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新華社女記者南極、北極科考之旅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紀實文學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張建松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紀實文學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ISBN】978753264808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2648085
    作者:張建松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 

        
        
    "

    編輯推薦
    本書為《zui接近天堂的地方——新華社女記者238天的南極、北極之旅》的增訂版。曾入選“2013年國家新聞廣電出版總局(第十次)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獲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2015年度“科普成果獎”一等獎。此次增訂增加了“雪龍”號在南極救援遇險的俄羅斯船、自身被困、成功突圍、緊急搜尋馬航MH370失聯客機等被國際關注的重大事件。內容更豐富,思考更深入,更具國際視野。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位赴南北極采訪的女記者根據其所行所遇整理出來的珍貴文字。對於南極和北極,向來都是遠離普通人的視野和體驗的,本書通過對南北極景色細致的描繪,對奔赴南北極一路的所遇所感,將一個真實的南極和北極生動呈現:冰清玉潔的南極冰山、奇異瑰麗的冰海交界、變化無常的惡劣天氣、可愛堅韌的極地動物;登臨南極大冰蓋、到達北極點、品嘗蜘蛛蟹、遭遇冰海霧航,南北極所有美好的存在、獨特的景致、蓬勃堅韌的生命、沒有國界的氛圍……
    通過采訪十餘位極地研究專家及專業考察人員,以一個職業記者的視角深度剖析了南北極的資源、旅遊、各國考察站、海冰融化以及保護南極等問題,使讀者真實地感受來自地球兩端的外在與內在,近距離享受地球天堂的至純至美。
    作者簡介
    張建松,新華社高級記者,安徽嶽西縣人。中國“2014年度海洋人物”,2015年度“新華社十佳記者”,新華社上海分社首席記者。
    2007—2008年參加中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是新華社歷史上首位赴南極采訪的女記者。
    2010年參加中國第4次北極科學考察,是新華社歷史上首位抵達北極點采訪的女記者。
    2012—2013年,五次赴我國釣魚島領海采訪,見證了中國人民堅決捍衛我國釣魚島主權的歷史性時刻,記者證被國家博物館收藏。采寫的報道榮獲中國新聞獎,並入選小學課本讀物。拍攝的照片成為我國出版的釣魚島地圖封面、新版記者證防偽照片。
    2013—2014年參加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全媒體報道了“雪龍”號在南極救援遇險的俄羅斯船、自身被困、成功突圍、緊急搜尋馬航MH370失聯客機等被國際關注的重大新聞。
    目錄
    自序:正在改變的世界
    南極:接近天堂的地方
    冰山:沉積萬年的雪/
    冰與海的交界:好像在外星/
    這裡隻有鼕天和夏天/
    它們是罕見美麗的光/
    從艷陽高照到狂風暴雪隻是一秒鐘的事/
    登臨南極大冰蓋/
    南極動物:真正的大陸主人/
    在南極親歷“如履薄冰”/
    “雪龍”號南極國際救援和被困突圍的“好萊塢大片”/
    我國南極考察邁進“航空時代”/
    “鼕至日”的南大洋/
    到南極搜尋“天外珍寶”自序:正在改變的世界
    南極:接近天堂的地方  
    冰山:沉積萬年的雪/
    冰與海的交界:好像在外星/
    這裡隻有鼕天和夏天/
    它們是罕見美麗的光/
    從艷陽高照到狂風暴雪隻是一秒鐘的事/
    登臨南極大冰蓋/
    南極動物:真正的大陸主人/
    在南極親歷“如履薄冰”/
    “雪龍”號南極國際救援和被困突圍的“好萊塢大片”/
    我國南極考察邁進“航空時代”/
    “鼕至日”的南大洋/
    到南極搜尋“天外珍寶”

    “雪龍”號:中國的明星船  
    在海上航行的星級賓館/
    如果海盜來了/
    可以用英雄來稱呼他們/
    朱大廚的大餅/
    搜尋MH370,讓我換個角度看地球/
    讓南極見證愛/
    在南極過年

    北極:前世今生的美麗與哀愁  
    北極的浮冰是“髒”的/
    冰上融池與中國書法/
    白令海:一個脾氣暴躁的海/
    “龍宮”裡的寶貝/
    北極的痛點:海冰融化/
    北緯90度:永遠向南/
    五千萬年前的北冰洋/
    冰海霧航:“幽靈船”再現/
    北極熊:孤獨的“北極之王”
    思考:南北極的當下和未來   
    各國考察站大拜訪/
    外大陸架:《南極條約》的盲點/
    “不許帶來什麼 也不許帶走什麼”/
    一條即將誕生的新航道/地球富有的地方/
    保護南極:“人類世”不輕松的話題

    初版後記    
    再版後記
    前言
    自序:正在改變的世界(節選)

    從小,視野所及的天際線盡頭,隻有層巒疊嶂的大別山。我的故鄉在安徽省嶽西縣,那裡是大別山革命老區。
    大別山像母親溫暖的懷抱,撫育了我的成長;大別山又像一道森嚴屏障,將我與外面的世界阻隔。山外是怎樣的一番世界?連綿起伏的大山像一個個扯不直的問號,讓我充滿好奇,追索答案。這,也是我努力學習的不倦動力。
    如今,感謝“新華社記者”這份職業,讓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見外面的世界,甚至有機會到地球的南北兩極去看一看。
    猶記得十多年前,我剛進新華社上海分社,次到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采訪,神秘、孤獨、絕美、純潔的南極引起了我心中的無限好奇。從此,去看一看那裡的世界,成為我心中一個遙遠的夢。
    為了圓這個夢,我在新華社做了整整十年的準備。自序:正在改變的世界(節選)



    從小,視野所及的天際線盡頭,隻有層巒疊嶂的大別山。我的故鄉在安徽省嶽西縣,那裡是大別山革命老區。

    大別山像母親溫暖的懷抱,撫育了我的成長;大別山又像一道森嚴屏障,將我與外面的世界阻隔。山外是怎樣的一番世界?連綿起伏的大山像一個個扯不直的問號,讓我充滿好奇,追索答案。這,也是我努力學習的不倦動力。

    如今,感謝“新華社記者”這份職業,讓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見外面的世界,甚至有機會到地球的南北兩極去看一看。

    猶記得十多年前,我剛進新華社上海分社,次到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采訪,神秘、孤獨、絕美、純潔的南極引起了我心中的無限好奇。從此,去看一看那裡的世界,成為我心中一個遙遠的夢。

    為了圓這個夢,我在新華社做了整整十年的準備。

    終於,當自身和外界的各項條件均已成熟時,2007年11月,我作為新華社歷史上位赴南極采訪的女記者,跟隨中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出發了。

    這次考察歷時156天,我們乘坐“雪龍”號橫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南大洋,四次穿越西風帶“鬼門關”,往返於以兇險著稱的德雷克海峽,多次遭遇西風帶強氣旋的“圍追堵截”,航程28450海裡,相當於環繞地球航行一周。

    這是一段充滿激情的人生歷程,是我十年記者生涯中快樂、單純、過癮的一段時光。

    去過南極之後,如果還有機會去北極,也許任何人都不會放棄。我也是這樣。

    2010年7月,我跟隨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前往北極采訪報道。這次考察歷時82天,我們乘坐“雪龍”號在茫茫大海航行近13000海裡,南北縱貫2300海裡,東西橫跨1100海裡。從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到門捷列夫海脊、弗萊徹深海平原,後抵達北極點附近海域。“雪龍”號北抵達北緯88度26分,創造了中國北極考察史和航海史上的多項新紀錄。

    在這次考察過程中,我還有幸和部分考察隊員乘坐直升機抵達北極點,成為新華社歷史上位抵達北極點采訪的女記者。

    北極之行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這次科學考察正值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之際,所以經過分社慎社長的事先策劃,在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和全體考察隊員的大力支持下,在“雪龍”進入北極圈那一刻,我組織了“祝福祖國、問候世博”活動,為世博會的成功舉辦遙送一份來自北極的祝福,並將世博會會旗成功地插上了北極點。

    這是在人類歷史上,世博會旗幟次插在了地球的北端。為了留下永遠的紀念,新華社上海分社還專門制作了“世博北極點紀念章”,為世博文化增添了一份別樣的光彩。

    去南極之前,我在新華網上開了一個博客,許多網友紛紛留言為我祝福,但也有少數網友提出質疑:為什麼要去南極?
    媒體評論
    有的人為了飯碗而工作,有的人為了興趣而工作,張建松屬於後者。她對新聞事業的投入、對南北極科考的執著,拋家別女、數次闖蕩,給我留下極深的印像。南北極秀美的風光令人神往,但要到達南北極、記錄南北極卻非易事。風浪顛簸、風雪漫漫,還要天天采發稿件,這對一位女記者而言頗為不易,而她卻樂此不疲、以苦為樂。“興趣是*好的老師”,張建松興趣的背後應當是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升華。這在當今傳媒界,同樣已屬不易。
    ——中國第4次北極考察隊首席科學家 餘興光

    在我的印像中,張建松美麗、聰慧、正直、能干、敬業。她熱愛記者工作,並以此自豪。這本書不僅貫注了她對地球南北兩極的獨到思考,字裡行間還透露出她匠心獨運的文思,展示了她對極地美侖美奂的盡情摹寫,以及對大自然賦予南北兩極之鬼斧神工奇景的深深贊嘆,還有她對於這個世界的摯愛。讓人隨著她的筆觸一起領略“雪龍”號一路向南、一路向北所經歷的種種驚、險、奇、絕,動人心魄,引人入勝。
    ——上海社會科學院知名經濟學者、作家 姜衛紅


    有的人為了飯碗而工作,有的人為了興趣而工作,張建松屬於後者。她對新聞事業的投入、對南北極科考的執著,拋家別女、數次闖蕩,給我留下極深的印像。南北極秀美的風光令人神往,但要到達南北極、記錄南北極卻非易事。風浪顛簸、風雪漫漫,還要天天采發稿件,這對一位女記者而言頗為不易,而她卻樂此不疲、以苦為樂。“興趣是*好的老師”,張建松興趣的背後應當是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升華。這在當今傳媒界,同樣已屬不易。


    ——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原新華社副社長、上海分社社長)  慎海雄


     


    張建松用記者的職業視角和女性的細膩,真實地記錄了南北極的考察過程和重要事件。在北極考察征程中,考察隊員經歷過冰雪、寒冷、北極熊、海冰裂縫,冰原融池,彌漫大霧、大風氣旋、飄灑飛雪,遠離祖國,遠離親人,任務繁重,工作沒有白天黑夜,生活缺少新鮮菜果補給等種種考驗,張建松和男性隊員一樣,接受了挑戰,通過了考驗。她發出的報道文章,大都帶有極地科普的味道,對關心極地事業的公眾來說,啟發意義重大。
    ——中國第4次北極考察隊首席科學家  餘興光


     


    在我的印像中,張建松美麗、聰慧、正直、能干、敬業。她熱愛記者工作,並以此自豪。這本書不僅貫注了她對地球南北兩極的獨到思考,字裡行間還透露出她匠心獨運的文思,展示了她對極地美侖美奂的盡情摹寫,以及對大自然賦予南北兩極之鬼斧神工奇景的深深贊嘆,還有她對於這個世界的摯愛。讓人隨著她的筆觸一起領略“雪龍”號一路向南、一路向北所經歷的種種驚、險、奇、絕,動人心魄,引人入勝。


    ——上海社會科學院知名經濟學者、作家  姜衛紅



    在線試讀
    在南極親歷“如履薄冰” (節選)

    在南極進行科學考察,與行軍打仗一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在南極陸緣冰上,把大量的科學考察物資和油料從考察船上卸下來,再運送到南極大陸,是世界各國開展南極考察都必須面對的一道“世界性難題”-——因為船不能直接停靠在南極大陸,而陸緣冰又常常很不結實。在我參加的兩次南極科學考察中,冰上運輸是印像深的事之一,尤其是腳下那種虛空不踏實的悸怕。
    每次南極考察,海冰卸貨都被考察隊當成一場“攻堅戰”,從戰略戰術的制定到作戰日期的選擇,都極其慎重,全隊動員,如臨大敵。
    一米多厚的海冰下面,是三四千米深的海水。從海冰上運送輜重物資 ,那是一種真正的“如履薄冰”,危險繫數很高。在國際上,破冰船被困冰區,雪地車掉進冰縫,直接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屢見報道。我國進行南極考察時也曾出現車輛掉進海裡的險情,好在機械師經驗豐富,及時從車頂的應急窗口脫險,浮出海面。
    在參加中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的時候,考察隊需要從船上卸下來的物資有上千噸,包括內陸冰蓋隊的考察物資、中山站度夏科考儀器、中山站後勤物資、基礎設施能力建設物資以及各種油料。其中,有4輛22噸重的卡特比勒挑戰者繫列的雪地牽引車,當時是我國南極考察歷重的貨物。
    在考察隊決定運輸的前一天,南極刮起了八九級大風,中山站的風力達到了11級。大風夾雜著雪花漫天飛舞,轉瞬之間天地就融為一體,白茫茫一片混沌。這種從海上向南極大陸吹的東北風,正好有利於海冰擠壓,一些裂開的冰裂隙在風力和氣溫的作用下,重新凍了起來,海冰變得結實堅硬,非常有利於冰上運輸。
    為了保證運輸安全,58歲的考察隊領隊魏文良帶領海冰卸貨總指揮糜文明、海冰專家內陸考察隊隊長孫波、黨支部書記徐霞興、機械師崔鵬惠等人,連夜冒著大風雪,到中山站沿途查探了冰情。第二天一早決定抓住有利時機,立即把4輛卡特比勒車卸下來,從海冰上開到中山站。
    考察隊制定了詳細的運輸方案:由兩輛6噸重的凱斯鮑爾雪地車在前面領路,來自中鐵建和解放軍理工大學的考察隊員隨車組成鋪路架橋突擊隊,第24次南極考察隊副領隊秦為稼開輛卡特比勒車,糜文明、徐霞興、崔鵬惠開其他三輛,保持一定距離緊隨其後。為了以防萬一,兩架直升機也做好了起飛準備,隨時待命救援。
    我作為隨隊記者一路同行,坐在前方開路的凱斯鮑爾雪地車裡,親身經歷了這場真正的“如履薄冰”。
    當天下午三點左右,24人的重型車隊正式從“雪龍”船出發前往中山站。天空仍在飄著雪花,能見度極差。透過車窗玻璃,隻看到坑窪不平的雪面上,不時有一灘灘冰塊結晶,那是被太陽融化後的海冰又重新凍結起來。不遠處,還有兩三隻海豹在冰上“散步”,而海豹出沒之處也是危險地帶,因為附近一定會有海豹洞。在南極親歷“如履薄冰” (節選)

     

    在南極進行科學考察,與行軍打仗一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在南極陸緣冰上,把大量的科學考察物資和油料從考察船上卸下來,再運送到南極大陸,是世界各國開展南極考察都必須面對的一道“世界性難題”-——因為船不能直接停靠在南極大陸,而陸緣冰又常常很不結實。在我參加的兩次南極科學考察中,冰上運輸是印像深的事之一,尤其是腳下那種虛空不踏實的悸怕。

    每次南極考察,海冰卸貨都被考察隊當成一場“攻堅戰”,從戰略戰術的制定到作戰日期的選擇,都極其慎重,全隊動員,如臨大敵。

    一米多厚的海冰下面,是三四千米深的海水。從海冰上運送輜重物資
    ,那是一種真正的“如履薄冰”,危險繫數很高。在國際上,破冰船被困冰區,雪地車掉進冰縫,直接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屢見報道。我國進行南極考察時也曾出現車輛掉進海裡的險情,好在機械師經驗豐富,及時從車頂的應急窗口脫險,浮出海面。

    在參加中國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的時候,考察隊需要從船上卸下來的物資有上千噸,包括內陸冰蓋隊的考察物資、中山站度夏科考儀器、中山站後勤物資、基礎設施能力建設物資以及各種油料。其中,有4輛22噸重的卡特比勒挑戰者繫列的雪地牽引車,當時是我國南極考察歷重的貨物。

    在考察隊決定運輸的前一天,南極刮起了八九級大風,中山站的風力達到了11級。大風夾雜著雪花漫天飛舞,轉瞬之間天地就融為一體,白茫茫一片混沌。這種從海上向南極大陸吹的東北風,正好有利於海冰擠壓,一些裂開的冰裂隙在風力和氣溫的作用下,重新凍了起來,海冰變得結實堅硬,非常有利於冰上運輸。

    為了保證運輸安全,58歲的考察隊領隊魏文良帶領海冰卸貨總指揮糜文明、海冰專家內陸考察隊隊長孫波、黨支部書記徐霞興、機械師崔鵬惠等人,連夜冒著大風雪,到中山站沿途查探了冰情。第二天一早決定抓住有利時機,立即把4輛卡特比勒車卸下來,從海冰上開到中山站。

    考察隊制定了詳細的運輸方案:由兩輛6噸重的凱斯鮑爾雪地車在前面領路,來自中鐵建和解放軍理工大學的考察隊員隨車組成鋪路架橋突擊隊,第24次南極考察隊副領隊秦為稼開輛卡特比勒車,糜文明、徐霞興、崔鵬惠開其他三輛,保持一定距離緊隨其後。為了以防萬一,兩架直升機也做好了起飛準備,隨時待命救援。

    我作為隨隊記者一路同行,坐在前方開路的凱斯鮑爾雪地車裡,親身經歷了這場真正的“如履薄冰”。

    當天下午三點左右,24人的重型車隊正式從“雪龍”船出發前往中山站。天空仍在飄著雪花,能見度極差。透過車窗玻璃,隻看到坑窪不平的雪面上,不時有一灘灘冰塊結晶,那是被太陽融化後的海冰又重新凍結起來。不遠處,還有兩三隻海豹在冰上“散步”,而海豹出沒之處也是危險地帶,因為附近一定會有海豹洞。

    4輛沉重的卡特比勒車緩緩行駛在冰面上,所過之處,壓出了一道道近10釐米深的車轍印。在距離雪龍船6公裡處,車隊遇到了一條隱隱約約一直延伸到天際盡頭的冰裂縫,盡管看上去隻有60釐米寬,但許多地方被雪覆蓋了。鋪路架橋突擊隊在冰裂縫上鋪木板的時候,來自中鐵建的高夢庭不小心踩到了裂縫邊的積雪,嘩地一下,一隻腿就滑進了裂縫中,他迅速抓住了木板,纔沒有繼續下陷,好不危險!

    當22噸重的卡特比勒車緩緩地開上木板,駛過冰裂縫的時候,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那一刻,我站在冰裂縫的前方拍攝,十分明顯地感到腳底下的冰面在震動和顫抖,似乎隨時可以支離破碎、四分五裂。海冰下面就是3000米深的海水。

    好在有驚無險!重型車隊行進到12公裡處,又遇到一條更寬的冰裂縫,可見處窄也有1.2米。記得安徽電視臺記者謝斌正準備到附近拍攝的時候,又重蹈覆轍,一腳踩空陷了下去。海冰專家孫波判斷,,這是一條正處在發育期的潮汐裂縫,在潮汐的作用下,隨時可以加深加寬,比條冰裂縫更加危險。

    從“雪龍”船到中山站隻有18公裡的距離,我們足足行駛了三個小時。晚上六點,當車隊終於到達中山站的時候,站上所有的考察隊員都站在海冰邊緣,翹首以盼、揮手致意,歡呼聲響徹雲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