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阿克曼“自然與我”繫列·稀世之珍:消失的動物,永恆的世界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外國隨筆
    【市場價】
    464-672
    【優惠價】
    290-420
    【作者】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外國隨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06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08670645
    作者:[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05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一場對世界上*稀有的動物和其棲息地的探險。


    作者尋找珍稀動物的足跡從亞馬遜熱帶雨林到日本禁止登陸的島嶼,期間還摔斷了肋骨,阿克曼用優美的文筆展現這些稀有動物如何飲食、交配和遷移。


    ? 生物多樣性就像顏色繁復的基因調色盤,對地球生命之延續及我們的健康至為重要。


    作者以詩人纖細敏銳的感悟,極富感染力的文筆將正在消失中的稀有動物及大自然,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內容簡介

    浩瀚太乙之間,地球何乎其微,而它的環境又何其脆弱。從太空中看地球,它沒有國界、沒有軍事特區、不見任何藩籬。整個星球的大氣層(我們呼吸的空氣、飛翔的天際,甚至臭氧層)僅薄薄一圈。阿克曼將正在消失中的稀有動物及大自然,影像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同時也讓大家警覺:如果這些珍貴的生命消失了,將是人類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



    作者簡介

    戴安娜·阿克曼,《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文學教授。她著述甚豐,在眾多領域都成績斐然。阿克曼集詩人、作家、記者、探險家和博物學家身份於一身,勇於冒險、敢於嘗試,熱愛自然,對生命充滿激情。她獲過眾多獎項,古根海姆獎、約翰•巴勒斯自然獎、拉文詩歌獎、獵戶星座圖書獎,以及紐約公立圖書館的“館選大文豪”大獎都被其攬入懷中。她還有一項殊榮,是有一個分子以她的名字命名,稱作“dianeackerone”。


     



    目錄

    譯者序


    楔子


    章和尚海豹


    第二章太陽宴饗的亞馬遜


    第三章短尾信天翁


    第四章金獅狨


    第五章大樺斑蝶的鼕宮


    第六章昆蟲的愛情



    前言
    引言
    在地球高緯度的地方,北美洲東緣,夾兩脈冰河穿鑿之山嶽,倚一面人類踏雙刃平衡、快速滑行的湖,灰色蒼穹在上,冰雹覆罩如一層薄薄雞皮疙瘩的地面在下—12 月寤寐間沉重的鼻息,仿佛配偶的微鼾般熟稔—郡機場附近,鋼質乳齒像徐徐降落,加拿大雁鵝卻呈楔形狂嘶鳴,白尾鹿輕囓的郊區森林中,鑰匙形狀的死巷環尾,一幢窗兒餐風飲露的簡樸白屋後,我找到了屬於自己地址的那一小部分:那稱作鼕季的星球與心靈的微傾。
    即便嚴寒,我的後院仍熱鬧非凡。兩棵蘋果樹上,木乃伊似的果實如鏽鐘般兀自懸掛,我雖聽不見也嗅不到,卻明白對鹿而言,它們的芳香正如鐘聲遠播。書房窗外的日本楓樹,葉已殆半落盡,唯剩寥寥數片,了無生氣,黯棕而扭曲,瘦伶伶不斷打旋兒顫抖著。佝僂的美國紫荊上,風干的豆莢仿佛小葫蘆般在風中喀喇喀喇響。紫荊和楓樹交錯的槎丫成了朱雀、無冠山雀與松鼠的公路,它們偶爾會在冰封的枝干上滑一跤,或在勁風下踉蹌,但早已習慣窗欞後安全距離外的我。借著凝視它們,我便能判斷出風向與風力。為了取暖,它們面風而立,讓風順毛吹來。今天,朱雀羽毛膨松如一個個棉花糖,且全面朝東方。



    在地球高緯度的地方,北美洲東緣,夾兩脈冰河穿鑿之山嶽,倚一面人類踏雙刃平衡、快速滑行的湖,灰色蒼穹在上,冰雹覆罩如一層薄薄雞皮疙瘩的地面在下—12 月寤寐間沉重的鼻息,仿佛配偶的微鼾般熟稔—郡機場附近,鋼質乳齒像徐徐降落,加拿大雁鵝卻呈楔形狂嘶鳴,白尾鹿輕囓的郊區森林中,鑰匙形狀的死巷環尾,一幢窗兒餐風飲露的簡樸白屋後,我找到了屬於自己地址的那一小部分:那稱作鼕季的星球與心靈的微傾。


    即便嚴寒,我的後院仍熱鬧非凡。兩棵蘋果樹上,木乃伊似的果實如鏽鐘般兀自懸掛,我雖聽不見也嗅不到,卻明白對鹿而言,它們的芳香正如鐘聲遠播。書房窗外的日本楓樹,葉已殆半落盡,唯剩寥寥數片,了無生氣,黯棕而扭曲,瘦伶伶不斷打旋兒顫抖著。佝僂的美國紫荊上,風干的豆莢仿佛小葫蘆般在風中喀喇喀喇響。紫荊和楓樹交錯的槎丫成了朱雀、無冠山雀與松鼠的公路,它們偶爾會在冰封的枝干上滑一跤,或在勁風下踉蹌,但早已習慣窗欞後安全距離外的我。借著凝視它們,我便能判斷出風向與風力。為了取暖,它們面風而立,讓風順毛吹來。今天,朱雀羽毛膨松如一個個棉花糖,且全面朝東方。


    我極少親眼看見田鼠與地鼠,卻常瞧見它們在雪地裡鑽地道。偶爾兔子或土撥鼠會建巢。五隻絨球般蜷縮在屋北那棵半死楓樹樹干裡的浣熊,一整個夏天在我的草坪上磨出一道小徑、翻撿垃圾桶、在屋頂上溜滑梯。我知道它們的窩在哪兒—一百英尺外一段被掏空的圓木內,因為在某個氣喘吁吁的燥熱夏日裡,它們全家緩緩爬出窩外,掛在樹枝上納涼。幾條橫紋蛇往何處避鼕我不確定,接連好幾年春天,我發現它們在屋內蘇醒,或許早已在牆裡或靠近火爐處尋得溫暖的避難所。三隻棕蝠在檐下鼕眠。西洋茄般巨大的烏鴉壓得樹身哈腰弓背。別的鳥兒也來鳥食臺前索食,在雪地上留下像形文字般的足印。我懷念和暖日子裡在天地間合力張起一片震顫與彩色織錦的青蛙、昆蟲、蜘蛛與蝴蝶;我懷念那漂浮著顏色與味道沁人感官的花朵。然而即使在鼕季,仍有許多生物在這小小的世界一隅劃地為家。


    我從書桌旁的書架上抽出心愛的書:《地球家園》(The Home Planet),一冊自太空拍攝地球、令人屏息的照片集。我翻到那張上空飄著幾縷雲絲、分外美麗的印度洋照片:地球藍、晶瑩的一瞥。孕育我們的海洋哺養浩蕩的生物群,包括地球上絕大多數生命賴以為生、食物鏈底層的浮遊植物。我們怎能聽任如海洋這般的巨物死亡?然而,五大湖瀕死,地中海亦在忍受臨終前的苦痛;人類將大量污染物傾入海洋,有些鯨魚體內含有劇毒,盡管活著,在技術上卻隻能稱之為“有毒廢料”。


    慢慢翻閱《地球家園》,目光停駐一張地球飄浮在一片黑絲絨般太空中的照片,非洲與歐洲在渦漩狀白雲下隱隱若現,但主要顏色仍為藍色,整個阿波羅號的探險任務便由這一張照片娓娓道盡—浩瀚太乙之間,地球何乎其微,而它的環境又何其脆弱。從太空中看地球,它沒有國界,沒有軍事特區,不見任何藩籬:你可以看到某大洲上空盤卷的風暴,足以影響半個地球外的谷物收成。整個星球的大氣層—我們呼吸的空氣、飛翔的天際,甚至臭氧層—僅薄薄一圈。這張照片動人心魄地提醒我們地球是單一的有機體。對我而言,這本書仿佛視覺的記憶匣,鎖著我對自然的感受。總有一天,我們會問,“我這一輩子在朝哪一種結局活著?”若能回答這個問題,便表示你擁有極大的自由。海上晨曦純然的美能引誘眠者下床;我認為自己的工作一部分便為了讓它發生。眠者如我,遲早必須起身輪番晨眺,為這個星球,也為豐富自己的生命。從非洲納米比亞沙漠到峭壁千仞的喜馬拉雅山,神奇的生物在地球上漫遊的歷史遠比人類久長,這些生物不僅值得我們尊敬,更能教導我們認識自我。


    有些荒野我親身稔悉其沙、蘭、無羽的蒼蠅,及土地上的人民,因此每張照片便宛如一冊相簿、一份復寫紙、一場遊行。這是東京南方的小島“鳥嶼”(Torishima),短尾信天翁的後據點;那是法屬軍艦鳥列嶼(French Frigate Shoals),夏威夷和尚海豹的後避難地;這是南極大陸,大群動物的家。凝睇夏威夷群島的照片—亮藍海洋中的幾點墨斑—我憶起泅泳時籠罩上方的座頭鯨歌聲。座頭鯨的世代文明裡沒有城市,是浪遊的文化。它們居住在宛如廣寒藍穴的大洋裡,口述傳統,彼此教唱歌曲,棄舊調,譜新韻。人類錄下的鯨曲隻能追溯至1951 年,經過40 多年,仍未聽見它們重唱50 年代的老歌,試想古來多少詠嘆調、歌謠與聖歌,充塞在大藍之間,然後沉寂,再不復聽聞。今天我們能夠走訪少數幾個石器時代的遺族,在營火前聆聽他們馳騁想像、尋幽探奇的故事,卻永遠不復得知穴居人類所有已然湮滅的故事;之於座頭鯨,亦然。我在扉頁間流連,饗宴各個令人目眩神迷的廣袤棲地。無論如何偏遠、干燥、炎熱、高鹽度或少陽光,處處孳息生命。非洲的照片令我想起永遠被囚禁在過去的龐然巨獸;現在所有令我們聯想起非洲的大型動物,如大像、長頸鹿、河馬、鴕鳥等,不過是一度昌榮的巨獸的星火餘燼。河馬親戚之一,巨犀(Indricotherium),肩寬20 英尺,食樹梢之葉;人若傍立,不及膝。那時有比大像更巨大的長毛像、熊般大小


    的海狸、叉角巨如籬架的超級麋、塔般高的馬、車般廣的野牛;當然還有尼安德特人,我們粗壯魁梧的親戚。是否因他們在人種上和我們有差異,便在競爭下被趕盡殺絕?尼安德特人住在歐洲,行葬禮與其他宗教儀式,存活7 萬年。接著現代人挾洞穴壁畫與狡黠頭腦出現,尼安德特人旋踵消失。我掠過婆羅洲、巴西與新幾內亞的照片,遙想雨林的能量泉源如何促成新的生命形態;我們的基因安全網便是由雨林的生物多樣性織成的。


    我把書擱在身旁的一池陽光裡。生命在地球上於不同時間接受甄試,現階段約有4000 萬不同物種共同擁有這個星球,乍聽之下仿佛像征豐饒、哺乳宙斯的羊角,然而過往的物種卻是這個數目的10 倍,有些科學家的估計更接近500 億。因為人類歷史短,記錄有限,加上集體記憶差,有人便認定犀牛與大像是永恆的,我們也是永恆的。殷實地緩緩前行的演化,單單以其徐緩,便可保護我們,不是嗎?本著“既然沒壞,何必修理”的邏輯,我們對時間的徐徐漸進遂篤信不移。但地球上99%的物種都已滅絕,包括我們的近親。隻因為我們演化出渴望秩序的頭腦,並不表示自然便充滿秩序。演化是頭睡獅,我們可能會驚醒它,它也可能兀自醒轉;無論如何,動亂在所難免。


    滅絕(extinct)這個英文詞源於拉丁文的熄(stinguere),是熄火的動詞。我們居住在一個樂於見火的星球上,火既能消耗、亦能加熱;我們又迷戀自身體內有火的觀念。這可不是隨工業時代發電機與熔爐衍生出來的隱喻,古人老早書雲肉身內的火。當我們說某物種滅絕時,在文意上便指每個細胞內的火焰都被熄滅了。現代英文裡“extinct”不僅可作動詞,也作形容詞與“become”及“go”連用,指“瀕臨滅絕”;但文意到底指該物種本身滅絕或造成滅絕,並不清楚。潛意識裡,我們把它歸類為老天爺的失敗,渾然不覺滅絕乃正常現像。過去曾有大量物種集體消失的事件發生,仿佛被演化的無心、無慮與無情一筆勾銷,其實卻是無意、無邪與隨機的。經人類記錄的有限時間內,目前的滅絕速率高得無與倫比,因而令我們感到駭然;但集體滅絕並不特別。值得我們警惕的是,過去每一波滅絕巨浪,總能使罪人滅頂:每當某一種有機體過於繁盛,主宰地球,破壞環境,就會滅絕,並殃及其他


    數不清的動物。接著某種新分泌液或新鼠類便從頭開始演化。所以說,以前動物不是沒有大量滅絕過,自然也不是不能照顧自己,隻是當自然自理時,物種會從零開始循新路線演化,而那條路線上,很可能就沒有我們了。有朝一日,人類可能成為其他生命形態臆測的化石(如果它們懂得臆測的話),為我們的悲劇感到迷惑,如同我們為恐龍的悲劇迷惑一般。如今存在地球上的繫統耗時幾十億年方纔形成,卻能在我們眼前遽然崩潰,將我們一同埋沒。這並不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將消失,隻不過很可能發生巨變。厭氧性的生物曾經主宰地球,好氧性的生物也風光過。今晨五頭鹿躍進我的庭院,喫書房前兩棵樹落下的果子,它們毛厚、顏色深,仿佛驢子一般。曾經恐龍也在這一帶食草,我為它們的逝去浩嘆,然而若恐龍仍主宰地球,我們就不會在這裡了。是它們的滅絕,為後來演化出人類這種膽怯的小型夜行性哺乳動物開闢了生存空間。


    對地球虔誠的信徒而言,有太多祭祀的方式,太多犧牲的儀典。有些人視自然神聖不可踫觸;堅信應放任自然,讓自然自衛,追求平衡,不容分辯地抹滅物種。這種宿命論視人類為自然許多神奇面中的一面;上帝或許是不居住於產權所在地的地主。有些人反對我們“扮演上帝”,選擇拯救或放棄某些動物。比方說,我們應該花這麼多環保經費在食腐物的功能已被文明取代的兀鷲身上嗎?有些人相信所有生命皆神聖,因此必須保育所有物種;其他人則爭辯自然的機制纔是神聖的,而淘汰適應不良的物種乃自然之道,燃燒森林則是重新為土壤施肥的方法,這樣纔能為其他物種開闢更多資源及空間。我個人認為無尾熊及大熊貓非常可愛,因為自私的理由,我不願看到它們消失,但它們仰賴如此岌岌可危的活動角落,生存充滿問號。無尾熊隻喫桉樹葉,一場桉樹枯葉病便可能是它們的劫數。如果我們在逼迫某物種滅絕,那我們當然應該剎車。可是,萬一錯不在人類,我們應該干預嗎?若干預,誰又是瀕危物種的擁有人?使問題更加復雜的是,僅僅保育動物本身是沒有用的,你必須保育它們的整個棲地。人們捐錢給世界野生生物基金的“拯救大熊貓計劃”,其實那些錢多花在保護大熊貓的棲地上,而不隻花在動物身上。


    倘若絕種是正常現像,那麼擁護放任主義的人也就沒什麼好煩惱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但珍惜地球上現有生命的人卻應憂心,這麼多物種的消失,可能預示人類的大限亦不遠矣。如果我們企求人類能多停留一會兒,就必須對我們加諸在其他物種身上的作為有所警覺,


    因為演化是一連串的合作,而非一張勝利者的清單。貝特森(Gregory Bateson)
    在“ 神聖聯盟: 心靈生態學申論”(Sacred Unity
    : Further Steps to an Ecology of Mind)中說:“演化的並非馬,而是馬與草之間的關繫……因此所謂演化的單位並非單一物種,而是所有物種環環相扣的事件。”


    回到《地球家園》,我凝視一張尼格羅河(Rio Negro)蜿蜒橫越巴西亞馬遜盆地的照片。我的記憶如望遠鏡般從太空直下河水等高線,我曾在那深邃清澄如石英的水中浮潛。西南方一百英裡處,褐皮革色的尼格羅河與蒼白的亞馬遜河交融,形成所謂“水的婚禮”。沿著尚未命名的動植物麇集的河岸,我步行、遊泳、睡眠;上岸時仿佛步入厚厚的綠色金庫。我記得火蟻的叮咬,一隻藍箭毒蛙的熒光色彩。在它之前我對青蛙並不好奇,現在不同了。


    全世界的青蛙都在消失中:朋友告訴我,當他在巴拿馬工作時,發現隻要手上殘留一點點殺蟲劑,便能將不小心踫到的青蛙殺死。我還聽說一種橫掃六大洲的病毒,或許該為蛙類的死亡負責。哥斯達黎加蒙特威爾地(Monteverde)居民經年常見一種美麗的黃金色蛤蟆,近卻聽說一隻也看不見了。沒人知道它們是否已經絕種—很有可能。對大部分人而言,青蛙不夠迷人,不足掛齒,但青蛙消失的速度早該令人類膽戰心驚。埃爾利希(Paul Ehrlich)說過,每喪失一個物種,便如飛機機翼上掉一枚鉚釘。掉了很多鉚釘之後,飛機或許還能飛,一架飛機甚至多可以掉一百枚鉚釘,但遲早會輪到那幾枚關鍵性的鉚釘。到底要失去多少枚,等下一枚掉落時整架飛機便將解體?換個比方,拿砍樹來說,剛開始砍幾刀,樹還能痊愈,也不會倒;再砍深一點,若近期不刮大風,或許樹還能幸存;再砍深些,無論如何樹遲早也會倒的。地球上的生命亦然,我們一點一點囓咬,誰都不知道何時會到不可挽救的那一點。


    隻保護迷人的大型瀕危動物是個誘人的想法,大部分人認為若有更多種昆蟲滅絕,生活可能還會好過些。但地球上的生命需要昆蟲,如同生命需要細菌一樣。人們常視細菌為疾病與死亡的罪魁禍首,但若少了有益的細菌,人類的時日亦所剩無幾。近發現一繫列在生物學上極重要的細菌,隻出現在幾個蝙蝠洞穴裡的糞便中;倘若失去這幾個洞穴裡的蝙蝠族群,我們便將喪失一部分不可或缺的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就像顏色繁復的基因調色盤,對地球生命之延續及我們的健康至為重要。驟以唯心論視之,頗似食古不化的寓意劇(morality play):眾多植物蟲魚安置於地球上,隻為提供人類各種疾病適當的解毒劑。毛地黃苷(毛地黃)、奎寧(金雞納樹皮)、阿司匹林(柳樹)及其他千千萬萬種藥品,一次又一次顯示雨林的藥典的確具有治療的功效,這得歸因於所有生命體之間深遠的血緣關繫。一段切割後的蠕蟲,在形狀、功能及外觀上和一朵水仙花、一隻小豹貓或一隊大學遊泳校隊完全不同,我們想像地球上的生命如兆億特異個體的饗宴,但溯及分子層次,其實眾生差別極微。大家都有細胞和器官及內含相仿的體液,都在執行類似的功能。地球上的化學物質能夠互相中和、引燃、稀釋、穩定、變質—正如混合後的顏料—因為它們基本上都由相同的原料合成。一頭黑猩猩看似與人類迥然不同,其實我們的基因相差不到1.6%。所有生物之間存在著深層的血親關繫,不隻因為性靈或道德的緣故,也不是因為大家毗鄰而居而發生的意外,而是因為在生理上、功能上、習慣上及基因裡,我們同源,會感受同樣的饑餓。我們共同的祖先是珍奇的地球生命,它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基本形狀、共棲形態與動機。因為它,一頭大熊貓永遠會比一塊石頭和我們有更深的關聯,而任何一種地球生命體也將永遠比未來可能在宇宙其他星球上發現的生命形態和我們更親。一隻犰狳或許看起來和一粒金橘完全不同,但地球上的生物家庭永遠密不可分。


    因為越來越多物種瀕危,生命的萬花筒的角度也就越來越少,組合的可能也相對銳減。多樣性不僅是生命的趣味,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說,我們應該保育後一撮天花病毒嗎?“天花對誰有好處呢?”有人問。“想想它帶來的痛苦。咱們把它徹底殲滅吧!”我很高興它被鎖在安全柙內,也祈禱它永遠別逃獄,但有朝一日,當我們遭遇現在無法想像的生物性大創傷時,或許它能給我們提供洞察力,甚至解決之道。


    還有什麼比生態道德學這個復雜的問題更棘手呢?我想將來在大學裡可能會開很多繫來研究它,也會有很多智囊團專門研究這類問題。此刻我隻知道,生命是一次不可靠的奇妙偶然,一場自尋的魅惑困局。我珍惜生命的多樣性,盼望它越熱鬧越好。


    為什麼我們重視珍奇的東西?“珍奇”這個形容詞暗示著不尋常的特質,加上永久的罕見性。珍奇與稀少不同,稀少是一種暫時的狀態。人類素來擁有合作的傳統,難道不該珍惜團結我們的一切特質嗎?首先,讓我們想想新事物在人類遺產—不,人類細胞裡—扮演的角


    色。我們的感官會對環境中的“改變”有所反應。一頭佇立在草叢中的獅子,在它轉頭朝你攻擊之前,並不構成威脅。你若曾獅口餘生,或許就能辨識危險開始的那百萬分之一秒—獅眼鎖定你在空間中的位置;它拉緊肩肌,疾奔前微微頷首……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便會打出改變訊號,身體開始警戒,無聲的口哨在肌肉間吹響,身體緊繃,準備格鬥或逃跑。


    我們渴望停滯狀態,因為它安全、讓人放松。但它很快就會令我們厭煩:身體不再注意細節。若沒有改變便可保持平靜,無需分泌腎上腺素,血壓也不會上升,瞌睡中的腦子不必醒轉。否則我們將活在感官的風暴與噪聲之中,不斷意識到穿戴一支表帶、一件毛衣、一副眼鏡的感覺:永遠無法視任何事物為“理所當然”。為了讓食物與危機四伏的喧鬧生命變成一片馴服的朦矓,我們必須視它為理所當然。但同時又渴望對改變的反應驟然搖醒我們,使世上每一個細節都變得分外重要,帶著清晰的輪廓。任何新事物出現時,我們都會以所有感官全神貫注去評估它,生怕它會是個威脅,或是個滋養的來源,不然便是個先兆。倏地,腎上腺素湧至、脈搏加速、血流加快、肌肉收縮,蓄勢做辛苦的操練。我們若靜止不逃跑也不跳開,一切誘人的騷動將被壓抑在體內,身體恍若即將沸騰、筋皮脹裂。戰栗感隨著威脅或機會的程度相對加深。研究顯示,每當陌生女子進入房內,男性的睪丸激素便會加速分泌。新事物會令我們的五髒六腑都感到興奮。


    即使它隻是個想法,也令我們興奮。生命是什麼?我們問;明知答案不會是個一目了然的大標題,而是個龐大的集合。生命是爪蹄、是胸花、是塵虱、是鱷魚皮、是羽毛、是鯨須(哺乳動物的鯨無毛)、是樹蛙的小夜曲、是包皮、是藍色水仙花、是芭蕉蛞蝓、是戰舞、是杉木片、是放屁蟲。一逢珍物,我們便在心中將它加入生命無盡的清單內;又發現了古老主題的另一變奏,我們在驚異之餘莞爾。為聆聽旋律,我們必須聆聽每一個音符。所以我們會受新音符的吸引—那些友人尚未耳聞的音符。


    有時,收集珍玩如書鎮、紐扣或畫作的我們,很難了解其實我們自己也算珍物。人可能是珍奇的動物,而且肯定是危險的。或許我們以高居食物鏈之首而沾沾自喜,實際上我們是在越級跳。別的動物速度快、彪悍、強壯且甲冑精良,人類隻不過心智更勝一籌。人腦耽於一種淘氣作為,因詞窮,且稱之為思想。我們亦是珍奇之;這和人口多少無關,而是因為人的存在及演化的速度強而有力地支配了整個星球,是如此不真實,而人類的未來又如此危險。人是演化的神童,轉變世界的能力遠勝於了解它的能力。其他動物的演化速度慢,無法和我們配合。人類也可能絕種,果真如此,人類將不會是自絕的物種,但卻是可能自救的。隻因為大群人類居住在地球上,我們便認定人沒有弱點。人就像一種病毒,蔓延全世界,逐漸在改變、吞噬它;是否將變成一場瘟疫,仍未可定論。因為人運用巧思,統治了生來並不屬於我們的大河及天空,又在森羅萬像的宇宙裡添加了自己的創造物,便認定人無所不能。因為發明了武斷約制自己的所謂時間的自然法則,便認定人是不朽的。


    過去幾年來,我各處旅行去看珍奇的動物與生態繫統。身為必須為其凋零負責的人類一員,我感覺必須在它們消失前目擊並謳歌的迫切需求。我的動機同時也是自私的:我渴望知道恐龍如何奔跑、它們的皮膚摸起來感覺如何、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又如何寵溺小恐龍。在我們周遭,活著許多存在地球上比我們早千千萬萬年,如今卻要在我們對其所知鮮少、不甚注意、尚未記錄其習性的情況下滅亡的生物;這個想法令我無法忍受。太多動植物瀕危,不可能在一本書中一一盡數,我遂選擇將焦點集中於三種動物代表(和尚海豹、短尾信天翁及金獅狨)、兩處瀕危生態繫統(亞馬遜盆地及佛羅裡達硬葉灌叢帶)及一種“瀕危現像”(大樺斑蝶遷移)。它們都是現在我生命中正忙碌趕辦的活兒,我無法抗拒,想尾隨去看熱鬧。


    對我來說,這向來意味著前往動物的自然棲地,與為它們奉獻終生的科學家合作。小小的朝聖之旅不可免,旅程以細數不盡的方式滋養著我。曾有一位書評家稱我為“女冒險死士”;盡管這是贊美,然其情緒暗示和我的動機及性情卻大相徑庭。人們想必總把荒野與暴力兇殘聯想在一起,認為女人置身其中必定不能自在安適。劇作家季洛杜(Giraudoux)在《美人魚昂汀》(Ondine)裡寫道,“女人的手不論多麼柔軟,在保護生命時也能變成鐵罩”。他並不是說女人會變成北歐神話裡的少女戰士瓦爾基裡,而是指柔軟與力量並不相斥。人,會在非常時刻生出非常的力量,或是巧思,或是體能;有時力量會是一種壓抑,如苔原凍土般的耐力,或克己忘我、或意志決絕。這兩種情況,在鬧市、在大學校園裡,都可能像在亞馬遜盆地裡一樣普遍。


    13 歲時的我,如此渴望做一名當時我想像中的女冒險家。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纔看清那個名詞的真實風景,充斥著夜間徘徊的異鄉人與情緒的流沙;又過了幾個年頭,我纔了解其實自己想當的並不是“冒險家”,而是某種自然學者兼詩人,攜帶文藻制成的陷阱,以驚嘆塗抹的標箭,逡巡於野地。一種文學傳統待我加入,那是當時的我尚未意識到的,它的成員包括如梅爾維爾(Melville)、康拉德(Conrad)等跋涉過、後來詩人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所謂“靈魂的荒野”的現代風格小說家,也包括寫狂想文的非小說作家艾斯利(Loren Eiseley)與默奇(Guy Murchie),以及如伯頓爵士(Sir Richard Burton)等能文的探險家。他們用感官的篷馬車,替如我一般的安樂椅旅人全身通上電流。如今電影與電視取代了這項功能,但我仍沉迷於透過手中書的透鏡遊覽寰宇,收納他人的視域與洞見。


    我愛用文字素描,試著摹畫進行中的生命並且思索。有些太過嚴肅的人,似乎因為對自然存在的目的知道太多,反而不能享受自然,他們認為認真便得說教,誠懇必得正經。自然的確是神聖的,必須加以保護,我們都應該視關懷動物與生態繫統為燃眉之急,努力奮鬥;然而自然也非常好玩。誰若假裝自然不好玩,便錯過了活著的歡愉,否認好奇心、不安於室、禮贊、性靈、發明、玩耍,及其他所有使人之所以為人的癖性。我尊重大像或澳洲園丁鳥(bowerbird)的特性,難道就不該尊重人類的特性嗎?


    我祈禱遠征時別出意外,總是盡量避免勞頓,但不能否認的,有時仍必須搞得周身髒兮兮,反而童趣盎然:伸進洞穴裡檢查南極鋸穴鳥、在亞馬遜深及大腿的黏泥裡涉渡、在稠如豆泥的蝙蝠糞裡蹀蹭……有時弄得越髒、越累、越餓、越飽受日曬風吹,我的內心深處便升起一種越強烈的地球小孩的輝煌感受。再沒有任何事能比得上遭遇自然的本來面目,迎合它的律動,然後試以想像力的網捕捉須臾片刻,細究它的表情與心情,讓通常以四維空間綿延的戲劇稍停,暫憩在二維空間裡更令我滿足的了。


    事後重讀自己的筆記,總帶我回到那些可能再也不會邂逅的人、事與地。生命的地圖變化如此迅速;探訪信天翁的艱困海上之行讓我有如斯感慨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我卻驚訝地發現,每一次遠征竟都令我滿溢同樣的迫切感,精神勃勃。通常我都處在安適的狀況中,然而對我去探訪的動物而言,每一天都攸關死生,因此我胸中也有一個不斷作響的鬧鐘。每次結束旅程回到家中,萬千情緒翻攪,總感到自己無比幸運、不勝驚嘆,油然而生傾全力幫助那些動物的決心;還有與那身陷戰地的朋友告別時,生怕就此訣別的揪心痛楚。



    媒體評論

    阿克曼女士的細膩的文筆與勇敢無畏的精神都令人印像深刻。


    ——《紐約時報》


    這是一場激勵人心的旅程。


    ——《舊金山紀事報》


    整個世界都是阿克曼的後院,她獻身與此。


    ——《洛杉磯時報書評》



    在線試讀
    第二章太陽宴饗的亞馬遜
    萬聖節,我們在塔帕若斯河(RioTapajos)畔的亞塔都喬(Altar do Chao)下錨。塔帕若斯河水清澈幽美,是亞馬遜河支流之一,河面寬廣,望不見彼岸,隻見河流悸動的灰色皮膚及黯藍的水平線。一道阿拉伯彎刀形的海灘裹著半島,極小的青蛙貼近海岸線蹦跳。我們漫步穿越附近的森林,但見砂岩巨石以熏衣草鑲邊裝飾;一片橡膠樹林,樹身皆因采膠乳而傷痕累累;還有一株樹的樹脂類似乳香與沒藥,燃燒緩慢且散發著異香。一棵瘦樹上與視線等高處,掛了一副被曬白的小頭骨的上半部,我把它拿下來,端詳上面兩顆銳利的門牙,然後把它交給戴維。
    戴維是位機智的生態學者,我們搭乘的遊艇深入雨林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植物之旅後,他纔加入船上的科學人員行列。那頭骨屬於某種肉食動物,但到底是什麼呢?貓?狗?水獺?還是浣熊類的動物?頭骨後面有個小小的彈孔,帶領它從一個世界穿越到另一個世界。戴維在附近草地上找到顎骨,組合完整後,眼睛一亮。是一副樹懶的頭骨;戴維搜集頭骨。
    由母船出發的橡皮小艇陸續抵達,運來烤肉的材料,有魚、香腸、牛排、蔬菜、馬鈴藷、米,甚至還有印度杧果甜醬。一位菲律賓籍船員拿出吉他,一小群男女開始用塔加祿語(Tagalog)唱起歌來。躲在粉紅與淡紫雲層後的太陽轉換成紅牛奶糖的顏色,大家聚集在營火周圍,
    火舌噼裡啪啦響,就像在風中甩濕床單一樣。晚餐後,我們幾個人帶著潛浮裝備和一盞潛水燈摸黑沿河岸徘徊。除了偶爾出現的刺之外,溫暖的河水裡沒有任何可怕的東西;我們尋找魚、蝦和貝類。小鰻魚貼著沙滑行,留下蜿蜒的行跡。別的生物也留下像形文字,奈何我們都不懂。我戴上潛浮裝備潛入水中,慢慢飲一口河水;嘗起來很軟、帶著錫的味道,仿佛剛被布袋蓮攪過。熒熒燈光裡,一面如石般堅硬的褐帆漂進我視線焦距內,原來是一隻躺在沙底邊緣的大蛤。它沿河底覓食,仿佛一艘參加地球上慢比賽的遊艇。熄燈後,我們可以看見如燧石般銳利的月亮,扭轉許多把閃耀的利刃戳進水裡,或在浪間扔擲小小的光之花環。星星開始在天際漂流,將自己的閃爍光華如驟雨般灑在水上。稍後,我躺在狹窄的木屋裡,思緒開始漫遊回到過去的一個星期。
    七天來,我們遊歷的這條河不僅綿延數英裡,亦橫越時光與想像。亞馬遜河流域為全世界的雨林;這條河將全球20%的淡水注入海洋,沒有另一個地方每平方英裡蘊含如此多的生命。5 萬種植物與真菌、全球1/5 的鳥類、3 萬種魚(是歐洲所有河流內魚的總數的10 倍)以及千百萬種昆蟲,一齊分享它無數交錯的層面。全世界的蛇,森蚺(anaconda),及的犀金龜(dynaste)和其他巨物都住在這裡。我們從它富饒的寶庫中汲取可可(可以做成巧克力)、橡膠、奎寧、巴西果(Brazil nuts)、人心果(chicle,可以做成口香糖)和各種心髒病及抗癌藥物。然而熱帶雨林正以每年95000 平方英裡的速度消失;除非采取措施,否則將在我的有生之年全部消失。

    第二章
    太陽宴饗的亞馬遜


        萬聖節,我們在塔帕若斯河(Rio
    Tapajos)畔的亞塔都喬(Altar do Chao)下錨。塔帕若斯河水清澈幽美,是亞馬遜河支流之一,河面寬廣,望不見彼岸,隻見河流悸動的灰色皮膚及黯藍的水平線。一道阿拉伯彎刀形的海灘裹著半島,極小的青蛙貼近海岸線蹦跳。我們漫步穿越附近的森林,但見砂岩巨石以熏衣草鑲邊裝飾;一片橡膠樹林,樹身皆因采膠乳而傷痕累累;還有一株樹的樹脂類似乳香與沒藥,燃燒緩慢且散發著異香。一棵瘦樹上與視線等高處,掛了一副被曬白的小頭骨的上半部,我把它拿下來,端詳上面兩顆銳利的門牙,然後把它交給戴維。


        戴維是位機智的生態學者,我們搭乘的遊艇深入雨林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植物之旅後,他纔加入船上的科學人員行列。那頭骨屬於某種肉食動物,但到底是什麼呢?貓?狗?水獺?還是浣熊類的動物?頭骨後面有個小小的彈孔,帶領它從一個世界穿越到另一個世界。戴維在附近草地上找到顎骨,組合完整後,眼睛一亮。是一副樹懶的頭骨;戴維搜集頭骨。


    由母船出發的橡皮小艇陸續抵達,運來烤肉的材料,有魚、香腸、牛排、蔬菜、馬鈴藷、米,甚至還有印度杧果甜醬。一位菲律賓籍船員拿出吉他,一小群男女開始用塔加祿語(Tagalog)唱起歌來。躲在粉紅與淡紫雲層後的太陽轉換成紅牛奶糖的顏色,大家聚集在營火周圍,


    火舌噼裡啪啦響,就像在風中甩濕床單一樣。晚餐後,我們幾個人帶著潛浮裝備和一盞潛水燈摸黑沿河岸徘徊。除了偶爾出現的刺之外,溫暖的河水裡沒有任何可怕的東西;我們尋找魚、蝦和貝類。小鰻魚貼著沙滑行,留下蜿蜒的行跡。別的生物也留下像形文字,奈何我們都不懂。我戴上潛浮裝備潛入水中,慢慢飲一口河水;嘗起來很軟、帶著錫的味道,仿佛剛被布袋蓮攪過。熒熒燈光裡,一面如石般堅硬的褐帆漂進我視線焦距內,原來是一隻躺在沙底邊緣的大蛤。它沿河底覓食,仿佛一艘參加地球上慢比賽的遊艇。熄燈後,我們可以看見如燧石般銳利的月亮,扭轉許多把閃耀的利刃戳進水裡,或在浪間扔擲小小的光之花環。星星開始在天際漂流,將自己的閃爍光華如驟雨般灑在水上。稍後,我躺在狹窄的木屋裡,思緒開始漫遊回到過去的一個星期。


        七天來,我們遊歷的這條河不僅綿延數英裡,亦橫越時光與想像。亞馬遜河流域為全世界的雨林;這條河將全球20%的淡水注入海洋,沒有另一個地方每平方英裡蘊含如此多的生命。5 萬種植物與真菌、全球1/5 的鳥類、3 萬種魚(是歐洲所有河流內魚的總數的10 倍)以及千百萬種昆蟲,一齊分享它無數交錯的層面。全世界的蛇,森蚺(anaconda),及的犀金龜(dynaste)和其他巨物都住在這裡。我們從它富饒的寶庫中汲取可可(可以做成巧克力)、橡膠、奎寧、巴西果(Brazil nuts)、人心果(chicle,可以做成口香糖)和各種心髒病及抗癌藥物。然而熱帶雨林正以每年95000 平方英裡的速度消失;除非采取措施,否則將在我的有生之年全部消失。


    我們從河上遊荒遠處開始旅程,順流而下,縱覽自然之肉欲、翠綠與燦燦蘇生,一日比一日更接近20 世紀的瘋狂文明,如免稅商場的瑪瑙斯(Manaus)、似霓虹嘉年華會的裡約(Rio)。河流就像時間,隻朝一個方向流,仿佛沒有間隙。然近觀時便可發現原來它的表面有少許覆羽,羽中又有褶皺、有急湍、有回水—也像時間。大部分巴西人都住在文明邊緣,而非巴西心髒地帶的混亂荒野中。遠征隊除了的植物學家、倫敦邱園植物園現任園長的隊長艾恩•普倫斯(Iain Prance)之外,同行的尚有其他博物學者,及牟•佛鐵思(Mo Fortes)—從小在河濱小村落長大,現在已是著名且頗有點惡名的亞馬遜當地向導。我們每天早起,經常趕在日出前爬進傾斜的橡皮艇,聆聽雨林從睡夢中蘇醒;沿支流徘徊;探訪印第安人村落,做買賣、觀賞舞蹈,等待我們的隨船醫師給當地人治病,留下藥物;與河上人家攀談;還有我愛的活動—在沸騰著生命的林冠下步行深入籐蔓密布的叢林。我們從秘魯啟程,迅速行經哥倫比亞,現在已深入詩人多恩(John Donne)筆下“陽光宴饗的巴西”,任赤道的陽光炙烤身體與靈魂。感覺上它一點都不像溫帶地區的陽光,那裡的光線射下時因地球的傾斜而呈某個角度,又因必須穿越厚厚的大氣層,待抵達地面時威力已減弱許多。赤道上的光筆直射下,如一盞紅外線燈,將所有能源集結於小小一塊地方,即使隔著薄薄的衣裳,皮膚也可能被灼傷;而黑夜也不馬虎,驟然間下墜,像一片黑絲絨轟然滾落。


    一天早晨,艾恩從當地的提苦納(Ticuna)村折返,帶回一個怪異的故事。那一周村裡已有四個人神秘死亡,村民一片哀淒,艾恩致上他自己以及全船人員的哀悼之意。我們此行替他們帶來一座修理好的發電機及醫藥補給品。他們熱忱歡迎,卻說明這並非迎客的好時機。該村落人口共兩千,屬於亞馬遜河流域人數多的部族(約7 萬人),村民身材嬌小,顴骨尖突,但五官柔和,黑色直發用夾子與彩帶向後束攏,微笑起來令人一驚,因為他們模仿食人魚,將全部牙齒磨尖!以手工藝聞名的他們,展示動物雕刻品給我們看,簡單的線條,以樹脂髹出閃亮的輪廓與毫不忸怩的歡愉。是天真無知的藝術嗎?若是,那天真是值得驚嘆的。孩子們經常用繩索綁住雕刻動物,拖到街上玩耍。4 起死亡事件令人迷惑,死者是被某種森林植物毒死的,但那到底是意外還是自殺?這裡跟別處一樣,印第安人自殺率極高。大河是他們的家,然而大河正迅速滑入20 世紀。村長睿智地把旅遊業賺來的錢用在醫藥、闢建學校與提供其他的需要上;首要之需為電。行經船隻總是燈火通明,村民希望船上的人能看到河岸上也有燈光,燈火光明處有個村落,村裡住著有身份的人。他們怎麼看我們,很難猜想;我們覺得他們的生活方式很奇異,然而對他們來說,我們可能隻是自然環境裡的另一項構成物,有屬於自己的規則、禁忌與私密的戲劇。我們是臉似面團的巨人,喜歡住在冷房間裡,在燠熱的叢林裡也穿長袖衣裳,隨時都往自己身上噴灑帶有松香和胡椒薄荷味兒的水汽,而且隻要走一點點路,臉就會紅得像煮熟的魚。隻有成年人纔下船走訪他們,於是他們說:“老天爺,你們的風俗可真奇怪,難道沒人生小孩嗎?”


        一家男主人把他的器物搬出來給我們瞧,其中包括兩隻黃腳的活陸龜,頭尾被迫縮進龜殼裡,用木條堵住。隻露龜殼的陸龜看起來像個巨大的和服口袋。等待下鍋以前,兩隻龜可能還得忍受這樣的酷刑數周或數月,因而我們買下它們,到河流上遊遠處放生。眾多器物裡並不見江豚的殘骸。我們在順流而下、更接近文明的貝倫(Belem)巫毒教市集上發現江豚的陰戶與陰莖。幸好大部分河段的江豚都受到神話的保護;一如蘇格蘭民間傳說裡的神秘絲龍(silkies),當地人也相信江豚不時會上岸與年輕女孩做愛,因此私生子便是江豚的小孩;你若殺死一隻江豚,很可能便會誤殺自己的父親。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