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盧宇光:穿越死亡的無冕之王 全1冊(戰地記者盧宇光,生動記錄戰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紀實文學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李忠效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紀實文學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ISBN】97875736159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73615954
    作者:李忠效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拿生命換取新聞。車臣戰場、阿富汗戰場、伊拉克戰場、敘利亞戰場……盧宇光常常是離戰場最近的華語媒體記者之一。他曾深入戰場40餘次,負傷5次,九死一生的他被稱為“穿越死亡的無冕之王”。
    2. 把真相告訴世界。戰地采訪背後有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隻身闖蕩俄羅斯的艱辛歲月,飽受熱議的異國婚姻的始末,戰火中平民的苦難與絕望……此間,有記者的鐵肩道義、職業操守,有男人的俠骨柔腸、傳奇經歷,亦有人性的閃光和期待與你分享的諸多故事。
    3.封面設計與內文契合,紙張厚實質感上乘;內文排版疏朗清晰,閱讀更加舒適得力;四色高清彩插入眼,呈現新聞現場瞬間。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以鳳凰衛視駐俄羅斯記者站站長盧宇光為主人公的紀實文學作品。盧宇光從1999年開始,一共進入戰場和人質現場40餘次,包括車臣戰場、阿富汗戰場、伊拉克戰場、敘利亞戰場、莫斯科人質事件現場等,戰地負傷5次。
    盧宇光的戰地采訪經歷,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他也被稱為“穿越死亡的無冕之王”。此書不僅記錄了盧宇光作為戰地記者的非凡經歷,還展示了他的俠肝義膽、鐵骨柔腸,對於年輕讀者來說,是一部難得的勵志之作。

    作者簡介

    李忠效
    筆名鐘笑,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創作室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1955年1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2016年6月退休。歷任潛艇輪機兵、輪機班長、輪機軍士長、宣傳干事、創作員、潛艇副政委、創作室主任等職。
    1974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78年開始從事專業創作,198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繫。主要文學著作有:長篇紀實文學《我在美國當律師》《我在加拿大當律師》,長篇小說《酒浴》《翼上家園》《從海底出擊》,作品集《升起潛望鏡》《藍色的飛旋》《核潛艇艇長》等20餘部,並有電影《恐怖的夜》(編劇,1991年上映),電視連續劇《海天之戀》(編劇,2008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等影視作品多部。

    目錄
    目 錄
    第一章闖蕩俄羅斯 4
    第二章在第一頻道 19
    第三章死裡逃生 35
    第四章“庫爾斯克”號事件 43
    第五章異國婚姻 48
    第六章阿富汗遇險 58
    第七章加盟鳳凰衛視 65
    第八章伊拉克歷險記 82
    第九章別斯蘭人質事件 106
    第十章俄格戰爭 129
    第十一章奧什騷亂 158
    第十二章死去活來 165
    第十三章一進敘利亞 182

    目 錄 


    引子拿生命換新聞的戰地記者    1
    第一章闖蕩俄羅斯        4
    第二章在第一頻道        19
    第三章死裡逃生        35
    第四章“庫爾斯克”號事件      43
    第五章異國婚姻        48
    第六章阿富汗遇險        58
    第七章加盟鳳凰衛視       65
    第八章伊拉克歷險記       82
    第九章別斯蘭人質事件      106
    第十章俄格戰爭        129
    第十一章奧什騷亂        158
    第十二章死去活來        165
    第十三章一進敘利亞       182
    第十四章十進敘利亞       203
    第十五章情繫雪岱山       241
    尾聲          260
    附錄盧宇光戰地負傷和戰地采訪大事記  265
    後記          270

    媒體評論

    我的好戰友盧宇光,是拿生命換新聞的世界級戰地記者。——於廣琳(盧宇光的老班長、海軍大校) 
    如果你沒法阻止戰爭,那你就把真相告訴世界。——戰地記者格言 
    在我的戰地記者歷程中,最難忘、最刻骨銘心的感情是友情,彰顯生命之價值!——盧宇光

    在線試讀
    引子拿生命換新聞的戰地記者
    2019年夏天,我認識了北京的一位名叫劉濤的導演,他是退役的潛艇老兵,也是電影《硬漢》的編劇之一。他聽說我是潛艇兵出身的海軍作家,就通過他的戰友——也是潛艇兵出身的業餘作者仇裕平找到我,希望我能給他寫個電影劇本。他的要求是:寫海軍退役官兵在地方上的故事。我答應他,有合適的題材可以考慮。
    2020年3月,我在手機上偶然看到一個報道:2000年,俄羅斯第一頻道電視臺記者盧宇光在一次去車臣采訪的途中,乘坐的裝甲車觸雷,裝甲車被炸毀,一個俄羅斯特種兵為了保護他而犧牲。盧宇光後來娶了那個特種兵的遺孀,並照顧他們母子……這個鐵漢柔情的故事很吸引讀者的眼球。我留意到,這篇報道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盧宇光曾是一名海軍軍官!
    我把這條信息轉給劉濤,他喜出望外,認為這正是他想拍的題材:有海軍背景,有戰場硝煙,有鐵血男兒,有兒女情長,這個題材好像就是為他“定制”的。他請我當編劇,他負責找投資。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我開始尋找盧宇光的聯繫方式。由於他常駐莫斯科,一直到2020年9月初我纔和他聯繫上。這還是鳳凰衛視的王瑞雪先生幫的忙。
    北京與莫斯科,遠隔千山萬水,又是疫情期間,我們不能見面,給采訪帶來很大困難,好在現在通信方便,我們可以用微信進行交流。因為盧宇光曾在海軍服役,他有幾個朋友也是我的朋友,這使我們比較容易拉近距離。我們很快達成共識:在收集素材寫電影劇本的同時,順便寫一本書,再寫一部電視連續劇的劇本。
    這無疑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我曾寫過“美國律師”“加拿大律師”“聯合國的中國女外交官”,現在又要寫一個“駐莫斯科的中國記者”。我自己都覺得我挺能干的:人在國內,筆寫天下。現在大家看到的這本書是“一期工程”,後面還有“二期”“三期”。好戲在後頭。
    為寫此書,我專門上網購買了一些資料,其中包括呂寧思的《鳳凰衛視新聞總監手記》。呂寧思在書中這樣寫道:
    一個優秀的記者,就算死到臨頭,最後的一分鐘也應該在進行新聞報道……這就是真正的新聞工作者的精神所在。
    盧宇光無疑就是呂寧思所說的那種“優秀的記者”。他的老班長、海軍大校於廣琳稱他是“拿生命換新聞的世界級戰地記者”,此言不虛。

    引子拿生命換新聞的戰地記者


    我很早就知道盧宇光,因為經常在電視或網絡上看到他,有時看到他在某個戰場做現場報道,有時看到他作為嘉賓在專題節目中講述他參加某次戰地報道的情景。但是,我那時也就是看看熱鬧,從來沒想過要寫他的經歷,隻知道他是鳳凰衛視駐莫斯科首席記者,對他的其他情況一無所知。
    2019年夏天,我認識了北京的一位名叫劉濤的導演,他是退役的潛艇老兵,也是電影《硬漢》的編劇之一。他聽說我是潛艇兵出身的海軍作家,就通過他的戰友——也是潛艇兵出身的業餘作者仇裕平找到我,希望我能給他寫個電影劇本。他的要求是:寫海軍退役官兵在地方上的故事。我答應他,有合適的題材可以考慮。
    2020年3月,我在手機上偶然看到一個報道:2000年,俄羅斯第一頻道電視臺記者盧宇光在一次去車臣采訪的途中,乘坐的裝甲車觸雷,裝甲車被炸毀,一個俄羅斯特種兵為了保護他而犧牲。盧宇光後來娶了那個特種兵的遺孀,並照顧他們母子……這個鐵漢柔情的故事很吸引讀者的眼球。我留意到,這篇報道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盧宇光曾是一名海軍軍官!
    我把這條信息轉給劉濤,他喜出望外,認為這正是他想拍的題材:有海軍背景,有戰場硝煙,有鐵血男兒,有兒女情長,這個題材好像就是為他“定制”的。他請我當編劇,他負責找投資。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我開始尋找盧宇光的聯繫方式。由於他常駐莫斯科,一直到2020年9月初我纔和他聯繫上。這還是鳳凰衛視的王瑞雪先生幫的忙。
    北京與莫斯科,遠隔千山萬水,又是疫情期間,我們不能見面,給采訪帶來很大困難,好在現在通信方便,我們可以用微信進行交流。因為盧宇光曾在海軍服役,他有幾個朋友也是我的朋友,這使我們比較容易拉近距離。我們很快達成共識:在收集素材寫電影劇本的同時,順便寫一本書,再寫一部電視連續劇的劇本。
    這無疑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我曾寫過“美國律師”“加拿大律師”“聯合國的中國女外交官”,現在又要寫一個“駐莫斯科的中國記者”。我自己都覺得我挺能干的:人在國內,筆寫天下。現在大家看到的這本書是“一期工程”,後面還有“二期”“三期”。好戲在後頭。
    為寫此書,我專門上網購買了一些資料,其中包括呂寧思的《鳳凰衛視新聞總監手記》。呂寧思在書中這樣寫道:


    記者,是個讓人驕傲的稱號,也是當代世界最危險的職業之一。
    一個優秀的記者,就算死到臨頭,最後的一分鐘也應該在進行新聞報道……這就是真正的新聞工作者的精神所在。


    盧宇光曾參加過第二次車臣戰爭、阿富汗戰爭、“莫斯科人質事件”“別斯蘭人質事件”等危險環境中的報道,之後又參加了伊拉克人質事件(2002年)、俄格戰爭、敘利亞戰爭(十幾次進入敘利亞)等的報道,在戰場上5次受傷。由於3次進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采訪受到核輻射,在阿富汗、伊拉克戰場受到貧鈾彈輻射,還有早年在雪岱山服役時受到雷達電磁波輻射,他曾於2012年11月18日出現“放射性冠狀動脈炎引發心肌梗死”,昏迷了很長時間,最後又從死亡線上“爬”了回來。
    盧宇光無疑就是呂寧思所說的那種“優秀的記者”。他的老班長、海軍大校於廣琳稱他是“拿生命換新聞的世界級戰地記者”,此言不虛。
    盧宇光認為,單位領導和老班長於廣琳的溢美之詞都是他前進的動力,他很清醒,他就是一個普通記者,在盡記者的本分而已。實際上,我在寫他的故事的時候,也沒有把他當作“高大全”的英雄來寫,更沒有把他當“人生楷模”來寫。毋庸諱言,他身上有很多缺點,但是他運氣好,遇到了很多“貴人”,也是機緣巧合,他干上了他喜歡干的職業,遇到了能發揮他的特長的機會,讓他在“莫斯科人質事件”的報道中“一戰成名”。
    他用他學的俄語,用他的頑強精神,穿越各個戰場,出生入死,這纔創造了輝煌的事業。
    盧宇光是海軍轉業干部的驕傲,因此我願意寫他的故事。



    第一章闖蕩俄羅斯



    一、一波三折


    1993年7月4日,盧宇光手持朋友老範幫他辦的商務簽證進入俄羅斯,老範派了一個姓周的公司女職員接待他。老範本人沒有露面。周小姐將盧宇光安頓在莫斯科北部的一個地方,那裡是由山東商人購置的地產,華人集中居住區,盧宇光住在一個民宿性質的住宅裡。
    出國之前,盧宇光向朋友借了5。剛到莫斯科,辦一個簽證就一下花掉了一半,剩下的2,他不得不精打細算,著花。
    在上海時,老範一邊讓盧宇光給他當助手,給他的公司辦事,一邊給盧宇光辦理留學的入學手續。但是,盧宇光當助手期間,公司隻管喫住,沒有報酬。盧宇光心中盤算:這什麼時候能賺夠學費呢?他隻好到了那裡再作打算。
    當時俄羅斯時局不穩,文物市場也很混亂。老範用他之前在那邊賺的錢,到農村去收購各種文物。他找盧宇光給他當助手,其實不是讓盧宇光幫他打理生意,而是讓盧宇光跟著周小姐走村串戶地收購文物。
    盧宇光本來是想幫助老範做事的同時賺點兒學費,下一步去莫斯科大學讀書,但當看清老範的真實意圖之後,他的心一下就涼了半截,他通過周小姐轉告老範:不想做這種事情。
    老範很惱火,通過周小姐告訴盧宇光,不給他的簽證辦延期了。
    盧宇光脾氣很倔,從來不會向強迫他做事的人低頭。他當即從老範那裡出來了。幸虧這時他身上還有10,不然就要流落街頭了。
    這時候,一個叫胡麗芬的華人大姐收留了他。胡麗芬的父親是部隊老干部,她本人也當過兵,她父親轉業後來到俄羅斯做貿易。她自己也做一點兒生意,其中有一項業務是簽證代理。盧宇光是在胡麗芬給他送簽證的時候認識她的。
    胡麗芬在盧宇光最困難的時候向他伸出了援手。
    胡麗芬讓盧宇光幫她做一些事情,每月付給盧宇光1。當時莫斯科的物價很低,一般中等家庭每月就能生活得很好。盧宇光孤身一人,每月可以省下1。
    盧宇光打聽了一下,莫斯科大學的學費不高,一年隻要5。這時胡麗芬的公司重新給他發了邀請函,並給他辦理了新的簽證。
    這期間,盧宇光委托國內的朋友,把他當年在遼寧師範大學外語繫俄語海軍班的結業證拿去做了公證。
    盧宇光在胡麗芬那裡干了一段時間,就去報考了莫斯科大學新聞繫,攻讀碩士學位。
    盧宇光讀研時學的專業是新聞傳播學和新聞評論學。碩士生不像本科生要每天去上課,而是拿著導師開的書單,自己去讀就行了,當面授課的時間很少,所以盧宇光有大量的時間可以做別的事情。
    盧宇光的導師叫伊柳申·鮑裡斯·符拉基米耶維奇,是當時莫斯科大學新聞繫的副主任。伊柳申是烏克蘭人,軍人出身,參加過二戰,曾被授予上校軍銜。當時他已經70多歲了,說俄語時有很重的烏克蘭口音,一開始盧宇光聽不慣他說的俄語,上課時有些內容聽不懂。他講的廣播電視概論、新聞寫作、新聞傳播等,觀念有些陳舊,盧宇光認為他已經落伍了。更要命的是,他還保留著軍人的習慣,時間觀念很強,對盧宇光的要求非常嚴,有時甚至有些不講理。
    二戰時期,伊柳申是軍事記者,跟隨蘇軍部隊打到柏林。他有一塊“羅馬”牌手表,上面刻有德文,據說手表曾經的主人是一位德軍上將。這應該算是戰利品,他卻說是他撿來的,誰知道他是怎麼弄到手的。如果這是他正常繳獲的戰利品,以他當時的資歷和級別,這種戰利品應該不會落到他的手上。
    他喜歡在盧宇光面前炫耀他的“羅馬”牌手表。但是,由於手表年頭太久,表的運轉已經不正常了,時快時慢。他要求學生必須按時到教室上課,不允許遲到1分鐘。可問題是,他不是按正常的時間執行這個要求,而是以他的手表時間為準。他對盧宇光說:“宇光,你要記住,上校的時間總比少校的時間要準,你要以上校的時間為準。”
    對此,也是軍人出身的盧宇光表示理解。過去打仗的時候,大戰之前大家都要對一下表,就以最高領導的手表時間為準,確定幾點衝鋒、幾點撤退、幾點轉移。可是,現在不是打仗,而且他那塊羅馬表又不準,這常常讓盧宇光無所適從,苦不堪言。有好幾次,盧宇光都想換導師了。
    不過,在其他方面,伊柳申對盧宇光還是特別關照的。伊柳申資格老,在莫斯科有很多資源,介紹了很多人給盧宇光認識,因此對盧宇光日後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後來盧宇光到俄羅斯第一頻道實習,就是伊柳申推薦的。
    盧宇光後來回想起這段往事,慶幸自己沒有換導師。伊柳申教授無疑是盧宇光人生道路上的“貴人”之一。盧宇光後來能取得那麼多成績,也是與伊柳申教授的幫助分不開的。後面我還會說到他。


    二、加盟《路迅》


    盧宇光在胡麗芬那裡工作期間,就聽說莫斯科有一本中文雜志《路迅》,但對它的其他情況了解得不多。到莫斯科大學上學以後,他住在學生宿舍裡。有一天,他發現了一本中文雜志《路迅》,是手刻油印的,A4紙那麼大的開本,每期70多頁。那時互聯網還不發達,莫斯科的華人更是沒人上網,他們所了解的新聞,大多是來自這本油印的《路迅》雜志。
    雜志售價很低,在華人圈裡很受歡迎。後來盧宇光了解到,這個雜志是一個中國留學生辦的,雜志社地址就在莫斯科大學,在離他住的那棟樓不遠的另一棟樓裡。
    一個下午,盧宇光循著雜志上的地址,找到了那家雜志社。那是一棟老樓,雜志社租了兩個房間,房間都很小。雜志主編姓周,是莫斯科大學地理繫的留學生,吉林長春人,一邊留學,一邊做生意。還有一個女孩,是他的女朋友,也是吉林人。盧宇光在吉林琿春待過幾年,說起來他們還算半個老鄉。
    主編小周聽說盧宇光當過兵,還當過新聞干事和記者,就對他說:“老盧,你到我這兒來試試?”
    盧宇光說:“可以。”
    盧宇光給《路迅》編了一期雜志,小周覺得盧宇光編的新聞非常符合他的口味,而且銷路很好,就把盧宇光正式聘為《路迅》的編輯,月薪3。
    在莫斯科,當時月薪3已是很高的工資了。
    後來小周把整個編輯工作都交給了盧宇光。盧宇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路迅》作為雜志,出版周期長,新聞時效性差,不如改為報紙。小周接受了他的建議,將雜志改為報紙。那時已經出現打字機,盧宇光學會了打字、印刷。小周還專門花人民幣,從北京買了一臺排版機。這樣一來,報紙越辦越漂亮,發行量也“呼呼”往上走,一開始一周三刊,後來改為一天一刊,一天十多個版面。盧宇光從采訪、寫稿到編輯、排版、印刷,一個人頂好幾個人,大大減少了小周在其他方面的開支。雖然這麼忙,但他在莫斯科大學的專業課程沒受影響。小周還幫助他把商務簽證變成了學生簽證。
    《路迅》的發行工作(其實就是賣報紙)由一個中年婦女負責,她叫曲遠芳,1958年出生,當時35歲,盧宇光稱她曲大姐。曲遠芳是吉林省延吉市人,來莫斯科很久了,和盧宇光一見如故。她很能干,風裡來雨裡去,《路迅》的一大半銷量是她完成的。她在莫斯科認識很多華人,並有一副熱心腸。她經常帶著盧宇光去和那些華人交朋友。
    有一天,她對盧宇光說:“胡麗芬到處找你,你見不見?”
    盧宇光說:“那得見啊!”
    當初他離開老範,在最困難的時候,是胡麗芬收留了他,並讓他攢夠了上大學的學費。盧宇光是個知道感恩的人,胡麗芬對他的幫助,他永遠不會忘,隻是不知道胡麗芬找他做什麼。
    盧宇光在約定的地方和胡麗芬見了面。胡麗芬開門見山地說:“宇光,你這個小報紙不行,我們要辦大報紙,要辦《莫斯科晚報》。”
    盧宇光說:“辦大報紙必須有投資啊,投資怎麼辦?”
    胡麗芬說:“我認識一個人,原來是你們海政文工團的舞蹈演員,叫胡江波,因為年紀大不能跳了,轉業後就來莫斯科了。他是浙江人,你們是老鄉,讓他來投資。”
    胡江波在莫斯科的生意做得很火,他有一個兵營皮夾克店,向全俄羅斯批發皮夾克。胡麗芬把盧宇光帶到了位於莫斯科南部的柳布列諾兵營店去見胡江波。在那裡,盧宇光看見,胡江波的拉達車後備廂裡有很多成捆的美鈔,之前盧宇光還從沒見過這麼多錢。
    胡麗芬向胡江波介紹說:“這是盧宇光,《路迅》的主編。”
    其實《路迅》的主編是小周,盧宇光隻是一個普通編輯。
    胡麗芬說:“盧宇光要是離開《路迅》,《路迅》就倒了。”
    胡江波大大咧咧地和盧宇光握手,說:“這也是我軍的啊!和大姐一樣。”又問胡麗芬:“大姐,你要多少投資?”
    胡麗芬說:“買設備起碼要吧!”
    胡江波說:“我給你2萬!”
    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了。在此之前,盧宇光就有了離開《路迅》的念頭,原因是他感覺自己不被尊重。小周的女朋友每天計算盧宇光上班的時間,他從宿舍走到編輯部需要多少時間,她都會掐表計算,因為她自己走過一次,然後就用這個時間來要求盧宇光。有一天,她對盧宇光說:“盧宇光,你又遲到了!”
    盧宇光問:“我怎麼遲到了?”
    她說:“我都給你算過了。”
    盧宇光聽了這話非常不高興,當時就說:“我不干了!”
    小周說:“大哥,是不是在我這兒干得不舒服啊?”
    盧宇光說:“不是,不是。”
    小周說:“我給你加錢。”
    可見小周是真心想留他。
    盧宇光說:“不行,我要走。我這個人喜歡直來直去,我要走的原因,一是在你這兒,老是悶在房間裡,空氣也不好;二是我剛到莫斯科走投無路時,是胡大姐收留了我,她現在要辦一個報紙,叫《莫斯科晚報》,讓我去當主編。我們是創業階段,盡管條件有限,但可以慢慢來。”
    小周聽了這番話很生氣。他心裡清楚,如果《莫斯科晚報》辦起來,盧宇光就是他的競爭對手了。
    盧宇光說:“小周,我是講義氣的人,你放心,所有的排版軟件,我都會移交給接我的班的人。”
    小周說:“你不用移交給別人,交給我就行了。”
    盧宇光就把所有的東西交給小周了。小周會操作計算機,很快就接手了所有事務。


    三、創辦《莫斯科晚報》


    胡麗芬在莫斯科南部的華沙大街租了一個大套房,生活環境很好,工作條件也很好。
    辦報需要招人,莫斯科的人工費很貴,為了開支,盧宇光就想從國內招。他有一個戰友叫姜春生,在丹東市某外事部門工作。
    就這樣,盧宇光從姜春生說,希望在丹東招幾個用五筆輸入法打字比較快的人。姜春生爽快地答應了。
    盧宇光從丹東招了3個打字非常快的姑娘,辦好手續,帶到了莫斯科。
    《莫斯科晚報》辦起來以後,勢頭很好,真把《路迅》給壓下去了。原來《路迅》的銷售曲遠芳也投奔《莫斯科晚報》這邊來了。《莫斯科晚報》報紙每天印1200份,能賣掉800多份,其中有600多份是曲遠芳賣掉的。她性格非常開朗,辦起事來風風火火。她每到一個市場,不管你要不要,先給你一大沓報紙,那些華人和她都很熟悉,一份報紙很便宜,也不好意思不要。
    曲遠芳每天要跑很多路,用不了多久,就會跑壞一雙鞋。
    胡麗芬很會算賬,生意經營得很好,報紙主要是靠廣告賺錢,工作人員收入也不錯。可是,因為管理上的問題,盧宇光從丹東招來的3個姑娘,有兩個和她鬧掰了,被《路迅》挖走了。
    就在《莫斯科晚報》辦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一個叫文錦化的華人老板出現了。
    有一天,文錦化找到盧宇光說:“盧宇光,你到我這裡干吧!我準備辦一份《莫斯科華人報》,要把《莫斯科晚報》給‘斃’了。我每月給你5。你來也得來,不來也得來。”
    盧宇光本來是不喫這一套的,但是他很快就感受到了文錦化給他帶來的壓力。一天,報社來了幾個俄羅斯警察,說要對報社進行檢查,但也沒說要查什麼,東看看,西瞧瞧,然後就走了。盧宇光心裡明白,這實際上就是文錦化在警告他。
    盧宇光想了想,好漢不喫眼前虧,再說了,每月5的薪酬,也比胡麗芬給的高。後來他就跟胡麗芬說了文錦化要辦報紙的事,問她:“怎麼辦?”
    胡麗芬說:“那就既辦《莫斯科晚報》,也辦《莫斯科華人報》,這樣行不行?”
    盧宇光就把胡麗芬的想法和文錦化說了。文錦化也認識胡麗芬,就把胡麗芬和盧宇光請到了莫斯科人民賓館,一起商談此事。
    人民賓館緊挨著莫斯科最大的華人市場——切爾基佐沃市場。
    文錦化對盧宇光說:“你幫我把《莫斯科華人報》弄起來,我當社長,你當總編。”
    文錦化當時是莫斯科華人圈兒裡數一數二的人物,有很多企業。有人說,他在莫斯科跺一腳,華人圈兒都會顫一顫。
    文錦化當社長,盧宇光當總編,這樣一來,無形之中也抬高了盧宇光的身份。
    《莫斯科華人報》是大報,文錦化舍得往報社投錢。
    一開始,胡麗芬想和文錦化合作,後來由於種種問題,胡麗芬退出去了,繼續辦她的《莫斯科晚報》。
    盧宇光在辦報期間,認識了總統醫院的醫生達尼婭,達尼婭對盧宇光說:“老盧,你一個人在這裡多苦!我把熱尼婭介紹給你做女朋友吧!”
    熱尼婭是俄羅斯總統醫院的護士。盧宇光和熱尼婭相處一段時間後,戀情無疾而終,但繼續保持著普通朋友關繫。
    熱尼婭當護士工資非常低,各種補助加起來還不到1,而且不太喜歡護士這個職業,倒是非常喜歡當編輯。盧宇光就把她招進《莫斯科華人報》報社,讓她做他的助理,月薪1。熱尼婭非常高興。
    本來報紙辦得很順,但讓盧宇光沒有想到的是,文錦化的女朋友比《路迅》主編小周的女友還要苛刻,她說盧宇光違反了這個規章、那個規章,一到月底,就把他的工資基本扣光了。
    好在盧宇光在人民賓館的生活條件還不錯,比之前他待過的所有地方都好,住的是三星級賓館,喫的是國航的餐飲,基本上無憂無慮,於是他就決定在文錦化的莫斯科華人報社待下來。
    不久,又一個莫斯科華人圈兒的強人出現了,他叫遲永成。一天,遲永成找到盧宇光,對盧宇光說:“盧宇光,你到我這兒來辦報紙,我的條件更好。”
    文錦化得知此事,就急了,對遲永成說:“老遲,你敢挖我的人,咱們就掰了。”
    遲永成說:“要不這樣,我入股。”
    文錦化問:“你入多少?”
    遲永成最後投進來2,成為《莫斯科華人報》報社的股東。這個報社就越干越大了,在莫斯科很有影響力。
    盧宇光在大學裡有很多同學,畢業以後進入俄羅斯的許多部門做新聞評論工作,盧宇光與他們一直保持著聯繫,這為他日後在莫斯科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盧宇光經常受邀參加俄羅斯同學的聚會,他們說:“盧宇光,你要脫離《莫斯科華人報》,那裡畢竟太狹窄了,你要進入正規的電視機構工作啊!”
    盧宇光認為這些同學的話有道理,就開始尋找機會進入俄羅斯的電視機構。不久,他終於如願以償。
    盧宇光的導師伊柳申介紹他到俄羅斯第一頻道實習。導師說:“在那裡,你可以接觸到你之前根本摸不著的新聞。”


    四、車臣女友


    盧宇光在莫斯科大學學習時有一位女同學,名叫拉麗莎。拉麗莎的父親是俄羅斯族人,母親來自車臣。
    拉麗莎身高1.75米,面容姣好,黑發,屬於北高加索出類撥萃的那種姑娘。她原在弗拉季高加索電視臺工作,後考入莫斯科大學新聞繫攻讀博士。這時,盧宇光也在讀博士。他於1997年獲得碩士學位之後,看到很多俄羅斯同學去工作了,在要不要讀博士的問題上,曾經猶豫過。後來他想,自己當年連中學都沒畢業,讀書太少,讀博士又不用天天上課,還可以督促自己學習更多的知識,還是讀吧!中國有句老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話一點兒不假,雖然他還沒找到“黃金屋”,起碼“顏如玉”已經出現了。
    1998年,盧宇光已在俄羅斯電視臺打工,與之前給《路迅》和《莫斯科晚報》賣報紙的曲遠芳仍然保持著聯繫,經常見面,曲遠芳也知道盧宇光有一個女同學是車臣姑娘。有一天,曲遠芳告訴盧宇光,她看到拉麗莎在市場上賣菜。盧宇光十分詫異,這麼漂亮、有氣質的姑娘怎麼會在市場賣菜?
    後來他了解到,拉麗莎的家庭並不富裕,為了供她上學,全家人省喫儉用。她父親曾當過兵,在阿富汗戰爭中負傷,是傷殘軍人,住在離莫斯科100千米外的太陽城農村;母親在市內的切爾基佐沃市場賣菜。拉麗莎每天都會抽出一些時間,去市場幫母親賣菜。
    一種憐愛之情充滿盧宇光的心胸,他對她產生了一種敬意。從此,他對拉麗莎更加關心。
    車臣男人大多彪悍、狂野,拉麗莎還從未體驗過中國男人細致入微的體貼舉動,她的心一下就被盧宇光的關愛給融化了。
    1998年,在莫斯科夏天的溫暖陽光下,他們相愛了。
    拉麗莎住進了盧宇光在莫斯科大學主樓的宿舍。這間宿舍隻有8平方米,一張小床、一個書櫃、一張桌子,幾乎擠滿了空間。但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這個小屋裡,盧宇光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之一。
    每天他下課或是從電視臺下班回來,拉麗莎都會準備好晚餐等他。
    當時盧宇光在俄羅斯電視臺打工,收入還不錯,而每個學年的學費(包括住宿費等)纔5,經濟上沒有壓力。
    拉麗莎的生日比盧宇光早一天,是4月30日。拉麗莎1999年的生日是兩個人一起過的。盧宇光給她買了戒指和耳環作為生日禮物,又給了她1。
    拉麗莎非常興奮,一早起來就約母親到莫斯科古姆商場買衣服。盧宇光一直等到傍晚,她們母女纔乘地鐵回來,卻兩手空空,什麼也沒買。在喫晚飯時,拉麗莎對母親說,要將這1捐給車臣孤兒院,那裡有很多在車臣戰爭期間父母雙亡的孤兒。
    過完生日不久,拉麗莎還陪盧宇光去了杭州,見了盧宇光的母親和妹妹,然後又陪盧宇光去了大連。
    盧宇光的母親非常喜歡拉麗莎。老母親說:“這麼漂亮的姑娘,有纔華,又有教養,打著燈籠也難找,怎麼被宇光踫到了?”
    這年年底,拉麗莎陪外公回車臣探親,同行的還有拉麗莎的母親和弟弟。
    從此,她就失蹤了,一家人全都失蹤了,音信全無。她沒有回到莫斯科大學繼續她的學業,也沒有給盧宇光寄來隻言片語。
    這一年,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盧宇光為他們一家擔心了很長時間。盧宇光非常後悔當時沒有勸她不要回去。
    2019年12月29日,盧宇光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


    有離別的地方就有痛苦,有痛苦的地方就有思念。
    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形,無聲又無息,出沒在心底。
    這個世界上,每一個與你相遇的、身邊親近的人都是上天給予的一種特殊的緣分。
    2002年10月,在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人質事件中,在最後被聯邦特種部隊擊斃的武裝分子的照片中,我見到了拉麗莎的弟弟。
    那天我正好在文化宮外面做直播。
    後來,聯邦安全局駐車臣新聞發言人沙巴爾金少將說,拉麗莎一家人被車臣恐怖分子洗了腦。
    如果你覺得思念是一件甜蜜而又幸福的事情,那麼你的心裡一定有一個深愛的人可以回憶、可以相見。
    如果你覺得思念是一種無法呼吸的痛,那麼你的心裡一定有一個無法再相見,卻對你非常重要的人,遙不可及,又難以放下。
    現實生活中,思念不僅僅存在於愛情裡,也真實地存在於所有的情感中。


    盧宇光對車臣的了解是從拉麗莎開始的,後來他雖然再也沒有見過她,但他的人生卻從此與車臣密切相關。



    第二章在第一頻道


    一、《蘇-27飛越阿穆爾灣》


    1996年1月,經莫斯科大學新聞繫副主任伊柳申推薦,盧宇光獲得了一個進入俄羅斯第一頻道實習的機會,在評論部擔任中文翻譯。實習期間他沒有薪水,隻有補貼,實習結束後開始發薪水,實際上和補貼也差不多,隻是說法不同而已。他每月的薪水相當於1。
    到電視臺實習不久,盧宇光就辭去了《莫斯科華人報》主編的工作。雖然電視臺的收入比報社低,職務也從主編變成了實習生,但他認為,正如他的俄羅斯同學所說,華人報紙的天地畢竟太窄了,電視臺的天地要比原來的小報社寬多了。
    有得必有失,這個道理盧宇光還是懂的。
    盧宇光到俄羅斯第一頻道做的第一件工作,便是加入俄羅斯著名紀錄片制片人阿列克塞依·波波金的《蘇-27飛越阿穆爾灣》攝制組,這部片子的主題是俄中兩國軍事關繫的改善。
    在參與拍攝《蘇-27飛越阿穆爾灣》的過程中,盧宇光主要負責對中國瀋陽飛機制造廠工程組專家的采訪事宜,也幫助攝制組出了很多很好的主意。


    二、參加車臣前線記者團


    盧宇光一邊實習,一邊上學,1997年獲得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新聞碩士學位,接著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在此期間,1999年8月26日,第二次車臣戰爭打響。
    9月的一天,電視臺評論部主任伊戈裡·尼古拉耶維奇將盧宇光叫到奧斯坦丁電視中心三樓辦公室。伊戈裡·尼古拉耶維奇對他說:“俄總統北高加索問題顧問辦公室主任伊戈裡·鮑裡斯·符拉基米耶維奇想與你認識,俄羅斯第一頻道參加第二次車臣戰爭報道的前線記者團邀請你參加。”
    盧宇光知道,這是他的新聞評論學導師伊柳申在幫助他。伊戈裡是伊柳申的兒子。
    下午3點,盧宇光趕到了位於莫斯科市紅場旁邊的伊琳卡大街俄總統辦公廳街區。
    俄總統北高加索問題顧問辦公室權力很大,所有媒體進入這一地區采訪,必須經過這個部門審核發證和陪同等。
    伊戈裡告訴盧宇光,進入莫茲多克就可享受每天的戰場補貼。在當時,這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盧宇光的任務很簡單,他主要負責外國記者團亞洲籍記者的聯絡工作,同時為俄總統北高加索問題顧問辦公室采寫對外電視中文通稿。
    導師伊柳申聽說盧宇光要去車臣戰場采訪,就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記者在戰地記錄什麼?不是記錄戰爭何方勝敗、利益取舍,而是要記錄下無辜的百姓遭遇死亡的驚悚和他們的家破人亡,用有限的力量,揭露無限的權力和政治的黑暗、丑惡、欺騙,點亮一盞燈,哪怕燈光微弱無力。戰地記者隻是記錄真相,除了真相還是真相。所以,記者要真實、真誠地發聲,這是戰地記者的第一培養特性。”
    伊柳申導師的這番話讓盧宇光終身受用。
    1999年9月23日,俄羅斯頒布法令,在車臣建立新政權和任命新政府首腦。1周後,俄羅斯軍隊進入車臣境內。
    1999年9月30日,盧宇光參加俄羅斯記者團對第二次車臣戰爭的報道,跟隨俄安全總局駐車臣前線新聞發言人沙巴爾金上校進駐莫茲多克。報道團中有眾多盧宇光經常在電視中看到的主持人和記者,如著名軍事節目主持人阿爾卡捷·馬莫諾托夫、亞歷山大·斯拉德科夫、安東·斯捷潘科年科等。
    這些記者兼制片人都當過兵。有好幾個人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接觸過車臣領導人。亞歷山大·斯拉德科夫在采訪報道過程中還受過傷。
    當年俄國防部新聞局記者處處長是尤裡·尤裡耶維奇海軍中校。
    記者團在莫茲多克采訪俄海軍波羅的海艦隊第366師海軍陸戰隊時,尤裡中校帶大家拍攝陸戰隊巷戰訓練科目。
    巷戰完全按照格羅茲尼市中心廣場議會大廈的地形條件,海軍陸戰隊隊員在空中火力支援下,進入廣場開闊地前面的一處街區裡,交替掩護著向目標靠近,開闊地前的街區是一處農貿市場,狙擊手就利用賣菜的櫃臺向街區出口的守敵射擊。
    狙擊手是參加過阿富汗戰爭的特種兵,名叫伊萬,40多歲,他作為俄海軍第一批職業合同兵首次參戰。這也是俄軍汲取第一次車臣戰爭失利的教訓而采取的新做法。第一次車臣戰爭時,俄軍很多參戰者是連槍都不會打的新兵。
    射擊命令下達後,戰術小組3人進入農貿市場,伊萬在盧宇光右側舉槍,另外兩個特種兵架設重機槍進行戰鬥驅逐盲射。但是,並沒有人告訴他們靶區有攝像師、記者,於是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獨立臺的攝像師和記者亞歷山大·科斯被多發子彈擊中,右腿被截肢。盧宇光目睹了悲劇的發生。
    此次誤傷事件的直接責任人尤裡耶維奇海軍中校受到降級處分,由中校被降為少校。這個事故成為俄國防部新聞局警示戰地記者的典型案例。


    三、激戰格羅茲尼


    1999年10月1日,俄羅斯北高加索軍區3個集團軍從東、西、北3個方向開進車臣。在戰術上,俄羅斯數萬大軍利用俄軍壓倒性的空中優勢和炮火優勢逐步向車臣境內推進,車臣武裝力量被打得步步後退,始終找不到重創俄軍的機會。
    兩個月後,車臣境內大部分地區被俄聯邦軍隊控制,俄軍對格羅茲尼形成了包圍態勢。
    在不間斷的猛烈轟炸之下,城內武裝力量傷亡慘重,大量地表工事被摧毀,武裝人員被迫長時間躲在地下工事裡,因水電設施基本被炸毀,城內生存環境變得非常惡劣。
    俄軍調集了2000多名特種兵加入戰鬥,這些人都來自特種快速反應部隊、特警隊或者內務部隊,絕大部分是受過專業訓練的神槍手。
    俄軍將格羅茲尼市劃分成15個戰區,從東、南、西3個方向進攻格羅茲尼,隻留出城北的通道,供城內平民撤離。
    12月25日,戰鬥打響,首先發起進攻的是俄軍航空兵和重炮部隊,對車臣武裝力量的工事據點進行猛烈轟炸和炮擊,各路地面部隊則在炮火支援下,逐漸向市區內推進。
    車臣武裝力量依托大型建築、廠房、街巷、地道等復雜地形奮力反擊,以5~20人組成一個戰鬥分隊,有的正面迎擊俄軍,有的不時繞到俄軍側翼甚至後方進行突襲,戰術運用極其靈活。車臣武裝力量的頑強抵抗,給俄軍進攻造成極大困難,各支進攻部隊一晝夜隻能前進百餘米。
    經過逐條街道、逐個建築反復激烈的爭奪和較量,到12月底,俄軍從東、西、北3個方向突入市區,將車臣武裝力量壓縮在市中心米努卡廣場周圍的一塊狹長地帶裡。此時,俄軍最後的總攻即將開始。
    米努卡廣場及周邊地區面積共計有4平方千米,有大量的高樓大廈、四通八達的地道,還有蘇聯時期修建的許多防空設施。車臣武裝力量憑借這裡的復雜地形,構建堅固的防御體繫,配置了綿密的交叉火力網,等待與俄軍決一死戰。
    對俄軍來說,這是一塊超難啃的硬骨頭。俄軍第一次攻城未果。
    俄軍改變戰術,將米努卡廣場團團圍住,進行了半個月的猛烈轟炸之後,俄軍各路突擊部隊再次發起攻擊。
    2000年1月18日夜,俄軍兩個攻擊群突破車臣武裝力量防線,衝進市中心,俄軍北路突擊部隊在一座高樓前遇到強大火力阻擊,難以前進一步。
    第58集團軍副司令馬洛費耶夫少將親臨一線指揮作戰。他接到報告:第245旅的後方遭到車臣武裝力量攻擊,情況萬分危急。馬洛費耶夫少將立即帶領上校副官和幾名警衛人員趕赴245旅後方位置,狙擊車臣武裝力量,結果馬洛費耶夫少將和上校副官不幸中彈陣亡。馬洛費耶夫少將是俄軍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陣亡的最高將領,他和副官的尸體幾天後纔被俄軍找到。
    戰爭的殘酷和血腥由此可見一斑。
    格羅茲尼戰鬥打響以後,記者團再次出發前往一線。這一次的領隊是俄國防部外國記者處的格納申科夫少校。
    這是盧宇光與格納申科夫第一次見面。
    格納申科夫身材高大,1.90米的個頭,黑黑的臉龐,言談舉止充滿軍人氣質。他回答問題簡明扼要,都是一兩個字的短句:“是!”“不是!”“執行!”“遵命!”如此等等。
    盧宇光所在的記者分隊共12個人,有20名俄空降兵保鏢,這些人大多是參加過阿富汗戰爭和第一次車臣戰爭的老兵。其中有一位名叫馬克西姆·阿列克塞依的保鏢,盧宇光已和他非常熟悉,他們之間後來還發生了一段蕩氣回腸的故事,此為後話。
    盧宇光所在的記者小分隊被分配到俄海軍陸戰隊第366師進攻的路線上。盧宇光目睹了很多血腥、恐怖的場面。格納申科夫給記者們講了一個故事,更是讓人唏噓不已。
    那天,大家在一個掩體裡休息,格納申科夫抽著煙,對大家說:這場戰爭,不知會造成多少人家的悲劇。幾天前,一位即將做父親的上尉在一個車臣的村莊看到一個很可愛的小男孩,就從背包內取出一塊巧克力,準備遞給這個孩子,而這個隻有五六歲的男孩突然掏出一支手槍,將上尉當場打死了。所有在場的人都驚獃了,可誰又下得了手向孩子射擊?!他們隻有朝天鳴槍嚇唬嚇唬他。最後,這個孩子被嚇哭、嚇尿了,而上尉再也看不到他的孩子了。
    格納申科夫說:“這就是車臣!”
    2000年2月1日,俄軍憑借優勢兵力和火力,在付出大量傷亡之後,終於占領米努卡廣場,擊斃車臣武裝分子700多人。幾個著名的車臣武裝頭目被擊斃。
    2月4日,俄軍開始進攻格羅茲尼市政府大廈。這是最後的決定性戰鬥。
    2月4日凌晨3點,盧宇光聽到炮聲響起,俄軍向車臣政府大樓周邊工事進行飽和轟炸,巨大的爆炸聲多次將他塞在耳中用來隔音的子彈殼震落。
    俄海軍第366師由副師長率領的正面突擊隊在坦克的掩護下,分乘數十輛裝甲車抵近出擊點並構築工事。
    在俄海軍第366師的前進指揮所所在的樓內,記者們趴在沙袋上拍攝。
    指揮所離攻擊陣地也隻有大約3000米距離,周邊能聽到迫擊炮彈的陣陣呼嘯聲。
    這是一場根本沒有懸念的戰鬥,俄海軍第366師第1營突擊隊順利登上樓頂。當時纔5點多鐘,四周一片漆黑,指揮部組織記者團進入大樓內。
    這是一幢12層的蘇聯時期建築,在許多俄羅斯地方行政中心隨處可見。
    在記者進入車臣政府大廈時,許多爆炸裝置還沒來得及拆除,領隊的格納申科夫指定每一個排爆工兵後面跟幾名記者,大家摸黑爬上了十二樓平臺。
    這時天空剛剛泛白,放眼望去,格羅茲尼整座城市已經沒有了完好的建築,火光和黑煙將城市籠罩,零零散散的槍炮聲夾雜著人們的呼叫聲、哭喊聲在周邊回響。
    上午8點,在格羅茲尼北面出現黑壓壓的大機群,俄海軍第366師的海軍官兵脫掉作訓服,露出海魂衫,戴上黑色貝雷帽,在露臺上點燃指示煙霧,向飛行員提示他們的存在。原定上午8點,飛機要先對車臣政府大樓進行攻擊,然後由海軍陸戰隊發起地面進攻,但因為海軍陸戰隊英勇作戰,提前結束了這場戰鬥。機群呼嘯著從他們的頭頂上空飛過。
    格納申科夫高聲叫道空中編隊還會有一次通場飛行,讓大家抓緊準備,時間隻有幾分鐘。
    記者們站在第366師海軍陸戰隊官兵的背後,讓鏡頭跟隨著徐徐升起的俄羅斯國旗移動,隻見30架掛滿導彈的蘇-25飛機整齊編隊,進入畫面,搖著機翼,向地面的官兵致敬。
    俄羅斯國旗插上車臣政府大樓的樓頂,標志著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落下帷幕。
    此後,盧宇光又多次去格羅茲尼。他一直在尋找拉麗莎,甚至委托俄羅斯軍方幫助尋找,結果發現,格羅茲尼叫拉麗莎的女孩成千上萬。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他仍然不知那人在何處。


    四、傘兵第6連


    格羅茲尼被攻克以後,車臣武裝頭目巴薩耶夫率領殘部撤入南部山區。俄軍得到消息,派出空降兵第76師第104團前去截擊。該團第6連在776高地與巴薩耶夫遭遇,全連90名傘兵阻止了2500名武裝分子的多路攻擊。第6連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打死700名武裝分子,自己傷亡也很慘重,有84人死亡,僅6人生還。第6連的表現受到俄羅斯的國家表彰,其中有22人被授予“俄羅斯英雄”稱號,69名官兵被授予俄軍“勇氣勛章”。這個傘兵連的事跡在俄軍內部也被廣為傳頌。
    俄方組織的外國記者團每次到車臣采訪時間都不長,大約1周就返回莫斯科;如果遇到大的事件,就會再次出發。
    俄軍傘兵第76師第104團第6連的事跡傳開之後,外國記者團立即前往車臣采訪,盧宇光也隨團再次進入車臣。記者們乘坐的“雅克”飛機從莫斯科南部的伏努科沃機場起飛,飛行大約2個小時後,降落在俄羅斯南部的礦水城機場。
    初春的北高加索仍然是鼕天的景色,天灰蒙蒙的,見不到一絲陽光。民用機場上有許多穿著軍裝和便衣的軍人,他們背著二戰時期蘇聯紅軍的那種土黃色的背袋,嘴上叼著煙,眼睛盯著從飛機上走下來的記者們。
    前來接機的車隊浩浩蕩蕩,其中有兩臺裝甲運兵車和1輛草綠色的救護車特別顯眼。擔負護送任務的特種兵個個長槍短炮,每個人臉上都戴著防護面罩。
    這些特種兵訓練有素。盡管機場上人來人往,他們依然分散站立,舉槍注視前方。
    礦水城離車臣的第一個兵站莫茲多克有100多千米,車隊在特種兵的護送下駛向莫茲多克。越接近前線,大家越感到氣氛緊張。
    在公路上,他們經常會踫到車身特別長的蒙著草綠色帆布的軍用“卡瑪斯”卡車,駕駛室左右兩側均綁著防彈衣。駕駛員則叼著煙,漫不經心地轉動著方向盤。當時還下著小雪,一輛風擋玻璃被擊碎的“卡瑪斯”卡車從對面飛馳而來,在兩車交會時,他們看見駕駛室內坐著兩個士兵,滿臉是白花花的雪。沒有玻璃的卡車前窗,兩支雨刮器在快速上下擺動著。不知俄軍士兵是喜歡看這雨刮器律動,還是在展示他們的幽默感。
    在莫茲多克軍醫院裡,記者見到了第76師第104團第6連幸存的軍官德米特裡·科澤米亞金中尉,他接受了記者團的聯合采訪。
    據科澤米亞金中尉介紹,2000年2月,俄軍部隊在車臣南部阿爾貢峽谷發現並包圍了一大批車臣武裝分子。
    情報稱,有1500~2000名武裝分子準備突圍,企圖前往維傑諾地區,然後進入達吉斯坦山區。776高地是扼守峽谷的制高點。
    2月28日,第76師第104團第6連連長謝爾蓋·莫洛多夫少校遵照傘兵第76師第104團團長謝爾蓋·梅倫捷夫上校的命令,帶領全連官兵占領了776高地。
    10天前,傘兵第76師第104團剛從776高地抵達格羅茲尼附近休整,當時第76師第104團第6連的連長還沒有到位,因此第104團考慮將第6連當作預備隊使用。
    2月28日中午,第76師第104團第6連接到命令後,進行了14千米的摩托化開進,再次進入776高地,連隊安排了12個偵察兵作為前置警戒哨,在4.5千米外的伊斯塔·科德山進行埋伏。
    而後,第76師第104團第6連負責警戒的哨兵發現了前導武裝分子分隊,雙方開始對射。戰鬥打響的第一分鐘,連長謝爾蓋·莫洛多夫少校中彈陣亡,偵察員們被迫撤回到776高地。
    接著,第6連緊急呼叫格羅茲尼大本營派武裝直升機進行空中火力支援。兩個空中火力群分別從莫茲多克和格羅茲尼機場起飛。但是,傘兵們的位置根本無法確定,阿爾貢山區濃霧重重,能見度隻有30米。
    連長莫洛多夫犧牲後,營長馬克·葉夫秋欣接替連長對第6連實施指揮,並呼叫地面炮火支援,但是,第6連的呼叫沒人答復。
    此時,在高地四周分別有第58集團軍的15個連和團級炮兵群,由於第6連坐標不清,炮彈隻像征性地給第6連官兵壯膽而已。
    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武裝分子殺紅了眼,抵近高地,用火炮猛烈攻擊,從4個方向圍攻776高地。
    在戰鬥進行了4個小時後,高地上有兩個排在前沿迎敵戰鬥,另有一個排作為預備隊在3千米處的斜坡上待命。不幸的是,這個排被武裝分子的炮火覆蓋,致使多人死亡。
    在776高地上,傘兵們與武裝分子近距離格鬥,雙方都使用了刺刀。偵察排的指揮官阿列克謝·沃羅比約夫中尉將車臣戰地指揮官伊德裡斯用刀刺死,火炮排的指揮官維克托·羅曼諾夫上尉引爆地雷與武裝分子同歸於盡。
    …………
    2000年3月9日,《生意人報》寫道:“3月1日晚間,普斯科夫空降師第104團的連隊在海撥705.6米的烏魯斯·科特村附近與武裝分子進行激烈戰鬥,有人把人員損失情況透露給媒體,所以幾天來該地區都禁止記者進入采訪。”
    納納季·特羅舍夫上將於3月5日最終承認:“在武裝分子襲擊傘兵第6連突擊隊時,聯邦軍損失了31人。”
    第6連的紀念碑高高地立在第76空降師營區主入口前的廣場上。
    每年3月1日早上5時,第76師全體官兵都會在廣場上集合,對84名犧牲的傘兵進行點名。
    776高地的故事後來被拍成了名為《爆破》的電影,電影的首映式在克裡姆林宮舉行。


    五、艱難采訪路


    記者團離開軍醫院後,車隊繼續前行,3輛武裝輪式運兵車上坐滿蒙面的特種兵。記者們乘坐的是兩輛“瓦斯”牌俄產中巴,每輛車的前部和靠近車門的地方都有兩名荷槍實彈的特種兵。最令人擔心的是,在車門旁邊還放了一箱開蓋的手雷,萬一車輛劇烈震動或觸雷,就可能導致爆炸。
    車隊行至莫茲多克,眾人換乘周邊焊滿鋼板的“卡瑪斯”卡車,這是第一代“臺風”裝甲運兵車。如果不考慮周邊封閉的鋼板,這種車實際上與莫斯科環衛部門的垃圾車沒有太大的區別。
    “臺風”運兵車周邊有多個射擊孔,並裝有防彈玻璃。
    這種裝甲車安裝的是防爆輪胎,沒有任何減震繫統。當裝甲車遇到溝坎時,人就像坐“過山車”,會被高高地彈起來,又重重地砸下去,顛得人五髒六腑都能錯位似的。
    車隊從莫茲多克出發,由於有些路段正在進行爭奪戰,必須繞行。“臺風”的防爆輪胎不怕扎,不怕撞,一進入荒野就充分發揮了越野性能。車一路怒吼著狂奔,就連護送的裝甲車都要躲得遠遠的。
    車臣境內危機四伏,車隊不敢在視野開闊的地方停車,如果有人想方便,隻能找低窪處解決。這種地方被大家戲稱為“綠地”。
    每次停車方便,護送記者的特種兵分隊就會呈戰術隊形排開,警惕地注視著遠方。需要方便的記者迅速方便,有的記者則抓緊時間抽煙。
    負責帶隊的總統高加索辦公室主任尤裡耶維奇擔心停車時間長了有危險,不斷地催促大家趕快上車。
    黃昏時,車隊抵達車臣的標志性建築——刻著“格羅茲尼城市”名字的文字碑附近。盧宇光從運兵車的射擊孔向外望去,隻見彈痕累累的文字碑周邊布滿了沙袋和偽裝網。
    前方有一條本來筆直的公路,守軍用障礙物將其搞得彎彎曲曲的,每隔10千米左右便有一處檢查站。所有車輛必須在檢查線外停車等待,等哨兵揮旗後,車輛纔能進入檢查區。駕駛員要從駕駛室出來,然後舉起雙手,接受哨兵搜查。
    記者車隊盡管由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官員帶隊,也要接受查驗,不能例外。有個偏僻的哨所可能沒有接到上級的通報,哨兵看到有車隊開來,如臨大敵,立刻鳴槍示警,令車隊停在安全區外,並將高射機槍對準車隊。記者們被嚇出一身冷汗。
    車隊進入格羅茲尼的丘陵地帶後,在山道下坡轉彎處,發現了一輛被炸毀的俄軍卡車。這輛車被燒得隻剩一個空架子,地上留下了一個深坑,旁邊還有一輛拉達轎車的架子。看上去這裡像是發生過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
    這樣的事件,不久後也被盧宇光遇上了。



    第三章死裡逃生



    一、“保護神”馬克西姆


    2000年5月,俄羅斯北高加索春暖花開,俄羅斯軍隊基本在格羅茲尼站穩了腳跟。
    5月4日,記者團再次踏上前往格羅茲尼的行程。在俄總統北高加索問題顧問辦公室主任伊戈裡的帶領下,記者團從莫斯科飛到莫茲多克軍用機場,然後換乘輪式裝甲車進入車臣。換乘地點在莫茲多克的軍隊醫院廣場外面。
    記者團乘坐的是俄羅斯第一代“臺風”裝甲車,盧宇光與俄羅斯記者被安置在第一輛裝甲車內,那輛車上還有一名BBC的老記者和一名美聯社的俄羅斯雇員,由幾名俄羅斯護衛。護衛隊副隊長名叫馬克西姆·阿列克塞依,當時有30多歲,個子很高,將近2米。
    盧宇光曾兩次進入車臣戰地采訪,都是由馬克西姆擔任護衛,兩個人算是一同出生入死過了。馬克西姆原來是俄羅斯特種部隊第76空降師的傘兵,參加過阿富汗戰爭和第一次車臣戰爭,身上多處負傷。第一次車臣戰爭之後,他就於第76師退役了。
    盧宇光問他:“那你怎麼又回來當兵了?”
    馬克西姆說:“部隊招合同職業兵,每月有相當於8的報酬,我需要掙錢養家,不得不重新穿起軍裝。”
    馬克西姆有個兒子,當時他兒子還不到2周歲。他還從皮夾中取出一張照片給盧宇光看,照片上是一家三口,馬克西姆和妻子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馬克西姆告訴盧宇光,他家住在莫斯科多勃雷寧斯卡婭地鐵站附近,那個地方距離紅場不遠。他在說這番話的時候,多少有點兒炫耀的意思。
    俄羅斯人大多喜歡喝酒,馬克西姆卻是個例外。他隻是偶爾喝點兒啤酒,幾乎不喝白酒,也不抽煙。盧宇光煙酒不沾,兩個人很談得來。
    馬克西姆個子高,喫得也比別人多,而護衛隊的伙食都是按部隊標準提供的,味道一般。有時,記者團在小店裡喫飯,飯菜比較豐盛。記者們喫烤肉時,盧宇光會多拿一份烤肉給馬克西姆喫,馬克西姆也不客氣。
    就在不久前,盧宇光回中國辦事,返回莫斯科的時候,還給馬克西姆帶了一隻南京板鴨,並送給他兩盒西湖龍井茶葉。盧宇光與馬克西姆的關繫要比與其他保鏢的關繫近一些。


    二、與死神擦肩而過


    記者團從莫茲多克出發時,一共有4臺裝甲車。不知什麼原因,盧宇光坐的那輛車的車廂裡亂七八糟的,也沒有固定的座位,隻放了兩條用木板釘成的長凳。長凳下面用角鐵固定,有一條腿的螺絲脫落了,凳腿被人用鐵絲給纏上了。大家面對面坐在兩條長凳上,被顛得屁股生疼。
    馬克西姆個子太高,坐在車廂裡很憋屈,一般他是坐在裝甲車的上面,隻有車輛經過危險地帶時,他纔會坐到車廂裡。那天他們經過的地方比較危險,所以他就沒坐在裝甲車的上面,而是坐在盧宇光左側的木凳上。
    盧宇光發現這次出發自己忘了戴手表,馬克西姆當即把自己的手表摘下來遞給盧宇光說:“送你了。”
    盧宇光認出,這是一塊俄羅斯特種兵專用的軍表,防震,防水,走得準。他看見有很多人戴這種表。這麼貴重的手表他不好意思要,就沒接。
    馬克西姆說:“你現在比我更需要它。”
    盧宇光說:“那好吧,我先借用一下。”
    俄羅斯特種兵每人配有一個奇特的裝備:一塊和8開報紙差不多大小的鋼板,鋼板上面有根帶子,可以將鋼板繫在腰間。鋼板被繫在腰上時,便垂下來擋住屁股,像個屁股簾兒,可能是用於防止屁股中彈吧!
    馬克西姆把自己的鋼板解下來,交給了盧宇光,讓他墊在屁股下面坐著。因為裝甲車很顛,盧宇光感到墊在屁股下面不舒服,就把鋼板拿起來立在他與馬克西姆之間的木凳上。後來,正是這塊鋼板和馬克西姆高大的身軀,救了盧宇光一命。
    記者團的車隊駛入車臣以後,也不知行進了多長時間,盧宇光突然聽到“咣”的一聲巨響,然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不知昏迷了多久,他覺得有人在拍打他的臉頰,一邊拍打,一邊大聲呼喚:“醒醒!醒醒!”
    他喫力地睜開眼睛,看見一名俄羅斯軍醫正在拍他。他感覺自己滿臉是血,還有黏糊糊的東西糊著眼睛。等醫生給他擦去臉上的髒東西後,他纔看清周圍的環境。這時他發現,自己已被人拖到了路邊,路面上有一個大坑,裝甲車翻到路邊的溝裡去了,車頭和前面兩個輪子已經被炸飛,路邊的那棵還沒多少樹葉的樹枝上掛著很多人體碎片。
    醫生在為他包扎頭上和腿上的傷口,一陣鑽心的疼痛使他又昏迷了過去。
    再次醒來,他已經躺在莫茲多克的軍醫院裡。他的後腦勺受傷了,縫了4針;左腿也受了傷,縫了30多針。這時候他還不知道馬克西姆的情況怎樣,隻知道馬克西姆給他的那塊鋼板對他起到了保護作用。他看到鋼板上有好多坑坑窪窪的痕跡,但鋼板並沒有被擊穿。如果沒有鋼板擋著,那些金屬碎片足以讓他致命。他想,鋼板另一側的馬克西姆怕是兇多吉少。
    據說,這次恐怖襲擊事件共造成8死15傷,盧宇光是傷者之一。當時,醫院裡面很混亂,沒人說得清楚死的是誰、傷的是誰。
    對莫茲多克軍醫院,盧宇光並不陌生。兩個月前,他和記者團曾在這裡采訪過俄羅斯空降兵第76師第104團第6連的幸存者。
    盧宇光在莫茲多克軍醫院住了4天,隨後被俄軍用直升機送到了莫斯科第一醫院,幾天後又被轉到總統醫院進行心理治療。兩個星期後,他出院了。他的傷並不是很重,隻是頭上和腿上被劃破了皮,傷口不深。後來醫生分析說,他受的傷不是爆炸傷,而是劃傷,頭上和腿上的傷可能是他在被人從破損的裝甲車裡往外拖的時候,讓車身上那些犬齒狀的鐵皮劃破的。他第一次昏迷不是因為受傷,而是被猛烈的爆炸波震昏的;第二次昏迷則是心理恐懼和傷痛造成的。
    住院期間,盧宇光每天無所事事,腦海裡經常浮現這次遇險的情景:他想起那“咣”的一聲響,是他從來沒有聽到過的那種沉悶的爆炸聲;他想起那翻在路邊溝裡的沒有了車頭和兩個前輪的裝甲車;他想起那掛在路邊樹枝上的破碎肢體……他斷定馬克西姆兇多吉少。一想到馬克西姆那高大的身軀和那塊救命的鋼板,他心裡就充滿了感激和內疚之情。
    還有那塊手表,盧宇光本來說是借用的,沒想到,現在想可能也還不回去了。
    馬克西姆說,他再次當兵是為了掙錢養家,如果他不在了,他的老婆和不到2歲的兒子怎麼辦?
    盧宇光有馬克西姆家的電話號碼。他從總統醫院出院之後,就按照馬克西姆給他的電話號碼往他的家裡打電話,打了好幾次,都沒有人接。
    馬克西姆說自己家住在莫斯科多勃雷寧斯卡婭地鐵站附近,可是盧宇光不知道具體地址,很難查找。他就想,暫時放一下吧,以後如果能找到馬克西姆的戰友,再仔細問問情況。
    盧宇光傷勢好轉以後,很快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不久,盧宇光負傷後曾經住過的莫茲多克軍醫院發生恐怖襲擊事件,盧宇光又去那裡進行采訪。遭遇汽車炸彈爆炸之後,整個醫院頃刻之間變成了廢墟,高樓幾乎被夷為平地。盧宇光跟隨俄羅斯第一頻道的記者迅速趕到爆炸現場,在那裡見到了幾張熟悉的面孔,其中包括幸存的醫生和護士。
    這次采訪活動結束後,盧宇光踫到了馬克西姆的戰友吉尼。盧宇光問他:“馬克西姆怎麼樣?”
    吉尼說“馬克西姆已經犧牲了。地雷爆炸時,他的半個腦袋被炸飛了。”
    吉尼說,國家授予馬克西姆一枚“勇氣勛章”,馬克西姆的遺體被埋在莫斯科的一座公墓裡。他告訴了盧宇光公墓在什麼地方。
    盡管之前盧宇光已經猜到馬克西姆可能犧牲了,但是他得到確切的消息後,心情還是非常沉重。在此之前,他本來可以早點兒打聽有關馬克西姆的消息,卻遲遲沒有行動。實際上,在他的內心深處,他就是不想過早證實這個噩耗。
    確定馬克西姆已經犧牲後,盧宇光就想,應該為馬克西姆的老婆、孩子做點兒什麼。
    他問吉尼:“你知道馬克西姆家在什麼地方嗎?”
    吉尼並不知道,但他告訴盧宇光,馬克西姆的妻子叫瑪麗娜,在獨立電視臺工作。盧宇光認識一個獨立電視臺的戰地記者,就通過這個記者傳話,約見瑪麗娜。瑪麗娜回話:“不想見。”
    俄羅斯第一頻道和獨立電視臺在一個大樓裡面辦公,盧宇光就在獨立電視臺樓道的沙發上等著。他想,瑪麗娜總會出來的。
    那天,他等了很長時間,終於等到了瑪麗娜。她是出來休息喝咖啡的。
    盧宇光在馬克西姆那裡看過瑪麗娜的照片,對她有印像,所以一眼就認出了她。
    盧宇光上前做自我介紹,並邀請她一起喝咖啡。瑪麗娜見他的態度非常誠懇,就沒有拒絕。盧宇光說話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話說得不妥,引得她傷感。
    瑪麗娜倒是非常坦誠,告訴盧宇光,她接到丈夫犧牲的消息後悲痛欲絕,精神一下就垮了,一個月沒起床,整個人都瘦得脫了相。
    盧宇光從她現在的神情狀態看,她已經從悲痛的陰影中走出來了。
    盧宇光說:“我早就想來看你,但是隻有你家裡的電話,沒有地址,打了幾次電話都沒人接。”
    瑪麗娜說:“那段時間我把電話關了,不想接任何電話。馬克西姆不在了,沒有什麼電話需要接。”
    盧宇光問她:“孩子還好吧?”
    瑪麗娜說:“孩子很好,那段時間媽媽幫我照看孩子。”
    盧宇光說:“什麼時候讓我見見孩子,好嗎?”
    瑪麗娜沒說行,也沒說不行。兩個人第一次見面時間很短,也就是喝一杯咖啡的工夫,然後瑪麗娜就回去工作了。
    不久,盧宇光接到一個緊急采訪任務,匆匆離開了莫斯科。



    第四章“庫爾斯克”號事件



    一、魚雷爆炸


    2000年8月13日,俄羅斯第一頻道得到消息: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一艘核潛艇失事。第一頻道當即派出一個20多人的報道組,前往核潛艇基地所在地摩爾曼斯克。第一頻道在那裡有一個記者站,因為事件重大,第一頻道決定加強報道力量,就加派了一個20多人的團隊前去支援。
    盧宇光他們所乘的航班原定晚上10點鐘起飛,卻因故推遲到深夜12點纔起飛。飛機飛了大約兩個半小時,安全抵達摩爾曼斯克。摩爾曼斯克接近北緯70°,盧宇光還是第一次來到緯度這麼高的地方。
    盧宇光一行乘坐大巴進入摩爾曼斯克市。他們看到主街道的房頂上有一個數字顯示器,上面顯示著當地的溫度、濕度、風力以及核輻射指數。
    大家一看到核輻射指數,頓時感到觸目驚心。它在提示人們:這裡是核潛艇基地,隨時隨地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輻射。
    在來這裡之前,盧宇光已經聽說,摩爾曼斯克一直是俄羅斯核輻射超標的地方。
    他們住進了摩爾曼斯克市中心的一家三星級酒店。酒店的每個房間都很小,隻有七八平方米,桌子上有一臺小電視機。當時的摩爾曼斯克顯然比較落後,不過感覺上倒還算溫馨。
    大家匆匆洗漱睡下,第二天早上6點鐘就起床了。
    俄羅斯新聞局在摩爾曼斯克設立了指揮部,負責給記者們辦理登記手續,發放采訪證。
    國外前來采訪的媒體很多,境外媒體能去的采訪地點和能采訪的對像卻是有限的。
    從摩爾曼斯克市到摩爾曼斯克海軍基地,還有大約30千米的路程,境外媒體是進不去的。那是一個軍港城,裡面有醫院、學校、商店,實際上就是一個軍人社區。
    再往前走幾十千米是科拉灣軍港,是停靠核潛艇的地方,裡面有一道崗哨,必須持俄羅斯安全機關審核的特殊通行證纔能進去。
    俄羅斯第一頻道是國家電視臺,盧宇光他們可以進入摩爾曼斯克海軍基地采訪。
    在海軍基地的中心廣場上有一座水兵的石雕像,據說有60多米高,很雄偉,一個水兵站在那兒,頭戴水兵帽,後面有兩條飄帶,手中握著一支二戰時期的轉盤衝鋒槍。這座雕像給盧宇光留下了很深的印像。
    在此之前,盧宇光並不了解俄羅斯核潛艇方面的情況。到了摩爾曼斯克,他纔開始接觸並一點點熟悉起來。
    這次失事的核潛艇為“庫爾斯克”號,艇名是以俄羅斯西部的城市庫爾斯克命名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裡爆發了決定蘇德戰爭勝負的大規模裝甲戰役。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屬於949A型艇,是蘇聯/俄羅斯第四代巡航導彈核潛艇,是單艇火力強大的海軍武器裝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術核潛艇之一,專門用來攻擊航空母艦,曾被俄羅斯媒體譽為“航母終結者”,是俄羅斯海軍反航空母艦的核心力量。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於1992年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開工建造,1994年5月下水,1995年1月正式列入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2000年8月12日,“庫爾斯克”號在巴倫支海域參加軍事演習時發生爆炸並沉沒,艇上107名艇員、11名機關人員共計118人全部遇難。
    根據俄羅斯軍方提供的信息,“庫爾斯克”號發生事故的過程是這樣的:
    2000年8月10日,服役6年的“庫爾斯克”號參加蘇聯解體後最大規模的軍事訓練,俄羅斯整個北方艦隊全部編隊出海,以“冷戰”以來前所未有的方式檢驗裝備和武器。英、美間諜潛艇受命潛入這一海域,旨在掌握這一非同尋常的軍事演習情況。“庫爾斯克”號在演習中的任務是搜尋並殲滅“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它向假想敵“彼得大帝”號發射了一枚3M-45“花崗岩”反艦導彈教練彈,發射一切正常。
    2000年8月12日當地時間11時28分,“庫爾斯克”號進行了魚雷攻擊演習,對“彼得大帝”號發射了一枚“操雷”。正是這次發射導致了慘劇發生。
    為了實施魚雷攻擊,艇長利亞欽上校將潛艇上浮到潛望鏡深度,除潛望鏡和天線之外,還升起了電子偵察設備對假想敵進行電子偵察。當時,艦艇編隊在距離“庫爾斯克”號約30海裡的海域嚴陣以待,可是魚雷卻始終沒有發射出去。接近中午時分,“庫爾斯克”號突然爆炸,隨後沉入距離北方艦隊駐地摩爾曼斯克西北157千米、巴倫支海108米深的海底,沉沒地點距離謝維爾摩爾斯克約135千米,地理位置是北緯69°40′、東經37°35′。與此同時,8月12日上午11時28分27秒,挪威地震研究所記錄到在巴倫支海有兩次大爆炸,地震儀測量到裡氏2.2級的震動強度。
    按規定,23時30分“庫爾斯克”號應該浮起發報,但到了規定時間,“庫爾斯克”號未與外界聯繫。北方艦隊指揮部判斷該艇情況不妙,立即開始搜尋和救援工作。“彼得大帝”號巡洋艦用聲吶以極快的速度全方位搜索這片海域,試圖搜救可能的生還者。
    2000年8月13日4時30分,沉入海底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被發現,進行搜索的軍艦用浮標標出了失事潛艇的位置。如果艇內還有人活著,幸存者在接近冰點的海水裡和氧氣有限的情況下,也隻能生存幾天。俄羅斯有關的艦隻抵達事故海域後,立刻向俄羅斯總統報告了事故情況和救援展開情況。


    二、“庫爾斯克”號紀念碑


    在“庫爾斯克”號潛艇的爆炸事件中,潛艇的艦橋部分完好無損。有人提議,將“庫爾斯克”號的艦橋切割下來,制成一座紀念碑。這個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支持。
    2009年6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