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國學浮沉(漫說文化叢書再續新章;北大陳平原總編;彙集季羨林、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名家作品
    【市場價】
    267-387
    【優惠價】
    167-242
    【作者】 陳平原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名家作品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3191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6131914
    作者:陳平原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三十年前風靡中國的漫說文化叢書,由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攜手十餘位中青年骨干學者,再續新章。陳平原總編、總序,講述編選原則與架構。


    2、漫說文化續編,從80年代起編選,直到2020年,記錄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社會、文化、生活變遷。


    3、漫說文化叢書 漫說文化叢書續編,兩個甲子的風起雲湧,鳥語花香,借助千篇左右的短文得以呈現。


    4、一部以文學為經、以文化為緯、兼及思考與休閑的專題散文集,一套文章好讀、裝幀好看的小書。


    5、國學與現代中國的文化認同,與現代中國人的身心安頓息息相關。《國學浮沉》記錄、觀察了90年代和新世紀兩次“國學熱”,包括了贊成與反對雙方的意見,也不乏對國學復興提出建議的文章。由新銳學者袁一丹導讀,敘述本書各輯主題與內容,介紹國學之爭的起源流變與本書全貌。


    6、《國學浮沉》彙集季羨林、王小波、錢理群、徐友漁、葛兆光、陳平原等共28位著名作家學者,34篇文章,兼顧各方立場,力圖呈現眾聲喧嘩的思想現場。如何讓中國文化重新“血脈貫通”,是每一位關心國學命運的讀書人都應該思考的大問題。


    7、漫說文化叢書及續編,封面使用雅美紋紙,內文使用JM書紙。2023年美國傳達藝術獎(CA獎)獲獎者、插畫師stano,繪制封面平塗插畫,切合主題,使用中國傳統配色,兼具復古與現代氣息。特別繪制書脊叢書logo,符合中國文化“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理念,和“筆寫山河”的叢書主題。裝幀雅致精美,閱讀、收藏、贈送皆宜。


    8、隨書贈送全文有聲書,隨時可聽可讀。

     
    內容簡介

    “國學”與現代中國的文化認同,與現代中國人的身心安頓息息相關。從社會學與心態史的角度觀察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學”沉浮,除了學理上的孰是孰非,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學熱”折射出的時代氛圍、精神需求、民眾心理。本書盡可能兼顧各方立場,力圖呈現眾聲喧嘩的思想現場。全書共分四輯,輯正面聚焦“國學”之爭,兼及“國學熱”引發的反思;第二輯討論孔夫子及儒家傳統在當代中國的命運;第三輯的關鍵詞是“傳統”,著重從時間意識切入古今中西之爭;第四輯引入對“五四”的紀念與反思,與國學展開對話。

    作者簡介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繫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繫主任)、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主要研究領域有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中國小說史、中國散文史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 : 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 : 晚清畫報研究》《大學何為》《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等著作三十餘種。


    袁一丹,北京大學中文繫文學博士,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及近代思想史研究。著有《另起的新文化運動》《此時懷抱向誰開》,曾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讀書》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目錄
    總序|陳平原 ·I
    導讀:面向未來的歷史建構|袁一丹 ·I
    輯一 國學之爭
    國學漫談|季羨林 ·002
    我看“國學”|王小波 ·008
    智慧與國學|王小波 ·013
    “後國學”虛脫癥|何滿子 ·022
    為什麼要容忍異教徒?|盛 洪 ·028
    “賽先生”與國學|羅厚立 ·038
    國學之爭在學理不在“意見”|趙汀陽 ·051
    “國學”熱,所熱何來?|陳樂民 ·054
    “國學熱”的淺層與深層問題|徐友漁 ·058
    國學如何“新視野”|陳平原 ·068
    輯二 儒家傳統

    總序|陳平原 ·I


    導讀:面向未來的歷史建構|袁一丹 ·I


    輯一 國學之爭 


    國學漫談|季羨林 ·002


    我看“國學”|王小波 ·008


    智慧與國學|王小波 ·013


    “後國學”虛脫癥|何滿子 ·022


    為什麼要容忍異教徒?|盛 洪 ·028


    “賽先生”與國學|羅厚立 ·038


    國學之爭在學理不在“意見”|趙汀陽 ·051


    “國學”熱,所熱何來?|陳樂民 ·054


    “國學熱”的淺層與深層問題|徐友漁 ·058


    國學如何“新視野”|陳平原 ·068


    輯二 儒家傳統 


    門外議儒家|金克木 ·072


    閑話孔夫子效益|邵燕祥 ·080


    請示孔夫子|王得後 ·087


    請讀一段經|王得後 ·091


    孔子為何寄望“狂狷”


    ——《中國文化的狂者精神》韓文版序|劉夢溪 ·099


    如何對待從孔子到魯迅的傳統——在李零《喪家狗


    ——我讀〈論語〉》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錢理群 ·107


    孔子與當代中國|陳 來 ·127


    春秋的老實人和天真漢|李敬澤 ·142


    社會疏離中的“孝道”問題|王學泰 ·153


    慎終追遠:現代中國的一個童話|吳 飛 ·157


    吾儕所學關天意——讀《吳宓與陳寅恪》 |葛兆光 ·169


    正視陳寅恪|劉浦江 ·183


    輯三 古今中西 


    傳統、時間性與未來|甘 陽 ·198


    文化傳統與文化意識|高爾泰 ·211


    能否跳出“過去的掌心”|高瑞泉 ·222


    生活在後傳統之中|郭於華 ·232


    既“雜”且“多”的傳統|葛兆光 ·242


    傳統文化的“傳”與“承”|葛劍雄 ·246


    二十一世紀:東方文化的時代|季羨林 ·256


    東西方文化之我見|李慎之 ·262


    輯四 對話“五四”


    論傳統與反傳統——從海外學者對“五四”的評論說化 ·274


    以五四精神繼承五四精神|龐 樸 ·289


    “五四”一疑|金克木 ·296


    走不出的“五四”?|陳平原 ·300


     


    編輯凡例 ·314

    前言
    導讀:面向未來的歷史建構
    袁一丹
    國學與現代中國的文化認同,與現代中國人的身心安頓息息相關。這一概念包含多重時間維度,將一國之過去、現在、未來綰結在一起。研究國學絕不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要回答: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不可忽略國學概念的未來向度,即其中包孕的期待視野。國學不隻是“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更是有待兌現的文化願景。陳平原強調國學必須活在當下,以防止其“博物館化”。如何讓中國文化重新“血脈貫通”,是每一位關心國學命運的讀書人都應該思考的大問題。
    對於集體記憶而言,四十年意味著一個世代的更迭。從社會學與心態史的角度觀察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學沉浮,除了學理上的孰是孰非,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學熱”折射出的時代氛圍、精神需求、民眾心理。全書共分四輯:輯正面聚焦國學之爭,兼及“國學熱”引發的反思;第二輯討論孔夫子及儒家傳統在當代中國的命運;第三輯的關鍵詞是“傳統”,著重從時間意識切入古今中西之爭;第四輯引入對“五四”的紀念與反思,與國學展開對話。

    導讀:面向未來的歷史建構


    袁一丹


    國學與現代中國的文化認同,與現代中國人的身心安頓息息相關。這一概念包含多重時間維度,將一國之過去、現在、未來綰結在一起。研究國學絕不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要回答: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不可忽略國學概念的未來向度,即其中包孕的期待視野。國學不隻是“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更是有待兌現的文化願景。陳平原強調國學必須活在當下,以防止其“博物館化”。如何讓中國文化重新“血脈貫通”,是每一位關心國學命運的讀書人都應該思考的大問題。


    對於集體記憶而言,四十年意味著一個世代的更迭。從社會學與心態史的角度觀察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學沉浮,除了學理上的孰是孰非,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學熱”折射出的時代氛圍、精神需求、民眾心理。全書共分四輯:輯正面聚焦國學之爭,兼及“國學熱”引發的反思;第二輯討論孔夫子及儒家傳統在當代中國的命運;第三輯的關鍵詞是“傳統”,著重從時間意識切入古今中西之爭;第四輯引入對“五四”的紀念與反思,與國學展開對話。


    過去是常新的,因而國學也是常新的。過去的某些部分,時而沉入遺忘的深淵,時而再度浮出水面。正如伊塔洛·斯韋沃(Italo Svevo)所言,現在指揮著過去,就像指揮一支樂隊。這個任性的指揮,時而需要這些聲音,時而需要另一種聲音,因此過去一會兒顯得很長,一會兒顯得很短,一會兒眾聲喧嘩,一會兒陷入沉寂。隨著過去的變調,國學亦成為記憶與遺忘競逐的場所。


    人們召喚國學,為了療治,為了辯難,國學遂成為古今中西之爭的戰場。與其把圍繞國學的論戰視為單純的學術問題或主義之爭,不如把國學沉浮看作一種文化癥候。誕生於危機時刻的國學,把昨天和今天勾連在一起,把“我”和“我們”捏合到一起。國學的沉浮取決於當下對意義的需要及其參照框架。


    圍繞國學的定義之爭由來已久。國學與晚清以降流行的國粹、國故,既有家族相似性,又構成某種競合關繫。關於國學有生命力的解釋,我以為是王國維《國學叢刊序》(1911年)給出的。王國維從反面立論,把防御性的、封閉的國學概念轉換為一個開放的命題,他宣稱:“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無有用無用也。”這一斷語把“國學”從“國”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堅持“學”超越於一時一地的獨立性。


    晚清國粹派所言之“國粹”本是東瀛名詞,日本國粹主義思潮實乃對明治維新以來歐化主義的反動。《國粹學報》創辦者黃節謂“國粹”非以國為界別:“夫執一名一論一事一物一法一令而界別之,曰我國之粹,曰我國之粹,非國粹也;發現於國體,輸入於國界,蘊藏於國民之原質,具一種獨立之思想者,國粹也。”換言之,國粹不一定是本土固有之物,從異域移植之思想文化制度,隻要適合本國的風土人情,未嘗不可視同國粹。


    國學的復蘇有賴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胡適等人倡導的整理國故運動。國學在胡適看來,隻是國故學的縮寫。研究中國“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就是他所謂的國故學。胡適在《國學季刊》發刊宣言中,號召用“歷史的眼光”擴大國學研究的範圍,上自孔孟老莊之學,下至一個字、一支山歌,都是歷史,都屬於國學研究的範圍。所謂“歷史的眼光”,即取消價值高下之別的平等主義,無所謂經典,無所謂偉大的傳統,一切過往都是歷史。在無差別的歷史眼光裡,“兩隻黃蝴蝶”與“關關雎鳩”有同等的位置,白話小說與高文典冊有同等的位置,施耐庵、吳敬梓與司馬遷、韓愈有同等的位置。


    胡適召喚的國學研究者,並非古典派的繼承人,而是現代派的急先鋒。可與《國學季刊》發刊宣言對讀的是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在寓言《書籍之戰》中描繪的古今之爭:國內知識人分裂為古典派和現代派,兩派間發生了領土爭端。現代派控訴古典派定居的山峰過高,遮蔽了他們的視野,提出兩種解決方案:要麼現代派讓出自己較低的山頭,古典派遷居於此,由現代派接管古典派原有的地盤;要麼古典派同意現代派自帶工具,把古典派的山峰削低到他們認為適宜的高度。胡適主張用“歷史的眼光”擴充國學研究的範圍,則是雙管齊下,既要接管古典派的領地,又要以“科學方法”為利器,削平古典派所居的高地。


    “歷史的眼光”下的平等主義,再次出現在顧頡剛為《北京大學國學門研究所周刊》撰寫的《一九二六年始刊詞》中:“凡是真實的學問,都是不受制於時代的古今,階級的尊卑,價格的貴賤,應用的好壞的。”這篇《始刊詞》引發朱自清思考國學與現代生活的關繫,他主張國學研究非但要囊括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還要將現代生活納入其統轄範圍(《現代生活的學術價值》),因中國人一直是“回顧”的民族,鄙棄“現在”,極易忽略現代生活的學術價值。近代國學研究仍以經史之學為正途,少有人敢旁逸斜出,另闢蹊徑。在尊經史為正統的國學觀念籠罩下,現代生活的學術價值幾近於零。朱自清希望以現代生活為出發點,打破正統國學的觀念,改變厚古薄今的空氣。


    從胡適、顧頡剛到朱自清,國學的概念似乎無所不包,不僅摘掉了“經”字招牌,甚至要跨越古典世界與現代生活的邊界。不斷擴容的國學概念,能否解決現代派與古典派的領土爭端,促進古今對話?至少不斷追問國學與現代生活有何關繫,可以防止這一概念的僵化。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後期國學復蘇之勢,或能與近四十年來的國學浮沉構成參照。在那一輪的“國學熱”中,固然有賽先生之國學,同時起哄的還有鼕烘先生之國學、神怪先生之國學。據曹聚仁描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國學熱”中的種種怪像:“略識‘之無’,能連綴成篇,謂為精通‘國學’;咿唔詩賦,以推敲詞句自豪者,謂為保存‘國粹’。他則大學設科,研究中國文學,乃以國學名其繫;開館教授四書五經,乃以國學名其院。人莫解國學之實質,而皆以國學鳴其高。”(《春雷初動中之國故學》)這番話亦可挪用作世紀之交兩波“國學熱”的寫照。


    改革開放以來波“國學熱”出現於1993年。1992年北京大學成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次年5月《國學研究》創刊。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報》推出專題報道《國學,在燕園又悄然興起》。編者按稱,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拍擊聲中,“國學的再次興起,是新時期文化繁榮的一個標志,並呼喚著新一代國學大師的產生”。8月18日《人民日報》頭版又刊出時評《久違了,“國學”!》,肯定北大重新豎起國學的旗幟。這一波“國學熱”中影響的是季羨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說。季先生認為到二十一世紀,西方形而上學的分析已走到盡頭,而東方尋求整體的綜合必將取而代之。


    2004年文化保守主義抬頭,第二波“國學熱”興起,標志性事件如少兒讀經之爭、簽署《甲申文化宣言》、《原道》十年紀念等。關於讀經問題的爭論,發端於蔣慶編選《中華文化經典基礎教育誦本》。在2004年文化高峰論壇閉幕會上,許嘉璐、季羨林、楊振寧、任繼愈、王蒙等人發布《甲申文化宣言》,主張保存和發展傳統文化,“自主選擇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體領域完全不接受外來文化因素”。2004年適逢《原道》創刊十周年,雜志方舉辦座談會,主題為“共同的傳統:‘新左派’、‘自由派’與‘保守派’視域中的儒學”。由於上述事件,2004年被命名為“文化保守主義年”。2005年人大成立國學院引發的爭論,“科舉百年祭”,山東曲阜等地舉辦祭孔活動,都是第二波“國學熱”的表征。


    徐友漁批評2004年以來興起的“國學熱”不是一場有深厚根基的文化運動,更多地表現為被媒體支撐和炒作的新聞風波。在“國學熱”中推波助瀾者,或熱衷於發宣言、開會、搞對話錄,或為種種開張、慶典、祭日辦紅白喜事,他們大肆鼓噪和炒作國學,實在有悖國學的本質。不同於種種高調的、表演性的國學復興論,徐友漁把復興國學理解為知識、教育方面的補課、還債和基本建設(《“國學熱”的淺層與深層問題》)。可惜這種平實的主張,反不如政治儒學或淪為文化營銷的國學吸引眼球。


    百年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古今之爭的終結。事實上,古今之爭更像是一場時斷時續、反反復復的拉鋸戰,新文化派曾一度在文教界、輿論界占據上風,然而更隱匿的古今之爭,隨時可能發生在講壇上、報刊中、圖書館裡、街頭書攤上及青年書與愛讀書的榜單中,新舊雙方尚未分出的勝負。


    國學是否成立,是該復興還是打倒,不隻是知識界爭執不休的問題。國學牽涉諸多切身議題,關繫到普通人如何面對生老病死。吳飛《慎終追遠:現代中國的一個童話》一文將國學論爭從空對空的主義對峙,引渡到當代中國的日用人倫。作者從喪葬業的亂像談起,提出我們每個人都躲不過去的問題:“人們不知道怎樣為死去的親人尋找一個平靜的安身之處,不知道該如何對待那些亡者的宛在音容,更不知道自己百年之後所葬何處。”在遭遇生老病死時,當代中國人,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人,也基本處於無所適從的狀態。回顧近代以來官方的喪禮改革,再稽考民間鄉野的喪葬習俗,是為了重新確立當代中國人的禮制生活。在儒家傳統中,喪禮的基本態度是事死如事生,祭神如神在。喪禮的安排,需要在仁與智、生與死之間尋得一個微妙的平衡。研究喪禮不是為了恢復舊衣冠,而是為了安頓現代人的精神生活,使其能從容面對死生大事。國學隻有走出書齋,與喫飯穿衣、生老病死,與普通人的憂懼、希冀生出干繫,纔有生生不息的原動力,纔能真正參與當代中國的信仰再造。


    國學沉浮不是一個輕巧的話題,因而選編此書的心情並不輕松。在選文時,編者盡可能兼顧各方立場,力圖呈現眾聲喧嘩的思想現場。就文章趣味而言,作為編者的基本感受是:冠冕堂皇的正經文章太多,莊諧雜出的遊戲筆墨太少;四平八穩的論文腔太重,掐臂見血的大白話太少;引經據典太多,貼近現實的深描及社會學剖析太少;論理太多,嬉笑怒罵、冷嘲熱諷、皮裡陽秋太少。較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國學論爭,參戰者的觀點高下且不論,僅就言說姿態及論辯策略而言,不禁讓人感嘆小品文的衰微,尤其是雜文的衰微。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