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梁實秋典藏文集03:人間有味,最是清歡(精裝)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名家作品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梁實秋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名家作品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8477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6384773
    作者:梁實秋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1月 

        
        
    "

    編輯推薦


    ★大師經典作品,全新精裝收藏版,千萬網友鼎力推薦



    ★書目,《舌尖上的中國》推薦閱讀



    ★於簡單中蘊藏大智慧,於平淡中流溢真性情



    ★現代人的心靈讀本,暢銷2000萬冊,影響整整三代中國人



    ★復雜的世界,唯有梁實秋,還你從容優雅。



         ★一個人長大後,總有些滋味,隻能停留在回憶裡。無論去過多少地方,喫過多少珍饈佳肴,真正懷念的,還是舊時光的味道。



     
    內容簡介


    復雜的世界,唯有梁實秋,還你從容優雅。

       《人間有味,*是清歡》為梁實秋關於美食和談喫的精選集。梁實秋自嘲嘴饞,一生中寫下無數談喫的文章,這些文章帶有濃濃的故土情懷,是名家談喫中的經典作品。一代散文大師梁實秋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舌尖上的味道,還有歷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鄉的味道和記憶的味道。

    作者簡介


        梁實秋



        現代著名作家。時而流連於衣食住行,時而沉醉於琴棋書畫,時而天文地理,時而人情世故。沒有生之無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平淡樸實中流露出風趣幽默,在嬉笑詼諧中顯現出溫厚大氣,在簡潔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融情趣、智慧、學問於一爐,瀟灑雋永,包羅萬像,讀之如飲甘飴,散發著積極溫暖的情味和香氣。

    在線試讀





    據說飲食男女是人之大欲,所以我們既生而為人,也就不能免俗。然而講究起喫來,這其中有藝術,又有科學,要天纔,還要經驗,盡畢生之力恐怕未必能窮其奧妙。聽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院(就是杜威克伯屈的講學之所),就有好幾門專研究喫的學科。甚笑哉,喫之難也!




    們中國人講究喫,是世界。此非一人之言也,天下人之言也。隨便哪位廚師,手藝都不在杜威克伯屈的高足之下。然而一般中國人之善於喫者,莫過於北京的
    破旗人。從前旗人,坐享錢糧,整天閑著,便在喫上用功,現在旗人雖多中落,而喫風尚未盡泯。四個銅板的肉,兩個銅板的油,在這小小的範圍之內,他能設法調
    度,喫出一個道理來。富庶的人,更不必說了。



    單講究喫得精,不算本事。我們中國人外帶著肚量大。一桌酒席,可以連上一二十道菜,甜的、咸的、酸的、辣的,喫在肚裡,五味調和。飽餐之後,一個個的喫得頭部發沉,步履維艱。不喫到這個程度,便算是沒有喫飽。



    荀子曰:“無廉恥而嗜乎飲食,可謂惡少者也。”我們中國人,跡近惡少者恐怕就不在少數。



    喫相




    位外國朋友告訴我,他旅遊西南某地的時候,偶於餐館進食,忽聞壁板砰砰作響,其聲清脆,密集如聯珠炮,向人打聽纔知道是鄰座食客正在大啖其糖醋排骨。這一
    道菜是這餐館的拿手菜,顧客欣賞這個美味之餘,順嘴把骨頭往旁邊噴吐,你也吐,我也吐,所以把壁板打得叮叮當當響。不但顧客為之快意,店主人聽了也覺得臉
    上光彩,認為這是大家為他捧場。這位外國朋友問我這是不是國內各地普遍的風俗,我告訴他我走過十幾省還不曾遇見過這樣的場面,而且當場若無壁板設備,或是
    顧客嘴部筋肉不夠發達,此種盛況即不易發生。可是我心中暗想,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樣的事恐怕亦不無發生的可能。 



    《禮
    記》有“毋囓骨”之誡,大概包括啃骨頭的舉動在內。糖醋排骨的肉與骨是比較容易脫離的,大塊的骨頭上所聯帶著的肉若是用牙齒咬斷下來,那齜牙咧嘴的樣子便
    覺不大雅觀。所以“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食”都是對於在桌面上進膳的人而言,囓骨應該是桌底下另外一種動物所做的事。不要以為我們一部分人把排骨吐得劈
    拍響便斷定我們的喫相不佳。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世界上至今還有不少地方是用手抓食的。聽說他們是用右手取食,左手則做另一種肮髒的事,不可混用,
    可見也還注重清潔。我不知道像咖喱雞飯一類粘糊糊兒的東西如何用手指往嘴裡送。用手取食,原是古已有之的老法。羅馬皇帝尼祿大宴群臣,他從一隻碩大無比的
    烤鵝身上扯下一條大腿,手舉著鼓槌,歪著脖子啃而食之,那副貪婪無厭的饕餮相我們可於想像中得之。羅馬的光榮不過爾爾,等而下之不必論了。歐洲中古時代,
    餐桌上的刀叉是奢侈品,從十一世紀到十五世紀不曾被普遍使用,有些人自備刀叉隨身攜帶,這種作風一直延至十八世紀還偶爾可見,據說在酷嗜通心粉的國度裡,
    市塵道旁隨處都有販賣通心粉(與不通心粉)的攤子,食客都是伸出右手像是五股鋼叉一般把粉條一卷就送到口裡,干淨利落。 




    要恥笑西方風俗鄙陋,我們泱泱大國自古以來也是雙手。禮記:“共飯不澤手。”呂氏注曰:“不澤手者,古之飯者以手,與人共飯,摩手而有汗澤,人將惡之
    而難言。”飯前把手洗洗揩揩也就是了。樊噲把一塊生豬肘子放在鐵楯上撥劍而啖之,那是鴻門宴上的精彩節目,可是那個喫相也就很可觀了。我們不願意在餐桌上
    揮刀舞叉,我們的喫飯工具主要的是筷子,筷子即箸,古稱飯頍。細細的兩根竹筷,搦在手上,運動自如,能戳、能夾、能撮、能扒、神乎其技。不過我們至今也還
    有用手進食的地方、像從蘭州到新疆,“抓飯”“抓肉”都是很馳名的。我們即使運用筷子,也不能不有相當的約束,若是頻頻夾取如金雞亂點頭,或挑肥檢瘦的在
    盤碗裡翻翻弄弄如撥草尋蛇,就不雅觀。 




    桌禮儀,中西都有一套。外國的餐前祈禱,蘭姆的描寫可謂淋漓盡致。家長在那裡低頭閉眼口中念念有詞,孩子們很少不在那裡做鬼臉的。我們幸而極少宗教觀念,
    小時候不敢在碗裡留下飯粒,是怕長大了娶麻子媳婦,不敢把飯粒落在地上,是怕天打雷劈。喝湯而不準吮吸出聲是外國規矩,我想這規矩不算太苛,因為外國的湯
    盆很淺,好像都是狐狸請鷺鷥喫飯時所使用的器皿,一盆湯端到桌上不可能是燙嘴熱的,慢一點灌進嘴裡去就可以不至於出聲。若是喝一口我們的所謂“天下
    菜”口蘑鍋巴湯而不出一點聲音,豈不強人所難?從前我在北方家居,鄰戶是一個治安機關,隔著一堵牆,牆那邊經常有幾十口子在院子裡進膳,我可以清晰的聽到
    “呼嚕,呼嚕,呼——嚕”的聲響,然後是“咔嚓!”一聲。他們是在喫炸醬面,於猛吸面條之後咬一口生蒜瓣。 




    桌的禮儀要重視,不要太重視。外國人喫飯不但要席正,而且挺直腰板,把食物送到嘴邊。我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要維持那種姿式便不容易。我見過一位女
    士,她的嘴並不比一般人小多少,但是她喝湯的時候真能把上下唇撮成一顆櫻桃那樣大,然後以匙尖觸到口邊徐徐吮飲之。這和把整個調羹送到嘴裡面去的人比較起
    來,又近於矯枉過正了。人生貴適意,在環境許可的時候是不妨稍為放肆一點。喫飯而能充分享受,沒有什麼太多禮法的約束,細嚼爛咽,或風卷殘雲,均無不可,
    喫的時候怡然自得,喫完之後抹抹嘴鼓腹而遊,像這樣的樂事並不常見。我看見過兩次真正痛快淋漓的喫,印像至今猶新。一次在北京的“灶溫”,那是一爿道地的
    北京小喫館。棉簾啟處,進來了一位趕車的,即是趕轎車的車夫,辮子盤在額上,衣襟掀起塞在褡布底下,大搖大擺,手裡托著菜葉裹著的生豬肉一塊,提著一根馬
    蘭繫著的一撮韭黃,把食物往框臺上一拍:“掌櫃的,烙一斤餅!再來一碗燉肉!”等一下,肉絲炒韭黃端上來了,兩張家常餅一碗燉肉也端上來了。他把菜肴分為
    兩份,一份倒在一張餅上,把餅一卷,比拳頭要粗,兩手扶著矗立在盤子上,張開血盆巨口,左一口,右一口,中間一口!不大的功夫,一張餅下肚,又一張也不見
    了,直喫得他青筋暴露滿臉大汗,挺起腰身連打兩個大飽膈。又一次,我在青島寓所的後山坡上看見一群石匠在鑿山造房,晌午歇工,有人送飯,打開籠屜熱氣騰
    騰,裡面是半尺來長的酦面蒸餃,工人蜂擁而上,每人拍拍手掌便抓起餃子來咬,餃子裡面露出綠韭菜餡。又有人挑來一桶開水,上面漂著一個瓢,一個個紅光滿面
    圍著桶舀水喫。這時候又有挑著大蔥的小販趕來兜售那像甘蔗一般粗細的大蔥,登時又人手一截,像是飯後進水果一般。上面這兩個景像,我久久不能忘,他們都是
    自食其力的人,心裡坦蕩蕩的,餓來喫飯,取其充腹,管什麼喫相! 



    饞 



    饞,
    在英文裡找不到一個十分適當的字。羅馬暴君尼祿,以至於英國的亨利八世,在大宴群臣的時候,常見其撕下一根根又粗又壯的雞腿,舉起來大嚼,旁若無人,好一
    副饕餮相!但那不是饞。埃及廢王法魯克,據說每天早餐一口氣喫二十個荷包蛋,也不是饞,隻是放肆,隻是沒有喫相。對有某一種食物有所偏好,對於大量的喫,
    這是貪得無厭。饞,則著重在食物的質,需要滿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裡安放一條舌,舌上還有無數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饞?饞,基於生理的要求;也可
    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




    許我們中國人特別饞一些。饞字從食,本義是狡兔,善於奔走,人為了口腹之欲,不惜多方奔走以膏饞吻,所謂“為了一張嘴,跑斷兩條腿”。真正的饞人,為了
    喫,決不懶。我有一位親戚,屬漢軍旗,又窮又饞。一日傍晚,大風雪,老頭子縮頭縮腦偎著小煤爐子取暖。他的兒子下班回家,順路市得四隻鴨梨,以一隻奉其
    父,父得梨,大喜,當即啃了半隻,隨後就披衣戴帽,拿著一隻小碗,衝出門外,在風雪交加中不見了人影。他的兒子隻聽得大門匡朗一聲響,追已無及。越一小
    時,老頭子托著小碗回來了,原來他是要喫榅桲拌梨絲!從前酒席,一上來就是四干、四鮮、四蜜餞,榅桲、鴨梨是現成的,飯後一盤榅桲拌梨絲別有風味(沒有鴨
    梨的時候白菜心也能代替)。這老頭子喫剩半個梨,突然想起此味,乃不惜於風雪之中奔走一小時。這就是饞。




    之饞的時候是在想喫一樣東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間。希臘神話中之譚塔勒期,水深及顎而不得飲,果實當前而不得食,餓火中燒,痛苦萬狀,他的感覺不是
    饞,是求生不成求死不得。饞沒有這樣的嚴重。人之犯饞,是在飽暖之餘,眼看著、回想起或是談論到某一美味,喉頭像是有饞蟲搔抓作癢,隻好干咽唾沫。一旦得
    遂所願,瓷情享受,渾身通泰。對於家鄉風味總是念念不忘,其實“千裡蓴羹,末下鹽豉”也不見得像傳說的那樣迷人。我曾痴想北平羊頭肉的風味,想了七八年;
    勝利還鄉之後,一個鼕夜,聽得深巷賣羊頭肉小販的吆喝聲,立即從被窩裡爬出來,把小販喚進門洞,我坐在懶椅上看著他於暗淡的油燈照明之下,抽出一把雪亮的
    薄刀,橫著刀刃片羊臉子,片得飛薄,然後取出一隻蒙著紗布等羊角,灑上一些焦鹽。我托著一盤羊頭肉,重復鑽進被窩,在枕上一片一片的羊頭肉放進嘴裡,不知
    不覺的進入了睡鄉,十分滿足的解了饞癮。但是,老實講,滋味雖好,總不及在痴想時所想像的香。我小時候,早晨跟我哥哥步行到大鵓鴿市陶氏學堂上學,校門口
    有個小喫攤販,切下一片片的東西放在碟子上,灑上紅糖汁、玫瑰木樨,淡紫色,樣子實在令人饞涎欲滴。走近看,知道是糯米藕。一問價錢,要四個銅板,而我們
    早點費每天隻有兩個銅板。我們當下決定,餓一天,明天就可以一嘗異味。所付代價太大,所以也不能常喫。糯米藕一直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像。後來成家
    立業,想喫糯米藕不費吹灰之力,餐館裡有時也有供應,不過淺嘗輒止,不復有當年之饞。




    與階級無關。豪富人家,日食萬錢,猶雲無下箸處,是因為他這種所謂飲食之人放縱過度,連饞的本能和機會都被剝奪了,他不是饞,也不是太饞,他麻木了,所以
    他就要千方百計的在食物方面尋求新的材料、新的刺激。我有一位朋友,湖南桂東縣人,他那偏僻小縣卻因乳豬而著名,他告我說每年某巨公派人前去采購乳豬,搭
    飛機運走,充實他的郇廚。烤乳豬,何地無之?何必遠求?我還記得有人治壽筵,客有專誠獻“烤方”者,選尺餘見方的細皮嫩肉的豬臂一整塊,用鐵鉤掛在架上,
    以炭火燔炙,時而武火,時而文火,烤數小時而皮焦肉熟。上桌時,先是一盤脆皮,隨後是大薄片的白肉,其味絕美,與廣東的烤豬或北平的爐肉風味不同,使得一
    桌的珍饈相形見拙。可見天下之口有同嗜,普通的一塊上好的豬肉,苟處理得法,即快朵頤。像世說所謂,王武子家的蒸飩,乃是以人乳喂養的,實在覺得多此一
    舉,怪不得魏武未終席而去,人是肉食動物,不必等到“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平夙有一些肉類佐餐,也就可以滿足了。




    平人饞,可是也沒聽說與誰真個饞死,或是為了饞而傾家蕩產。大抵好喫的東西都有個季節,逢時按節的享受一番,會因自然調節而不逾矩。開春喫春餅,隨後黃花
    魚上市,緊接著大頭魚也來了。恰巧這時候後院花椒樹發芽,正好掐下來烹魚。魚季過後,青蛤當令。紫籐花開,喫籐羅餅,玫瑰花開,喫玫瑰餅;還有棗泥大花
    糕。到了夏季,“老雞頭纔上河喲”,緊接著是菱角、蓮蓬、藕、豌豆糕、驢打滾、愛窩窩,一起出現。席上常見水晶肘,坊間唱賣燒羊肉,這時候嫩黃瓜,新蒜頭
    應時而至。秋風一起,先聞到糖炒栗子的氣味,然後就是炮烤涮羊肉,還有七尖八團的大螃蟹。“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過年前後,食物的豐盛就更
    不必細說了。一年四季的饞,周而復始的喫。



    饞非罪,反而是胃口好、健康的現像,比食而不知其味要好得多。



    蘿卜湯的啟示 



    抗戰時我初到重慶,暫時下榻於上清寺一位朋友家,晚飯時主人以一大缽排骨蘿卜湯饗客,主人謙遜的說:“這湯不夠味。我的朋友楊太太做的排骨蘿卜湯纔是一絕,我們無論如何也仿效不來。你去一嘗便知。”楊太太也是我的熟人,過幾天她邀我們幾個熟人到她家去餐敘。




    上果然有一大缽排骨蘿卜湯。揭開瓦缽蓋,熱氣冒三尺。每人舀了一小碗。喔,真好喫。排骨酥爛而未成渣,蘿卜煮透而未變泥,湯呢?熱、濃、香、稠。大家都喫
    得直吧噠嘴。少不得人人要贊美一番,並且異口同聲的向主人探詢,做這一味湯有什麼秘訣。加多少水,煮多少時候,用文火,用武火?主人隻是咧著嘴笑,支支吾
    吾地說:“沒什麼,沒什麼,這種家常菜其實上不得臺面,不成敬意。”客人們有一點失望,難道說這其間還有什麼職業的秘密不成,你不肯說也就罷了。這時節一
    位心直口快的朋友開腔了,他說:“我來宣布這個烹調的秘訣吧!”大家都注意傾聽,他不慌不忙地說:“道理很簡單,多放排骨,少加蘿卜,少加水。”也許他說
    的是實話,實話往往可笑。於是座上泛起了一陣輕微的笑聲。主人顧左右而言他。




    罷,我回到上清寺朋友家。他問我方纔席上所宣布的排骨蘿卜湯秘訣是否可信,我說:“不妨一試。多放排骨,少加蘿卜,少加水。”當然,排骨也有成色可分,需
    要揀上好的,切蘿卜的刀法也有講究,大小厚薄要適度,火候不能忽略,要慢火久煨。試驗結果,大成功。楊太太的拿手菜,不再是獨門絕活。



    從這一椿小事,我聯想到做文章的道理。文字而擲地作金石聲,固非易事,但是要做到言中有物,不令人覺得淡而無味,卻是不難辦到的。少說廢話,這便是秘訣,和湯裡少加蘿卜少加水是一個道理。



    北平的零食小販 




    平人饞。饞,據字典說是“貪食也”,其實不隻是貪食,是貪食各種美味之食。美味當前,固然饞涎欲滴,即使閑來無事,饞蟲亦在咽喉中抓撓,迫切的需要一點什
    麼以膏饞吻。三餐時固然希望青粱羅列,任我下箸,三餐以外的時間也一樣的想饞嚼,以鍛煉其咀嚼筋。看鷺鷥的長頸都有一點羨慕,因為頸長可能享受更多的徐徐
    下咽之感,此之謂饞,饞字在外國語中無適當的字可以代替,所以講到饞,真“不足為外人道”。有人說北平人之所以特別饞,是由於當年的八旗子弟遊手好閑的太
    多,閑就要生事,在喫上打主意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各式各樣的零食小販便應運而生,自晨至夜逡巡於大街小巷之中。




    平小販的吆喝聲是很特殊的。我不知道這與平劇有無關繫,其抑揚頓挫,變化頗多,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臉,有的沉悶如黑頭,又有的清脆如生旦,在白晝給浩浩欲沸
    的市聲平添不少情趣,在夜晚又給寂靜的夜帶來一些淒涼。細聽小販的呼聲,則有直譬,有隱喻,有時竟像謎語一般的耐人尋味。而且他們的吆喝聲,數十年如一
    日,不曾有過改變。我如今閉目沉思,北平零食小販的呼聲儼然在耳,一個個的如在目前。現在讓我就記憶所及,細細數說。




    先讓我提起“豆汁”。綠豆渣發酵後煮成稀湯,是為豆汁,淡草綠色而又微黃,味酸而又帶一點霉味,稠稠的,渾渾的,熱熱的。佐以辣咸菜,即棺材板切細絲,加
    芹菜梗,辣椒絲或末。有時亦備較高級之醬菜如醬蘿卜醬黃瓜之類,但反不如辣咸菜之可口,午後啜三兩碗,愈喫愈辣,愈辣愈喝,愈喝愈熱,終至大汗淋漓,舌尖
    麻木而止。北平城裡人沒有不嗜豆汁者,但一出城則豆渣隻有喂豬的份,鄉下人沒有喝豆汁的。外省人居住北平二三十年往往不能養成喝豆汁的習慣。能喝豆汁的人
    纔算是真正的北平人。




    次是“灌腸”。後門橋頭那一家的大灌腸,是真的豬腸做的,遐邇馳名,但嫌油膩。小販的灌腸雖有腸之名實則並非是腸,僅具腸形,一條條的以芡粉為主所做成的
    橛子,切成不規則形的小片,放在平底大油鍋上煎炸,炸得焦焦的,蘸蒜鹽汁喫。據說那油不是普通油,是從作坊裡從馬肉等熬出來的油,所以有這一種怪味。單聞
    那種油味,能把人惡心死,但炸出來的灌腸,噴香!




    下午起有沿街叫賣“面筋喲”者,你喊他時須喊“賣熏魚兒的”,他來到你們門口打開他的背盒由你揀選時卻主要的是豬頭肉。除豬頭肉的臉子、隻皮、口條之外還
    有腦子、肝、腸、苦腸、心頭、蹄筋等等,外帶著別有風味的干硬的火燒。刀口上手藝非凡,從夾板縫裡抽出一把飛薄的刀,橫著削切,把豬頭肉切得出薄如紙,塞
    在那火燒裡食之,熏味撲鼻!這種鹵味好像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煨煮熏制中有特殊的風味。離開北平便嘗不到。



    薄暮後有叫賣羊頭肉者,這是回教徒的生意,刀板器皿刷洗得一塵不染,切羊臉子是他的拿手,切得真薄,從一隻牛角裡撒出一些特制的胡鹽,北平的羊好,有濃厚的羊味,可又沒有濃厚到羶的地步。



    也有推著車子賣“燒羊脖子燒羊肉”的。燒羊肉是經過煮和炸兩道工序的,除肉之外還有肚子和鹵湯。在夏天佐以黃瓜大蒜是好的下面之物。推車賣的不及街上羊肉鋪所發售的,但慰情聊勝於無。



    北平的“豆腐腦”,異於川湘的豆花,是哆裡哆嗦的軟嫩豆腐,上面澆一勺鹵,再加蒜泥。



    “老豆腐”另是一種東西,是把豆腐煮出了蜂窠,加芝麻醬韭菜末辣椒等佐料,熱乎乎的連喫帶喝亦頗有味。



    北平人做“燙面餃”不算一回事,真是舉重若輕叱咤立辦,你喊三十餃子,不大的工夫就給你端上來了,一個個包得細長齊整又俊又俏。



    斜尖的炸豆腐,在花椒鹽水裡煮得飽飽的,有時再羼進幾個粉絲做的炸丸子,放進一點辣椒醬,也算是一味很普通的零食。



    餛飩何處無之?北平挑擔賣餛飩的卻有他的特點,餛飩本身沒有什麼異樣,由筷子頭撥一點肉餡往三角皮子上一抹就是一個餛飩,特殊的是那一鍋肉骨頭熬的湯別有滋味,誰家裡也不會把那麼多的爛骨頭煮那麼久。




    清早賣點心的很多,普通的是燒餅油鬼。北平的燒餅主要的有四種,芝麻醬燒餅、螺絲轉、馬蹄、驢蹄,各有千秋。芝麻醬燒餅,外省仿造者都不像樣,不是太薄
    就是太厚,不是太大就是太小,總是不夠標準。螺絲轉兒好是和“甜漿粥”一起用,要夾小圓圈油鬼。馬蹄兒隻有薄薄的兩層皮,宜加圓飽的甜油鬼。驢蹄兒又小
    又厚,不要油鬼做伴。北平油鬼,不叫油條,因為根本不作長條狀,主要的隻有兩種,四個圓飽連在一起的是甜油鬼,小圓圈的油鬼是咸的,炸得特焦,夾在燒餅裡
    一按咔嚓一聲。離開北平的人沒有不想念那種油鬼的。外省的油條,虛泡囊腫,不夠味,要求炸焦一點也不行。



    “面茶”在別處沒見過。真正的一鍋糨糊,炒面熬的,盛在碗裡之後,在上面用筷子蘸著芝麻醬撒滿一層,唯恐撒得太多似的。味道好麼?至少是很怪。



    賣“三角饅頭”的永遠是山東老鄉。打開蒸籠布,熱騰騰的各樣蒸食,如糖三角、混糖饅頭、豆沙包、蒸餅、紅棗蒸餅、高莊饅頭,聽你揀選。



    “杏仁茶”是北平的好,因為杏仁出在北方,提味的是那少數幾顆苦杏仁。




    類做出的喫食可多了,首先要提“豌豆糕”。小孩子一聽打鏜鑼的聲音很少不怦然心動的。賣豌豆糕的人有一把手藝,他會把一塊豌豆泥捏成為各式各樣的東西,他
    可以聽你的吩咐捏一把茶壺,壺蓋壺把壺嘴俱全,中間灌上黑糖水,還可以一杯一杯地往外倒。規模大一點的是荷花盆,真有花有葉,盆裡灌黑糖水。簡單的是用
    模型翻制小餅,用芝麻作餡。後來還有“仿膳”的伙計出來作這一行生意,善用豌豆泥制各式各樣的點心,大八件、小八件,什麼卷酥喇嘛糕棗泥餅花糕,五顏六
    色,應有盡有,惟妙惟肖。



    “豌豆黃”之下街賣者是粗的一種,制時未去皮,加紅棗,切成三尖形矗立在案板上。實際上比鋪子賣的較細的放在紙盒裡的那種要有味得多。



    “熱芸豆”有紅白二種,普通的喫法是用一塊布擠成一個豆餅,可甜可咸。



    “爛蠶豆”是俟蠶豆發芽後加五香大料煮成的,爛到一擠即出。



    “鐵蠶豆”是把蠶豆炒熟,其干硬似鐵。牙齒不牢者不敢輕試,但亦有酥皮者,較易嚼。



    夏季雨後照例有小孩提著竹籃赤足蹚水而高呼“干香豌豆”,咸滋滋的也很好喫。



    “豆腐絲”,粗糙如豆腐渣,但有人拌蔥卷餅而食之。



    “豆渣糕”是芸豆泥作的,作圓球形,蒸食,售者以竹筷插之,一插即是兩顆,加糖及黑糖水食之。



    “甑兒糕”,是米面填木碗中蒸之,咝咝作響。頃刻而熟。



    “漿米藕”是老藕孔中填糯米,煮熟切片加糖而食之。挑子周圍經常環繞著饞涎欲滴的小孩子。



    北平的“酪”是一項特產,用牛奶凝凍而成,夏日用冰鎮,涼香可口,講究一點的酪在酪鋪發售,沿街販賣者亦不惡。



    “白藷”(即南人所謂紅藷),有三種喫法,初秋街上喊“栗子味兒的”者是干煮白藷,細細小小的一根根地放在車上賣。稍後喊“鍋底兒熱和”者為帶汁的煮白藷,塊頭較大,亦較甜。此外是烤白藷。



    “老玉米”(即玉蜀黍)初上市時也有煮熟了在街上賣的。對於城市中人這也是一種新鮮滋味。



    沿街賣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棗的,有不加棗的,擺在盤子裡齊整可愛。



    北平沒有湯圓,隻有&ldq宵”宵季節街上有宵的。袁世凱稱帝時,曾一宵,因與“袁消”二字音同,改稱湯圓,可嗤也。



    糯米團子加豆沙餡,名曰“愛窩”或“愛窩窩”。



    黃米面作的“切糕”,有加紅豆的,有加紅棗的,賣時切成斜塊,插以竹簽。



    菱角是小的好,所以北平小販賣的是小菱角,有生有熟,用剪去刺,當中剪開。很少賣大的紅菱者。



    “老雞頭”即芡實。生者為刺囊狀,內含芡實數十顆,熟者則為圓硬粒,須敲碎食其核仁。



    供兒童以糖果的,從前是“打鏜鑼的”,後又有賣“梨糕”的,此外如“吹糖人的”,賣“糖雜面的”,都經常徘徊於街頭巷尾。



    “爬糕”、“涼粉”都是夏季平民食物,又酸又辣。



    “驢肉”,聽起來怪駭人的,其實切成大片瘦肉,也很好喫。是否有駱駝肉馬肉混在其中,我不敢說。



    擔著大銅茶壺滿街跑的是賣“茶湯”的,用開水一衝,即可調成一碗茶湯,和鋪子裡的八寶茶湯或牛髓茶固不能比,但亦頗有味。



    “油炸花生仁”是用馬油炸的,特別酥脆。




    平“酸梅湯”之所以特別好,是因為使用冰糖,並加玫瑰木樨桂花之類。信遠齋的合標準,沿街叫賣的便徒有其名了,而且加上天然冰亦頗有礙衛生。賣酸梅湯的
    普通兼帶“玻璃粉”及小瓶用玻璃球作蓋的汽水。“果子干”也是重要的一項副業,用杏干柿餅鮮藕煮成。“玫瑰棗”也很好喫。



    鼕天賣“糖葫蘆”,裹麥芽糖或糖稀的不太好,蘸冰糖的纔好喫。各種原料皆可制糖葫蘆,唯以“山裡紅”為正宗。其他如海棠、山藥、山藥豆、杏干、核桃、荸荠、橘子、葡萄、金橘等均佳。



    北地苦寒,鼕夜特別寂靜,令人難忘的是那賣“水蘿卜”的聲音,“蘿卜——賽梨——辣了換!”那紅綠蘿卜,多汁而甘脆,切得又好,對於北方煨在火爐旁邊的人特別有沁人脾胃之效。這等蘿卜,別處沒有。



    有一種內空而癟小的花生,大概是揀選出來的不夠標準的花生,炒焦了之後,其味特香,遠在白胖的花生之上,名曰“抓空兒”,亦鼕夜的一種點綴。



    夜深時往往聽到沉悶而遲緩的“硬面餑餑”聲,有光頭、凸蓋、鐲子等,亦可充饑。



    水果類則四季不絕的應世,諸如:三白的大西瓜、蛤蟆酥、羊角蜜、老頭兒樂、鴨兒梨、小白梨、肖梨、糖梨、爛酸梨、沙果、蘋果、虎拉車、杏、桃、李、山裡紅、柿子、黑棗、嘎嘎棗、老虎眼大酸棗、荸荠、海棠、葡萄、蓮蓬、藕、櫻桃、桑葚、檳子……不可勝舉,都在沿門求售。




    上約略舉說,隻就記憶所及,掛漏必多。而且數十年來,北平也正在變動,有些小販由式微而沒落,也有些新的應運而生,比我長一輩的人所見所聞可能比我要豐富
    些,比我年輕的人可能遇到一些較新鮮而失去北平特色的事物。總而言之,北平是在向新穎而庸俗方面變,在零食小販上即可窺見一斑。如今呢,胡塵漲宇,面目全
    非,這些小販,還能保存一二與否,恐怕在不可知之數了。但願我的回憶不是永遠的成為回憶!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