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聞樂觀風(漫說文化再續新章;北大陳平原主編;彙集王安憶、楊燕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名家作品
    【市場價】
    552-800
    【優惠價】
    345-500
    【作者】 陳平原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名家作品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317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6131792
    作者:陳平原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三十年前風靡中國的漫說文化叢書,由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攜手十二位中青年實力派學者,再續新章。陳平原總編、總序,講述編選原則與架構。

    2. “漫說文化叢書續編”,從改革開放起編選,直到2020年,記錄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社會、文化、生活變遷。

    3. 漫說文化叢書 漫說文化叢書續編,兩個甲子的風起雲湧,鳥語花香,借助千多篇散文得以呈現。

    4. 一部以文學為經、以文化為緯、兼及思考與休閑的專題散文集,一套文章好讀、裝幀好看的小書。

    5. 音樂如人生,悲歡交集,道盡人間幾多情。文字亦如音樂,相信可以撥動人性的弦索。

    6. 《聞樂觀風》彙集王安憶、楊燕迪、餘華、辛豐年等共23位著名文人學者的39篇文章,踏上激動人心的漫遊音樂世界之旅,古典現代、中樂西樂,用細膩筆觸帶你思考、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

    7. “漫說文化叢書續編”封面插畫由2023年美國傳達藝術獎(CA獎)獲獎者、插畫師stano專門創作,切合主題,使用中國傳統配色,兼具復古與現代氣息。特別繪制書脊叢書logo,體現中國文化“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理念和“筆寫山河”的叢書主題。封面使用雅美紋紙,內文使用JM書紙。裝幀雅致精美,閱讀、收藏、贈送皆宜。

    8. 隨書贈送全文有聲書,隨時可聽可讀。

     
    內容簡介

    這本音樂隨筆集,首先以“聲音與時代”開篇,算是這本小書的“綱目”。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樂,有識之士往往能在音符與歌詞之間窺見時代的脈動。


    第二輯裡,我們隻是給出了音樂與人的浮光掠影。相信在這萬千世界之中,音樂與人的故事應該是隨時隨地在發生。但是,我們卻可以在這雪泥鴻爪之中見到音樂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的種種安慰。


    第三輯中的文章,除了古琴之外,零散點綴了四篇文學家——汪曾祺、劉心武、賈平凹、王安憶的音樂心得。這一輯的選文,編者希望能夠盡量多地涵括西方音樂巨擘的名單。這些名字,國人已經不再陌生,他們的音樂作品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


    第四輯,編者希望能夠盡量多地涵括西方音樂巨擘的名單,也選了一篇關於女性音樂家的文章。音樂是無國界的,同樣也應該不分性別。希望喜歡音樂的人應該有更廣闊的胸襟去理解接的文化。


    音樂固然有其專業性,但是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它所承載的“文化”與“生活”纔是更能打動人心的東西。在這本散文集中,出現了形色各樣的人,他們有的是作曲家,有的是演奏者,有的隻是聆聽者。但是,他們都在音樂中交付了自己某一部分的生命,而正因那一部分生命的參與,那時的音樂纔更加動聽。

    作者簡介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繫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繫主任)、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主要研究領域有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中國小說史、中國散文史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 : 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 : 晚清畫報研究》《大學何為》《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等著作三十餘種。


    李靜,1975年生於河北,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教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詩樂文化與現代中國、中國近代文學、明清小說史、樂教與社會治理方向的研究。著有《我教孩子學國學》《天命之外的困惑——<封神演義>的倫理困境及解決》《樂歌中國——近代音樂文化與社會轉型》。

    目錄
    總序 | 陳平原 ·I
    導讀 :那些如雪泥鴻爪的聲音 | 李 靜 ·I
    輯一 聲音與時代
    我的音樂生涯 | 王安憶 ·002
    滿街都是寂寞的朋友嗎? | 李 皖 ·008
    尋訪中國音樂之“真”| 楊燕迪 ·016
    “憤青”來到新世紀 | 顏 峻 ·029
    重新發明 | 顏 峻 ·039
    歌聲湧動六十年 | 王 蒙 ·048
    畢業歌 | 肖復興 ·063
    流行音樂為什麼不流行了 | 李 皖 ·069
    輯二 音樂與生活
    藥杯裡的莫扎特 | 宗 璞 ·076
    我要回家 | 李 皖 ·080

    總序 | 陳平原 ·I


    導讀 :那些如雪泥鴻爪的聲音 | 李 靜 ·I


    輯一 聲音與時代


    我的音樂生涯 | 王安憶 ·002


    滿街都是寂寞的朋友嗎? | 李 皖 ·008


    尋訪中國音樂之“真”| 楊燕迪 ·016


    “憤青”來到新世紀 | 顏 峻 ·029


    重新發明 | 顏 峻 ·039


    歌聲湧動六十年 | 王 蒙 ·048


    畢業歌 | 肖復興 ·063


    流行音樂為什麼不流行了 | 李 皖 ·069


    輯二 音樂與生活


    藥杯裡的莫扎特 | 宗 璞 ·076


    我要回家 | 李 皖 ·080


    樂音 | 趙 園 ·090


    文人與樂 | 辛豐年 ·094


    音樂與人生——我和古琴曲《平沙落雁》| 趙鑫珊 ·103


    音樂履歷(節選) | 張承志 ·106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 餘 華 ·114


    我為什麼聽音樂 | ·124


    深巷裡的琵琶聲 | 陸文夫 ·128


    無形的手指 | 趙麗宏 ·132


    “門外”的“內行”——記辛豐年 | 楊燕迪 ·134


    輯三 讀曲聽心


    讀曲聽心聲 | 辛豐年 ·148


    弦 | 賈平凹 ·157


    句讀·氣口 | 汪曾祺 ·161


    牧童短笛 | 劉心武 ·164


    中國音樂在中國 | 王安憶 ·168


    被鐫刻的歷史記憶——記青島市博物館藏


    “幽澗泉”琴 | 林 晨 ·177


    源於古老的相遇 | 林 晨 ·186


    今夕何夕?有緣千年古琴 | 資中筠 ·196


    大匠必以規矩——記張建華斲琴 | 王 風 ·200


    輯四 西樂東漸


    音樂·文學·哲學——讀《十九世紀西方


    音樂文化史》| 趙鑫珊 ·210


    音樂王國的西西弗斯——寫在《貝多芬之魂》


    出版之前 | 趙鑫珊 ·219


    尋找導遊人——讀助人讀樂的書 | 辛豐年 ·230


    留得天籟在人間——彈不好莫扎特有感 | 資中筠 ·236


    太廟隻是一個符號 | 劉雪楓 ·243


    肖斯塔科維奇與《第七交響曲》


    (《高潮》節選)| 餘 華 ·247


    鼕夜聽古爾德 | ·253


    聖誕節的李斯特 | ·257


    瓦格納的拜羅伊特 | 劉雪楓 ·262


    水仙女 | 田藝苗 ·273


    巴赫的神秘 :可聽 vs 不可聽 | 楊燕迪 ·277


    編輯凡例 ·283

    在線試讀
    導讀 :那些如雪泥鴻爪的聲音
    李 靜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響的世界。這些聲響,或刺耳,或和諧,或讓我們煩躁,或給我們安慰。除“天籟”“地籟”之外,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人創造出來的各種“聲響”。傳統儒學解釋這些人類聲響的來源時說 :物感人心而動,心動而有情,情之發之於外,就會形現於“聲”,而各種“聲”組織起來,文采彰明,就形成了“音”,“音”能涵括天地之有德有序者則被稱為“樂”。所以,人創造出來的各種“聲”“音”“樂”就反映了人之各種情緒和認知。同時,“聲”“音”“樂”作為外物,又會反過來影響人心,形成風化,影響政教,所以《禮記·樂記》中說 :“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因此,“聞樂觀風”,“樂音”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他人的有效途徑。
    聲音與時代
    這本音樂隨筆集,首先以“聲音與時代”開篇,算是這本小書的“綱目”。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樂,有識之士往往能在音符與歌詞之間窺見時代的脈動。王蒙的《歌聲湧動六十年》算是一個文化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六十年的音樂潮流所做的小小總結。楊燕迪的文章則是以專業音樂家的身份與使命感,直面時代與文化的提問,探討中國音樂的未來走向。李皖的《滿街都是寂寞的朋友嗎?》將目光投注在流行歌曲的“歌詞”上,在與文學作品的交叉聯絡中,勾勒出那個時代的失意與彷徨——“這種‘失戀’就不光是王傑的,而是一群人‘集體的失戀’。而失戀又不光是愛情之論,也是際遇之論。”二十多年之後,李皖又寫了一篇《流行音樂為什麼不流行了》,還是以其一貫的洞察力分析了這個時代“化後,焦點的崩散”。從流行音樂的流行到不流行,李皖通過音樂為我們揭示中國二十年間文化的改變、社會心態的遷移,令人有一種滄海桑田之感。顏峻的《“憤青”來到新世紀》本就是一部中國搖滾樂及其受眾的發展小史,為我們描繪出那個時代流行之外的另一群人的另一種表達。文章的最後,作者不無遺憾地指出 :“搖滾樂讓人們激動,這是真的,但在中國,它主要還是讓人們通過想像來激動。人們並不真的了解搖滾樂,也不見得願意去了解。”這篇文章發表於2003年,十六年之後,2019年一款偏搖滾的音樂類節目《樂隊的夏天》火爆全網。節目不但讓臺下的觀眾與網上的受眾跟著新老搖滾樂隊嗨翻天,還穿插著基本樂理與音樂風格概念的普及講解,張亞東甚至還在現場教大家怎麼正確地跟著節奏打拍子、甩頭。不知道顏峻看到此處是多多少少有點安慰,還是繼續苦澀。

    導讀 :那些如雪泥鴻爪的聲音


    李 靜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響的世界。這些聲響,或刺耳,或和諧,或讓我們煩躁,或給我們安慰。除“天籟”“地籟”之外,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人創造出來的各種“聲響”。傳統儒學解釋這些人類聲響的來源時說 :物感人心而動,心動而有情,情之發之於外,就會形現於“聲”,而各種“聲”組織起來,文采彰明,就形成了“音”,“音”能涵括天地之有德有序者則被稱為“樂”。所以,人創造出來的各種“聲”“音”“樂”就反映了人之各種情緒和認知。同時,“聲”“音”“樂”作為外物,又會反過來影響人心,形成風化,影響政教,所以《禮記·樂記》中說 :“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因此,“聞樂觀風”,“樂音”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他人的有效途徑。



    • 聲音與時代


    這本音樂隨筆集,首先以“聲音與時代”開篇,算是這本小書的“綱目”。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樂,有識之士往往能在音符與歌詞之間窺見時代的脈動。王蒙的《歌聲湧動六十年》算是一個文化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六十年的音樂潮流所做的小小總結。楊燕迪的文章則是以專業音樂家的身份與使命感,直面時代與文化的提問,探討中國音樂的未來走向。李皖的《滿街都是寂寞的朋友嗎?》將目光投注在流行歌曲的“歌詞”上,在與文學作品的交叉聯絡中,勾勒出那個時代的失意與彷徨——“這種‘失戀’就不光是王傑的,而是一群人‘集體的失戀’。而失戀又不光是愛情之論,也是際遇之論。”二十多年之後,李皖又寫了一篇《流行音樂為什麼不流行了》,還是以其一貫的洞察力分析了這個時代“化後,焦點的崩散”。從流行音樂的流行到不流行,李皖通過音樂為我們揭示中國二十年間文化的改變、社會心態的遷移,令人有一種滄海桑田之感。顏峻的《“憤青”來到新世紀》本就是一部中國搖滾樂及其受眾的發展小史,為我們描繪出那個時代流行之外的另一群人的另一種表達。文章的最後,作者不無遺憾地指出 :“搖滾樂讓人們激動,這是真的,但在中國,它主要還是讓人們通過想像來激動。人們並不真的了解搖滾樂,也不見得願意去了解。”這篇文章發表於2003年,十六年之後,2019年一款偏搖滾的音樂類節目《樂隊的夏天》火爆全網。節目不但讓臺下的觀眾與網上的受眾跟著新老搖滾樂隊嗨翻天,還穿插著基本樂理與音樂風格概念的普及講解,張亞東甚至還在現場教大家怎麼正確地跟著節奏打拍子、甩頭。不知道顏峻看到此處是多多少少有點安慰,還是繼續苦澀。


    在大時代的背景下,編者還希望讀者能在這一輯中看到那些具有時代烙印的具體的“人”和具體的“事”。肖復興的《畢業歌》是普通人努力用音樂記錄某些人某些事的淡淡挽歌 ;王安憶的《我的音樂生涯》“大煞風景”,“音樂”從“陽春白雪”的定位中降落,被工具化為擺脫實際生存境遇的手段。


    這一輯文章是按照首次發表的時間來排序的,讀者在閱讀這一輯時,可能會有時光錯亂之感。但是編者希望這種無意為之的時光“蒙太奇”的效果,恰恰可以讓讀者在感受到聲音的多樣性與時代變遷流轉之間的應和之外,理解“聲音”可以超越時代的那些“本質”特征,並期待我們能在沒有邊界也不會封閉的可能性中相遇。



    • 音樂與生活我自己和音樂的相遇是比較隨性的。上大學之前,我所受到的音樂教育很有限。我的媽媽喜歡評劇,經常在家裡一邊干活一邊唱《花為媒》的選段。初中的時候,港臺的流行歌曲已經風靡大街小巷。我和幾個要好的女同學都有一個歌本,裡面抄錄著我們喜歡的歌詞,課間,我們就聚在一起唱那些我們共同喜歡的歌。我就是李皖說的那種“滿街都是寂寞的朋友”。上了大學,偶然間參加了學校的學生合唱團,我纔有機會比較繫統地學習樂理、發聲以及合唱作品。同時對我產生影響的還有跟著合唱團裡的好朋友通過光碟一起欣賞國外音樂會的時光,那個時候西方古典音樂纔真正進入我的生活。後來機緣巧合,結識了古琴演奏名家林友仁先生和他的女兒林晨女士。在林先生的幫助下我買了古琴,這是我人生的第一件樂器。後來又有機會和李鳳雲老師學了一段時間古琴。記得那時候已經是碩士,每周一次坐高鐵到天津去學習。火車在轟鳴中經過廣闊的華北平原,也是一段難忘的時光。


    所以,當聽到有人心虛卻強硬地說自己不懂音樂,或者小心翼翼地問,應該如何欣賞音樂的時候,我總會覺察到自己“無知無畏”的幸運。雖然我承認音樂之品性有所謂“高下之分別”,但是卻認為欣賞音樂本身沒有所謂“正確與否”。喜愛一段旋律,有人是因為那首歌讓他聯想起自己曾經的遭遇,也有的人可能隻是因為那段旋律悅耳動聽而已。有人偏愛傳統而和諧的曲調,有的人卻更容易接受各種聲響的探索。所以,音樂往往會牽動一己之愛憎,而我們往往會在這愛憎之中“見到”一個人。因此,在“聲音與時代”之後,有了“音樂與生活”這一輯。


    除了“時代的洪流”,每個人的生命和日常生活,仍然是鮮活和有意義的。在其中,音樂的角色是什麼?音樂能怎樣地參與我們的生活呢?也許是在養病的間隙聽聽莫扎特(宗璞《藥杯裡的莫扎特》),也許是黑暗中的慰藉(趙麗宏《無形的手指》),也可能是千古的思鄉之情在音樂中一遍一遍地被表達(李皖《我要回家》)。最有趣的兩篇是辛豐年的《文人與樂》和餘華的《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辛豐年的文章想討論“自從近代以來,中國文人是不是‘非樂化’了”的問題。轉過來,餘華就分享了音樂對他寫作的影響。不過,更令人著迷的也許是這一輯中那些人在某一地和某一種音樂突然的邂逅和恍惚,如趙鑫珊在故宮裡聽到《平沙落雁》,如張承志在草原上聽到《黑駿馬》,如陸文夫在深巷裡聽到的琵琶聲。環境、音樂和人,三者奇妙地交織,有形的空間、流動的時間與站在時空之中的人相遇,這微妙的組合又仿佛發生在時空之外。我們在具體之中,仿佛又借由音樂走向了一種永恆和超越。


    在這一輯裡,我們隻是給出了音樂與人的浮光掠影。相信在這萬千世界之中,音樂與人的故事應該是隨時隨地在發生。但是,我們卻可以在這雪泥鴻爪之中見到音樂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的種種安慰。這種安慰可以來自中國,也可以來自西方 ;可以來自雅樂,也可以來自民間。我們無須給自己設定什麼門檻,對音樂的體味是人人可得的,如果有人以為自己“不懂音樂”而放棄音樂對人生的安慰,似乎隻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自己心靈中各自的琴弦,這不免讓人感到遺憾與惋惜。這樣的讀者也許可以看看《我為什麼聽音樂》以及《“門外”的“內行”——記辛豐年》兩篇文章以增加自己的勇氣。也許過去,也許現在,也許未來,希望我們的讀者都會在自己的生命中與音樂相遇,並經歷自己的音樂故事。



    • 中樂西樂


    到了博士階段,因了之前和音樂的那些機緣,我的導師夏曉虹老師鼓勵我將博士論文的選題定為“學堂樂歌”。她說 :“選擇題目,最好是能把個人興趣與研究對像合一,這樣,論文的寫作會成為一種很愉快的經歷。”我後來的研究經歷果然印證了老師的先見之明。在我的博士論文《樂歌中國——近代音樂文化與社會轉型》出版之後,2016年我和北大校友合唱團在北大圖書館舉辦了一場“學堂樂歌中的少年中國”講唱會,導師和中國音樂學院的張靜蔚先生都來捧場,百年前的歌聲再次飄蕩在校園裡,我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一個心願。從愛好到研究,音樂與我的生命似乎越來越緊密。


    後來在學校裡教書,有一門課是中國經典研讀,我就帶著學生們逐字逐句地讀《禮記·樂記》。當我講到“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的“雅樂”時,學生們在神往之餘常常問我 :老師,我們今天應該聽什麼樣的音樂呢?什麼樣的音樂纔能算是這個時代的雅樂呢?


    這其實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我們今天對“雅樂”的理解或定義首先需要接受“古今中西”的詰問。到了今日今時,“淬厲其所本有”“采補其所本無”(梁啟超語)是每個現代國人應該采取的文化策略。而“音樂”亦是“文化”之一種,理應如此照辦。所以,這本小冊子接下來的兩個選輯是中西並進的路數——“讀曲聽心”收錄的是有關“中國音樂”的文章,而“西樂東漸”收錄的則是有關“西方音樂”的文章。


    中國古代雅樂流傳下來仍然具有生命力的當以“琴曲”占半壁江山,“琴棋書畫”作為文人雅士的修養,也是以“琴”為首。千年之前“琴瑟友之”即是人與人之間情感最真摯的表達。所以“讀曲聽心”中的文章許多都和琴有關,既有琴人的演奏心得(林晨《源於古老的相遇——寫在〈良辰美景:古琴與南音的對話〉之後》),也有聽眾的觀賞心得(資中筠《今夕何夕?有緣千年古琴》);有關於斲琴的文章(王風《大匠必以規矩——記張建華斲琴》),也有琴器的考訂(林晨《被鐫刻的歷史記憶——記青島市博物館藏“幽澗泉”琴》)。《讀曲聽心聲》以討論《梅庵琴譜》開篇似乎亦可算在此列。


    因為戲曲的部分已經分割出去,另集收錄,所以這一輯中的文章,除了古琴之外,零散點綴了四篇文學家(汪曾祺、劉心武、賈平凹、王安憶)的音樂心得。中國古代“詩”“樂”不分,文章也講究音韻的平仄轉折。所以用漢字來書寫的文學家應該都對中國的音韻與音律有更多深切的體悟。賈平凹的無弦之琴頗有魏晉名士的風度,汪曾祺討論歌曲演唱中的句讀和氣口問題,揭示出歌曲旋律與歌詞斷句之間的難題。這個問題在西方音樂與歌曲進入中國之任先生也曾討論過。《牧童短笛》從意像出發,探索了傳統詩樂題材參與現代表達的可能性。王安憶的文章干脆把戲曲、流行樂、民樂、西洋樂放在一起說,展現了當代中國音樂環境的豐富性。在閱讀這些文章時,讀者可以欣喜地發現,傳統的樂音仍然有著鮮活的生命力。與此同時,外來之西方音樂正在逐漸成為中國人生命以及文化中的組成部分。這就是第四輯——西樂東漸。


    西方音樂是一個十分龐大的主題。從哪裡開始談起呢?編者選了趙鑫珊的文章《音樂·文學·哲學——讀〈十九世紀西方音樂文化史〉》作為開篇。雖然文章的主題討論的是十九世紀西方的浪漫派音樂,但是文章中強調的“音樂決不是一串孤立的音符,而是一種文化現像。要了解、把握某個時代和某個民族的音樂,就必須把它放在那個時代的整個文化背景中去做有機的、多維的(立體)考察”,似乎可以為我們理解、欣賞西方音樂定個基準。他的另一篇文章將貝多芬比喻為音樂領域的西西弗斯,在聆聽音樂之外,探討了生命的內在向度問題。選文中最喜歡的是餘華對肖斯塔科維奇的解讀,那是一個深負洞察力的文學家對一個音樂家最富有感情的書寫。也許讀者讀到“戰爭的到來使蘇聯人意外地獲得了一種悲傷的權利”時,會和編者一樣動容與心驚。可惜為篇幅所限,這是一篇節選。劉雪楓的文章也很好看,嬉笑怒罵之間觀點也許值得商榷,但是價值觀清晰,讀起來也是痛快。與之相對的兩篇文章則溫情許多,特別喜歡那一句“當天氣、溫度、心情、生活壓力等等恰好到達預定的參數值的時候,我知道該聽古爾德了”。讀者讀到此處,應該有會心一笑。我們不是去聽某種音樂,我們其實是與我們自己久違的那顆心相遇。資中筠的文章介紹了自己彈莫扎特的心得體會,我們仿佛可以看到她在通過音樂與一個忘年伙伴相遇。古人講“尚友古人”,於音樂中也可以如此吧。


    這一輯的選文,編者希望能夠盡量多地涵括西方音樂巨擘的名單,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德彪西、李斯特、瓦格納、普契尼、肖斯塔科維奇、古爾德……這些名字,國人已經不再陌生,他們的音樂作品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同時,編者也選了一篇關於女性音樂家的文章。音樂是無國界的,同樣也應該不分性別。喜歡音樂的人應該有更廣闊的胸襟去理解接的文化,我們隻需問“美,還是不美”,無須在意“他 / 她是誰”的問題。我想這大概是西方音樂帶給我們的音樂之外的收獲。


    編輯這本小書,著實給我帶來許多收獲,比如文章中提到的樂曲,如果是不熟悉的,我就會找出相關作品聽一聽。文章中許多睿智的思考,也常常令我深思,比如資中筠在文章中說,人到漸入老境時適宜彈從未老過的莫扎特的曲子。這觀點一開始著實令我驚訝,但是在細細品讀之後,又不禁對資先生的意X見深表贊同。這些文章中的觀點頗有參差,各個作者對音樂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喜歡民樂,對西洋樂沒什麼感覺 ;有的文章卻展現出作者對西方音樂精深的理解。王安憶會批評有人把音樂當背景音樂聽,但是趙園卻偏偏喜歡在做“別的事”的時候打開音響。既有人給音樂以無上崇高的地位,也有把音樂當成知青回城敲門磚的時代故事。餘華寫自己曾經被不登大雅之堂的簡譜深深迷住,顏峻卻痛斥了搖滾樂中那些虛偽的憤怒,李皖的文章揭示了現代人借助於流行歌曲所表達的時代感傷以及這些感傷的垮掉……這一切都豐富了我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我想這些文章也應該帶給讀者同樣的收獲。


    在讀完這本音樂隨筆集的時候,讀者大概可以了解編者的趣味,那就是將音樂作為一種“文化”、一種“生活”來看待。音樂固然有其專業性,但是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它所承載的“文化”與“生活”纔是更能打動人心的東西。在這本文集中,出現了形色各樣的人,他們有的是作曲家,有的是演奏者,有的隻是聆聽者。但是,他們都在音樂中交付了自己某一部分的生命,而正因那一部分生命的參與,那時的音樂纔更加動聽。


    在編輯這本隨筆集的過程中,我可以看出一些當代中國音樂環境的問題。比如談西樂的文章更好搜羅,哪怕是單編一冊關於貝多芬的散文選,似乎都不是什麼難題。這多多少少反映了當代國人精英階層的音樂品位和選擇,也襯托出這百多年來西風東漸中,國樂失其固步,西樂不斷繁興的態勢。不過俱往矣,中國的現代化還在路上,文化的更新與重生更需要時間的凝練。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打開心扉,不自我設限。


    兩千多年前,孔夫子聞聽韶樂的時候不禁感嘆 :“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論語·述而》)兩千多年後,我為女兒取名“聞韶”。音樂的美好是超越時空的,而對美好的希冀與追求會一直是人生中那一抹亮色。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