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藏起一個大海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現當代詩歌
    【市場價】
    419-608
    【優惠價】
    262-380
    【作者】 軒轅軾軻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現當代詩歌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295181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2951819
    作者:軒轅軾軻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04月 

        
        
    "

    編輯推薦







    該叢書可為中國現代詩歌研究提供巨大的幫助。70後著名詩人的創作、甚至70後詩人群作為一個整體,都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該選題為中國現代詩歌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本實例,具有拾遺補缺的作用,對中國現代詩歌的創作實踐也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本書為巫昂作品。
     
    內容簡介

    “身份共同體·70後作家大繫·詩歌卷”是對國內70後詩歌創作實績的一次集中展示。叢書*程度上體現了70後詩歌創作的豐富性:作者既包括隸屬“知識分子寫作”脈繫、具有超強自覺的姜濤、胡續鼕、孫磊,又包括早期作為“民間寫作”的舉旗者、後期傳承知識分子精神的朵漁,另有出身民間但“幾近天纔”的解構主義詩人軒轅軾軻,致力於精細描摹生活的江非、黃禮孩,充滿無意識色彩與超現實意味的阿翔,具有超強抒情天賦的女詩人巫昂,以及顯現出異常的奇崛與機警的女詩人宇向。本書為詩人軒轅軾軻的作品集,精選其近年來的詩歌創作,呈現其鮮明而多樣的創作風格。

    作者簡介

    軒轅軾軻,1971年生於山東臨沂,在《人民文學》《詩刊》《大家》《天涯》等刊物發表詩歌及小說,入選《新世紀詩典》《中國新詩年鋻》《當代先鋒詩三十年:譜繫與典藏》等多種海內外選本,曾獲2012年度人民文學獎等獎項。著有詩集《在人間觀雨》《廣陵散》。

    目錄

    輯一:告訴他們不要來了(2000-2001


     


    太精彩了


    告訴他們不要來了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


    路過春天


    趁著


    內心的洪水


    需要


    我是這樣消失的


    是××  總會××的


    此刻我在寫詩


    是離愁


    廣陵散


    我一直想穿過這條馬路


    一張白紙


    兒童節


    自己的隊伍來到眼前


    子彈還在路上呢


    保鏢


    撒嬌


    小宋


    絕食


    時候


    還需要再說嗎


    二零零一年的春節


    我和人群的曖昧關繫


    世界把我捧起來了


    一根牙簽


     


    輯二:體操課(2009-2010


     


    薄霧


    情書


    三個沒想到


    彗星


    技癢


    尖叫


    話外音


    準備


    轉變


    超前


    兇信


    精衛之歌


    搓背圖


    批發暴風雨


    一捧雪


    夜半忽起


    春節懷大舅


    戒指還有另外一種用途


    收藏家


    魔術師


    不誇張


    不敢動


    服務區


    插圖


    連環畫


    小丑賈三


    至今思項羽


    研究風


    還是孫子有眼力


    浮雕


    白居易


    鎖麟囊


    上輩子


    挑滑車


    體操課


    一個島的可能性


    捉放曹


    測量海


    藕塘關


    路的盡頭


    能干的法布爾


    南方的寡婦


    富士康


    李賀研究


    遺傳


    斷橋


    盜馬


    在人間觀雨


    贈李白


    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


    虎牙行


    當我來自科爾基斯


    飛人


    在罐子裡


    彗星來信


    晨光中讀李賀


    寫照


    登低


    中國足球現狀


    馬尾巴的功能


    天欲雪


    飲中贈賀中


    新的人間


    雨不絕


    蓋屋頂的人


     


    輯三:夜奔(2011-2014


     


    三岔口


    無計可消除研究


    布羅茨基研究


    生日帖


    彈不彈肖邦


    孫悟前傳


    雜貨店


    烏鴉後來


    暴力奪取


    派對


    炮打小賣部


    餐館炒菜裡大蔥日漸少



    想像據說也是有邊界的


    G區13號樓


    涼快


    假如你要認識我


    夜奔


    如果一首詩裡出現了槍聲


    如果一首詩裡出現了車禍


    如果一首詩裡出現了擔架


    如果一首詩裡出現了轟炸機


    如果一首詩裡出現了光盤族


    數字


    硬熊


    嫉妒


    首都的發型


    任性


     


    輯四:陰間也有愚人節(2015


     


    花旦


    姥爺的禮物


    膽劍篇


    小陶


    撤退


    出租房裡的化學反應


    故事的中心


    踉蹌:贈盛興


    318口占


    我們挖


    折返跑


    古代也有廣場舞


    遲宇宙


    陰間也有愚人節


    花和尚魯智深


    神行太保戴宗


    黑夜繼續公映


    清明節


    母親


    是誰發明了花生米


    百年讀書日


    要不自由


    冰川移動


    總統先生,一路走好


    萬事俱備


    聖女


    廢墟上站著什麼:題於愷照片


    下輩子


    擦掉拉塞爾


    董卓究竟有多重


    洗澡


    撞鹿


    墨菲定律


    減少


    手機


    軍港之夜


    不是每次旅行都能說走就走

    童年沒有上帝


    傳習錄


    白令海峽

    挖坑遊戲

    路過灑水車

    昨天丟失的東西今天都能找到


    心靈撫養權


    我來到了我的晚年

    前言
    70後如何續寫歷史
    自吹自擂的一代,把自己宣布為一次革命
    自下而上的暴動;在詞語的界限之內
    砸碎舊世界,捏造出許多稀有的名詞和動詞
    往自己臉上抹黑或貼金,都沒有人鼓掌
    第三代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金光很大
    長期在江湖上,寫一流的詩,讀二流的書
    玩三流的女人。作為黑道人物而揚名立萬……

    70後如何續寫歷史


     


    張清華  孟繁華


     


    地質史上發生了無數的造山運動,有時十分劇烈,伴隨著巨大的地震和火山爆發,釋放出難以想像的破壞力,有時會導致物種的大面積滅絕——比如恐龍的消失,一說就與此類活動有關。但也有的崛起是比較平緩和漸變的,比如晚近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其結果就是造成了青藏高原的持續隆起,但這個過程並沒有發生十分劇烈的火山災難。


    回顧現代以來世界範圍內的詩歌運動,頗有點像是這種造山的過程。有時過於激烈,對於既存的傳統與秩序造成了劇烈的衝擊,說“美學的地震”也不過分。現代主義初期的“達達”和“未來主義”者們,甚至還曾高呼“搗爛、砸毀一切博物館、圖書館和學院”,聲稱“詛咒一切傳統文化,掃蕩從古羅馬以來的一切文化遺產”。當初白話新詩的誕生,也曾讓多少人感覺到憤怒和恐慌,章士釗斥之為“文詞鄙俚,國家未滅,文字先亡”。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朦矓詩”出現之時,也引起了幾代人之間激烈而持久的論爭,以至於有的老詩人說,這是資產階級的藝術向著無產階級“扔出了決鬥的白手套”。


    晚近的例子是1986年,由徐敬亞策劃的“中國現代主義詩歌大展”,其中的多個流派都喊出了新一輪顛覆與崛起的狂言。諸如,“搗亂、破壞以求炸毀封閉式假開放的文化心理結構”(莽漢主義),“它所有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粗暴、膚淺和胡說八道,它所反擊的是:博學和高深”(大學生詩派),“我們否定舊傳統和現代‘辮子軍’強加給我們的一切,反對把藝術情感導向任何宗教與倫理”,我們會“與探險者、偏執狂、醉酒漢、臆想病人和現代寓言制造家共命運”(新傳統主義)……


    回望這些,是想給我們將要描述的一代新人——“70後”——找到他們的起點。相比前人,這確乎是溫文爾雅不事張揚的一代,是心氣平和甚至低聲下氣的一代,相比他們前人的張狂和粗暴、躁亂與峻急,他們屬於“和平崛起”的一代,沒有通過戰爭和暴力奪權,甚至也沒有通過運動,而是幾乎靜悄悄地蔓延成長起來。這當然足夠好,隻是代價也大,他們無法不承受更久的壓抑,更遲一些登堂入室,面孔更加模糊,更加難以在理論上給出名號和說法,經典化的過程更加緩慢和漫長……甚至,他們都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標簽或頭銜,隻是被籠統地稱呼為“70後”。他們的前人是堂而皇之當仁不讓地將自己喚作“第三代”——與革命時代的頌歌詩人、以“朦矓”標立反叛的“第二代”可以相提並論的“第三代”,而之後的他們,隻能按照“年代共同體”的含糊其辭,來給出一個語焉不詳的稱呼。


    可見平和的方式、小心翼翼“擠進”詩歌譜繫的方式,某種程度上也可能是一個悲劇。靠美學暴亂獲得權力的第三代不止在1986年一舉成名,而且持續地塑造了1990年代的詩歌美學。迄今手握經典權力的,仍是這群由蒙面強盜轉身而華麗加冕的家伙,一如其領袖級人物周倫佑的名作,《第三代詩人》中所自詡和自嘲的:“一群斯文的暴徒,在詞語的專政之下/孤立得太久,終於在這一年揭竿而起/……使分行排列的中國/陷入持久的混亂”——


    這便是第三代詩人

    自吹自擂的一代,把自己宣布為一次革命

    自下而上的暴動;在詞語的界限之內

    砸碎舊世界,捏造出許多稀有的名詞和動詞

    往自己臉上抹黑或貼金,都沒有人鼓掌

    第三代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金光很大

    長期在江湖上,寫一流的詩,讀二流的書

    玩三流的女人。作為黑道人物而揚名立萬……


    這是一代人的自畫像,帶了驕傲的自嘲,和自我戲謔的牛逼,把這一代的歷史處境、自我意識、寫作及“文學行動”的方式,都惟妙惟肖地描畫出來,甚至將其集合的理由和解散的前緣,也都言近意遠地暗示了出來。


    與地質史上的造山運動結束之後大地依舊壯麗地存在一樣,“第三代”並未終結歷史,盡行毀棄詩意之美,反而是有力地深化和續接了由朦矓詩再度開闢的現代性傳統。因為很顯然,朦矓詩在面對歷史張開自身抱負的時候,還單純得如同一個美學上的兒童,光明潔淨而未諳世事,故其詩意也是單薄的。隻有到了“第三代”,纔開啟了一種漸次成年的、看似平庸而實則復雜的詩學。朦矓詩固然富有道義上的力量,但也有“經得住壓力而經不起放逐”的缺陷,對此,當年的朱大可曾有一個絕妙的比喻——“從絞架到秋千”,言當初的社會壓力,剛好成就了朦矓詩,使這一代人獲得了近乎英雄和“密謀者”的身份,北島初的“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個挑戰者,就把我算作千零一名”,以及稍後的“在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我隻想做一個人”的轉變,就是這種時代變化的微妙反應。但這還不是本雅明所說的作為文化形像的“密謀者”,直到周倫佑的筆下,他們的身上的“現代性的曖昧”似乎纔得以確認。從社會學的絞架,到民間在野者的秋千,這是一個戲劇性的、也非常幸運的變化,當代詩歌至此纔算是回歸了本位。


    就這樣,第三代塑造了自己,也趁著社會歷史的重大變遷建立了自己的美學功業,在1990年代寫下了成熟而更加復雜的文本,並終又在1999年的“盤峰詩會”上完成了必要的分蘗——將寫作的兩個基本向度,再度進行了標立。盡管“知識分子”和“民間”這兩個關於立場的說法顯得言過其實又言不及義,但卻像征式地,給這一代張開了文化與美學的兩種“極值”。至此,他們作為一個寫作的代際,可謂已幾近功德圓滿。當代詩歌由此建立了相對成熟和復雜的意義內質,以及多向而完善的彈性詩學。


     


    第三代以後歷史如何延續?這是“70後”必須回答的命題。這一代是何時登上歷史舞臺的?種種跡像表明,這個時間節點大約是2001年。雖然他們早的彙聚,據說是在1998年深圳的詩歌民刊《外遇》上,但那時其影響基本上還是地域或“圈子性”的,詩歌觀念尚未形成。但2001年就不同了,他們的出現幾乎使人想起了一個久違的詞:崛起。這一年的民刊突然成了“70後”一代的天下:《詩參考》《詩江湖》《詩文本》《下半身》《揚子鱷》《漆》《葵》《詩歌與人》……其中多數都是由“70後”詩人創辦的,即便不是,主要的作者群也已是“70後”。這一年的他們可謂是蜂擁而至,突然占據了大片的詩歌版圖。其咄咄逼人的情勢,不禁令人依稀記起了80年代曾有過的場景。


    但是,與前人相比,“70後”的出現並沒有以“弒兄篡位”的方式搶班奪權,而是以人多勢眾的“和平逼擠”顯示了其存在。而且他們還相當誠實地袒露了自己得以出道的機緣,瀋浩波就說,是“‘盤峰論爭’使一代人被嚇破的膽開始恢復愈合,使一代人的視野立即變得宏闊,使一代人真正開始思考詩歌的一些更為本質的問題……”“可以說,盤峰論爭真正成就了‘70後’”。①現在看,“70後”的和平演變,或許正是因為“第三代”的內訌,居於外省的“民間派”對於在國際化和經典化過程中獲益偏多的“知識分子”群體的討伐,以及由此引起的紛爭,恰好使他們得到了一個跟隨其後粉墨登場的機會。


        關於“70後”的“內部圖景”,仍可以引用其“內部”人士的分法。朵漁將這一人群劃成了四個不同的“板塊”,大致是客觀的——


    A.起點很高的口語詩人:他們大都受過高等教育,這是70後詩歌寫作者的主流;


    B.幾近天纔式的詩人:他們一般沒有大學背景,他們一入手就是優秀的詩篇,很本


    質,娘胎裡帶來的。這種人很少。


    C.新一代“知識分子寫作者”。


    D.有“中學生詩人”背景者:對發表的重視、對官方刊物的追求,對一種虛妄的過


    分詩意化的東西過分看重,大多沒有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②


    顯然,“70後”一出道,就天然地遺傳了“第三代”的格局。後一類肯定是無足輕重的,第二類是極個別的特例;那麼剩下的一三兩類,無疑分別是“民間派”和“知識分子寫作”的信徒或追隨者,區別已很明顯,但與前人相比,在他們之間或許隻是寫作立場與觀念的分歧,並不帶有那類意氣恩怨與利益糾葛。在朵漁的言談中,我們似乎不難看出他的謹慎小心,雖然其文章的修辭有刻意的聳人聽聞之處,但在事關其內部觀念分野的評價上,還是看不出明顯的厚此薄彼或非此即彼。


    總體概括“70後”詩歌寫作的特點,或許又是我們力所難逮的,因為經驗上的隔閡猶如鴻溝橫亙。所以我們這裡隻能給出一個大致的描述。首先,一個為鮮明的特點,是寫作內容與對像的日常化,審美趣味的個人與細節化——這似乎也是小說領域中這一代際的共同特點。雖然“第三代”中業已在寫作中強調了日常與瑣細,粗鄙與放浪,但那更多地是姿態性的文化反抗,有大量的潛意識與潛臺詞在其中,而對“70後”來說,這毋寧說是他們的常態、本色和本心,他們在道德與價值上所表現出的現世化、遊戲化和“底線化”,並不帶有強烈的反諷性質,而是一種更為真實和豐富的體認和接受。仍借用朵漁的若干“關鍵詞”來說:“背景——生在紅旗下,長在物欲中;風格——雅皮士面孔,嬉皮士精神;性愛——有經歷,無感受;立場——以享樂為原則,以個性為準繩……”③這些概括,大致涵蓋了“70後詩學”的重要的文化與美學特征。


    其次,“70後”所涉及的另一個比較核心的範疇,便是評價不一的“下半身美學”。聽起來這有點聳人聽聞,但其實在巴赫金的小說理論,在其對拉伯雷和中世紀民間文化的討論中,早已反復提及。這種刻意粗鄙的美學,其主要的表現是語言及行為的“狂歡化”,在中世紀是借民間節日的形式打破社會的倫理禁忌,以粗鄙與戲謔的儀式,來短暫地取消權威與等級制度所帶來的壓抑。巴赫金用這種解釋,賦予了《巨人傳》中大量粗鄙場景與器官語言以合法性。固然我們不能機械搬用,借以給瀋浩波等人的《下半身》及其寫作策略以簡單化的合法解釋,但無疑,我們也不能完全道德化地去予以比對,瀋浩波們所強調的“貼肉”狀態,以及所謂的“消除……知識、文化、傳統、詩意、抒情、哲理、思考、承擔、使命、大師、經典……這些屬於上半身的詞彙”④的說法,其實都是一種化和“行為化”的表達。這應了德裡達所說,現代以來的藝術,常常隻是“一種危機經驗之中”的“文學行動”,是“對所謂‘文學的末日’十分敏感的文本”。⑤為了顯示其拯救“文學危機”的自覺性,纔刻意誇大了其立場,他們試圖用一種的修辭或者表現形式,來體現對於精神性的寫作困境的反撥,或者修正。


    顯然,對於在詩學和美學上尚顯稚嫩與含混的“70後”來說,“下半身美學”或許暫時充當了一塊有力的敲門磚,誤打誤撞地幫助這一代擠開了一道進入譜繫與歷史的縫隙,但也不可避免地使某些成員背上了壞名聲。稍後,它便因為先天的缺陷而被棄若敝屣了。不過,“下半身寫作”的終結,卻並未影響狂歡的氛圍,因為歷史還給了這代人另一個機遇,那就是世紀之交網絡新媒體的迅速蔓延。從這一角度看,粗鄙的“下半身”或許隻是個犧牲了的“替身”,“網絡新美學”纔是不可阻擋的新的寫作現實。從根本上說,這是一次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文化變異,正如歷史上每一次書寫與傳播介質的改變,都帶來了文學的巨變一樣。網絡世界的巨大、自由和“擬隱身化生存”,給每一個寫作者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它幾乎從根本動搖了之前的文化權力、寫作秩序與制度,給寫作者帶來了庇護與寬容。“70後”幸運地趕上了,使他們對於個性、自由、本色和真實的追求,獲得了一個足相匹配的空間。


     


    上述都是從宏觀上給出的一些解釋。在後,我們或許更應該從風格與修辭的角度,來談一談選定這十位詩人的理由。事實上,“70後”在寫作上的豐富性,曾使我們在對其代表的想定上猶疑不決。可能終我們更多地還是考慮了其幾個大的取向,比如姜濤和胡續鼕,便是作為“北大繫”或者“知識分子寫作”脈繫的可能的後來者,但是,此二人不同但又相似的自由與機警、詼諧或灑脫,又分明標記著他們的逃離與變異,相似的隻是他們作為學院中人在理論與詩學上超強自覺與自我闡釋能力;與他們略近的是孫磊,亦是就職於高校,有置身書齋畫室生活的底氣,但寫作方面則比較強調“感覺的懸浮”,早期他曾偏重形而上的自述抒寫,《談話》和《演奏》諸篇,均有非常繫統和哲學性的個人建構,晚近則以生活的小景與片段入詩,常刻意給讀者一種渺遠蒼茫、無從求解的含混,一種個體存在的虛渺體驗與感嘆;另一位軒轅軾軻,即朵漁所說的沒有大學背景的“幾近天纔”的詩人,初他的出現幾乎可以與九十年代初的伊沙相提並論,他的《太精彩了》《你能殺了我嗎》《是××,總會××的》等詩,都以極俏皮和諧謔的語言,來“撓癢癢”式地觸及到當代文化心理或價值的敏感與隱秘部位,產生出奇妙的解構與反諷意味。可以說,伊沙之後真正領悟了解構主義寫作秘訣的,正是軒轅軾軻。


    同樣沒有大學背景,卻寫得讓人過目難忘的還有江非,他簡練而又準確的敘事性,將九十年代發育起來的“敘事詩學”又發揮到了極致。他有關故鄉“平墩湖”的回憶,用了精細的微觀修辭,克制但又恰到好處的悲憫情致,將那些卑微的生命和原始自然的風物講述得搖曳多姿,動人心弦;沒有學院背景的還有黃禮孩,他的詩歌寫作同他對詩歌所做的貢獻相比,或許要略遜一籌,但他刻意卑微和弱化的主體想像,對日常生活細節的精細描摹,也總能產生出言近意遠的綿延,給人留下深刻印像。當然,將他列入,也確有褒獎其不遺餘力且總有驚人之筆的“詩歌行動”之意。


    早期作為“民間寫作”的舉旗者的朵漁,目下正表現出日漸做大成器的跡像。在早期追求反詰和顛覆的機智之後,他晚近反而更多地體現了對於知識分子精神的傳承。他的關懷現實的、追問歷史的,詠懷史籍人物的繫列作品,都體現出獨有的犀利和到位,弦外之音的居高聲遠。同時,他刻意跳脫瑣細、間隔頓挫的修辭,也顯得陌生感十足,成為“70後式修辭”的標志性模式;另外,在修辭方式上值得一說的還有阿翔,或許先天在聽力方面的缺陷,讓他對這世界多了幾分疑慮,所以他的語言常帶有失聰者的幻感,“遇見鬼了”的狐疑,這種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先天地使他的詩帶上了濃厚的無意識色彩與超現實意味,使他筆下的個體處境更具有了令人詫異的詩意。


    需要提到的還有兩位女性——巫昂和宇向,或許從詩歌成就看,“70後”之中與她們可以比肩的詩人很多,但從體現一種“代際新美學”的角度看,她們兩位所體現出的陌生與新鮮卻無可替代。其實,應該入選的還有尹麗川,隻不過從文本數量,還有眼下的狀態而論,尹麗川已不再是詩歌中人,或者即便是,其作品數量也難以成冊。這是個矛盾。巫昂出身學院,曾就讀社科院研究生,但自參與“下半身”群體的寫作開始,她便體現出一種獨有的“意義出走”的傾向,不見痕跡的俏皮,與在無意義處找見意趣的抒情天賦,都令人喫驚;另一個宇向從未上過大學,但她一出手就顯現出異樣的奇崛,與近乎妖嬈的機警,她不再像前輩中經典的“女性寫作”那樣常帶有“女巫”的氣質,她所顯現的,乃是另一種“女妖”的屬性。她的《我幾乎看到滾滾塵埃》《一陣風》等作品,都幾乎在讀者中刮起了一股小小的旋風,其詩意的無意識深度,語言的跳脫詭異,都成為人們想像中的“70後新美學”的典範文本。


    說了這麼多,後卻還要向更多的詩人致歉——因為名額的有限,致使更多應該入選的詩人被遺漏:像微觀書寫中見奇跡的徐俊國,在詩學建樹上貢獻頗多的劉春與冷霜,在同傳統書寫的接洽中多有獨到之處的泉子,由“下半身寫作”的領銜者到“蝴蝶蛻變”的瀋浩波……我們沒法不對他們說抱歉。或許等這一群體還有機會展示之時,再行補充罷。總之,列入的十位詩人,隻能部分地顯示了這一代際的寫作格局,以及大致的風格樣貌,而真正的寫作成就,還是靠每一位出色的詩人本身。


    作為虛長年齒的研究者,我們無法不保留若干對這一年輕代際的寫作的看法,比如過於相信日常性經驗的意義,過於瑣細的修辭,對於生命中無法回避的許多責任與擔當的遊戲性處置,等等。但是我們又相信,任何代際的經驗、寫法、美學和語言,都是結構性的存在,所謂優勢亦即劣勢,長處也即短處,很難貌似公允地予以區分和評判。作為讀者,我們隻能期待他們有更堅韌的追求,更卓越的創造。我們期待著。


     


     


    ————————


    ①  瀋浩波:《詩歌的70後與我》,《詩江湖》創刊號,2001年。


    ②  朵漁:《我們為所欲為的時候到了》,《詩文本》(四),2001年。


    ③  朵漁:《我們為所欲為的時候到了》,《詩文本》(四),2001年。


    ④  瀋浩波:《香臭自知——瀋浩波訪談錄》,《詩文本》(四)2001年。


    ⑤  [法]雅克·德裡達:《文學行動》,趙興國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頁。

    在線試讀

    實在是太精彩了
    我坐在地球這個冷板凳上
    看這場超寬銀幕的世界
    忍不住率先鼓起掌來
    卻沒有人響應
    也就隻有我這兩隻巴掌
    像上帝的眼皮
    眨巴了幾下


    還沒有來的
    就不要來了
    已經分完了
    蘋果樹的枝干和濃蔭
    也分完了
    樹根也被挖掘出來
    分完了
    種樹的土壤和水分

     


    太精彩了


     


    太精彩了

    實在是太精彩了

    我坐在地球這個冷板凳上

    看這場超寬銀幕的世界

    忍不住率先鼓起掌來

    卻沒有人響應


     


    整個宇宙間

    也就隻有我這兩隻巴掌

    像上帝的眼皮

    眨巴了幾下




    2000-7-7


      


    告訴他們不要來了


     


    告訴他們

    還沒有來的

    就不要來了


     


    這裡的蘋果

    已經分完了

    蘋果樹的枝干和濃蔭

    也分完了

    樹根也被挖掘出來

    分完了

    種樹的土壤和水分

    也分完了

    陽光和空氣也分完了

    棲息在枝頭的鳥兒也分完了

    這片天空分完以後


     


    邀請你們前來的



    也被拆得七零八散

    統統分完了


    2000-6-1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

    就要先種植一株梨樹

    就要先找到適宜種梨的春天

    就要在春天之前被生出來

    生出來後茁壯成長  好好喫飯

    父母在不遠遊  不經商

    不做工不務農不做官

    不出國不進宮不進寺院

    不進看守所不近女色不近人情

    不和賣水果的小販搭腔

    不和搔首弄姿的世界搭腔

    百無一用坐懷不亂

    懷抱一枚上帝發給的梨核

    坐在春天裡坐進春天裡

    像陷進泥土裡的根

    哪怕它寸草不生

    哪怕它果實累累

    始終隻想著梨子的滋味

    讓舌苔守身如玉

    咬緊牙關


    2000-7-6


      


    路過春天


     


    我假仁假義地

    路過春天

    我身上披滿了青草

    頭上佩戴著樹冠

    我手拎著白雲的毛巾

    嘴叼著花朵的香煙

    我水壺裡是剛解凍的河流

    我背包裡裝著一摞

    萬紫千紅的群山


     


    我模仿著春天把自己裝扮

    企圖在城門口

    蒙混過關


     


    一群剛出洞的動物

    擔任守門員

    對著懸賞的畫像

    把我看來看去

    終於沒有找到破綻


     


    混進了春天後

    我正暗自偷笑


     


    不料不依不饒的春風

    大踏步地從背後追趕過來

    一把撕去了我的偽裝

    露出了那張


     


    雪蓋冰封的臉


    2000-7-14


     


    趁著


     


    趁著還有一海水

    讓我們望洋興嘆


     


    趁著還有一河水

    讓我們梳洗駿馬


     


    趁著還有一池水

    讓我們留下泳姿


     


    趁著還有一桶水

    讓我們把扁擔放下


     


    趁著還有一汪水

    讓我們疊好紙船


     


    趁著還有一盆水

    讓我們弄濕枯發


     


    趁著還有一杯水

    讓我們遞給嘴唇


     


    趁著還有一滴水

    讓我們縮首抱膝


     


    鑽進這滴水裡沉默

    然後在地球的面頰上


     


    緩緩淌下


    2000-6-26


     


    內心的洪水


     


    內心的洪水開始消退

    退卻時挾裹走了剛纔的我

    確切的說

    是被嗆死的剛纔的我的尸首

    遠遠望去

    仍像一個人在激流裡遊泳


     


    洪水退卻一程

    尸首就前進一程

    一直到洪水在身體內一干二淨

    尸首就站立起來

    重新回到干燥的心房


     


    在血漿有節奏的鼓掌聲中

    成了抗洪英雄


    2000-7-15


     


    需要


     


    需要有一把斧頭

    並不是劈開我們

    心頭的冰山


     


    而是劈開這個想劈開冰山

    的念頭


     


    被這個念頭

    所凍結

    我們在嚴寒裡自作自受


     


    浪費掉了多少個春天


    2000-6-21


     


    我是這樣消失的


     


    起先是腳

    變成了青草

    然後小腿下陷

    雙膝著地

    大腿被電鋸絆倒

    散發出木材的氣息

    然後消失了身腰

    露出了骨盆

    端著坍塌的內髒

    在血漿裡浸泡

    心還在輕輕地跳

    在迅速地縮小

    舌頭順著喉管滑落

    再也不用言辭滔滔

    脖頸消失

    剩下仰起的下巴

    下巴消失

    口鼻也撤離了地表

    成為螞蟻的巢

    還剩下兩隻眼珠

    散落在蘆葦裡

    看或者不看

    還有正在凋零的睫毛

    額頭是一片化石

    印著三葉草或恐龍蛋

    頭發覆蓋在地殼上

    如陷阱上的偽裝

    等待一雙失足的腳

    跌倒的你不要因此驚叫

    這是我正在消失

    沾滿你雙手的雪花

    不是鼕天的產物

    是我殘留的腦漿

    飄灑下來

    正在將來生思考


    2000-5-20


     


    是×× 
    總會××


     


    很久很久以前

    我們敬愛的班主任

    給我們上了堂課

    他說  是××  總會××的

    說得多好啊

    順理成章鏗鏹有力

    這句話像是火苗

    直竄進我們青春的血液裡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是玟瑰總會開花的

    是駿馬總會奔馳的

    是天纔總會成纔的

    是龍種總會登基的


     


    在熊熊的火焰中我們翻看典籍

    對歷史上的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

    指指點點

    好像在說著以後的自己


     


    多少年過去了

    時間久遠得像隔了幾個世紀

    我們畢業後各奔東西

    養家糊口生兒育女

    再也沒有一個人對著我們喊

    是××  總會××的

    這時我們常想起我們的班主任

    和另一個付水東流的自己


     


    二十年後的一天

    我們終於又相會了

    一起來參加班主任的葬禮

    我們躬腰駝背垂首肅立

    互相不忍對視


     


    金子已經變成了廢銅

    玫瑰已經變成了枯草

    駿馬已經變成了病驢

    天纔已經變成了蠢纔

    龍種險些淪為了乞丐


     


    我們這些昔日的金子玫瑰駿馬

    天纔龍種們環尸而行

    目視著我們的班主任

    他緊閉著眼睛和嘴唇

    在火化前給我們上了後一課


     


    是活人  總會死掉的


    2000-7-2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