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阿列克謝耶維奇作品(二手時間+切爾諾貝利的祭禱+最後的見證者+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紀實文學
    【市場價】
    1486-2155
    【優惠價】
    929-134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二手時間》
    ★孩子們和成年人一樣承受了戰爭痛苦的部分,在戰爭中過早成熟,本書將帶領讀者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戰爭之殘酷。
    ★三個蘇聯的歷史片段,三種個人視角:二戰中的蘇聯女兵;入侵阿富汗的蘇軍;衛國戰爭時期失去父母和童年的兒童——他們自己的“戰爭故事”和他們眼中的“歷史”。
    ★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重磅作品,重量級譯者,《戰爭中沒有女性》《鋅皮娃娃兵》《後的見證者:101位在戰爭中失去童年的孩子》完整翻譯!
    ★ 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人自己講述的個人血淚悲歡故事。
    ★ 作者作品被譯成35種語言,全球暢銷300 萬。
    ★ 阿列克謝耶維奇曾獲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法國美第契散文獎(2013)、俄羅斯“大書獎”讀者票選*佳(2014)、波蘭卡普欽斯基報告文學獎(2015)等多國重量級獎項!
    ★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捷爾納克、索爾仁尼琴之後的阿列克謝耶維奇:新時代俄語文學的現實主義和人道主義傳統。
    ★“帝國墳場”阿富汗,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後士兵們的慘劇與悲劇,是否還會重演?
    ★三個蘇聯的歷史片段,三種個人視角:二戰中的蘇聯女兵;入侵阿富汗的蘇軍;衛國戰爭時期失去父母和童年的兒童——他們自己的“戰爭故事”和他們眼中的“歷史”。
    ★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重磅作品,重量級譯者,《戰爭中沒有女性》《鋅皮娃娃兵》《後的見證者:101位在戰爭中失去童年的孩子》完整翻譯!
    ★ 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人自己講述的個人血淚悲歡故事。
    ★ 作者作品被譯成35種語言,全球暢銷300 萬。
    ★ 阿列克謝耶維奇曾獲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法國美第契散文獎(2013)、俄羅斯“大書獎”讀者票選*佳(2014)、波蘭卡普欽斯基報告文學獎(2015)等多國重量級獎項!
    ★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捷爾納克、索爾仁尼琴之後的阿列克謝耶維奇:新時代俄語文學的現實主義和人道主義傳統。

    《二手時間》


    榮獲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法國美第契散文獎(2013)、波蘭卡普欽斯基報告文學獎(2015)、諾貝爾文學獎(2015)


     


    《切爾諾貝利的祭禱》


    ★ 諾貝爾文學獎、美國國家書評人獎、德國書業和評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代表作★ 簡體版首度完整出版,作者全新修訂,指定譯本★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後的見證者》


    ★蘇聯衛國戰爭幸存兒童的口述實錄——以孩童的視角,再現慘烈的“二戰”。
    ★孩子們和成年人一樣承受了戰爭痛苦的部分,在戰爭中過早成熟,本書將帶領讀者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戰爭之殘酷。
    ★三個蘇聯的歷史片段,三種個人視角:二戰中的蘇聯女兵;入侵阿富汗的蘇軍;衛國戰爭時期失去父母和童年的兒童——他們自己的“戰爭故事”和他們眼中的“歷史”。
    ★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重磅作品,重量級譯者,《戰爭中沒有女性》《鋅皮娃娃兵》《後的見證者:101位在戰爭中失去童年的孩子》完整翻譯!
    ★ 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人自己講述的個人血淚悲歡故事。
    ★ 作者作品被譯成35種語言,全球暢銷300 萬。
    ★ 阿列克謝耶維奇曾獲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法國美第契散文獎(2013)、俄羅斯“大書獎”讀者票選*佳(2014)、波蘭卡普欽斯基報告文學獎(2015)等多國重量級獎項!
    ★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捷爾納克、索爾仁尼琴之後的阿列克謝耶維奇:新時代俄語文學的現實主義和人道主義傳統。


     


    《戰爭中沒有女性》


    ★阿富汗戰爭蘇方青年戰士的血淚回憶錄——一代蘇聯青年的戰爭
    ★“帝國墳場”阿富汗,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後士兵們的慘劇與悲劇,是否還會重演?
    ★三個蘇聯的歷史片段,三種個人視角:二戰中的蘇聯女兵;入侵阿富汗的蘇軍;衛國戰爭時期失去父母和童年的兒童——他們自己的“戰爭故事”和他們眼中的“歷史”。
    ★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重磅作品,重量級譯者,《戰爭中沒有女性》《鋅皮娃娃兵》《後的見證者:101位在戰爭中失去童年的孩子》完整翻譯!
    ★ 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人自己講述的個人血淚悲歡故事。
    ★ 作者作品被譯成35種語言,全球暢銷300 萬。
    ★ 阿列克謝耶維奇曾獲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法國美第契散文獎(2013)、俄羅斯“大書獎”讀者票選*佳(2014)、波蘭卡普欽斯基報告文學獎(2015)等多國重量級獎項!
    ★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捷爾納克、索爾仁尼琴之後的阿列克謝耶維奇:新時代俄語文學的現實主義和人道主義傳統。


     


    《鋅皮娃娃兵》


    ★阿富汗戰爭蘇方青年戰士的血淚回憶錄——一代蘇聯青年的戰爭
    ★“帝國墳場”阿富汗,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後士兵們的慘劇與悲劇,是否還會重演?
    ★三個蘇聯的歷史片段,三種個人視角:二戰中的蘇聯女兵;入侵阿富汗的蘇軍;衛國戰爭時期失去父母和童年的兒童——他們自己的“戰爭故事”和他們眼中的“歷史”。
    ★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重磅作品,重量級譯者,《戰爭中沒有女性》《鋅皮娃娃兵》《後的見證者:101位在戰爭中失去童年的孩子》完整翻譯!
    ★ 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人自己講述的個人血淚悲歡故事。
    ★ 作者作品被譯成35種語言,全球暢銷300 萬。
    ★ 阿列克謝耶維奇曾獲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法國美第契散文獎(2013)、俄羅斯“大書獎”讀者票選*佳(2014)、波蘭卡普欽斯基報告文學獎(2015)等多國重量級獎項!
    ★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捷爾納克、索爾仁尼琴之後的阿列克謝耶維奇:新時代俄語文學的現實主義和人道主義傳統。

     
    內容簡介

    《二手時間》


    本書是兩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決選的白俄羅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作品,通過口述采訪的形式,講述了蘇聯解體後,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年間的痛苦的社會轉型中,俄羅斯普通人的生活,為夢想破碎付出的代價。蘇聯解體已逾二十年,俄羅斯人重新發現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認識了俄羅斯。新一代已經成長起來,他們的夢想已不再關乎夢想,不再像90年代他們的父輩,關心信仰。二十年來,人們看了嶄新的俄羅斯,但她卻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經夢想過的俄羅斯了。作者追溯了蘇聯和蘇聯解體之後的歷史過程,讓普通的小人物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從而展現出身處歷史的轉折,以及人們如何追尋信仰、夢想,如何訴說秘密和恐懼,讓人們重新思考什麼是“俄羅斯”和“俄羅斯人”,為什麼他們無法適應急劇的現代化,為什麼再近兩百年之後,依然與歐洲相隔。本書分為上下兩部分,采訪了生長於理想之下的俄羅斯人和今天的俄羅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蘇聯國家的普通人,呈現他們的生活細節,所感所想。


     


    《切爾諾貝利的祭禱》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由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幸存者口述實錄,每一頁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1986年4月26日,慘烈的反應爐事故發生在切爾諾貝利。這是浩大的悲劇之一。作者訪問了上百位受到切爾諾貝利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出他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切爾諾貝利的悲鳴》將這些訪談以獨白的方式呈現,巨細靡遺的寫實描繪,使這場悲劇讀起來像世界末日的童話。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


     


    《後的見證者》


    在衛國戰爭期間(1941—1945),有數百萬蘇聯兒童死亡,活下來的幸存者,則失去了親人,過早地結束了他們的童年。在本該享受童年快樂的階段,“我們已經是男人和女人了”。本書是衛國戰爭幸存兒童的口述史,他們在經歷這場戰爭時都是2-12歲的孩子。
    阿列克謝耶維奇歷經幾十年,輾轉在前蘇聯的遼闊大地上,親訪上千事件一線經歷者,查閱各方文件資料,耗費心血整理而成的蘇聯口述史繫列——這是普通人的生活史詩。


     


    《戰爭中沒有女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有超過一百萬女性參戰。她們是15-30歲的年輕女孩,卻擔任起被視為“男人的崗位”的職責,她們是醫生、狙擊手、坦克手步兵、衝鋒槍手……本書是一本二戰時蘇聯女兵和女性醫護人員等的回憶錄。她們眼裡的戰爭,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全然不同的視角,也是從未有過的衝擊和震撼。
    阿列克謝耶維奇歷經幾十年,輾轉在前蘇聯的遼闊大地上,親訪上千事件一線經歷者,查閱各方文件資料,耗費心血整理而成的蘇聯口述史繫列——這是普通人的生活史詩。


     


    《鋅皮娃娃兵》


    1979年12月,蘇軍入侵阿富汗,開始了為期十年,錯綜復雜卻又殘酷無比的阿富汗戰爭。一代蘇聯青年在“幫助我們的阿富汗兄弟”旗號下應征入伍,他們非常年輕,大多纔二十出頭。阿富汗戰爭在1989年結束了,但關於戰爭的記憶是一個錯綜復雜的泥沼,這些一代青年人終生或許都在其中。本書以口述史的方式,記錄了阿富汗戰爭中蘇聯軍官、士兵以及他們親人、友人、子女的血淚記憶。
    阿列克謝耶維奇歷經幾十年,輾轉在前蘇聯的遼闊大地上,親訪上千事件一線經歷者,查閱各方文件資料,耗費心血整理而成的蘇聯口述史繫列——這是普通人的生活史詩。

    作者簡介

    斯韋特蘭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Свe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на Aлeксиeвич)
    白俄羅斯作家,1948年生於烏克蘭,後舉家遷往白俄羅斯,畢業於明斯克大學新聞繫。白俄羅斯記者、散文家。201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她是當代世界文壇極富影響力的俄語寫作女作家。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切爾諾貝利事故、蘇聯解體等重大事件。其作品首次集結為《阿列克謝耶維奇文集》:《戰爭中沒有女性》《鋅皮娃娃兵》《後的見證者:101位在戰爭中失去童年的孩子》《切爾諾貝利的祭禱》及《二手時間》。

    目錄
    《二手時間》
    部  啟示錄的慰藉
    街上的噪音和廚房裡的談話(1 9 9 1 —2 0 0 1 )
    紅色裝飾內的十個故事
    專政之美和水泥中的蝴蝶之謎
    兄弟和姐妹,劊子手、受害者和選民
    耳語和吶喊……還有高興
    孤獨帥和三天就被遺忘的革命
    施舍的回憶和欲望的感覺
    另一種聖經和另一種信徒
    殘酷的火焰與高尚的救贖
    苦難中的甜味和俄羅斯精神的焦點
    殺人者自稱替天行道的時代
    一面小紅旗和斧頭的微笑

    《二手時間》


    參與者筆記
    部  啟示錄的慰藉
    街上的噪音和廚房裡的談話(1 9 9 1 —2 0 0 1 )
    紅色裝飾內的十個故事
    專政之美和水泥中的蝴蝶之謎
    兄弟和姐妹,劊子手、受害者和選民
    耳語和吶喊……還有高興
    孤獨帥和三天就被遺忘的革命
    施舍的回憶和欲望的感覺
    另一種聖經和另一種信徒
    殘酷的火焰與高尚的救贖
    苦難中的甜味和俄羅斯精神的焦點
    殺人者自稱替天行道的時代
    一面小紅旗和斧頭的微笑
    第二部  空虛的迷惑
    街上的噪音和廚房裡的談話(2 0 0 2 —2 0 1 2)
    沒有修飾的十個故事
    羅密歐與朱麗葉……瑪格麗塔和阿布爾法茲
    後共產主義時代,他們立刻變成了另一種人
    與幸福很相似的孤獨
    想要殺死他們所有人,又為這個想法而恐懼
    扎著辮子的老太婆和美麗的姑娘
    上帝把外人的不幸放在了你家門口
    生活就是婊子,白色小瓶中的一百克粉末
    難以污名的死者和寂靜無聲的塵土
    狡猾的無知和由此產生的另類生活
    勇氣和勇氣之後
    一個小人物的附錄
    譯後記


     


    《切爾諾貝利的祭禱》


    歷史背景
    孤獨的人類之聲
    切爾諾貝利:被忽略的歷史與對我們世界圖景的質疑
    部分
    死者的大地 士兵的合唱
    我們為什麼要記
    與活人和死人聊什麼
    寫在門上的一生
    一個村莊的獨白:怎樣把天上的人叫回來,哭一場,喫頓飯
    找到蚯蚓,雞開心;鐵鍋煮的,也會變
    無字歌
    三樁古老的恐懼,為何一個男人在女人講話時不作聲
    人在惡中敏銳異常,而在一本正經的愛情表述中,又是那樣簡單淳樸
    士兵的合唱


    第二部分
    被造者的花環 人民的合唱
    古老的預言
    月下風景
    看到耶穌倒下就牙疼的證人
    三段獨白:“行走的骨灰”和“說話的泥土”
    沒有契訶夫和托爾斯泰,我們無法生活
    聖方濟各曾給鳥兒布道
    無題——吶喊
    兩種聲音——男人的和女人的
    神秘的東西在爬,往你身體裡爬
    笛卡兒的哲學:和別人一起喫污染的面包片,不用覺得尷尬
    我們早已從樹上下來,但沒想到它很快長出年輪
    在封死的水井邊
    角色與情節之苦
    人民的合唱


    第三部分
    悲情的贊賞 孩子的合唱
    我們不知道,死亡竟如此美麗
    化為泥土多簡單
    大國的像征與秘密
    生活裡可怕的事總是安靜而自然地發生
    俄羅斯人總是願意信點兒什麼
    大時代裡無助的小生命
    我們那時愛過的物理學
    更甚於科雷馬、奧斯威辛和大屠殺
    自由和壽終正寢 之夢
    就算是怪胎,我也愛他
    給我們的日常生活添加些東西,就更容易理解它了
    無言的士兵
    永恆和詛咒:怎麼辦和誰之過?
    蘇維埃政權捍衛者
    兩個天使遇到小奧蓮卡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權力
    祭牲與祭司
    孩子的合唱
    孤獨的人類之聲
    代結局
    譯後記


     


    《後的見證者》


    “他害怕回頭看一眼……”
    “我的支,也是後一支香煙……”
    “奶奶在祈禱……她祈禱我的靈魂能回來……”
    “他們全身粉紅地躺在木炭上面……”
    “可我還是想媽媽……”
    “這麼漂亮的德國玩具……”
    “一把鹽,這是我們家留下來的全部……”
    “我吻過課本上所有的人像……”
    “我用雙手收集起它們……它們雪白雪白的……”
    “我想活下去!我想活下去!”
    “我透過扣眼兒往外偷看……”
    “我隻聽到媽媽的喊叫聲……”
    “我們在演奏,戰士們卻在哭泣……”
    “死去的人們躺在墓地……仿佛又被打死了一次……”
    “當我明白這個人是父親……我的膝蓋顫抖不停……”
    “閉上眼睛,兒子,不要看……”
    “弟弟哭了,因為爸爸在的時候,還沒有他……”
    “個來的就是這個小姑娘……”
    “我——是你的媽媽……”
    “可以舔舔嗎?”
    “還有半勺白糖。”
    “房子,別著火!房子,別著火!”
    “她穿著白大褂,就像媽媽……”
    “阿姨,請您把我也抱到腿上吧……”
    “她開始輕輕搖晃,像搖晃布娃娃……”
    “已經給我買了識字課本……”
    “既不是未婚夫,又不是士兵……”
    “哪怕是留下一個兒子也好啊……”
    “他在用袖子擦著眼淚……”
    “它弔在繩子上,就像個小孩……”
    “現在你們就是我的孩子……”
    “我們親吻了她們的手……”
    “我用一雙小女孩的眼睛看著他們……”
    “我們的媽媽沒有笑過……”
    “我不習慣自己的名字……
    “他的軍便服濕漉漉的……
    “好像是她為他救出了女兒……”
    “他們輪流把我抱到手上……從頭到腳地拍打我……”
    “為什麼我這麼小?”
    “人的氣味會把它們吸引過來……”
    “為什麼他們朝臉上開槍?我的媽媽這麼漂亮……”
    “你求我,讓我開槍打死你……”
    “我頭上連塊三角巾都沒有……”
    “大街上沒有可以玩耍的伙伴……”
    “我深夜打開窗子……把紙條交給風……”
    “挖掘一下這裡吧……”
    “人們把爺爺埋在了窗戶下面……”
    “他們還用鐵鍬拍打了一陣,好讓它看起來漂亮一些。”
    “我給自己買了條帶蝴蝶結的連衣裙……”
    “他怎麼會死呢,今天沒開槍啊?”
    “因為我們——是小女孩,而他——是小男孩……”
    “如果和德國男孩子玩,你就不是我的哥們兒……”
    “我們甚至都忘了這個詞……”
    “你們都該去前線,卻在這兒愛我媽媽……”
    “後,他們大聲叫喊著自己的名字……”
    “我們四個人都套在這個小雪橇上……”
    “這兩個小男孩變得很輕,像麻雀一樣……”
    “我很害羞,因為我穿的是小女孩的皮鞋……”
    “我喊啊,喊啊……不能停下來……”
    “所有孩子都手拉著手……”
    “我們甚至不知道怎麼埋葬死人,而此刻不知怎麼就想起來了……”
    “他收集到籃子裡……”
    “他們把小貓從家裡帶了出來……”
    “你要記住:馬利烏波裡市,帕爾科瓦亞街6號……”
    “我聽見,他的心髒停止了跳動……”
    “我跟著姐姐——上士薇拉•列契金娜上了前線……”
    “在那太陽升起的地方……”
    “白襯衫在黑暗中遠遠地發著光……”
    “媽媽倒在我剛剛擦洗過的干淨地板上……”
    “上帝是不是看到了這些?他是怎麼想的……”
    “這世間——讓人百看不厭……”
    “他們帶回來又細又長的糖果,像鉛筆一樣……”
    “箱子大小正好和他差不多……”
    “我怕做這樣的夢……”
    “我希望媽媽就我一個孩子,隻寵愛我……”
    “他們沒有沉下去,像皮球一樣……”
    “我記得蔚藍蔚藍的天空……我們的飛機在天上飛過……”
    “像熟透的南瓜……”
    “我們喫了……公園……”
    “誰要哭,就開槍打死誰……”
    “媽媽和爸爸——金子般的詞語……”
    “把她一塊塊地叼了回來……” 
    “我們家正好孵出一窩小雞……我怕它們被弄死……”
    “梅花國王,方塊國王……”
    “一張大全家福……”
    “哪怕我往你們口袋裡塞個小白面包也好啊……”
    “媽媽清洗傷口……”
    “他送給我一頂有紅帶子的平頂羊皮帽……”
    “我衝著天空開槍……”
    “是媽媽抱著我上了一年級……”
    “小狗,可愛的小狗,請原諒……”
    “她跑向一邊,喊叫著:‘這不是我的女兒!不是我的!’”
    “難道我們是孩子?我們是男人和女人……”
    “請別把爸爸的西服給陌生的叔叔穿……”
    “我在深夜哭泣:我快樂的媽媽在哪裡?”
    “他不讓我飛走……”
    “大家都想親吻一下‘勝利’這個詞……”
    “我穿著父親的軍便裝改成的襯衫……”
    “我用紅色的石竹花裝飾它……”
    “我永遠等待著我們的爸爸……一生都在等……”
    “在天之涯……在海之角……”
    權作結束語


     


    《戰爭中沒有女性》


    “我不想去回憶……”
    “再長長吧,姑娘……你們還嫩呢”
     “隻有我一人回到媽媽身邊……”
    “我們的樓裡有兩場戰爭……”
    “電話聽筒可射不出子彈……”
    “我們隻獲得了小小的獎章……”
     “那已經不是我了……”
    “我現在還記得這雙眼睛……”
    “我們沒有打過槍……”
     “當然是需要軍人……可我也還想做美女”
     “小姐們!你們知道嗎?工兵排長平均隻能活兩個月……”
    “哪怕讓我隻看他一眼……”
     “後一點點土豆仔……”
     “媽媽,爸爸是什麼樣子的?”
     “她把手放在自己的心口上”
     “突然間,非常想活下去……”
    譯後記


     


    《鋅皮娃娃兵》


    前言
    我再也不願意寫戰爭了
    我已置身於真正的戰場上
    我們彼此太貼近了,任何人都休想逃避

    作者的話
    “誰個開槍,誰就能活下來”
    “阿富汗治好了我輕信一切的病”
    “人們在那邊靠仇恨生存”
    “他們永遠不會知道這一切”
    “我們好像已經是死人了”
    “我們在懺悔”
    “為什麼逼我回憶”
    “這裡造就的都是扭曲的人”
    “我感到羞恥”
    “我的小太陽”
    “如今我什麼也不信了”
    “忘掉你曾有過兩條腿”
    “人死的時候完全不像電影裡那樣”
    “你們不要叫我兒子的名字”
    “我把自己的一生全忘了”
    第二天
    作者的話
    “殺人就是為了能回家”
    “我仍然在哭泣”
    “我不願意當政治錯誤的犧牲品”
    “活著回家”
    “我在等他回來”
    “我想像個正常人一樣活下去”
    “我在那邊殺過人嗎”
    “我們出發時從不握手告別”
    “他們死的時候不聲不響”
    “你聽見我的聲音了嗎?”
    “我把自己的兒子交給了什麼人”
    “隻有完全絕望的人纔能說出一切”
    “這裡的人都不願意談起未來”
    “人身上能有多少人味”
    “您渾身都沾著我兒子的鮮血”
    “死亡就是這樣”
    “我要活著”
    第三天
    作者的話
    “請在墳頭上掛塊牌子”
    “為什麼我隻能想起可怕的事”
    “我夢見的是棺材”
    “朝著前進”
    “活石頭”
    “快把我媽媽還給我”
    “我想把兒子留在家裡”
    “也許她還活著”
    “我以為所有人都能變得善良”
    “難道我能說‘我懷疑’”
    “什麼是真理”
    “為什麼我要忍受這麼大的痛苦”
    “我沒有人可以等待了”
    “我有眼睛時比現在瞎得更厲害”
    “我親愛的媽媽”
    後記
    我是通過人說話的聲音來聆聽這個世界的
    譯後記
    阿列克謝耶維奇和他的紀實文學/高莽

    媒體評論
    《切爾諾貝利的祭禱》
    ——《紐約客》
    ——《紐約時報》
    ——《國家》雜志
    ——《政治事務》雜志
    ——《倫敦時報》
    ——《出版人周刊》
    書中記錄著受污染的世界裡駭人的生活。這些典型的故事分別傳達出不同的聲音:憤怒、恐懼、無知、艱苦、英勇、同情和愛。阿列克謝耶維奇冒著損害健康的風險,深入前線收集這些見證,把故事轉化成令人難忘的精闢著作,我們隻能期盼書中的災難不會重現。

    《切爾諾貝利的祭禱》


    因涉及蘇聯歷史上富有爭議的主題,阿列克謝耶維奇常將自己置於險境,她挑戰過往敘事,並重新審視歷史事件對普通人的影響。
    ——《紐約客》


    每一頁都是殘酷、荒誕的故事,就像核輻射殘存在幸存者的體內。
    ——《紐約時報》


    阿列克謝耶維奇在這部非凡的作品中,記錄了她的白俄羅斯同胞的生與死。本書終於在美國出版……簡直是無與倫比的見證。
    ——《國家》雜志


    比起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改革,切爾諾貝利事件可能是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
    ——《政治事務》雜志


    如同古希臘悲劇表演的合唱團,本書收錄了眾人的心聲。短期之內,我們恐怕不會再有機會讀到這般真實記錄憤怒、愚昧、英勇和傷亡的文字。
    ——《倫敦時報》


    口語敘述的歷史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充斥著面對命運時的無奈、艱苦卓絕的勇氣,以及濃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滅的X光透視著俄國人的靈魂。
    ——《出版人周刊》
    書中記錄著受污染的世界裡駭人的生活。這些典型的故事分別傳達出不同的聲音:憤怒、恐懼、無知、艱苦、英勇、同情和愛。阿列克謝耶維奇冒著損害健康的風險,深入前線收集這些見證,把故事轉化成令人難忘的精闢著作,我們隻能期盼書中的災難不會重現。
    ——《書目雜志》

    在線試讀
    《二手時間》
    我們就這樣整天坐在電視機和電話旁邊,心惶惶然:上面到底誰在掌握權力呢?大家都在焦急等待。實話告訴您,那時候我們隻有等待。一切都有些像赫魯曉夫被推翻時那樣。又開始回憶往事……當然現在的談話有了新主題——自由。自由是什麼?自由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就像猴子想戴眼鏡一樣,誰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到處都是小商小販,但是他們不需要精神啊。我記得前幾天遇到以前給我開車的司機,這可是一個精彩的故事……那個小伙子退役後直接就到我們區委了。當司機關繫廣路子多,他開心死了。但改革開始後,允許搞公司了,他就從機關離開去做生意。這樣一來,我簡直認不出他了:他剃一個光頭,穿皮夾克和成套的運動服。我明白那是他們這種人的標準服飾。他吹牛說他一天賺的錢超過區委書記一個月的工資。他做的是穩賺不賠的生意——牛仔褲。他和別人合伙租用了一家普通洗衣店,在那裡仿制名牌瓦倫基石磨牛仔褲。工藝很簡單(真是窮極智生):把普通廉價牛仔褲扔進氯漂白劑溶液中,裡面加上碎磚頭,煮上幾小時,在褲子上加上條紋、污漬、圖案,就成了抽像藝術。烘干後再貼上“西部牛仔”的標簽就成了。我忽然間產生一個念頭:如果一切都不變的話,這些個牛仔褲的“倒爺”很快就會來管理我們的,他們可是新經濟政策的產物啊!會由他們來提供所有人的喫穿用,不管這有多麼可笑。工廠建在地下室裡,產品就這樣出貨了!現在這個小伙子已經是百萬富翁或者億萬富翁了(對我來說一百萬和十個億是一樣的),還是國家杜馬議員,在加那利群島有一幢樓,在倫敦也有一幢樓。沙皇時代,在倫敦居住的是赫爾岑和奧加遼夫,現在變成了這些人,我們的“新俄羅斯人”……牛仔褲、家具和巧克力大王,還有石油大亨。
    晚上九點,“一號”再次召集大家到他辦公室開會。地區克格勃局長報告形勢,他談到人們的情緒。按照他的話說,人民是支持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沒有表現出憤怒,所有人都討厭戈爾巴喬夫。除了鹽巴,市面上什麼都要憑票購買,伏特加根本買不到。克格勃人員在整個城市奔走,到處記錄人們的對話。人們一邊排著隊搶購,一邊還在爭吵:“政變了!國家會怎麼樣啊?”“你家裡還能翻出什麼東西?隻有一張空床了吧。還有伏特加。”“自由就是這樣結束了。”“啊哈!自由就像香腸一樣被切掉了。”“有誰還想嚼口香糖,還想抽萬寶路香煙啊。”“早就應該這樣啦!國家瀕臨崩潰!”“戈爾巴喬夫是猶大!他想把祖國拿。”“看來要流血了。”“我們不可能不流血……”“為了拯救國家,拯救黨,我們需要牛仔褲、漂亮的女內衣和香腸,而不是坦克。”“想要過好日子?去你的吧!別想了!”(沉默)
    一句話,人民在等待,等著看我們怎麼做。黨委圖書室的偵探小說到晚上全都沒有了,全都被拿走了。(笑)我們這些人本來是應該讀列寧著作而不是偵探小說的。列寧和馬克思的書,就是我們的聖經。

    《二手時間》


    1 9 9 1 年8 月1 9 日,我照例來到區黨委。在走廊裡我就聽到各個樓層所有辦公室的收音機都開著。女秘書告訴我,“一號”(書記)讓我去他那兒一下。我過去了。“一號”的辦公室開著電視機,音量很高,他一臉愁容,坐在收音機旁邊,一會兒調到“自由電臺”,一會兒調到“德國之聲”和B B C ,有啥聽啥。桌上放著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名單。他對我說:“隻有瓦連尼科夫讓我尊敬,畢竟是將軍,在阿富汗打過仗。”這時,第二書記和組織部長陸續進來了,我們開始談話。“太恐怖了!會流血的。血流成河。”“不會所有人流血,但必須有人流血。”“早就該挽救蘇聯了。”“會堆尸如山啊。”“瞧吧,老戈玩砸了,終於有正常人出來了,將軍登場掌權了。胡鬧該結束了。”後“一號”發話了,決定不開每天上午例行的工作會議,有什麼可報告的?任何指令都無法執行了。當著我們的面,他又打電話給警察局問:“你們有什麼消息嗎?”“什麼消息都沒有。”大家接著談戈爾巴喬夫,他到底是真的病了,還是被逮捕了?結果呢,大家越來越傾向於第三種可能——戈爾巴喬夫和家人一起溜到美國去了,不然還有哪裡可去啊?
    我們就這樣整天坐在電視機和電話旁邊,心惶惶然:上面到底誰在掌握權力呢?大家都在焦急等待。實話告訴您,那時候我們隻有等待。一切都有些像赫魯曉夫被推翻時那樣。又開始回憶往事……當然現在的談話有了新主題——自由。自由是什麼?自由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就像猴子想戴眼鏡一樣,誰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到處都是小商小販,但是他們不需要精神啊。我記得前幾天遇到以前給我開車的司機,這可是一個精彩的故事……那個小伙子退役後直接就到我們區委了。當司機關繫廣路子多,他開心死了。但改革開始後,允許搞公司了,他就從機關離開去做生意。這樣一來,我簡直認不出他了:他剃一個光頭,穿皮夾克和成套的運動服。我明白那是他們這種人的標準服飾。他吹牛說他一天賺的錢超過區委書記一個月的工資。他做的是穩賺不賠的生意——牛仔褲。他和別人合伙租用了一家普通洗衣店,在那裡仿制名牌瓦倫基石磨牛仔褲。工藝很簡單(真是窮極智生):把普通廉價牛仔褲扔進氯漂白劑溶液中,裡面加上碎磚頭,煮上幾小時,在褲子上加上條紋、污漬、圖案,就成了抽像藝術。烘干後再貼上“西部牛仔”的標簽就成了。我忽然間產生一個念頭:如果一切都不變的話,這些個牛仔褲的“倒爺”很快就會來管理我們的,他們可是新經濟政策的產物啊!會由他們來提供所有人的喫穿用,不管這有多麼可笑。工廠建在地下室裡,產品就這樣出貨了!現在這個小伙子已經是百萬富翁或者億萬富翁了(對我來說一百萬和十個億是一樣的),還是國家杜馬議員,在加那利群島有一幢樓,在倫敦也有一幢樓。沙皇時代,在倫敦居住的是赫爾岑和奧加遼夫,現在變成了這些人,我們的“新俄羅斯人”……牛仔褲、家具和巧克力大王,還有石油大亨。
    晚上九點,“一號”再次召集大家到他辦公室開會。地區克格勃局長報告形勢,他談到人們的情緒。按照他的話說,人民是支持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沒有表現出憤怒,所有人都討厭戈爾巴喬夫。除了鹽巴,市面上什麼都要憑票購買,伏特加根本買不到。克格勃人員在整個城市奔走,到處記錄人們的對話。人們一邊排著隊搶購,一邊還在爭吵:“政變了!國家會怎麼樣啊?”“你家裡還能翻出什麼東西?隻有一張空床了吧。還有伏特加。”“自由就是這樣結束了。”“啊哈!自由就像香腸一樣被切掉了。”“有誰還想嚼口香糖,還想抽萬寶路香煙啊。”“早就應該這樣啦!國家瀕臨崩潰!”“戈爾巴喬夫是猶大!他想把祖國拿。”“看來要流血了。”“我們不可能不流血……”“為了拯救國家,拯救黨,我們需要牛仔褲、漂亮的女內衣和香腸,而不是坦克。”“想要過好日子?去你的吧!別想了!”(沉默)
    一句話,人民在等待,等著看我們怎麼做。黨委圖書室的偵探小說到晚上全都沒有了,全都被拿走了。(笑)我們這些人本來是應該讀列寧著作而不是偵探小說的。列寧和馬克思的書,就是我們的聖經。
    我還記得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記者發布會,亞納耶夫的手一直在顫抖。他還在那兒為自己辯護:“戈爾巴喬夫值得尊敬……他是我的朋友……”他的眼睛都不敢跟人對視……看到他膽怯的眼神,我的心一下就沉下去了。這不是能夠成事的人,不是可以期待的人。他們是侏儒,是平庸的黨務官僚……靠他們哪兒能拯救國家!哪兒能拯救共產主義!他們誰都救不了……從電視屏幕上看,莫斯科的街道上已經是人山人海,人的海洋!在火車總站和城外的火車站,人民都在湧向莫斯科。葉利欽站到了坦克上,向人們分發傳單。“葉利欽!葉利欽!”人群像唱聖歌一樣齊聲高喊:“勝利了!”(她神經質地摩搓著臺布的邊緣)
    這桌布就是中國產的,整個世界充滿了中國商品。中國就是成功處理緊急狀態的國家……我們現在在哪兒?已經成了第三世界國家。那些曾經大喊 “葉利欽!葉利欽!”的人現在都去哪兒了?他們以為我們將要生活在和美國德國一樣的國家,其實是生活在哥倫比亞了。我們輸了,輸掉了國家……當時我們有一千五百萬共產黨員啊!黨是能夠做到的,但是人們背叛了它……一千五百萬黨員當中居然找不出一個領袖,一個都找不出來。而對方就有領導人,就是葉利欽!我們都輸光了!至少有一半的國民希望我們能勝利吧。現在這個國家沒有了,已經成了另一個國家。
    那些自稱共產黨員的人,突然宣稱他們從小就仇恨共產主義。他們放棄了自己的黨證。一些人是默默地把黨證交上來,還有一些人是砸著門進來的。也有人是夜晚悄悄溜進區黨委大樓,像小偷一樣。請來誠實地同共產主義告別吧,不要那樣偷偷摸摸。早上看門人打掃院子時,收集到很多黨證和共青團員證,用很大的玻璃紙袋裝著交給了我們。該怎麼處理呢?送到哪兒去?沒有任何上級指示,上面沒有信號,死一樣的沉寂。(她陷入沉思)這就是那個時代,人們開始改變一切,是一切,改得干淨徹底。一些人離開了,改變了他們的國籍;另一些人改變了信念和原則;第三種人改變了家裡的東西,改變了東西的質量,把舊蘇聯的產品扔掉,所有都買進口貨。“倒爺”啥都能整來:水壺、電話、家具、冰箱,從不知道什麼地方弄來的散裝零部件自己組裝。“我有博世洗衣機。”“我買了西門子電視機。”人人談論的都是松下、索尼、飛利浦……我遇到一個女鄰居,她為有了一個德國咖啡機而開心,又有些不好意思:“我太幸福了!”可是不久前,就在不久前,她還徹夜排隊購買阿赫瑪托娃的詩集呢,現在卻為一個咖啡機而瘋狂,為了一些破東西而開心……他們與黨證分手,就好像和什麼廢品告別似的。雖然很難相信,但是幾天之內真的一切都變了。就像你在回憶錄中讀到的,沙皇俄國隻有三天就消失了,蘇聯的共產主義也是一樣,都是幾天而已。人們在頭腦中還不能接受,真的,仍然有人把自己的小紅本黨證藏起來,用各種形式保存著。不久前,在一個朋友家裡,他們從牆壁的夾層中找出列寧半身像給我看。他們都在保留著,以為說不定突然間又可以拿出來了。共產黨一旦回來了,他們就會批戴上紅色領結。(沉默)我的書桌上放著幾百份退黨聲明,很快就當成垃圾運走了,在垃圾堆中腐爛。(她在桌上的文件夾中尋找什麼東西)我保存了一兩頁紙……終有一天人們會找我,要我把它們送交博物館。他們會來的……
    1 9 9 1 年8 月1 9 日,我照例來到區黨委。在走廊裡我就聽到各個樓層所有辦公室的收音機都開著。女秘書告訴我,“一號”(書記)讓我去他那兒一下。我過去了。“一號”的辦公室開著電視機,音量很高,他一臉愁容,坐在收音機旁邊,一會兒調到“自由電臺”,一會兒調到“德國之聲”和B B C ,有啥聽啥。桌上放著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名單。他對我說:“隻有瓦連尼科夫讓我尊敬,畢竟是將軍,在阿富汗打過仗。”這時,第二書記和組織部長陸續進來了,我們開始談話。“太恐怖了!會流血的。血流成河。”“不會所有人流血,但必須有人流血。”“早就該挽救蘇聯了。”“會堆尸如山啊。”“瞧吧,老戈玩砸了,終於有正常人出來了,將軍登場掌權了。胡鬧該結束了。”後“一號”發話了,決定不開每天上午例行的工作會議,有什麼可報告的?任何指令都無法執行了。當著我們的面,他又打電話給警察局問:“你們有什麼消息嗎?”“什麼消息都沒有。”大家接著談戈爾巴喬夫,他到底是真的病了,還是被逮捕了?結果呢,大家越來越傾向於第三種可能——戈爾巴喬夫和家人一起溜到美國去了,不然還有哪裡可去啊?
    我們就這樣整天坐在電視機和電話旁邊,心惶惶然:上面到底誰在掌握權力呢?大家都在焦急等待。實話告訴您,那時候我們隻有等待。一切都有些像赫魯曉夫被推翻時那樣。又開始回憶往事……當然現在的談話有了新主題——自由。自由是什麼?自由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就像猴子想戴眼鏡一樣,誰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到處都是小商小販,但是他們不需要精神啊。我記得前幾天遇到以前給我開車的司機,這可是一個精彩的故事……那個小伙子退役後直接就到我們區委了。當司機關繫廣路子多,他開心死了。但改革開始後,允許搞公司了,他就從機關離開去做生意。這樣一來,我簡直認不出他了:他剃一個光頭,穿皮夾克和成套的運動服。我明白那是他們這種人的標準服飾。他吹牛說他一天賺的錢超過區委書記一個月的工資。他做的是穩賺不賠的生意——牛仔褲。他和別人合伙租用了一家普通洗衣店,在那裡仿制名牌瓦倫基石磨牛仔褲。工藝很簡單(真是窮極智生):把普通廉價牛仔褲扔進氯漂白劑溶液中,裡面加上碎磚頭,煮上幾小時,在褲子上加上條紋、污漬、圖案,就成了抽像藝術。烘干後再貼上“西部牛仔”的標簽就成了。我忽然間產生一個念頭:如果一切都不變的話,這些個牛仔褲的“倒爺”很快就會來管理我們的,他們可是新經濟政策的產物啊!會由他們來提供所有人的喫穿用,不管這有多麼可笑。工廠建在地下室裡,產品就這樣出貨了!現在這個小伙子已經是百萬富翁或者億萬富翁了(對我來說一百萬和十個億是一樣的),還是國家杜馬議員,在加那利群島有一幢樓,在倫敦也有一幢樓。沙皇時代,在倫敦居住的是赫爾岑和奧加遼夫,現在變成了這些人,我們的“新俄羅斯人”……牛仔褲、家具和巧克力大王,還有石油大亨。
    晚上九點,“一號”再次召集大家到他辦公室開會。地區克格勃局長報告形勢,他談到人們的情緒。按照他的話說,人民是支持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沒有表現出憤怒,所有人都討厭戈爾巴喬夫。除了鹽巴,市面上什麼都要憑票購買,伏特加根本買不到。克格勃人員在整個城市奔走,到處記錄人們的對話。人們一邊排著隊搶購,一邊還在爭吵:“政變了!國家會怎麼樣啊?”“你家裡還能翻出什麼東西?隻有一張空床了吧。還有伏特加。”“自由就是這樣結束了。”“啊哈!自由就像香腸一樣被切掉了。”“有誰還想嚼口香糖,還想抽萬寶路香煙啊。”“早就應該這樣啦!國家瀕臨崩潰!”“戈爾巴喬夫是猶大!他想把祖國拿。”“看來要流血了。”“我們不可能不流血……”“為了拯救國家,拯救黨,我們需要牛仔褲、漂亮的女內衣和香腸,而不是坦克。”“想要過好日子?去你的吧!別想了!”(沉默)
    一句話,人民在等待,等著看我們怎麼做。黨委圖書室的偵探小說到晚上全都沒有了,全都被拿走了。(笑)我們這些人本來是應該讀列寧著作而不是偵探小說的。列寧和馬克思的書,就是我們的聖經。
    我還記得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記者發布會,亞納耶夫的手一直在顫抖。他還在那兒為自己辯護:“戈爾巴喬夫值得尊敬……他是我的朋友……”他的眼睛都不敢跟人對視……看到他膽怯的眼神,我的心一下就沉下去了。這不是能夠成事的人,不是可以期待的人。他們是侏儒,是平庸的黨務官僚……靠他們哪兒能拯救國家!哪兒能拯救共產主義!他們誰都救不了……從電視屏幕上看,莫斯科的街道上已經是人山人海,人的海洋!在火車總站和城外的火車站,人民都在湧向莫斯科。葉利欽站到了坦克上,向人們分發傳單。“葉利欽!葉利欽!”人群像唱聖歌一樣齊聲高喊:“勝利了!”(她神經質地摩搓著臺布的邊緣)
    這桌布就是中國產的,整個世界充滿了中國商品。中國就是成功處理緊急狀態的國家……我們現在在哪兒?已經成了第三世界國家。那些曾經大喊 “葉利欽!葉利欽!”的人現在都去哪兒了?他們以為我們將要生活在和美國德國一樣的國家,其實是生活在哥倫比亞了。我們輸了,輸掉了國家……當時我們有一千五百萬共產黨員啊!黨是能夠做到的,但是人們背叛了它……一千五百萬黨員當中居然找不出一個領袖,一個都找不出來。而對方就有領導人,就是葉利欽!我們都輸光了!至少有一半的國民希望我們能勝利吧。現在這個國家沒有了,已經成了另一個國家。
    那些自稱共產黨員的人,突然宣稱他們從小就仇恨共產主義。他們放棄了自己的黨證。一些人是默默地把黨證交上來,還有一些人是砸著門進來的。也有人是夜晚悄悄溜進區黨委大樓,像小偷一樣。請來誠實地同共產主義告別吧,不要那樣偷偷摸摸。早上看門人打掃院子時,收集到很多黨證和共青團員證,用很大的玻璃紙袋裝著交給了我們。該怎麼處理呢?送到哪兒去?沒有任何上級指示,上面沒有信號,死一樣的沉寂。(她陷入沉思)這就是那個時代,人們開始改變一切,是一切,改得干淨徹底。一些人離開了,改變了他們的國籍;另一些人改變了信念和原則;第三種人改變了家裡的東西,改變了東西的質量,把舊蘇聯的產品扔掉,所有都買進口貨。“倒爺”啥都能整來:水壺、電話、家具、冰箱,從不知道什麼地方弄來的散裝零部件自己組裝。“我有博世洗衣機。”“我買了西門子電視機。”人人談論的都是松下、索尼、飛利浦……我遇到一個女鄰居,她為有了一個德國咖啡機而開心,又有些不好意思:“我太幸福了!”可是不久前,就在不久前,她還徹夜排隊購買阿赫瑪托娃的詩集呢,現在卻為一個咖啡機而瘋狂,為了一些破東西而開心……他們與黨證分手,就好像和什麼廢品告別似的。雖然很難相信,但是幾天之內真的一切都變了。就像你在回憶錄中讀到的,沙皇俄國隻有三天就消失了,蘇聯的共產主義也是一樣,都是幾天而已。人們在頭腦中還不能接受,真的,仍然有人把自己的小紅本黨證藏起來,用各種形式保存著。不久前,在一個朋友家裡,他們從牆壁的夾層中找出列寧半身像給我看。他們都在保留著,以為說不定突然間又可以拿出來了。共產黨一旦回來了,他們就會批戴上紅色領結。(沉默)我的書桌上放著幾百份退黨聲明,很快就當成垃圾運走了,在垃圾堆中腐爛。(她在桌上的文件夾中尋找什麼東西)我保存了一兩頁紙……終有一天人們會找我,要我把它們送交博物館。他們會來的……
    ……


     


    《切爾諾貝利的祭禱》


    我是切爾諾貝利的見證者……它是二十世紀重要的事件之一,盡管可怕的戰爭和革命將使這個世紀永載史冊。災難雖已過去二十餘載,但有個問題至今縈繞在我心裡——我在見證什麼,過去還是未來?談論這個問題,很容易淪為老生常談……淪為危險的陳詞濫調……但在我看來,切爾諾貝利猶如新歷史的開端,它不僅是知識,也是預見,因為人類對自己與世界的認知產生了爭論。當我們談論過去或未來的時候,我們會將自己對時代的認知帶入其中,但切爾諾貝利不僅是一個時代的災難,散布於我們地球上的放射性核素,還將存留五十年,一百年,一萬年,甚至更長時間……從人類生命的角度說,它是永恆的。我們該怎樣理解它?我們可能了解破解我們尚不可知的恐懼的含義嗎?


    本書講的是什麼?我為何要寫它?


    本書並不是在寫切爾諾貝利,而是在寫切爾諾貝利世界。有關事件本身,已經有人寫過數千頁文字、拍攝過數十萬米的電影膠片。我所寫的,是那些被忽略的歷史,在地球和時光裡那些我們存留時悄悄留下的印記。我邊寫,邊搜集情感、思想、語言的日常生活。我想捕捉心靈的常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這裡的一切都不尋常,無論事件還是人,他們在努力適應新的生活空間。切爾諾貝利對他們而言,不是比喻,不是像征,它是他們的家園。藝術家多少次排演了《啟示錄》,表現不同版本的世界末日,現在我們纔真正地知道,生活是什麼樣子!令人難以想像。有人在災難發生一年後問我:“所有人都在寫,而你生活在這兒卻不寫,為什麼?”我那個時候不知道怎麼寫,用什麼方法寫,以及如何接近它。要是從前,我寫書的時候,會去觀察別人的痛苦,可是現在我和我的生命已成為事件的一部分,它與我融為一體,沒有距離。我那渺小的,湮沒於眾多歐洲國家中的祖國的名字,它已經變成魔鬼般的切爾諾貝利實驗室;而我們,白俄羅斯人,也成為切爾諾貝利人。現在無論我去哪裡,人們都會好奇地打量著我:“啊,您從那兒來?那裡怎麼樣?”當然可以很快寫本書,那種將來可以一本接一本出下去的書——那天夜裡電站發生了什麼,是誰的過錯,政府如何對世界和自己的人民隱瞞事故,用了多少噸沙子和水泥在死亡的呼吸之上建成石棺,——但是我卻被某種隱藏的力量攔住了,我的手被按住了。一種隱秘感。我們心中驟然升起的這種感覺籠罩了一切:我們的談話、行為和恐懼,可怕的事件,緊隨事件而發生的恐懼。所有人都產生了可以說出與不可說出的情感,因為我們觸踫了尚不可知的東西。切爾諾貝利是有待於我們破解的秘密,是未解讀的符號。或許,這是二十一世紀之謎,是對這個時代的挑戰。也就是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我們生活其中的政治、民族主義和新宗教的挑戰外,前面還有其他挑戰在等待我們。它們是更加兇殘和全面的挑戰,盡管它們暫時還隱於視線之外,但在切爾諾貝利之後已初露端倪……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夜……我們一夜之內便轉移到了另一段歷史中,我們完成了向新現實的躍進。它,這一現實原來不僅超越我們的知識,而且超越我們的想像。時代的聯繫被割裂了,過去突然變得軟弱無力,令人無所依托,無所不在的人類檔案中找不到開啟這扇門的鑰匙。我在那些天裡不止一次聽到:“我難以找到合適的詞句,來表達所看到的和所經歷的”,“此前誰也沒有對我講過這樣的事情”,“我沒在任何一本書中讀到過,也沒在一部電影中見過”。在災難發生的時代與我們開始談論災難的時代之間,存在著中斷,那是噤聲的時刻。所有人都記得……上面的某些部門做出某些決定,起草秘密指示,直升機飛上天空,大量軍事車輛沿路行進,下面的人提心弔膽地等待消息,活在小道消息中,但是所有人對重要的事都三緘其口——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找不到詞彙表達全新的情感,也找不到情感對應全新的詞彙,我們不善於表達,但逐漸沉浸於新思想的氛圍中。今天我們可以判斷當時的狀態,就是缺乏真相,想知道真相,理解所發生事件的意義。需要震撼的效果!我一直在尋找這個帶來震撼的人……他在講述全新文本……他的聲音穿透而出,如同穿過夢幻和囈語,如來自一個平行的世界。切爾諾貝利周邊的人開始了哲學思考,成了哲學家。教堂重又擠滿了人,來了很多信眾,以及不久前還是無神論者的人。他們在尋找物理和數學所不能給予的答案。三維世界敞開了,可我卻沒有遇到按著蘇聯唯物主義聖經發誓的無畏者。當那無窮盡的熾烈爆燃發生時,以傳統文化的熟悉方式培養的哲學家和作家沉默不語。在初的日子裡,有趣的事莫過於和老農談話,而不是和學者、官員及扛著大肩章的軍人。他們的生活中沒有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沒有互聯網,但是他們以某種方式將世界的全新圖景置於思維之中。並未毀滅。或許,我們已經可以對付軍事上的核事件,比如廣島發生的事,並對其采取相應的措施。然而,事故發生在非軍事的核設施上,而我們僅僅是二十世紀的人,且我們一如被教育的那樣相信,蘇聯核電站是世界上可靠的核電站,它們甚至能建在紅場上。軍事原子的表現是廣島和長崎,和平原子的表現就是家家戶戶的電燈。誰也沒料到,軍事原子與和平原子是雙胞胎、同謀者。我們已變得更加睿智,整個世界更加睿智,它在切爾諾貝利之後更加睿智。今天白俄羅斯人猶如活著的“黑匣子”,記錄著未來的信息,為所有人。


    這本書我寫了很久,差不多有二十年……我與電站的原工作人員、學者、醫務工作者、士兵、移民,以及疏散區居民見面和談話。對他們而言,切爾諾貝利是他們世界的主要內容,事故摧毀的絕不僅是土地和水,也毀壞了他們的內心和生活。他們曾講述,曾去尋求答案……我們曾在一起思考。他們總是很著急,擔心來不及,我那時還不懂,他們見證的代價是生命。“您記下來吧,”他們反復說,“我們沒弄懂目睹的所有事情,可要讓它們留下來。以後總會有人看到的,總會有人明白的……在我們死了以後……”他們沒有白白著急。現在很多人已經死去,但他們及時留下了記錄……


    我們所知道的有關驚悚與恐懼的一切,大都與戰爭與關。古拉格與奧斯維辛——歷史永遠是軍人和統帥的歷史,戰爭是恐怖手段。因此人們混淆了戰爭與災難的概念。在切爾諾貝利,我似乎看到所有戰爭的特點:士兵被派遣、居民被疏散、房屋被遺棄、生活的進程被阻斷。報紙上關於切爾諾貝利的消息中,通篇都是軍事詞彙:原子彈、爆炸、英雄們……很難理解我們正處於新的歷史之中——災難史開始了。但是人類卻不願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從來沒思考過這個問題,它隱身於人類熟悉的事物背後,隱藏在往事的背後。就連切爾諾貝利英雄紀念碑都像軍人的紀念碑……


    我次前往隔離區……


    花園裡都開了花,小草在太陽下閃爍著快樂的光,鳥兒在歌唱。如此熟悉的……熟悉的……世界。我的個念頭是:一切都在原地,一切盡如平常。還是那樣的土地,那樣的水,那樣的樹,形狀、顏色和氣味永恆不變,誰都無法去改變。可是天就有人警告我說:不能摘花,好不要坐在地上,不要喝泉水。傍晚,我看到牧人想把疲倦的牲口趕到河裡,但是牛群走到水邊便立即掉頭而去,它們似乎悟出了危險。有人告訴我,貓已經不喫死老鼠了,而它們無處不在:在田野中,在院子裡。無處不隱匿著死亡,但已是另外一種死亡,它戴著新面具,長著新面孔。人們措手不及,就像寵物似的毫無準備,器官無法發揮它們的天然功能——它們的存在是為了看見、聽見和觸摸,而這已經不可能了,眼睛、耳朵和手指派不上用場。他們聽不到,看不見,因為輻射是無色無味,沒有實體的。我們終生打仗或備戰,對戰爭了如指掌,突然,敵人的形態變了。我們有了另外一種敵人,一群敵人。……青草被割倒,魚和野獸被捕殺。蘋果……我們周邊的世界,原本溫柔而美好的世界,如今卻令人充滿恐懼。老人們被疏散到遠方時,尚未想到這就是永別。他們舉頭望天:“太陽在照耀……沒有煙塵,沒有毒氣,也沒有槍炮聲。難道這就是戰爭嗎?可我們成了難民……”這熟悉的……陌生的世界。


    如何理解我們身在何處,我們身上發生了什麼?現在,這裡無人可問……


    在隔離區周圍,無數的軍事設備令人震驚。士兵們裝備著嶄新的自動步槍列隊行進,全副武裝。不知為什麼,令我記憶猶新的不是直升機和裝甲運兵車,而是武器,在隔離區攜帶武器的人……他要向誰開槍?防御誰?防御物理定律?防御看不見的微粒?向被污染的土地和樹木開槍嗎?可是克格勃就曾在電站裡上班啊。他們在尋找間諜及破壞分子,有傳言說,事故是西方特工策劃的,目的是顛覆社會主義陣營,要提高警惕。


    這是戰爭的畫面……戰爭文化就這樣在我眼前崩潰了。我們進入了不透明的世界,在那裡,惡不再向人解釋什麼,不暴露自己,也不循規蹈矩。


    我看見,前切爾諾貝利人是如何變成了切爾諾貝利人。


    不止一次看見……這裡有值得思考的事。我聽到過一種觀點:天夜裡在核電站救火的消防員以及救災人員的舉動,無異於自殺,集體自殺。救災人員沒有專用工作服的保護,被無條件地派到“已經死亡”的地方工作,被隱瞞了吸收高劑量輻射的事實。然而他們不計較這些,死前還對獲得的政府獎狀和獎章喜不自勝……更有很多人未及授予就死了。他們到底是誰,是英雄還是自殺者?是蘇聯思想和教育的犧牲品嗎?他們隨著時光流逝而被淡忘,但他們拯救了自己的國家,拯救了歐洲。我僅在瞬間想像過一個畫面:假如其他三座反應堆也發生了爆炸……


    他們是英雄,新歷史的英雄。他們堪比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滑鐵盧戰役的英雄,但是他們所拯救的重要者,莫過於他們的祖國,他們拯救了生活本身。那個生活的時代,鮮活的時代。人把切爾諾貝利拋給一切,拋給上帝的世界,那裡除了人,還有數以千計的其他生命,動物和植物。我去找救災人員,聽他們講述,他們(批,也是次)是如何從事全新的人類和非人類的工作——將土掩埋在地裡,就是說將受污染的土層與其中的住客——甲蟲、蜘蛛和幼蟲一起埋入水泥槽裡。各種各樣的昆蟲,它們的名字甚至不為人知。他們對死亡完全是另一番理解,它擴展到萬物身上——從鳥兒到蝴蝶。他們的世界已是另外一個世界——生命的新法則,新責任和新的負罪感。他們的講述中經常出現時間的主題,他們常說“次”,“再也沒有”,“永遠”。他們還回憶起驅車前往荒蕪的鄉村,在那裡見到孤獨的老人不願隨大家離去要麼就是後來又從外鄉返回。他們夜晚就著松明之光,用大鐮刀除草,使小鐮刀收割,用斧子砍伐樹林,念念有詞地祭拜野獸和鬼神,向上帝祈禱。人們像二十年前一樣生活,而在頭頂某個地方,宇宙飛船正在翱翔。時間咬了自己的尾巴,開頭與結尾連在了一起。切爾諾貝利屬於曾在那裡駐足,卻並不在切爾諾貝利結束一生的人。他們並非從戰爭中歸來,而是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我明白了,他們有意識地將苦難完全轉化為新知識,饋贈於我們:請你們注意,你們將來應該用這些知識做點兒事情,應該利用它。


    切爾諾貝利英雄紀念碑,就是那座人造石棺,他們將核子之火掩埋其中。這是二十世紀的金字塔。


    切爾諾貝利土地上的人可憐,動物更可憐……我沒瞎說。在輻射區的居民遷走以後發生了什麼?古老的鄉村和放射物質掩埋處,成了動物墓地。人類隻拯救了自己,卻出賣了其他動物。人走後,好多個分隊的士兵和獵手開進村莊,射殺了所有動物。狗撲向有人聲的地方……還有貓……馬什麼也不明白……它們毫無過錯——無論走獸還是飛禽,它們都默默死去,這就更加可怕。當年墨西哥的印第安人,甚至我們信仰基督教以前的祖先羅斯人在殺生充饑的時候,都曾請求走獸飛禽的原諒。在古埃及,動物有權投訴人類。金字塔中保存的一張莎草紙上寫著:“未見公牛對N 的投訴。”埃及人在死者去天國之前念的祈禱詞中,竟有這樣的詞句:“我一頭牲口也沒欺負過。我沒有搶過動物一粒糧食和一棵草。”


    切爾諾貝利的經驗何在?它使得我們轉向“其他的”沉默與神秘的世界了嗎?


    有一次,我看見士兵進到村民疏散的村子,開始射擊……


    動物無助地嘶叫……它們發出各種聲音的嘶叫……《新約》裡有這樣的描述:耶穌基督來到耶路撒冷教堂,看到那裡有些準備用於獻祭儀式的牲畜,它們被割斷了喉嚨,鮮血淋漓。耶穌喊道:“……你們將祈禱的房子變成了強盜的牲口棚。”他本可以補充說——變成了屠宰場……對我而言,留在隔離區的數百座動物墳場,也是古老的多神教廟宇。可是這裡敬拜的是諸神中的哪一個?科學與知識之神還是火神?在這個意義上,切爾諾貝利遠甚奧斯維辛集中營和科雷馬集中營,也甚於納粹大屠殺。此乃末路,趨於虛無。


    我用另一種眼光環顧世界……弱小的螞蟻在地上爬行,此刻它離我很近。鳥兒從天空飛過,它也離得很近。我和它們之間的距離正在縮小,之前的鴻溝消失了。一切都是生命。


    同樣的話):“我早晨來到花園,好像缺點兒什麼,缺一種熟悉的聲音。一隻蜜蜂都沒有……一隻蜜蜂的聲音都聽不到!一隻都聽不到!怎麼啦?怎麼回事?第二天它們也沒有飛回來。第三天也沒有……後來我們纔得到通知,附近的核電站發生了事故。但是很長時間內,我們一無所知。蜜蜂知道,可我們不知道。現在如果出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