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人販:難民危機中的罪惡生意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紀實文學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作者】 [意]洛蕾塔 拿波裡奧尼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紀實文學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141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69914184
    作者:[意]洛蕾塔?拿波裡奧尼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出版時間:2017年07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難得一見的當事人親述原始資料,講述近年來中東血淋淋的重大人口販賣案。


     


    ☆從人質所屬國政府與恐怖分子的談判中,可以看到人質被受害國劃分為重要的、次要的,西方政府的無力、殘酷、虛偽和冷漠一覽無餘。


     


    ☆10年前東亞隻有日本人被恐怖分子綁架,10年後已有中國人慘遭毒手,這本書能讓我們認清恐怖分子和恐怖組織!


     


    ☆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暢銷歐美和日本。


     


    ☆中東是國際形勢的熱點和敏感點,為了讓這部紀實性作品能夠面世,為了保護當事人,書中主人公多用化名。


     


    ☆深入恐怖主義大本營,身臨其境地感受戰爭、動亂如何讓人喪失人性及恐怖主義的殘暴。


     


    ☆作者以中東地區近年來破獲的重大人口販賣案為基礎,借多名人質、人質談判員、反恐專家、戰地記者口述的原始材料,揭秘了當今熱點地區恐怖組織和恐怖活動的詳細細節。


     


    ☆美國《紐約時報》好評作品,堪稱21世紀的《阿拉伯的勞倫斯》。


     


    地球上的一片片區域正在變成“犯罪叢林”;在這片叢林裡,犯罪分子們正帶著年輕的學徒們學習如何狩獵走進來的外國遊客。

     
    內容簡介

    中東是國際形式的熱點和敏感點,作者冒著風險、忐忑提筆,帶來了這部難得一見的紀實性力作。


    幾十年來,歐洲都在進行著巨大而復雜的地下人口交易,成千上萬的難民被運送到地中海沿岸。在“911”事件後,一股新勢力在西方的政治混亂中興起,控制了這種交易。這些犯罪集團與基地組織等武裝力量交織起來,在21世紀初靠著從西非走私毒品和綁架西方人為生。近來年,敘利亞和伊拉克不穩定的局勢,為犯罪集團在中東地區提供了新的“商機”,包括將西方人質販賣給恐怖分子以及非法交易難民等,每年交易額可達數。


    作者以該地區近年來破獲的重大人口販賣案為基礎,從多名當事人、人質談判員、反恐專家、安全機構專員和被救人質那裡得到了非常多的first手材料,為我們還原了恐怖組織和恐怖活動的作案細節,重要的是,揭露了當今世界文明光鮮亮麗的外衣下隱藏的野蠻與血腥:索馬裡本地居民普遍認為海盜行為不是一種犯罪,而是一種必要的生存手段;在恐怖分子眼裡,世界是一場遊戲,綁架是一種超現實的遊戲;地球上的一片片區域已經或正在變成“犯罪叢林”,在這片叢林裡,犯罪分子們正帶著年輕的學徒們學習如何狩獵普通人。

    作者簡介

    洛蕾塔·拿波裡奧尼(1955— ),意大利著名記者、政治分析員,全球著名的反恐經濟研究專家,擔任包括美聯銀行、德意志銀行、渣打銀行等各大銀行和金融組織的顧問工作。那波利奧尼同時也是暢銷書作者,她的作品《中東鳳凰:ISIS與中東的重繪》成為全球暢銷書,並被翻譯成12種語言。


    多年來的記者經驗給了作者豐富的采訪經驗,為了將恐怖分子販賣人口的罪惡事實公之於眾,作者就以中東地區近年來破獲的重大人口販賣案為主要內容,綜合了從多名當事人、人質談判員、反恐專家、安全機構專員和被救人質那裡得到的非常多的珍貴材料,小心翼翼地將他們彙聚成冊。


    她還在TED參與過多次演講,是這一領域的*權威。

    目錄
    Part one
    chapterAQIM 模式 3
    第二章喂養黑熊 23
    第三章移民販賣 40
    第四章海盜經濟學 61
    第五章索馬裡僑民的海外聯繫 81
    第六章內戰硝煙下的敘利亞 96
    第二部
    第七章談判者a 117
    第八章贖金125
    第九章黃金時間——解構綁架經濟學 140
    第十章狩獵對像——那些渴望蛻變的人 158
    第十一章西方人質演義 179
    第三部

    Part one


    chapterAQIM 模式 3


    第二章喂養黑熊 23


    第三章移民販賣 40


    第四章海盜經濟學 61


    第五章索馬裡僑民的海外聯繫 81


    第六章內戰硝煙下的敘利亞 96


    第二部


    第七章談判者a 117


    第八章贖金
    125


    第九章黃金時間——解構綁架經濟學 140


    第十章狩獵對像——那些渴望蛻變的人 158


    第十一章西方人質演義 179


    第三部


    第十二章扼殺真相 205


    第十三章人質的政治命運 226


    第十四章逃難路上的愛情故事 238


    第十五章政治回旋鏢 250


    後記英國脫歐 267


    致謝 271

    前言

    此刻是下午三點,但屋外已經是一片漆黑。在瑞典北部的大學城郊地區,於默奧大學被積雪鋪成的棉被覆蓋。街道空空蕩蕩,偶爾有幾輛打著遠光燈的車輛與我們交錯而過。若不是開著車頭燈,真難以看清楚路旁房屋前的那些花園。我們一路駕駛,眼前除了無盡的黑暗,就是積雪反射出的白光,純粹的黑與白編織出奇妙的光學景像。
    當車子駛入酒店,我打開車門走了出來,卻感到像是走進了一個大冰櫃。天很冷——當我呼入這些溫度在攝氏零下的冷空氣時,我甚至可以估算出自己的肺活量。現在是2006 年11 月,嚴格來講應該是秋季,但這裡卻讓人真切地感到像是北極的鼕天。
    我們來到於默奧大學,此行是為了參加一個名為“伊拉克對抗局勢(IraqiEquation)”的政治藝術項目。該項目部分上得益於一些藝術家和知識分子們的共同努力,旨在反對政府越過“防御性打擊”範疇所進行的伊拉克戰爭。在2003 年春天,經歷了月復一月的示威遊行後,世界安靜了。或許是布什和布萊爾的蔑視姿態起了作用;或許是他們對公眾輿論的冷漠態度奏了效。然而直到三年之後,我們的組織還一直在開展各類反對運動;我們知道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因為我們清楚伊拉克正在發生著什麼。


    此刻是下午三點,但屋外已經是一片漆黑。在瑞典北部的大學城郊地區,於默奧大學被積雪鋪成的棉被覆蓋。街道空空蕩蕩,偶爾有幾輛打著遠光燈的車輛與我們交錯而過。若不是開著車頭燈,真難以看清楚路旁房屋前的那些花園。我們一路駕駛,眼前除了無盡的黑暗,就是積雪反射出的白光,純粹的黑與白編織出奇妙的光學景像。


    當車子駛入酒店,我打開車門走了出來,卻感到像是走進了一個大冰櫃。天很冷——當我呼入這些溫度在攝氏零下的冷空氣時,我甚至可以估算出自己的肺活量。現在是2006 年11 月,嚴格來講應該是秋季,但這裡卻讓人真切地感到像是北極的鼕天。


    我們來到於默奧大學,此行是為了參加一個名為“伊拉克對抗局勢(Iraqi
    Equation)”的政治藝術項目。該項目部分上得益於一些藝術家和知識分子們的共同努力,旨在反對政府越過“防御性打擊”範疇所進行的伊拉克戰爭。在2003 年春天,經歷了月復一月的示威遊行後,世界安靜了。或許是布什和布萊爾的蔑視姿態起了作用;或許是他們對公眾輿論的冷漠態度奏了效。然而直到三年之後,我們的組織還一直在開展各類反對運動;我們知道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因為我們清楚伊拉克正在發生著什麼。


    這些藝術家中間有許多伊拉克人,當聯盟的軍隊登陸伊拉克之後,他們就立即逃離了該地區,因為他們在國內會成為各類割據武裝組織的侵害目標。這場入侵解封了被壓抑了幾十載的狂暴,犯罪分子、恐怖分子,以及薩達姆的追隨勢力紛紛將矛頭指向當地平民和新成立的什葉派民兵組織。這些逃離了伊拉克的藝術家,今天他們坐在我們這間屋子裡,卻也隻是字面意義上的“身處異鄉”,因為他們的心離不開家鄉,他們的心依然被“自由的”伊拉克的血色現實串聯著。


    我們事先已經得知展會的開幕式上會有許多伊拉克人,但我們卻沒有料到居然超過了兩百人,到場的伊拉克人甚至超過了在場所有的瑞典人。男人、女人,甚至小孩,都頂著北歐的嚴寒趕了過來。這些伊拉克人一股股地、安安靜靜地彙入展廳,面帶微笑,與我們握手,然後解開他們那層層包裹的衣扣。此後,阿拉伯語變成了會場的通用語。


    會場上,我看見有些阿拉伯婦女從她們帶的大包裡拿出了一些東西。隻見她們取出一個龐大的盛食物的容器,這些容器都用錫箔紙包得好好的,她們將它們擱在展會提供的奶酪和蔬菜點心旁邊。她們的食物看起來很精美,顏色也很豐富,散發出的香氣不斷地挑逗著我們的嗅覺。當凱瑟琳·大衛(Catherine David,此項目的領頭人)開始她的演講後,氣氛變得很愉悅,像是一場慶祝活動,比如是在參加一場瑞典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婚禮。這是一種神奇而又令人難以忘懷的感覺,片刻間,我們甚至都忘了這是一個旨在譴責軍事侵略行為的開幕式。開幕式進行到晚些時候,人們開始散場道別,這時有一位年輕人朝我走了過來。寬寬的肩膀,中等身材,十足的伊拉克人樣貌。他說他叫拉希德(Rashid),常見的伊拉克人的名字,但我知道這不是他的真名。當他講到自己名字的時候,那雙淡棕色的眼睛裡透露出一絲不自然。和北非人一樣,他的英語也帶有濃厚的法國口音。拉希德告訴我他讀過我的書,想對取得成就的我表示祝賀。在隨後的交流中,他打聽了我在倫敦對前恐怖分子的采訪情況,然後問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他還提到了幾個在軍事政變後逃離了當地的阿爾及利亞人,這些人逃到倫敦並獲得了政治庇護。


    拉希德的內心有點猶豫,我知道他想跟我談論一些他黑暗的過往,但他卻怎麼也開不了口,於是我建議一起去我的住處喝點熱巧克力什麼的,他同意了。


    他從未告訴過我他的真實姓名,但明示了自己的國籍和年齡:他來自阿爾及利亞,是一個剛滿29 歲的青年小伙。


    拉希德的父親是某恐怖組織的創始人之一,軍事政變(由法國等歐洲國家支持)後不久,拉希德的父親和哥哥們就被囚禁了起來。隨後,在阿爾及利亞政治拘留制度的迷霧裡,父親和哥哥們從此杳無音訊。“那些警察來抓我父親和哥哥們的時候,我正在外邊釣魚。”拉希德說。作為家裡小兒子,當時的拉希德隻有15 歲,拉希德表示他對政治並不感興趣,他希望成為一名可以周遊世界的水手或者漁夫。“但當他們抓走了我的父親和哥哥們後,我不得不開始和政治打交道了。”


    拉希德的母親當時即刻安排拉希德逃離阿爾及利亞,但就在他釣魚歸來的那天晚上,拉希德卻加入了他父親麾下的一個隊伍,他們中的一些人曾以恐怖分子的身份在阿富汗的戰場上戰鬥過。這支隊伍一直向南行進,直至抵達撒哈拉南端的邊緣,他們在那兒整編隊伍,開始策劃北歸行動。


    拉希德在阿爾及利亞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帶度過了隨後的幾年時間,離他摯愛的大海千裡之遙。拉希德並未加入GIA——該恐怖組織與當局軍事政權的鬥爭持續了近十年之久,引發了阿爾及利亞又一場血腥的內戰,而後GIA 在該組織的灰燼中誕生了——相反,拉希德成了一名頻繁穿梭在跨撒哈拉走私路線上的走私犯。


    然而,在“9·11”事件之後,“一切都變了,”他說,“常年以來,我們的日子過得都很簡單,主要就是從阿爾及利亞販賣些香煙到馬裡和西非地區。但突然一個大的投機機會出現了,整個地區籠罩在放肆和狂妄的氛圍裡,我們開始做起了武器和毒品生意。有一天,一位同僚提議:要不我們試試干綁架。”


    就這樣,拉希德從走私者變成了一個自己曾經無比厭惡的綁匪。


    拉希德沉默下來時,我望了望窗外。外邊的雪很大,天空被密密的雪線織成了白色。或許,也隻有撒哈拉的熱浪纔能與這裡的嚴寒形成強烈的對比。像拉希德這樣生長在熱浪裡的人,此時卻身處寒潮之中,對於他們,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跨度!“你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些故事?”我這樣問他。他直視著我的眼睛,思忖了一下之後找出了幾個詞語:“總有人要知道這些。”


    拉希德步行離開了酒店,雪地上延伸出兩行足跡,但很快又被大雪重新覆蓋。我知道再也不會見到他,我甚至不知道他住在哪兒,現在又在做什麼工作。我隻知道,他曾經是個人販,專門負責把落難的移民從西非運往利比亞,而後有一天,他也偽裝成一名伊拉克難民,成功地踏上了駛向意大利的航船。在2005 年的歐洲,伊拉克難民受到了熱情的歡迎。從西西裡一路行至瑞典的避難所,當被人問及他來自哪裡的時候,拉希德總說:“我是伊拉克人。”憑借著這一句再也不會傷害他人的謊言,拉希德終於逃離了從前那身不由己以傷害他人為生計的殘忍生活。我們能夠責怪他嗎?

    媒體評論

    “洛蕾塔· 拿波裡奧尼揭示了發生於中東的令人不安的罪惡的演化和恐怖分子綁架案,綁架去往歐洲的移民成了每年高達數的生意。毒品販子每月從絕望的家庭中敲詐的金額高達。這些人販子是“我們”造就的,他們是現代工業消亡和毀滅的邏輯後果。他們是敗落國家和普遍混亂帶來的產物。我們是有責任的。在無法滿足的私人欲望的驅使下,這些捕食者不會結束綁架和販賣人口,這是一種新的世界秩序。”


     


    ——克裡斯·赫吉斯,《紐約時報》駐中東辦事處負責人

    在線試讀
    人頭賞金2012 年底,隨著越來越多的組織加入伊斯蘭國,敘利亞出現了“統一聖戰”的局面。一些努拉斯的首領帶著外國人質前去談判,比如詹姆斯·弗利和約翰·坎特利,這些外國人就成了他們的人頭賞金。而伊斯蘭國在這個時候正打算封殺外國媒體,人質就成了他們施展外交策略的工具。在幾個月的時間裡,ISIS 的信息安全組綁架了幾名新聞記者和人道救援者。還有一些人質則是他們從從敘利亞專門的人質二手市場上買來的,他們是被那些專門從事綁架的小型犯罪組織綁架的。

    迄今為止,在2012 年底至2014 年初這段時間內被綁架的人質中,約翰·坎特利是一位還在伊斯蘭國手中的人質。有趣的是,坎特利並沒有被斬首,相反卻成了一名哈裡發國的記者,專門撰寫伊斯蘭國想要我們相信的新聞。

    坎特利是英國的一位新聞攝影記者,且有著不同尋常的履歷。坎特利曾是一名摩托車狂熱愛好者,起初在一家摩托車雜志做過編輯;但後來,就跟帕德諾斯一樣,坎特利在中年時期轉型成了一名中東的戰地自由記者。

    坎特利於2012 年到達敘利亞,除了利比亞待過一段時間之外,並沒有任何戰地報道的經驗。因此,他對於這項新職業的危險評估遠遠不夠準確。“坎特利不相信什麼專項培訓以及自救課程,他有點兒像個西部牛仔。”坎特利的一位同事回憶說,2012 年的時候,這位美國同事曾和坎特利一起參加了倫敦“火線俱樂部”(FrontlineClub)舉辦的一個有關媒體安全的活動。

    約翰·坎特利,以及詹姆斯·弗利、西奧·帕德諾斯、丹尼爾·賴伊·奧托森,他們都屬於新一代的戰地記者,這些新一代的自由記者在科索沃戰爭中首次登場,然後在阿拉伯之春中數量劇增。當他們跨進了敘利亞的邊境線之後,就成了綁匪們理想的人頭賞金。

    人頭賞金


    2012 年底,隨著越來越多的組織加入伊斯蘭國,敘利亞出現了“統一聖戰”的局面。一些努拉斯的首領帶著外國人質前去談判,比如詹姆斯·弗利和約翰·坎特利,這些外國人就成了他們的人頭賞金。而伊斯蘭國在這個時候正打算封殺外國媒體,人質就成了他們施展外交策略的工具。在幾個月的時間裡,ISIS 的信息安全組綁架了幾名新聞記者和人道救援者。還有一些人質則是他們從從敘利亞專門的人質二手市場上買來的,他們是被那些專門從事綁架的小型犯罪組織綁架的。


     


    迄今為止,在2012 年底至2014 年初這段時間內被綁架的人質中,約翰·坎特利是一位還在伊斯蘭國手中的人質。有趣的是,坎特利並沒有被斬首,相反卻成了一名哈裡發國的記者,專門撰寫伊斯蘭國想要我們相信的新聞。


     


    坎特利是英國的一位新聞攝影記者,且有著不同尋常的履歷。坎特利曾是一名摩托車狂熱愛好者,起初在一家摩托車雜志做過編輯;但後來,就跟帕德諾斯一樣,坎特利在中年時期轉型成了一名中東的戰地自由記者。


     


    坎特利於2012 年到達敘利亞,除了利比亞待過一段時間之外,並沒有任何戰地報道的經驗。因此,他對於這項新職業的危險評估遠遠不夠準確。“坎特利不相信什麼專項培訓以及自救課程,他有點兒像個西部牛仔。”坎特利的一位同事回憶說,2012 年的時候,這位美國同事曾和坎特利一起參加了倫敦“火線俱樂部”(FrontlineClub)舉辦的一個有關媒體安全的活動。


     


    約翰·坎特利,以及詹姆斯·弗利、西奧·帕德諾斯、丹尼爾·賴伊·奧托森,他們都屬於新一代的戰地記者,這些新一代的自由記者在科索沃戰爭中首次登場,然後在阿拉伯之春中數量劇增。當他們跨進了敘利亞的邊境線之後,就成了綁匪們理想的人頭賞金。


     


    在過去二十年,傳媒產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也是自由記者數量激增的直接原因。自1990 年代起,通訊科技的進步加劇了新聞行業內部的競爭。社交媒體和網絡新聞的流行讓行業利潤大大縮水,不管是在線博客,還是主流媒體,新聞機構在經濟上已經無力聘請專業記者到戰區進行戰事報道。考慮到日漸低迷的銷量和利潤,以及聘請專業記者所需要的戰爭保險支出和安保費用支出,媒體們越來越依賴於自由記者,因為他們往往也比專業記者更具冒險精神。“大多數記者都願意進行戰地報道的觀念已經過時了,不過即便沒有人願意去,我們也同樣能得到更好的素材,”
    詹姆斯·弗利在2012 年10 月的時候(也就是在他遭遇綁架前的一個月)對《新聞周刊》(Newsweek)如是說。“我認為這些自由記者們是在做賭注,為了擊敗專業記者,他們加大了自己的風險。這也是競爭的基本法則,你必須要用一些專業記者們做不到的東西來證明自己。但是,對於戰爭新聞,這就表明你要承受更大的風險:你要去得更早,待得更久,靠得更近,然後纔能得到更有價值的資訊。”[4]


     


    抱著這樣的心態,2012 年3 月,約翰·坎特利成了個在敘利亞北部見證政府軍地面部隊攻打叛軍的西方記者。這場戰爭發生在薩拉奎布(Saraqeb),政府軍的重型坦克一輛接一輛地開了過來,隨後便是一陣狂轟濫炸。[5]“拳頭大小的彈片四下炸開,一名叛軍的頭顱應聲落地。同伴試著把這具血淋淋的無頭尸體從戰線上拖走,尸體手中的步槍拖在地上發出咔噠咔噠的走火聲,”坎特利在《星期天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上這樣寫道。[6]為了更好地拍攝敘利亞叛軍的反抗畫面,坎特利甚至爬上了一輛行進中的坦克俯拍了一張圖片。


     


    高風險,低回報,無福利,這就是中東戰地自由記者主要的職業特征。2007 年,身在阿富汗的英國攝影記者傑森·豪(Jason Howe)跟加拿大自由記者阿曼達·琳霍特(琳霍特後來在索馬裡遭遇了綁架)談到了自由記者的職業準則:“你要自己計劃一切,自己承擔所有開支,還要自己承擔所有的風險。沒有一份保險,也沒有任何長期計劃,你要獨自邁過所有的坎,還要日漸習慣囊中的羞澀。當自己千辛萬苦創造的機會來臨,你要確保自己站在合適的位置進行報道。”[7]這些話聽起來像是給一個背包客的旅行指南,然而,事實上自由記者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


    ont-family:FZSSK--GBK1-0;
    mso-font-kerning:0pt'>拉希德沉默下來時,我望了望窗外。外邊的雪很大,天空被密密的雪線織成了白色。或許,也隻有撒哈拉的熱浪纔能與這裡的嚴寒形成強烈的對比。像拉希德這樣生長在熱浪裡的人,此時卻身處寒潮之中,對於他們,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跨度!“你為什麼要告訴我這些故事?”我這樣問他。他直視著我的眼睛,思忖了一下之後找出了幾個詞語:“總有人要知道這些。”

     


    拉希德步行離開了酒店,雪地上延伸出兩行足跡,但很快又被大雪重新覆蓋。我知道再也不會見到他,我甚至不知道他住在哪兒,現在又在做什麼工作。我隻知道,他曾經是個人販,專門負責把落難的移民從西非運往利比亞,而後有一天,他也偽裝成一名伊拉克難民,成功地踏上了駛向意大利的航船。在2005 年的歐洲,伊拉克難民受到了熱情的歡迎。從西西裡一路行至瑞典的避難所,當被人問及他來自哪裡的時候,拉希德總說:“我是伊拉克人。”憑借著這一句再也不會傷害他人的謊言,拉希德終於逃離了從前那身不由己以傷害他人為生計的殘忍生活。我們能夠責怪他嗎?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