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君子博物(漫說文化叢書再續新章;北大陳平原總編;彙集瀋從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名家作品
    【市場價】
    262-380
    【優惠價】
    164-238
    【作者】 陳平原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名家作品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3184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6131846
    作者:陳平原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6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三十年前風靡中國的漫說文化叢書,由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攜手十二位中青年骨干學者,再續新章。陳平原總編、總序,講述編選原則與架構。


    2、漫說文化續編,從80年代起編選,直到2020年,記錄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社會、文化、生活變遷。


    3、漫說文化叢書 漫說文化叢書續編,兩個甲子的風起雲湧,鳥語花香,借助千篇左右的短文得以呈現。


    4、一部以文學為經、以文化為緯、兼及思考與休閑的專題散文集,一套文章好讀、裝幀好看的小書。


    5、文物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是中國文化與技藝的結晶,也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見證。《君子博物》聚焦於讀書人對於家國、歷史和美術的質樸興趣與文化情懷。由社科院助理研究員王芳導讀,敘述本書各輯主題與內容,講述“文物江湖”的起伏、文物研究的家學師承與行家學人、文物背後的文人趣味和文脈傳承。


    6、《君子博物》彙集瀋從文、馮驥纔、王世襄、孫機、祝勇、馬未都、張中行等共38位著名作家學者,47篇文章。讀者盡可跟隨這些“博物君子”聆聽大家心得,瞻仰重器國寶,潛入街市好奇閑逛,後回到書房,品味這千百年來的文化滋味。


    7、漫說文化叢書及續編,封面使用雅美紋紙,內文使用JM書紙。2023年美國傳達藝術獎(CA獎)獲獎者、插畫師stano,繪制封面平塗插畫,切合主題,使用中國傳統配色,兼具復古與現代氣息。特別繪制書脊叢書logo,符合中國文化“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理念,和“筆寫山河”的叢書主題。裝幀雅致精美,閱讀、收藏、贈送皆宜。


    8、隨書贈送全文有聲書,隨時可聽可讀。

     
    內容簡介

    “君子博物”一詞,很早就見於《左傳》《尚書》,泛指那些學貫古今、通曉文物文獻的收藏家。本書所選作者,從專精的學人、收藏的大家,到關心文保的作家、好事玩票的文化人,他們自然流露出溫情回憶、方法管窺、辛辣批評等,思想和歷史也因此在身邊細膩展開。


    本書分四輯。輯“說文化”,回憶張伯駒、瀋從文、王世襄等文化名家的生平與文物研究往事;第二輯“訪瑰寶”,寫“博物君子”與文化瑰寶的奇遇與研究成果;第三輯“逛市場”,專敘訪文物市場之趣;第四輯“窺書房”,則記錄對書房一角的雜項文物的玩賞。讀者盡可跟隨這些“博物君子”聆聽大家心得,瞻仰重器國寶,潛入那煙火味兒十足的街市好奇閑逛,後回到書房,品味這千百年來層疊縈繞在各類空間中的文化滋味。

    作者簡介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繫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繫主任)、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主要研究領域有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中國小說史、中國散文史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 : 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 : 晚清畫報研究》《大學何為》《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等著作三十餘種。


    王芳,北京大學中文繫文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及思想文化史研究。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月刊》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目錄
    總序|陳平原 ·I
    導讀:斯人有斯文|王 芳 ·I
    輯一 說文化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引言|瀋從文 ·002
    我與張伯駒道兄|朱家溍 ·016
    玩物也可養志|周國平 ·021
    憶常老|樊錦詩 ·025
    平常的瀋從文|黃永玉 ·029
    文化收藏|馮驥纔 ·037
    望氣與直覺|王世襄 ·040
    王世襄與芳嘉園小院|郁 風 ·045
    博物君子今何在——文人與收藏|趙 珩 ·056
    文物與垃圾|吳冠中 ·065
    輯二 訪瑰寶

    總序|陳平原 ·I


    導讀:斯人有斯文|王 芳 ·I


    輯一 說文化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引言|瀋從文 ·002


    我與張伯駒道兄|朱家溍 ·016


    玩物也可養志|周國平 ·021


    憶常老|樊錦詩 ·025


    平常的瀋從文|黃永玉 ·029


    文化收藏|馮驥纔 ·037


    望氣與直覺|王世襄 ·040


    王世襄與芳嘉園小院|郁 風 ·045


    博物君子今何在——文人與收藏|趙 珩 ·056


    文物與垃圾|吳冠中 ·065


    輯二 訪瑰寶 


    蘇州網師園|陳從周 ·070


    從溥儀出宮到故宮博物院 ·075


    莫高窟|餘秋雨 ·080


    唐代駿馬|孫 機 ·089


    三星堆銅像|楊 泓 ·096


    陶俑|賈平凹 ·100


    從“海上三家”看文物聚散 


    ——梅景書屋,梅花安在?|鄭 重 ·106


    兩張珍貴唐琴|鄭珉中 ·120


    我和長城|羅哲文 ·126


    太和殿的寶座|朱家溍 ·136


    三希堂:帝國的博物館|祝 勇 ·139


    故事:滿池嬌|尚 剛 ·145


    廝守,一眼千年|樊錦詩 ·155


    輯三 逛市場 


    琉璃廠|黃 裳 ·162


    鬼市|張中行 ·170


    捃古緣|王世襄 ·174


    得壺記趣|陸文夫 ·177


    塞納河邊的中國古董|馮驥纔 ·183


    廠甸舊事|趙 珩 ·189


    古玩鋪|鄧雲鄉 ·192


    靜夜玩明月|金曉東 ·196


    從馬路市場到潘家園|王金昌 ·203


    逛舊貨店有樂趣|吳少華 顧惠康 ·208


    俠客劉新園|馬未都 ·215


    輯四 窺文房 


    中國早期的眼鏡|孫 機 ·222


    一方閑章的聯想|張中行 ·227


    《竹木牙角器珍賞》序|史樹青 ·233


    漫話銅爐|王世襄 ·237


    書齋一日|馮驥纔 ·242


    神意雕刻——微雕藝術鋻賞|蔡國聲 ·247


    琉璃的奢侈|孟 暉 ·262


    談筆|黃苗子 ·266


    買墨小記|黃 裳 ·268


    宋人與宋枕|馬未都 ·274


    讀物小札:“驚喜碗”|揚之水 ·279


    訪徽墨|仇春霞 ·283


    士大夫的香席|劉錫榮 ·296


     


    編輯凡例 ·306

    前言
    導讀:斯人有斯文
    王 芳
    復蘇的“文物江湖”
    從長城、敦煌、禮器、宗器,到書房中的一筆一扇,穿越於公共和私人領域,將這些“物”聯繫起來的,是讀書人對於家國、歷史和美術的質樸興趣與文化情懷。這興趣和情懷也逐漸凝結為一支文脈,雖然算不上十分繁榮,但勝在不絕如縷,其起落沉浮,也折射著時代思想文化的變遷。
    宋室南渡後,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追憶夫婦二人對外物的兩次取舍,尤可見動蕩時代古物所承載的文化重量。次是舉家南下不得不舍,“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第二次則是趙明誠囑托獨守的李清照,若不得已再逃,“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這種文化為先、性命次之的擔當令人唏噓,而先書畫、後重大古器、後與宗器共存亡的取舍次第,也透露出其時士大夫的價值觀。

    導讀:斯人有斯文


    王 芳



    • 復蘇的“文物江湖”


    從長城、敦煌、禮器、宗器,到書房中的一筆一扇,穿越於公共和私人領域,將這些“物”聯繫起來的,是讀書人對於家國、歷史和美術的質樸興趣與文化情懷。這興趣和情懷也逐漸凝結為一支文脈,雖然算不上十分繁榮,但勝在不絕如縷,其起落沉浮,也折射著時代思想文化的變遷。


    宋室南渡後,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追憶夫婦二人對外物的兩次取舍,尤可見動蕩時代古物所承載的文化重量。次是舉家南下不得不舍,“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第二次則是趙明誠囑托獨守的李清照,若不得已再逃,“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這種文化為先、性命次之的擔當令人唏噓,而先書畫、後重大古器、後與宗器共存亡的取舍次第,也透露出其時士大夫的價值觀。


    今日的文物觀當然已與宋代大不相同,“在古物市場上,文物、古玩和古董是三個不同概念。日本人將古物統稱‘骨董’,但在中國人心裡卻是不同層次。文物是指那種堪稱某一時代典型、珍罕稀有的古物;古玩不一定是指某一時代的代表,卻必須是藝術精美、制作精湛、材料貴重的古物;而古董則泛指一切舊時器物”(馮驥纔《文化收藏》)。這種層次感是近現代確立起來的。清末民初,隨著禮法社會的瓦解,宗器等物意義不再,二十世紀初中國成立了各級文物保護會,文物因為種種原因成了想像和建構統一民族的基礎,被視為古美術的文物,成為後人觸探歷史和“國魂”的媒介。


    家與國的顛倒,禮教與文史的顛倒,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的基本形態,而在二十世紀文化的連續性中,也有眾所周知的興衰起伏。陳平原在“漫說文化”再版序言中提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興起了“文化熱”,此後,文物江湖也重新熱鬧了起來。對於我們這個近乎以歷史為信仰的民族而言,這條脈絡的中斷似乎隻是個插曲,一旦條件允許,無論是官方還是私人,研究機構或是文物市場,所有層面都迅速恢復了運轉——敦煌莫高窟、兵馬俑和三星堆等重要歷史文物恢復了發掘和保護,各地的博物館重新步入正軌,北京、上海的文物和收藏市場又興盛了起來,等等。可以說,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文物重新成為學術研究的重點,文人趣味的指向,以及凝聚民族國家想像的方式。餘秋雨的《莫高窟》等散文能在當時產生巨大反響,也是因為刻畫出了個體與歷史承載物重新相遇的震驚體驗,或一定程度上呈現了整個社會“文化尋根”的集體心理。


    馬未都曾總結出中國歷史上的五次收藏熱,即宋代、晚明、清代康乾、晚清民國以及當下這五個歷史時期。上述五個時期關於文物的散文創作也相對繁榮。宋代的歐、蘇文章,晚明小品中的賞鋻之文,清代的考據文章,晚清民國接續晚明傳統的小品文,都已成經典。當代散文中寫文物的也不少,盡管因為寫作主體更為多樣化,水平較之前幾次也更加參差。有人追問這一波文物熱潮究竟是經濟潮還是文化潮,其實兩者的確難以區分,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文物流通的現實可能性,造就了盛況。而文章既是其衍生物,也是這一文化活動價值的凝聚。所謂“泥沙俱下”,反過來也可以視為文化普及的成果,而“沙裡淘金”又何嘗不是對社會脈搏的觸摸。



    • 家學師承與行家學人


    如果說宋明時期知識人收集、研究古器物大多基於個人趣味,那麼到了清代,“六經皆史”逐漸成為共識,儒學家講究實學,注重目驗,古器物的發掘記錄和研究也成為正統學術的重要環節。晚清學制改革後,大學設立考古專業,博物館逐漸取代了私家藏閣,培養和成就了專精於一門或幾門文物的學人。


    前面談到,今天我們看重的是承載特殊歷史價值和美術價值的文物。談論這些物件,與寫喫喝住行不同,後者是日常經驗,善觀察、勤思索、文筆佳者為之,大概率能產出好文章。而寫文物有專業門檻,沒有數十年的專精鑽研很難說清一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一批在文物領域深耕多年的行家學者重新拾筆,因大量的知識儲備和精深的研究,一出手便能撥雲去霧。譬如,王世襄說文物鋻定有賴“望氣與直覺”,看似簡單,背後是數十年的“經手過眼”;朱家溍有家學傳統,且在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初就進入其中,他談故宮文物,就能句句落到實處。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老輩方家不同於現在一般的學院學人,首先是受益於家學傳承,如朱家溍寫他與張伯駒的相識,“伯駒道兄和我認識是偶然的。我的父親翼庵先生平生收藏法書名畫及各種古器物,所以琉璃廠各古玩鋪都經常往我家送東西,我和他們非常熟悉,也常到琉璃廠去。有一次在惠古齋,遇見伯駒,惠古齋掌櫃的柳春農給我們兩人介紹的,當時我二十歲”(朱家溍《我與張伯駒道兄》)。中國歷來有不少文化世家,其子弟耳濡目染,相互結識,學問也由此入門。


    這種方式後來日漸被學院教育取代,家學讓位於師承,亦培養了不少學者,將其一生奉獻給文物事業,如常書鴻、段文傑與其弟子輩的樊錦詩,在“破破爛爛”“寸草不生”的敦煌待了一輩子,文物與他們是文化和精神上的血肉聯繫,“原來,他們不是一群對著敦煌壁畫贊嘆、欣賞,獲取資料的旁觀者,他們甘願過著清教徒般艱苦的生活,孜孜不倦,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地工作,是因為敦煌藝術成了他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樊錦詩《憶常老》)。幾十年的艱苦,化作小文,不過是涓滴之於大海,無論文字如何質樸,誰人能不為之動容呢?


    無論是樊錦詩回憶常書鴻,還是黃永玉回憶瀋從文、朱家溍回憶張伯駒,文字水平可能有參差,卻因為同樣的原因而珍貴——有黃永玉這樣一位有心人,瀋從文觀察生活的眼光、直言不諱的片語纔能被記錄下來,也隻有樊錦詩動手寫小文,纔能實在道出兩代敦煌人篳路藍縷的艱辛。當然,學者們也會為讀者寫一些小“故事”,鄭珉中寫唐琴、王世襄寫明代家具和雜項、青花、揚之水寫“驚喜碗”,深入淺出地寫出了文物的歷史。有斯人方有斯文,這次序,亂不得。


    其中比較特殊的是瀋從文,他本是作家,在“文革”中轉而研究文物。他自言:“總的說來,這份工作和個人前半生搞的文學創作方法態度或仍有相通處,由於具體時間不及一年,隻是由個人認識角度出發,據實物圖像為主,試用不同方式,比較有繫統進行探討綜合的部分工作。內容材料雖有連續性,解釋說明卻缺少統一性。給人印像,總的看來雖具有一個長篇小說的規模,內容卻近似風格不一分章敘事的散文。”(瀋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引言》)將文物工作比作寫小說搞創作,先處理材料,再探討綜合,其過程和成果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和可能性,這是文學者特有的洞見和趣味。


    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全球化的背景下,與文化尋根這一“思鄉病”共同生長的是“文物是人類的共同財富”這一觀念。從普遍的“人”的角度思考文物的意義,重新審視作為人類文明的中國歷史,成為重要潮流。這方面祝勇很有代表性,他用華麗的文筆,描畫出文物聚散背後帝國的權力實質和歷史變遷,“此外,還有小室隔扇橫楣裝裱的乾隆御筆《三希堂記》,牆壁張貼的宮廷畫家金廷標的《王羲之學書圖》、瀋德潛作的《三希堂歌》以及董邦達的山水畫等。文雅的布置,幾乎使人忘記了宮殿的暴力屬性——作為太和殿的延伸,三希堂以自己的方式,表明皇宮在本質上是掠奪者的大本營”(祝勇《三希堂:帝國的博物館》)。透過帝王一己的閑情看見權力掠奪的實質,呈現出不一樣的思想深度和力度,與老一輩學人的治學範式之差異,也可窺見一二。



    • 文人趣味與文脈傳承


    在重要文物之外,我們熟悉的還是私人空間中的長物清供,小小文房背後是悠久尚雅的趣味和審美,重點往往不在價值幾何,而在樂趣閑情本身。李清照描述夫婦二人沉迷金石,“幾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李清照《金石錄·後序》),如此種種,不足為外人道也。


    古代士大夫的個體趣味往往被擠壓到私人領域,成為無法公開言說,至少是須謹慎回護的個體選擇。無論李清照還是歐陽修,大都自謙“好事”。“好事”一語本是貶義,指那些費錢費力卻不求甚解的非專業愛好者,雅好此道者則以此自嘲,應付外界質疑。在物質匱乏的古代社會,這種文化壓力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時刻提醒士大夫肩負著社會責任,不要墮入自我中心和過度消費中。然而也須看見,在某些歷史時期,這種無關宏旨的趣味,乃至私人領域本身都被擠壓到近乎無。


    對此,何其芳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有過深刻的論述:“我們這民族的悲劇是雙重的,一方面誠實的知識分子已和羅曼·羅蘭一樣深切地感到個人主義者的短處,軟弱無力,一方面不近人情地忽視了個人的儒家思想還是有力地存在著。”(何其芳《論本位文化》)處在這種矛盾中的中國讀書人,總是像走鋼絲一樣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發生“小品文”之爭,周作人等自認晚明小品文的繼承者,反對革命成為“載道正統”後的獨大與排他傾向,背後是他關於文明發展和個人自由的思考。而八十年代重新接續這一脈絡的是張中行、陸文夫、黃苗子、黃裳等文化人物,在他們的文章中,“癖好”“玩物養志”“博物君子”等概念,恰沿著晚明和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根脈重新發芽開花。也有人說,正是張中行這樣的“老人”在八十年代文化場域的出現,纔重新帶熱了周作人等現代京派作家。


    這些“老人”重新談論書房中的小器物,談逛市場的小歡喜,有意識地將日常生活藝術化和審美化,背後自有一份歷史的沉重——被遺忘的文化生活之美重新進入話語場域,其實是文化人通過對個體歷史際遇的不斷反顧,重新獲得價值感和身份認同。如張中行通過閑章“爐行者”勾勒出知識人的燒爐往事,他稱閑章為“玩意兒”,卻不惜筆墨,曲盡背後的個人際遇和文化考量,無論文筆如何優遊婉轉,歸根結底是對人道底線和文化審美的柔性堅守。而晚一輩的趙珩等人,則是“隔輩”領略了這份多少“異鄉化”了的文化魅力。


    “我常常想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與袁行雲先生觀賞書札時的情景,袁先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者,雖出身世家,但生活並不富裕,家中所遺吉光片羽,他也從未用金錢去估算過價值……袁先生生活的時代雖遠遠脫離了文人士大夫年代,但他身上的那種謙和、低調,卻從骨子裡透出舊時文人的氣質。”(趙珩《博物君子今何在——文人與收藏》)


    召喚舊時文人的精魂,不再隻是試圖找回私人空間,更是歆慕其不沾銅臭的風骨和對文化底蘊的深諳,歸根到底還是出於對文化根脈的向往和事實上的斷裂。


    反過來我們也會發現,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接續周作人一脈者多,但沿著魯迅繼續思考、寫作雜文者卻少了。因此,在看到《文物與垃圾》一文時頗有些驚喜,吳冠中警惕對舊形式的保護是否會妨礙真正有生命力的新藝術,也看到了其中暗含的城鄉結構性問題,“城鄉區別減弱,民間的含義日益淡化,固有的民間藝術的樣式不能永葆原貌,智慧不斷發展,民間藝術必然在創新中變異,呈現新貌。舊情濃濃,人們對舊形式的過分維護,其實是斷了她們的新生前程”(吳冠中《文物與垃圾》)。這顯然和他有承有變的美術思考一脈相承,在沉浸於自我和金錢的時代大潮中,以魯迅式的冷眼,與作為“時尚”的文物熱保持距離,指出流弊,看見物背後更多的無言之人,也是時代的幸運。


    事實上,啟功、周國平、趙園等人不約而同談到了“玩物喪志”的問題,“玩物”作為古老的文化思想命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後被重新述說,背後是這個時代知識分子個體選擇及人生觀的改變。比如周國平認為,“人活世上,主旨應是享受生活樂趣”(周國平《玩物也可養志》),這當然是一個有時代癥候性的觀念,不過,從八十年代到今天卻幾成共識,其弊端就也自然展露。趙園在一篇學術文章中談到了這個問題,大意是所謂“玩物喪志”並非表面上的意思,隻要知識分子不是為了達到自己的志向而行動,那麼無論是醉心文玩,還是注釋經書,一樣都是“喪志”,換言之,“罪”不在物而在人(趙園《說“玩物喪志”——對明清之際士人的一種言論的分析》)。這種去除一切表像,回到對自身與時代和社會關繫的嚴肅思考,也是“文物熱”中難得的面相。


    後說說“文筆”。與九十年代流行的現代主義相比,這類散文顯得有些“舊”,產生這種觀感,大概因為它們接續的是本土的文章傳統。陸雲龍總結晚明小品的特點說“率真則性靈現,性靈現則趣生”,好文章是真人平淡流出的真趣味。所以在選文的時候我也在思考散文的價值究竟何在,終確認,還是在於寫散文的“人”。從專精的學人、收藏的大家,到關心文保的作家、好事玩票的文化人,他們自然寫出溫情回憶、方法管窺、學術小文、辛辣批評等,思想和歷史也因此在身邊細膩展開,這大概就是散文的魅力。


    所以,本書選文的宗旨是先選可信的作者,再從中挑好文章。這類文章對作者的要求高,對讀者的要求也不低,正如魯迅所說,“偉大也要有人懂”。不過,即使是門外漢,也能隨這些“可信者”一同,聆聽大家心得,瞻仰重器國寶,走出大殿,再潛入那煙火味兒十足的街市好奇閑逛,後回到書房同飲一盞濃淡皆宜的清茶,品味這千百年來層疊縈繞在各類空間中的文化滋味。有點遺憾的是,漫翻書卷,瞻仰國寶和細寫書房的作品不少,但想找到描摹出閑逛之樂的好文章卻有些難度——偏偏這類文章有趣有料,如城市指南一般是讀者樂見易懂的,畢竟嘛,不懂不買,咱們逛逛也是好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