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折射集)物質的迷醉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名家作品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法勒克萊齊奧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名家作品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52622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5262258
    作者:[法]勒克萊齊奧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04月 

        
        
    "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勒克萊齊奧被認為是當代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他繼承了法蘭西的人文主義傳統,善於以抒情詩意的文字表達對人生與世界的沉思,早期創作表達對現代文明社會的反叛,注重新文學形式的探索,20世紀70年代後特別關注異質文明與他者,關注人的存在。

    ★1963年,勒克萊齊奧出版部小說《訴訟筆錄》並獲得雷諾多文學獎。1980年,小說《沙漠》獲得由法蘭西學術院頒發的保羅·莫朗文學獎。2008年,勒克萊齊奧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在頒獎詞中用“新的斷裂、詩意的冒險和感官的狂喜”來形容勒克萊齊奧的文學歷險及其作品的詩學特征。自1983年《沙漠》中文版首次為國人閱讀開始,勒克萊齊奧的作品始終以其嚴肅的文學追求和堅守的人文立場在中國文壇上受到好評。

    ★1967年,距27歲的勒克萊齊奧發表部小說《訴訟筆錄》 不過4年,這個叛逆的年輕作家想要用一本書探尋世界的樣貌和存在的本質這些終極問題。他不加掩飾地懷疑一切,無論既有的思想、體繫、語言,還是他自身。《物質的迷醉》就此誕生,它是勒克萊齊奧早期重要的散文作品,在作家的作品中獨樹一幟。

    ★內容上看,本書重新思考自我、存在、文化與文明等概念,深入探討了寫作的本質與目的,與勒克萊齊奧的其他虛構類作品構成互文,有助於進一步理解其創作思想。

    ★從形式上看,本書以詩意的語言闡述哲理思考,又在思考中塑造新語言。它通過豐富、具體的詞語與平白的句式重構日常生活經驗,為讀者帶來獨一無二又煥然一新的審美體驗。

    ★這是一本拒絕一切體繫的散文集,關乎一場永恆世界與人的短暫相遇,它始於“我”未生之時,終於“我”死後之時。勒克萊齊奧在這本書中言說了語言邊界外無可言說的存在,攪動讀者固有的觀念和習以為常的事物,於微末之物中探求宏大世界的謎。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勒克萊齊奧被認為是當代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他繼承了法蘭西的人文主義傳統,善於以抒情詩意的文字表達對人生與世界的沉思,早期創作表達對現代文明社會的反叛,注重新文學形式的探索,20世紀70年代後特別關注異質文明與他者,關注人的存在。


     


    ★1963年,勒克萊齊奧出版部小說《訴訟筆錄》並獲得雷諾多文學獎。1980年,小說《沙漠》獲得由法蘭西學術院頒發的保羅·莫朗文學獎。2008年,勒克萊齊奧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在頒獎詞中用“新的斷裂、詩意的冒險和感官的狂喜”來形容勒克萊齊奧的文學歷險及其作品的詩學特征。自1983年《沙漠》中文版首次為國人閱讀開始,勒克萊齊奧的作品始終以其嚴肅的文學追求和堅守的人文立場在中國文壇上受到好評。


     


    ★1967年,距27歲的勒克萊齊奧發表部小說《訴訟筆錄》 不過4年,這個叛逆的年輕作家想要用一本書探尋世界的樣貌和存在的本質這些終極問題。他不加掩飾地懷疑一切,無論既有的思想、體繫、語言,還是他自身。《物質的迷醉》就此誕生,它是勒克萊齊奧早期重要的散文作品,在作家的作品中獨樹一幟。


     


    ★內容上看,本書重新思考自我、存在、文化與文明等概念,深入探討了寫作的本質與目的,與勒克萊齊奧的其他虛構類作品構成互文,有助於進一步理解其創作思想。


     


    ★從形式上看,本書以詩意的語言闡述哲理思考,又在思考中塑造新語言。它通過豐富、具體的詞語與平白的句式重構日常生活經驗,為讀者帶來獨一無二又煥然一新的審美體驗。


     


    ★這是一本拒絕一切體繫的散文集,關乎一場永恆世界與人的短暫相遇,它始於“我”未生之時,終於“我”死後之時。勒克萊齊奧在這本書中言說了語言邊界外無可言說的存在,攪動讀者固有的觀念和習以為常的事物,於微末之物中探求宏大世界的謎。


     


    ★勒克萊齊奧是本書譯者施雪瑩的博士導師,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多次直接請教作者,而勒克萊齊奧總能以作家與批評家的雙重視角為翻譯帶來啟發。譯者的疑問主要集中在對多義詞的處理上,勒克萊齊奧先生的回復簡短清晰,若是確實記不起為何使用某個詞,也會補充說明可能的情形,及他試圖營造的效果。了解創作目的對翻譯大有裨益,由此本中譯本能夠為讀者保留這種解讀空間,成為讀者與作者交流的橋梁。

     
    內容簡介

    本書發表於1967年,是勒克萊齊奧以“詞語”為媒介,革新對實在物質世界認知的一次嘗試。他試圖打破種種制度、規約的桎梏,以天真的目光重新審視自我、存在、寫作、物質與意識等命題。他以豐富、具體的詩意語言重與在場的現實建立起聯繫,並將這一瞬間中飽滿的情緒傳遞給讀者。


    本書是勒克萊齊奧創作早期的重要作品,包含了他未來創作的諸素與思想母題。


     


    我想創造一本書,其中有一種此前的虛無與一種此後的虛無。——勒克萊齊奧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勒克萊齊奧(J. M. G. Le Clézio),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40年生於法國尼斯,擁有法國與毛裡求斯雙國籍,迄今為止共出版小說、散文、遊記、譯作等50餘部,被翻譯成40餘種不同語言。代表作有《訴訟筆錄》《沙漠》《流浪的星星》等。


     


    譯者簡介:


    施雪瑩,博士,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法語國家(地區)文學研究、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譯有《三孔橋》([阿爾巴尼亞]伊斯梅爾·卡達萊)、《天空之藍》([法]喬治·巴塔耶)等作品。

    目錄

    物質的迷醉


    無限居中


    風景


    人造之物


    寫作


    未來


    蒼蠅謀殺案


    陷阱


    意識



    沉默


    詞中世界——《物質的迷醉》譯後記

    媒體評論

    勒克萊齊文化和冒險精神融入創作,善於創新,喜愛詩一般的冒險。


    ——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


    美麗的詞語儀仗隊。


    ——於貝爾·尼桑(Hubert Nyssen),《法國快報》(L'express


    勒克萊齊奧建議我們應該把多的注意力放在我們周圍的事物上,而不是可能存在或者應該存在的事物上。


    ——約翰·斯特羅克(John Sturrock),《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在線試讀
    選自《無限居中》
    當我們談論一個人,說他有教養,我們常稱他為“有文化的”。為何如此呢?所謂“文化”到底指什麼?通常,大多數情況下,它是指這個人識得希臘文拉丁文,能將一些詩句倒背如流,還說得出荷蘭畫家和德國音樂家的名字。文化的作用便是在遍地雞毛的世界裡讓人發光發亮。如此理解的文化不過是無知的另一面。在這個領域博聞強識,在那個領域一無所知。文化是相對的,永無止境;它永遠不可能盡善盡美。既然如此,向我們標榜這樣的典範又有何意義呢?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文化的含義被限定在藝術領域之中。為什麼文化就該存於此處呢?關於生活的一切都是重要的。與其說一個人很有文化,我寧願別人告訴我:他是一個人。而我要問:
    他愛過幾個女人?他喜歡紅發還是棕發的女人?他午飯喫什麼?他生過什麼病?得過流感、哮喘,生過癤子,便秘嗎?他的頭發什麼顏色?皮膚什麼顏色?走路姿勢如何?泡澡,還是衝涼?讀什麼報紙?入睡困難嗎?做不做夢?喜不喜歡酸奶?他的母親是誰?他住在哪棟房子、哪個街區、哪個房間?他喜歡長條枕頭還是方枕,都喜歡,或都不喜歡?抽煙嗎?說話有什麼習慣?有什麼癖好?被罵了如何回應?喜歡陽光嗎?大海呢?自言自語嗎?有什麼弱點,什麼願望,什麼政治傾向?他喜歡旅行嗎?如果推銷的小販突然出現在他家門口,他會怎麼做?在咖啡館、餐廳裡,他會點什麼?喜不喜歡電影?什麼穿衣風格?給孩子取什麼名字?多高?多重?血壓多少?什麼血型?什麼發型?每天早上花多長時間洗澡?喜歡照鏡子嗎?字跡如何?他的鄰居、朋友是誰?這一切遠比所謂的“文化”重要許多;日常的事物、舉動,他人的面孔對我們的影響遠比閱讀或博物館更為深刻。莎士比亞,我們是會讀的,不過一生隻那一次。而莫裡斯圓柱上的廣告,我們卻每天都能在街角看到!
    文化不算什麼;人本身纔是一切。自相矛盾的真實的人,變化多端的真實的人。有些人讀過希臘神話,了解植物學或葡萄牙詩歌,便自覺境界非凡,不過自欺欺人而已。他們不明白文化的曠野無邊無際,也就不知道自己身上真正偉大的東西:生活本身。
    他們在對話時拋出的佶屈聱牙的名字讓我厭煩。難道他們真的以為,引用幾句話,擺弄幾句前蘇格拉底哲人的名言,便能讓我刮目相看?他們所謂的博學不過是精心掩飾的貧瘠罷了。事實另有尺度。一個人如何理解苦難、軟弱和平庸,這纔是真正的文化所在。讀過什麼、學過什麼,並不重要。藝術,布爾喬亞可敬的實體,有修養、文明人的標志,普適的人的標志,“體面人”的標志:謊言、世故、搖擺不定、浮於表面。活著是件嚴肅的事。對此我謹記心間。我不想偽裝,也不想欺騙。走上這條旅途的人,不應做個“遊客”,腳步匆匆,隻為盡快記下要點,記下可悲的要點,以便不費吹灰之力賣弄炫耀,大談“日本”或是“海明威作品中的鬥牛神話”。比起這些,生活的細節更令人沉醉。

    選自《無限居中》


    當我們談論一個人,說他有教養,我們常稱他為“有文化的”。為何如此呢?所謂“文化”到底指什麼?通常,大多數情況下,它是指這個人識得希臘文拉丁文,能將一些詩句倒背如流,還說得出荷蘭畫家和德國音樂家的名字。文化的作用便是在遍地雞毛的世界裡讓人發光發亮。如此理解的文化不過是無知的另一面。在這個領域博聞強識,在那個領域一無所知。文化是相對的,永無止境;它永遠不可能盡善盡美。既然如此,向我們標榜這樣的典範又有何意義呢?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文化的含義被限定在藝術領域之中。為什麼文化就該存於此處呢?關於生活的一切都是重要的。與其說一個人很有文化,我寧願別人告訴我:他是一個人。而我要問:


    他愛過幾個女人?他喜歡紅發還是棕發的女人?他午飯喫什麼?他生過什麼病?得過流感、哮喘,生過癤子,便秘嗎?他的頭發什麼顏色?皮膚什麼顏色?走路姿勢如何?泡澡,還是衝涼?讀什麼報紙?入睡困難嗎?做不做夢?喜不喜歡酸奶?他的母親是誰?他住在哪棟房子、哪個街區、哪個房間?他喜歡長條枕頭還是方枕,都喜歡,或都不喜歡?抽煙嗎?說話有什麼習慣?有什麼癖好?被罵了如何回應?喜歡陽光嗎?大海呢?自言自語嗎?有什麼弱點,什麼願望,什麼政治傾向?他喜歡旅行嗎?如果推銷的小販突然出現在他家門口,他會怎麼做?在咖啡館、餐廳裡,他會點什麼?喜不喜歡電影?什麼穿衣風格?給孩子取什麼名字?多高?多重?血壓多少?什麼血型?什麼發型?每天早上花多長時間洗澡?喜歡照鏡子嗎?字跡如何?他的鄰居、朋友是誰?這一切遠比所謂的“文化”重要許多;日常的事物、舉動,他人的面孔對我們的影響遠比閱讀或博物館更為深刻。莎士比亞,我們是會讀的,不過一生隻那一次。而莫裡斯圓柱上的廣告,我們卻每天都能在街角看到!


    文化不算什麼;人本身纔是一切。自相矛盾的真實的人,變化多端的真實的人。有些人讀過希臘神話,了解植物學或葡萄牙詩歌,便自覺境界非凡,不過自欺欺人而已。他們不明白文化的曠野無邊無際,也就不知道自己身上真正偉大的東西:生活本身。


    他們在對話時拋出的佶屈聱牙的名字讓我厭煩。難道他們真的以為,引用幾句話,擺弄幾句前蘇格拉底哲人的名言,便能讓我刮目相看?他們所謂的博學不過是精心掩飾的貧瘠罷了。事實另有尺度。一個人如何理解苦難、軟弱和平庸,這纔是真正的文化所在。讀過什麼、學過什麼,並不重要。藝術,布爾喬亞可敬的實體,有修養、文明人的標志,普適的人的標志,“體面人”的標志:謊言、世故、搖擺不定、浮於表面。活著是件嚴肅的事。對此我謹記心間。我不想偽裝,也不想欺騙。走上這條旅途的人,不應做個“遊客”,腳步匆匆,隻為盡快記下要點,記下可悲的要點,以便不費吹灰之力賣弄炫耀,大談“日本”或是“海明威作品中的鬥牛神話”。比起這些,生活的細節更令人沉醉。


    誠然,不應忽視人類的精神果實。閱讀莎士比亞,了解溝口的作品都是重要的。但是讀莎士比亞、看溝口健二的人應該全心全意去做這件事,而不是追逐風尚、附庸風雅。他應該明白,自己雖然讀了莎士比亞,卻沒有讀過巴爾扎克、喬伊斯或福克納。——他雖然看過溝口健二,卻還沒看過愛森斯坦、頓斯闊依、雷諾阿或威爾斯。他必須知道自己是犧牲了其他千百種可能而選擇了這部作品;他應心懷謙恭,明白自己一生所能知曉的不過是人類靈魂中微不足道的渺小一粟,且達到的程度不過泛泛而已。


    文化不是目的。文化與其他諸多事物一樣,都是食糧,是可以塑造的財富,隻有經人使用方能存在。人應該運用文化造就自我,而不是忘記自我。尤其,他絕不應忘記,遠比藝術與哲學更為重要的,他所生活的世界本身。具體的、精妙的世界,同樣是無盡的,其中度過的每一秒都會帶來全新的事物,改變著它,生成著它。在這裡,一張桌子的桌角比一個文明的歷史更加實在,而街道上發生的一切,川流往來,熟悉或帶有敵意的面孔,接二連三不停上演的微型滑稽劇,這其中捉摸不透的謎,遠比藝術所能表達的還要豐富千倍。


    有時,沒來由的,白天或黑夜的某一刻(不過通常是夜晚),我會感到體內生出一股猶疑,亂我心神。準確來說並非困惑,不,而是一種震顫,包裹著我,侵入軀體,將感官打開。是的,我活著,真切地活著。而我也不可逃離有生的一切。


    我的身體注定為疾病所侵擾,會發抖,會遭受攻擊。盡管我毫無察覺,千百萬細菌與微生物已寄於我身。它們要去摧毀。這便是了:我感受到的是自己掙扎求生的機體。每個細胞都在頑強抵抗,以我所不能想像的激烈投入它微型的戰鬥中去。


    這樣活著是何等痛苦。何等可憎,何等衰頹!我的身體,屬於我的這具軀體,從屬於生活,或是我那遊離於生活的精神的主人,它從哪裡得來存在的氣力與勇氣?又是從哪裡找來戰鬥的信念,在微生物的侵擾、勞損與衰弱中幸存?這個謎無法不讓人不寒而栗。


    人體何其脆弱。它又何其復雜,每一處曲折對整體都不可或缺。所有這一切是如何合為一體,又如何維持不散?這纔是我們應該為之驕傲亦為之憂心的事;因為,毫無疑問,如果我們的身體同我們的精神一般懶惰,那麼這一分鐘我們便將立刻腐化成灰。不過我們的軀體是強壯的;它戰鬥著。它有不屈不撓的意志,這意志絕不出於理性,而是源自生命之流本身。這意志讓它能與死亡鬥爭七八十年之久而毫無倦色!生命的美與能量不在精神,而在物質。我所知道的唯有此物:我的軀體,我的軀體。我電流的生命,我化學的生命。至於其他,諸如我的思緒,我的欲望,我的意識,凡此種種果真值得我們談論不休嗎?


    是的,應該關注自我,心懷欽佩、尊敬、不安。我們所有的偉大與美皆在我們的皮膚、我們的韌帶、我們的神經纖維。從何而來,生生不息的世界中讓我們立足的洪流?護衛我們的這道高牆又源於何處,什麼纔是它獨特的本性?這些特質的特質何為,這些品德的品德何為,我們五髒六腑中千百萬生命的生命何為?


    一生之中,十之有九,我們無意識地活著。我們所察覺到的不過是轉瞬即逝反射的光影,又或傳入耳中雜亂不可辨的回音。而我們就在這回聲上建起種種思想、概念、體繫!遠離我們之外,我們的身體活著,進行著隱秘的戰鬥,與死亡相抗爭,而我們對此一無所知。須有多少毀滅與消亡纔能喚醒一根神經,讓它通過幾乎算不上痛苦的輕微刺激,傳達出為可怖的潰退。然而,任何人類思想,任何教條旨意的重要性,都無法與這種內在的滅亡相比。愛、恨、嫉妒,又算什麼?我們的一呼、一吸重要千百倍。我們應該心懷謙卑。我們應該更細致地觀察物質本身。豐富、正直、痛苦的物質,悲劇的戰場,善惡、生死的永恆力量激蕩於此,無常而互生,進行著它們無情的戰爭。您,您便是關鍵。您的整個身體,連同它攜帶著的苦樂、思想、想像、神聖的崇敬,都在為您戰鬥。我們應該保持謙恭。渺小、可悲,我們應該時刻明白自己如此,而非掙扎著想要忘卻自己是誰,每一天,我們都應帶著真理的快樂反復訴說:我們微不足道。我們微不足道。我們微不足道。


    把這句話當作每日重復的祈禱詞:人啊,被束在大地上,困於他的彈丸之地,種種外因與自我將他壓垮。人是多麼孤獨,他無根無源,不應妄下判斷。


    在寂靜裡。感受冷。感受暖。


    面對岩石。四周高牆環繞。


    痛苦。不安。


    或也有快樂,沾染上隱約的歡欣。


    把這句話當作獨處時的祈禱詞,不為索取,不為感謝,而是為了保持謙卑。


    好讓他所寫的、所表達的、所唱的隻是他的境遇。


    同動物一道,血肉之礦的囚犯。


    多毛、脆弱、帶著體香。


    還有等待他的死亡,它塑造了他的生命,為他烙上時間的印記。


    在他的圓球之上,渺小,更小於螻蟻。


    圍聚在祭祀石碑四周,擁抱著這黑色石頭的可悲的人。哭泣著望向蒼穹,因為他何其渺小,不值一提。


    好讓他長久地沉默,隻敢行清醒、真實的事。


    群聚的、被壓垮的、祈禱的人。


    崇敬吧。


    崇敬吧。


    如此一個我,由所有身體病癥、腺體分泌物、脊髓灰質發出的微型電流信息、受控制的心跳組成,這個我並不真的是我,我覺得它如此虛弱,不住顫抖,幾乎要離我而去。活著是永恆的猶疑。持續搖擺於虛實之間,搖擺於屬於我的事物與否定所有從屬關繫的事物之間。


    這份疑惑,非我所望。懷疑我寥寥無幾的所有物從不是我的本意。但是空無,冰冷、永恆的空無,卻像一陣寒風,充滿我身,讓我支離破碎。這般境遇裡,若還存了一分偉大與希望,那便在於這份懷疑——它是動蕩駭人的圖景,現出我們眼前某種凝固、揮之不去的空無,某種更為空無的空無,死亡。不知懷疑之人便不知自己活著。


    對比產生美?有虛纔有實?並非如此,盡管這算是個可能的方向。不,生命與虛無,空無與完滿總是動態平衡著,彼此交融,渾然不分。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一如無窮出於有盡,而有盡生出無窮。詞語之外,表面的矛盾自會消解自身。這綿延的時段裡沒有一秒走向虛無,這堅不可摧的世界裡沒有一個碎片離我們而去。我們也身處其中,與石塊無異,而我們的意志則無關緊要。


    時間的概念,亦即事實上行動的概念,不過是個框架。然而我們卻不可隨意從中離開。哲學,這位詞彙發明者隻有內向的力量。詞語消解、改變,可它們隻在語言繫統內部摧毀消滅。繫統之外,一切毫發無損。


    行動,必須對不可名說的事物采取行動。必須掀起超乎人外的革命。必須找到支撐,通過各種途徑,千方百計,讓存在成為支點。


    思想是全然客觀的。事實催生思想,而非思想將現實世界中可察的部分表達出來。


    分析的一個誤區便是將形式與內容區分開來。顯然,形式與內容不過是同一且的事,完全不可分離。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說話,用這樣或那樣的詞,這些模式本就關乎整個存在。言語不是“表達”,也不是選擇;它是成為自己。


    同樣,如何穿衣,如何打領帶,梳頭的快慢,洗澡時有意識多衝洗身體的某個部位,這些行為都在揭示我們內在目光之所向。它們都證明了形式與內容之結合的重要性。這一結合體與我們的整體息息相關,造就了當下的我們,既將我們揭示,又將我們遮蔽。在我們所生活的這一個世界,這個對我們而言分秒必爭的世界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所現者,即所是者。


    上述種種在寫作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風格顯然是自然的產物(哪怕它並不真實)。詞語、節奏、圖像絕非憑空出現。意義不是依賴詞彙顯現自身的思想;深意與表現意義的形式自彼此找尋的那一刻起便渾然一體,仿佛順應天意,於是句子進行下去,像一臺機器,同時為自身和它所要實現的目標驅動。毫無疑問,人的作品必然與人一樣完整;不存在有趣卻寫壞了的書。


    既不完全抽像(它有所指),也不完全具體(它使用概念),語言是形式與內容相結合的完美案例。分析並不能真正窮盡其本質。因為它所表達的既是主動選擇又是被動接受的結果,既是偶然所得又是有意為之,既是自由的,也是受限的。這其中顯露出的尤其是人的本質,它矛盾重重,既隱蔽又被置於眾目睽睽之下。存在的神秘本質,孕育於這並不同一的一體中,這形神相合的完整本質,思想永不可徹底把握。


    如此這般,世界便在形式與內容這兩種簡單的能量流動中被創建。終,我們得到這個樸素的結論:我便是我所是。因為在生活的領域,可感的生活的領域,邏輯不講道理。隻有語言是理性的:詞語與現實同質。是它讓一張椅子在形態與用途上均成為椅子,是它讓紅色存在,哪怕在一些人眼中它是藍色,而另一些人看見灰色:這便是可知世界無可消解的統一體,語言。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