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紀事黃河——黃河十年行(2010-2013)(四色精美印刷。行走黃河,記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紀實文學
    【市場價】
    392-568
    【優惠價】
    245-355
    【作者】 汪永晨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紀實文學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724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6072497
    作者:汪永晨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1月 

        
        
    "

    編輯推薦
    獻給每一個熱愛母親河、關注母親河的中國讀者。

    本書是“黃河十年行”團體從黃河源行走到入海口的人文蹤跡記錄。一邊走一邊觀察黃河沿岸的生態環境,一邊走一邊討論黃河的現狀與未來。在汪永晨筆下,這是一個不斷反思、捫心詰問的過程,滿滿的都是對母親河的愛與擔憂。多年的經濟建設,伴隨著的是母親河生態環境的惡化,環境政策的非議和失誤,日益嚴峻的生態局面提醒著我們,黃河環境問題,已經到了關鍵的歷史時刻。

    全書四色精美印刷,配有多幅照片,*真實*完整展現黃河生態的面貌。
     
    內容簡介
    一支由專家、媒體人和青年志願者自發組成的黃河考察團隊,他們從2010年開始,至今歷載四年,從黃河源出發,循水探索,逐地尋訪,一路行走黃河直到出海口。他們親眼觀察黃河現狀、每一年的變化及帶來的環境影響,他們親耳聆聽黃河邊居民的故事與心聲。大數據與圖片影像相結合,它們都帶著體溫與喜怒哀樂……河源、濕地、水庫、大壩、荒漠、動植物、沿岸鄉鎮城市的建設、居民的生存與發展等等問題,從生態到農業再到工業發展,觸目驚心,讓人擔憂,令人困惑並爭論不休……

    “黃河十年行”團隊以強烈的使命感,持續性的詰問與思考,力圖喚起所有人的環保意識和對祖國江河水的珍惜。本書既是黃河的生態人文記錄,更為中國水源保護與治理、現代化建設合理規劃提供極有力的參考。




    作者簡介
    汪永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民間環保組織“綠家園志願者”召集人。1954年7月生於北京,祖籍安徽。畢業於北京大學圖書館繫。1988年開始關注環境問題,制作過大量環保節目並多次獲獎。2000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評為“環境使者”,2001年被國家環保局評為“環境保護傑出貢獻獎”,2007年當選“2007綠色中國年度人物”,2008年當選美國《時代/CNN》“2008環境英雄”,同年獲得人民網“改革開放30年環保貢獻人物”榮譽稱號。2003年以來關注中國的江河,特別是呼吁並推動公眾對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認知及有關部門對環境影響評價的執行、聽證會的召開。
    目錄
    一, 生態的黃河
    1, 黃河源的日出
    2, 黃河源家
    3, 黃河源小學的孩子們
    4, 星宿海在哪裡
    5, 有人要給高原鼠兔平反
    6, 黃河源上的“魚餐廳”
    7, 黃河源不存在過度放牧
    8, 恨不能一夜間拆光三江源的所有網圍欄
    9, 挽救666棵古檉柳
    二, 農業的黃河
    10, 一頭犛牛換一臺電腦
    11, 黃河在這裡拐彎
    12, 鶴媽媽在天空中教小鶴飛翔一, 生態的黃河

    1, 黃河源的日出

    2, 黃河源家

    3, 黃河源小學的孩子們

    4, 星宿海在哪裡

    5, 有人要給高原鼠兔平反

    6, 黃河源上的“魚餐廳”

    7, 黃河源不存在過度放牧

    8, 恨不能一夜間拆光三江源的所有網圍欄

    9, 挽救666棵古檉柳

    二, 農業的黃河

    10, 一頭犛牛換一臺電腦

    11, 黃河在這裡拐彎  

    12, 鶴媽媽在天空中教小鶴飛翔

    13, 種大山

    14, 看河樓看河流看河樓上看河流河樓千古河流千古 

    15, 他家的沙漠裡種啥長啥

    16, 戈壁灘上的硒瓜地

    17, 荒漠中的天然史書

    18, 八百裡秦川今可安瀾

    19, 延安河水干了

      20,全球氣候變化在黃河入海口

    三, 工業的黃河

    21,鋼鐵何時拉出青藏高原  

    22,鬼斧神工龍羊峽

    23,宮保纔旦家

    24,黃河大峽谷裡的狐跳峽

    25,在黃河邊過古爾邦節

    26,黃河邊的兩戶人家

    27,康巴什神話

    28,騰格裡——長生天

    29,三門峽——黃河一壩

    30,跑馬場在花園口

    31,家在小浪底

    32,黃河母親河向大地後的眷戀
    前言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從天到地,從海到“天”,環保人輾轉跋涉——為親臨黃河,記錄流域自然生態變化,NGO綠家園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特組織與開展“黃河十年行”持續性的考察、宣傳黃河生態環境活動,喚起公眾意識:全球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影響下——特別是當代經濟開發驅動下的黃河流域環境的空前變動,我們意識到黃河確實處於她發展歷關鍵階段。活動通過環保考察與媒體發聲等多渠道影響環境公共決策,引導全民保護母親河,促進黃河生態可持續、良性發展。“黃河十年行”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循水探索,逐地尋訪,歷經四載。我們探尋黃河古今,我們展望黃河未來。
    我們崇敬自然,我們傾慕黃河。18世紀著名的法國學者布豐,曾在《論風格》的演說中指出:“為什麼大自然的作品是這樣的完善呢?那是因為每一個作品都是一個整體,因為大自然造物都是依據一個永恆的計劃,從來不離開一步;它不聲不響地準備著它的產品的萌芽”。華夏大地,黃河就是這樣的永恆的自然作品,成為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從天到地,從海到“天”,環保人輾轉跋涉——為親臨黃河,記錄流域自然生態變化,NGO綠家園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特組織與開展“黃河十年行”持續性的考察、宣傳黃河生態環境活動,喚起公眾意識:全球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影響下——特別是當代經濟開發驅動下的黃河流域環境的空前變動,我們意識到黃河確實處於她發展歷關鍵階段。活動通過環保考察與媒體發聲等多渠道影響環境公共決策,引導全民保護母親河,促進黃河生態可持續、良性發展。“黃河十年行”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循水探索,逐地尋訪,歷經四載。我們探尋黃河古今,我們展望黃河未來。

    我們崇敬自然,我們傾慕黃河。18世紀著名的法國學者布豐,曾在《論風格》的演說中指出:“為什麼大自然的作品是這樣的完善呢?那是因為每一個作品都是一個整體,因為大自然造物都是依據一個永恆的計劃,從來不離開一步;它不聲不響地準備著它的產品的萌芽”。華夏大地,黃河就是這樣的永恆的自然作品,成為民族的母親河……

    這大河,塑造了華北大平原,哺育了中華文明。眾所周知:農業文明時期黃土高原的墾殖發展,加劇了黃土的侵蝕,大河變成“黃河”,下遊發展成為地上河,多次發生決溢、改徙。在黃河大三角洲上,它變徙無常,成了一條著名的“善淤、善決、善徙”的河。人類一方面在黃河中遊干擾、衝擊自然生態,一方面又在下遊辛辛苦苦地加築堤防、約束水沙,力圖控制洪水。甚至為了政治或其它的需要,又不斷地干擾下遊河道的安全。我們崇敬、瞻仰的黃河在養育黃土、黃種人同時,也一次次摧毀下遊三角洲的社會經濟,真是個不可思議的歷史怪圈。

    黃河在全新世孕育了人類農業文明,人類力圖改變與塑造黃河,屢試不爽,而當代對於流域生態的衝擊,遠遠超過農業時代,歷史時期黃土高原的侵蝕,包含著地質環境與人文活動的地表過程,而且往往是可逆的。而今,這個衝擊是多維的,全方位的,甚至是災難性的,深涉地質地貌、土壤、水圈、大氣圈,對資源與環境的深遠影響,基本是不可逆的。被工業文明再次震蕩的新世紀,又不得不重新反思,打量:黃河向何處去?民族生存何依?我站在高山之巔,黃河,從何而來,向何處而去?工業文明和後工業文明,已鑄成民族文化長河的新“龍門”大坎。黃河,正流過歷史的門檻。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道:“隻有人纔能在自然界上面打下自己的印記,因為它們不但變更了動植物的位置,而且也改變了它們的居住地方的面貌和氣候。”20世紀至21世紀以來,尤為如此。全新世,是黃河人在黃河繫統上強烈打下自己印記的1萬年。晚全新世——特別是工業—後工業化,又是人類使黃河繫統星移鬥轉、失衡傾斜的 3000年。

        歷史時期,水沙失去的自由,總要去爭取奪回。在人與自然的較量中,人自恃技術經濟力量,往往取得暫時的勝利,但後,黃河總是以水位的升騰、河床的抬高來維護大自然的尊嚴,藐視人類的一切努力。黃河災害的能量在堤防的加築中默默積累。新時代無度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水質污染帶來的則是水少了水極度髒了。這就是自然的辯證法。我們總愛引用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談論大自然報復無度開墾阿爾卑斯山的警句,但現實行為總把老祖宗的話丟到九霄雲外。

    中國人在與水——特別是與黃河打交道中,很早就自覺地去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繫,很早就存在三種認識傾向:消極無為,人與天地自然協調融合,人定勝天。古人從大禹治水獲得的精神力量是深遠的。人們承認自然環境的巨大作用,承認自然災害的威脅。但在與黃河的鬥爭中,人們崇尚的,仍舊是通過自身的奮鬥可以去控制黃河,他們這樣去想,也這樣去做了。從苟子的《天問》的“制天命而用之”,到劉過《龍洲集襄陽歌》的“人定兮勝天”,從《逸周書》的“人強勝天”,到徐光啟《農政全書》的“人能勝天”,一脈相連地體現了這個思想。

        近幾十年來,學術界還是輿論,對這種人地關繫思維模式批判撻伐了很多,但隨著技術經濟力量的發展,人類一廂情願地改造流域風貌的實踐力度,確實也有增無減,有恃無恐。難道環境人是“杞人憂天”了?

    或許,我們還遠遠未能深入黃河的奧秘。就如英國科技史學家丹皮爾在《科學史》中所說:“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沒有供出她內心的奧秘;她不可思議保護著猜不透的史芬克斯之謎。”也因為自然界中尚未被認識的事物,畢竟還多於人類業已認識了的,其中包括我們依戀和人為對立的這條黃河……

        認識黃河,就是認識人類自己;這個認識沒有終結。“黃河十年行”也在一年又一年的跋涉中,逐漸深化對自然,對人類行為的認識,沒有終結。
    在線試讀
    如今黃河源的羊學會了新本事,可能還不僅僅是高原上的羊,包括中國很多草原上的羊。

    “黃河十年行”的路上,這樣的場面我們遇到的不是兩次。家養的羊學會找到網圍欄的漏洞,然後攜手一起鑽過網圍欄。甚至更奇特的是,會有強壯的綿羊用肩膀將網圍欄扛在肩上,讓其他綿羊鑽過去。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對人類的“圍追堵截”,動物也在快速進化,以便更好地迅速適應環境和生存。除了綿羊之外,其他動物如犛牛、藏原羚等,也在網圍欄面前,迅速找到解決之道。

    長年在草原上做生態考察的趙連石說:“一些綿羊和犛牛從小會練習如何跳過網圍欄,長大以後,它們遲早會跳過這些障礙物,成為動物界裡的‘跨欄明星’。”這樣,人類打造的網圍欄,逼迫動物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從而讓動物們得以快速進化。

    圍欄計劃是把牧民集中到一個地方定居,每戶牧民分給一定面積的草場,在把一定面積的草場圍起來在一定時期內不允許放牧,簡單來講就是圍欄放牧和圍欄禁牧。這其實是在用管理農耕的方式管理牧場,初衷是好的,但是很多草原學家和生態學家都認為這並不科學。

    2010年“黃河十年行”的大巴課堂上,趙連石說,圍欄放牧,的好處,就在於解決了牲畜“混群”的問題。長期以來,牧區的牧民在放牧牲畜時,都是混合在一起的。而牲畜的發情,並不總是在自己所牧養的牲畜群裡進行,也與別人家的牲畜交配。這樣交配所生產的幼仔,往往會有些爭論,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牧民間的矛盾。

    分隔草場的初衷是明確各家草場的界限,減少牧民之間的衝突。可是,這非但沒有達到原來的初衷,還給牧民帶來很多麻煩。分隔草場以前,牧民放牧分春夏秋鼕場,他們根據草場生長的情況轉場,可以避免局部地區過度放牧和草場退化。這種傳統智慧其實是一種可持續的草場管理方式。分隔草場以後,沒有辦法轉場,草場退化嚴重,牛羊數量也少了。後來,有聰明的牧民,幾家共同拆毀圍欄,聯合起來放牧。

    為了協調這一矛盾,政府也開始在牧區劃出牲畜轉場的“通道”。但這樣的通道與傳統放牧相比,至少要多出幾倍的路程。為了實現鼕夏牲畜的轉場,牧民會幾家聯合起來用卡車運載牲畜。這樣雖了一點時間,但是卡車和汽油的開支,增加了放牧的成本,對草原生態也有一定破壞。

    沒有了牛羊的選擇性啃食和踩踏,草原生態失去平衡,草原土壤變得貧瘠,鼠害也越來越嚴重。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