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像一場最高虛構的雪——關於當代詩歌的細讀筆記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詩歌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張清華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詩歌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8227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1282274
    作者:張清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5月 

        
        
    "

    編輯推薦
    《像一場**虛構的雪:關於當代詩歌的細讀筆記》所選都是都是中國當代詩壇有代表性的詩人;

    不同於傳統解詩的晦澀難懂,張清華老師的解讀充滿感性與詩意,美不勝收。 
    內容簡介
    《像一場**虛構的雪:關於當代詩歌的細讀筆記》是作者近年來所做的詩歌細讀批評的合集,內容涉及先鋒詩人中的食指、海子、張曙光、陳超、桑克、安琪、寒煙、朵漁,以及實力詩人吉狄馬加、大解、馮晏、潘洗塵、駱英、長征、陳陟雲,由底層成長起來的鄭小瓊、餘秀華等,還涉及當代詩歌民刊的評介與諸多詩歌問題的求解。哲學的視野,詩意的筆觸,細讀的方法,獨到的眼力,作者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充滿語詞魔力和思想啟示的世界,展示了詩歌閱讀與領悟的別樣蹊徑。
    作者簡介
    張清華,1963年10月生,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天堂的哀歌》、《文學的減法》、《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歷史敘事》、《存在之鏡與智慧之燈》、《猜測上帝的詩學》、《穿越塵埃與冰雪》、《窄門裡的風景》、《狂歡或悲戚》等著作十餘部,散文隨筆集《海德堡筆記》、《隱秘的狂歡》,詩集《我不知道春雷是站在哪一邊》等。
    目錄
    自序
    **輯
    黑暗的內部傳來了裂帛之聲
    ——由紀念海子和駱一禾想起的 3
    談海子的抒情詩 10
    祖國就是以夢為馬
    ——細讀海子的《祖國(或以夢為馬)》 21
    “雨和森林的新娘睡在河水兩岸”
    ——關於海子詩歌中肉體隱喻的閱讀札記 28
    第二輯
    先驅者歸來
    ——英譯《食指詩集》序言 39
    桃花轉世
    ——懷念陳超 51自序

    **輯

    黑暗的內部傳來了裂帛之聲

    ——由紀念海子和駱一禾想起的 3

    談海子的抒情詩 10

    祖國就是以夢為馬

    ——細讀海子的《祖國(或以夢為馬)》 21

    “雨和森林的新娘睡在河水兩岸”

    ——關於海子詩歌中肉體隱喻的閱讀札記 28

    第二輯

    先驅者歸來

    ——英譯《食指詩集》序言 39

    桃花轉世

    ——懷念陳超 51

    一切不可言傳的都是生命的贊美辭

    ——關於大解詩歌的三言兩語 58

    在忘川與鬼魂交談 67

    “我的歷史更像漂流的雲朵”

    ——關於長征《習經筆記》的筆記 72

    南國雨夜中那些詞語的幽靈

    ——關於陳陟雲《夢囈,難以抵達之岸》的閱讀札記 82

    狂歡的不隻是詞語,還有生命

    ——桑克詩歌讀記 93

    懷念一匹羞澀的狼

    ——關於臥夫和他的詩 98

    第三輯

    在生存與精神的極地

    ——關於安琪詩歌的隨記 109

    “這幾乎使我失明的光……”

    ——關於寒煙的詩 117

    語詞的黑暗,抑或時代的鐵

    ——關於鄭小瓊的詩集《純種植物》 122

    “與詩歌結拜為憂郁的姐妹”

    ——關於馮晏的詩 133

    “一隻飛鳥邀約了整個森林”

    ——序《三色堇詩選》 139

    靈魂的蛇行

    ——關於路也的兩首詩 151

    誰是餘秀華? 155



    第四輯

    黑火焰在土地上燃燒

    ——關於吉狄馬加的詩歌 163

    “我終於可以遠眺整個時代”

    ——關於駱英的《7+2登山日記》 176

    一個人逆水而上 185

    在詞語的稻田抑或時光的鐮刀下

    ——潘洗塵的《被劫持的季節》 191

    “心裡敞開了星空一樣的光芒”

    ——蔣三立詩歌讀記 195

    “用思想的毛孔感受世界” 203

    “生活的尖牙”和“詩歌的姿勢”

    ——關於朵漁詩歌的一點隨感 211

    “他心中沉重的部分沸騰著要重歸大海” 217

    第五輯

    “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

    ——六十年詩歌的一個掠影 225

    “像一場**虛構的雪”

    ——從《原詩》說到青年詩界 233

    漢語在葳蕤寧靜的南方 245

    “70後”如何續寫歷史 255

    “北師大詩群”的前世今生 264

    但願我們不會錯讀苦難 271

    民刊讀記:2008至2009 279

    如何描述新詩歷史?

    ——《中國新詩總繫》讀記 300

    第六輯

    黑夜裡的百合 313

    “在你恐懼中顫抖的胸懷”

    ——關於韓國現代詩人金素月的讀札 316

    附?錄

    《1978—2008:中國優秀詩歌》入選理由 325

    推薦十位重要的當代詩人 372

    關於“新詩十九首”的評語 381

    後記 386
    前言
    自?序
    張清華自?序

    張清華

    在英美人發明“細讀批評”之前,似乎從來不存在一種單從文本出發的闡釋工作。但細察中國文學批評史,我們的先人卻似乎早已有一種類似的實踐。而且就“批”與“評”而言,在中國人這裡,是產生於讀者與文本及作者的一種“對話”,常穿插於行文之中、原書之內,行間為批、文末為評。此早見於各家經史子集的注疏,僅就《史記》版本而言,正文間就同時穿插了“集解”“正義”“索隱”等內容,文末還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太史公曰”雲雲,讀其文可謂有種類似“復調”和“解構主義情境”的體驗。在文學領域,則盛於明清之際的小說批評。如張竹坡批評《金瓶梅》、李卓吾批評《忠義水滸傳》、毛宗崗批評《三國演義》,至於《紅樓夢》的批評,則更是產生出了一門讓人望而頭暈的“紅學”。批評文字的摻入,使這些小說都變成了“雙重文本”,彼此構成了一種“中國式的解構主義”實踐。在詩歌領域,我們的先人也同樣有很多精細的做法,歷代選家的各種歸納和分類、詩家所作繁多的“詩話”,都有細讀功夫在其中。然詩歌與小說終究不同,很多闡釋並不求達詁。從孔夫子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開始,就很有些刻意的語焉不詳——明明有很多需要闡釋的復雜含義,有許多“無意識”的、身體的、力比多和性的隱喻閃爍其中,卻偏要說“思無邪”。還有王國維式的那些感悟之說,“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體味,古今成大事者之“三重境界”雲雲,都是越過邏輯直奔真理的討論,而並不刻意體現字裡行間的“細讀”功夫。

    細觀兩種批評,英美的“新批評”強調的是唯文本論,不準備考慮作者的因素,而隻探察“文本”本身的技術與含義。但在中國古人的批評觀裡,則首要強調“人本”的意義,從孟夫子的“知人論世”,到司馬遷的“悲其志,想見其為人也”,歷代的讀書人無不強調這種讀其詩書、設想其人格境界的“人本”立場。而這也正是筆者早在十多年前即試圖詮釋的“上帝的詩學”之理由與緣起。所謂“上帝的詩學”,實在是一種極言之的借喻,是“生命本體論的詩學觀”的一種說法。即,對文本的認知,應該基於對寫作者生命人格實踐的探知與理解。這就像“上帝”——或者造化與命運法則本身——所持的公平,他賦予了寫作者多少痛苦與磨難,就會在文本中還其以多少感人的力量與質地。而這也正應了中國人“文章憎命達,詩窮而後工”的理解,從司馬遷所說的“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的“發憤著書”,到杜甫懷想李白時所嘆的“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從韓愈的“不平則鳴”,到歐陽修的“窮而後工”,都是近乎於這種生命本體論的詩學觀的典範論述。

    而此種理解,在雅斯貝斯的哲學中也得到了類似的闡述,他在推崇荷爾德林等作家時曾解釋道:偉大作家“是特定狀況中歷史一次性的生存”,“偉大的作品,是毀滅自己於作品之中,毀滅自己於深淵之中的一次性寫作”。他列舉了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米開朗琪羅、荷爾德林和梵高,認為他們都是此種類型的創造者。從人格上說,他們要麼是一些失敗者,要麼是一些“偉大的精神病患者”。在所有偉大的詩人中,“隻有歌德是一個例外”,隻有他成功地躲過了深淵和毀滅。這些說法與司馬遷以來的人本主義文學觀可謂是相似或神和的。當代的海子也表達了近似的觀點,他說,“偉大詩歌是主體人類突入原始性力量的一次性詩歌行動”。這種不可復制的一次性,指的也是文本與人本的合一,生命人格實踐對作品的見證。“我必將失敗,但詩歌本身以太陽必將勝利。”在他的堪稱“小《離騷》”的抒情詩篇《祖國(或以夢為馬)》中,他甚至還做了這樣驕傲的預言。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海子這樣的詩人,正是“上帝的詩學”或“生命本體論詩學”的*經典的例證。

    因此,我所應推崇的“細讀”,說到底並非是一種“唯文本論”的技術主義的解析或賞讀,而更多的是試圖在詩與人之間尋找一種互證、一種內在的闡釋關繫。惟其如此,纔能真正接近於一種“文學是人學”的理解。竊以為“新批評派”帶給詩歌批評的*有價值的部分,正是一種專業化的意識、一套可操作性的範疇與方法以及將文本的內部凸顯出來的自覺。但如果真地脫離人本的立場,以純然的技術主義態度來進入詩歌,在我看來恰恰是舍本求末的,絕非是詩歌研究和文學批評的正途,更談不上是終極境界。因為從詩歌的角度看,也許從來就不存在一種與作者和人脫離了創造與互證關繫的“純文本”,從來就不存在一種單純作為技術和知識的非審美範疇的詩歌閱讀。假如是以“唯文本論”的態度來理解的話,我們永遠也不會讀懂海子的“我必將失敗,但詩歌本身以太陽必將勝利”的含義;也不會讀懂“屈原放逐,乃賦離騷”的感慨抱負。即便是王國維所說的“無我之境”,也是抒情主人公的一種人格化的態度,一種超然物外的氣度和風神的傳達,是另一個“我”的呈現,而絕非沒有主體參與的修辭與語言遊戲。因此,真正理想和詩意的批評,永遠是具有人本立場和人文主義境地的批評。

    這也應和了海德格爾的說法:“探討語言意味著:恰恰不是把語言,而是把我們,帶到語言之本質的位置那裡,也即,聚集入大道之中。”(《在通向語言的途中》)這種“大道”顯然是言與思的統一,人與文的同在。無論是從哲學和玄學的層面,還是從審美和批評實踐的層面,都應該把詩歌閱讀看作一種人與文同在的活動。

    當然也有不同的理解——史蒂文斯就說:“一首詩未必釋放一種意義,正如世上大多數事物並不釋放意義。”該怎樣理解這樣的說法呢?其實也並不難領會,“泛意義化”的詩歌闡釋,也如漢代的腐儒們總愛將詩意解釋為所謂的“後妃之德”,其實違背了夫子的立場和觀點,是一種可笑的“過度闡釋”。夫子所說的“事父”“事君”與“興觀群怨”的諸種意義之外,還有“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的遊戲或知識的功能,用今天的話說,即“並不一定是有意義的,然而卻是有意思的”。這自然也是詩歌的應有之意。所以,人本主義的理解和批評,也並不意味著一切皆意義化甚至道德化,而應該也像人並不總是著眼於意義一樣,還應該考慮到各種趣味的合理性。正如王國維討論“‘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一樣,在意義之外,還有一個“趣”字,“趣”也是人的情味與欲求所在,可以見出主人公的人格形貌與風度修為。真正現代批評觀念的理解,是不應該排除這些內涵的。

    因此,將詩歌“總體化”和“人格化”的理解,並不意味著隨時將文本大而化之地、籠統和搪塞地予以簡單化的處置,通過“將主體神化”而將文本束之高閣,以推諉自己的低能和懶惰。而恰恰應該把詩歌的各種功能與處境、各種不同的範疇和價值,予以多的解釋,甚至把無意識的內容也離析出來,這纔是真正精細的批評工作。海德格爾並不廣泛和通行的詩歌批評之所以充滿魅力和“魔性”,就是因為他隨時能夠將詩句升華為形而上學的思辨和冥想,又隨時能夠將哲學的玄思迅速還原為感性的語句;王國維也是這樣,他總是能夠從少許的詩句中提煉出精妙的見地,使之由單個的案例生成為一般的原理,給人以深遠而長久的啟示。他的那些概括總是能夠以少勝多,直奔真理。

    有沒有一種“總體性意義上的詩歌”?當我們說“詩歌”的時候,其實意味著在說形而上學意義上的,或者“總體”意義上的詩,這時我們說的不是具體的文本,而是由偉大作品或偉大詩人所標定的某種標準和高度,由他們所生發出的文本概念或規則。如果是從這樣的意義上討論的話,那麼它是存在的。正如我們說“語言”,並不是在說某個具體的話語和言語,而是在說所有話語和言語的可能性,及其存在的前提,是指全部語言的規則與先驗性的存在。那麼據此,我們再討論“作為文本的詩歌”,即具體的作品,每一個具體的文本從一開始產生就面臨著一種命定的處境——即與總體性的概念和規則之間的關繫,這是我們討論一首詩的前提。它的水準與品質、美感與價值的認定,無不是在這樣的一種關繫中來辨析和認定的。

    在“總體性文本”之外,還會涉及“作為人本的文本”——即從一個詩人的整體性的角度來考量詩歌,因為一個具體的文本與它的作者之間的關繫是必須要考量的,這其中包含了復雜的“互文”關繫:單個文本與其他文本之間的關繫,單個文本與該位詩人的全部文本之間的互文關繫,單個文本與詩人的生命人格實踐之間的見證關繫,這三者都需要考慮在內。比如,假定我們沒有讀過海子的長詩,假定我們不了解他悲劇性的生命人格實踐,就不可能理解他的《祖國(或以夢為馬)》這樣的詩篇,為什麼使用了如此“偉大的語言”,也不能真正理解它的境界與意義;假如我們對於食指的悲劇性人生毫不知情,那麼也不會讀懂他的《相信未來》這類作品中所真正生發的歷史的和人格化的感人內涵。

    我當然沒有必要再度將“文本”和“細讀”的問題玄學化,繞來繞去將讀者引到五裡霧中。隻是說,作為文本會有不同的處理層次,我們的細讀必然要時時將總體性的思考與單個文本或詩句的討論建立聯繫,就像海德格爾和王國維所做的那樣。當他們談論一首甚至一句詩歌時,無不是在談論總體意義上的詩歌;反之亦然,當他們談論總體性的玄學意義上的詩歌時,又無不是迅速地落在一句或一首詩歌的感性存在之上。我認為這纔是*有意義且*迷人的討論。我雖然尚沒有自信說自己也做到了這一點,但卻是自覺不自覺地,在朝向這種方向和方式努力。

    在去年,我偶然讀到了四川青年詩人白鶴林的一首《詩歌論》,這種作品在現今其實並不罕見,許多詩人寫作”的實踐,即在一首詩中加入了關於詩歌寫作的問題的思考。但這首詩給我的啟示卻似乎格外敏感和心有戚戚,所以我還是忍不住引用一下其中的幾句:

    難道詩歌真能預示,我們的人生際遇

    或命運?又或者,正是現實世界

    早先寫就了我們全部的詩句?

    我腦際浮現那老人滿頭的銀絲,

    像一場**虛構的雪,落在現實主義

    夜晚的燈前。我獨自冥想――

    詩歌,不正是詩人執意去背負的

    那古老或虛妄之物?或我們自身的命運?

    ……

    難怪海德格爾動輒會無頭無尾地引述一兩句詩,來表述、代替或跳過他緊張而中斷的哲學邏輯,因為詩歌確乎有比哲學更靠近真理、更便捷地通向真理的可能。在這首詩中,寫作者揭示出許多用邏輯推論都難以說得清楚的道理。比如:詩歌與人生的必然的交集與印證關繫;真正的詩歌都充滿了“先驗”意味、仿佛早已存在一樣;詩歌作為生命的結晶,可謂既是“純粹現實的”,又是“**虛構的”;詩歌是此在之物,但又是古老的和歷史的虛無與虛妄之物;而這一切就是詩人注定無法改換的處境和命運……

    這樣的“細讀”當然會變得十分多餘。但有一點,看起來無用或多餘的文字,與詩歌的充滿靈悟與神性的文字的交集,還是會生發出一些必要的東西。就如白鶴林在史蒂文斯的詩句上衍生出了這段神來之筆一樣,我們的細讀,或許還是會在多餘與無用的踫撞中生發出迷人的新意。

    與一場自然的細雨一樣,文字的作用同樣是這樣一種充滿偶然與相遇的神奇境遇。在這春日迷蒙的夜色之中,那些冥冥中的幽靈、語義或意像的遊魂、文字和詩意的鬼魅,都不自覺地出籠了。遠在大洋彼岸的一位從未相識、也不可能相識的詩人,就在這夜雨中復活,她的詩句也變成無邊的細雨和水滴,在這夜色中遊蕩並且召喚。

    天空下著有氣無力的水滴

    這死亡的姐妹,這痛苦地下來的

    致命的水滴,難道你們還能

    再沉睡?……

    這是米斯特拉爾的《細雨》中的句子,她已謝世多年了,但讀這樣的詩歌卻有近在眼前的幻覺。透過句子我們仿佛看到一個猶疑的靈魂,一個在細雨中憂傷又生發著靈感的人的徘徊。以永恆詩歌的名義,她在召喚著古往今來的一切幽靈和我們。此時此刻,仿佛杜甫的春夜喜雨,又仿佛杜牧的南國煙雨、韓愈的天街小雨,或是戴望舒的丁香之雨、顧城的灰暗之雨,它們各俱還魂復活,彼此交集。但這雨中*顯眼的,仍然是它們的主人的身影。

    一切似乎越來越言不及義。我想我將這當作一種啟示和比喻,想借以說明什麼是詩歌和細讀,我確信我說清楚了,但也知道又近乎什麼也沒有說。

    2016年春日午夜,北京清河居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