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哈姆雷特》的環球之旅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戲劇
    【市場價】
    372-539
    【優惠價】
    233-337
    【作者】 英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戲劇文學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8239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100182393
    作者:[英]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部戲,2年,16個人,305775公裡,198站演出
    跟隨著*神奇、*美的一部莎劇
    走遍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附贈中譯本限定巡演票根書簽一張,踏上你的專屬戲劇之旅!

    « 一場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之旅,一幅令人驚嘆的環球文化全景
    201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誕生450周年的紀念日當天,英國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啟程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後無來者的戲劇冒險——在全球198個國家和地區巡演莎士比亞的偉大劇作《哈姆雷特》。
    他們穿越沙塵暴、大雨、動亂伏擊;來到古老的露天劇場、沙漠中的難民營、廣場中央的臨時舞臺;在哥倫比亞的集市上騎羊駝、在太平洋島國遭遇“蟑螂危機”、應對突然出現的當地“女王”、和跳上舞臺的觀眾一起表演……
    12位演員、4位舞臺監督,背上行囊,帶上道具、樂器和服裝,用1部劇作拉近世界的距離。
    足不出戶,環遊世界,且看丹麥王子與世界文化踫撞出了怎樣的火花!

    « 別樣視角解讀經典劇作,講述不一樣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的精神給這個世界帶來了這麼多光亮,我們卻把他當作了憂郁的偶像。”
    本書作者多米尼克大膽擊碎刻板印像,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在重壓之下,堅持追求自我認知的故事:從沙特阿拉伯的女大學生、索馬裡遊牧民族文化傳承人,到在雨中看戲的羅馬尼亞孩子和背誦過“生存還是毀滅”的我與你,一部16世紀的戲劇何以始終觸及我們的心靈?重溫經典,哈姆雷特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安慰?或許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1部戲,2年,16個人,305775公裡,198站演出


    跟隨著*神奇、*美的一部莎劇


    走遍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附贈中譯本限定巡演票根書簽一張,踏上你的專屬戲劇之旅!


     


    « 一場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之旅,一幅令人驚嘆的環球文化全景


    201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誕生450周年的紀念日當天,英國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啟程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後無來者的戲劇冒險——在全球198個國家和地區巡演莎士比亞的偉大劇作《哈姆雷特》。


    他們穿越沙塵暴、大雨、動亂伏擊;來到古老的露天劇場、沙漠中的難民營、廣場中央的臨時舞臺;在哥倫比亞的集市上騎羊駝、在太平洋島國遭遇“蟑螂危機”、應對突然出現的當地“女王”、和跳上舞臺的觀眾一起表演……


    12位演員、4位舞臺監督,背上行囊,帶上道具、樂器和服裝,用1部劇作拉近世界的距離。


    足不出戶,環遊世界,且看丹麥王子與世界文化踫撞出了怎樣的火花!


     


    « 別樣視角解讀經典劇作,講述不一樣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的精神給這個世界帶來了這麼多光亮,我們卻把他當作了憂郁的偶像。”


    本書作者多米尼克大膽擊碎刻板印像,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在重壓之下,堅持追求自我認知的故事:從沙特阿拉伯的女大學生、索馬裡遊牧民族文化傳承人,到在雨中看戲的羅馬尼亞孩子和背誦過“生存還是毀滅”的我與你,一部16世紀的戲劇何以始終觸及我們的心靈?重溫經典,哈姆雷特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安慰?或許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 揭秘戲劇臺前幕後,輕松讀懂莎士比亞


    一個突然的念頭,如何成全一次後無來者的戲劇冒險?


    學院派眼中的古典劇作,如何走進世界各地觀眾心中?


    *劇院導演幽默回顧巡演全程,揭秘戲劇人臺前幕後的酸甜苦辣。


    從晦澀的文字到臺上的嬉笑怒罵,重新認識舞臺上真實的莎士比亞。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哈姆雷特》的故事。


    2016年,享譽世界的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完成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戲劇巡演——將《哈姆雷特》帶到全球!


    本書由這次巡演的導演和制作人,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前藝術總監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寫就。書中,多米尼克與我們分享了他對於戲劇的看法以及他們的這次環球之旅。在整個巡演過程中,他遇到了許多奇特的人,遇到了許多讓人喫驚和令人捧腹大笑的事兒,每一個國家都為這部劇增添了素,令人感動,也使他倍受鼓舞。


    400年前誕生的丹麥王子,在21世紀走遍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從熾熱的墨西哥到沙塵暴中的難民營,從瑙魯、梵蒂岡到中國的臺北、香港、上海和北京……這次巡演是如何開始的?*次走向世界時是什麼樣的?400年來,《哈姆雷特》對世界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這次巡演在所到之處引起了怎樣的反響?哈姆雷特又是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當今的世界的?


    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幽默講述巡演經歷,深入解讀經典作品《哈姆雷特》與舞臺上鮮活的莎士比亞。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Dominic Dromgoole),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前藝術總監,他執導的《哈姆雷特》《仲夏夜之夢》等莎士比亞劇作曾在中國的劇場上演;著作有《戲劇全景:從A到Z的當代劇本創作》(THE FULL ROOM: An A-Z of Contemporary Playwriting)和《威爾與我:莎士比亞如何控制我的生活》(WILL AND ME: How Shakespeare Took Over My Life)。


    譯者簡介:


    劉虹。畢業於南開大學英文繫、北京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在讀。

    目錄
    目錄:
     中文版序 / 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
     前 言
     1 誰在那?
     2 尊重弱拍
     3 沿波羅的海駛去
     4 中歐的空話和石牆
     5 瘋狂墨西哥城
     6 紅海邊的波洛涅斯
     7 太平洋島的上帝
     8 謀殺和稻田
     9 安第斯山脈間的獨白
    10 來自英國的消息
    11 沙漠中的維滕貝爾格

    目錄:


     中文版序 / 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   


     前 言 


     1 誰在那?


     2 尊重弱拍


     3 沿波羅的海駛去  


     4 中歐的空話和石牆


     5 瘋狂墨西哥城


     6 紅海邊的波洛涅斯


     7 太平洋島的上帝  


     8 謀殺和稻田  


     9 安第斯山脈間的獨白


    10 來自英國的消息  


    11 沙漠中的維滕貝爾格  


    12 反抗中的世界


    13 為彈丸之地而戰和復仇


    14 地面指揮中心


    15 路上友誼


    16 札塔裡的愷撒


    17 大裂谷旁的圍牆劇院  


    18 此外僅餘沉默而已


    結 局  


    致 謝  


    譯後記 / 劉虹  


    譯名對照表 

    前言
    前 言
    (本書內腳注均為譯者注)

    [2]梅費爾:倫敦的昂貴高檔街區,是聚集大量名人豪宅、高檔餐廳和商場的黃金地段,也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所在地。

    [3]莎拉·伯恩哈特: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舞臺劇和電影女演員。她在1899年成為留有影像記錄的位女性哈姆雷特扮演者。
    中文版序

    前 言


    在環球劇院,我們做規劃時總是興致昂揚。有人覺得,息工日??的籌備一定要在照得大亮的會議室裡進行,會上少不了演示文稿展示,每個人都全神貫注、眉頭緊皺,會議要點多到數不清。也有人喜歡把會場轉移到郊外進行素質拓展,在高空溜索時開除一些中層管理人員,或讓上層干部在野戰訓練場出丑。而在環球劇院,我們的套路與眾不同——美食加豪飲。


    2012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受倫敦奧運會的啟發,我們搞了一次叫“從環球到全球”(Globe to Globe)的戲劇節。那是一個有趣、簡單又大膽的想法——在為期六周的戲劇節中一個不落地排演莎士比亞的三十七個劇本,每個劇本都邀請一個海外劇組,用不同的語言演出。我們本以為報名參與的大多是學生劇團或者業餘組織,然而,就像大多數莽撞的“傻”點子一樣,“戲劇節”的想法激發了大家的興趣和熱情,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影響範圍越來越廣。每個人都想加入(除了法國人),我們很快被來自全球各地的熱情回應淹沒。後,我們與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劇團成功合作,當中不乏曾登上世界舞臺的劇組和秀的演員。南蘇丹甚至專門為演出《辛白林》成立了新的國家劇團。戲劇節的巨大成功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它作為一次藝術交流與文化對話的盛事,彰顯著慷慨與熱情的人文精神。


    如此非凡的設想,成功實踐之後總會給人留下高潮之後的空虛。項目期間,我們沉浸在巨大的成就感之中,視野從未如此開闊,而當一切結束,重新腳踏實地並不容易。因此,在戲劇節結束的幾個月裡,我們雖然依舊忙忙碌碌,但每個人都隱隱地產生了一種無為之感。


    當時,我們處在為期兩天的息工日期間。表面上,這兩天的會議有一個艱巨的議程——設計安排我們正在籌建的新劇院。那將是一座燈火通明的精致室內劇院,與環球劇院的露天劇場相依相稱。新劇院計劃在一年之後亮相,如何建造、如何排期、如何管理、如何安排人力——一切都懸而未決,而我們隻有兩天的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天,我們去了布雷鎮的赫斯頓·布盧門撒爾餐廳,之後又轉移到帕丁頓車站後邊一家不起眼、有點兒破爛的鐵路酒吧。第二天的會議開始時有些平淡和拘謹,但隨後我們在梅費爾??的斯科特餐廳喫了一頓很好的午餐。這家餐廳裝潢精致考究又清新脫俗,看上去並不歡迎那些背著大包小包的騎行愛好者、帶著寶寶的媽媽和衣冠不整的技術工人。我們在那裡做了一些不錯的計劃,之後就轉戰去附近的酒店喝雞尾酒了。


    這些聽上去有點兒奢侈墮落,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是,在那些老古板和牢騷鬼指責我們“怎麼好意思拿著政府補助如此行為做派”之前,我們也許有必要聲明一點:環球劇院不從政府或任何投資方拿一分錢。我們賣力工作,自己的經費自己賺。盡管在財政方面如履薄冰的窘境讓我們時常不得不在高壓之下進行高強度工作,但這也意味著,在把大多數的盈利所得投入教育、研究和環球劇院的維護之後,我們有權自由支配任何結餘。回到我們歡樂的豪飲馬拉松——在一片充斥著調情、打趣和哄堂大笑的混亂之中,不知是誰說了一句:“我們需要再想一個了不起的點子,就像戲劇節那樣的。”幾乎沒有半點兒猶豫,我說:“咱們帶著《哈姆雷特》去全世界巡演吧。”


    這樣的想法理所當然得神奇,就好像它早就存在了一樣,簡直不需要解釋就能被大家接受,能讓各位你一言我一語地建言獻策、樂在其中,讓大家貢獻出來的創意可以開花結果。很快,每個人都來為這個想法增磚添瓦,開始詳細計劃項目的實施流程和後勤準備。很快,幾乎像未被打斷過一樣,大家恢復了靈感爆發前的喝酒打趣。但是,這個想法純粹而直接的吸引力讓它生根發芽。


    它不脛而走。


    ★★★


    《哈姆雷特》在世界戲劇經典中占有獨特的一席之地。它內涵豐富、不羈且松弛,有時略顯復雜難控。它由一個為人熟知的故事和早就存在的劇本改編而來,莎士比亞以獨具匠心的再創造將自己靈魂中的痛苦和美好都一一灌入其中。它跨越了一片土地,陰郁的城堡統治著國民,衝上礁石的冰冷海浪擊打著海岸。這風光裡的電閃雷鳴,比其他任何一部藝術作品裡的都更加刺激。這些閃現的靈光體現在很多方面——語言的精練、心理剖析的深刻、政治問題的敏銳性、難以名狀的共鳴和顯而易見的家庭真相素聚合在一起組合出了關於“人何以為人”這一命題的有力陳詞。無論在它自己的年代還是在今日,《哈姆雷特》對這個問題的洞悉從未被超越。


    《哈姆雷特》在讀者的不同人生階段產生的影響很難被一一列舉。拿我自己來說,我與《哈姆雷特》的初次接觸要追溯到勞倫斯·奧利維爾的電影版本。那個時候,舉國上下都坐在電視機前參與大眾文化活動,這部電影就是當時的一個影視盛事。從小時候起,《哈姆雷特》的臺詞就經常在我耳邊縈繞。我的父母都是莎士比亞愛好者,父親經常當眾引用莎劇臺詞,而母親對莎翁的喜愛則更含蓄一些。兒時我接觸到了很多莎士比亞的文本,那時我還隻會把對詞句的費解偽裝成一種對神秘事物的欣賞。同對待很多我們在少年時期便接觸了的經典文學一樣,我為了迎合熱情推薦這些作品的人而假裝激動,實則暗暗抗拒著它們的晦澀難懂。但無論我們如何抵觸這些作品的耳濡目染,埋藏在閱讀經歷深處的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生啟示,還有懵懵懂懂的啟蒙之火,都在提醒著我們日後一定要回來重讀經典。一個對未來的無言承諾就這樣被許下了。


    到了一定年紀,《哈姆雷特》開始綻放魅力。放下一開始略帶膽怯的敬畏之心來重新研讀劇本,其能量、個性和熱情纔得以顯現。我不再拒絕《哈姆雷特》的表演,而是開始享受它。哈姆雷特的人物形像逐漸飽滿起來,他不再隻是一個滿口晦澀箴言的文化符號集合體,而是個有著迷人性情和聰明頭腦、在噩夢一般的家庭悲劇和政治遭遇中苦尋出路的年輕人。憑借其自身特有的朋克氣質而不是學者們固執綁定的學術權威,莎士比亞的語言逐漸鮮活了起來,劇中的許多詩句逐漸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安慰良藥。長久以來,《哈姆雷特》一直在公眾文化中流行,實質上,卻是它在人們心中長存的生命力纔使其得以真正流芳百世。


    當我一開始記下“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這句話時,我並不明白它的意思,一直到現在我也不能肯定地說我完全懂了。但是,這句話已經鐫刻在我的記憶裡將近四十年之久,至今仍能從自身深處給予我熟悉的寬慰。它不提出膚淺的問題,也不許諾答案。它是一句簡單的告慰,就像是當我們的孩子被這個世界的鋒利所傷時,做父母的我們會對他們說的話。我們會說,我們在同樣的年紀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我們跟他們分享自己類似的經歷,僅僅是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便能撫去一點兒傷口的痛。在我們絕望時,想到哈姆雷特也曾經歷過同等乃至更甚的痛苦,想到這些痛苦能夠被莎士比亞化作語言與思辨的完美舞蹈,我們就不會在悲傷中感到孤獨。


    哈姆雷特在劇中的經歷是獨有的,但無論大到故事的整體格局,還是具體到王子面對不同問題的細致應對,我們都能感受到一種每個人都毫不陌生的情感。它既是薩特所說的惡心,也是街角流浪漢乞討時顫抖的淚水;它既是涉世未深的孩子面對基本的不公平時委屈的抽泣,也是大學畢業生們面對一個不打算也沒興趣接納他們的社會時的絕望。它是我們在每個年紀都會踫到的迷惘:這個世界明顯是不公正的,它明明可以創造美好的事物,卻時常依附於背德的丑惡。這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一個視角,一方面它給我們帶來的洞見值得感激,另一方面它也有讓人懼怕的強大能力,因為,若我們沉迷其中,它會取代其他思維模式而使人陷入封閉,鑽起牛角尖來。


    在十八歲到二十五歲間的那段迷惘年紀裡,我深陷於這些問題之中,《哈姆雷特》就是在那時牢牢抓住了我。急於在生活的迷宮中尋找出路的我在哈姆雷特的引導下向著光明走去。在故事的結尾,年輕的王子走向繼父設下的陷阱,他自知將無法全身而退,好友霍拉旭勸他選擇逃避自己的命運。他回答說:


    不,我們不要害怕什麼預兆,一隻雀子的死生都是命運預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會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過了今天,明天還是逃不了,隨時準備著就是了。一個人既然在離開世界的時候不知道他會留下些什麼,那麼早早脫身而去,不是更好嗎?隨它去。


    在這樣一部不缺少復雜表述的劇本中,這段臺詞宛如一片簡潔明亮的綠洲。原文中,從重讀的個“注定”(if)開始算起,整句由四十二個單音節詞串聯而成,隻有“準備”(readiness)一詞是的例外。這種直率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是極為鮮見的。對於當時年輕的我來說,這段話憑借其簡練的語言和深植其中的平靜,以及一種接納世間所有是非好壞的超然態度,成為我的箴言。


    ★★★


    《哈姆雷特》被翻譯成的語言多到數不過來,它被搬上舞臺的次數比莎士比亞本人喫飯的次數還要多,甚至也不比莎士比亞喘氣的次數少。《哈姆雷特》可以說是少有的真正做到拉近了不同文化距離的文學作品。全世界的觀眾都見證了它開闊眼界、啟發心智的能力。它不僅拉近了物理空間,也縮小了時代間的跨度。每個看到或聽到《哈姆雷特》的人,都會被傳送回1601年觀眾次在環球劇院聽到句臺詞“誰在那”的那個瞬間。就如同當年的批觀眾所經歷的那樣,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這句開場白每一次都會開啟一個讓人們享受靈魂激蕩的戲劇之夜。這部戲穿越時間之窗,讓我們在欣賞獨一無二的現場表演的同時,也與無數在不同時空之下,已經、正在或將要聽到同樣字詞的觀眾一起,享受著它的魅力。


    1608年,在塞拉利昂港附近,巨龍號的船員們在船上為一群來訪官員表演了《哈姆雷特》。這些船員在環球劇院看過一次該劇的演出,他們憑借著記憶拼湊起故事的全貌,完成了這次表演。在這次“對外首演”十年之後,一個名為“英國喜劇人”的演員團帶著緊湊、刺激的縮編版《哈姆雷特》在北歐全境進行了巡演。自那之後,這部戲在世界各地上演,走進過劇院、田野、洞穴、貧民窟和皇宮。


    這部戲也考驗了成千上萬的演員,振奮了許多,挫敗了許多,同時也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意猶未盡。《哈姆雷特》的現場演出已被多次錄制並被制作成電影和電視節目,一次又一次地上映和播出。從莎拉·伯恩哈特??到大衛·田納特,從梅爾·吉布森到瑪克辛·皮克,他們的表演被鏡頭捕捉並保存下來。這個精簡的演員名單所代表的多樣性也反映出這個劇本對於多種解讀的開放性。人們在教室裡背誦它,在會議室裡引用它,它在情人的耳邊縈繞,智者拿它來深思,評論家用它來爭論,它由父母講給孩子,惹得學生訴苦連連,也讓無數觀者落淚。靜靜地,它被我們當作給予人力量的秘密珍藏在心靈深處,讓我們不再對這個傷人的世界心懷恐懼。它既是我們身邊事物的一部分,又常駐在我們內心。很大程度上,它塑造了我們。


    ★★★


    為了紀念《哈姆雷特》意義深遠的影響,201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之際,環球劇院將當時在酒吧裡提出的瘋點子付諸實施,決定踏上一場如同這部戲本身一樣獨一無二的旅程。我們的計劃是把《哈姆雷特》帶到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和地區去,有多少個就去多少個。開展這個項目需要很大的勇氣甚至傻氣,更需要滿足很多實際條件來使其成為可能。過去的9年,我們在環球劇院的團隊已經磨合出了一套十分簡潔高效的巡演風格,這也與400年前環球劇院的風格保持了一致。我們通過“從環球到全球”戲劇節建立起了國際關繫網絡,這讓我們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找到伙伴。更重要的是,科技的發展、航空旅行的便捷和信息網絡的無所不能,提高了帶著劇團進行環球巡演的速度,也讓我們有更多時間為每一場表演做足準備。


    全球化和現代化的結合很多時候似乎隻能帶來大範圍的恐慌和暴力。但當我們在思考現代化賦予的諸多可能性時,我們所想的不是“為什麼”,而是“為什麼不”。為什麼不利用全球化的潛力去傳遞恐怖和商品之外的其他東西呢?比如16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的滿腔情懷、滿身技藝和腳上結實的鞋子?他們將布景悉數裝進行囊,把臺詞牢牢記在腦子裡,將充滿了機巧智慧、神奇也美的一部莎劇帶到全球的每一個角落。為什麼不呢?


    整整兩年後,在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的2016年4月23日,這16個人完成了他們在全世界190個國家和地區的巡演,凱旋環球劇院。加上在數個難民營裡的表演場次,這次巡演合計為198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獻上了演出。他們在露天劇場、酒吧、交通環島表演,在攝影棚和海邊表演,他們為簇擁著的千餘名觀眾表演,也在雨中為屈指可數的幾個羅馬尼亞孩子表演。


    現在,我禁不住想換用更深沉的語氣或更嚴肅的筆調寫道:“本書將講述並紀念這段旅程。”然而,這樣講未免有失偏頗。這段旅程是不能被完全講述的:它太宏大、太豐富了。每場演出都有很多故事,又有這麼多與政治、文化和歷史的交流,所以每一站的巡演都值得大書特書,若是這樣寫下去可以寫出幾百本。而且,我無法大言不慚地聲稱自己有講述這段經歷的資格,因為我親身參與的巡演隻有20站,而真正有故事要講的人是劇組人員——12位演員加上4位舞臺監督。他們參與了整個巡演過程,每個人都有了不起的故事要講。我參與過的20站巡演,每一站的經歷都為我的工作與創想注入了豐富的養分。劇團能夠穿梭於地下酒館和政要場所的自由,賦予了我們深入了解其他地區和文化的可能。雖然與各種文化的每場交集都難免短暫,但我們從中汲取的靈感和洞見卻極為豐厚。疾馳而過的雨燕之所見也許比不上歷盡滄桑的海龜,但反之亦然。


    詳盡地描述每個細節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我有幸透過《哈姆雷特》這個萬花筒見證了很多非常有趣也非常引人深思的故事。如同這部豐富的劇作能為這個世界和它的多彩提供新鮮視野一樣,每個國家也都給這部戲帶來了新的靈感。大到這部戲的主題,小到劇中的各種細微之處,這次巡演讓我對這部戲有了新的認識,這部戲也革新了我對巡演的看法,兩者一同使我加深了對世界和自己的了解。在此,我希望記錄下《哈姆雷特》與世界的對話,去發掘二者是如何互相啟發的。


    這本書將講述一些故事,其中自然也有《哈姆雷特》自己的故事:包括這部經典之作如何誕生和成長;這部作品如何憑其包容的精神,至今依舊在幫助我們認識這個始終變化萬千的世界。這本書將試圖理解《哈姆雷特》是如何能傳播這麼遠,又是如何產生這麼深的影響的。在不同的瞬間,我對這部作品都有新的體會,新的啟發也會同時帶來新的困惑,新的困惑又會帶來新的思考,我試圖記錄的就是這些瞬間。然而,我非常清楚這就好比是看著一輛僅停留幾站的長途火車,《哈姆雷特》從來不會為我們停留,它將時時刻刻渴望著新的解讀。那個“啊哈,我看懂了”的瞬間永遠不會,也不該到來。


    這部戲去過太多地方,所到的國家大相徑庭,其歷史經歷和政治條件也大不相同。我們的表演很難反映所有現實,但《哈姆雷特》以其對全新美學感受的執著渴求,對所有那些被這個世界的殘酷傷了心卻仍願意在灰燼中為更好的未來而努力的人發出呼喚。就是這樣,我們的巡演同許多觀眾產生了共鳴,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我希望這些故事、這次環球劇院與世界各地的交流,能夠為我們理解當下這個世界提供新鮮的視角,也同樣為這部直到如今仍影響、觀照和改變著世界的優秀作品注入新的活力。


     


     


     


    息工日:大多數英國公司或機構在年中或年末組織為期一到三天全體員工的“息工日”(Away Day)。全體員工在此期間集中開會討論團隊未來的發展管理計劃。——譯者注
    (本書內腳注均為譯者注)


     


    梅費爾:倫敦的昂貴高檔街區,是聚集大量名人豪宅、高檔餐廳和商場的黃金地段,也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所在地。


     


    莎拉·伯恩哈特: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舞臺劇和電影女演員。她在1899年成為留有影像記錄的位女性哈姆雷特扮演者。


    中文版序


    近年來,演後談環節已經成為戲劇界的慣例。在西方,這一環節經常隻是一場尷尬的儀式,往往百分之九十五的觀眾都已逃離,隻剩下幾個人孤零零地散落在觀眾席裡,提出的問題有的簡單無味、有的瘋狂滑稽。然而,在中國就不一樣了。我無法忘記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表演《仲夏夜之夢》時,演出結束後全場有近四分之三的觀眾留了下來,熱情地期待著我們的討論,這讓劇組所有人都大喫一驚。我也不會忘記,更令大家驚訝的是,觀眾的問題讓我們發現在臺下比我們更了解這部劇的大有人在。


    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和中國的交流持續多年,以上隻是數次熱烈的交流活動之一。我們曾帶著《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馴悍記》以及《哈姆雷特》巡演至許多中國城市,每次都被觀眾們對這些故事和語言的熱情所打動。我們也曾自豪和高興地兩次邀請中國國家話劇院到環球劇院的劇場上演他們令人驚艷的《理查三世》;此外,我們還曾請到鄧樹榮執導的優美粵語版本的《泰特斯2.0》和《麥克白》來英演出。莎士比亞是一門世界通用語言,透過異國文化的“X光”來重新審視他的創作對於英國觀眾來講總是充滿啟示。


    在我在環球劇院排練《裘力斯·愷撒》期間的一個下午,我有幸接待了到訪的女士。她見多識廣,對排練過程十分感興趣。莎士比亞與中國的相識相比其他一些國家晚了一些,但顯然,他對於人心的理解,以及他所描繪的豐富的人際關繫、社會時運,都在中國尋到了願意熱心挖掘此中真相的新知音。


    我們是在2014年至2016年之間完成了空前的《哈姆雷特》環球巡演的,那是英國脫歐、唐納德·特朗普執政之前的世界。那時,國際共融與合作是我們的追求。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支持之下,受惠於國際交流的方便,以及世界各地的朋友對我們的慷慨相助,纔使得這次巡演成為可能。我們在巡演中遇到的每個人都相信,所有國際對話的前提都是對異域文化中的文化偶像和文學經典的認識。通過這些文化標本我們便可以理解我們的不同,並發掘這些不同背後的相似之處。


    我們隻能希望2020年這種隔離的狀態(不管是個體在疫情中的自我隔離,還是不少人宣揚和煽動的讓人心碎的政治社會隔離)都隻是暫時的。我希望我們很快就可以回歸去做我們擅長的事情:與他人溝通——尤其是通過莎士比亞這樣一個屬於全世界的劇作家的作品,與他人聯通。


    《哈姆雷特》環球巡演是一次同理心的訓練,也是一次檢驗國際友誼的練習。它證明了這兩種感情在世界各地都比我們被允許相信的更加充沛。《哈姆雷特》中蘊含著一個不同常理的“笑話”,那就是一個如此孤獨的人竟可以和如此多的人產生共鳴。在一場獨白的開始,他轉向觀眾說著“現在我隻剩一個人了”,卻把自己私密的情緒分享給了在環球劇院早的三千多名觀眾。無論是在倫敦,還是在北京,我們也許時常都會覺得自己孤立無助。幸運的是,劇場和莎士比亞一直都在那裡等待著,直到我們再次相聚一堂。


    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


    2020年7月

    媒體評論
    “德羅姆古爾讓莎士比亞與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悲喜緊緊相連,真是不同凡響!”——艾瑪·湯普森,著名演員,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
    “這是一個關於一段大膽到令人瞠目結舌的旅程的驚人故事。我愛它!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寫莎士比亞,並以他領導環球劇院的方式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帶著激情、洞察力、趣味和不可抗拒的幽默。”——尼古拉斯·希特納爵士,英國國家劇院導演
    “多米尼克對這次巡演的回顧令人興奮無比。……熟悉的《哈姆雷特》與陌生的體驗踫撞出一段靈光四溢的旅程!”——詹姆斯·夏皮羅,莎士比亞研究專家,教授
    “對於所有熱愛戲劇、莎士比亞和那些對其他文化如何詮釋西方文學偶像感興趣的人,以及那些認為自己理解這部劇的人來說,這是一本書。”——《圖書館雜志》
    “這段驚險旅程的故事涵蓋了令人驚嘆的環球全景……沒有哪段編年史能夠賦予莎士比亞那句‘世界是一個舞臺’更令人信服的意義。”——《書單》

    “德羅姆古爾讓莎士比亞與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悲喜緊緊相連,真是不同凡響!”——艾瑪·湯普森,著名演員,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


    “這是一個關於一段大膽到令人瞠目結舌的旅程的驚人故事。我愛它!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寫莎士比亞,並以他領導環球劇院的方式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帶著激情、洞察力、趣味和不可抗拒的幽默。”——尼古拉斯·希特納爵士,英國國家劇院導演


    “多米尼克對這次巡演的回顧令人興奮無比。……熟悉的《哈姆雷特》與陌生的體驗踫撞出一段靈光四溢的旅程!”——詹姆斯·夏皮羅,莎士比亞研究專家,教授


    “對於所有熱愛戲劇、莎士比亞和那些對其他文化如何詮釋西方文學偶像感興趣的人,以及那些認為自己理解這部劇的人來說,這是一本書。”——《圖書館雜志》


    “這段驚險旅程的故事涵蓋了令人驚嘆的環球全景……沒有哪段編年史能夠賦予莎士比亞那句‘世界是一個舞臺’更令人信服的意義。”——《書單》


    “趣味盎然的一本書。”——《泰晤士報》


    “一部極其可讀的、富有個人特色的詳細記錄。巡演地點從吉布提、格但斯克到中國臺北、波哥大,差異如此之大,堪稱雄心勃勃。”——《紐約書評》

    在線試讀
    《哈姆雷特》被翻譯成的語言多到數不過來,它被搬上舞臺的次數比莎士比亞本人喫飯的次數還要多,甚至也不比莎士比亞喘氣的次數少。《哈姆雷特》可以說是少有的真正做到拉近了不同文化距離的文學作品。全世界的觀眾都見證了它開闊眼界、啟發心智的能力。它不僅拉近了物理空間,也縮小了時代間的跨度。每個看到或聽到《哈姆雷特》的人,都會被傳送回1601年觀眾次在環球劇院聽到句臺詞“誰在那”的那個瞬間。就如同當年的批觀眾所經歷的那樣,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這句開場白每一次都會開啟一個讓人們享受靈魂激蕩的戲劇之夜。這部戲穿越時間之窗,讓我們在欣賞獨一無二的現場表演的同時,也與無數在不同時空之下,已經、正在或將要聽到同樣字詞的觀眾一起,享受著它的魅力。
    1608年,在塞拉利昂港附近,巨龍號的船員們在船上為一群來訪官員表演了《哈姆雷特》。這些船員在環球劇院看過一次該劇的演出,他們憑借著記憶拼湊起故事的全貌,完成了這次表演。在這次“對外首演”十年之後,一個名為“英國喜劇人”的演員團帶著緊湊、刺激的縮編版《哈姆雷特》在北歐全境進行了巡演。自那之後,這部戲在世界各地上演,走進過劇院、田野、洞穴、貧民窟和皇宮。
    這部戲也考驗了成千上萬的演員,振奮了許多,挫敗了許多,同時也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意猶未盡。《哈姆雷特》的現場演出已被多次錄制並被制作成電影和電視節目,一次又一次地上映和播出。從莎拉·伯恩哈特 到大衛·田納特,從梅爾·吉布森到瑪克辛·皮克,他們的表演被鏡頭捕捉並保存下來。這個精簡的演員名單所代表的多樣性也反映出這個劇本對於多種解讀的開放性。人們在教室裡背誦它,在會議室裡引用它,它在情人的耳邊縈繞,智者拿它來深思,評論家用它來爭論,它由父母講給孩子,惹得學生訴苦連連,也讓無數觀者落淚。靜靜地,它被我們當作給予人力量的秘密珍藏在心靈深處,讓我們不再對這個傷人的世界心懷恐懼。它既是我們身邊事物的一部分,又常駐在我們內心。很大程度上,它塑造了我們。
    ……
    全球化和現代化的結合很多時候似乎隻能帶來大範圍的恐慌和暴力。但當我們在思考現代化賦予的諸多可能性時,我們所想的不是“為什麼”,而是“為什麼不”。為什麼不利用全球化的潛力去傳遞恐怖和商品之外的其他東西呢?比如16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的滿腔情懷、滿身技藝和腳上結實的鞋子?他們將布景悉數裝進行囊,把臺詞牢牢記在腦子裡,將充滿了機巧智慧、神奇也美的一部莎劇帶到全球的每一個角落。為什麼不呢?

    《哈姆雷特》被翻譯成的語言多到數不過來,它被搬上舞臺的次數比莎士比亞本人喫飯的次數還要多,甚至也不比莎士比亞喘氣的次數少。《哈姆雷特》可以說是少有的真正做到拉近了不同文化距離的文學作品。全世界的觀眾都見證了它開闊眼界、啟發心智的能力。它不僅拉近了物理空間,也縮小了時代間的跨度。每個看到或聽到《哈姆雷特》的人,都會被傳送回1601年觀眾次在環球劇院聽到句臺詞“誰在那”的那個瞬間。就如同當年的批觀眾所經歷的那樣,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裡,這句開場白每一次都會開啟一個讓人們享受靈魂激蕩的戲劇之夜。這部戲穿越時間之窗,讓我們在欣賞獨一無二的現場表演的同時,也與無數在不同時空之下,已經、正在或將要聽到同樣字詞的觀眾一起,享受著它的魅力。


    1608年,在塞拉利昂港附近,巨龍號的船員們在船上為一群來訪官員表演了《哈姆雷特》。這些船員在環球劇院看過一次該劇的演出,他們憑借著記憶拼湊起故事的全貌,完成了這次表演。在這次“對外首演”十年之後,一個名為“英國喜劇人”的演員團帶著緊湊、刺激的縮編版《哈姆雷特》在北歐全境進行了巡演。自那之後,這部戲在世界各地上演,走進過劇院、田野、洞穴、貧民窟和皇宮。


    這部戲也考驗了成千上萬的演員,振奮了許多,挫敗了許多,同時也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意猶未盡。《哈姆雷特》的現場演出已被多次錄制並被制作成電影和電視節目,一次又一次地上映和播出。從莎拉·伯恩哈特   到大衛·田納特,從梅爾·吉布森到瑪克辛·皮克,他們的表演被鏡頭捕捉並保存下來。這個精簡的演員名單所代表的多樣性也反映出這個劇本對於多種解讀的開放性。人們在教室裡背誦它,在會議室裡引用它,它在情人的耳邊縈繞,智者拿它來深思,評論家用它來爭論,它由父母講給孩子,惹得學生訴苦連連,也讓無數觀者落淚。靜靜地,它被我們當作給予人力量的秘密珍藏在心靈深處,讓我們不再對這個傷人的世界心懷恐懼。它既是我們身邊事物的一部分,又常駐在我們內心。很大程度上,它塑造了我們。


    ……


    全球化和現代化的結合很多時候似乎隻能帶來大範圍的恐慌和暴力。但當我們在思考現代化賦予的諸多可能性時,我們所想的不是“為什麼”,而是“為什麼不”。為什麼不利用全球化的潛力去傳遞恐怖和商品之外的其他東西呢?比如16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的滿腔情懷、滿身技藝和腳上結實的鞋子?他們將布景悉數裝進行囊,把臺詞牢牢記在腦子裡,將充滿了機巧智慧、神奇也美的一部莎劇帶到全球的每一個角落。為什麼不呢?


    整整兩年後,在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的2016年4月23日,這16個人完成了他們在全世界190個國家和地區的巡演,凱旋環球劇院。加上在數個難民營裡的表演場次,這次巡演合計為198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獻上了演出。他們在露天劇場、酒吧、交通環島表演,在攝影棚和海邊表演,他們為簇擁著的千餘名觀眾表演,也在雨中為屈指可數的幾個羅馬尼亞孩子表演。


    現在,我禁不住想換用更深沉的語氣或更嚴肅的筆調寫道:“本書將講述並紀念這段旅程。”然而,這樣講未免有失偏頗。這段旅程是不能被完全講述的:它太宏大、太豐富了。每場演出都有很多故事,又有這麼多與政治、文化和歷史的交流,所以每一站的巡演都值得大書特書,若是這樣寫下去可以寫出幾百本。而且,我無法大言不慚地聲稱自己有講述這段經歷的資格,因為我親身參與的巡演隻有20站,而真正有故事要講的人是劇組人員——12位演員加上4位舞臺監督。他們參與了整個巡演過程,每個人都有了不起的故事要講。我參與過的20站巡演,每一站的經歷都為我的工作與創想注入了豐富的養分。劇團能夠穿梭於地下酒館和政要場所的自由,賦予了我們深入了解其他地區和文化的可能。雖然與各種文化的每場交集都難免短暫,但我們從中汲取的靈感和洞見卻極為豐厚。疾馳而過的雨燕之所見也許比不上歷盡滄桑的海龜,但反之亦然。


    詳盡地描述每個細節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我有幸透過《哈姆雷特》這個萬花筒見證了很多非常有趣也非常引人深思的故事。如同這部豐富的劇作能為這個世界和它的多彩提供新鮮視野一樣,每個國家也都給這部戲帶來了新的靈感。大到這部戲的主題,小到劇中的各種細微之處,這次巡演讓我對這部戲有了新的認識,這部戲也革新了我對巡演的看法,兩者一同使我加深了對世界和自己的了解。在此,我希望記錄下《哈姆雷特》與世界的對話,去發掘二者是如何互相啟發的。


    這本書將講述一些故事,其中自然也有《哈姆雷特》自己的故事:包括這部經典之作如何誕生和成長;這部作品如何憑其包容的精神,至今依舊在幫助我們認識這個始終變化萬千的世界。這本書將試圖理解《哈姆雷特》是如何能傳播這麼遠,又是如何產生這麼深的影響的。在不同的瞬間,我對這部作品都有新的體會,新的啟發也會同時帶來新的困惑,新的困惑又會帶來新的思考,我試圖記錄的就是這些瞬間。然而,我非常清楚這就好比是看著一輛僅停留幾站的長途火車,《哈姆雷特》從來不會為我們停留,它將時時刻刻渴望著新的解讀。那個“啊哈,我看懂了”的瞬間永遠不會,也不該到來。


    這部戲去過太多地方,所到的國家大相徑庭,其歷史經歷和政治條件也大不相同。我們的表演很難反映所有現實,但《哈姆雷特》以其對全新美學感受的執著渴求,對所有那些被這個世界的殘酷傷了心卻仍願意在灰燼中為更好的未來而努力的人發出呼喚。就是這樣,我們的巡演同許多觀眾產生了共鳴,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我希望這些故事、這次環球劇院與世界各地的交流,能夠為我們理解當下這個世界提供新鮮的視角,也同樣為這部直到如今仍影響、觀照和改變著世界的優秀作品注入新的活力。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