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中東死生門:周軼君帶你見證巴以衝突的風風雨雨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紀實文學
    【市場價】
    208-302
    【優惠價】
    130-189
    【作者】 周軼君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紀實文學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643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76432
    作者:周軼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2002至2004年期間,周軼君是全世界*常駐以色列加沙走廊的國際記者(因為其他人不敢去)。在戰火紛飛的加沙的兩年,她記錄十幾萬字,拍攝下了百餘幅作品。其中的愛與恨、生與死、大亂與小靜、眾生與領袖仍舊歷歷在目,戰火紛飛下尋常百姓的生活、生與死的瞬間以及作為外國記者一種比例?林恩式的中場體驗直擊讀者心靈。


    ?鳳凰衛視前首席評論員阮次山、中國中東特使王世傑、《三聯生活周刊》、《南方周末》聯合推薦。巴以地區是傳說中“離上帝*近的地方”,那裡是作者職業生涯的起點,也是對世界認知的出發點。


    ?《中東死生門》抽掉原本的時間線索,從視覺上循序漸進,展現衝突現場。本次再版將整體結構調整,突出一百多張觸及人心的圖片,裸脊線裝,方便閱讀。突出放之任何時空皆通的人的故事。描繪出中東百年舊怨畫像。你會看到其中*根本的衝突:土地、政治與身份。


    ----------------------------------------------------------------------------------------------------------------------


    【名人推薦】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 王世傑


    一名干練機敏的記者,一名在危險環境下堅守的記者,周軼君給我留下深刻印像。她見證了巴以衝突的風風雨雨,也見證了中國與當地人民之間的友誼。


    鳳凰衛視前首席評論員 阮次山


    她踩踏過炸彈爆炸現場、以色列導彈襲擊後的血跡……她出色的新聞觸覺為讀者們帶來了文字和畫面的雙重報道,讀者也會從這種雙重感受中體會戰爭是多麼殘酷的事實。



     
     
    內容簡介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衝突,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上的歷史,或許是這個星球上綿延至今,*古老的戰爭,讓全人類束手無策,至今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兩年在加沙的生活,讓當時作為新華社*常駐記者的周軼君直面生死,容不下矯情造作。在衝突仍頻的加沙、聖地耶路撒冷生活的人們,和平或許隻是戰爭與戰爭之間的幻影。戰事令人厭倦,領袖也隨風而逝,留下來打敗時間的是芸芸眾生的日常。

     
    作者簡介

    周軼君


    劍橋大學國際關繫碩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文學學士。CCTV“中國記者風雲人物”。曾任新華社常駐中東記者,鳳凰衛視資深國際記者、時事觀察員。


    2002年至2004年,她由新華社派駐巴以地區,為常駐加沙的國際記者。關於巴以衝突的文字、攝影作品獲多個國際國內獎項。2006年至2014年任職香港鳳凰衛視,繼續奔波在國際熱點地區,經歷尼泊爾改制,朝韓危機,戰後阿富汗、伊拉克重建,烏克蘭戰爭,南美民粹崛起,埃及、利比亞及巴林等一繫列變革,也曾實地觀察美國與歐洲政治。


    她的國際新聞分析、隨筆常見於FT中文網、騰訊大家、《周末畫報》等。


    隨筆《在埃及數駱駝》被收入上海市中學語文課本。


    2005年出版《離上帝近——女記者的中東故事》。



     
    目錄

    前言


    歷史說明


    篇一 大亂


    篇二 赴死


    篇三 小靜


    篇四 聖地


    篇五 隔離


    篇六 輕重


    篇七 大同


    篇八 眾生


    篇九 領袖


    後記



     
    前言
    前言
    比利•林恩被從伊拉克戰場抽回美國,為超級碗橄欖球賽中場走秀。漫天噴發的煙花在士兵們眼中與伊拉克戰場激戰的畫面重疊。短暫回國,發現他們在前方浴血,後方民眾並不理解他們在干什麼,莫名其妙的問詢,不明就裡的崇拜,或是巧取豪奪他們的故事。娛樂與愛國混雜,整個儀式不知在榮耀什麼。
    兩個世界的巨大反差,令比利•林恩和戰友們不適。影片結尾,大兵們說:帶我們回去吧,回到安全的地方。戰場,反是他們的安全之地。那裡的一切直截了當,是他們熟悉了的規則。
    我有過一次規模小很多的“中場體驗”。一個人在加沙報道一年後,回國休假。隨意走進北京西單一家商場,一樓正在舉辦促銷活動,一男一女兩個主持人站在臺上,聲嘶力竭播音腔十足,賣力地推銷商品,熱情而空洞的音樂喧天。我站在三層看著,隻覺得這個世界離我好遠。加沙的生活,直面生死,容不下矯情造作,類禪宗棒喝,立見分野。

    前言


    比利•林恩被從伊拉克戰場抽回美國,為超級碗橄欖球賽中場走秀。漫天噴發的煙花在士兵們眼中與伊拉克戰場激戰的畫面重疊。短暫回國,發現他們在前方浴血,後方民眾並不理解他們在干什麼,莫名其妙的問詢,不明就裡的崇拜,或是巧取豪奪他們的故事。娛樂與愛國混雜,整個儀式不知在榮耀什麼。


    兩個世界的巨大反差,令比利•林恩和戰友們不適。影片結尾,大兵們說:帶我們回去吧,回到安全的地方。戰場,反是他們的安全之地。那裡的一切直截了當,是他們熟悉了的規則。


    我有過一次規模小很多的“中場體驗”。一個人在加沙報道一年後,回國休假。隨意走進北京西單一家商場,一樓正在舉辦促銷活動,一男一女兩個主持人站在臺上,聲嘶力竭播音腔十足,賣力地推銷商品,熱情而空洞的音樂喧天。我站在三層看著,隻覺得這個世界離我好遠。加沙的生活,直面生死,容不下矯情造作,類禪宗棒喝,立見分野。


    “這是我人生中次,體驗到比自己更大的東西。”一遍一遍給美國同胞做事跡報告時,大兵們說著聽眾期待的套話大話。私下和一個女孩親熱時,比利•林恩纔打開心扉,認真描摹戰場歸來的感受。


    死生之間的那道窄門之後,活出一大片天地,比利•林恩穿過窄門的那個瞬間,就是與伊拉克武裝人員肉搏,直視那個人的眼睛,直到對方的生命熄滅的時候,緊接著又是班長的離去。直面死生的剎那,他體驗到比自己更大的東西。那東西是什麼,難以用語言接近。原著這樣說:“沉默纔更接近真實的體驗”。在比利•林恩沉默的淚水中,中場走秀的喧囂,顯得多麼輕佻。


    2002 年8 月至2004 年8 月,我作為新華社記者常駐巴勒斯坦加沙地帶,一個人待了整整兩年。去時想法很簡單,年輕記者渴望經歷和榮譽。但是,每日上演的生死,很快將虛榮心滌蕩干淨。長久的絕望與煎熬,帶我沉下去,看見更多。


    我曾看見生命在眼前消失,聞到空氣中血肉與鋼鐵撞擊的味道,嘗到失去親人苦澀的淚水。戰爭雙方,承受著同樣的痛苦,卻誰也不能罷手。


    生與死迅速翻轉,各種荒謬相互映照。比利•林恩在這過程中漸漸接近“大過自我的東西”,因此成長。我愛上這部電影,同時擔心它可能不賣座。死生之說,太過抽像難以言說,會遇到座中泣下多的知音,卻不可能變成人人哼唱的La La Land。再者,贊美大眾的電影容易走紅,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諷刺了大眾。我後來在美國看過一次NBA 美國職業籃球賽現場,開場奏國歌,中場也是戰爭英雄走秀。那一場亮相的,是一名曾經在波斯灣和沙特服役的美軍女兵。女兵僅僅出場一兩分鐘,看上去相當享受,家人上來擁抱,全場沸騰,無人困惑。超級碗橄欖球賽、NBA,乃至Rodeo 牛仔競技大會,美國人的大眾娛樂,都有愛國主義狂歡貫穿其中。


    2005 年次出版《離上帝近》,講述兩年間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種種觀察。回頭看,不能不為處女作的粗糙而羞愧。當年憑直覺往紙上噴,技巧欠奉,盡管也有樸實靈性的東西,讓人心頭一熱。近些年時常收到詢問,說當年的版本很難再買到,於是想到重新出版。再版不是初版的重復,新聞早已過去,時間地點的線索不再重要。風雲領袖隨風逝去,黃土茫茫不知何處。留下來的,打敗時間的,竟是芸芸眾生的日常,大亂中有小靜,愛恨生死如旋轉門。當時在加沙兼做文字和攝影記者,日出拍照,日落寫字,保留了一批影像。此次再版,盡可能抽去、剝離具體時間和地點,而突出放之任何時空皆通的、人的故事。


    天下萬物皆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我在加沙那兩年,巴以雙方爭戰不止,近這幾年,局勢暫時平靜下來。中東的新焦點轉向伊斯蘭國、伊朗核問題以及阿拉伯之春後的政治秩序。耐人尋味的是,當所有政客為巴以奔走時,雙方殘殺的表演越停不下來,移開視線之後,似有轉機。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衝突,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上的歷史,或許是這個星球上綿延至今,古老的戰爭,讓全人類束手無策,至今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巴勒斯坦建國勢在必行,但建國之後呢?雙邊妥協向來會激化內部爭鬥,如1993 年《奧斯陸協議》以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刺、哈馬斯人體炸彈襲擊日盛為結局。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的故事似乎陷於循環,死結除了政治復雜角力,還在於敵對雙方的主流敘述,都拒絕視對方為“人”,而限定為魔鬼。發動大眾跟魔鬼作戰是容易的,圍剿人,則會遭遇各種道義束縛。在我兩年的拍攝中,從沒有見過純粹的魔鬼或天使,流淚的流血的都是人。“妖魔化”對方的手法,在全世界各種衝突中都可以見到。


    記得曾有一天,在加沙一家肉鋪,店主撕下一角報紙包肉。我一眼看見愛德華•賽義德的照片,連忙阻止。那是幾個月前,美籍巴勒斯坦大知識分子愛德華•賽義德的訃告。賽義德是享譽世界的學者,著作《東方學》極具爭議,政治主張亦不同於阿拉法特政府。無論如何,令人信服的是,他堅持未來存在於巴以人民的共處共融。賽義德在一次采訪中,回憶中東戰爭期間,參加一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團隊裡有阿拉伯樂手和以色列樂手。“剛開始,阿以樂手不知如何相處,一個以色列樂手說,我結束三星期的表演之後還要回軍隊打仗,殺阿拉伯人,所以我不跟他們說話。結果,三星期後,他同一個敘利亞小提琴手相愛了……” 賽義德的夢想是回巴勒斯坦教書,深通音律的他要教巴勒斯坦孩子欣賞西方音樂。他相信拓寬文化身份認同,纔能拯救下一代。


    2013 年“阿拉伯偶像”(阿拉伯世界的“中國好聲音”)選撥中,也曾冒出一個嶄新的加沙人形像。一樣是出生難民營,一樣是偷越邊境,穆罕默德•阿薩夫離開加沙後的目的地,不是跑去以色列做人彈,而是去埃及參加阿拉伯偶像選舉,一路唱到冠軍,所有阿拉伯人為之瘋狂。阿薩夫成名後,難免被貼上各種政治標簽,但他不斷和與生俱來的身份鬥爭,希望走出更廣闊的天地。巴以和平終的出路,正是在於推倒心理藩籬,打破各自文化與宗教的身份格局。當然,這對政治強勢方相對容易,而弱勢方則如負重前行舉步維艱。


    這本書為中東百年舊怨畫像。你會看到根本的衝突:土地、身份、殺戮和你死我活。而集結成冊的另一本《走出中東:全球民主浪潮的見證與省思》,展現的則是中東全新的面貌:全球化、中產階級、管治和你中有我。


    《中東死生門》的初版叫《離上帝近》,因為巴以地區是傳說中“離上帝近的地方”。那也是我記者生涯的起點、對世界認知的出發點,離我的底色近。


    近幾年仍去到一線,但考慮家人多一些,激烈的衝突現場采訪,成了夢裡依稀。旅程在回顧時纔迷人,回首那一段戰地經歷,雖如摩西劈開紅海般驚心動魄,但在他身後,海浪又歸於一處。我回到日常。商場裡的聲音,聽起來也會有溫情脈脈。


     


    周軼君 / 2017 年春   



     
    媒體評論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王世傑
    一名干練機敏的記者,一名在危險環境下堅守的記者,周軼君給我留下深刻印像。她見證了巴以衝突的風風雨雨,也見證了中國與當地人民之間的友誼。
    鳳凰衛視前首席評論員 阮次山
    她踩踏過炸彈爆炸現場、以色列導彈襲擊後的血跡……她出色的新聞觸覺為讀者們帶來了文字和畫面的雙重報道,讀者也會從這種雙重感受中體會戰爭是多麼殘酷的事實。這是一本好書。
    中央電視臺2004年中國記者風雲榜推介詞
    因為她的堅守,讓每一個需要的地方都發出了中國人的聲音;這一堅守,體現了一名記者*基本,也是*可貴的信念。
    《三聯生活周刊》
    周軼君讓國人聽到了阿拉法特、亞辛和阿巴斯真實的聲音,傳遞出有血有肉的報道。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王世傑


    一名干練機敏的記者,一名在危險環境下堅守的記者,周軼君給我留下深刻印像。她見證了巴以衝突的風風雨雨,也見證了中國與當地人民之間的友誼。


    鳳凰衛視前首席評論員 阮次山


    她踩踏過炸彈爆炸現場、以色列導彈襲擊後的血跡……她出色的新聞觸覺為讀者們帶來了文字和畫面的雙重報道,讀者也會從這種雙重感受中體會戰爭是多麼殘酷的事實。這是一本好書。


    中央電視臺2004年中國記者風雲榜推介詞


    因為她的堅守,讓每一個需要的地方都發出了中國人的聲音;這一堅守,體現了一名記者*基本,也是*可貴的信念。


    《三聯生活周刊》


    周軼君讓國人聽到了阿拉法特、亞辛和阿巴斯真實的聲音,傳遞出有血有肉的報道。


    《南方周末》


    中東,這片世界上*敏感的土地,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國際媒體競逐的賽場。生命與信仰在這裡遭遇了血與火的洗禮,傳媒的操守與素養在這裡面臨*嚴峻的考驗……



     
    在線試讀
    活在鷹爪下
    跌坐在冰涼的地板上。窗外爆炸聲不斷。
    幾分鐘前一個爆炸點太近,不知是轟鳴聲將我掀下椅子,還是自己順勢躲到辦公桌下了。
    剛過午夜,50 多輛以色列坦克在武裝直升機掩護下,直入加沙城東,抓捕向以色列目標發射火箭的巴勒斯坦人。衝突地點距離我的辦公室大概5 分鐘車程。
    電視臺在直播,滿屏火光,呼喊“安拉”的人群。一個女人在現場亂走,張開雙臂不停晃動。男人上去拖住她,使勁夾住一條胳膊,可女人還是掙脫出來晃動雙手。大概是驚嚇過度,瘋了。
    以色列“阿帕奇”武裝直升機、F–16 戰鬥機或無人駕駛偵察機幾乎每天在加沙上空盤旋,伺機打擊地面目標。它們奉行一套“鷹蛇理論”:地上的蛇,無論多麼強悍,也害怕來自空中的鷹。
    “阿帕奇”螺旋槳聲傳得很遠,目標人物可能提前逃脫。近,以色列出新招瞞天過海,先出動F–16 戰鬥機,龐然大物的轟鳴鋪天蓋地,使人難辨東西。“阿帕奇”在聲幕掩護下發射導彈,獵物無所遁形。
    夜晚,停電往往是大規模空襲的前奏。眼前一黑,戰機呼嘯而至。雖然知道自己不是導彈尋覓的目標,不知下一聲爆炸在哪裡的恐懼仍然揪心裂肺。
    正想著,巴勒斯坦雇員阿馬德打來電話:“知道炸了哪兒嗎?走路兩分鐘就到我家了!死定了!你要記得我!”
    我安慰他說,上次坦克開到我樓下,後也沒事。這個阿拉伯男人以為我說他膽小,辯解:“我沒問題,隻是兩個女兒都醒了。”利馬和蘇蘇,一個7 歲,一個3 歲,經常來我辦公室玩。
    每隔十幾分鐘,我們互通電話。阿馬德說著說著,突然嚷起來:“哇!哇!哇!”爆炸聲離他很近。他的妻子招呼女兒們別到窗口去。我想跟3 歲的那個說話。
    “蘇蘇,害怕嗎?”想避開“害怕”這個詞,辦不到。“害怕。”她聲音嫩嫩的,咬字不太準。“別怕,明天給你買巧克力喫。”
    我傻傻地想,巧克力可以幫她支撐到明天。
    “聽——轟炸。”她嫩嫩的聲音,悠悠地說。坐在冰涼的地板上,不是沒有問自己:為什麼來這裡?

    活在鷹爪下


    跌坐在冰涼的地板上。窗外爆炸聲不斷。


    幾分鐘前一個爆炸點太近,不知是轟鳴聲將我掀下椅子,還是自己順勢躲到辦公桌下了。


    剛過午夜,50 多輛以色列坦克在武裝直升機掩護下,直入加沙城東,抓捕向以色列目標發射火箭的巴勒斯坦人。衝突地點距離我的辦公室大概5 分鐘車程。


    電視臺在直播,滿屏火光,呼喊“安拉”的人群。一個女人在現場亂走,張開雙臂不停晃動。男人上去拖住她,使勁夾住一條胳膊,可女人還是掙脫出來晃動雙手。大概是驚嚇過度,瘋了。


    以色列“阿帕奇”武裝直升機、F–16 戰鬥機或無人駕駛偵察機幾乎每天在加沙上空盤旋,伺機打擊地面目標。它們奉行一套“鷹蛇理論”:地上的蛇,無論多麼強悍,也害怕來自空中的鷹。


    “阿帕奇”螺旋槳聲傳得很遠,目標人物可能提前逃脫。近,以色列出新招瞞天過海,先出動F–16 戰鬥機,龐然大物的轟鳴鋪天蓋地,使人難辨東西。“阿帕奇”在聲幕掩護下發射導彈,獵物無所遁形。


    夜晚,停電往往是大規模空襲的前奏。眼前一黑,戰機呼嘯而至。雖然知道自己不是導彈尋覓的目標,不知下一聲爆炸在哪裡的恐懼仍然揪心裂肺。


    正想著,巴勒斯坦雇員阿馬德打來電話:“知道炸了哪兒嗎?走路兩分鐘就到我家了!死定了!你要記得我!”


    我安慰他說,上次坦克開到我樓下,後也沒事。這個阿拉伯男人以為我說他膽小,辯解:“我沒問題,隻是兩個女兒都醒了。”利馬和蘇蘇,一個7 歲,一個3 歲,經常來我辦公室玩。


    每隔十幾分鐘,我們互通電話。阿馬德說著說著,突然嚷起來:“哇!哇!哇!”爆炸聲離他很近。他的妻子招呼女兒們別到窗口去。我想跟3 歲的那個說話。


    “蘇蘇,害怕嗎?”想避開“害怕”這個詞,辦不到。“害怕。”她聲音嫩嫩的,咬字不太準。“別怕,明天給你買巧克力喫。”


    我傻傻地想,巧克力可以幫她支撐到明天。


    “聽——轟炸。”她嫩嫩的聲音,悠悠地說。坐在冰涼的地板上,不是沒有問自己:為什麼來這裡?


    送走前任記者獨自上崗的個夜晚,不遠處一家電廠發生機械事故。同樣是“停電伴隨爆炸聲”,我誤以為空襲降臨,蜷縮在原地20 多分鐘,直到電燈重新亮起。那個晚上,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將承受一種本不相干的煎熬。人成了驚弓之鳥。


    一個多小時後,聲音漸漸平息。從地板爬上椅子,還是決定去現場。開車在空蕩蕩、黑漆漆的街上,很快就看到閃著紅燈的救護車、消防車和提槍的巴勒斯坦警察。一枚導彈命中距離我500 米遠的房子,叫我跌到地上的那一聲,應該來自於此。


    警察引我走上二樓,兩隻打火機照出牆上1 米多長的窟窿——導彈從這裡穿牆而過。


    一個名叫曼多拉•凱肖夫的40 歲男子,在睡夢中挨了彈片。傷勢並不嚴重,他臉上滿是“死亡擦肩”的委屈、憤懣。任記者們怎麼問,他都不搭腔,強忍著眼淚。稍後,一個顯然是他朋友的人過來安慰,“天哪——”凱肖夫抱住朋友大哭出來。


    繼續趕往挨炸多的扎耶通區,全區停電,伸手不見五指。忽然擋風玻璃前火花狂閃,我一聲慘叫,生生把車立住,纔發現是吉普車碾過被炸斷的高壓電線。


    幾個巴勒斯坦青年蹲坐在路邊烤火。他們說,剛纔有遊行隊伍經過,大家打著拍子高喊“用鮮血和生命保衛阿拉法特!”事後消息,以色列一共發射14 枚導彈,打死4 個巴勒斯坦人,其中一個並非武裝人員。


    第二天我履行諾言,為利馬和蘇蘇送去巧克力,還帶她們去海邊戲水,弄濕了棉衣棉褲,烘干之前沒敢送她倆回家。不過,蘇蘇始終沒弄明白,昨晚的轟炸與今天的巧克力之間有什麼關聯。


     


    加沙的人體炸彈化裝演出


     


    戴鼻環的巴勒斯坦老婦人


     


    加沙孩子扛著火箭模型,好像引來地獄之火


     


    武裝集會上,巴勒斯坦孩子為何有這樣的眼神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