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金鄉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紀實文學
    【市場價】
    608-880
    【優惠價】
    380-550
    【作者】 哲貴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紀實文學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217428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2174287
    作者:哲貴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4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聚焦溫州模式,以典型鄉鎮作為觀察樣本,尋找中國四十年經濟巨變的內在邏輯


    ★  真誠記錄和反思四十年間溫州人與風物之演變

     
    內容簡介

    這本非虛構的創作初衷是以溫州金鄉鎮為樣本,見中國近四十年巨變。著名學者梁鴻創作的《中國在梁莊》寫出了一個真實的梁莊和梁莊人的生存狀況,可是,梁莊隻是中國的一部分,是中西部地區的縮影,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需要有這麼一本反映中國的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非虛構作品,而在東部沿海地區中,溫州,和這個地區湧現出來的溫州商人,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有代表性的一個符號。為什麼是金鄉?*,金鄉建制於明洪武二十年,是當時著名的抗倭古城,與天津衛、威海衛並立,至今已600多年,是座有歷史沉澱的古鎮;第二,金鄉鎮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地區*個年生產總值超億的鄉鎮,是以商品經濟發達聞名的鄉鎮,是溫州模式的發源地之一。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回望與反思金鄉的人事,從某種意義來講,也是回望和梳理中國這四十年來的得與失。

    作者簡介

    哲貴,當代作家,浙江溫州人,1973年生。已出版小說《猛虎圖》《金屬心》《信河街傳奇》《我對這個時代有話要說》等。曾獲《十月》文學獎、《作家》金短篇獎、郁達夫短篇小說獎等。作品主要探討富人群體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裂變,以及他們與這個時代的微妙關繫。一級作家,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現居杭州。

    目錄
    人物篇
    (上)
    溫州能人葉文貴
    金鄉美女鄧美玉
    武者白植富
    董事長陳逢友
    亦商亦儒楊介生
    蘇維鋒的大與小
    “易經大師”顧金勇
    教授夏敏
    對“膽大包天”王均瑤的想像
    鄭恩倉和他的魚豆腐
    (下)
    金鄉活字典金欽治

    人物篇


    (上)


    溫州能人葉文貴


    金鄉美女鄧美玉


    武者白植富


    董事長陳逢友


    亦商亦儒楊介生


    蘇維鋒的大與小


    “易經大師”顧金勇


    教授夏敏


    對“膽大包天”王均瑤的想像


    鄭恩倉和他的魚豆腐


    (下)


    金鄉活字典金欽治


    與時代賽跑的陳覺因


    徽章大王陳加樞


    “金鄉閑人”胡長潤


    “天下盔”第七代傳人夏法允


    稅務官陳彥柏堅定而溫暖的小理想


    市井奇人瀋寶春


    小鎮歌唱家史秀敏的現實與理想


    繆存鈿面對失敗的勇氣


    繆存良的世界和繆新穎的格局


     


    附錄

    在線試讀
    前言
    我為什麼寫《金鄉》
    1
    這是一本意外之書,可細想起來,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現在想來,當初答應寫金鄉,多少有點意氣用事,有點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意思。屬於不冷靜行為。但是,我要說明的一點是,自始至終,我沒有後悔,哪怕一剎那的念頭都沒有。如果有的話,大約是擔心我的能力不足以承擔這本書的書寫,不能將那片神奇土地和那群性格各異的金鄉人有效地表達出來,有愧於他們對我的信任。是的,這是我擔心的事。
    此事得從頭講起。2017年 1月 30日,農歷正月初二傍晚,我和朋友吳家悻在茶室閑坐,偶遇蒼南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林森森。閑聊之間,他談起想找人寫一本關於金鄉的書。他為何會有此念?說起來有一段因緣。大概五年前,他看了梁鴻的非虛構作品《中國在梁莊》,萌生找人寫一寫金鄉的念頭。他當時的想法是:梁鴻寫出
    一個真實的梁莊和梁莊人的生存狀況,可是,梁莊或許隻是中國的一部分,是中國中西部地區的縮影。他覺得,應該有人來寫一寫中國的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構成一個完整的中國圖像。他敏感地認為,金鄉是個值得寫的地方。金鄉為什麼值得寫?他有他的理由和情懷:,金鄉建制於明洪武二十年,是當時朝廷派信國公湯和籌建的全國五十九座抗倭衛城之一,與天津衛、威海衛並立,至今已六百多年,是座有歷史沉澱的古鎮;第二,金鄉鎮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地區個年生產總值超億的鄉鎮,是以商品經濟發達聞名的鄉鎮,是溫州模式的發源地之一。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回望與反思金鄉的人事,從某種意義來講,也是回望和梳理中國這四十年來的得與失。
    林森森告訴我,為了寫金鄉,他找過蒼南籍的報告文學作家黃傳會。黃傳會之前寫過《中國一個縣》,寫的便是蒼南縣。他覺得再寫金鄉,難以寫出新意。林森森後來又找蒼南縣作協主席陳革新,陳革新覺得不好寫,他身在其中,左右為難,擔心迷失其間。
    2
    我後來和黃傳會、陳革新都有過交流,他們沒有接手的原因,是認為金鄉不好寫,分寸難拿捏。
    當然,我答應寫金鄉也有我的想法。我深知這樣的活不好干,這幾乎算是一個半官方任務,而且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個時間節點上寫這本書,束手束腳是肯定的,喫力不討好是肯定的,干得不好,將自己這些年來苦心積攢的一點微薄聲譽也賠進去,這點幾乎也是肯定的。這不是自尋死路嘛。從這一點來講,我幾乎是知難而上了。

    前言


    我為什麼寫《金鄉》


    1


    這是一本意外之書,可細想起來,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現在想來,當初答應寫金鄉,多少有點意氣用事,有點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意思。屬於不冷靜行為。但是,我要說明的一點是,自始至終,我沒有後悔,哪怕一剎那的念頭都沒有。如果有的話,大約是擔心我的能力不足以承擔這本書的書寫,不能將那片神奇土地和那群性格各異的金鄉人有效地表達出來,有愧於他們對我的信任。是的,這是我擔心的事。


    此事得從頭講起。2017年 1月 30日,農歷正月初二傍晚,我和朋友吳家悻在茶室閑坐,偶遇蒼南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林森森。閑聊之間,他談起想找人寫一本關於金鄉的書。他為何會有此念?說起來有一段因緣。大概五年前,他看了梁鴻的非虛構作品《中國在梁莊》,萌生找人寫一寫金鄉的念頭。他當時的想法是:梁鴻寫出


    一個真實的梁莊和梁莊人的生存狀況,可是,梁莊或許隻是中國的一部分,是中國中西部地區的縮影。他覺得,應該有人來寫一寫中國的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構成一個完整的中國圖像。他敏感地認為,金鄉是個值得寫的地方。金鄉為什麼值得寫?他有他的理由和情懷:,金鄉建制於明洪武二十年,是當時朝廷派信國公湯和籌建的全國五十九座抗倭衛城之一,與天津衛、威海衛並立,至今已六百多年,是座有歷史沉澱的古鎮;第二,金鄉鎮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溫州地區個年生產總值超億的鄉鎮,是以商品經濟發達聞名的鄉鎮,是溫州模式的發源地之一。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回望與反思金鄉的人事,從某種意義來講,也是回望和梳理中國這四十年來的得與失。


    林森森告訴我,為了寫金鄉,他找過蒼南籍的報告文學作家黃傳會。黃傳會之前寫過《中國一個縣》,寫的便是蒼南縣。他覺得再寫金鄉,難以寫出新意。林森森後來又找蒼南縣作協主席陳革新,陳革新覺得不好寫,他身在其中,左右為難,擔心迷失其間。


    2


    我後來和黃傳會、陳革新都有過交流,他們沒有接手的原因,是認為金鄉不好寫,分寸難拿捏。


    當然,我答應寫金鄉也有我的想法。我深知這樣的活不好干,這幾乎算是一個半官方任務,而且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個時間節點上寫這本書,束手束腳是肯定的,喫力不討好是肯定的,干得不好,將自己這些年來苦心積攢的一點微薄聲譽也賠進去,這點幾乎也是肯定的。這不是自尋死路嘛。從這一點來講,我幾乎是知難而上了。


    所以,我當時便對林森森說,寫金鄉可以,但得答應我兩個條件:一,你不能干涉我的寫作,不能要求我寫什麼以及怎麼寫。寫什麼和怎麼寫是我的事,寫成什麼樣也是我的事。也就是說,這是我的一個作品,我負全責。而且,我還要求,作品出版之前不讓他看,除非是我主動提供;二,這不是一本歌功頌德的書,肯定也不會是一本圖謀不軌的書。我會以經濟的視角寫金鄉,盡量不帶偏見地書寫金鄉的人物與風物。我會真實反映經濟發展給金鄉帶來的變化,這些變化,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在這本書裡,體現的是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的是我對金鄉這四十年來人事變遷的思考和判斷。這些判斷可能是不準確的,甚至是錯誤的,但你不能干涉甚至企圖改變我的思考和判斷。


    3


    我願意寫金鄉,還有一個原因。這十多年來,我一直在書寫和建造一個叫“信河街”的地方,我關注和研究“信河街”上的富人,他們是中國富人,往小了講是東部沿海城市的富人,如果直接一點,甚至可以將他們看作溫州富人。我一直在關注和研究他們生活的變遷和精神裂變,我一直在分析他們和這個時代的隱秘關繫。我關注和研究他們,是因為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這群被稱為時代英雄的人,表面上是他們創造了財富,可實際上他們被財富吞噬了。表面上是他們推動了時代發展,實際上他們是被時代綁架前行。這是英雄們的悲哀,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荒謬?老實講,我對這個“發現”信心不足,我猶豫,我懷疑,更準確的說法是,我希望這個“發現”是錯的,隻是我的一廂情願。我希望改變我的悲觀主義。正是抱著這個目的,我答應寫金鄉,我想以金鄉為樣本,分析中國近四十年之變。也希望以金鄉的實例來擊碎我的“幻想”。


    我沒有想到的是,林森森居然同意了我的“任性”要求,用他的話講是,“我們兩個人一拍即合”。


    兩周之後,也就是 2017年 2月 13日,林森森帶我去了趟金鄉,和當時的鎮委書記謝磊開了一個踫頭會(三個多月後,謝調任,宜山鎮委書記李傳力轉任金鄉書記)。我的朋友吳家悻也在場,他是蒼南縣民政局副局長,那天正好在金鄉調研。會上指定金鄉宣傳委員林華禮(後由宣傳委員黃通帥負責)協調采寫事宜,宣傳辦主任董能為聯絡人。林森森在踫頭會上把話講得很明白,金鄉鎮不能干涉我的采寫,更不能對我的采寫提任何要求。類似的話,他此後在金鄉的不同場合多次提起,他甚至對被我采寫的對像說,隻有將一個人的優缺點都寫出來,這個人纔是立體的,纔是豐滿的,纔是真實的,纔是有生命力的。我當然知道,他場面話講得很好,滴水不漏,他這樣講是在為我開路,為我“排雷”,為我“掃清障礙”,為我寫金鄉提供盡可能大的空間。他和我是“同伙”。


    我從林森森多次在金鄉為我“排雷”的行為看出了兩點:,他對我寫的金鄉充滿期待,雖然他從來沒有問過我采寫進度,我覺得,正因為他從來沒問,這種期待纔可能更迫切;第二,他對金鄉充滿信心,這句話也可以這麼說,他對金鄉的歷史文化有信心,對金鄉近四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成就同樣“信心爆棚”。他沒有回避金鄉的不足,以及金鄉在發展過程中滋生的問題。不回避正說明他的信心。


    4


    接下來便是材料收集階段。也就是“摸情況”。在這之前,我對金鄉多少是有點了解的。知道金鄉是抗倭古城,知道金鄉包裝印刷企業多,知道金鄉人很早去上海辦企業,知道金鄉有一種城外人聽不懂的城內話,知道金鄉城內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豪感,或者叫驕傲。但是,我知道,這些認識都是一鱗半爪的,是一知半解的,是浮光掠影的,是不成體繫的。我的前期任務便是將這些雜亂無章的認識理順,將這些認識有機地串聯起來。壞了,這裡又踫到問題了。在“理順”過程中,其實是一個體繫的構建過程。也就是講,我會將這些認識納入我已經構建的“小宇宙”來,金鄉便成了我的金鄉。這是可怕的事了。如果金鄉成為我的金鄉,那將是一座有序卻單一的城邦,是一座隻有我的標簽和氣息的城邦。我不要這樣的金鄉。那不是我理想中的金鄉。我理想中的金鄉是混亂而有序的,是龐雜而單一的,是人聲鼎沸而又靜水流深的,是風狂雨暴而又風和日麗的,是深藏不露而又生機勃勃的,是混沌而又清晰的。


    所以,我一直告誡自己,不要將我僵硬而狹窄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強加於金鄉,我要做的隻是發現和挖掘金鄉,理解和呈現金鄉。無論是金鄉人物還是金鄉事物。當然,我知道,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因在於,如果這本書裡缺少了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呈現出來的金鄉將是混亂無序的,將是面目模糊的,沒有精神高度和氣質的。可是,如果將我的判斷過多地體現在這本書中,又可能有失於對金鄉整體性的認識,那是我不願意見到的。


    當然,更大的問題還在後面。我將以何種形式來表現金鄉。黃傳會多次來電,詢問采寫進展。每一次,他都會談到書寫的結構問題。他甚至說,結構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書寫金鄉的成敗。黃傳會是前輩作家,他的善意提醒,是建議,也是擔憂。我認為他的擔憂切中要害,非常精準。


    5


    我前面講過,我將以經濟視角來了解金鄉,深入金鄉,挖掘金鄉,剖析金鄉。一方面,經濟視角和領域是我這些年的研究切入點和關注方向,是我的興趣所在;另一方面,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經濟視角和發展是深入了解和剖析近四十年中國進程的一把鑰匙。我對此深信不疑。


    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在選擇人物之時,首先想到的便是經濟人物。我想到了研制電動汽車的葉文貴,想到了膽大包天的王均瑤,想到了徽章大王陳加樞,想到了連任兩屆上海溫州商會會長的楊介生。他們屬於成功人物,功成名就,被譽為時代英雄。他們是金鄉人,更是中國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在走近並逐漸進入他們的人生時,是將他們放在當下中國的整體環境來考量的,而金鄉隻是他們的出發點,是他們成功或者失敗的根源之一。譬如葉文貴,我在描寫他前期的創業時,無論是場景還是數字,是客觀的,是堅實的。那是一段已成定論的歷史,我不作妄評。我將描寫葉文貴這個人物的重心放在研制電動汽車上,因為我堅定地認為,這是葉文貴對當下中國的貢獻,無論是科技方面還是經濟方面。葉文貴的特別之處在於,他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研制、生產電動汽車的歷史整整提前了二十八年。這是葉文貴的成功之處,是他六十八年人生為閃亮的一筆。我認為,有了這一筆,葉文貴便足以載入史冊。可是,我同時也發現,葉文貴的悲劇也正來源於此,他的悲劇也正是“整整提前了二十八年”。如果葉文貴是在今天研制出電動汽車,因為國家政策的支持,因為市場的巨大需求,幾乎可以肯定,葉文貴將會成為一個中國經濟巨人,一個新時代的明星,享受他應該享受的光榮和榮譽。可是,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打量,可能成為經濟巨人的葉文貴,隻不過是一個龐大的經濟動物,或者說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而“將中國電動汽車的研制和生產的歷史整整提前二十八年”的葉文貴,卻成了一個傾家蕩產的人,成了一個落寞者和失敗者。而這正是葉文貴的可貴之處,也是葉文貴留給這段歷史的價值和警示。再譬如王均瑤,這個中國個以個人名義承包飛機和航班的農村青年,他從湖南長沙承包飛抵溫州航線的那一年,纔二十五歲。在這裡請允許我套用一句老話:他的一小步,是歷史的一大步。沒錯,這句話是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 1969年講的,那一年,王均瑤纔三歲。二十二年後,王均瑤用他的行動證明,他的一小步,也是歷史一大步。他成了中國包機人,成為一個創造歷史的人,他因此舉而載入史冊,更因此進入民營航空領域。要知道,在他之前,在中國,這個領域一直操控在國有機構手中。這是王均瑤的歷史意義,更是現實意義。遺憾的是,王均瑤三十八歲英年早逝,令人神傷。可是,我在書寫王均瑤的時候,要探討的一個問題正是:一個人創造的歷史和他壽命關繫之有無。再再譬如陳加樞,這個徽章大王,他並不是金鄉早做徽章的人,早做徽章的人叫林永志。可是,陳加樞用近四十年的不懈堅持,從一個退伍文藝兵演變成中國徽章大王。在陳加樞身上,我看到了堅持的力量,看到了文藝無窮的作用,看到精益求精的意義,看到特立獨行如何影響和改變世界。一枚徽章何其微小,相反,世界何其龐大。在走進和深入觀察陳加樞之時,我有力而又辯證地看到小與大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它們和諧統一,神奇美妙。再再再譬如楊介生,這個二十歲便立足上海灘的金鄉人,他是金鄉在外為知名的成功人士之一,有一度可以說是負盛名的在外金鄉人。走近楊介生之後,我深刻體會什麼叫人如其名,從某種意義來講,楊介生就是一介書生。無論是做企業還是當商會會長,無論是個人愛好還是人生追求,文化一直是楊介生思考和表達的核心主題。我在楊介生身上看到文化如何植根於一個人的內心,又如何在一個人身上發生微妙而巨大的作用。楊介生說,如果讓他再做一次選擇,在商人和文化人之間,他一定選擇做一個文化人。我相信這是他的真心話。可是,時勢弄人,楊介生為世人所知的卻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然而,這也正是楊介生身上為迷人也有張力的地方,如何將文和商融為一體,是楊介生一生的命題,可能也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大命題。


    葉、王、陳、楊是金鄉名人,他們大都有過或多或少的交往,從


    某個方面來講,他們代表金鄉,從更大的方面來講,他們代表某個時


    期的中國。


    當然,我清晰地知道,他們隻是金鄉的一部分,他們隻是金鄉的某一個層次。金鄉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各個層次的人物是組成金鄉的重要部分。


    6


    從大的方面來分,我所寫的金鄉人主要由兩類人物組成:一類是在外的金鄉人;另一類是在內的金鄉人。


    在外的金鄉人還有武者白植富、金鄉美女鄧美玉、教授夏敏、上市公司老總蘇維鋒、“易經大師”顧金勇、做魚豆腐的鄭恩倉等人。在內的金鄉人有:金鄉活字典金欽治、與時代賽跑的陳覺因、金鄉閑人胡長潤、小鎮歌唱家史秀敏、70後稅務官陳彥柏、“天下盔”京劇盔頭制作傳承人夏法允、市井奇人瀋寶春等人。


    必須說一說繆存鈿,他曾經是金鄉成功的商人之一,是個慈善家。現在是個破產者,身負巨債,寄身養老院。我覺得他是金鄉的一面鏡子,是金鄉的歷史和現實,是金鄉硬幣的另一面,是金鄉組成的重要部分,是必須正視和反思的重要內容。在金鄉近四十年的歷史進程中,像繆存鈿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曾經輝煌過,失落過,崛起又跌落。正是因為有他們,纔組成一個完整的金鄉。


    我還寫了繆存良和繆新穎父子,繆存良和繆存鈿是堂兄弟。繆存良從十三歲開始當學徒,學習發業務信和印刷技術。他從 “信”起家,以“紙”打天下,通過四十多年的穩步發展,將企業做到全國龍頭。更為難得的是,無論在業界還是社會繆存良都擁有良好口碑。更有意思的是他的兒子繆新穎,他是個“80後”,留學歸來,滿懷理想,鋒芒畢露。繆新穎的人生與人不同之處在於,他有一個比普通人高的起點,能做成普通人做不成的事。可是,他也有他命中注定的責任和義務,他必須接班父親創辦的企業。更主要的是,他必須在父親的基礎上,做出屬於他的景像和格局。一對父子,兩個時代。其實,他們面對的問題可能隻有一個,那就是他們將以何種姿態面對這個世界,完成一個大寫的人。對繆存良來講,他已經書寫了過去和現在的傳奇,而留給繆新穎的,是一個堅實的現在和未知的未來,這個未來將取決於繆新穎對未來世界的判斷、進取和把握。


    7


    現在來講講風物。


    金鄉是一座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的抗倭古鎮,歷史是一部活著的書本,在不斷沉澱和延伸。明朝之後,金鄉作為抗倭的作用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遙想當年,整座金鄉城內應該是座大兵營。當作為戰略意義的金鄉喪失之後,有一部分軍人撤離了金鄉,有一部分軍人留了下來,生根、發芽並且繁衍生息。


    現在許多金鄉的大族,據說都是當年金鄉軍人的後裔。他們身體裡流淌著各自祖先的血液,那些南腔北調的先祖彙聚在金鄉,首先形成了獨特的金鄉城內話,出了金鄉四個城門,城外人聽不懂他們講的是什麼;其次是慢慢形成了獨特的金鄉風俗,這些風俗有的是生


    活需要,有的是精神需求,但無不刻上濃重的金鄉印記和氣息。


    我想先講講玄壇廟。為什麼要先講玄壇廟?在我看來,玄壇廟之於金鄉人,近乎一種精神上的皈依地。從地圖看,玄壇廟位於衛前大街,處於金鄉城中心位置,這是地理位置。其實,從精神層面來考察,金鄉雖然有各種宗教信仰,可是,民間信仰盛者,乃是玄壇廟所供奉的財神爺。各地多有供奉財神爺,所供奉財神爺也各有不同,大多有關羽、範蠡、比干和趙公明等,金鄉供奉的是趙公明。我不知道金鄉為什麼供奉趙公明,但我知道,金鄉建城之前便有玄壇廟。據說建城之際,官兵將金鄉所有原住民遷出城外,原來的玄壇廟一分為二,跟隨原住民前往南門外和西門外。而官兵在玄壇廟的原址上修建了新的玄壇廟,依然供奉趙公明。可見即使是職業軍人,也沒能脫離民間信仰。金鄉城內玄壇廟香火雖然多次中斷,但從沒有熄滅,一直延續至今。這是信仰的力量,更是民間的力量。玄壇廟的意義對金鄉的意義在於歷史,更在於當下,當下的金鄉人將民間信仰和傳統文化相結合,將民間行為提升為文化學術行為。並且,與臺灣地區的財神文化聯合、互動。這便不單單是事關信仰的問題了,而是如何面對世界的問題,更是如何面對未來的問題。


    8


    金鄉有許多童謠,其中有名的一首是:一亭二閣三牌坊,四門五所六庵堂,七井八巷九頂轎,十字街口大倉橋。望文生義,這是一首關於金鄉衛城古貌的童謠。以前,每一個金鄉的孩子都會用城內方言念唱這首童謠,遠方的遊子念童謠以解思鄉之苦。可是,我問過許多年輕金鄉人,他們大多記不全這首童謠了。是他們記憶生鏽了?還是他們對家鄉的感情變淡了?現實的原因應該是,亭還在,橋也還在,可是,亭已不是原來那個亭,橋也不是原來那座橋。為何?我想,時間突然之間變得無限巨大和開闊,在某種程度上將故鄉壓縮得無影無蹤。更主要的原因,或許是故園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和環境受到不可修復的摧毀,巨大地傷害遊子的感情,也讓生活在故土的金鄉人變得力不從心。是的,逝去的圖景已無法挽回,重建和修復體現的更多是力挽狂瀾的決心以及美好的願景。


    從某種意義上講,金鄉的獨特性應該歸功於當年那座城牆和城牆下面深而闊的護城河。城牆和護城河在形式上保護了金鄉人,我覺得更主要的是,城牆和護城河在更大程度上塑造了金鄉人的性格和精神藍圖。城牆已經不見了,在上世紀大煉鋼鐵年代已被毀滅性地拆除。城牆拆了,同時拆掉了金鄉人的安全感,更拆掉金鄉人的精神屏障。現在,古城牆的重建已被提到議事日程,甚至已經破土動工。但是,我可以武斷地預判,那座金鄉人記憶中的城牆再也回不來了,那座植根在金鄉人精神深處的屏障已然坍塌。謝天謝地,護城河還在,護城河的水依然靜靜地流淌。現在的護城河已經不僅僅是護城河了,她已經成為金鄉人靈魂的寄托處。金鄉人以前便是通過護城河與外部世界連接,通過護城河走向世界。現在以及以後,護城河更是金鄉人和外部世界溝通的橋梁。有護城河在,金鄉人的心靈不會枯竭,有護城河在,金鄉人和外部世界的溝通不會中斷。


    護城河是金鄉城的外河,鯉河是金鄉城的內河。金鄉人以前出門遠行,先從自家門前的鯉河坐船,小船從鯉河劃出,到達護城河,再從護城河駛向外部寬闊的世界。遺憾的是,鯉河在上世紀 80年代被填埋了,現在的金鄉城內已經難覓鯉河蹤跡。當年金鄉美女鄧美玉的鏡頭留下了鯉河美的身影,那也是鯉河後的身影。沒有了鯉河的金鄉城,像一位丟失了靈氣的美人,同時也失去了風采和妖嬈。我可以想像以前有鯉河的金鄉城,那是一座花草豐美之城,是一座人與自然交融的和諧之城。古城氤氳,生機勃勃。我相信,那也是所有金鄉人向往的一座城池。


    9


    我必須得講一講金鄉南門外的義塚和錢倉的布施塚。我想,寫金鄉的風物,南門外的義塚是無法忽略的,也是不應該忽略的。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金鄉在當今中國的特別之處,除了經濟意義,同樣重要的是金鄉悠久而濃厚的慈善風氣。南門外的義塚和錢倉的布施塚是金鄉慈善義舉一個典型代表,是由金鄉袁家出資建造,收葬抗倭將士和無人認領的遺骸。袁家一共建造了義塚一千壙,金鄉南門外四百六十五壙,另外五百三十五壙建在平陽錢倉。袁家也是金鄉一個大家族,經商為主,為人低調。更加難得的是,在建造義塚之時,袁家已是家道中落。袁家隻是金鄉千家萬戶中的一分子,袁家的慈善義舉也隻是金鄉慈善義舉中的一個代表。但這個代表很重要,它是標杆,是旗幟,是召喚,是一股溫暖人心的無窮力量。這力量也是金鄉的力量。


    我寫金鄉風物的目的,是想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金鄉風物和金鄉人物的關繫。兩者是什麼關繫呢?我認為,金鄉人物是從金鄉風物生長出來的,當然,金鄉風物又是金鄉人物在生活中催生的,兩者是相互關繫,是一體。話也可以這麼說,有什麼樣的人物就會催生什麼樣的風物,同樣,有什麼樣的風物便會產生什麼樣的人物。說白了,就是土壤和植物的關繫,沙漠和戈壁長不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這道理誰都懂。


    10


    在這裡,請允許我表揚一下我的朋友吳家悻,每次去金鄉“蹲點”,他總會想方設法跑去陪我喝一次酒,有時不止一次。他還多次陪我去上海和杭州,多次幫我搜尋有代表性的金鄉人,甚至動用私人關繫讓金鄉人接受我的采訪。如果從更早的源頭算起,也可以這麼講,寫金鄉是因他而起,他是雲朵,如果沒有他,雨是下不起來的。我次和林森森去金鄉開踫頭會時就說過,寫《金鄉》這本書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而是所有金鄉人,包括金鄉鎮委鎮政府的人。現在看來,更包括林森森和吳家悻。他們倆和我一樣,都是原始作者。


    我寫的在外金鄉人中,除了鄧美玉和夏敏,大多是商人,絕大部分是成功商人。我知道,他們不能完全代表金鄉,他們隻是金鄉的一部分。然而,這一部分正是我想表達的,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近四十年金鄉的成就,也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近四十年中國的成就。話也可以反過來講,金鄉或者中國的不足之處也在他們身上展露無遺。


    在兩年裡,我接觸了近百位金鄉人,有的寫進書中,有的還沒來得及寫。譬如種田能人楊維魯。在小商品經濟還沒有席卷金鄉之前,農業是這裡的主業,解決溫飽是金鄉人遇到的問題。1940年生的楊維魯是個種田能手,後來在老城公社農科站當農技員,指導農民種田。楊維魯一輩子與農田打交道,退休以後依然在家賣種子、化肥和農藥。他這輩子擔心的事是糧食不夠喫。他看到日漸荒廢的農田,憂心忡忡。或許有人會覺得楊維魯的擔憂是杞人憂天,可我覺得他的擔心正是他存在的獨特理由。還有企業搬遷到上海的史訓國、同春酒廠的張春、面包車主陳法慶、包裝廠廠長劉維鋼、阿程排檔的老板娘、殷家後裔殷春微、退休教師林華忠,等等。他們身上無不烙著近四十年中國發展的歷史印記,他們是組成金鄉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部分。他們雖然不是這本《金鄉》的主要人物,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和他們的交往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我,甚至改變了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這種影響將讓我此生受益。


    我寫《金鄉》的緣起和理由大致如此。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