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梁實秋讀書與做人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名家作品
    【市場價】
    139-201
    【優惠價】
    87-126
    【作者】 梁實秋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隨筆圖書  文學  名家作品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ISBN】978751250671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2506718
    作者:梁實秋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4年05月 

        
        
    "

    編輯推薦

    ●  梁實秋一生留下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打破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紀錄。《梁實秋讀書與做人》精選梁實秋關於讀書與做人的經典名篇,重溫一代文學大師的成長經歷和思想境界。


    ● 
    人生到了一個境界,讀書不是為了應付外界需求,不是為人,是為己,是為了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吾故曰:讀書樂。


    叔本華說,幸福即是痛苦的避免。所謂痛苦是實在的,而幸福則是根本不存在的。痛苦不存在時之態,無以名之,名之曰幸福。是故人生之目標,不在幸福之追求,而在痛苦之避免。人生即是由一串痛苦所構成。能避免一分的苦痛,即是一分的幸福。


    “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防止過分的親呢。要注意的是,友誼不可透支,總要保留幾分。


    談話,和作文一樣,有主題,有腹稿,有層次,有頭尾,不可語無倫次。

    ——梁實秋


    ● 
    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纔、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隻有實秋*像一朵花。


    ——冰心

     
    內容簡介

    《梁實秋讀書與做人》精選梁實秋談讀書和談做人的散文七十餘篇,希望能反映一代大師纔、情、趣之一端。


    梁實秋談讀書:深入淺出,以文學家、翻譯家談讀書經歷、閱讀感悟,從中可見出一代大師的成長及東西方文化之精髓,讀者亦可從中體悟到學習外國語言、閱讀外國文學的心得。


    梁實秋談做人:信手撚來,對生死,幸福,金錢,友誼等,梁實秋都有自身的獨到見解,謙和之下暗藏幽默,見出大師的修養與睿智。


     

    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1987):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


    他生於北京,畢業於清華大學,1923年赴美留學,在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及哈佛大學研究英國文學三年。歷任東南大學、青島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抗戰期間,曾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立編譯館編篡。抗戰勝利後,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去臺後曾任編譯館館長、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及文學院院長。


    梁實秋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一生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紀錄。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莎士比亞全集》等。

    目錄
    讀書篇
    Part1漫談

    漫談讀書
    好書談
    影響我的幾本書
    曬書記
    學問與趣味
    文藝與道德
    作文的三個階段
    紐約的舊書鋪
    Part2我讀
    亞瑟王的故事
    莎士比亞與時代錯誤讀書篇
    Part1漫談

    漫談讀書
    好書談
    影響我的幾本書
    曬書記
    學問與趣味
    文藝與道德
    作文的三個階段
    紐約的舊書鋪
    Part2我讀
    亞瑟王的故事
    莎士比亞與時代錯誤
    斯威夫特自挽詩
    拜倫
    瑪麗?蘭姆
    陶淵明"室無萊婦"
    讀杜記疑
    劍外
    竹林七賢
    管仲之器小哉
    Part3有感
    約翰遜的字典
    桑福德與墨頓
    《造謠學校》
    《大街》
    《曾孟樸的文學旅程》
    《傳法偈》
    《飲中八仙歌》
    獨來獨往--讀蕭繼宗《獨往集》
    書評(七則)
    《忽必烈汗》
    做人篇
    Part1修身
    162錢的教育
    166利用零碎時間
    169敬老
    172談時間
    176時間即生命
    178閑暇
    181說儉
    184廉
    187麻將
    192獎券
    Part2處世
    退休
    臉譜
    厭惡女性者
    醫生
    好漢

    升官圖
    代溝
    為什麼不說實話
    廢話
    沉默
    生病與喫藥
    花錢與受氣
    鷹的對話
    第六倫
    推銷術
    Part3做人
    大學教授
    暴發戶
    談學者
    剽竊
    談友誼
    了生死
    談幽默
    談話的藝術
    教育你的父母
    罵人的藝術
    談禮
    悲觀
    義憤
    快樂
    前言
    序言:讀書苦?讀書樂?文/梁實秋
    從開蒙說起
    讀書苦?讀書樂?一言難盡。
    從前讀書自識字起。開蒙時首先是念字號,方塊紙上寫大字,一天讀三五個,慢慢增加到十來個,先是由父母手寫,後來書局也有印制成盒的,背面還往往有畫圖,名曰看圖識字。小孩子淘氣,誰肯沉下心來一遍一遍地認識那幾個單字?若不是靠父母的撫慰,甚至糖果的獎誘,我想孩子開始識字時不會有多大的樂趣。
    光是認字還不夠,需要練習寫字,於是以描紅模子開始,“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再不就是“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或是“王子去求仙,丹成上九天,洞中纔一日,世上幾千年”。手搦毛筆管,硬是不聽使喚,若不是先由父母把著小手寫,多半就會描出一串串的大黑豬。事實上,沒有一次寫字不曾打翻墨盒硯臺弄得滿手烏黑,狼藉不堪。稍後寫小楷,白折子烏絲欄,寫上三五行就覺得很喫力。大致說來,寫字還算是愉快的事。序言:讀書苦?讀書樂?文/梁實秋
    從開蒙說起
    讀書苦?讀書樂?一言難盡。
    從前讀書自識字起。開蒙時首先是念字號,方塊紙上寫大字,一天讀三五個,慢慢增加到十來個,先是由父母手寫,後來書局也有印制成盒的,背面還往往有畫圖,名曰看圖識字。小孩子淘氣,誰肯沉下心來一遍一遍地認識那幾個單字?若不是靠父母的撫慰,甚至糖果的獎誘,我想孩子開始識字時不會有多大的樂趣。
    光是認字還不夠,需要練習寫字,於是以描紅模子開始,“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再不就是“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或是“王子去求仙,丹成上九天,洞中纔一日,世上幾千年”。手搦毛筆管,硬是不聽使喚,若不是先由父母把著小手寫,多半就會描出一串串的大黑豬。事實上,沒有一次寫字不曾打翻墨盒硯臺弄得滿手烏黑,狼藉不堪。稍後寫小楷,白折子烏絲欄,寫上三五行就覺得很喫力。大致說來,寫字還算是愉快的事。
    進過私塾或從“人,手,足,刀,尺”讀過初小教科書的人,對於體罰一事大概不覺陌生。念背打三部曲,是我們傳統的教學法。一目十行而能牢記於心,那是天纔的行徑;普通智商的兒童,非打是很難背誦如流的。英國十八世紀的約翰遜博士就贊成體罰,他說那是直截了當的教學法,頗合於我們所謂“撲作教刑”之意。私塾老師大概都愛抽旱煙,一二尺長的旱煙袋總是隨時不離手的,那煙袋鍋子可怕,白銅制,如果孩子背書疙疙瘩瘩的上氣不接下氣,當心那煙袋鍋子敲在腦袋殼上,“砰”的一聲就是一個大包。誰疼誰知道。小學教室講臺桌子抽屜裡通常藏有戒尺一條,古所謂槚檚,也就是竹板一塊,打在手掌上其聲清脆,感覺是又熱又辣又麻又疼。早年的孩子沒嘗過打手板的滋味的大概不太多。如今體罰懸為禁例,偶一為之便會成為新聞。現代的孩子比較有福了。
    從前的孩子認字,全憑記憶,記不住便要硬打進去。如今的孩子讀書,開端冊是先學注音符號,這是一大改革。本來是,先有語言,後有文字。我們的文字不是拼音的,雖然其中一部分是形聲字,究竟無法看字即能讀出聲音,或是發音即能寫出文字。注音符號(比反切高明多了)是幫助把語言文字合而為一的一種工具,對於兒童讀書實在是無比的方便。我們中國的文字不是沒有嚴密的體繫,所謂六書即是一套提綱挈領的理論,雖然號稱“小學”,小學生誰能理解其中的道理?《說文解字》五百四十個部首就會使人暈頭轉向。章太炎編了一個《部首歌》,“一、上、三、示、王、玉、玨……”煞費苦心,誰能背得上來?陳獨秀編了一部《小學識字讀本》(臺灣印行改名為《文字新論》),是文字學方面一部傑出的大作,但是顯然不是適合小學識字的讀本。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說難不難,說易不易,高本漢說過這樣一段話--
    北京語實在是一種可憐的方言,總共隻有四百二十個音綴;普通的語詞不下四千個,這四千多個的語詞,統須支配於四百二十個音綴當中。同音語詞的增進,使聽受者受了極大的困難,於此也可以想見了……(見《中國語與中國文》)
    這是外國人對外國人所說的話,我們中國兒童國語嫻熟,四聲準確,並不覺得北京語“可憐”。我們的困難不在語言,在語言與文字之間的不易溝通。所以讀書從注音符號開始,這方法是正確的。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舊式的啟蒙的教材。《百家姓》有其實用價值,對初學並不相宜,且置勿論。《三字經》《千字文》都編得不錯,內容豐富妥當,而且文字簡練,應該是很好的教材,所以直到今日還有人懷念這兩部匠心獨運的著作,但是對於兒童並不相宜。孩子懂得什麼“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民國初年,我在北平陶氏學堂讀過一個時期的小學,記得國文一課是由老師領頭高吟“擊鼓其鏜,踊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全班一遍遍地循聲朗誦,老師喉嚨干了,就指派一個學生(班長之類)代表他領頭高吟。朗誦一小時,下課。好多首詩經作品就是這樣注入我的記憶,可是過了五六十年之後自己摸索纔略知那幾首詩的大意。小時候多少時間都浪費掉了。教我讀《詩經》的那位老師的姓名已不記得,他那副不討人敬愛的音容道貌至今不能忘!
    新式的語文教科書顧及兒童心理及生活環境,讀起來自然較有趣味。民初的國文教科書,“一人二手,開門見山,山高日小,水落石出……”,“一老人,入市中,買魚兩尾,步行回家”……這一類課文還多少帶有一點文言的味道。後來仿效西人的作風,就有了“小貓叫,小狗跳……”一類的句子,為某些人所詬病。其實孩子喜歡小動物,由此而入讀書識字之門,亦未可厚非。抗戰初期我曾負責主編一套中小學教科書,深知其中艱苦,大概越是初級的越是難於編寫,因為牽涉到兒童心理與教學方法。現在臺灣使用的“國立編譯館”編印的中小學教科書,無論在內容上或印刷上較前都日益進步,學生面對這樣的教科書至少應該不至於望而生畏。
    紀律與興趣
    高中與大學一、二年級是讀書求學的一個很重要階段。現在所謂讀書,和從前所謂“讀聖賢書”意義不同,所讀之書範圍較廣,學有各門各科,書有各種各類。但是國、英、算是基本學科,這三門不讀好,以後荊棘叢生,一無是處。而這三門課,全無速成之方,必須按部就班,耐著性子苦熬。讀書是一種紀律,談不到什麼興趣。
    梁啟超先生是我所敬仰的一位學者,他的一篇《學問與興趣》廣受大眾歡迎,很多人讀書全憑興趣,無形中受了此文的影響。我也是他所影響到的一個。我在清華讀書,竊自比附於“少小愛文辭”之列,對於數學不屑一顧,以為性情不近,自甘暴棄,勉強及格而已。留學國外,學校當局強迫我補修立體幾何及三角二課。我這纔知道發憤補修。可巧我所遇到的數學老師,是真正循循善誘的一個人,他講解一條定律一項原理,不厭其詳,遠譬近喻地要學生徹底理解而後已。因此我在這兩門課中居然培養出興趣,得到優異的成績,蒙準免予參加期終考試。我舉這一個例,為的說明一件事,吾人讀書上課,無所謂性情近與不近,無所謂有無興趣。讀書上課就是紀律,越是自己不喜歡的學科,越要加倍鞭策自己努力鑽研。克制自己欲望的這一套功夫,要從小時候開始鍛煉。讀書求學,自有一條正路可循,由不得自己任性。梁啟超先生所倡導趣味之說,是對有志研究學問的人士說教,不是對讀書求學的青年致辭。
    一般人稱大學為學府,易令人滋生誤解,大學隻是又一個讀書求學的階段,直到畢業之日纔可稱之為做學問的“開始”。大學仍然是一個準備階段,大學所講授的仍然是基本知識。所以大學生在讀書方面沒有多少選擇的自由,凡是課程規定的以及教師指定的讀物是必須讀的。青年人常有反抗的心理,越是規定必須讀的,越是不願去讀,寧願自己去海闊天空地窮搜冥討。到頭來是枉費精力自己喫虧,五四時代而不知所從。張之洞的《書目答問》不足以饜所望。有一天幾個同學和我以《清華周刊》記者的名義進城去就教於北大的胡適之先生,胡先生慨允為我們開一個的國學書目,後來就發表在《清華周刊》上。內容非常充實,名為,實則龐大得驚人。梁啟超先生看到了,憑他淵博的學識開了一個更詳盡的書目。沒有人能按圖索驥地去讀,能約略翻閱一遍認識其中較重要的人名書名就很不錯了。吳稚暉先生看到這兩個書目,氣得發出“一切線裝書都丟進茅坑裡去”的名言!現在想想,我們當時惹出來的這個書目風波,倒也不是什麼壞事,隻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罷了。我們的舉動表示我們不肯枯守學校規定的讀書紀律,而對於更廣泛更自由的讀書的要求開始展露了天真的興趣。
    書到用時方恨少
    我到三十歲左右開始以教書為業的時候,發現自己學識不足,讀書太少,應該確有把握的題目東一個窟窿西一個缺口,自己沒有全部搞通,如何可以教人?既已荒疏於前,隻好惡補於後,而惡補亦非易易。我忘記是誰寫的一副對聯:“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很有意思,下句好像是左宗棠的,上句不知是誰的。這副對聯表面上語氣很謙遜,細味之則自視甚高。以上句而論,天下之書浩如煙海,當然無法遍讀,而居然發現自己尚有未曾讀過之書,則其已經讀過之書必已不在少數,這口氣何等狂傲!我愛這句話,不是因為我也感染了幾分狂傲,而是因為我確實知道自己的譾陋,許多該讀而未讀的書太多,故此時時記掛著這句名言,勉勵自己用功。
    在線試讀
    漫談讀書
    我們現代人讀書真是幸福。古者,“著於竹帛謂之書”,竹就是竹簡,帛就是縑素。書是稀罕而珍貴的東西。一個人若能垂於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用韌皮貫聯竹簡,翻來翻去以至於韌皮都斷了,那時候讀書多麼喫力!後來有了紙,有了毛筆,書的制作比較方便,但在印刷之術未行以前,書的流傳完全是靠抄寫。我們看看唐人寫經,以及許多古書的鈔本,可以知道一本書得來非易。自從有了印刷術,刻版、活字、石印、影印,乃至於顯微膠片,讀書的方便無以復加。
    物以希為貴。但是書究竟不是普通的貨物。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經驗的寶藏,所以盡管如今滿坑滿谷的都是書,書的價值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價廉未必貨色差,暢銷未必內容好。書的價值在於其內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讀《太平御覽》等書二卷,漏了一天則以後追補,他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這是“開卷有益”一語之由來。《太平御覽》采集群書一千六百餘種,分為五十五門,歷代典籍盡萃於是,宋太宗日理萬機之暇日覽兩卷,當然可以說是“開卷有益”。如今我們的書太多了,縱不說粗制濫造,至少是種類繁多,接觸的方面甚廣。我們讀書要有抉擇,否則不但無益而且浪費時間。那麼讀什麼書呢?這就要看各人的興趣和需要。在學校裡,如果能在教師裡遇到一兩位有學問的,那是幸運的事,他能適當地指點我們讀書的門徑。離開學校就隻有靠自己了。讀書,永遠不恨其晚。晚,比永遠不讀強。有一個原則也許是值得考慮的:作為一個地道的中國人,有些書是非讀不可的。這與行業無關。理工科的、財經界的、文法的,都需要讀一些蔚成中國文化傳統的書。經書當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書也一樣的重要。盲目地讀經不可以提倡,意義模糊的所謂“國學”亦不能饜現代人之望。一繫列的古書是我們應該以現代眼光去了解的。
    黃山谷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細味其言,覺得似有道理。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人,確實是面目可憎語言無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關繫安在?何以不讀書便面目可憎語言無味?我想也許是因為讀書等於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書立說必定是一時纔俊,與古人遊不知不覺受其熏染,終乃收改變氣質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廣,臉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氣,無以名之,名之曰書卷氣。同時在談吐上也自然高遠不俗。反過來說,人不讀書,則所為何事,大概是陷身於世網塵勞,困阨於名韁利鎖,五燒六蔽,苦惱煩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語言有味?

    漫談讀書


    我們現代人讀書真是幸福。古者,“著於竹帛謂之書”,竹就是竹簡,帛就是縑素。書是稀罕而珍貴的東西。一個人若能垂於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用韌皮貫聯竹簡,翻來翻去以至於韌皮都斷了,那時候讀書多麼喫力!後來有了紙,有了毛筆,書的制作比較方便,但在印刷之術未行以前,書的流傳完全是靠抄寫。我們看看唐人寫經,以及許多古書的鈔本,可以知道一本書得來非易。自從有了印刷術,刻版、活字、石印、影印,乃至於顯微膠片,讀書的方便無以復加。


    物以希為貴。但是書究竟不是普通的貨物。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經驗的寶藏,所以盡管如今滿坑滿谷的都是書,書的價值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價廉未必貨色差,暢銷未必內容好。書的價值在於其內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讀《太平御覽》等書二卷,漏了一天則以後追補,他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這是“開卷有益”一語之由來。《太平御覽》采集群書一千六百餘種,分為五十五門,歷代典籍盡萃於是,宋太宗日理萬機之暇日覽兩卷,當然可以說是“開卷有益”。如今我們的書太多了,縱不說粗制濫造,至少是種類繁多,接觸的方面甚廣。我們讀書要有抉擇,否則不但無益而且浪費時間。那麼讀什麼書呢?這就要看各人的興趣和需要。在學校裡,如果能在教師裡遇到一兩位有學問的,那是幸運的事,他能適當地指點我們讀書的門徑。離開學校就隻有靠自己了。讀書,永遠不恨其晚。晚,比永遠不讀強。有一個原則也許是值得考慮的:作為一個地道的中國人,有些書是非讀不可的。這與行業無關。理工科的、財經界的、文法的,都需要讀一些蔚成中國文化傳統的書。經書當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書也一樣的重要。盲目地讀經不可以提倡,意義模糊的所謂“國學”亦不能饜現代人之望。一繫列的古書是我們應該以現代眼光去了解的。


    黃山谷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細味其言,覺得似有道理。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人,確實是面目可憎語言無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關繫安在?何以不讀書便面目可憎語言無味?我想也許是因為讀書等於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書立說必定是一時纔俊,與古人遊不知不覺受其熏染,終乃收改變氣質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廣,臉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氣,無以名之,名之曰書卷氣。同時在談吐上也自然高遠不俗。反過來說,人不讀書,則所為何事,大概是陷身於世網塵勞,困阨於名韁利鎖,五燒六蔽,苦惱煩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語言有味?


    當然,改變氣質不一定要靠讀書。例如,藝術家就另有一種修為。“伯牙學琴於成連先生,三年不成。成連言吾師方子春今在東海中,能移人情。乃與伯牙偕往,到蓬萊山,留伯牙宿,曰:‘子居此習之,吾將迎之。’刺船而去,旬時不返。伯牙遙望無人,但聞海水澒洞崩坼之聲,山林杳冥,愴然嘆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作山仙操,曲終,成連回刺船迎之而返。伯牙遂為天下妙絕。”這一段記載,寫音樂家之被自然改變氣質,雖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禪宗教外別傳,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頓悟即能明心見性。這究竟是生有異稟的人之超絕的成就。以我們一般人而言,簡便的修養方法還是讀書。書,本身就有情趣,可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書,立在架上,放在案頭,擺在枕邊,無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對線裝書有一分偏愛。吳稚暉先生曾主張把線裝書一律丟在茅廁坑裡,這偏激之言令人聽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丟在茅廁坑裡,我丟洋裝書,舍不得丟線裝書。可惜現在線裝書很少見了,就像穿長袍的人一樣的稀罕。幾十年前我搜求杜詩版本,看到古逸叢書影印宋版蔡夢弼《草堂詩箋》,真是愛玩不忍釋手,想見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紙張墨色亦均屬上選。在校勘上、箋注上此書不見得有多少價值,可是這部書本身確是無上的藝術品。


     


     


     


    紐約的舊書鋪


    我所看見的在中國號稱“大”的圖書館,有的還不如紐約下城十四街的舊書鋪。紐約的舊書鋪是極引誘人的一種去處,假如我現在想再到紐約去,舊書鋪是我所要首先去流連的地方。有錢的人大半不買書,買書的人大半沒有多少錢。舊書鋪裡可以用的價錢買到好的書。我用三塊五角錢買到一部Jewett 譯的《柏拉圖全集》,用一塊錢買到第三版的《亞裡士多德之詩與藝術的學說》就是著名的那個Butcher 的譯本——這是我買便宜書之的紀錄。


    羅斯丹的戲劇全集,英文譯本,有兩大厚本,定價想來是不便宜,有一次我陪著一位朋友去逛舊書鋪,在一家看到全集的冊,在另一家又看到全集的第二冊,我們便不動聲色地用五角錢買了冊,又用五角錢買了第二冊。用同樣的方法我們在三家書鋪又拼湊起一部《品內羅戲劇全集》。後來我們又想如法炮制拼湊一部《易卜生全集》,無奈工作太偉大了,沒有能成功。


    別以為買舊書是容易事。,你這兩條腿就受不了,串過十幾家書鋪以後,至少也要三四個鐘頭,則兩腿謀革命矣。餓了的時候,十四街有的是賣“熱狗”的,臘腸似的鮮紅的一條腸子夾在兩爿面包裡,再塗上一些芥末,頗有異味。再看看你兩隻手,可不得了,至少有一分多厚的灰塵。然後你左手挾著一包,右手提著一包,在地底電車裡東衝西撞地踉蹌而歸。書鋪老板比買書的人精明。什麼樣的書有什麼樣的行市,你不用想騙他。並且買書的時候還要仔細,有時候買到家來便可發現版次的不對,或竟脫落了幾十頁。遇到合意的書不能立刻就買,因為頂痛心的事無過於買妥之後走到別家價錢還要便宜;也不能不立刻就買,因為纔一回頭的工夫,手長的就許先搶去了。這裡面頗有一番心機。


    在中國買英文書,價錢太貴還在其次,簡直的就買不到。


    因此我時常的憶起紐約的舊書鋪。


     


     


    了生死


    信佛的人往往要出家。出家所為何來?據說是為了一大事因緣,那就是要“了生死”。在家修行,其終極目的也是為了要“了生死”。生死是一件事,有生即有死,有死方有生,“了”即是“了斷”之意。生死流轉,循還不已,是為輪回,人在輪回之中,縱不墮入惡趣,生、老、病、死四苦煎熬亦無樂趣可言。所以信佛的人要了生死,超出輪回,證無生法忍。出家不過是一個手段,習靜也不過是一個手段。


    但是生死果然能夠了斷嗎?我常想,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何處去,生非甘心,死非情願,所謂人生隻是生死之間短短的一橛。這種看法正是佛家所說“分段苦”。我們所能實際了解的也正是這樣。波斯詩人奧瑪·海亞姆的四行詩恰好說出了我們的感覺:


    Into this universe,and why not knowing,


    Nor whence,like water willy-nilly flowing;


    And out of it,as wind along the waste,


    I know not whither,willy-nilly blowing.


     


    不知為什麼,亦不知來自何方,


    就來到這世界,像水之不自主地流;


    而且離了這世界,不知向哪裡去,


    像風在原野,不自主地吹。


     


    “我來如流水,去如風”,這是詩人對人生的體會。所謂生死,不了斷亦自然了斷,我們是無能為力的。我們來到這世界,並未經我們同意,我們離開這世界,也將不經我們同意。我們是被動的。


    人死了之後是不是萬事皆空呢?死了之後是不是還有生活呢?死了之後是不是還有輪回呢?我隻能說不知道。使哈姆雷特躊躇不決的也正是這一種猜疑。按照佛家的學說,“斷滅相”絕非正知解。一切的宗教都強調死後的生活,佛教則特別強調輪回。我看世間一切有情,是有一個新陳代謝的法則,是有遺傳嬗遞的跡像,人恐怕也不是例外,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如是而已。又看佛書記載輪回的故事,大抵荒誕不經,可供談助,兼資勸世,是否真有其事殆不可考。如果輪回之說尚難證實,則所謂了生死之說也隻是可望不可即的一個理想了。


    我承認佛家了生死之說是一崇高理想。為了希望達到這個理想,佛教徒制定許多戒律,所謂根本五戒,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這還都是所謂“事戒”,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之“性戒”尚不在內。這些戒律都是要我們在此生此世來身體力行的。能徹底實行戒律的人方有希望達到“外息諸緣,內心無喘”的境界。隻有切實地克制情欲,方能逐漸地做到“情枯智訖”的功夫。所有的宗教無不強調克己的修養,斬斷情根,裂破俗網,然後纔能湛然寂靜,明心見性。就是佛教所斥為外道的種種苦行,也無非是戒的意思,不過做得過分了些。中古基督教也有許多不近人情的苦修方法。凡是宗教都是要人收斂內心截除欲念。就是倫理的哲學家,也無不倡導多多少少的克己的苦行。折磨肉體,以解放心靈,這道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以愛根為生死之源,而且自無始以來因積業而生死流轉,非斬斷愛根無以了生死,這一番道理便比較難以實證了。此生此世持戒,此生此世受福,死後如何,來世如何,便渺茫難言了。我對於在家修行的和出家修行的人們有無上的敬意。由於他們的參禪看教,福慧雙修,我不懷疑他們有在此生此世證無生法忍的可能,但是離開此生此世之後是否即能往生淨土,我很懷疑。這淨土,像其他的被人描寫過的天堂一樣,未必存在。如果它存在,隻是存在於我們的心裡。西方斯多葛派哲學家所謂個人的靈魂於死後重復融合到宇宙的靈魂裡去,其種種信念也無非是要人於臨死之際不生恐懼,那說法雖然簡陋,卻是不落言筌。蒙田說:“學習哲學即是學習如何去死。”如果了生死即是了解生死之謎,從而獲致大智大勇,心地光明,無所恐懼,我相信那是可以辦到的。所以在我的心目中,宗教家乃是富理想而又重實踐的哲學家。至於了斷生死之說,則我自慚劣鈍,目前隻能存疑。


     


     


     


    談幽默


    幽默是humor 的音譯,譯得好,音義兼顧,相當傳神,據說是林語堂先生的手筆。不過幽默二字,也是我們古文學中的現成語。《楚辭·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幽默是形容山高谷深荒涼幽靜的意思,幽是深,默是靜。我們現在所要談的幽默,正是意義深遠耐人尋味的一種氣質,與成語幽默二字所代表的意思似乎頗為接近。現在大家提起幽默,立刻想起原來幽默二字的意思了。


    幽默一語所代表的那種氣質,在西方有其特定的意義與歷史。據古代生理學,人體有四種液體:血液、粘液、黃膽液、黑膽液。這些液體名為幽默(humors)素有密切關聯。血似空氣,濕熱;黃膽液似火,干熱;粘液似水,濕冷;黑膽液似土,干冷素在某一種液體中特別旺盛,或幾種液體之間失去平衡,則人生病。液體蒸發成氣,上升至腦,於是人之體格上的、心理上的、道德上的特點於以形成,是之謂他的脾氣性格,或徑名之曰他的幽默。完好的性格是沒有一種幽默主宰他。樂天派的人是血氣旺,善良愉快而多情。膽氣粗的人易怒,焦急、頑梗、記仇。粘性人遲鈍,面色蒼白、怯懦。憂郁的人貪喫、畏縮、多愁善感。幽默之反常狀態能進一步導致誇張的特點。在英國伊利莎白時代,幽默一詞成了人的“性格”(disposition)的代名詞,繼而成了“情緒”(mood)的代名詞。到了一六〇〇年代,常以幽默作為人物分類的準繩。從十八世紀初起,英語中的幽默一語專用於語文中之足以引人發笑的一類。幽默作家常是別具隻眼,能看出人類行為之荒謬、矛盾、滑稽、虛偽、可哂之處,從而以犀利簡潔之方式一語點破。幽默與警語(wit)不同,前者出之以同情委婉之態度,後者出之以尖銳諷刺之態度,而二者又常不可分辨。例如莎士比亞創造的人物之中,孚斯塔夫滑稽突梯,妙語如珠,便是混合了幽默與警語之好的榜樣之一。


    幽默一詞雖然是英譯,可是任何民族都自有其幽默。常聽人說我們中國人缺乏幽默感。在以儒家思想為正統的社會裡,幽默可能是不被鼓勵的,但是我們看《詩經·衛風·淇奧》:“善戲謔兮,不為虐兮”。謔而不虐仍不失為美德。東方朔、淳於髡,都是滑稽之雄。太史公曰:“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為立《滑稽列傳》。較之西方文學,我們文學中的幽默成分並不晚出,也並未被輕明理學大盛,教人正心誠意居敬窮理,好像容不得幽默存在,但是文學作家,尤其是戲劇與小說的作者,在編寫行文之際從來沒有舍棄幽默的成分。幾乎沒有一部小說沒有令人絕倒的人物,幾乎沒有一出戲沒有小丑插科打諢。至於明末流行的笑話書之類,如馮夢龍《笑府序》所謂“古今世界一大笑府,我與若皆在其中供話柄,不話不成人,不笑不成話,不笑不話不成世界”,直把笑話與經書子史相提並論,更不必說了。我們中國人不一定比別國人缺乏幽默感,不過表現的方式容或不同罷了。


    我們的國語隻有四百二十個音綴,而語詞不下四千(高本漢這樣說)。這就是說,同音異義的字太多,然而這正大量提供了文字遊戲的機會。例如詩詞裡“晴”、“情”二字相關,俗話中生熟的“生”與生育的“生”二字相關,都可以成為文字遊戲。能說這是幽默嗎?在英國文學裡,相關語(pun)太多了,在十六世紀時還成了一種時尚,為雅俗所共賞。文字遊戲不是上乘的幽默,靈機觸動,偶一為之,尚無不可,濫用就惹人厭。幽默的精義在於其中所含的道理,而不在於舞文弄墨博人一粲。所以善幽默者,所謂幽默作家(humourists),其人必定博學多識,而又悲天憫人,洞悉人情世故,自然的談吐珠璣,令人解頤。英小說家薩克雷於一八五一年做一連串演講,《英國十八世紀幽默作家》,刊於一八五三年,歷述斯威夫特、斯特恩等的思想文字,著重點皆在於其整個的人格,而不在於其支離瑣碎的妙語警句。幽默引人笑,引人笑者並不一定就是幽默。人的幽默感是天賦的,多寡不等,不可強求。


    王爾德遊美,海關人員問他有沒有應該申報納稅的東西,他說:“沒有什麼可申報的,除了我的天纔之外。”這回答很幽默也很自傲。他可以這樣說,因為他確是有他一分的天纔。別人不便模仿他。我們欣賞他這句話,不是欣賞他的恃纔傲物,是欣賞他諷刺了世人重財物而輕纔智的陋俗的眼光。我相信他事前沒有準備,一時興到,乃脫口而出,語妙天下,譏嘲與諷刺常常有幽默的風味,中外皆然。


    我有一次為文,引述了一段老的故事:某寺僧向人怨訴送往迎來不勝其煩,人勸之曰:“塵勞若是,何不出家?”稿成,投寄某刊物,刊物主編以為我有筆誤,改“何不出家”為“何必出家”,一字之差,點金成鐵。他沒有意會到,反語(irony)也往往是幽默的手段。


     


     


    教育你的父母


    “養不教,父之過。”現在時代不同了。父母年紀大了,子女也負有教育父母的義務。話說起來好像有一點刺耳,而事實往往確是這樣。


    “活到老,學到老”,前半句人人皆優為之,後半句卻不易做到。人到七老八十,面如凍梨,痴獃黃手,步履維艱,還教他學什麼?隻合含飴弄孫(如果他被準許做這樣的事),或隻坐在公園木椅上曬太陽。這時候做子女的就要因材施教,教他的父母不可自暴自棄,應該“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人生七十纔開始”。西諺有雲:“沒有狗老得不能學新把戲。”


    豈可人不如狗?並且可以很容易地舉出許多榜樣,例如:


    一、摩西老祖母一百歲時還在畫。


    二、羅素九十四歲時還在奔走世界和平。


    三、蕭伯納九十二歲還在編戲。


    四、史懷澤八十九歲還在非洲行醫。


    五、歌德寫完他的《浮士德》時是八十三歲。


    旁敲側擊,教他見賢思齊,爭上遊,不可以自甘老朽,飽食終日。遊手好閑,耗喫等死,就是沒出息。年輕人沒出息,猶有指望,指望他有朝一日悔過自新。上了年紀的人沒出息,還有什麼指望?下輩子!


    孩子已經長大成人,甚至已經生男育女,在父母眼中他還是孩子。所以老萊子彩衣娛親,僕地作兒啼,算是孝行。那時候他已經行年七十,他的父母該是九十以上的人了。這種孝行


    如今不可能發生。如今的孩子,翅膀一硬,就要遠走高飛,此後男婚女嫁,小兩口子自成一個獨立的單位,五世同堂乃成為一種幻想,或竟是夢魘。現代子女應該早早提醒父母,老境如何打發,宜早為之計,告訴他們如何儲蓄以為養老之資,如何鍛煉身體以免百病叢生。重要的是要他們心理有所準備,需要自求多福。頤養天年,與兒女無涉。俗語說:“一個人可以養活十個兒子,十個兒子養不活一個爸爸。”那就是因為兒子本身也要養活兒子,自顧不暇,既要承上,又要啟下,忙不過來。十個兒子互相推諉,爸爸就沒人管了。


    代溝之說,有相當的道理。不過這條溝如何溝通,隻好潛移默化,子女對父母未便耳提面命。上一代的人有許多怪習慣,例如,父母對於用錢的方式,就常不為子女所了解。年輕人心裡常嘀咕,你要那麼多錢干什麼?一個錢也帶不了棺材裡去!一個錢看得像鬥大,一串串的穿在肋骨上,就是舍不得摘下來。


    眼瞧著錢財越積越多,而生活水準不見提高。嘀咕沒有用,要事實上逐步提示新的生活模式。看他的一把坐椅缺了一隻腳,墊著一塊磚,勉強湊和,你便不妨給他買一張轉椅躺椅之類,看他肯不肯坐。看他的衣服捉襟見肘,污漬斑斑,你便不妨給他買一件松松大大的夾克,看他肯不肯穿。這當然不免要破費幾文,然而這是個案研究的教學法,教具是免不了的。終極目的是要父母懂得如何過現代的生活,要讓他知道消費未必就是浪費。


    勤儉起家的人無不愛惜物資。一顆飯粒都不可剩在碗裡,更不可以落在地上。一張紙,一根繩,都不能委棄。以至家家都有一屋子的破銅爛鐵。陶侃竹頭木屑的故事一直傳為美談,須知陶侃至少有儲存那些竹頭木屑的地方。如今三房兩廳的逼仄的局面,如何容得下那一大堆的東西?所以做子女的在家裡要不時地負起清除家裡陳年垃圾的責任。要教導父母,莫要心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我們一般中國人沒有立遺囑的習慣,盡管死後子女打得頭破血出,或是把一張楠木桌鋸成兩半以便平分,或是纏訟經年丟人現眼,就是不肯早一點安排清楚。其原因在於諱言死。人活著的時候稱死為“不諱”或“不可諱”,那意思就是說能諱時則諱,直到翹了辮子纔不再諱。逼父母立遺囑,這當然使不得。勸父母立遺囑,也很難啟齒。究竟如何使父母早立遺囑,就要相機行事,乘父母心情開朗的時候,婉轉進言,善為說詞,以不傷感情為主。等到父母病革,快到易簀的時候纔請他口授遺言,似乎是太晚了一些。


    教育的方法多端,言教不如身教。父母設非低能,大抵也會知道模仿。在公共場所,如果年輕人都知道不可喧嘩,他們的父母大概也不會大聲說話。如果年輕人都知道魚貫排隊,他們的父母也不會再攘臂搶先。如果年輕人不牽著狗在人行道上遺屎,他們的父母也許不好意思到處吐痰。種種無言之教,影響很大,父母教育兒女,兒女也教育父母,有些事情是需要解釋的,例如,中年發福不是好現像,要防止血壓高,要注意膽固醇等等。


    有些父母在行為上犯有錯誤,甚至惡性重大不堪造就,為人子者也負有教育的責任。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而不違,勞而不怨。”這就是說,父母有錯,要委婉勸告,不可不管;他不聽,也不可放棄不管,更不可怨恨。當然,更不可以體罰。看父母那副孱弱的樣子,不足以擋尊拳。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