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鄉村造夢記(一本“鄉村振興”的心血之作,鄉村大地上真真切切的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紀實文學
    【市場價】
    336-488
    【優惠價】
    210-305
    【作者】 沉洲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紀實文學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557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215571
    作者:沉洲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01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鄉村振興”是我們的國家戰略,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做,但做得好的很少,真正的好書更少。屏南縣借腦林正碌,在當地的大力支持下,屏南文創已經走出了一條很好的鄉村振興的新路,讓村民在鄉村大地上真真切切地圓了自己的中國夢。
    他們在閩東鄉村大地上的神奇實踐
    使村民回流、古村復興、城鄉融合
    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本書針對市場的推薦及廣告語:

    你是否厭倦了鋼筋水泥森林
    你是否煩透了朝九晚五生活
    你是否夢想著一處人間桃源
    民間奇人林正碌用實踐證明
    信息時代,鄉村也可以圓城裡人的田園夢、創業夢!

    本書針對發行團體廣告語:
    一本“鄉村振興”的心血之作
    屏南鄉村振興經驗的完美總結
    適合全國各地方政府學習借鋻
    溫鐵軍吳義勤聯袂推薦

    “鄉村振興”是我們的國家戰略,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做,但做得好的很少,真正的好書更少。屏南縣借腦林正碌,在當地的大力支持下,屏南文創已經走出了一條很好的鄉村振興的新路,讓村民在鄉村大地上真真切切地圓了自己的中國夢。

    本書的重點是“鄉村振興”,可以做政府采購和市場用書。

     

    三農專家溫鐵軍

    聯袂推薦

    文學評論家吳義勤

     

    這是一群滿懷激情的造夢者
    他們在閩東鄉村大地上的神奇實踐
    使村民回流、古村復興、城鄉融合
    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本書針對市場的推薦及廣告語:

     

    你是否厭倦了鋼筋水泥森林

    你是否煩透了朝九晚五生活

    你是否夢想著一處人間桃源

    民間奇人林正碌用實踐證明

    信息時代,鄉村也可以圓城裡人的田園夢、創業夢!

     

    本書針對發行團體廣告語:

    一本“鄉村振興”的心血之作

    屏南鄉村振興經驗的完美總結

    適合全國各地方政府學習借鋻

    溫鐵軍吳義勤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2014年,身在上海推行公益藝術教學的奇人林正碌敏銳地預見到,隨著互聯網的加速以及移動支付、自媒體的發展,鄉村與城市一樣可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他以教農民畫油畫活動為切入點,在屏南縣空心村推行“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公益藝術教學活動。通過教畫、自媒體賣畫,讓農民增加了收入,提升了自信,更新了觀念。

    2017年10月,國家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在屏南縣鄉村三級組織的大力支持下,他配合龍潭古村復辦“完小”,修復傳統民居,村兩委也跟進有效治理,打造出“掛得住鄉愁”的人居環境。古村優美的自然環境與城鄉文化、生活方式的和諧共融,引來一批批熱愛鄉村的城裡人到此學畫、旅遊和創業。隨著城裡人入住,村民回流,一卷中國鄉村夢的藍圖在這裡徐徐展開。

    隨著這種模式的推廣,如今,那些昔日破敗的古村已經成為全國各地爭相來考察、學習、遊覽的網紅村,成為一個國際性的文化創意產業發生地,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尋根和弘揚地,新生活方式的展示地和輸出地,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作者簡介

    沉洲,中國作協會員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

    400多萬字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作品見諸《中國作家》《北京文學》《十月》《萌芽》《散文海外版》《紅岩》等報刊。

    著有散文隨筆集《追花人》《武夷山——自然與人的天合之作》《有種痛苦叫迷戀》《閩味兒》等七部。

    兩次獲福建省優秀文學作品獎,作品入選國內多種選本。

    目錄

    序 / 溫鐵軍
    開篇的話 001

    楔子:大地上的鄉村夢

    上部:夢起策源地


    一 改變縣域的際會 009
    二 命懸一線 017
    三 今夜,人生惆悵 022
    四 蒼天開眼 027
    五 祖母級的古村守護者 033

     

    序 / 溫鐵軍

    開篇的話  001

     

    楔子:大地上的鄉村夢

     

    上部:夢起策源地

     

    一 改變縣域的際會  009

    二 命懸一線  017

    三 今夜,人生惆悵  022

    四 蒼天開眼  027

    五 祖母級的古村守護者  033

     

    第二章

    一 撬動固化千年的鐵板  040

    二 情懷加持的孩子  047

    三 化解危機的那些人  052

    四 千裡搬伏兵  061

    第三章

    一 小手拉大手  067

    二 斜杠農婦  074

    三 村婦畫畫學英語  079

     

    第四章

    一 古村修復交響曲  086

    二 泥腿子裡藏高人  090

    三 這是一種姿態  096

    四 坐看雲起時  101

     

    中部:夢續橋頭堡

     

    一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  111

    二 侏儒小伙瀋明輝  118

    三 腦癱狂人楊發旺  124

    四 腦溢血患者薛美蘭  131

    五 袖珍女孩楊夏妹  136

    六 聽說障礙者林苑松  141

    第二章

    一 涓涓細流彙成湖  146

    二 學畫者故事集萃  148

    三 人文情懷無所不在  162

     

    第三章

    一 臺前臺後那些事  168

    二 “名記”的鄉村生活  174

    三 鄉村種子工程  178

    四 星空大戲拉開序幕  183

     

    下部:夢圓揚帆港

     

    一 星球文明遺址  193

    二 萬事起頭難  200

    三 一人唱眾人幫  208

    四 後一抹斜陽  213

    五 不能流汗再流淚  219

     

    第二章

    一 農民甘苦掛心間  226

    二 “喫螃蟹”的山裡人  233

    三 鄉村小子憧憬明天  239

    四 “傘兵”自有高地  246

    五 泥腿子公僕  253

     

    第三章

    一 安詳而忙碌的港灣  266

    二 隨喜書店——曾偉  270

    三 靜軒文化藝術空間——胡文亮 

       277

    四 悠然之家——何素珍  281

    五 燕窩空間——張小燕  284

    六 以畫談心工作室——黃璟  288

    七 豹舍書館——報大人  292

    八 龍潭驛——謝朋舉  296

    九 小梅樁——梅宏  300

     

     

    第四章

    一 山溝溝趕“時髦”  305

    二 為使命感而活的“傻子”  309

    三 海派導演變身“山藥蛋”  316

    四 有47棵樹的美術館  323

    五 鄉村誕生微觀新經濟  329

     

    尾聲:鄉村造夢沒有休止符  338

     

    後記  344

     

    前言


    溫鐵軍
    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鄉村振興中心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
    屏南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

     

    溫鐵軍

    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鄉村振興中心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

    屏南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

     

    我次來寧德做農村調研是在二十八年前的1993年,寧德地區通過福建省政府向國務院申報“農村改革試驗區”,而我當時是“農村改革試驗區辦公室”分管立項工作的調研處處長。那次,我到過包括屏南在內的寧德地區的每一個縣,領略了這裡美麗的綠水青山和豐富的人文資源。後來多次來過寧德,特別是2013年我作為福建省百人計劃引進人纔到福建農林大學工作以後。

    我和屏南的不解之緣起於2020年8月福建農林大學與寧德市農業農村局簽的橫向課題,我帶隊來屏南調研,到2020年11月成立屏南鄉村振興研究院,大家要我擔任院長。那以後就多次來屏南,主要是去研究院所在的四坪村。每次來都是為了向以周芬芳(原屏南縣政協主席)為代表的基層干部、新老村民等“鄉村造夢者”學習。

    現在我們在鄉村振興戰略貫徹中面臨以下共同的問題——怎麼理解產業興旺與審美、文創、展覽的相關性?鄉村歷史文化的挖掘和鄉土教育的重建有沒有經濟效益?怎麼纔能讓這些為文創付出巨大努力的各級干部們在上級面前能夠說得出讓他們覺得被主流認可的、算是比較積極的話語?怎樣纔能形成我們跟主流的一個對話?否則如果光說一些“精神崇高”的話,對上級而言在主流評價體繫中沒加分,那當然也就沒有獲取資源的能力。當前,更重要的還是要讓我們服務的鄉土社會有復興、發展的空間。

     

     

    萬物求諸“野”

     

    我可以用黨的十九大修改的黨章中關於主要矛盾的歸納來支撐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解釋。但,現在我要寫的是這部書寫屏南文創振興鄉村的長篇報告文學《鄉村造夢記》的序言,那就不妨借鋻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屏南經驗。

    人們都應該捫心自問,什麼是層次的需求?答案是審美。為了達到審美的需求,人們可以付出巨大代價,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要達到審美這個層次的需求,人類就得超越一般意義的物質享受而去追求精神升華。而在當代的人類追求精神升華的多種方式中,回歸自然、在與大自然直接結合過程中形成生態審美,則是審美所對應的精神世界中分享性的領域……

    不妨再看屏南的審美實踐。那裡的藝術家們在屏南實踐中要告訴我們什麼呢?其實是人們可以不用工業化時代結構主義的美學方法,而是用後現代抽像派的超現實主義的美學方法來表達,意思是任何人都可以表達。因為後現代激進的音樂和美術流派是野獸派,這也是藝術領域現代性批判中為激進的表達,這是一種可以超越一般的繪畫,強調從技法的寫實主義階段進入到後現代階段,於是有了對林正碌在屏南開展“人人都是美術家”“人人都是歌唱家”的新解讀。

    林正碌先生說,當年音樂老師說他五音不全,很多普通人應該有的音樂享受就是被兒時的這種定性毀棄了……但對林正碌這樣的“奇人”來說,這完全無礙於他現在自己作的曲,自己寫的詞,再唱出自己的歌!誠然,盡管如果用工業化時代非常嚴格的音律要求,他也許仍然有五音不全的問題,但這在他這種後現代藝術家那裡都不重要了。因為在後現代的階段,像一間工廠那樣按照音律來完整地精準地表達音律給定的格式化的歌曲已經不重要了,尤其是如搖滾這樣的音樂出來的時候,這就與畫家們一種野獸派的表達相似,它並不要求你必須精準達到那個音高,後現代音樂也早就不是規範樂譜的主線想要表達的半音都必須清晰的工業文明階段的音樂。

    這些超過現代制式教育、超過學院派規範的東西,其實是人的一種本性的激發,所表達出來的萬物返野,“野”就是今天的大自然,就是今天的生態化。中國正在向生態文明新時代邁進,我們可以完全不再按照工業化時代必須標準的、非得結構化不可的制式教育和技術規範來做藝術領域的創造,因為結構主義體現的是工業化時代的需求,而萬法求諸野體現的是生態化。可見,在生態化新時代,其實是人完全放棄了那些拘束,而追求所謂求諸於野的這種審美的時候,對於所有的這些被稱為新村民的外來人,都有一種推進自主創業的影響,這恰是產業興旺為需要的!

    在龍潭村的變化中,對地方政府看重的產業興旺的這種影響其實是潛在的,也是潛移默化地、每日每時地發生著的。

    鄉村是實現生態化廣闊的地域,因為互聯網時代到來,生態資源豐富的鄉村和工業化的城市幾乎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原來隻能在城市裡發展的文創產業,現在移到鄉村也一樣能夠實現,使得萬物求諸野有了實際可推行的路徑。屏南的文創振興鄉村抓住了這個時代機遇。

    當你進入到龍潭沿溪居住的這些人中間的時候,就像新村民曾偉所說:其他各地搬來村裡居住的新村民們經常在他這兒舉辦社交活動,交往的頻率遠高於城市。由此,他就感覺到那種逃脫了城市鋼筋水泥森林,從而回歸於“野”的感覺。新村民們回歸大自然纔有的“萬物求諸於野”的那個感受,當然是需要增加相互之間交流的。

    而如果是在被資本用鋼筋水泥把人都格式化了的地方——城市環境之中的人,那種表達作為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當然,在那種資本高於一切的城市社會環境下,人們也需要找到一個地方去交流、去發洩。所以早期進入資本主義文明的這些發達國家,當沒有地方容納人際交往的時候,就隻能去酒吧。由此,西方很多文藝作品表現的就是酒吧交流。裡邊當然就有各種各樣能讓你感受到的“有人的感覺”“有人的表達”。但是在中國好像大部分城市人群還不是去酒吧,於是乎大媽大爺們就跳廣場舞,去茶館擺龍門陣、打麻將,以及各種各樣其他的那種需要聚會的“人的追求”。

    作為人,就要交往,這是一種本性的追求,但在城市裡邊其實仍然是很受壓抑的,因為白天晚上都是看不見天的,即使仰起頭,看的也都是那些幾十層上百層的高樓大廈,這些巨大建築群代表了一種駕馭一切的資本的力量,壓制著所有人的基本需求。

    我在這裡隻是說,當人們的這些為人的需求表達都在山野之中得到釋放的時候,所釋放出來的被社會所需求的感覺,其實是有著無窮創造力的!

     

     

    文創賦值促進城鄉融合

     

    大多數人知道“精神變物質”,卻隻有很少人知道怎麼變。這些知道怎麼變的少數人,就是這部長篇報告文學所描寫刻畫的人纔。

    具體看,我們如何把這些精神、文化與社會演變而成的物質增量,即原來隻按基本的物質生產成本來算賬的那些產品,變成一個人們可以自由表達精神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本身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增加值。如果從龍潭村、四坪村的發展經驗看,我認為文創賦值產品甚至不止10倍的增加值,它對鄉村振興的開發潛力是巨大的。

    我們應該學習這種創業方法,現在城市因疫情或因全球化挑戰、因美國強制去中國化,而有一大批返鄉者,有的是在外邊創業、打工失敗了回來的,很多是小老板們,兜裡揣著幾萬塊錢,如果無業可就,很可能是社會動亂的基礎因素。鄉村現代化治理怎麼治理?這就是挑戰。

    人們看到的那些返鄉創業者,有一部分是在城裡打工失敗,或者在城裡經營失敗的,沒法在城裡繼續待下去了,城市每一天的開支都是巨大的,而回村裡的開支低,過得下去。

    鄉村開支低在什麼地方?比如一棟老房子的修復成本大約每平方米800—1,超過這個數成本就失控。熙嶺鄉用“工料法”,基本上維持一座老房子的物業修復成本平均每平方米800—1,意味著這些在城市失敗的經營者回村能夠以極低的成本進入,開業經營。先不論工料法的收益如何,總之它能使得鄉村古宅的修復成本降低,也就是經營者們進入門檻低了,或者促進了新業態發生。比如原來在城裡開飯館、在城裡辦文創經營,失敗了,於是帶了點活錢回來,他們用什麼樣的方式進入鄉村正在活躍起來的新業態?怎樣形成可持續的條件?首先,就是門檻得低,進來了纔相對有收益。如果進入門檻高了,比如鄉村建築的一切項目都按照第三方設計、評估,有資質的建築公司來施工,那就極大地提高了休閑旅遊和民宿的進入成本,也無法吸納這些返鄉的“城市失敗者”。

    中央五中全會提倡“城鄉融合”。從城鄉統籌到城鄉融合,怎麼融合是關鍵。

    首先是這些人能回來並且能安頓下來。須知,龍潭村原來隻剩下不到二百人,而且大部分是老弱病殘。可現在林老師搞“畫家村”帶動文創產業發展起來,回村的老村民人口至少增加了三百多人,再加上各地來的新村民一百多人,那就變成六百多人了,短短三年便翻了三倍的村內人口,這其實就等於貫徹了中央要求的“六保六穩”,替國家承擔了很大的危機代價。中央強調應對全球化挑戰的壓艙石是鄉村振興,屏南縣的鄉村振興經驗也是中國靠鄉村振興應對了全球化挑戰的有益探索!但至今沒有見到哪個宣傳部門或哪個媒體從這個角度來提倡屏南經驗。 

    當然,到現在為止,有很多人還不善於把發展這種文化當作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也不重視發展審美的、激發人的創造力、激發鄉村活力的這些價值發現。

    不過,我們不必急於去爭論,而是應當與大家共同討論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新”的講話,要求各部門的干部們將這些維護舊階段的舊理念當作深化改革對像,通過改革轉化成對生態文明新發展戰略的新生產力要素的開發。隻有深化生態文明需要的改革,纔能把生態要素的解放和人回歸大自然的解放納入新階段,在打造新格局的過程中推動其有機的整合。

    所謂新的生產力解放,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生態資源價值化實現形式。從屏南的經驗看,其實我們山區有著相當大的空間生態資源還沒有被開發和利用,當然,現在有些空間資源被藝術家們用於做藝術表達了,比如藝術家在村裡面做的畫展,比如搞竹文化的創意,等等,這是藝術家在他的視野中的一種抽像表現。但是也需要進一步拓展為多業態創新。例如,把輕鋼結構的美術學院和大自然萬物,及其與人生百態的繪畫表達形成有機結合的三生合一。

    既然萬法求諸野,屏南的發展就在於用什麼樣的方式再進一步做好藝術深化,形成有包容性的“公益品牌”,就能帶動人皆有之的審美層次的精神追求。

     

     

    發揮人的作用

     

    就像我們在工業化時代審美追求也在衍化之中一樣,在那個舊階段,初大家被工業社會的大資本壓抑到實在不行的時候,藝術界就把審美追求衍化成了野獸派,音樂家很多反抗性追求的搖滾、重金屬,這些東西都是被工業產業資本壓抑到的時候,人們不得不反抗而演變出來的藝術形式。

    人類從工業化進一步發展到生態化階段。當審美和生態結合的時候,它應該是溫暖的、和諧的。當工業化階段人性偏重自我的那種表達發展和衍化到了一定程度,繼之而起的會是和大自然、生態多樣性有了一種內在融合的藝術感覺。

    這個新階段到來的時候,人們的創意所形成的題材會是更為豐富的,而由此帶動了原來傳統的單一產業形成多業態演變。比如過去村裡的柿子產業,現在開始做升級、上加工;但,怎麼纔能讓它再進一步有創意、有題材,就是一個面對細分市場的非常豐富的文創發展空間,這種多業態纔能提質增效的發展方式正在被藝術家們開發出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人力的、人纔的作用,恐怕也不能隻局限在有形的藝術表達上。屏南當前初步形成的所謂的藝術教育,包括學院的和民間的這種創新能力的結合,也是一個很大的、待開拓的領域。

    所以說人纔怎麼用,怎麼纔能用好、用活,怎麼讓他們為現在屏南的那種生態化的新發展階段發揮引領作用,這恐怕仍是當地領導干部、林正碌等這些描繪鄉村振興藍圖的人未完成的任務。

    說到這,應該回到序言正題上。來屏南這幾次調研和講課交往了很多人,其中讓我感動的,還是本地一些領導干部的“愛故鄉”情結——帶有中國傳統的鄉賢對家鄉的情感。是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創造出很多屏南文創推動鄉村振興的經驗。這次非常榮幸為作家沉洲的《鄉村造夢記》一書寫序——據說他用幾個月時間沉浸駐點采訪,又打磨了近一年時間,書中全面描寫了屏南文創振興鄉村的來龍去脈、酸甜苦辣,塑造出鄉村造夢策動者林正碌和被他“七天公益藝術”教出來的一批農民、殘疾人、逆城市化者以及那些縣、鄉、村干部的感人形像。這個故事創造出的正能量符合當地的創業環境,也正是屏南吸引著一群又一群“主流”“非主流”年輕人來此創造、見證、生活的原因。我們也融入了這群鄉村造夢者,大家共同推進的故事還在繼續著,期待更多城市群體,特別是趨向於綠色主義的中產階層主動融入鄉村振興的歷史進程中去。

     

     

     

     

     

     

    在線試讀

    發生在屏南大地上的鄉村振興故事,引起了溫鐵軍教授團隊的關注。溫教授是我國“三農”概念首倡者、著名“三農”專家、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鄉村振興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2020年夏季的三個月時間裡,年近古稀的溫教授率專家團隊三次抵臨屏南縣調研考察,耳聞目睹屏南全域以文化創意產業復興傳統村落,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了五年多時間,走出一條習近平總書記所期望的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並深為其中的人和事所感佩。
    這些真真切切發生於屏南農村的現像,引起溫教授高度關注,其團隊旋即與屏南縣人民政府簽訂協議,雙方在當地共建一所鄉村振興研究院。
    2020年11月19日,屏南鄉村振興研究院在屏南縣熙嶺鄉的龍潭村揭牌成立,由溫鐵軍教授擔任院長及首席專家,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潘家恩擔任執行院長。研究院依托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專業人纔隊伍和廣泛的社會資源,組建屏南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即時總結鄉村振興的屏南經驗,講好屏南的鄉村故事,多渠道報送智庫成果,為地方及國家的相關決策提供咨政參考。
    同時,向全國推廣屏南文創發展鄉村振興和古村活化的成功經驗,進一步促進屏南經驗的提升、轉化與傳播,擴大影響力。



    楔子
    大地上的鄉村夢·
    從朋友那裡獲得準確信息:福建東部鷲峰山脈大山褶皺裡的高山縣屏南,有一個地理偏僻、山路崎嶇、資源匱乏的龍潭村,原本戶籍人口一千四百多人,自商品經濟大潮席卷以來,現僅存一百多老弱病殘和兒童留守。兩年前,開展文化創意產業復興古村,居然引來了一百多位世界各地的城裡人常駐,村民也回流了三百多人。這個當代被愚公拋棄、工業也不稀罕的廢墟之地,以它僅遺的自然生態華麗轉身,成為網紅村,讓世人矚目。
    依過往經驗,文化創意產業從來都與大城市形影不離。一個偏僻鄉村竟然也能以此聞名?二者之間仿佛隔著一個重洋,這夢幻般的結果弔足了我胃口。

     

    發生在屏南大地上的鄉村振興故事,引起了溫鐵軍教授團隊的關注。溫教授是我國“三農”概念首倡者、著名“三農”專家、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鄉村振興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2020年夏季的三個月時間裡,年近古稀的溫教授率專家團隊三次抵臨屏南縣調研考察,耳聞目睹屏南全域以文化創意產業復興傳統村落,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了五年多時間,走出一條習近平總書記所期望的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並深為其中的人和事所感佩。

    這些真真切切發生於屏南農村的現像,引起溫教授高度關注,其團隊旋即與屏南縣人民政府簽訂協議,雙方在當地共建一所鄉村振興研究院。

    2020年11月19日,屏南鄉村振興研究院在屏南縣熙嶺鄉的龍潭村揭牌成立,由溫鐵軍教授擔任院長及首席專家,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潘家恩擔任執行院長。研究院依托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專業人纔隊伍和廣泛的社會資源,組建屏南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即時總結鄉村振興的屏南經驗,講好屏南的鄉村故事,多渠道報送智庫成果,為地方及國家的相關決策提供咨政參考。

    同時,向全國推廣屏南文創發展鄉村振興和古村活化的成功經驗,進一步促進屏南經驗的提升、轉化與傳播,擴大影響力。

     

     

     

    楔子

    • 大地上的鄉村夢·

    從朋友那裡獲得準確信息:福建東部鷲峰山脈大山褶皺裡的高山縣屏南,有一個地理偏僻、山路崎嶇、資源匱乏的龍潭村,原本戶籍人口一千四百多人,自商品經濟大潮席卷以來,現僅存一百多老弱病殘和兒童留守。兩年前,開展文化創意產業復興古村,居然引來了一百多位世界各地的城裡人常駐,村民也回流了三百多人。這個當代被愚公拋棄、工業也不稀罕的廢墟之地,以它僅遺的自然生態華麗轉身,成為網紅村,讓世人矚目。

    依過往經驗,文化創意產業從來都與大城市形影不離。一個偏僻鄉村竟然也能以此聞名?二者之間仿佛隔著一個重洋,這夢幻般的結果弔足了我胃口。

    龍潭村的文化創意產業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它憑什麼讓夢幻成真?

    宅在書房,我花了一個月時間,晝夜顛倒看完“文創屏南”公眾號這三年多發的所有文章和視頻,原本離生活非常遙遠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儼然近在咫尺,觸手可及。屏南大地上那些凋零、衰敗的空心村,不僅有了一時一季的油綠,還被注入強大的內生力,仿佛高原戈壁灘的紅柳、荒漠裡的芨芨草,於貧瘠的土地上綠意怒放。

    我決定眼見為實。老朋友張少忠就職縣政協,兼著屏南縣傳統村落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2020年新年伊始的一天中午,他陪我從縣城驅車四十多公裡山路去了龍潭村,開啟了我的解惑之旅。

    入村公路橋旁的鳳凰臺廣場上,臥著一尊花崗岩,勒石“龍潭裡”三個描紅大字。南方鼕天,草木依舊鮮活。西溪清流汨汨,兩旁蒼翠掩映裡的一座座黃牆黛瓦民居,蝦蛄形的風火牆,厝埕竹籬笆後探出的桃樹枝丫,石道旁挺立的柿子樹,溪邊小徑石縫間冒出的野花野草……層次豐富且渾然天成,散溢著傳統鄉村特有的氣息。這與今天富裕起來的新農村大相徑庭,觸目皆唐詩宋詞的意境。我一次次端起相機,說它是讓人魂牽夢繞、安放鄉愁的歸宿地,一點也不為過。

    以此為底色,龍潭村成了各路媒體記者獲取新聞素材的貨倉,從中央到地方,從紙媒、廣播到電視以及新媒體,甚至俄羅斯電視臺也進村采訪過。央視《傳奇中國節·中秋》特別直播節目選此地作為代表中國南方的連線點;北京天安門新年升國旗儀式,它又被選定為東南西北中同步升旗五極中的一極。更讓人目不暇接的是,新老村民自主文化盛宴不斷:四平戲培訓班,“千年一遇”美術展,《印像龍潭》實景演出,一年一度的重聲音樂節,自編自導自演的舞臺劇《假面》《美哉龍潭》,國慶七十周年快閃活動和綜合文藝晚會,還有漢服節、新春集市……

    這簡直就是一個夢幻裡的鄉村。

    環村逛了一圈,我們途經民宿“畫友之家”、龍潭公益藝術教育中心,走過近三百米的公共雨廊,再繞溪拐到龍潭美術館、隨喜咖啡廳、隨喜書店、陳氏祠堂和戲院、龍潭酒博館、四平戲博物館,登上龍吟臺廣場後,進入下榻的47樹美術館……

    此前看過的圖片和視頻,感覺如漣漪蕩漾的水中之月,雖美妙卻心裡不踏實。眼前仿佛萬籟俱寂,在清晨的一面鏡潭上,倒映其上的景物全體清晰定格。

    晚上,回鄉青年陳忠業帶我們去見識鄉村夜生活,體驗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能享受到什麼服務。

    在去村溪尾路上,忠業解釋說,傳統民居隔音差,原村民多數早睡早起。村裡有個不成文約定,卡拉OK一般在9點半打烊。我們先去唱幾首歌,其祥居在村尾,那裡有個三角地音樂吧,音響比較專業,也有各種飲品提供。

    到了村邊一座老厝,從窗玻璃望進去,亮堂的房屋一角,各種樂器或擺或靠在土牆上,話筒架和樂譜架孤獨肅立。主人外出。

    “我們去龍潭驛,那裡也能嗨。”

    從下午走過的西溪對岸,沿不寬的石板路上行,眼睛不期然掃到老厝門邊一塊招牌。金屬板鏤空字被藏在後面的燈映得白亮,“貪生”兩字設計得抓人眼球,形像地體現了忙得陀螺轉的香港人偷閑一刻伸懶腰的模樣。想起看過的開業視頻,我改了主意,進去喝杯咖啡吧,學香港主人傑克那樣松懈一刻。

    過了一會兒,忠業手機響起,接聽後說:“胡文亮從縣城辦事回來了。走,去酒博館品酒。”

    新村民胡文亮一副人見人熟的熱情樣。他端來酒盤,提起錫壺斟酒,“來,品嘗一下這十年陳釀的閩派紅曲黃酒。”

    紅曲黃酒,當地又稱老酒,入口順後勁足。當我們走出酒博館時,小風吹來,臉熱熱的,腿有點飄。

    回47樹美術館路上,忠業打趣道:“兩位老師今天辛苦了,早點休息。龍潭新村民跨界人物多,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都有絕活。明天要是想玩深沉,可以去豹舍書館讀藏書,聊文學;也可以到隨喜書店談詩歌,踫得巧還有外地老師過來做分享;要是林老師在,就加入他的抖音直播,或者一伙人大腦風暴一場。等香港招導再住進來,節目就更多了……”

    一個山村,與文化產業發達的大都市幾無二致……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葩小山村!

    有那麼多開放和半開放空間,有那麼多誘人的生活方式,它的人文生態繫統還生機盎然,甚至不用刷共享單車,散步間便能解決高品位的物質和精神需求,說它是自然生態裡的城市精縮版也不為過,並且還不見什麼商業味。或許,它也像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校園。

    清晨6點多,被窗外鳥鳴協奏喚醒。想拍一張龍潭初陽塗抹夯土牆的晨景照片,穿好衣服,拎起相機,奔向山麓邊的雨廊。

    水綠山青裡,恍惚看到對面溪頭大厝前黑石犬牙交錯、菖蒲叢生的溪邊,有一個清瘦身影正用茶杯舀溪水喝。

    “這是龍潭古村。水環繞在家家戶戶門口,這裡的水可以直飲,我現在就喝給大家看。請問,還有哪裡的水可以這麼直接喝?”當畫外音響起時,我陡然緩回神來,這是昨晚臨睡前刷林老師抖音視頻留下的視覺後像。因為同屬一個場景,感覺正在眼前夢幻般地推演開去。

    此人便是屏南大地上鄉村振興的造夢策動者——林正碌。

     

    上部:夢起策源地

     

     

     

     

     

     

     

     

     

     

     

     

    一 改變縣域的際會

     

    2015年1月19日上午,福建寧德屏南縣“天外天”賓館大門口,走出一個身材清瘦的中年男人,那張臉盤上有著南方人常見的兩塊微隆顴骨和薄嘴唇,一副細黑邊框眼鏡鎖不住其後目光的睿智。他全身裹在一件深灰色呢大衣裡,脖子上掛有一條鐵鏽色長圍巾。此刻,他握著手機的手一揮,招停一輛的士,坐上副駕位置。

    聽他說要去縣委,師傅歪頭看了他一會,纔松開手剎。

    天冷手凍,他反復幾次纔繫好安全帶,等坐正身體、正視前方之時,的士已經緩緩停靠在上坡道的路旁。

    看他一臉狐疑,師傅問他要去哪個部門,知道是宣傳部,又往上開過一道彎,二十多米的樣子,再次泊車路旁。他還是有點不確定,問這裡怎麼沒有保安?師傅手臂往他那個方向的窗口指去,告訴他,臺階上去,那棟三層青磚樓便是。

    走進縣委大院,次沒被保安攔下看證件登記,也不見高牆圍合和那兩隻必須有的石獅。他有點懵怔,一時接受不了眼前現實。

    登上七八級石板臺階,上面是一塊平地,大樹參天,湛藍天幕被樹冠扯成碎片,斑駁陽光篩落下來,貼在青磚鋪就的路徑上。他轉身環顧周遭,小山包上,儼然就是一處開放性的共享園林。大路下面也有一塊平地,球場上幾個年輕人投籃正酣。蔥郁樹木掩映著後面幾棟青磚樓,邊角有一條雨廊,婀娜竹叢後,可見休閑椅上靠著兩個曬太陽聊天的老人。

    青磚路徑邊,紅紫色檵木被修剪得方方正正,圍起一圈野草野花。兩旁雙手抱不過來的粗糲樹干苔蘚爬延,附生著左一撮右一叢的蕨類植物兔耳草。即便隆鼕,南方的林木依然枝繁葉茂。樹身有木牌,香樟、重陽木、羅木石楠、紅豆杉、喜樹、楓楊……路徑往前十米,再九十度轉向,面對的那棟三層樓大門旁掛有宣傳部的牌子。樓房青磚勾勒白縫,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典型建築。

    一股暖意從心隅傳導出來,他臉上露出孩子似的笑意。心情莫名愉悅,這是個好兆頭。

    他上三樓找部長。曾經在江蘇策劃過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示範園,他知道文創產業都是由宣傳部主抓。部長外出,有人把他帶到負責該項工作的副部長張崢嶸辦公室。

    “我叫林正碌,雙木林,正確的正,忙碌的碌,上海鴻禧藝術教育研究中心所長。這回來屏南,主要是想在漈下村推行‘人人都是藝術家’油畫公益教學,免費培訓農民畫畫。希望能得到你們配合。”這位叫林正碌的人,不亢不卑,帶著一口莆仙腔介紹了自己。

    張崢嶸讓座。他這間屋子常有推銷產品、拉廣告業務的陌生人找進來,通常不是唯唯諾諾,便是點頭哈腰,高度謙卑相。這人不一樣,很淡定,一副經風雨見過世面的感覺。

    林正碌在木沙發上坐妥,從挎包裡拿出兩頁A4紙遞給張崢嶸,“這是策劃方案。”

    張崢嶸接過來,是一份《關於發展“漈下古村”文化創意產業的可行性計劃概要》文案。他低頭看的時候,林正碌說你可以在電腦百度一下,那裡有我個人情況介紹。張崢嶸心裡想,你講這句話就等於看過了,總不至於把你說得一塌糊塗吧。如果不講,我倒是可能去搜一搜。

    張崢嶸粗略瀏覽完,把那兩頁紙放在茶幾上,著手燒水泡茶。

    方案引起了他的興趣,提供畫材不收費,舉辦“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藝術教學,以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培訓農民畫油畫。如果農民的畫賣掉,隻從中扣除工本費。通過活動還可以保護古村。這思路很野,有味道。

    保護傳統民居也是張崢嶸工作的一部分,涉及文物保護、“非遺”傳承,多少還能從國家、省市各級部門爭取到一些專項資金。古村落,那些破厝何以保護?眼前這個人提出的,與此息息相關。可是,就憑這兩頁紙?

    燙盞斟酌後,他們喝起了茶。張崢嶸已經留意到對方的一口黃牙,地道一個老煙客,自己欲吸時,順手遞一支過去。等一口煙吐出來,張崢嶸滿腦子疑惑排闥而來,等著找答案,“項目資金從哪裡來?”

    “我在江蘇、上海做過五年公益藝術教育策劃和推廣,有一個很大的圈子,都是老板知性白領這樣的人,他們都很願意支持。”

    “城市做得好好的,干嗎來農村呢?”

    “自媒體時代,鄉村機會來了。花同樣精力做一件事,讓農民受益,效益化,影響面已經擺在那裡了。”

    “村民畫的油畫怎麼賣出去?”

    林正碌笑起來,指指手機,“這裡有朋友圈。”

    說話當口,他點開手機微信遞給張崢嶸。

    “人人都是藝術家,走進青島平度市萬家鎮馬二丘村,本次公益教學由上海鴻禧藝術教育中心副所長王亞飛全面主持。本次教學活動首期兩個月,計劃培養五十名優秀畫家,然後這五十名骨干,在村裡全面普及藝術教育,並教農民學會用自媒體營銷自己的作品。”

    張崢嶸點開九宮格放大一張張看,那些畫雖然稚嫩點,但都還有模有樣。

    這就是幾天前的信息,真的讓人不可思議。繪畫零基礎的北方農民放下鋤頭,畫出的油畫居然還能在互聯網上賣掉。一幅一百五到兩百塊錢不等,甚至更高。

    林正碌介紹道:“這人叫王亞飛,是我學生。”

    “你到漈下開展這個項目,需要我們怎麼配合?”張崢嶸眼裡閃起光,盯著林正碌繼續問。

    林正碌從挎包裡又找出一張紙遞給張崢嶸,那是一份《2015年漈下古村首期公益藝術教育策劃概要》。

    張崢嶸接過看起來,上面明確列有政府幫助提供的支持。有些肯定做不到,比如為了教學和宣傳推廣,安排一人負責攝像、一人負責剪輯現場教學視頻。他分管的電視臺都缺少這種人手。但這些都是小節,重要的是能把活動開展起來,其他方面後面可以去彌補去增加,甚至提供更多更大支持。

    兩人聊開來,漸入佳境,沒有了之前的拘謹。

    這時,林正碌摸出香煙,自顧自點上吸起來,然後開口道:“十八大報告已經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到2020年,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去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也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廣義上講,一切非物質的、創意的都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範疇,文學、藝術、影視、動漫、軟件等等,它整個是創新的新經濟形態。我們目前看到的文創內容,通常局限於文化產品設計、生產跟消費。這裡面有個誤區,它掉入一個具體產品概念,各地的創意產業園都沒有擺脫這種工業思維。終極的創意產業必須是創造一種新文化,是精神性的。中國人考察美國硅谷,總在想,要不我們也建一個,房子造得比他們還要好,卻忽視了一個要命問題,牛的是裡面那些有創意頭腦的人。”

    這個從天而降的人腹中有貨。在林正碌侃侃而談時,張崢嶸的顱內飛快轉動起來。他這條路子無中生有,很新穎,也契合國家政策,倒是可以一試。縣裡對鄉村文化這一塊,現在也沒有明確的可行之路。免費教油畫,把農民培養成畫家,再把城市藝術家吸引到鄉村來,復興古村。這樣的事,我們也想做呀!如果做得成,我賺了,即便後面古村無法像他講的那樣,也不會有什麼損失。他這個東西沒有破壞性,可以干。至於建成什麼國際性文化創意硅谷,看不懂。但這不重要,你就是吹牛講天書,隻要在做我屏南的事情,與當下政策又沒有抵觸,愛怎麼講怎麼講。

    看已經接近上午11點了,張崢嶸在心裡下了個決斷。“這樣吧,我們現在就去漈下,看看能不能幫助你把這件事推動起來。”

    說罷,他撥通了文化館甘館長手機。甘館長是漈下人,在村裡相當有威望,也專業。這些年,漈下歷史文化名村的古建築修復,都是他在現場做指導。

    五分鐘後,人高馬大的甘館長出現了。這讓林正碌有點意外,看來地方小思路快動作也快。他去過不少地方,快也是半天以後的事。

    他們在街邊店喫快餐時,張崢嶸已經讓年輕的縣電視臺女臺長李銳把車開過來。疾馳的路上,甘館長對林正碌說:“林老師,村裡隻要不涉及‘國保’,看中哪裡我們就叫村干部來幫助落實。”

     

    村口停車場,村支書已經在那等候他們一行到來。甘館長將林正碌和村支書彼此介紹後,大家走上了龍漈甘溪溪尾的聚寶橋。站在廊橋上,甘館長指點著溪水上遊開始顯露出來的村落,向大家講述這些年來,鄉村古建修復的思路與成效。

    “你們看,溪兩邊的磅岸,當時我們嚴格按傳統方法來施工,和原有一模一樣,沒用一點水泥,也不去改變磅岸原貌。不規則的石塊相互咬在一起,現在石縫裡長出了野花野草,和自然融為一體了。”

    這話飄進林正碌耳道,讓他浮想聯翩。對呀,這種保留鄉土氣息的思路,跟自己是心有靈犀。幾天前如果看到這裡的河道護岸也像霍童鎮那樣,他二話不說就會轉身離開,今生今世再也不可能踏入漈下村。現在,第二次置身這個古樸鄉村,面對這些爛熟於心的青山綠水景致,林正碌的眼前迷離起來。

    一周前,他平生次踏入漈下,趕巧迎來了一場初雪。鵝毛雪從灰蒙蒙的天幕飄飄揚揚晃下來,鄉村阡陌、古厝黑瓦被覆上了一層淺白,古村肌理顯出了另一種味道。接著又落起了雨夾雪,他一點都感覺不到天寒地凍,還有點盛夏落冰雹的奇異體驗。天地間雨雪交織,就在這座橋頭前面的草地上,他興奮難當,雨傘也扔到一旁,用手機錄起了視頻。

    這時,有人打趣道:“林老師,你次到屏南就看中漈下,非常有眼光。這個村是我們縣扛下的塊牌子,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後來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傳統村落,三位一體。”

    “不需要不需要。屏南我還去過其他幾個村。鄉鎮所在地都沒有大興土木,自然植被裡藏著清一色的古村,說明整個縣域內非常原生態。都不用進去看,閉上眼睛就能知道村裡頭珍珠瑪瑙撒了一地。”

    林正碌從自己的情景裡脫身出來,頂了一下眼鏡,解釋道:“其實呢,是因為一首宋詞,詞中戰亂過後的景像跟這裡非常相似,八百多年,彈指一揮間,當年孕育出中華文明的鄉村如今卻如此破敗,一想到這裡就讓人心痛。……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宋人姜夔這首詞大家都不熟悉,加上林正碌詰屈聱牙的莆仙式普通話,更是難以連貫,但他抑揚頓挫的語音,那股悲愴神情,讓人或多或少受到了感染,心裡飄裊出一縷莫名的落寞和傷感。社會發展了,進步了,但孕育出中華文明的古老鄉村如今卻如此破敗,著實讓人心寒。

    曾經,他一整天都在這個暮氣沉沉的百年古村裡蹀躞流連,意識就像一支油畫筆,“胡馬窺江”後的滿目瘡痍與蕭瑟,在他腦海裡一遍遍被描畫修補,陶淵明詩文中那種田園韻味慢慢地復蘇。“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那是怎樣一種久違的詩情畫意:青山環抱,小橋流水,水車悠轉,還有一條雨廊。走過千瘡百孔的古厝之後,便看到西城門門樓前的那座廊橋。橋裡有幾個烤火籠的老人,神態獃滯,緘默無言。

    他恍惚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亂,這裡曾經是多麼溫暖的懷抱,一個承載中華文化肌理和鄉愁的所在。這樣的鄉村哪天一旦消失,華夏文化這部大書將被硬生生撕掉好幾個精彩章節。他的心裡冒出一個執念,生根發芽綻葉抽枝,很快華冠蔽日遮天,有一種歸宿感在心頭暖洋洋暈化開來:此生一定要在這裡盡自己所能,好生打理它善待它,像布衣陶公那樣,“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讓這些可以寄托中國人精神的古村延續下去。

    他們沿溪走到村子中部,峙國亭一拐下來,清一色的夯土牆老厝開始瀕溪列布。村支書得知林老師要找一座比較寬大的老厝做畫室,領他們進了雨廊下座老厝,介紹這裡兩棟連通,人口少,都住後院。中意的話,可以動員他們把二樓廳堂也騰出來,合起來有三四百平方米。

    前廳靠著天井,比較通透。廳堂裡橫七豎八擺掛著各種農產品和農具,沒太多家具陳列,清理打掃一下,把那些殘破牆板和樓板修復起來,也還算完整、寬大,一層兩處地方可容納三十多人。這裡可以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沿溪繼續往前,走過“漈水安瀾”古城門樓,便到了“語錄房”前。一整面牆白灰斑駁陸離,重疊著20世紀六七十年代紅色語錄,仿佛一堵歷史的塗鴉牆。

    甘館長順口介紹起來,“這是民國初的建築,早是小學,後來改為區公所。解放後又變回小學、大隊部。隨時代變遷,叫法一直在改。一層層的白灰後面,藏有百年歷史痕跡。你們看那裡,青磚拱門上面白灰脫落的地方。仔細看,有龍漈區學校的字跡。”

    林正碌接腔道:“本來這裡做公益畫室合適,寬敞明亮,但你講文物保護單位不能動,那就沒得說了。”

    甘館長指著旁邊立著的牌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漈下建築群。“你看,都在上面了。這座雖不屬於‘文保’,但也是有年代的。”

    “其實呢,這樣的建築中國很多,屏南古民居年代遠比它悠久,都是幾百年的,比美國歷史還長。如果今天一個火星人來到地球,一定會看到三種建築,種是歐洲大理石建築,第二種是中國土木榫卯建築,第三種就是現代鋼筋水泥。它代表地球文化。我們用四十年時間一座座拆掉,太自卑了,對民族文化缺乏自信和驕傲。古民居經歷了滄桑歲月,貯存著眾多的文化信息。當歐洲人讀莎士比亞時,他們心中的詩意跟我們完全不同。我們的詩意是土木結構的唐詩宋詞,現在連這個也快消失了。”

    接觸纔幾個小時,張崢嶸開始發現林正碌不僅有藝術家氣質,還博識,觸類旁通,不時冒出與常人不同的觀點。這時,他岔開話頭,“傳統民居在屏南隨處可見,除了我們搞攝影的人喜歡,農民恨不得都搬到水泥房子裡去住。”

    “它是這樣,自然資源是上蒼給的,這裡沒有被工業染指過。從原始人開始,棲身之地用的都是自然屬性材料,就近取材,因地制宜,它一定比你工業的高級。從環保層面看,它可以復歸自然,減少對地球破壞。為什麼國外富豪愛住木頭房子,其實是一種文明像征。現代鋼筋水泥想有溫度,門都沒有。關鍵要把裡面的空間修復成現代需求,它就是人性化的詩意容器。”

    林正碌瀑布式傾瀉而下的觀點,令張崢嶸覺得新鮮的同時,往往要經過一段時間琢磨,細嚼慢咽後纔會體會到其中有妙處。

    對住處,林正碌沒什麼特殊要求,能提供十個人住宿便成。倒是村支書考慮周全,領他們到溪頭一個小山包。那裡有單獨一座房子,不受外界干擾。土埕前視野開闊,一側竹木掩映處是漈下小學;一側回望來路,有蜈蚣一樣爬行過來的黑瓦雨廊。房屋不是古厝又算老宅,曾經修復過,正門這扇牆青石壘基、青磚砌就,三圍夯土牆,就一個“人”字形瓦頂。

    村支書說:“裡面沒有天井,土木結構。他們全家在福州,整座房子都可以租下來用。今天沒鑰匙,可以的話,我讓他們從福州快遞回來。”

    看林正碌沒什麼異議,張崢嶸便拜托甘館長和村支書,盡早清理出這兩處地方,按能使用的標準修復起來,讓林老師時間進駐。

    這麼快這麼順利就有了結果,林正碌臉上爬滿笑意。沒有更多選擇,畫室確定村口那戶人家,外地來學畫的人找進來也會省掉許多麻煩。從這個角度去想也很是稱心如意。

     

    林正碌非常納悶,莆田到屏南不過三百公裡。四十多年來,我怎麼不知道身邊還有這麼一個天堂級別的所在。是自媒體讓我知道的,這很有意思。

    時間撥回到去年夏天,在寧德朋友介紹下,他去了寧德城區西北部霍童鎮的一個村子。朋友是當地鄉賢,讓鎮村兩級干部把一些老厝門打開,他進去看後叫好不迭。當時因為和貴州朋友有約在先,已經聯繫到那邊考察了,他讓村主任等幾個月,返回頭就在這個村推行公益藝術教學。十天前再去時,那裡已經進行了新農村改造,簇新的白牆黑瓦,原有的鄉村肌理消失了。讓他無法接受的是,霍童溪兩岸的防洪堤,用條石水泥砌得規規整整,生硬冰冷。看得他悔不該當初,心情沮喪極了。朋友好言相慰,手指西邊,要是不嫌路遠,往這條公路開上去,爬到海撥八百多米的地方,比這裡更原生態的古村滿地都是,你喜歡。他當即調出手機朋友圈的圖片,一幅幅翻過去,青山秀水,土牆黛瓦,阡陌田園。然後,林正碌便邂逅了漈下的那一場初雪。

    冥冥中,他林正碌前世與屏南一定有緣。世界真美好,還配套了這麼一群沒有用懷疑眼神審視自己的新朋友。

    回縣城的車上,林正碌喜形於色。這一趟漈下之行,讓他始料未及,居然成為他朝思暮想的破冰發端。感謝屏南,他夢想的鄉村形態終於要落地了,心裡面推演過無數遍的樣貌跟著就將鋪展開來。他掩飾不住興奮,握著手機的手上下舞動起來,“我一定會把中國牛的媒體都吸引過來。小李,明天開始,你派兩個記者跟著我。開拍開拍再開拍。”

    李銳笑笑,那神色就是你好大口氣,我整個屏南縣電視臺,包括派遣工纔五個人,還專門給你兩個。

    下午回來,林正碌在“天外天”賓館房間裡,列出畫筆、顏料、畫布等一干畫材清單,發給遠在青島鄉村的學生王亞飛,讓她幫忙在淘寶網下單。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