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集·文學翻譯卷(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名家作品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獎評獎辦公室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名家作品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206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220636
    作者: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獎評獎辦公室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 

        
        
    "

    編輯推薦

    國家高級別文學大獎選本


    中國作家協會獨享授權


    代表2018-2021年度中國文學成就

     
    內容簡介

    魯迅文學獎是體現國家榮譽的重要文學獎之一,旨在獎勵優秀的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和文學翻譯作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繁榮發展。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獎評獎辦公室編輯的《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這套文集是由中國作家協會授權的、國家高級別文學大獎的選本,代表2018-2021年度中國文學成就。作品集共六卷,按照魯迅文學獎獎項劃分分為中短篇小說卷(中篇小說獎和短篇小說獎合並為一卷)、散文雜文卷、詩歌卷、文學理論評論卷、報告文學卷和文學翻譯卷,是此次魯迅文學獎的獲獎作品精選合輯。有精平兩種裝幀,旨在滿足廣大讀者閱讀和收藏的不同需要。

    作者簡介

    為加強對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評獎工作的領導,中國作協成立了以鐵凝主席為主任,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為秘書長的魯迅文學獎評獎協調委員會,具體指導評獎工作。黨組書記處成員李敬澤、吳義勤、陳彥、邱華棟、施戰軍、鄧凱和副主席閻晶明分別擔任各評獎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全程參與評獎的組織領導。成立由黨組成員胡邦勝擔任組長的紀律監察組,全程監督評獎。同時,根據《魯迅文學獎評獎條例》的規定,認真遴選確定了76名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及文學組織工作者擔任評獎委員會委員。

    目錄

    第八屆(2018—2021)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評獎委員會 1
    第八屆(2018—2021)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獲獎譯作名單 2

    獲獎譯作《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譯者許小凡 1
    許小凡簡介 1
    獲獎譯作《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作者林德爾•戈登 2
    林德爾•戈登簡介 2
    獲獎感言 許小凡/3
    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節選)
    (英國)林德爾•戈登著 許小凡譯/4

    獲獎譯作《奧麥羅斯》譯者楊鐵軍 53
    楊鐵軍簡介 53

     


    第八屆(2018—2021)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評獎委員會 1


    第八屆(2018—2021)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獲獎譯作名單 2


     


    獲獎譯作《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譯者許小凡 1


    許小凡簡介 1


    獲獎譯作《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作者林德爾•戈登 2


    林德爾•戈登簡介 2


    獲獎感言 許小凡/3


    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節選)


    (英國)林德爾•戈登著 許小凡譯/4


     


    獲獎譯作《奧麥羅斯》譯者楊鐵軍 53


    楊鐵軍簡介 53


    獲獎譯作《奧麥羅斯》作者德裡克•沃爾科特 54


    德裡克•沃爾科特簡介 54


    獲獎感言 楊鐵軍/55


    奧麥羅斯(節選)


    (聖盧西亞)德裡克•沃爾科特著 楊鐵軍譯/57


     


    獲獎譯作《我的孩子們》譯者陳方 65


    陳方簡介 65


    獲獎譯作《我的孩子們》作者古澤爾•雅辛娜 66


    古澤爾•雅辛娜簡介 66


    我的譯作,我的“孩子” 陳 方/67


    我的孩子們(節選) (俄羅斯)古澤爾•雅辛娜著 陳方譯/69


     


    獲獎譯作《小說周邊》譯者竺祖慈 131


    竺祖慈簡介 131


    獲獎譯作《小說周邊》作者籐澤周平 132


    籐澤周平簡介 132


    獲獎感言 竺祖慈/133


    小說周邊(節選) (日本)籐澤周平著 竺祖慈譯/135


     


    獲獎譯作《風的作品之目錄》譯者薛慶國 211


    薛慶國簡介 211


    獲獎譯作《風的作品之目錄》作者阿多尼斯 212


    阿多尼斯簡介 212


    獲獎感言 薛慶國/213


    風的作品之目錄(節選) (敘利亞)阿多尼斯著 薛慶國譯/215

    在線試讀
    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節選)
    (英國)林德爾•戈登著 許小凡譯
    第十章
    完美人生
    The Perfect Life
    《四個四重奏》起始於“痛楚的、私密的回憶”——與舊日戀人的重逢,或“做錯的、害人的事”——又從這裡開始,再現了詩人在肯星頓的牧師宿舍裡重鑄命運的掙扎。從這組詩初的題目中也能看出這一點,直到1942年9月艾略特完成這組詩之前,他一直都打算將其命名為《肯星頓四重奏》。在回憶裡,這段日子似乎就居於“格林盆”鎮——一處泥沼——危險的邊緣。① ()在艾略特人生中,1934年至1938年間的這段磨難逐漸代表了1940年至1942年間那個戰火中的國家。然而,就在這個人與家國的危機當中,對完美生活的向往仍然瑩瑩閃動,連同這其中蘊含的新生的允諾。
    盡管在四首詩裡,隻有一首的場景位於新英格蘭,但作為整體,這組詩復興了美國清教徒在地上構建完美人生的決心。在17世紀,他們嚴格按順序排布成為上帝選民的征兆,忠實傳達這一點的需求比任何其他藝術上的要求都更加重要,他們也因此揚棄了更具想像力的文學形式,轉而選擇平實的文風。同樣地,艾略特也常常借有意為之的散文化詩體排布著內心的秩序。“詩歌算不了什麼。”他在1940年如是說。
    在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眼中,艾略特早就是個“新英格蘭校長”,龐德則對艾略特的血統頗有微詞,“新英格蘭的奶頭裡滲出的……稀薄的奶水”。直到詩人生涯的晚期,艾略特都遲遲不願承認自己身肩的美國本土傳統,這實際是出於一種對“偏狹地方主義”的恐懼。他從早開始就渴望成為一名世界性的、而非霍桑那樣囿於一方的作家——盡管他實際上與霍桑多有相似。然而他也並沒有丟棄美國本土的傳統:通過將布道文和靈魂自傳這類文體帶向偉大的,他讓殖民時期新英格蘭的理想主義、艱苦奮鬥的精神和道德力量都得到了復興。同時,在與歐洲和東方的不斷比較之中,他也重振了美國本土的傳統,使其脫離了“偏狹地方主義”的圍困。

    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節選)


    (英國)林德爾•戈登著 許小凡譯


    第十章


    完美人生


    The Perfect Life


    《四個四重奏》起始於“痛楚的、私密的回憶”——與舊日戀人的重逢,或“做錯的、害人的事”——又從這裡開始,再現了詩人在肯星頓的牧師宿舍裡重鑄命運的掙扎。從這組詩初的題目中也能看出這一點,直到1942年9月艾略特完成這組詩之前,他一直都打算將其命名為《肯星頓四重奏》。在回憶裡,這段日子似乎就居於“格林盆”鎮——一處泥沼——危險的邊緣。① ()在艾略特人生中,1934年至1938年間的這段磨難逐漸代表了1940年至1942年間那個戰火中的國家。然而,就在這個人與家國的危機當中,對完美生活的向往仍然瑩瑩閃動,連同這其中蘊含的新生的允諾。


    盡管在四首詩裡,隻有一首的場景位於新英格蘭,但作為整體,這組詩復興了美國清教徒在地上構建完美人生的決心。在17世紀,他們嚴格按順序排布成為上帝選民的征兆,忠實傳達這一點的需求比任何其他藝術上的要求都更加重要,他們也因此揚棄了更具想像力的文學形式,轉而選擇平實的文風。同樣地,艾略特也常常借有意為之的散文化詩體排布著內心的秩序。“詩歌算不了什麼。”他在1940年如是說。


    在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眼中,艾略特早就是個“新英格蘭校長”,龐德則對艾略特的血統頗有微詞,“新英格蘭的奶頭裡滲出的……稀薄的奶水”。直到詩人生涯的晚期,艾略特都遲遲不願承認自己身肩的美國本土傳統,這實際是出於一種對“偏狹地方主義”的恐懼。他從早開始就渴望成為一名世界性的、而非霍桑那樣囿於一方的作家——盡管他實際上與霍桑多有相似。然而他也並沒有丟棄美國本土的傳統:通過將布道文和靈魂自傳這類文體帶向偉大的,他讓殖民時期新英格蘭的理想主義、艱苦奮鬥的精神和道德力量都得到了復興。同時,在與歐洲和東方的不斷比較之中,他也重振了美國本土的傳統,使其脫離了“偏狹地方主義”的圍困。


    為了信念橫渡大西洋的安德魯•艾略特是他奉為楷模的一位先祖。艾略特在哈佛閱讀的《奧義書》《神曲》和《鬥士參孫》,以及中世紀晚期的神秘主義者,包括聖十字約翰和諾維奇的茱莉安,都為他奠定了開展比較的傳統。這些也都為他描繪了相似的、朝向完美的征程。艾略特把在自己的時代——二戰期間殘酷的歲月——復興這一切的任務擔在肩上。“現在,”他在1940年寫道,“所處的情況/看起來似乎不利。”


    艾略特所繼承並志在復興的那種人生其實擁有十分簡單的形式。他的長詩常因旁征博引令人望之生畏,但不論是那彌漫《荒原》的貧瘠,還是《聖灰星期三》裡“轉身”所像征的皈依對情感提出的苛求,它們都不過以不同方式指向了同一個簡單的觀點。正如《燒毀的諾頓》題記中指出的,兩條路一樣都能通向完美: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條路。


    “上升的路”是由靈視的瞬間指引的人生,在那之中,人的心智得以感到一種無時間的、永恆的“真實”。它始於燒毀的諾頓裡的花園,在那裡,艾略特沿著自己的直覺摸索著上升的路。當他與艾米莉•黑爾一同漫步走過玫瑰園,一種令他驚異的情感喚醒了他,讓他在一瞬間瞥見了“光的中心”。人類之愛竟能讓他再次蒙受神光的照耀,況且他早已不再是個純潔的青年了,在經歷了那一切婚姻的玷污後,這樣的福祉竟然在一個中年男人身上降臨了。這無異於一個奇跡。敘述者走出了玫瑰園,穿過草坪,走向一個干的水泥鑄成的枯水的池子,陽光似乎將池子注滿了水。他感到了《荒原》中一樣無以言傳的狂喜——一個男人沉醉在對胳臂抱滿鮮花的“風信子女孩”的回憶裡,“諦視光的中心/那一片寂靜”。但這份回憶終究坍塌了,沉沒在了肮髒的倫敦一段干癟的性交場面之中。在燒毀的諾頓,這個瞬間也一樣消逝了:一片雲遮住了太陽,池子重又干涸,靈視的幻景隻剩下“前延又後伸的/虛擲的悲傷的時間”。但這狂喜在兩個情景中的消逝各有不同。《荒原》中的男人從崇高被拋至虛無,而在《燒毀的諾頓》裡,他卻在崇高中轉而感到另一條道路,沿著它,我們或可超越我們不完美的存在。這樣一來,“上升的路”就激勵著我們探尋那“下降的路”。


    直到《燒毀的諾頓》,艾略特都一直渴望著上帝的選民——那些永遠沐浴神恩的光照的人——所踏上的上升的道路,但經歷了1934年至1939年間在想像中那場與復仇女神的狹路相逢,他在後面幾首四重奏裡選擇了與另一群人為伍:那些必須回爐重鑄的、不完美的人。“罪是必要的”,上帝告訴14世紀的諾維奇的茱莉安。這也是艾略特心知肚明的。下降的路籠罩著居於四重奏中心的兩首詩——《東科克爾村》和《干燥的塞爾維吉斯》。這條路無異於對著原罪開刀,切除一個人的所有感覺、知識,甚至整個存在。走上這條路的人必須假裝自己是神靈一樣陌異的他者;如果他想觸及人性與人類知識邊界之外的知識,他就必須割舍一切他為珍惜的品質。


    《燒毀的諾頓》在1936年首印時尚還獨立成篇。此後他創作了《家庭團聚》,隨後的三首四重奏又各自出版,這都讓我們有理由認為四重奏之間互不相干。然而,這四首詩確是一個整體,這不僅因為形式上五部分的結構一再重復,還在於更富深意的、重復的策略。這也正是愛默生在隨筆中采用的策略,每一個句子都獨立自主,卻都以不同形式重復著同一個思想。這同樣也是布道文體采用的手法,其中的每一部分,無論平淡無奇還是富有詩性,都旨在以不同的方式喚醒聽眾。艾略特作為經文的書寫正是美國傳統的一部分。他借鋻了《聖經》音律的頓挫,它的長句,蓄積待發的節奏,玄秘的、神諭般的語言,以及它向著那無以言傳的神啟的流動。讀者必須或縱身愛默生句間的深壑,或在惠特曼零落的點陣中串起軌跡,或填補艾略特詩行間的空白。艾略特模仿著《聖經》中的重復,也模仿著它散文化與詩化語言相交織的風格,他認為這對長詩的創作至關重要。


    重復本身就是《四個四重奏》說教內容的一部分:一次又一次努力接近完美的人生,並且不求朝聖終點處對努力的回報。在艾略特構想的完美人生裡,那看似結局的地方(或是指一切努力的,或僅指一首詩的結束)似乎變成了一個新的開始。玫瑰園裡的一瞬在1936年《艾略特詩全集》的末尾似乎成了但丁的《天堂篇》,但就在這一瞬的餘音裡,一首長詩將從此開始,而這長詩本身就要求著往復不懈的努力。在此後的每首詩裡,同樣的努力都在新的自我磨滅的險境中重復上演:在《東科克爾村》裡,下降的路意味著任憑手術刀在身上擺布;在《干燥的塞爾維吉斯》中,這條路則是穿過風急浪高的海面,“向前行罷”。


    盡管每到結尾處,新一輪的努力總又重新開始,但艾略特也的確暗示了前進的可能:“我的開始之日便是我的結束之時。”從一個意義上說,他不過是在表達生命無可阻擋向死亡行進的步伐。但對基督徒而言,死亡是永生的起點:“我的結束之時便是我的開始之日。”一個探索者在時間的桎梏裡生活,雙眼卻凝視著永恆:這崇高的前進的可能性蘊含在他對“這不可想像的/零夏”的渴望中——那在季節更替的時間圖式之外的、更整全的存在。


    艾略特自問,時間之內的我們該如何生活纔能征服時間?每一部《四重奏》都探索著一個源自詩人生活的、時間與無時間的交彙點。《燒毀的諾頓》中存在一個愛的瞬間,但愛變成了“一抔玫瑰花瓣上的塵土”。對艾米莉•黑爾來說,這將是她終其一生都無法解開的“謎團”。但獨自肩負靈魂的重擔的艾略特並未脫離他美國故事的藍本:詹姆斯筆下生命力漸漸蘇醒的新英格蘭人出於更高尚的、“做對的事”的道德熱情拒絕了愛;梅爾維爾放棄了岸上的安逸,選擇直面上帝造物的秘密;哈克貝利•費恩溜進印第安保留地(艾略特曾說過,“再沒有比哈克更孤獨的人物形像了”);“獨行俠”① ()轉身離開家園、策馬向著落日奔馳,去直面家中一畝三分地之外險惡的現實。艾略特將要踏入的邊疆,恰恰也是時間與永恆的邊界。


    與這些同類的交談僅是他孤寂旅途中短暫的休憩。終其一生,艾略特在大多數時間裡都是個隱士,隻把對世事的參與當作身為公眾人物或行善的基督教徒無可推卸的責任。愛是得來不易的:直到生命後八九年之前,他一直為比女性更崇高的事物蓄積著激情,正如為建立羅馬的崇高命運拋棄狄多的埃涅阿斯。諸神喚起埃涅阿斯,敦促他踏上新的航程,允諾他永不衰落的羅馬帝權,這個場景讓艾略特感同身受。《干燥的塞爾維吉斯》中,艾略特在重溫祖先的航行、懷想老安德魯•艾略特的同時,也努力培養著如同這位古典英雄的虔敬(pietas):“向前行罷,航海的人們。”


    “命運”一詞無疑也回蕩在與《四個四重奏》同時創作的散文中。那個讓他諦視光的中心的女人始終隻是舊日的一個影子,隻當她喚醒主人公命運的時候,纔被允準侵入他的意識。因為在這裡,在首《四重奏》中,主人公奏起的僅是他個人前程的樂章——他尚未成為對著我們說話、激起我們共鳴的英雄楷模。我們聽見了那隻屬於他一個人的時刻,卻無法與他分享這一刻。他也沒有解釋愛為什麼要徹底地變成“塵土”。這斷然地拒絕在另一個夏夜重又上演:雙雙對對的男女手挽手跳著舞,腳步和著拍子抬起又落下。詩人抬起頭望了望這不斷上演的、婚配與沃土的節日,但緊接著的陰沉的審判就像一把匕首當頭落下:“糞與死”,一切後都不過如此。這嚴厲的拒斥讓人想起霍桑的故事:清教徒的非難讓歡樂山熱鬧的婚事不歡而散。② ()比起艾略特,霍桑更明白這類掃興的行為本身就處於道德的灰暗地帶:對腐爛、“糞”與“灰燼”殘酷的覺知本身也是腐壞的。它扭曲了情感的聯結。


    在與無時間的相交中,那個定點並非愛,而是藝術:一個中國的壇罐創造於時間中的某個點,卻能“靜止/永久地在其靜止中運動”。還在彌爾頓學院讀中學時,一位室友的祖母收集塞勒姆的商船運回來的中國壇罐,這曾讓艾略特艷羨不已。在這裡,這隻壇子代表了艾略特此時向往的古典藝術。正如這壇子中凝聚的中國文明的成就,也正如在儀式感與神秘感籠罩下的花園凝聚著英國文明的成就,艾略特嘗試著延續屬於他自己的傳統,像新英格蘭的神學家一樣傳遞上帝的道。普通的言語“松脫、滑動、消逝/因為用詞不當而衰退,勢必不得其所”,但要對付時間的河流裡語言永恆的衰退,就要效仿“曠野裡的道”——那好像法律一樣鐫刻在石板上的、經文般歷久不衰的永恆言語。


    這一宏偉事業早的推動力,來自燒毀的諾頓裡那個靜默的、沒有面目的同伴:不是那個有著血肉之軀的女人,而是愛的化育之力。這首詩源自“我們”的共同經歷,但艾米莉•黑爾催生這一切的力量卻大多來自回憶與想像,而並非他們間頻繁的會面——分別或許還能讓這力量益發滋長。於是艾米莉•黑爾被從這些詩的公眾面孔上抹去了,這個過程不僅意味著將生活合理地變成藝術,還意味著將她未經言說的訴求並入《燒毀的諾頓》末尾處“引誘的聲音”。對艾略特來說,引誘是愛的肉感濾出的殘渣。艾略特自初的少作起就表現出了對感官的疑慮。他堅信愛太脆弱了,經不起人的消受。


    在艾米莉•黑爾的身上,艾略特寄托了非同一般的厚望,他希望她的愛能契合他自身的需求,將小寫的愛轉化為大寫的“愛”——經過提純而永不蒸發的愛的凝露。語言無法傳達這樣的厚望:“我隻能說,我們到過那裡;說不上是什麼地方。”玫瑰園裡的時刻,雨打花亭的時刻,十一月的霧靄裡風穿透教堂的時刻——這些場景指向特定的地點,確保我們分得了無限。如果他用詩把她的存在變得空靈,信件則忠實地記錄了堅實的日常:她穿著厚重的鞋去鄉下散步;他去火車站接她;他陪她去庫克旅行社買去格恩西與邁克菲琳一同度假的船票。然而,艾略特向詩歌索求的卻是“自由”——讓他擺脫欲望,擺脫庸常的“行動”的義務,擺脫一切“外部衝動”的羈絆,在“神賜的感受”裡生活的自由。


    我們尚無法得知艾米莉•黑爾本人對此是否理解,又如何接受。我的猜測是,艾略特崇高的理想鼓舞著她,正如愛默生的聽眾醉心於他遞出的精神的偉力。她在史密斯學院的一位學生回憶起她朗讀《東科克爾村》未發表之前打印稿的情景,“就好像那是來自上帝的一封情書”。在贈給一位學生的復印稿上,她寫下“來自T.S.艾略特的朋友艾米莉•黑爾”。一段時間後,她在與艾略特即將見面前收回了這份復印稿,交還的時候紙上多了一行字,“來自艾米莉•黑爾的朋友T.S.艾略特”。很自然,她對於美好的友誼不甚滿足,希望(甚至企盼著)他們有朝一日能夠結婚。


    在艾略特的筆下,上帝的道易受到“引誘的聲音”的攻擊。在手稿中,這引誘既包括(以薇薇恩為原型的)“復仇女神的圍攻”,也包括(基於艾米莉以及與她結婚的前景的)“甜美的”引誘。把這兩者強扭在一起,或許正如《荒原》注釋裡“一切女人都是同一個女人”的斷言,未免是把問題過分簡單化了。然而在我看來,他在這裡坦承了自己的恐懼。像一度屈身於薇薇恩(她現在化身“葬舞上呼喊的幽靈”)一樣屈從於美好,就是讓詩人從呈遞上帝之道的任務中分神。


    就這樣,艾略特把生命裡不相關的絲絲縷縷都編織進“一個情感的整體”——他曾對安•裡德勒如是說。對薇薇恩的怕,對艾米莉的愛,藝術的目的,宗教生活的無垠——一切都融為一體,在四重奏的形式與結構中相吻合。詩歌之外,這些絲絲縷縷各不相干,這也解釋了為何眾人對艾略特林林總總的描述時有矛盾:他時而風趣,時而虔誠,時而溫馨,時而冷漠。由此還生出了一種常見的猜想,認為他在舞臺上變著戲法,在操縱公眾的遊戲裡老謀深算地玩弄著一張張面具。然而,這類看法無視了他詩歌中那個情感的整全。隻有借助詩歌,我們纔能看見那個完整的人。對他來說,那些能激發他某種感受的人類聯結纔是重要的聯結——這感受可以是恐怖,可以是熱情——隻要它夠強烈,夠,能讓他在“常人感受的邊界之外震顫不已”。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