出新思想的輝煌巨著,然而是他生活過的這一時代的真實寫照。

         馬振騁 2013年4月30日修訂 


    在線試讀
    他把車停到支路上,表面上漫不經心地查實了背後沒有人盯梢。
    後視鏡裡冒出個人影,嚇了他一跳:眼睛驚恐不安,面孔近乎冷酷,笑容狡黠;這是尋歡作樂者的面具,他一時感到羞慚。
    心裡盡管著急,他還是側臉慢慢湊到小鏡子前,盯著自己看,皺皺眉頭,畏縮的手撫摸太陽穴。不錯,確是一根白發,根……他看到自己笑容變了。這根 “銀絲”在他看來是一種認可:成功的明證,而不是衰老的征兆。“我受之無愧……”隻是隔了一會纔對這種想法無可奈何地笑了笑,他的圓臉又充滿了稚氣。
    他下車,小心翼翼關上車門,繞著保時捷車走一圈,檢查一扇扇門。
    不是怕偷(反正這星期要換),是怕向警察局報案:這輛車這個時間為什麼在這個地方。還有這樣也把世界其餘部分不是關上一次,而是四次:辦公室、家、安妮絲……今晚,七歲的馬丁他還是避免去想。
    “這星期要換,……”這句不近人情的話在他們結婚後沒幾天,安妮絲提到一件珍貴物品時也說過。他又聽到她灑脫的聲音,看到她不安的目光: “親愛的,您這樣看著我,把我當作什麼啦?” 把她當作陌生女人,是的!因為這不僅是有財富的人說的,甚至簡直可作為財富的定義;當時她這句話引起他反感。後來…… 他老謀深算,離樓房還遠就停了車;像是為了掩人耳目,在車輛——他的同謀——和每日必到的外室之間隔上一兩條窮街,還有盡管感到心在小腹裡亂撞、卻要走得從從容容的五十步路。
    穿過街心時,他看到窗簾抖動,留著神不去朝窗子抬起眼睛,同時五髒六腑則急得發顫。可是他步子既不放大,也不加快,反而努力慢慢走,要像這時抓住窗簾的那個人所等待的有權有勢有信心的大人物。
    他合上眼皮,默想她的那張臉,他記得那麼清楚,自己這張臉溫情脈脈地笑了。瑪麗蓉……深藍色眼睛,這種藍隻有嬰兒纔有;黑色的扇狀眼睫毛,永遠像有淚欲滴,目光中自有一種責備的神氣,有時叫人難以承受;短鼻子,鼻翼一張一翕仿佛空氣不足;鼓鼓的嘴唇猶如哭過的孩子,總微微張著——一張不斷引人一邊親吻一邊安慰的臉。“無依無靠的瑪麗蓉,我的孩子……” 他躊躇滿志,擺動肩膀,穩穩往前走,變成了這雙海藍色眼睛所窺視的人物。對那些灰不溜秋的過路人,那些他認定是平凡庸碌的陌生人,他感到一種愚蠢的優越感。他絕沒想到這些無名無姓的女人有的也可能是某人的瑪麗蓉——這是別人愛情生活中的絕大秘密。對自己有運氣遇到她,他感到不是慶幸,而是慶賀,好似這一連串機緣是他造成的。這是成功者的通病。
    窗簾又抖動了。“她要打開窗,彎下身跟我做手勢了,”他不耐煩地想;但是又深信事情恰恰相反:一點點“粗心大意 ”的事瑪麗蓉絕不會去干,令他惱火的一切她都本能地避開。他愛她也為了這點:她知道“不超出自己的身份”,這話難聽,他怎麼也不敢說出口的。     他把車停到支路上,表面上漫不經心地查實了背後沒有人盯梢。

        後視鏡裡冒出個人影,嚇了他一跳:眼睛驚恐不安,面孔近乎冷酷,笑容狡黠;這是尋歡作樂者的面具,他一時感到羞慚。

        心裡盡管著急,他還是側臉慢慢湊到小鏡子前,盯著自己看,皺皺眉頭,畏縮的手撫摸太陽穴。不錯,確是一根白發,根……他看到自己笑容變了。這根 “銀絲”在他看來是一種認可:成功的明證,而不是衰老的征兆。“我受之無愧……”隻是隔了一會纔對這種想法無可奈何地笑了笑,他的圓臉又充滿了稚氣。

         他下車,小心翼翼關上車門,繞著保時捷車走一圈,檢查一扇扇門。

        不是怕偷(反正這星期要換),是怕向警察局報案:這輛車這個時間為什麼在這個地方。還有這樣也把世界其餘部分不是關上一次,而是四次:辦公室、家、安妮絲……今晚,七歲的馬丁他還是避免去想。

         “這星期要換,……”這句不近人情的話在他們結婚後沒幾天,安妮絲提到一件珍貴物品時也說過。他又聽到她灑脫的聲音,看到她不安的目光: “親愛的,您這樣看著我,把我當作什麼啦?” 把她當作陌生女人,是的!因為這不僅是有財富的人說的,甚至簡直可作為財富的定義;當時她這句話引起他反感。後來…… 他老謀深算,離樓房還遠就停了車;像是為了掩人耳目,在車輛——他的同謀——和每日必到的外室之間隔上一兩條窮街,還有盡管感到心在小腹裡亂撞、卻要走得從從容容的五十步路。

         穿過街心時,他看到窗簾抖動,留著神不去朝窗子抬起眼睛,同時五髒六腑則急得發顫。可是他步子既不放大,也不加快,反而努力慢慢走,要像這時抓住窗簾的那個人所等待的有權有勢有信心的大人物。

        他合上眼皮,默想她的那張臉,他記得那麼清楚,自己這張臉溫情脈脈地笑了。瑪麗蓉……深藍色眼睛,這種藍隻有嬰兒纔有;黑色的扇狀眼睫毛,永遠像有淚欲滴,目光中自有一種責備的神氣,有時叫人難以承受;短鼻子,鼻翼一張一翕仿佛空氣不足;鼓鼓的嘴唇猶如哭過的孩子,總微微張著——一張不斷引人一邊親吻一邊安慰的臉。“無依無靠的瑪麗蓉,我的孩子……” 他躊躇滿志,擺動肩膀,穩穩往前走,變成了這雙海藍色眼睛所窺視的人物。對那些灰不溜秋的過路人,那些他認定是平凡庸碌的陌生人,他感到一種愚蠢的優越感。他絕沒想到這些無名無姓的女人有的也可能是某人的瑪麗蓉——這是別人愛情生活中的絕大秘密。對自己有運氣遇到她,他感到不是慶幸,而是慶賀,好似這一連串機緣是他造成的。這是成功者的通病。

         窗簾又抖動了。“她要打開窗,彎下身跟我做手勢了,”他不耐煩地想;但是又深信事情恰恰相反:一點點“粗心大意 ”的事瑪麗蓉絕不會去干,令他惱火的一切她都本能地避開。他愛她也為了這點:她知道“不超出自己的身份”,這話難聽,他怎麼也不敢說出口的。

         這是一幢不設門房的公寓。信箱排成一行,讓房客的名字一個不漏,筆跡還洩露他們一部分性格。瑪麗蓉·德斯特雷,字體圓圓的,頗孩子氣,唯有這個他覺得寫得不俗。漠不相關的人的字跡對我們是兩倍的漠不相關。在這些叫不響或自命不凡的名字中,這個名字叫他記起什麼?一天晚上,他到學校門口去接馬丁,在所有的臉中間,唯有馬丁的臉是生氣勃勃的……但是他把這個回憶也驅散了。

         瑪麗蓉·德斯特雷。除了在這個稚拙的邊框內,他還沒在其他地方見過她寫的字。(這類粗心大意的事她也不會貿然去干。)可是有一次,在他的汽車刮水器下找到一張紙條:“不,不是違警通知,是我路過這裡。”然後一條粗粗的橫杠,他對著亮光照出:“ 我愛你!!”——她把這三字劃了可能比寫了更叫他喜歡。但是他受不了這兩個感嘆號。誇張,不含蓄,女人的通病;安妮絲也不例外;她們之間這點相像——的,他想——曾使他不安,仿佛這條細線會溝通兩個禁閉的世界。多麼 “粗心大意”! “為什麼不能用兩個感……” “沒這樣寫的,瑪麗蓉,就是這麼回事!” 如何能不吻這隻撅起的嘴、這兩片低垂的眼皮?不向這張表示不懂而又在賠不是的臉賠不是呢? 這天晚上,信箱插口對他來說是一道道箭垛。四周密布的鄰居在他看來像貓頭鷹,躲在一棵水泥大樹的陰暗處,直愣愣盯著他跟瑪麗蓉一次次幽會。“真是聞所未聞,人竟沒法自由啦!” (意思是:做壞事的自由。)車子偷了可以換一輛,這份清靜就沒法像其他東西那樣去買? 可是,這種偷偷摸摸,這些他認為不值得認真的風險,也是他樂趣的一部分。他給自己扮演這出喜劇,裝得抖抖瑟瑟的,像在給孩子講故事。瑪麗蓉這段插曲,無論從詞的哪個角度看,在他都是場“冒險”。P1-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