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詩探索9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詩歌
    【市場價】
    372-539
    【優惠價】
    233-337
    【作者】 吳思敬、林莽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詩歌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000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200003
    作者:吳思敬、林莽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5月 

        
        
    "

    編輯推薦

    《詩探索》 編輯委員會在工作中始終堅持:發現和推出詩歌寫作和理論研究的新人。培養創作和研究兼備的復合型詩歌人纔。堅持高品位和探索性。不斷擴展 《詩探索》 的有效讀者群。辦好理論研究和創作研究的詩歌研討會和有特色的詩歌獎項。為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貢獻。

     
    內容簡介

    《詩探索9》由吳思敬、林莽主編,分為理論卷和作品卷。理論卷堅持高品位和探索性的品質,內容為來自名家或實力雄厚的新銳詩評家或詩人,具體內容包括詩學研究、紀念杜運燮誕生百周年、陳超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中生代詩人研究、姿態與尺度、詩人訪談、新詩理論著作述評以及外國詩論譯叢。作品卷是整理詩壇上出現的創新性詩歌作品而成,其中包括大量詩歌獎項的獲獎詩人的優秀作品,具體內容包括詩壇峰會、探索與發現、漢詩新作、新詩作品展示、詩歌細讀

    作者簡介

    吳思敬,著名詩歌評論家、理論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196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繫。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師範學院分院講師、副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


     


    林莽,原名張建中,生於1949年11月,1969年到白洋澱插隊,為“白洋澱詩群”代表詩人之一,出版有《我流過這篇片土地》《林莽詩選》《穿透歲月的光芒》《永恆的瞬間》《林莽詩花集》等詩集、散文集八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

    目錄
    理論卷
    //詩學研究
    2 作為方法與信念的細讀
    ——關於《沙與世界:二十首現代詩的細讀》的幾點反思
    ……宋寧剛
    11 代際經驗的顯現及其審美理性……林馥娜
    //紀念杜運燮誕生百周年
    20 試析杜運燮詩創作對於中國現代詩發展的意義……王芳
    36 父親杜運燮二三事……杜海東
    42 杜運燮致辛笛書信二十通(1979—1980)
    ……杜運燮 著王聖思 編輯整理
    60 杜運燮早期佚詩六首及其相關情況……李光榮
    //陳超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
    70 論陳超的詩學理論與批評……邢建昌

    理論卷


    //詩學研究


    2 作為方法與信念的細讀


    ——關於《沙與世界:二十首現代詩的細讀》的幾點反思


    ……宋寧剛


    11 代際經驗的顯現及其審美理性……林馥娜


    //紀念杜運燮誕生百周年


    20 試析杜運燮詩創作對於中國現代詩發展的意義……王芳


    36 父親杜運燮二三事……杜海東


    42 杜運燮致辛笛書信二十通(1979—1980)


    ……杜運燮 著王聖思 編輯整理


    60 杜運燮早期佚詩六首及其相關情況……李光榮


    //陳超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


    70 論陳超的詩學理論與批評……邢建昌


    79 陳超個人歷史化生命詩學體繫


     ……苗雨時 郭友釗 王之峰 王克金


    90 陳超的“生命詩學”理念


    ——以對海子評價為中心……劉衛東


    101 讓文字“帶上自己的心”


    ——陳超《詩野遊牧》詩話隨想……薛梅


    //中生代詩人研究


    108 失敗或曰詩人之心


    ——毛子詩歌論……何方麗


    119 廣闊又混沌的幻影


    ——讀毛子的《遷徙之詩》……胡清華


    123 言說不盡的“母親”


    ——從毛子的《母親》談開去……楊亮


    127 已經開始的未來……毛子


    // 姿態與尺度


    132 廖偉棠詩的“地理”與“身份”論……餘文翰


    148 歸家之詩 赤子之詩 自然之詩……葉延濱


    152 走出夾縫之後的遼闊與從容


    ——王立世詩歌的一種方向……高亞斌劉曉飛


    // 詩人訪談


    160 以閃爍思想光焰的靈性文字守護漢語詩歌品質


    ——詩人莊偉傑教授訪談……師榕 莊偉傑


    // 新詩理論著作述評


    168 自覺的聲音:讀陳太勝的著作……鄭政恆


    172 交際、場域、政治與詩歌


    ——讀霍俊明《先鋒詩歌與地方性知識》……李文鋼


    // 外國詩論譯叢


    178 跨國詩學……[ 美] 傑漢·拉馬扎尼 著周航 譯


     


    作品卷


    // 詩壇峰會


    2 詩人邰筐


    41 詩人鄧朝暉


    // 探索與發現


    66 作品與詩話


    66 現實雲圖與未定的詩歌之途……霍俊明


    72 藍野詩十五首……藍野


    84 阿信詩:原初的味道……於貴峰


    92 阿信詩十二首……阿信


    98 “一些事情離我們越來越遠”


     ——讀陳馬興的詩……王士強


    101 陳馬興詩六首…… 陳馬興


    // 漢詩新作


    108新詩六家


    108 錯過的風景(組詩)……幽燕


    114 鄉村志(組詩)……劉忠華


    122 詩六首……傅浩


    128 在青海(組詩)……蔭麗娟


    132 詩六首 ……綠 音


    136 嗚嗚的割草聲響起(組詩)……黎權


    // 新詩作品展示


    1402017 中國年度詩歌精選詩四十四首(之一)


    159平度詩人小輯


    劉成愛姜言博王忠友董福壽雅詩


    金小傑孫萌萌


    ·2·


    169泰山詩人小輯


    吳玉壘郭安文彭浣塵趙志遠李文煥婁本立


    顧文武朱英謀盛立徐西軍田豐赫王傳軍


    // 詩歌細讀


    180比較中細讀:《小澤征爾指揮》……邱景華

    在線試讀
    作為方法與信念的細讀
    ——關於《沙與世界:二十首現代詩的細讀》的幾點反思
    宋寧剛

    說到細讀,人們首先想到的,大約是英美新批評派。這個活躍在“二戰”前後的文學批評流派,提出的重要術語之一,就是“細讀”(close reading),即通過細致的閱讀,發現文學文本中的反諷、悖論等特點,進而引出關於語言之張力的論述。為了反對意識形態介入對文本的解釋,同時也反對思想對藝術的侵擾,新批評派更注重從文本到文本的解釋。而這一傾向,也造成了包括女性主義、後殖民主義在內的解構派對其進行解構批評的一個口實。
    拙著《沙與世界:二十首現代詩的細讀》中的“細讀”二字指什麼?它是從新批評來的嗎?如果要我做一個簡單的回答,那麼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十多年前,當我還在讀大學二年級,一邊旁聽中文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課程,一邊讀海德格爾的《荷爾德林詩的闡釋》,並試著寫下篇詩歌細讀的文字時,我對新批評派根本不甚了了。以後幾年,也沒有予以太多關注。那時的閱讀興趣,逐漸從文學轉向哲學。而在哲學繫上的不少課(以及參加的讀書沙龍),大都與“細讀”或“精讀”有關。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伽達默爾的《真理與方法》……都曾在課上一字一句地讀過。黑格爾的《精神現像學》和胡塞爾的《現像學的觀念》在老師帶領的讀書小組中也讀過,《心經》和《尚書·洪範篇》則是在讀書沙龍中聽老師的詳細講解後多次讀過。至今記得讀博士時,聽同宿舍一位中國哲學專業的同學說起他所選修的課中有《論語》和《大乘起信論》精讀,心裡生起的羨慕。那時課業緊張,已經不允許憑著喜好四處聽課了……
    工作之後寄身文學院,纔回過頭來補“新批評”的課。雖然也有收獲,可是像大學時讀哲學書的欣喜乃至驚絕之感,並不是很多。因此,回想起來,倒是在哲學繫的學習,對我後來漸次寫成這些“細讀”文字,影響更為直接一些。

    作為方法與信念的細讀


    ——關於《沙與世界:二十首現代詩的細讀》的幾點反思


    宋寧剛


     


    說到細讀,人們首先想到的,大約是英美新批評派。這個活躍在“二戰”前後的文學批評流派,提出的重要術語之一,就是“細讀”(close reading),即通過細致的閱讀,發現文學文本中的反諷、悖論等特點,進而引出關於語言之張力的論述。為了反對意識形態介入對文本的解釋,同時也反對思想對藝術的侵擾,新批評派更注重從文本到文本的解釋。而這一傾向,也造成了包括女性主義、後殖民主義在內的解構派對其進行解構批評的一個口實。


    拙著《沙與世界:二十首現代詩的細讀》中的“細讀”二字指什麼?它是從新批評來的嗎?如果要我做一個簡單的回答,那麼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十多年前,當我還在讀大學二年級,一邊旁聽中文繫的《中國當代文學史》課程,一邊讀海德格爾的《荷爾德林詩的闡釋》,並試著寫下篇詩歌細讀的文字時,我對新批評派根本不甚了了。以後幾年,也沒有予以太多關注。那時的閱讀興趣,逐漸從文學轉向哲學。而在哲學繫上的不少課(以及參加的讀書沙龍),大都與“細讀”或“精讀”有關。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伽達默爾的《真理與方法》……都曾在課上一字一句地讀過。黑格爾的《精神現像學》和胡塞爾的《現像學的觀念》在老師帶領的讀書小組中也讀過,《心經》和《尚書·洪範篇》則是在讀書沙龍中聽老師的詳細講解後多次讀過。至今記得讀博士時,聽同宿舍一位中國哲學專業的同學說起他所選修的課中有《論語》和《大乘起信論》精讀,心裡生起的羨慕。那時課業緊張,已經不允許憑著喜好四處聽課了……


    工作之後寄身文學院,纔回過頭來補“新批評”的課。雖然也有收獲,可是像大學時讀哲學書的欣喜乃至驚絕之感,並不是很多。因此,回想起來,倒是在哲學繫的學習,對我後來漸次寫成這些“細讀”文字,影響更為直接一些。


    話又說回來,“細讀”是獨屬於“新批評”的嗎?在新批評派將“細讀”作為一個核心概念提出來之前和之後,難道沒有過其他樣式的“細讀”嗎?現像學的方法,不就是關於細讀的一個很好的範式?在《藝術作品的起源》中,海德格爾對梵高的《農鞋》所做的描述和闡釋,既是現像學方法的經典呈現,也可以看作是“細讀”的一個典範。隨著新世紀的腳步被引進漢語學界的、以列奧·施特勞斯及其友人和學生為代表的古典政治學派,對古典作品的論述與分析,難道不是“細讀”?從《聖經》到古希臘經典,從荷馬史詩到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從古希臘的悲劇、喜劇到歷史和散文著作……從希臘羅馬一直到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以及距離今天更近的現代和後現代,不難發現,通過古典政治學派的“細讀”和耙梳,西方思想的圖景在我們的視野中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而他們對歷代經典展開論述的基本方式則是“繹讀”“解讀”“解釋”“釋義”“義疏”“疏證”“講疏”“剖析”……不隻是“細讀”,還是對“細讀”及其意義的伸張與開拓。


    更不用說西方有歷史久遠、內容豐贍的解經學傳統。僅就筆者粗淺讀過的,馬丁·路德的《〈加拉太〉注釋》和卡爾·巴特的《〈羅馬書〉釋義》,都可說是解經學著作中可供我們學習“細讀”的經典之作。


    雖然上述“義疏”“注釋”等名目多變的稱謂,多是中文翻譯的結果,但是從其論述的具體展開方式來看,如此稱謂也是名副其實的。它同時提醒我們,反觀漢語世界自身的傳統。與之相似的是,從古至今,無論是對四書五經的歷代校勘、注疏與釋義,還是各類選本的評注與繹讀,抑或像李贄、金聖嘆、毛宗崗、張竹坡等人對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所做的旁批與評點,其實都是“細讀”,隻是側重各有不同。


    說到這裡,不能不提到筆者在南京讀書時,有緣讀到的《德林老和尚講〈金剛經〉》、江味農居士的《金剛經講義》、淨空法師的《〈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宣化上人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華嚴經賢首淺釋》等具有醍醐灌頂之效的開示之作。這些文意通透的講釋,當然也是對經文的“細讀”。其中,筆者早讀到的淨空法師的《如何挽救社會人心》,更是讓我這個對中國傳統文化近乎無知的人受益匪淺。這些作品,似乎不太進入主流學界的討論視野,其談論問題的方式與方法也較少得到學界的關注,但是作為一種中國式的學習和細讀樣態,它們無論如何不該忽視。這些學習和談論問題的方式,給予後學者的方便和啟發,同樣不容抹殺。想到它們對於補充和矯正現有的教育方式所具有的意義,就更是如此。


    以上各種“細讀”,路徑和歸旨各有不同,討論問題的基本方式則是一樣的:細致、虔誠、充滿思想的張力與開解力。於是,就帶來一個問題:“細讀”隻是一種閱讀的方法嗎?難道它不也是閱讀、進而做事和為人的一種基本態度,甚至一種基本的德行?乃至信仰?君不見,許多佛經前都有印光大師撰寫的“讀經須知”。以獨力翻譯《聖經》的馮像先生也自承,譯經前他要焚香沐浴,摒除雜念。記得多年前,筆者讀《第六纔子書西廂記》,翻開書即看到前面的《讀第六纔子書〈西廂記〉法》,其中竟提到“讀法”八十一條。其中有:


     


    (六十一)《西廂記》必須掃地讀之。掃地讀之者,不得存一點塵於胸中也。


    (六十二)《西廂記》必須焚香讀之。焚香讀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


    (六十三)《西廂記》必須對雪讀之。對雪讀之者,資其潔清也。


    (六十四)《西廂記》必須對花讀之。對花讀之者,助其娟麗也。


     


    讀到這些話時,我幾乎啞然失笑,禁不住腹誹金聖嘆的天真和迂腐。而再往下讀:


     


    (六十五)《西廂記》必須盡一日一夜之力,一氣讀之。一氣讀之者,總覽其起盡也。


    (六十六)《西廂記》必須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讀之。精切讀之者,細尋其膚寸也。


     


    又不得不嘆服金聖嘆實在是個“讀書種子”,懂得如何讀書。繼而自我責備:如此天真、單純、會心到虔敬的讀書態度,去譏誚、毀謗它,實在是罪過。而所謂譏誚,不過暴露了譏誚者在做人上的虛浮、油滑,乃至庸墮。


    從大學起十多年的學習,讓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大至生活的基本觀念與取向,小至如何看待別人的認真,包括認真到極致的迂痴,都是基本的人生態度問題。面對文藝作品時,這些態度又會直接影響、甚至決定我們從中會讀到些什麼,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和判斷,並終決定我們會成為怎樣一個人。古典政治學派經常提起一句話:“敬畏,是從一個偉大的心靈所寫下的偉大作品中學到教益的條件。”比敬畏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虔誠,乃至虔信——虔信不是迷信,不是取消自我的思想,而是經由自我辯駁之後的認信。我將這些稱之為閱讀的德性。雖然閱讀的德性與人的德行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繫,但是前者對後者具有可能的影響,卻是毋庸置疑的。相比今天身處後現代的人們,中國傳統的蘇熟人對讀書的道德意義更加熟稔,也更加篤信。比如馬一浮先生就曾說,讀書的目的不在以“博文”炫人,而在“窮理”,更在“畜德”。


     



     


    《沙與世界》一書中所討論的現代詩歌文本,也許算不上什麼偉大的作品,但無疑,它們都稱得上優秀,至少在某些方面,多有可圈可點之處。它們值得被細讀,也經得起被細讀——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能否經得起細讀,是檢驗作品優劣的重要標尺之一。


    這些細讀文字,早的來自做學生時的練筆,晚近則有部分來自課堂講稿。各篇取向不同,側重不一。或者多花筆墨在詩本身的解讀和釋義,或者旁及創作的心理與機制。有的著重於從文本到文本,有的則期待能通過某個作品稍稍揭示寫作觀念和時代風向的變更,甚至提示出某種生活的態度。


    私底下,我曾和朋友開玩笑說,這些對詩的“細讀”文字,實際上和葉嘉瑩先生對中國古代詩詞的“講讀”,是一脈相通的。這話說來有些大言不慚,卻是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者說,至少我是懷著這種向往的——希望能夠講出現代詩的美和妙處。一來,讓更多的讀者親近詩歌;二來,讓走近詩歌的讀者在閱讀時不再匆促而過、怠慢作品,而是慢下來,細細地體味、品鋻,獲得讀詩的愉悅和享受。


    應當承認,對詩的如此“細讀”和解釋,是有風險的。雖然書中部分的細讀文字曾得到一些讀者朋友的肯定,但與此同時,我也不止一次地面對別人的質疑:“詩能這樣解讀嗎?”每每這時,我就會想起莊子“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的故事,想起蘇珊·桑塔格的名言:“反對闡釋”。如果說我對自己的“細讀”有什麼懷疑和困惑的話,就是這一點了。當然,我可以自我說服,“反對闡釋”說的是反對闡釋導致的思想貧瘠,反對闡釋中的誤解,以及對作者本意的蒙蔽、侵犯和掠奪。如果闡釋讓讀者與顯得隔膜的作品走近了一些呢?它是否因此獲得某些正當性?無論如何,桑塔格的“反對闡釋”不能使闡釋和批評滅絕,更何況她本人也在從事“闡釋”的工作,並因此獲得聲名。


    在《沙與世界》的“細讀”中,我更多使用的也是桑塔格所說的“描述性的詞彙”,而不是“規範性的詞彙”。也即,更多憑靠的是她所說的“新感受力”在進行一種更加直接的對事物的觀照;在欣賞詩作的時候,放下一些觀念的理解和分析,而是強調感受的重要。就此來說,在閱讀上,我更像是一個保守主義者。我至今認為,“閱讀式”批評、印像式批評沒有過時。閱讀的直觀感受,是基本也寶貴的。當然,這並不是說閱讀沒有前提。實際上,經過現代文化理論的洗禮,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閱讀儲備和“前理解”,決定了他會怎麼看,以及能夠看到什麼。所以,前述這種直觀式的閱讀與欣賞,其實隱含著對讀者的基本要求。理想的狀態,是能夠成為弗吉尼亞·伍爾夫意義上的“普通讀者”,既具有現代的眼光,又能保持對文本的直覺和敏銳的感受力。


    伍爾夫曾帶著輕微的譏諷談到某些批評家的文字:


     


    (B先生的)這類批評文字固然都很出色,精確,淵博;但問題在於,它們不再傳達情感;他的頭腦似乎分隔成一個小室又一個小室,彼此不通音訊。因此,人們記下B先生的一個句子,它會突然掉到地上——沒了氣息;但記下柯勒律治的一個句子,它會爆裂開來,激發各種各樣的想法,隻有這類寫作,纔可以說是把握了永恆生命的真諦。


     


    和伍爾夫一樣,我欣賞的也是這類有“氣息”、會“爆裂”、具有“啟示”力量的文字。我自己的文字如何,則是另一回事。


    盡管如此,面對《沙與世界》中的“細讀”文字,我還會自問:我是不是對作為“細讀”和討論對像的詩,說得太清楚了?如此解讀,是不是太容易排除其他理解的可能性了?雖然我理所應當地相信,一首詩可能有無數種閱讀的方式和進路;然則事實上,我所提供的不過是其中之一種。而這一種,在缺乏其他可能的比照下,有時難免顯得有些“獨斷”。因此,我不得不提醒讀者,在閱讀時需要借著我提供的(思)路,找到自己理解的“大道”;同時,也盡可能多地注意我的討論中猶疑、困惑和不確定之處。它們都是新的可能性的生長之處,也是閱讀的意義之所在。


    另外,這些“細讀”似乎缺少了一些現代性理論的觀照和支持。這一方面是因為,如前文所說,我希望能夠對詩保持一種閱讀的直觀感,而不是對理論的借重;希望突出基本感受性對詩歌閱讀的重要性,而不是簡單、便宜地拿理論的手術刀來解剖。當然,我也並不因此而排斥從某種理論方法切入的討論。這不可能。後一種方式,毋寧說是近幾十年來我們習見的討論詩文的方式。類似的討論,可能更容易獲得,不用我贅言。再說,這種討論似乎也有內在的困難。比如,面對同一首詩,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法、觀念乃至主義入手,那麼,我們的討論是不是也要分成很多種?有的詩不見得適合從多種甚或一種理論方法來進行討論,自不必說。即便可以,筆者也無意這麼做。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獲得讀詩的基本感受,而不是將詩作為理論方法的實驗用小白鼠。也就是說,不僅所有的方法都是視角性的、有限的,不能以一種普遍的方式展開,而且可能錯失一般閱讀的重心。


    相比這種討論,我更希望提供一種基本、原初、與我們的閱讀行為更為接近的討論方式;希望通過這些細讀,能夠呈現一種基本的閱讀方法,進而呈現一種基本的閱讀、欣賞和學習的態度,乃至一種人生的取向與態度。這些文字,也許與文學史的圖景不盡相同,甚至相去甚遠,但我希望、也確信它應當是屬於文學的,更多是從文學內部出發的。至於我在多大程度上做到了這些,隻能由讀者來評判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