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中國當代文學六十年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學理論
    【市場價】
    396-576
    【優惠價】
    248-360
    【作者】 程光煒,孟繁華,陳曉明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學理論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645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純質紙
    包裝:平裝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301264553
    叢書名:當代文學史研究叢書
    作者:程光煒,孟繁華,陳曉明著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

    編輯推薦
    《中國當代文學六十年》:三位學者深入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核心又各有側重,以對當代文學六十年的各自表述,為我們進入和把握這筆還在被不斷豐富的精神遺產提供了不同的著眼點。 
    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文學六十年》為程光煒、孟繁華和陳曉明三位學者各自對當代文學史的描述與建構。程光煒采用在政治史框架裡描述當代文學的傳統方法,側重於以作家或作家群體為線索,在與中國不同時期政治氣候的對照中呈現當代文學的發展軌跡;孟繁華抽取當代文學發展中的典型案例,提綱挈領地勾連其標志性變化,以此探究和概括不同時期的民族心理,將當代文學納入民族心史的整體敘述中;陳曉明在反思當代文學曲折歷程的同時,強調中國當代文學在現代性進程中的獨特經驗,以思想史貫穿文學史,追溯和還原其發展變化的邏輯線索。
    作者簡介
    程光煒,江西婺源人,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朦矓詩實驗詩藝術論》《文學講稿:“八十年代”作為方法》《雨中聽楓》《當代文學的“歷史化”》和《文化的轉軌》等。

    孟繁華,山東鄒縣人,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所長。著有《眾神狂歡: 當代中國的文化衝突問題》《1978:激情歲月》《夢幻與宿命》《堅韌的敘事:新世紀文學真相》《文學革命終結之後――新世紀文學論稿》等。

    陳曉明,福建光澤人,北京大學中文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無邊的挑戰》《解構的蹤跡:歷史、話語與主體》《不死的純文學》《德裡達的底線》《中國當代文學主潮》《守望剩餘的文學性》《眾妙之門》等。
    目錄
    “當代文學史研究叢書”總序

    民族心史:中國當代文學六十年孟繁華/
    引言
    上編紅色年代:社會主義的文學實踐
    一文化領導權的確立
    二海峽兩岸的“文學戰線”
    三初期社會主義文學的實踐與“試錯”
    四從“鄉土文學”到“農村題材”
    五“紅色經典”的確立
    六“青春寫作”與《青春之歌》
    七激進時期的“邊緣”文學
    八戲劇的“現代化”
    九“一陣風雷驚世界”:“文革”時期的文學“當代文學史研究叢書”總序



    民族心史:中國當代文學六十年孟繁華/

    引言

    上編紅色年代:社會主義的文學實踐

    一文化領導權的確立

    二海峽兩岸的“文學戰線”

    三初期社會主義文學的實踐與“試錯”

    四從“鄉土文學”到“農村題材”

    五“紅色經典”的確立

    六“青春寫作”與《青春之歌》

    七激進時期的“邊緣”文學

    八戲劇的“現代化”

    九“一陣風雷驚世界”:“文革”時期的文學

    中編激情歲月:新時期文學的變革

    一1978年與新時期文學

    二人道主義的話語實踐

    三現代主義與東方化

    四“歸來者”的文學

    五潮流之外

    六先鋒文學及其終結

    七分化的文學

    下編千座高原:新世紀文學的狂歡

    一世紀之交的文學景觀

    二女性文學的崛起

    三政治文化與“官場小說”

    四鄉村中國的多重歷史

    五被復興的“傳統”

    六中篇小說

    七網絡文學與80後、90後文學

    八文學與公共事務



    當代文學六十年程光煒/

    緒論

    上編當代文學“前三十年”

    **章 文學與歷史的概述

    第二章進入前沿的“解放區作家”

    一趙樹理的小說

    二柳青的《創業史》

    三郭小川、賀敬之、何其芳等作家

    第三章衰落或轉型的“國統區作家”

    一郭沫若、茅盾的生活和寫作

    二巴金、老舍、曹禺的生活和寫作

    三瀋從文的命運

    四臧克家的成功“轉型”

    第四章“紅色經典”的締造

    一梁斌與《紅旗譜》

    二羅廣斌、楊益言與《紅岩》

    三楊沫與《青春之歌》

    第五章崛起的工農兵作者

    一李準和《李雙雙小傳》

    二浩然和《艷陽天》

    三蔣子龍和《機電局長的一天》

    第六章“百花時代”青年作家

    一王蒙和《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

    二宗璞和《紅豆》

    第七章孫犁等其他作家

    一孫犁的小說

    二蕭也牧的《我們夫婦之間》

    第八章“文革”文學的展開方式

    下編當代文學“後三十年”

    第九章當代文學在80年代的“轉型”

    一從“十七年文學”到“新時期文學”

    二“中國作協”和“社科院文學所”

    三“文學運動”的式微

    四外國文學翻譯與先鋒文學思潮

    第十章90年代文學和新世紀文學

    一“《廢都》批判”與90年代文學

    二“人文精神”討論

    第十一章 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文學

    一“傷痕文學”一代

    二“爭鳴作品”及其作家

    第十二章“1985”後文學的多種實驗

    一“尋根小說”一代

    二“先鋒文學”一代

    三“新寫實小說”一代

    第十三章90年代和新世紀文學

    第十四章“後三十年”的重要作家

    一賈平凹的小說

    二王安憶的小說

    三莫言的小說

    四餘華的小說

    五路遙小說的“邊緣化”



    壯懷激烈:中國當代文學六十年陳曉明/



    引言

    上篇開創與清除:“新中國”文學的披荊之路

    一革命文學方向的確立與主體建構

    二開創與清除:文學的建制化與文化領導權

    三革命與快感:農村階級鬥爭的文學圖譜

    四宏大的建構:革命歷史敘事的展開

    五邊緣處的遺漏:歷史之外的個人情感

    六歷史中的個體:具體化的革命史及其傳奇化

    七超我與小我:共和國的抒情主人公

    八歷史化的極限:“文革”時期的文學

    中篇恢復與變革:新時期的文學

    一傷痕的展示:撥亂反正後的歷史反思

    二朦矓詩:從地下到新的時代的號角

    三重建主體的理想主義:改革文學與知青文學

    四假想的超越:現代派與尋根派

    下篇轉:後新時期之後的文學流向

    一形式的突破:先鋒派小說及其後現代性

    二中心的解體:從新寫實到晚生代

    三語詞的烏托邦:90年代的詩歌

    四女性主義寫作表征的文化與美學意向

    五自在寫作的邊緣空間

    六鄉土敘事的轉型與漢語文學的可能性
    前言
    民族心史:中國當代文學六十年
    孟繁華
    引言

    新中國60年的歷史就這樣呼嘯而過,談笑間便是60年。但是,感慨不能替代歷史敘述。當我們回望60年文學歷史的時候,因其激變的速度和復雜的線索不僅深感千頭萬緒,而且也深懷矛盾和猶疑不決。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我們如果稍加駐足,對它的敘述就會格外漫長。因此,60年的文學歷史發展,既有“風卷紅旗過大關”的歷史“合目的性”的一面,也有“萬花紛謝一時稀”的曲折迂回。社會歷史的發展與文學發展就是這樣糾結纏繞在一起,這就是中國當代文學“不確定性”的現代性過程。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嶄新的文學歷史。
    民族心史:中國當代文學六十年

    孟繁華

    引言



    新中國60年的歷史就這樣呼嘯而過,談笑間便是60年。但是,感慨不能替代歷史敘述。當我們回望60年文學歷史的時候,因其激變的速度和復雜的線索不僅深感千頭萬緒,而且也深懷矛盾和猶疑不決。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我們如果稍加駐足,對它的敘述就會格外漫長。因此,60年的文學歷史發展,既有“風卷紅旗過大關”的歷史“合目的性”的一面,也有“萬花紛謝一時稀”的曲折迂回。社會歷史的發展與文學發展就是這樣糾結纏繞在一起,這就是中國當代文學“不確定性”的現代性過程。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嶄新的文學歷史。



    當代文學不是突如其來的一個歷史,它的發生有一個“歷史化”的過程,這裡不僅有20世紀中葉以來中國社會實踐和文化實踐作為它必要的語境和規約條件,需在“歷史化”的過程中完成必要的資源準備,同時,歷史敘事也需在形式中訴諸意識形態的功能。因此,當代文學是不可能離開上述條件的。20世紀40年代前後,是中國社會生活*為動蕩的時期,或者說從這個時代一直到1949年,中國一直處於戰爭狀態。抗日救國和解放全中國是這一時期不同時段的社會主題詞。戰爭不僅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生活,同時也改變了中國新文學原有的發展進程。因此,無論是國統區還是解放區,進步文學和革命文學都表達了它對中國社會歷史進程的深切關懷,對中國現實的深切憂患。中國當代文學與現實建立的密切聯繫,是有其深刻的歷史傳統和復雜的社會原因的。這一社會實踐和文化實踐的語境,作為文學發展的規約性條件,進入當代中國之後得到繼承和發展是有其歷史合理性的。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建國後對現代文學的歷史敘事,纔遮蔽了主流文學之外的文學現像和作家作品。對“非主流”作家的“重新發現”,是後來社會和文化實踐條件發生變化之後的事情。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社會和文化實踐條件對文學史敘述的限制和規約。



    中國當代文學離不開現代中國文學和文化作為必要的資源準備;或者說現代文學所具有的多樣化形態,在當代中國總是以不同的方式或隱或顯地得到表達。那一時代的中國處在不同的狀態之中,不僅有解放區、國統區,還有“淪陷區”。不同地區的文學存在著明顯不同的特征。雖然解放區的文學在建國後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但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現代文學大師,所取得的文學成就仍然在當代產生著重要和積極的影響。特別是他們重要的、被認同的作品,被選進了不同的文學選本和課本,文學教育本身就是對他們文學精神、觀念乃至形式的傳播和學習過程。他們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進步和戰鬥的文學精神,以及對文學多種形式積極、有效的探索,始終是當代文學重要的遺產和資源。



    40年代前後,中國共產黨在陝甘寧邊區建立並鞏固了自己的根據地,建立了邊區政府。在這塊像征著中國未來和希望的土地上,在新的意識形態的引導下,延安進步、革命的文藝家進行了全新的文藝實踐。這個實踐當然是在文藝思想指導下進行的。也從這個時代開始,“新文化猜想”成為成熟的思想的一部分。應該說,延安時代的文藝實踐,為我們提供了在“新文化猜想”指導下創作出來的*初的範本:《白毛女》《王貴與李香香》《小二黑結婚》《漳河水》《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暴風驟雨》等,塑造了中國*初的活潑朗健的農民形像和基層革命者的形像。在這些作品“歷史化”敘述的過程中,也完成了這些作品的“經典化”過程。這個時期奠定的文學創作方向一直延續到“文革”時期。也隻有通過這個歷史過程,文學藝術不斷淨化、純粹、透明的要求,纔能夠得以實現;隻有用這樣的標準塑造的生活和文學藝術,纔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的。進入共和國之後,“戰時”的文藝主張被移置到和平時期,局部地區的經驗被放大到了全國。社會主義雛形時期的文學終於在社會主義時代被全面推廣。因此,當代文學的發生,應該始於40年代初期的延安革命文藝。當代文學的基本來源,同樣是延安時期的革命文藝。



    當代文學作為一個學科的建立,比當代文學的發生要晚許多年。這不僅在於“歷史”與“敘述”不能平行進行的技術性困難,重要的是,當代文學也需要在形式的敘事中實現其意識形態的功能。因此,歷史的原貌就“呈現”的意義而言是不可能的。“歷史”就是“史家”的歷史。文學史家在他的歷史著作中“建構”他的“歷史”時有意忽略和強調的“史實”,已經是其歷史觀的一種表達形式。當代文學史除了它的對像、範疇不同,其觀念和敘述性,也就是它隱含的“虛構”成分同其他歷史著作是沒有區別的。但也正因為如此,文學史就可以因其敘述主體觀照方式的不同,而將其寫成“語義審美的歷史”“文學活動的歷史”“文學本體建構的歷史”“文學生產發生的歷史”“文學傳播與接受的歷史”“民族精神衍變的歷史”“文學風格史”,等等。這些“歷史”並不完全等同於歷史,它隻是史家“歷史敘事”的不同形式。這裡將中國當代文學60年稱為“民族心史”,當然也隻是文學史敘述的一種形式。





    當代文學六十年

    程光煒

    緒論



    人生如夢,筆者恍然已五十有餘矣。身在“當代”說“當代”,真有痴人說夢的荒誕感覺,而且當代文學六十年,要在五萬字規模的“小史”中展開,也實非易事。而當代文學與當代史的復雜糾纏,也使論說者在當代史許多重大問題沒有清理的情景下倍覺尷尬。筆者想采用在政治史框架裡描述當代文學的傳統方法,用“兩個三十年”的時間來分述歷史之脈絡。能否完成設想之萬一,留與讀者評說。



    “當代文學”的歷史命運,是在20世紀40年代“延安整風”中被規劃和定型的。五六十年代世界性的冷戰格局,進一步強化了當代文學自我封閉和自我循環的文學繫統,贊美歷史上的革命戰爭和當前“火熱”的鬥爭生活,是它的基本任務。當代文學“前三十年”就是在此基礎上出現的。“中美建交”和“‘文革’終結”這兩個重大事件改變了中國人的歷史方向,“批判‘文革’”與“走向世界”則成為“改革開放”國策的車之雙輪,這是當代文學“後三十年”的思想之邏輯。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的“化”深刻影響了中國作家和讀者,但當代文學與過去歷史多層面的內在聯繫,卻不應該因為上述事實而被遮蔽和忽視。



    1949年7月在北京召開的**次全國文代會,讓我們得以俯瞰此後三十年當代文學的命運。斯炎偉的博士論文《全國**次文代會與新中國文學體制的建構》一書,比較詳細地分析了一次文代會與新中國文學之間的關繫。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周揚所做的《新的人民的文藝》的報告是對《講話》*為權威的詮釋,它的基本精神是通過用民間文藝取代精英文藝來統治當代文學。雖然,小小的消極抵抗一直不斷,但是它們對文學創作、評論、雜志和組織的嚴密規範與控制基本未變。朱寨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一書,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蕭也牧現像“文學是人學”和“典型問題”“形像思維問題”“美學問題”等討論,均有詳細描述。這些文學現像和討論,都被認為是違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思想精神的。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這正如周揚指出的:“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規定了新中國的文藝的方向,解放區文藝工作者自覺地堅決地實踐了這個方向,並以自己的全部經驗證明了這個方向的完全正確,深信除此之外再沒有第二個方向了。”周揚:《新的人民的文藝》,《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紀念文集》,新華書店,1950年。確切地說,根本上決定了當代文學之命運的是“戰爭思維”和“統治需要”。幾十年曠日持久的革命戰爭,使得“戰爭意識形態”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主要思維和運作方式,這就使文學主題、題材、創作方法都朝著“戰爭思維”方面高度集中,使“文學運動”成為當代文學前三十年*主要的存在形態。而出於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統治的考慮,輿論一律自然成為首要選擇,文學不過是這一國家藍圖中的一部分。它們緊密配合,構成了當代文學的思想基礎。其實,即使沒有西方國家的全面封鎖,這種歷史處境也會使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學成為當代文學的“資源”,這樣的歷史和文化狀況天然會排斥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學。在這個意義上,蘇聯和東歐文學對五六十年代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是“當代文學”的另一重要構成因素。



    前面說過,當代文學“後三十年”(史稱“新時期文學”)的歷史路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改革開放”國策的重大調整。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在第四次全國文代會上所作的著名《祝詞》,對“新時期”文藝進行了新的界定。根據當時的文化語境,報告人對文藝與政治的關繫作了“淡化”處理,指出:“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不是發號施令,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從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征和發展規律,幫助文藝工作者獲得條件來不斷繁榮文學藝術事業,提高文學藝術水平,創作出無愧於我國偉大人民、偉大時代的優秀文學藝術作品和表演藝術。”見鄧小平的《祝詞》。當時對“後三十年”文學的規劃,是強調80年代“現代化”與“十七年”文學精神的結合,通過“解放思想”來激活和重組一個80年代意義上的“十七年文學”。但是,這種規劃因為後來外國翻譯熱、文化熱、社會動蕩和市場經濟的激烈衝擊而落空。1985年是當代文學“後三十年”的又一次“轉型”。文學從先鋒化逐步向著世俗化而演進。90年代後,文學“分化”的趨勢愈加明顯和劇烈,“人文精神討論”“《廢都》批判”等,不僅沒有鞏固文學精英對文學市場的壟斷,反而使“市場化”成為新世紀文學*醒目的特征之一。但顯然,在這一切難以理清的多重歷史線索中,有兩條*主要的線索是必須意識到的:一條是“去政治化”*終推動了八九十年代文學與“十七年文學”的歷史性決裂,“純文學”成為評價所有文學現像的重要尺度;另一條是“走向世界”的社會意識形態通過大量外國文學的翻譯、模仿和改造,使“當代文學”被改造成“世界文學”的一個部分。因此,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後三十年”當代文學,或可稱為“世界”意義上的中國當代文學。





    壯懷激烈:中國當代文學六十年

    陳曉明

    引言



    20世紀的中國歷史交織著血與火的洗禮,經歷過天翻地覆的革命,它終於向著自己的勝利**挺進,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下的新中國。回望60多年的歷史,我們無疑會看到歷史的多個側面。它是如此復雜,眾多因素糾雜其中,造成的*終結果也未嘗不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性”。如果從現代性是中國不得不面對的歷史關口來理解這一歷史進程,也許更能體現出具有包容性的歷史主義態度。把中國*近60多年以來文學的歷史看成一個現代性的必然過程,看成中國面對西方挑戰所選擇的必然道路,那麼,我們可以從中既看到歷史的合理性,也看到歷史的偏激;既看到歷史掩蓋的那些苦難,也看到倔強而放縱的狂熱。理解歷史,不是簡單地判斷歷史對錯,或是設定歷史本來可以如何;而是去探究歷史為什麼會這樣,歷史這樣究竟意味著什麼。中國60多年的當代文學並不是在世界的現代性進程之外的“他者”,但中國的當代文學確實有著它自身的顯著特點。



    當然,中國60多年來的當代文學史與中國現代文學史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繫,盡管它表現出劇烈的斷裂與革命的激變。可以說,從推翻帝制的共和革命到消滅一切剝削制度的共產革命,短促的時間、緊急的心態和崇高的理想決不容許革命拖泥帶水,中國現代性的轉型於是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進行。文學不可逃避地卷入了這樣的歷史選擇。作為一種精神的審美表達形式,文學要從人類內在情感的抒懷轉向簡明扼要的政治符號,顯然要經歷一個痛楚的變異過程。這樣的轉型就是從資產階級啟蒙文學轉向新民主主義革命文學,再進一步轉向社會主義革命文學。在這一過程裡,有著一種勢在必行的“歷史化”在發揮作用,新的“歷史化”需要開創、自我起源,它依賴某些標志性的事件、思想和作品,這就是我們理解文學史的基本線索。在我們看來,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是中國當代文學史標志性的界碑。中國當代文學史的方向和全部文學觀念的轉變,主要都源自於此。



    而歷經著50年代諸多的文學運動,從建國初的批《武訓傳》、批《紅樓夢研究》、清除胡適的資產階級文化思想的餘毒,到驅逐胡風的“反黨集團”,直到曇花一現的“百花時代”,隨後的反右,終至於“文化大革命”的到來,中國當代文學史實則是交織血與火的歷史。這一切並不隻是我們僅貶抑為政治的強權作用就可以解釋完畢的,社會主義革命文學也試圖在現代資產階級之外開啟自身的道路,隻是這種開創如此艱難和復雜,它不得不付出慘痛的代價,但它在世界資產階級文學之外所開創的經驗,並不隻是充當反面的教訓,它的“開創性”無論在動機與目標上都是一項奇跡;而它的過程與結果卻是如此壯懷激烈,這不能不說是我們要深刻反思並加以總結的歷史。



    “文革”後中國社會進入改革開放,歷史迎來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文學與這個時代同呼吸共命運。這個時期被描述成“撥亂反正”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時期,它要開闢一個新的歷史時代。 “撥亂反正”的“正”就是指回到原來的正確的歷史道路。如此看來,“文革”是對原來歷史正確道路的偏離,而不是一段完全從天而降的歷史。既然“正”的源頭在“文革”前,“反正”就必須回到“文革”前的正確革命道路上。這種定位試圖規訓“新時期”,讓它與想像的自50年代以來的現實主義正確道路聯繫在一起,它實際上掩蓋了新時期的思想解放運動倡導的“正”有著新的歷史起源,那是“文革”後歷史新的開創。但在文學上,新時期伊始的敘事確實還是與50年代保持著內在的聯繫。看看那個時期的理論界爭論的命題:現實主義的典型性問題、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形像思維問題、美學問題,等等,幾乎與1956年“雙百方針”時期討論的主題一脈相承。它似乎還一直試圖建構一條從五六十年代延續下來的正確道路。然而,歷史實踐從來不會按照合目的性進行,歷史在其展開中,不同代的人們的加入,歷史實踐就會開闢自己的道路。如果說傷痕文學和改革文學還試圖修復現實主義的歷史,那麼同時期的朦矓詩,隨後的現代主義與尋根派,以及理論上的主體論和向內轉,終至於“先鋒派”的到來,則使得當代中國文學向著另一條更為廣的道路進發。9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社會的改革開放更加徹底,大大拓展了人們的生存空間和文化視野,文學呈現為更加熱的格局,一批又一批更年輕的作家登上歷史舞臺,帶來了嶄新的生活經驗和文學經驗。盡管人們會說,一個電子化的消費社會正在到來,這對於文學這樣的文字書寫的紙媒體的藝術樣式是一個窮途末日,但文學奮起同樣的激情,也有新的方式。去理解這樣的文明和文化條件下的文學行進的道路,可能是一件更加困難的任務。中國當代文學60年,經歷了多少血與火的洗禮,這是任何其他民族國家的文學所不具有的經驗,它能從刀光劍影走來,就能從聲光碟影走出。文學的未來將會多種多樣,我們再難以一種標準、一種規範去理解和闡釋文學,它能與這個科技文明同歌共舞;也會偏執地在自己的荒原上拓路。條條道路都在中國的大地上,都在人類的天空下,這就足夠了。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