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風吟紅山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民間文學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作者】 張振鈦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民間文學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96786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9678610
    作者:張振鈦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4月 

        
        
    "

    編輯推薦

    謳歌20世紀八九十年代投身新疆建設的知識分子群體


    描繪我國西部美麗的風土人情——


    斷崖之巔的紅山塔、天邊的慕士塔格峰、風中的可可托海、千年古村落裡布谷鳥翅膀上的花……

     
    內容簡介

    長篇小說《風吟紅山》講述的是主人公餘瑋大學畢業後來到新疆西部水電院,成為一名工程師、一個丈夫、一位父親,勤奮工作、努力生活的故事,塑造了一批投身祖國邊疆建設者的群像,展現了21世紀初新一代知識分子立足邊疆、建設邊疆的整體風貌。


    作者具有豐富的學識、深沉的思考和充沛的詩情,書寫了古絲綢之路上的風土人情——千年村落裡布谷鳥翅膀上的花、玄奘取經路上的石頭城、天邊的慕士塔格峰、帕米爾高原充滿異域風情的大巴扎這些綺麗風光,謳歌了美麗的西部國土,謳歌了可敬的創業精神、高尚的奉獻精神、孜孜的求索精神,謳歌了偉大的知識分子美德傳統和偉大的改革開放年代……

    作者簡介

    張振鈦,甘肅靖遠人。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橋梁設計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現居烏魯木齊。著有長篇小說《玉蘭鎮上》。

    目錄
    序一一個工程師的愛與堅守陳玉珍 / 1
    序二聞香識人張睿 / 5
    第一章紅山下的五樓 /
    第二章在那遙遠的地方 /
    第三章布谷鳥翅膀上的花 /
    第四章尾巴向右甩起的小蝌蚪 /
    第五章蘇拉夏 /
    第六章梅妤 /
    第七章慕士塔格峰 /
    第八章帕米爾之鷹 /
    第九章兩坨冰塊 /
    第十章千錘萬鑿出深山 /
    第十一章趕巴扎 /
    第十二章女人就像一座堅固的城 /

    序一一個工程師的愛與堅守陳玉珍 / 1


    序二聞香識人張睿 / 5


    第一章紅山下的五樓 /


    第二章在那遙遠的地方 /


    第三章布谷鳥翅膀上的花 /


    第四章尾巴向右甩起的小蝌蚪 /


    第五章蘇拉夏 /


    第六章梅妤 /


    第七章慕士塔格峰 /


    第八章帕米爾之鷹 /


    第九章兩坨冰塊 /


    第十章千錘萬鑿出深山 /


    第十一章趕巴扎 /


    第十二章女人就像一座堅固的城 /


    第十三章一封家書 /


     


    第十四章千禧新年 /


    第十五章香港文景報 /


    第十六章選擇是艱難的 /


     


     


    第十七章工程師更加適合你 /


    第十八章一件忘不掉的倒霉事 /


    第十九章分房子 /


    第二十章狂風吹不倒犁尾巴 /


    第二十一章菲仕得餐廳 /


    第二十二章一個小手爐 /


    第二十三章一道閃電照亮了寂靜的紅山 /


    第二十四章各人都要奔命 /


    第二十五章生日聚會 /


    第二十六章梅妤不會離開你 /


    第二十七章不忌不忌,大吉大利 /


    第二十八章帶上你的新娘 /


    第二十九章負數起家 /


     


    第三十章名利是未可把控的 /


    第三十一章我們一定會有個女兒 /


    第三十二章寶寶帶來的快樂 /


     


    第三十三章教你更高深的事物 /


    第三十四章閱讀的意義 /


    第三十五章荒原上 /


    第三十六章一項古樸的儀式 /


    第三十七章白線變成了一道水牆 /


    第三十八章惜哉葉清揚 /


    第三十九章我要將這溫暖延伸 /


    第四十章雲霧升騰在烏倫古河 /


    第四十一章一隻褪去絢麗羽毛的公雞 /


    第四十二章一種落寞的情緒 /


    第四十三章如果你愛一個女人,來可可托海 /


    第四十四章百蝶瓶 /


    第四十五章雞鴨都要過河 /


     


    第四十六章你的翅膀留在了天上 /


    第四十七章我們一家人什麼時候纔能團聚 /


    第四十八章谷子不露頭,糜子不露葉 /


    第四十九章玉蘭樹 /


    第五十章春光裡的一棵綠草 /


    第五十一章暮年時的一段善緣 /


    第五十二章用小刀像割韭菜一樣割蘑菇 /


    第五十三章歲月如馳,切不敢忘 /


    致謝 /


     


     


     


     


     

    在線試讀
    第一章紅山下的五樓
    雨後的草原上泛著一抹瑩瑩藍光,那是黨參的花,像是一串串藍色燈籠。草原一直延伸到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下,山上草木稀少,鐵褐色的山體一覽無餘,山腳下是如瀑布般垂下的白色流沙。一條金色河流閃現出來,它叫烏魯木齊河。一列火車緩緩穿過這片無名草原。
    餘瑋就在這趟火車上,他眼睛裡一片光亮,映照出眼前的草原、河流和遠處的群山。這是他第一次到新疆,第一次到烏魯木齊。這一年,他22歲。
    這一天是7月13日,星期五。沒錯,因為餘瑋要趕在7月15日前去西部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入職報到,如逾期,單位當月隻發半個月的工資。這是他在中國水利水電大學畢業前簽訂應聘合同時就知道的。餘瑋7月7日畢業離校,隨身的背包裡隻裝了洗漱用品、幾件衣服和幾本書,大學時期所用的被褥和一些書直接從北京托運到了烏魯木齊。他在家裡待了不到一周便乘坐火車到了烏魯木齊。離開家的時候,媽媽讓餘瑋把家裡的那條厚羊毛被子帶上,不知他是嫌麻煩還是其他原因,任憑媽媽怎麼勸,終究沒有帶。
    下火車後,餘瑋乘坐始發於火車站的2路公共汽車在紅山站下車,車站旁就是西部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這是烏魯木齊市第一家設計院,是水利部的直屬單位,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後的第二年就成立了。新疆解放初,王震帶領解放軍入疆,約有七萬軍人留在烏魯木齊。當時烏魯木齊本地人口有八萬餘人,耕地面積不過十萬畝,為保障部隊的糧食供給,部隊開闢了一個占地三十萬畝的農墾區。農墾區選在位於烏魯木齊北部的五家渠。五家渠的原地名已無考,據說清末民國初,這裡有楊、馮、杜等五戶人家,為了灌溉田地,這五家人聯手從老龍河引出一條水渠,水渠起名“五家渠”。“五家渠”被作為地名沿用至今。為滿足農墾區灌溉用水之需,部隊重修和平渠,引烏魯木齊河水進入五家渠農墾區。和平渠在1946年由時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主持修建。渠道修成時,有人建議將渠道命名為“張公渠”,張治中不允,另起名“和平渠”,旨在表達希望“和平、統一”的治疆綱領。解放之初,和平渠滲漏嚴重,在王發等人的倡導下,自1949年鼕到1950年春,從將軍到士兵,萬眾一心,擴建、修整了和平渠,為農墾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灌溉、生活用水。歷經了百年戰亂的中國人,一旦獲得土地的自主權,所迸發出的對土地深沉的敬意和熱愛如江河水奔流不息。這些身經百戰的將軍和士兵又變回了農民,將荒蕪的土地變成良田。這期間,農墾區成立了專門的水利勘測設計隊,隊址是紅山腳下的一棟二層樓房,此為西部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的前身。紅山位於烏魯木齊市中心,山體由沙礫岩構成,呈赭紅色,故名“紅山”。山上有珍奇的化石資源,發現過距今2.7億年的古鱈魚化石和酷似人類鞋印的化石。

    第一章紅山下的五樓


    雨後的草原上泛著一抹瑩瑩藍光,那是黨參的花,像是一串串藍色燈籠。草原一直延伸到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下,山上草木稀少,鐵褐色的山體一覽無餘,山腳下是如瀑布般垂下的白色流沙。一條金色河流閃現出來,它叫烏魯木齊河。一列火車緩緩穿過這片無名草原。


    餘瑋就在這趟火車上,他眼睛裡一片光亮,映照出眼前的草原、河流和遠處的群山。這是他第一次到新疆,第一次到烏魯木齊。這一年,他22歲。


    這一天是7月13日,星期五。沒錯,因為餘瑋要趕在7月15日前去西部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入職報到,如逾期,單位當月隻發半個月的工資。這是他在中國水利水電大學畢業前簽訂應聘合同時就知道的。餘瑋7月7日畢業離校,隨身的背包裡隻裝了洗漱用品、幾件衣服和幾本書,大學時期所用的被褥和一些書直接從北京托運到了烏魯木齊。他在家裡待了不到一周便乘坐火車到了烏魯木齊。離開家的時候,媽媽讓餘瑋把家裡的那條厚羊毛被子帶上,不知他是嫌麻煩還是其他原因,任憑媽媽怎麼勸,終究沒有帶。


    下火車後,餘瑋乘坐始發於火車站的2路公共汽車在紅山站下車,車站旁就是西部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這是烏魯木齊市第一家設計院,是水利部的直屬單位,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後的第二年就成立了。新疆解放初,王震帶領解放軍入疆,約有七萬軍人留在烏魯木齊。當時烏魯木齊本地人口有八萬餘人,耕地面積不過十萬畝,為保障部隊的糧食供給,部隊開闢了一個占地三十萬畝的農墾區。農墾區選在位於烏魯木齊北部的五家渠。五家渠的原地名已無考,據說清末民國初,這裡有楊、馮、杜等五戶人家,為了灌溉田地,這五家人聯手從老龍河引出一條水渠,水渠起名“五家渠”。“五家渠”被作為地名沿用至今。為滿足農墾區灌溉用水之需,部隊重修和平渠,引烏魯木齊河水進入五家渠農墾區。和平渠在1946年由時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主持修建。渠道修成時,有人建議將渠道命名為“張公渠”,張治中不允,另起名“和平渠”,旨在表達希望“和平、統一”的治疆綱領。解放之初,和平渠滲漏嚴重,在王發等人的倡導下,自1949年鼕到1950年春,從將軍到士兵,萬眾一心,擴建、修整了和平渠,為農墾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灌溉、生活用水。歷經了百年戰亂的中國人,一旦獲得土地的自主權,所迸發出的對土地深沉的敬意和熱愛如江河水奔流不息。這些身經百戰的將軍和士兵又變回了農民,將荒蕪的土地變成良田。這期間,農墾區成立了專門的水利勘測設計隊,隊址是紅山腳下的一棟二層樓房,此為西部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的前身。紅山位於烏魯木齊市中心,山體由沙礫岩構成,呈赭紅色,故名“紅山”。山上有珍奇的化石資源,發現過距今2.7億年的古鱈魚化石和酷似人類鞋印的化石。


    西部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的辦公大樓是座典型的蘇式建築,俗稱“筒子樓”,每個樓層中間有一條走廊,兩邊是房間。辦公大樓由主樓和配樓組成,主樓高五層,配樓高四層,始建於1957年,由蘇聯人設計,是當時烏魯木齊最高、占地面積最大的建築。牆面以鐵鏽紅色的水刷石飾面,與紅山是一樣的顏色。辦公大樓建成後的好多年裡,人們都把這棟樓稱為“五樓”,或稱為“紅山下的五樓”。最初,辦公和住宿都在辦公大樓裡,直到1977年在旁邊又建成了兩棟二層高的住宅樓,二者纔分開。西部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簡稱“西部水電院”或者“水電院”,員工們習慣把辦公大樓叫大樓,二層的住宅樓叫小樓。這些關於西部水電院的舊聞,餘瑋當天下午就知道了。去人事科報到時,人事科科長白樺恰有事去院長辦公室,留下餘瑋一個人在房間。辦公桌上放著一份西部水電院自辦的《水電設計報》,副刊裡有篇名為《紅山下的五樓》的文章,署名英中傑。餘瑋認真閱讀了那篇文章。從文章中,餘瑋知道了這座大樓的諸多舊事。


    不一會兒,白樺回來了,餘瑋很快辦完了入職手續。最後,白樺交給餘瑋一張入職通知單,讓他去總務科辦理入住手續,領單身宿舍鑰匙,並告知餘瑋下周一上班時去三樓的水工設計處找展玉明處長報到。總務科在大樓後面的一棟二層樓上,餘瑋把入職通知單遞給總務科那位瘦瘦的女科長。女科長接過後仔細看了看,夾在一個文件夾裡,起身走到隔壁辦公室。餘瑋跟在她身後。辦公室裡擺放著兩張桌子,一張空著,另一張上面並排放著一大一小兩個硬皮本。一位身材豐腴的女士坐在桌子前,她左手摁住大本子,右手在小本子上打著紅鉤,目光不停地在兩個本子之間移動著,好像在核對著什麼。


    “孔姐,在忙嗎?忙完後給水工設計處實習生餘瑋辦理一下入住手續。”科長對著那人吩咐完便走出了辦公室。女士抬起頭來,餘瑋看清了她的臉。她有五十來歲,留著短發,皮膚白皙而圓潤,厚厚的嘴唇,臉上洋溢著愉快的神情。


    “你是餘瑋,對吧?”這個女人露出熱情的笑容,“中國水利水電大學畢業。我這裡有今年新員工的資料,知道你的。新員工一共10個人,你是來的第6個。我叫孔桂香,是你們的宿舍管理員。”


    孔桂香說完,從抽屜裡拿出兩張塑料卡片,分別夾在她剛纔看著的那兩個硬皮本裡,合上本子,起身從身後的櫃子裡拿出一大串鑰匙。這串鑰匙一把一把繫在一個鑿有小圓孔的鋁質圓環上,拿在手上叮當作響。她對餘瑋說道:


    “小伙子,跟我來,先到庫房裡取你從學校托運來的行李。”


    庫房在一樓。孔桂香找出一把鑰匙打開了庫房門,順手打開了燈。這個庫房足足有三間教室那麼大,放著好幾道貨架,上面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紙箱和裝滿東西的塑料袋。餘瑋正掃視這些貨架時,孔桂香介紹說:“這是勞保用品,在野外做勘測時用的。你的包裹在這裡。”說完,她手指著門後面長形的大鐵桌示意餘瑋過來。餘瑋一眼就看到了他的包裹。包裹很重,裡面裝有好多書。專業課課本大多數都在,畢業時餘瑋沒有在學校小樹林的跳蚤市場賣掉。包裹裡面還有一些課外書,多是大學期間在舊書攤上買的。床墊和褥子也在包裹裡。還有個涼席,當時實在不好打包,便留在了宿舍。為保護書籍,餘瑋把它們包在了被子裡面。餘瑋雙手抓住包裹上的捆綁帶,把包裹拉下鐵桌子,順勢將包裹靠在大腿上,費力地將它一步步挪出庫房。因為行李過重,離校辦理托運時,是他和室友宋玉龍一起費力地抬到校門口16路車站的。當時宋玉龍一個勁兒地埋怨:“裡面裝什麼寶貝了?死沉死沉的。”餘瑋答道:“別嫌沉,它將開啟我未來生活與工作的展望。”


    “單身宿舍在辦公大樓兩側配樓的頂層,還有幾間宿舍在南側配樓的第三層,每個宿舍住二至三人,免費住的。三樓的宿舍是滿的,隻能安排你在頂層的宿舍住了。上午剛安排完環保設計處燕博文的住宿,他的宿舍還有兩張床,你就跟他一起住吧,年輕人住在一起也聊得來。”孔桂香不停地介紹,“哦,你的包裹很重,庫房裡有個小推車,我給你拉出來。”說著話,她把小推車拉了出來。餘瑋說了聲“謝謝孔姐”後把包裹放在推車上。


    從庫房到大樓的後門,有50多米的距離,有了推車,餘瑋輕松地把包裹運到了大樓樓下。


    “小伙子,包裹就放在這兒,沒人拿的。你跟我去樓上的宿舍。”孔姐笑道,“先看看宿舍,我把鑰匙給你。”孔姐又自語道,“也不知上午來的那個小伙子在不在……”


    樓梯間裡,餘瑋踫見了幾個人,他們應該是西部水電院的員工。餘瑋有些興奮,覺得自己和他們一樣可以掙錢拿工資了。盡管自大學二年級起他一直在一家報社兼職,第一次掙到錢的喜悅已經體驗過了,但總覺得那是非正式的、缺乏安全感的。他甚至想盡快知道自己每個月的工資是多少錢,籌劃把大四那年借親戚的錢還掉。大四時,餘瑋沒再向父母要錢,他預想自己兼職的收入可以支付一年的花費,可實際上並不夠,為此他向親戚借了1錢。他們兩個人走主樓樓梯到四樓,在樓梯口往右拐經過一間辦公室時,餘瑋留意看了一眼,裡面有幾個人圍著一張很大的圖紙在討論問題,聲音傳到了樓道裡。他想到一過周末,周一就到了,便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辦公桌了。


    孔桂香走到一個房間門前停住,敲了敲門,沒有人開門。她挑出一把鑰匙,打開了房門。餘瑋抬頭看到了409的房號。


    房間裡擺放著三張床,兩張床靠著窗戶,一張床靠著走廊,每張床的床頭放著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一張靠窗戶的床上放著一個未打開的包裹和背包,另外兩張床是空著的。孔桂香指著靠窗戶的另一張空床對餘瑋說:“你住這個床吧。揭開床板,下面是個箱子,裡面可以放衣服。”孔桂香看著那個未打開的包裹,自語道,“咦,燕博文怎麼沒鋪床就走了呢?”說著話,她取下一把鑰匙給餘瑋,“這是鑰匙。宿舍裡面嚴禁用煤油爐或電熱爐做飯,這是要特意提醒你的,其他的規定貼在門後面,你自己有空看看。”


    餘瑋下樓拆開包裹,分三次把所有的東西搬到宿舍。把小推車歸還後,他回到宿舍打算先打掃衛生,再鋪床。


    宿舍很干淨,像是有人已經打掃過了。餘瑋猜想是那位叫燕博文的室友打掃的。


    他將自己的床擦拭干淨,揭開床板,將衣物一一疊好放在下面的箱子裡。包裹裡的書有很多,他隻拿出了那本《傳習錄》放在桌子上,其餘的一並跟衣物放在箱子裡。《傳習錄》是宋玉龍送他的,正是在這本書裡,他知道了“心即理”“致良知”和“事上練”的深意。在鋪完床後,餘瑋纔發現沒有枕頭。他打算一會兒出去到市場裡買一個。他有些累了,便靠著被子歇息。


    這種蘇式建築的房屋淨高至少3米,顯得很空曠,還有些寂寥。他想,終於畢業了,可以自立了。這個想法在他讀初中時就有。他在讀初中時的理想是考上縣城的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老師,找對像也找學校的老師。想到這裡,餘瑋心裡輕輕地嘆了口氣。他一直記得媽媽講給五個子女的一句話:“你們爸爸的心思你們還看不出來嗎?他的心勁兒強得很,他是要把你們五個人都送到大學裡去纔甘心的。”在落後貧窮的鄉下,讓五個子女讀大學,是光明前途的開始,這是爸爸骨子裡的觀點。餘瑋的爸爸是位鄉村教師,媽媽是農民,但爸爸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在當農民,除了忙碌田間耕作的農活以外,假期還要去城裡的建築工地打零工,或者去黃河邊淘金掙錢補貼家用。爸爸1965年考入縣農業學校,而在他的心裡一直有個讀大學的強烈願望,這個願望讓他備受煎熬。一年後,他連退路都沒想好便自己輟學回家,打算讀高中,考大學。不過他的夢想落空了,莫說考大學,連高中都沒讀過,就這樣成了一位鄉村教師。餘瑋在很小的時候以為農民都是有工資的,後來纔知道爸爸每月能往家裡拿回工資是因為他的老師身份,然而在農村,這沒讓餘瑋有太多的優越感,因為爸爸的確更像個農民。在讀初中時,物理課上爸爸生動通透的講課深深打動了他,他的內心湧現出驕傲和自豪之感,他重新認識了爸爸,但他因此更加同情爸爸。餘瑋看到學校不多的幾對夫妻教師時,時常想要是媽媽也是位老師就好了,這樣家裡就可以有兩份工資,爸爸就可以不外出打工了。


    餘瑋靠著被子睡著了,醒來時已是晚上8點多了,他看看窗戶外面,卻不像是傍晚的陽光,倒像是下午5點多的太陽。他聽人說過,新疆和北京有兩個多小時的時差。


    孔桂香給他說過商貿市場的位置。出大樓左拐沿著街道走,在第一個路口處左拐,那裡有家建設銀行,銀行對面就是商貿市場。這個市場跟中國水利水電大學旁的那個淨土寺市場很相似,買東西可以討價還價,裡面還有幾家小飯館。餘瑋買了一個荞麥皮枕頭、一條枕巾、兩個塑料盆、一個暖水瓶,這些日用品是他逐一砍價後買來的。市場旁有家“前門炸醬面館”,這讓餘瑋感到很親切,中國水利水電大學的西門側就有家“前門炸醬面館”,兩家店名的字體都是一樣的。餘瑋喫過後覺得味道比學校西門的那家還要好。


    回來的路上,餘瑋想,燕博文或許回來了吧。為此,開門前他特意敲了敲門,房間裡還是沒人。


    對著窗戶剛好可以看見紅山和紅山上的紅山塔。太陽慢慢西沉,把餘暉灑在了塔上,這讓塔身顯得格外鮮亮。此前他乘坐70次火車進入達坂城時,火車廣播裡介紹過紅山和紅山塔的傳說。


    遠古時期,看守博格達峰下西王母瑤池的一條赤色巨龍逃了出來,被西王母拋出一隻玉簪攔腰斬殺,龍身變成了兩座山,西邊的那座稱為雅瑪裡克山,東邊的就是紅山,那玉簪化成了一條長河——烏魯木齊河。站在紅山頂上東望博格達峰,一道長長的山脊從博格達峰蜿蜒西下,一直延伸到烏魯木齊河邊。此處,山脈折斷,山頭矗起,紅山如巨龍昂首長嘯。從古至今,紅山一直被當地人視作遙祭博格達峰的聖地。唐朝初年設置庭州於此地時,在紅山修建廟宇,叫“紅廟子”。後來牧民在紅山頂築起祭祀長生天的敖包,人們遠遠地望見敖包,都要行跪拜之禮。清朝中葉,烏魯木齊連續幾年洪水肆虐,百姓苦不堪言,一時傳言四起:紅山和對面的雅瑪裡克山正在相互靠攏,一旦合龍,滾滾北去的烏魯木齊河被堵塞,烏魯木齊便會成汪洋一1788年,烏魯木齊都統尚安下令於紅山和雅瑪裡克山各修建“鎮龍寶塔”一座,塔高10.5米,為八角樓閣式九層紅色實心磚塔,塔身各層逐級內收,塔冠為八角形寶頂。矗立於雅瑪裡克山的寶塔毀於1946年,而紅山的鎮龍寶塔歷經200多年風風雨雨卻安然無損,成了烏魯木齊的標志。


    傳說並不算離奇,但這座塔激起了餘瑋的好奇心,他決定第二天就去登紅山,看看紅山塔。


    第二章在那遙遠的地方


    “那個叫淤賴城,三國時期由車師國在烏魯木齊烏拉泊水庫一帶修建,它是烏魯木齊第一城。”那個導遊轉過頭來,在紅山公園的大門口對著一群遊客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是唐朝詩人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名句,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岑參居住在烏魯木齊三年之久,這篇名作即在烏魯木齊時所作。《新唐書·吐蕃傳》記載:‘輪臺,伊吾屯田,禾菽相望。’唐朝時於天山北麓設置庭州,轄四縣,今烏魯木齊為舊時輪臺縣,烏魯木齊烏拉泊水庫南側的古城遺址即為輪臺舊址。”


    餘瑋在紅山公園大門口遇見一群遊客,聽見導遊在介紹烏魯木齊。導遊對烏魯木齊的歷史很是熟悉,餘瑋索性跟在那群遊客的後面。


    走到居於半山的一座亭子時,他近距離地看見了紅山——紅山在這裡猛然折行,突然橫在眼前。他覺得這座山並不隻有傳說中巍峨險峻、桀驁不馴的形貌,更投射出秀麗、安詳、莊嚴的母性風韻——石縫中鮮艷的花朵、和煦的陽光、盤旋的岩燕、暗紅色的岩體……活潑旺盛的生命力彌漫在紅山,而一座塔恰好在山頂之上。正是在這裡,餘瑋聽到了小提琴的演奏聲。沒錯,是有人在演奏《在那遙遠的地方》。循聲而去,他看到了一位老人正忘情地拉著小提琴,老人的旁邊是一尊半身的碧玉雕像。這位老人鶴發童顏,一把濃密的銀須垂於胸前,暗棕色休閑襯衫上隨意繫著絳紅色領帶,配上和諧的卡其色褲子,看上去與眾不同,氣度不凡。


    餘瑋走近那尊塑像,大理石的基座上寫著:民族音樂家王洛賓。


    餘瑋的爸爸很喜歡這首《在那遙遠的地方》,經常用家裡的那把舊的小提琴演奏。餘瑋來烏魯木齊前,很多個晚上,爸爸和二姐一個人拉小提琴,一個人彈奏電子琴,合奏不同的曲目,其餘的孩子就在一旁跟著樂曲歌唱。二姐餘璇在大學主修鋼琴,畢業後在一所中學當音樂老師,每年暑假都要回家。曲目有很多,大多是些經典的民歌類的曲目。有《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十送紅軍》《呼倫貝爾大草原》《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夏夜》,當然每次演奏總少不了王洛賓創作的曲目,而這首《在那遙遠的地方》每次都要演奏,都要歌唱。家裡這樣的演奏會,通常要持續到很晚纔在媽媽的催促下結束。餘瑋想起故鄉的夏夜,蝙蝠的鳴叫劃破夜空,如溪水裡白皮蝦“咻咻”的遊躥聲,好像是在傳遞某種神秘的信息。夜裡,為了避免蚊蟲的叮咬,爸爸帶著幾個孩子睡在平坦的屋頂上,在那裡,可以看到浩瀚的銀河和皎潔的月亮。他又想起了鼕日裡大雪紛飛的清晨,睡意蒙眬中聽見爸爸清掃屋頂厚厚積雪發出的“噗——噗——”的聲響,聽見積雪沿屋檐掉落下來的聲響。餘瑋的思緒很自由,他懷念起那些鼕日的上午,幾個孩子在屋子裡閱覽爸爸從學校拿來的報刊,屋後杏樹上的冰柱“叮當”“叮當”地掉落在屋頂,大門口白楊樹上的喜鵲在“喳喳喳”地叫。


    老人拉完一首曲子,緊接著又拉另一首曲子。老人拉的曲子,竟然跟爸爸和二姐演奏的曲目驚人地相似。餘瑋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全神貫注地聆聽。


    時間過去了很久,老人依然在演奏,像是陷入一種痴迷的情緒中不能自撥,這讓餘瑋頓生敬意。


    又過了很久,老人停了下來。餘瑋不自覺地拍手鼓掌,起身朝著老人鞠躬致敬:“您好!您的演奏讓我陶醉。”


    “謝謝你的誇贊,這讓我感到高興。”


    “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您至少演奏了兩次。”


    “小伙子,你了解王洛賓?”


    “了解一點。我看過王洛賓的傳記。”餘瑋在讀高中時,餘璇給他推薦過王洛賓的人物傳記。


    “我曾是王洛賓的鄰居。”老人暗示了他與王洛賓不尋常的關繫。


    老人盯著餘瑋看了幾秒鐘後,突然說道:“小伙子,一起走走?”餘瑋頭一次見到這麼直率的陌生人。他微笑著點點頭。老人收拾小提琴時,在雕像臺座的背後,餘瑋看到了刻在上面的那首著名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


    餘瑋告訴老人,自己是第一次來紅山。老人的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他們往山上走。拐過一道彎,老人指著遠處說:“在那裡,快看。”


    餘瑋張大了嘴巴。他覺得這是自己見過的最迷人的塔了。


    他曾在火車上見過這座塔的照片,但眼前的它端莊纖秀、高高聳起,古樸典雅的氣韻遠遠超出他先前的想像。塔修建在突起的斷崖之巔,居高臨下地俯視著他們。餘瑋想像200多年前,它也這樣俯視著來往於腳下這條行走於河谷的絲綢之路上的商旅、軍隊和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塔的對面,是一尊林則徐的大理石雕像。


    “我覺得這塔像位牧羊姑娘。”餘瑋說。


    “噢!牧羊姑娘,倒是貼切。”老人說。


    “我們走近了去看她?”餘瑋問,“我還想看看紅山的斷崖。”


    老人笑了起來,用手抹了一把額頭的汗:“走吧。”


    塔的周圍有很多人。塔的腳下,岩體並未被整平,保留著原始的樣子。斷崖近乎直立,很多人不敢走近,老遠怯怯地望著,有些走近了的人,也是戰戰兢兢的。如此的險峻之處,有恐高癥的人是不敢上來的。而餘瑋並不覺得恐懼,站在紅山頂,撫摸著紅山塔塔身,昂起頭來,朝塔頂望去。


    塔頂上方,是藍瑩瑩的、沒有一絲雲彩的天空。就在這一刻,他聽見輕風吹過紅山,發出“咝咝咝”有節奏的聲響,似乎還伴有紅山塔迎風奏出的神秘音樂,像是牧羊人在低聲吟唱一首古老的情歌。


    老人手指著山下的河灘路說:


    “河灘路本不是條路,而是一條河——烏魯木齊河。60年代初期,政府在烏魯木齊河流出達坂城草原,進入烏拉泊的地方修建了水庫,將河水改入和平渠,下遊河道慢慢干涸,再後來便將河道改造成了河灘路。我年輕的時候烏魯木齊河就在山下蜿蜒北去,周圍遍布郁郁蔥蔥的農田,長有小麥、豌豆、青稞和苜蓿,還有大片大片開著紫色、白色花朵的土豆。田地四周是古老的榆樹和高高的白楊樹,中間阡陌縱橫,溪流溝渠遍布。天熱時很多人在河裡遊泳,有蹲在岸邊洗衣服的婦女,還有在河邊飲水的牛、馬、騾、羊,河心處有一塊綠地,有成群的各種鳥雀在棲息。”


    老人的話語充滿了詩意。他的談吐與氣度完全相配。


    山頂上的遊人很多,餘瑋和老人沒待多久便離開了。轉過身時,餘瑋的眼光越過紅山上密密的樹林,朝東看見了天邊的博格達峰。


    “您跟王洛賓很熟悉嗎?”餘瑋有意這麼問老人。


    “當然。我一直稱呼他為先生,我跟他一起編導過歌劇。”老人驕傲地說。


    餘瑋想,這位老人的文化修養該有多麼高深。


    “先生是個了不起的人!他的音樂像星辰一樣燦爛。他記錄、改編、創作的每一首歌曲都躍動著他靜默的心靈,閃耀著他晴朗的思想。


    “先生的歌,讓我體會到‘大道至簡’的哲理。”


    餘瑋很享受老人優美精湛的語言。他和老人走到一處涼亭中,靠坐在長椅上。


    “在我個人的音樂記憶中,洛賓先生的歌是我最初的印像。”老人說,“先生的歌,平實而優雅,簡單又富有寓意。他耗盡心血挖掘、整理和傳播民謠、民歌,使大西北沉澱了千年的音樂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人類的財富。他也是自盛唐以來,讓西部民歌走向全國乃至走向世界的第一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餘瑋和老人四目相視,餘瑋微笑著點頭,眼神和嘴角流露出崇拜和敬仰。


    公園的音箱裡播放著馬頭琴曲《在那遙遠的地方》,一隻藍色的蝴蝶落在老人的琴盒上。


    “王洛賓生活在烏魯木齊,他一定來過紅山吧?”餘瑋問老人。


    “是的,他常來這裡散步。但他最喜歡騎自行車穿行在烏魯木齊的大街上。先生80多歲時,出門依舊騎自行車,在烏魯木齊人印像裡的,正是騎在自行車上的王洛賓——一頂禮帽、一條短褲、一件紅色T恤。”


    聽完老人的講述,餘瑋的心裡泛起一陣溫情和自豪,他好像真的看見王洛賓在紅山上散步、思考,在烏魯木齊的大街上騎車行遊。從這一刻起,他將它作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記在心裡面。


    “據說,王洛賓在牢獄中仍在寫歌?”餘瑋問老人。


    “王洛賓一生中有19年在獄中度過。”老人長嘆一聲,“但這不妨礙他成為一個時時堅持理想和尊嚴的人。當年看管他的獄警說,背磚時,別人背20塊磚,他卻要背28塊,他這樣做是不想讓別人說知識分子的閑話,所以干活時就多干一點。即使在獄中,他囚衣下的心裡依舊流淌著音樂。他有位獄警朋友,時常去牢房看他,順便給他捎點喫的。有一次朋友又來看他,王洛賓讓朋友再來時帶些稿紙,別帶喫的,因為他要寫歌。為寫歌,他用自己省下的窩頭換獄友的歌。監獄裡來自各地的囚犯中,有一些人很有文化,會唱很多民歌,王洛賓渴望將這些民歌及時搜集起來。在那個年代裡大家都在餓肚子,他請人唱歌,人家唱一半就不唱了,說肚子餓了,唱不動了,王洛賓就把自己的窩頭給人家,請人家繼續唱完,這邊唱著,那邊記錄著,一有空,他便潛心整理、改編。監獄裡什麼人都有,有被誣陷的無辜者,也有偷竊的、奸淫的、過失犯罪的刑事犯。他們哼唱的歌也是五花八門,有深沉懷戀的,有猥褻放蕩的,有詠嘆歷史的,隻要覺得有用,王洛賓就趕緊記下來。王洛賓每次跟探監的兒子分別握手時,總會把一張寫滿歌的紙疊好遞給兒子,帶出牢獄。王洛賓曾說過:‘我心中有架鋼琴,在日日夜夜彈奏樂曲,手指斷了,心還在彈,沒有人能使我離開音樂。’理想是具體的、艱難的,與現實息息相關卻又超越現實的,王洛賓一生將傳播民歌作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老人說到這裡,禁不住熱淚盈眶。餘瑋有些惶恐,但很快平靜了下來,他靜坐著等待老人的心緒慢慢平復。餘瑋知道,這樣的時刻是神聖的,讓它自然來臨,自然消失。


    “其實,王洛賓的牢獄之災對他未嘗沒有幫助。”餘瑋冒昧地說,“牢獄中,他的情感郁結,行為被約束,但思想擺脫了浮躁與誘惑,達到寧靜和純粹的境界,這似乎是一種安排,他遵從了這個安排。牢獄中,那麼多的人彙集在一起,那麼多的歌曲彙集在一起。”


    老人沒有反駁餘瑋,他默認了這個觀點。


    涼亭旁,有位中年婦女在賣烤香腸和雪糕,四周圍了很多人,大多是些情侶和孩子。此時已是中午了。


    “走,小伙子,一起去喫午飯。”老人起身對餘瑋說道。老人的邀請讓餘瑋有些難為情。萍水相逢,老人像是把餘瑋當成了故交。或許,老人是想找位聽眾。


    老人在走出公園的路上,話語滔滔不絕,依舊是關於王洛賓的逸事。餘瑋在想:老人和王洛賓之間該保持著怎樣厚重的友情!他一路上都在虔誠地傾聽。


    雖是七月酷暑,但林蔭下清涼干爽,路旁有蒼郁的馬尾松,偶爾有灰色的松鼠在樹干上躥來躥去,還有鳥鳴聲縈繞在頭頂。


    紅山公園的斜對面有家川菜館。他倆走了進去,裡面的食客很多,老人跟店主很熟悉,見面便親切地打招呼。老人點了菜,還點了店家自己泡的枸杞酒。老人有言在先:酒菜錢是他的,讓餘瑋勿慮。兩大杯紅艷艷的枸杞酒先端了上來,酒香四溢。


    “王洛賓一生愛酒,一高興就喝酒,喝了酒就要唱歌,終生未變。有一次我倆高興,在紅山夜市喫鍋貼,你猜我們倆喝了多少酒?你肯定想像不到,大瓶的古城特曲,我們倆喝了整整7瓶,喝完後瀟瀟灑灑地走了回去。”酒香讓老人把話題轉到了他和王洛賓的飲酒故事上。老人先舉起杯,餘瑋也跟著舉杯,踫杯。一大口白酒入肚,老人的話題又跳回到囚徒時的王洛賓:“王洛賓在監獄裡完成的幾十首民歌署名艾依尼丁,這是個維吾爾語的名字,意為富有者。可他富有什麼啊?他什麼都沒有了。他連他的名字都沒有了,連他的名字都不能用了。他富有什麼?他富有精神。他富有支撐他精神的音樂。他是一個音樂的富有者、靈魂的富有者、理想的富有者。他在牢獄中是囚犯,也是音樂家。他走出牢獄,便是殿堂級的音樂大師!”老人的情緒激動了起來,“王洛賓是有大使命的人,他的使命來自對音樂充滿敬畏的痴迷,來自對音樂所保持的持久信仰。為此,他漠視苦難。他本人曾這樣說起他牢獄中的經歷:‘我很幸福,為什麼幸福?我坐了十幾年的牢,我出牢獄的時候帶著三個厚厚的音樂筆記本。我一生追求的是音樂,如果我在監獄外面,恐怕花幾十年的時間也收集不到這些民歌。獄中來自各地會唱歌的犯人,他們代替了我,他們代替了汽車輪子,而我有機會能見到他們,如果沒有這種機會,可能有些民歌現在已經失傳了。’”


    餘瑋和老人喝了很多酒。老人的情緒達到了高潮,他的言語更加具有感染力,充滿了悲愴和歡躍、寬恕和深沉的愛。餘瑋想,蒲松齡收集神鬼故事是在自己的茶攤上,而王洛賓整理、創作民歌是在牢獄之中,同樣都了不起。


    老人突然站了起來,全不顧周圍人驚訝的眼神。“王洛賓行走在寂寞荒涼的、充滿想像力的西部之路上,”老人像是在朗讀,“以朝聖者的虔誠與熱愛之心,自民間發掘、創作了上千首民歌。這些歌大多數展現的是普通百姓中的人和事、情與理,表達普通百姓質樸、厚重的感受。


    “王洛賓寫過《在那遙遠的地方》的牧羊姑娘卓瑪,寫過《高高的白楊》裡埋在樹下的美麗新娘,寫過《半個月亮爬上來》裡藏在紗窗後的玫瑰姑娘,寫過《在銀色的月光下》裡騎馬互逐的愛人,寫過《小白鹿》裡動人漂亮的哈薩克族少女,寫過《黃昏裡的炊煙》中的氈房,寫過《沙棗花兒香》裡頭插紅花唱歌的老奶奶,還寫過《青春舞曲》裡逝去的如水流年……他歌唱他平常的所見,歌唱他細膩溫暖的情感,他通過歌曲洞察人間的愛與愁,他的千首民歌彙作一條寬廣溫情的河,河水裡流淌著苦難與理想,文化與良知,迷茫與堅守。”


    老人說完這些,餐館裡掌聲雷動。老人端起滿滿的一杯酒,一飲而盡。


    “剛纔所說,是我寫給王洛賓先生的一篇紀念文章的片段。”老人落座,興奮得像個孩子。


    第三章布谷鳥翅膀上的花


    翌日早晨,餘瑋有意到紅山公園跑步,希望能在舊地踫見昨日偶遇的老人,卻沒有見到他。餘瑋沿著公園錯落交織的路徑來回地跑,仍然沒有發現老人的蹤影,這讓他有些失落。而在之後的日子裡,餘瑋再也沒有遇見過這位熟知王洛賓的老人。


    公園裡一些孩子在蕩秋千,歡笑聲蕩漾在紅山上空。一些老人在放風箏,風箏飛到很高很遠的地方。有位老人收回了自己的風箏,那風箏是手工制作的,是隻粉紅色的蝴蝶,蝴蝶的觸角是兩根烤彎了的竹篾,端部粘接兩朵紅色的花。還有一些人在跳舞,是那種嫵媚又粗獷的西域舞蹈。餘瑋感覺除他之外的人皆是歡愉自在的,這些歡愉的情緒並沒有感染他,他還沒有從失落中走出來。


    走出公園,他沒急著趕回宿舍,而是隨意走在大街上。


    比起北京,烏魯木齊的街頭景像更有特色。烏魯木齊的街道很寬,騎自行車的人很少,幾乎看不到摩托車,人們要麼待在機動車道上行駛的汽車裡面,要麼走在寬寬的人行道上面。這座城市的人衣著很講究、很時尚,那些鄉下來的人也是如此,穿戴更加用心,像是為走親戚而準備的。沒有人隨意穿著拖鞋懶散地走動,好像人們從未有過這種想法。人們的個子普遍很高,特別是那些姑娘,就像是花園裡高高昂起頭來的玫瑰花一樣,美麗隻是表像,她們散發出的一種高貴與華麗更加攝人心魄。她們的眼睛是動人的,像清澈的溪水一樣,把一種可人的情緒傳遞出來;她們的微笑是迷人的,像皎潔的月光,把清爽的光輝溢灑出來。


    餘瑋在馬路邊一個名叫塔城冰淇淋的小店裡買了冰淇淋,這是他喫過的最美味的冰淇淋,他對這種冰淇淋迷人和香醇的口感贊嘆不已。店主說,這是一種哈薩克族風味的冰淇淋,完全按照哈薩克族人的制作工藝做成,香料均取材於水果或者鮮花。


    餘瑋走到紅山地下街,它由幾條連著一個圓形露天廣場的地下通道組成,像太陽的形狀。他漫步經過一些地毯店、工藝品店、點心店、花店、衣店和玉器店。他在一家玉器店前停了下來,欣賞裡面溫潤的和田美玉,有一塊形如石榴的紅皮籽玉,讓他驚嘆不已。店主說,他連著去了那位維吾爾族老人家三次,軟磨硬泡後纔得到了這塊鎮店之寶。


    “真像顆石榴,紅紅火火的!”餘瑋贊嘆道。


    隔著一家艾德萊斯絲綢店的玻璃窗,餘瑋看到幾位頭戴艷麗花帽,滿頭皆是細細長辮子,身穿艾德萊斯絲綢長裙的少女在店裡面縫制裙邊和熨燙衣領。店裡有個高高的衣架,上面掛著各種色彩絢麗、鮮艷張揚的艾德萊斯絲綢。餘瑋被這種獨特的絲綢深深吸引了,禁不住駐足觀賞。


    而餘瑋真正了解艾德萊斯絲綢已是他到新疆10年之後了。那一年春天,餘瑋負責勘察設計玉龍喀什河水利樞紐工程,正是在這條出產和田美玉的長河之濱——一個名叫吉亞鄉的村子裡,找到了艾德萊斯絲綢的源頭。這座位於絲綢之路上的古老村莊裡,村民世世代代制作這種魅力無窮的絲綢。餘瑋在位於村子正中央的艾德萊斯絲綢博物館裡,看到了這種神秘絲綢的介紹。


    西漢時期,張騫通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起於中國西安,一路向西,跨越高原峽谷,穿越沙漠盆地,深入中亞腹地,通連歐洲。東西方文明在這條大道上接觸、撞擊、整合,交融而出生機勃勃的嶄新文明,而艾德萊斯絲綢正是其中之一。


    艾德萊斯意為扎染,指根據設計圖案的效果,用線或繩子以各種方式綁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綁扎處因染料無法滲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圖案的一種印花方法。也可將成形的服裝直接扎染。扎染分串扎和撮扎兩種方式。前者圖案如露珠點點、文靜典雅;後者圖案色彩對比強烈,活潑清新。當地人給艾德萊斯絲綢起了“布谷鳥翅膀上的花”的雅號,暗喻它能帶給人們春天的氣息。


    艾德萊斯絲綢之淵源,跟一位中國公主有關。《大唐西域記》記載:在很久以前,瞿薩旦那國(古代於闐國,在今新疆和田)並不懂種桑養蠶,國王聽說東方的鄰國中國精於養蠶織絲,便遣使求取。中國視絲綢制作為商業機密,嚴令邊關禁止桑樹與蠶種出國。為此,瞿薩旦那國國王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謙遜地下聘禮,懇請與中國皇帝聯姻。中國皇帝本來就有與鄰國交好的意願,答應了瞿薩旦那國國王的請求。國王派遣了聲勢浩大的迎親使團,臨行前特意囑咐大使:“你代表我親自對中國公主說,我國素來沒有桑樹和蠶種,懇請公主能帶些過來,自己做美麗的絲綢衣裳。”公主聽了後,秘密找好桑樹和蠶的種子,將它們藏在帽子的夾層中。迎親使團迎接公主返回邊關時,檢查人員對使團人員進行了徹底搜查,唯獨懾於公主的高貴身份不敢搜查那頂藏有桑樹和蠶之種子的帽子。就這樣,公主帶著這份絕密禮物進入瞿薩旦那國,住在後來建有麻射寺的地方,做好大婚的禮儀準備後被迎入王宮,而桑樹和蠶之種便留在這裡。陽春至,種下中國桑樹;蠶月臨,開始采桑養蠶。公主剛到瞿薩旦那國時,桑樹尚未長成,隻好用其他樹葉喂養幼蠶。公主封為王妃後,將一項制度刻在巨石上:嚴禁傷害桑蠶。蠶蛾破繭而出後,方可取繭做絲。有人膽敢違反此令,神明必不庇護他。王妃隨後為蠶神專門建造了麻射寺。如今,寺院裡有幾株枯死的桑樹,據說是王妃當初所種植。直至現在,該地仍不許傷害桑蠶,凡殺蠶偷取蠶絲者,第二年就禁止他養蠶。


    小時候,爸爸從蠶農那裡弄來一些蠶讓餘瑋養,家裡沒有桑樹,餘瑋便用榆樹葉養蠶,蠶也能吐絲結繭。餘瑋對公主用其他樹葉養蠶的記載深信不疑。但他對瞿薩旦那國蠶蛾破繭後方可取絲的規定有些不解,不過很快就理解了:瞿薩旦那國信仰佛教,這項制度源於佛國對萬物生靈的憐惜。


    穿過地下通道,餘瑋來到露天廣場,左手邊是家婚紗店,櫥窗裡模特戴著的白色尖頂女士帽子餘瑋第一次見到:尖尖的帽頂上有個白色絨球,帽檐邊的一圈絨絨的白毛與之呼應,帽蓋上還繡有金色的雲形紋飾,簡直就是個藝術品。穿這樣一身婚紗的新娘該有多美啊!餘瑋不由得這樣想。


    猛地,他被一首熟悉的歌吸引,正是那首《在那遙遠的地方》。他看到了一家音像店,那首歌正是從立在店門口的大音箱裡傳出來的。他走進了音像店,一眼就看見了店內貼著的《在那遙遠的地方》的磁帶海報,海報上有位老人的大幅彩色照片:他面容清瘦,頭戴寬邊禮帽,戴著眼鏡,留有胡須,穿著紅色上衣,懷抱一把木吉他;他微微昂起頭,深情凝望遠方。照片上的老人正是王洛賓。餘瑋在貨架上找到了那盒磁帶,買了下來。


    他緊緊握著磁帶,怕丟了似的,跑步回到宿舍,小心地揭開塑料紙,打開磁帶盒,取出磁帶,然後拿出他在大學裡一直用著的隨身聽單放機,將磁帶放入單放機,戴上耳機,摁下播放鍵,歌者演唱的《在那遙遠的地方》直叩心靈,讓人如醉如痴。餘瑋細細看了磁帶目錄,A、B面全是王洛賓創作的歌,共有24首。他一口氣聽完了這些歌曲,甚至中午在樓下的餐館裡喫飯時也在聽。


    下午,餘瑋正在宿舍洗衣服,有人敲了敲門,走了進來——門是半開著的。


    “你好,你就是燕博文吧?”


    來人是個小個子。他雙目如炬,頭發微卷,單肩背著一個黑色的雙肩背包。餘瑋判斷他就是燕博文。


    “是的,你是新室友?”


    “我叫餘瑋,周五下午到的,聽管理員說你是周五上午報到的。”


    “對,我這兩天回家去了。噢,你在洗衣服,真勤快!”


    餘瑋初見燕博文,覺得很親切。這兩天來,一個人的寂寞讓他在心裡面盼著燕博文的到來。他倆熱情地握手,就像是山岡上兩隻初遇的大黑螞蟻互相用前足觸踫對方一樣。


    燕博文微笑著,放下背包,打開床上的包裹,開始鋪床。燕博文的床鋪好了,餘瑋的衣服也洗完了。不過是兩三件衣服,洗衣服更多的是為了消磨時間。


    燕博文是新疆人,畢業於新疆大學,這兩天是周末,便回家幫父母干一些農活。他的家在烏魯木齊南邊一個叫蘇拉夏的村莊,車程不過60多公裡。有條河流經村子,河邊長滿了白楊樹、白樺樹和榆樹,那條河叫蘇拉夏河。餘瑋還未及問他,他就主動告訴了餘瑋。


    餘瑋聽燕博文講蘇拉夏河,想起了黃河。自從他15歲離開家到外地讀書,見到或聽到除黃河之外的河,哪怕是一條溪流,他總會想起黃河,想起流過故鄉和自己心上的黃河。這已成了一個習慣。


    餘瑋的家在幾千裡之遙的一個村莊,清明節時,村口黃河邊上,棗花盛開,整條河和村莊都浸泡在濃郁的花香裡了。爺爺帶上自制的魚鉤,叫上餘瑋,找一處河灣,悠然地坐在小凳上釣魚。那些饞嘴的魚聞到棗花香會遊到水面下,那正是垂釣的好時機,每次總會有收獲。爺爺做魚的方法很簡單,將魚洗干淨後,直接放入那個黑漆漆的砂鍋裡面煮,不用泉眼的水,而是用黃河水。將河水盛在水盆裡,澄清後倒入砂鍋煮魚。魚煮熟後,撒鹽,放入蔥段,讓奶奶用清油潑一小勺紅辣椒面倒入魚湯。爺爺做的魚,餘瑋每次喫都覺得鮮美無比,回味無窮。每年六七月黃河發洪水時,會有很多黃河鯉魚被洪水打暈,浮在河面上,白花花的,一片連著一片。這樣的時候,村裡的人會奔走相告:“淌洪魚了!淌洪魚了!去撈魚嘍!去撈魚嘍!”男人們拿著鐵叉,背著背簍,女人們拿著鍋、盆,興奮地朝黃河邊擁去。家裡的老人則會死死地看住小孩,堅決不讓他們靠近河岸,怕被河水衝走了。接下來的好幾天,家家都在享用金色的黃河大鯉魚。洪水退去,經常有魚擱淺在河岸上的水坑裡,餘瑋發現這樣的水坑後,會叫上妹妹,拿上家裡的那個大大的洗衣盆,脫掉鞋子和外衣,隻穿一條短褲,跳進水坑,興奮地撈魚,泥水濺得滿身都是,像個泥猴一樣。


    燕博文很健談,人很爽快,從背包裡拿出他媽媽做的一大瓶牛肉醬讓餘瑋喫。餘瑋第一次喫到有這麼大顆粒牛肉的美味肉醬,裡面還摻有玫瑰花。這讓他想起了媽媽,媽媽用自己釀制的醬油表面的那層浮油泡制的蘿卜干也好喫,裡面也摻有玫瑰花。奶奶曾這樣給餘瑋說過,飯菜做得好的女人,必是個心靈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是又好又快的。餘瑋想,燕博文的媽媽也應該是和媽媽一樣的人。


    宿舍裡一下子充滿了快樂的笑聲和有趣的話題,它們就像打開房門時的穿堂風一樣令人爽快,兩天來堆積在餘瑋心頭的郁悶一下子飄走了。


    晚飯後,餘瑋提議到大樓後面的院子裡走一走,散散步。


    大樓後面的院子很大,至少有兩個標準操場那麼大,前天餘瑋去總務科時就注意到了。院子被一條南北向的路分成兩半,西側院子裡有三排二層高的樓房,總務科和後勤科在第一排,勘探隊和測繪隊在第二排,檔案室在第三排,有個獨棟的三層樓是汽車隊,還有一個鍋爐房,鍋爐房很大,連著洗澡堂。東側院子的南端是個花園,北端也是個花園,中間是個花壇。那個三層的圓形花壇正對著大樓後門,花壇頂層是花池和噴泉,池子裡面有各色金魚,其餘兩層是環狀的花園,花園被八條對稱的徑向臺階均勻分割,裡面種著各色花朵,有芍藥、郁金香、薰衣草、格桑花、大麗花,還有幾種叫不上名字的花,這些花分別種在隔開的花壇裡。花園有了花與泉,一下子靈動了起來,而這靈動的美正是花園設計師心思的展現。花園的四周長著高大的白楊樹、榆樹、蘋果樹、松樹和茶條槭,還有幾棵小的銀杏樹,估計栽培的時間不長。園子裡用碎瓷磚鋪成幾條隨意的小徑,小徑之間的空地多是草坪,也有幾塊長有草莓和蓖麻。花園裡還散布著十幾個矮矮的燈柱。


    在花園裡的小徑上,他們發現了散落在地上的昆蟲尸體,以那種灰色的、笨笨的蛾子和翠綠色的像蜻蜓一樣的蚊子居多,還有一種蠶豆大小的黃褐色甲殼蟲。這種甲殼蟲在餘瑋家鄉的田地裡有很多,每年夏收完,它們成群結隊地在空中橫衝直撞,發出低沉的“嗡嗡”聲。這種甲殼蟲獃獃傻傻的,很容易捉到,餘瑋經常捉住很多隻後用雙手輕輕地捂著,它們在手心裡躁動不安,撓得手心直癢癢。這些尸體在燈柱的周圍尤為多,密密麻麻地鋪了一層,想必是每夜撲火的結果。夕陽下,尸體的翅翼和甲殼閃著明亮的光澤,灰色的泥土是它們的背景。生命稍縱即逝,這些飛蟲歷經一場撲火的遊戲後生命便結束了。


    “這些飛蟲以失去生命為代價,夜夜撲火,何其辛苦,何其執著啊!”餘瑋觸景生情,心裡泛起一陣憐憫。


    “我們隻看到辛苦和執著。或許撲火的歷程對它們而言,充滿了快樂與某種神秘的召喚。”燕博文撿起一隻死去的甲殼蟲,“正是它們天生撲火的習性,導致了這樣的結局。”


    “而人就要比飛蛾強得多,不光有飛蛾撲火的執著,還有經歷很多次撞擊與燃燒後的思考,會吸取教訓,學會變通,變得從容謹慎。”餘瑋聯想到了人,接著燕博文的話頭補充道。


    燕博文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你說的隻是一部分人。你現在以某種情理思考飛蛾撲火的道理,體察一廂情願的真理,而其實還有另外一部分人一直像飛蛾不停地在撲火。”


    “是啊,”餘瑋笑了,“我習慣於用自己的標準判定人的行為,凡事一定要理論出是與非,現在來看,並不全是這樣。”


    “試想一下,如果這些飛蛾如貓狗一樣謹慎,這世界或許就少了飛蛾撲火的熱情和可憫了。而恰恰是它們撲火的習性,纔使我倆今天能有機會感嘆生命在偶然與必然之間的奧妙。”


    “對的,”餘瑋覺得燕博文是個很有思想和見地的人,“明天就會有燈火出現了,它在等著我們去撲呢!”


    餘瑋說完大笑了起來,燕博文也跟著會心地大笑。


    第四章尾巴向右甩起的小蝌蚪


    “你就是今年新來的實習生啊。”


    “你來過烏魯木齊嗎?”


    “我們聽說你來了。”


    “哦,中國水利水電大學,我有個親戚家的孩子也在那裡讀書。”


    “你學過計算機繪圖嗎?還得請你教教我呢。”


    “葉清揚是你校友,可他不在,出差了。”


    “烏魯木齊挺不錯的,你會適應這裡的,並且會喜歡上它的。”


    “你去過食堂嗎?得用飯票纔可以用餐。”


    當處長展玉明把餘瑋帶到水工設計處一所給同事們做介紹時,同事們大多離開了座位,向餘瑋擠了過來,至少有20個人迅速地在他身邊圍成一圈,問這道那。


    餘瑋開始有點緊張和激動,呼吸變得急促起來,目不暇接地望著一張又一張面龐。擠著空一一回復了後,展玉明又把他帶到了二所做介紹,二所隻有4個人,其他人外出做項目勘測去了。三所有十幾個人在,其中有位中年男子熱情主動地向他伸出手來,自我介紹道:“你好!我叫徐海平,歡迎你,餘瑋。”徐海平戴著眼鏡,個子在一米八以上,“希望你能留下來。”


    餘瑋有些驚訝和迷惑,他聽不懂“希望你能留下來”的意思,以為徐海平說錯了。


    三所的辦公室裡一共有十幾張桌子,每兩張擺放在一起,是那種老式的木制桌子,和餘瑋爸爸的辦公桌一個式樣,隻不過餘瑋爸爸的是棕褐色,而這裡的是深黃色。餘瑋被安排在了三所,他的辦公桌靠過道一側。水工設計處共有四個所,現有在編86名員工,餘瑋正是第86個,每年都有人或調走,或離職,去年有兩個年輕同事離職去了北京。餘瑋這纔明白了那句“希望你能留下來”的意思。


    整個上午,餘瑋出出進進。他到科情室領取了十幾本設計規範和設計手冊,又到資產部領取計算器、三角尺、圓規等器材,還到工會領了一個保溫杯。當餘瑋把這些物品擺放在辦公室裡分給他的櫃子中時,他覺得這裡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有種主人的感覺。十年寒窗或許就是為了今天,能有一塊自己的領地,憑著所學的技能和體悟出來的文化獨立養活自己,並且滋養自己。而現在,他的目標是養活自己,期望用不了幾年,他可以做到從容自如地面對生活。他在想,自己就像一粒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落在這裡,而在這裡他感受到了一種溫暖的歸屬感和希望,他會把這個希望埋在心裡,就在這裡發芽、開花,結出新的種子。當然,這種感受的根源是他所依靠的西部水電院,也就是媽媽常說起的“單位上”。“單位上”這個字眼在媽媽的心目中一直迸發著迷人的、讓人羨慕的光彩。當年五舅舅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南方石油管理局,媽媽總說“啥時候我的餘瑋纔能像舅舅一樣端上鐵飯碗呢”!


    中午下班時,徐海平叫餘瑋一起去食堂喫飯,告訴他飯票要自己到財務科買,食堂的飯比外面的要便宜得多。他還建議餘瑋下午買飯票前最好預支一個月的工資,新來的員工大都這麼做。


    下午剛上班,餘瑋到財務科預支了一個月的工資,這讓他始料未及——比爸爸的工資高出一倍多。爸爸的工資從1969年當民辦老師錢增加到1977年轉正後的3,再逐年增加到現在的。爸爸的工資已經讓媽媽很滿足了,支付了家裡絕大部分的開銷,當然最主要的是五個子女讀書的費用。餘瑋想,如果媽媽知道了,她該有多高興啊!他想馬上把自己的工資額告訴媽媽。整個下午他一直沉浸在喜悅中,這種流淌在他臉上以及腳步中的喜悅讓別人以為他是個時時充滿歡愉的人。而實際上,他是個會莫名惆悵的人,他已經望著紅山上的落日餘暉惆悵了好幾回,說不清是因思念家人或者是感嘆什麼,是那種沒有任何由來的惆悵。餘瑋從書櫃取出上午領來的所有書籍放在辦公桌上,逐一在扉頁上工工整整地寫上自己的名字和當天的日期,他覺得這是件神聖的事情。當他寫完時,他突然發現徐海平在很近的地方看著他。


    “餘瑋,你的字寫得不錯!”


    “謝謝徐工,您過譽了。”


    “你領的這幾本設計手冊編寫得非常好!平時多翻一翻,可讓你受益終生。”


    “多謝徐工指點,我一定用心研讀。”


    “我這裡正編制一份設計文件,有一部分內容想請你來做,可以嗎?”


    “我十分樂意去做,就怕做不好。”


    “你能做好的。具體地講是編寫一個計算書,然後根據計算結果用計算機繪圖軟件繪制幾張圖紙。”


    “好。”


    “那本藍色書皮的計算手冊裡有類似的算例,你可以參考它去做。不理解的地方隨時來問我。”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