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老北大講義- 中國史學通論·中國文學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市場價】
    83-121
    【優惠價】
    52-76
    【作者】 朱希祖,林傳甲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理論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872630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38726305
    叢書名:老北大講義

    作者:朱希祖,林傳甲著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5月 


        
        
    "

    編輯推薦
    因為有了這套講義,纔促生了中華教育的聖地;因為有了這套講義,纔規範了中華學子的心路;因為有了這套講義,纔強化了中華學術的骨骼;因為有了這套講義,纔延續了中華文化的血脈! 
    內容簡介
    《中國史學通論》是在中國史學史方面早的講義,在此之前,還沒有人在大學講堂裡繫統講授這類內容。
    《中國文學史》內容涉及文字音韻訓詁、文章修辭寫作、文體文法、文學與國家、地理、考古、外交之關繫、文章中德學之養成關繫等,體例相當混雜。雖說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文學史,但由這本書作為開端,促進了新的文學秩序的形成,確實是有開創意義的著作。
    作者簡介
    朱希祖(1879~1944),一代史學大家、南明史研究權威,他既繼承了老師章太炎的治史精華,又對西洋史學理論寬容地吸收,既重視歷史史實的考據,又強調歷史哲學的重要,這在新史學的建設中,就方法論而言,代表了一種正確的治學方向,在中國史學史的早期研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
    目錄
    中國史學通論
    中國史學之起源
    一史字之本誼
    二有文字而後有記載之史
    三再論書記官之史
    四 未有文字以前之紀載
    五再論追記偽托之史
    六論歷史之萌芽上
    七論歷史之萌芽下
    中國史學之派別
    一編年史
    二 國別史
    三傳記
    四政治史與文化史中國史學通論
    中國史學之起源
    一史字之本誼
    二有文字而後有記載之史
    三再論書記官之史
    四 未有文字以前之紀載
    五再論追記偽托之史
    六論歷史之萌芽上
    七論歷史之萌芽下
    中國史學之派別
    一編年史
    二 國別史
    三傳記
    四政治史與文化史
    五正史
    六紀事本末
    附錄
    一 太史公解
    二漢十二世著紀考
    中國文學史
    篇古文籀文小篆八分草書隸書北朝書唐以後正書之變遷
    一論未有書契以前之世界
    二論書契創造之艱難
    三論書契開物成務之益
    四論五帝三王之世古文之變遷
    五古文藉許書而存
    六 六書之名義區別
    七六書之次第
    八古文籀文之變遷
    九籀文以後之變遷
    十 大篆小篆之變遷
    十一傳說文之統繫
    十二篆隸之變遷
    十三篆隸與八分之別區
    十四隸草之變遷
    十五北朝南朝文字之變遷
    十六唐以後正書之變遷
    第二篇古今音韻之變遷
    一群經音韻
    二周秦諸子音韻
    三漢魏音韻
    四六朝音韻
    五經典釋文音韻
    六廣韻
    七唐韻
    八集韻
    九宋禮部韻
    十平水韻
    十一翻切
    十二字母
    十三雙聲
    十四六朝反語
    十五三合音
    十六 東西各國字母
    十七明諸家音韻之學
    十八國朝顧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引之諸家音韻之學
    第三篇古今名義訓詁之變遷
    一虞夏商周名義訓詁之變遷
    二列國風詩名義訓詁之變遷
    三春秋戰國名義訓詁之變遷
    四 爾雅兼收周秦諸子之名義訓詁
    五秦始統一名義訓詁之變遷
    六 方言之訓詁名義變遷繁
    七釋名考經籍名義可據
    八廣雅萃集漢儒箋注名義訓詁
    九唐顏師古匡謬正俗
    十 南唐徐鉉說文新附字
    十一陸佃埤雅之名義
    十二朱子究心名義訓詁之據
    十三 宋儒名義訓詁之疏密
    十四駢雅之潤色詞章
    十五天算家名義訓詁之變遷
    十六地輿家名義訓詁變遷
    十七 制造家名義訓詁之變遷
    十八古人名義訓詁不可拘執
    第四篇古以治化為文今以詞章為文關於世運之升降
    一皇古治化無征不信
    二虞唐治化之文
    三夏後氏治化之文
    四殷商治化之文
    五豳岐治化之文
    六文武治化之文
    七 闕裡治化之文
    八鄒孟治化之文
    九荀子治化之文
    十秦始皇治化之文
    十一漢以後治化詞章之分
    十二六朝詞章之濫
    十三唐人以詞章為治化
    十四五代之治化所在
    十五遼金治化之文不同
    十六治化之廣狹詞章之工拙
    十七 明人之治化詞章誤於帖括
    十八論治化詞章並行不悖
    第五篇修辭立誠辭達而已二語為文章之本
    一孔門教小子應對之法
    二六年教以數與方名之法
    三聞一知二之捷法
    四舉一反三之捷法
    五反言以達意之法
    六虛字聯絡實字達意法
    七虛字承轉實字達意法
    八虛字分別句讀以達意法
    九虛字以為發語詞達意法
    十虛字為語助詞達意法
    十一虛字語助詞用為疑問法
    十二虛字用於形容詞法
    十三虛字用為贊嘆詞法
    十四修辭分別雅俗異同法
    十五修辭必求明密法
    十六修辭當知顛倒成文法
    十七修辭引用古人成語法
    十八修辭勿用古字古句法
    第六篇古經言有物言有序言有章為作文之法
    一 高宗純皇帝之聖訓
    二言有物之大義
    三總論篇章之次序
    四初學章法宜分別綱領條目
    五初學章法宜先明全章之意
    六初學章法宜立柱分應
    七初學章法宜因自然次第
    八初學章法宜知層疊進退
    九初學章法宜知承接收束
    十初學章法宜知首尾照應
    十一初學章法宜知引用譬喻
    十二初學章法宜知調和音節
    十三初學擴充篇幅捷法
    十四初學篇法宜一意貫注
    十五初學篇章宜分別文之品致
    十六治事文之篇法
    十七紀事文之篇法
    十八論事文之篇法
    第七篇群經文體
    一經籍為經國經世之治體
    二周易言像數之體
    三周易文言之體
    四周易支流之別體
    五尚書今古文辨體
    六 尚書家為古史正體
    七 禹貢創地志之體
    八洪範為經史之別體
    九詩序之體
    十三百篇兼備後世古體近體
    十一淫詩辨正
    十二周官為會典之古體
    十三儀禮為家禮之古體
    十四禮記創叢書之體
    十五春秋創編年之體
    十六三傳辨體
    十七經學隨時而變體
    十八皇朝經學之昌明
    第八篇周秦傳記雜史文體
    一逸周書為別史創體
    二大戴禮為傳記文體
    三周髀創天文志歷志之體
    四國語創戴記之體
    五 國策兼兵家縱橫家輿地家諸體
    六世本創族譜之體
    七 竹書紀年仿春秋之體
    八 山海經與禹貢文體異同
    九穆天子傳非本紀體
    十七經緯文體之大略
    十一神農本草創植物教科書文體
    十二黃帝素問靈樞創生理學全體學文體
    十三 司馬法創兵志之體
    十四 家語與論語文體之異同
    十五孔叢子創世家之體
    十六晏子春秋創諫疏奏議之體
    十七 呂氏春秋創官局修書之體
    十八漢以來傳記述周秦古事之體
    第九篇周秦諸子文體
    一管子創法學通論之文體
    二孫子創兵家測量火攻各法文體
    三吳子文體見儒家尚武之精神
    四九章算術文體之整潔
    五墨子發明格致新理之文體
    六老子創哲學家衛生學家之文體
    七莊子文體真偽工拙之異同
    八列子創中國佛教之文體
    九文子之文體冗雜
    十 商君書創變法條陳之文體
    十一韓非子創刑律之文體
    十二公孫龍子創辨學之文體
    十三鬼谷子創交涉之文體
    十四鷂冠子不立宗派家之文體
    十五屈子離騷經文體之奇奧
    十六諸子偽書文體之近於古者
    十七諸子佚文由近入輯錄之體
    十八學周秦諸子之文須辨其學術
    第十篇史漢三國四史文體
    一史記為經天緯地之文
    二史記通六經自成一家之文體
    三 史記本紀世家文體之辨
    四 史記世家列傳文體之辨
    五史記十表創統計學之文體
    六 史記列傳文體之奇特
    七褚少孫裴駟司馬貞張守節諸家增補史記文體
    八歸震川評點史記之文體
    九漢書仿史記之文體
    十漢書地理志之文體
    十一漢書藝文志之文體
    十二漢書西域傳文體
    十三班昭續成漢書八表並天文志之文體
    十四後漢書紀傳後附論贊之文體
    十五司馬彪續漢書志之文體
    十六三國志文體之創例及正統所在
    十七裴松之注三國志之創例
    十八讀史勿為四史所限
    第十一篇諸史文體
    一晉書文體為史臣奉敕纂輯之始
    二宋書文體皆因前人之作
    三南齊書文體多諛辭
    四 梁書陳書文體成一家之言
    五魏書文體惟官氏志要
    六北齊書文體自成一家規模獨隘
    七 北周書文體欲復古而未能
    八隋書文體明備十志尤稱精審
    九南北史仿史記紀傳之文體
    十新舊唐書文體之異同
    十一 舊五代史文體仿三國志新五代史文體仿史記
    十三宋史文體之繁舛
    十三遼史文體之簡要
    十四金史文體中交聘表善
    史文體多疏舛
    十六明史文體集史裁之大成
    十七 編年文體溫公通鋻似左氏朱子綱目似公谷
    十八三通文體之異同
    第十二篇漢魏文體
    第十三篇南北朝至隋文體
    第十四篇唐宋至今文體
    第十五篇駢散古合今分之漸
    第十六篇駢文又分漢魏六朝唐宋四體之別
    在線試讀
    中國史學通論
    中國史學之起源
    二有文字而後有記載之史
    《說文序》雲:“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尋許君此說,出於《世本》。《世本》今亡,《廣韻》九魚沮下引《世本》雲:“沮誦倉頡作書,並黃帝時史官”。倉頡作書,古書有傳述者多,可無疑義,如荀子《解蔽篇》雲:“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韓非子《五蠹篇》雲:“吉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倉頡固以知之矣”。(私當作厶,私為假字)。《呂氏春秋·君守篇》雲“倉頡造書”惟稱倉頡為黃帝史官,異說紛歧,足滋疑難。茲博采眾說,折中一是,亦研究史學發生之一要義也。
    倉頡時代,說者不同。《尚書序》孔穎達《正義》日:“《世本》雲,‘倉頡作書’”,司馬遷、班固、韋誕、宋忠、傅玄皆雲“倉頡,黃帝之史官也”。(一)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雲“古之王也”。(二)徐整雲“在神農黃帝之間”。(三)譙周雲,“在炎帝之世”。(四)衛氏雲,“當在庖犧蒼帝之世”。(五)慎到雲,“在庖犧之前”。(六)張揖雲,“倉頡為帝王,生於禪通之紀。(七)張揖之說,出於《廣雅》。《廣雅》雲“自開闢至獲麟,二百六十七方歲,分為十紀,則大率一紀二十七萬六千年。十紀者,九頭一,五龍二,攝提三,合雒四,連通五,序命六,循飛七,因提八,禪通九,流訖十”。據《廣雅》所說,則倉頡之生,在獲麟前二十七萬六千年餘。其說怪焉,出於緯書,不足措信。崔璦等說,但雲古之王而不言時代。亦不足辨。衛氏言在庖犧蒼帝之世,則在庖犧後,慎到著《慎子》,雲在庖犧前。他若徐整、譙周之說,與司馬遷等說。不相舛牾,蓋一則言其生在黃帝以前,一則言其官在黃帝之世也。
    綜上七說,惟慎到司馬遷等說,有辯論之價值。司馬遷等說與許慎說同出於《世本》。《世本》與《慎子》皆出於戰國時,其說均古。二、說孰是,則又須考定造字之年代以斷定之矣。中國史學通論
    中國史學之起源
    二有文字而後有記載之史
    《說文序》雲:“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尋許君此說,出於《世本》。《世本》今亡,《廣韻》九魚沮下引《世本》雲:“沮誦倉頡作書,並黃帝時史官”。倉頡作書,古書有傳述者多,可無疑義,如荀子《解蔽篇》雲:“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韓非子《五蠹篇》雲:“吉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倉頡固以知之矣”。(私當作厶,私為假字)。《呂氏春秋·君守篇》雲“倉頡造書”惟稱倉頡為黃帝史官,異說紛歧,足滋疑難。茲博采眾說,折中一是,亦研究史學發生之一要義也。
    倉頡時代,說者不同。《尚書序》孔穎達《正義》日:“《世本》雲,‘倉頡作書’”,司馬遷、班固、韋誕、宋忠、傅玄皆雲“倉頡,黃帝之史官也”。(一)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雲“古之王也”。(二)徐整雲“在神農黃帝之間”。(三)譙周雲,“在炎帝之世”。(四)衛氏雲,“當在庖犧蒼帝之世”。(五)慎到雲,“在庖犧之前”。(六)張揖雲,“倉頡為帝王,生於禪通之紀。(七)張揖之說,出於《廣雅》。《廣雅》雲“自開闢至獲麟,二百六十七方歲,分為十紀,則大率一紀二十七萬六千年。十紀者,九頭一,五龍二,攝提三,合雒四,連通五,序命六,循飛七,因提八,禪通九,流訖十”。據《廣雅》所說,則倉頡之生,在獲麟前二十七萬六千年餘。其說怪焉,出於緯書,不足措信。崔璦等說,但雲古之王而不言時代。亦不足辨。衛氏言在庖犧蒼帝之世,則在庖犧後,慎到著《慎子》,雲在庖犧前。他若徐整、譙周之說,與司馬遷等說。不相舛牾,蓋一則言其生在黃帝以前,一則言其官在黃帝之世也。
    綜上七說,惟慎到司馬遷等說,有辯論之價值。司馬遷等說與許慎說同出於《世本》。《世本》與《慎子》皆出於戰國時,其說均古。二、說孰是,則又須考定造字之年代以斷定之矣。
    《易繫辭》雲,“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說文序》雲:“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像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像。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為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義,萬品以察。”許君斷定庖犧至神農時,皆為結繩而治,庖犧作八卦,垂憲像,始刻畫卦文,為造字之先導;至黃帝時,乃造書契,盡刻畫之能事,次序井然,合乎進化之理。司馬遷作《史記》,《本紀》起於黃帝。而其《貨殖傳》又雲,“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己。”蓋亦以有文字而後有史,故起黃帝,神農以前為結繩之世,故謂不可知。尋司馬遷、許慎之說,皆本於《莊子》。莊子《胠篋篇》雲,“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案黃帝亦稱軒轅氏,此軒轅氏在黃帝前。)赫胥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結繩為記事之發端,亦為史之權輿,惜其法式今已不傳。然觀外國記載,謂:“中國以外諸民族,亦往往行之。……
    書摘插畫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