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在自己的樹下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外國隨筆
    【市場價】
    99-144
    【優惠價】
    62-90
    【作者】 (日)大江健三郎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外國隨筆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371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24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0737108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10月 

        
        
    "

    內容簡介
    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自傳性隨筆集。收文章16篇,介紹了自己的學習和成長經歷,是作者在“漫長的作家生涯中”,次為孩子們寫的書。
    年幼時奇特的生命經歷,母親關於再生的講述,祖母口中“自己的樹”的故事,對戰爭創傷的親身體驗與深刻反省,在樹上的小屋中再等待一段時間的信念,森林中的小海豹,一百年的孩子,連接過去和未來……孩子為什麼要上學?樹為什麼會筆直地向上生長?從森林環繞的山村走出來的文學巨匠,以他特有的筆觸,為年輕人展現自己的成長道路與生活體驗,寬容中的犀利,溫厚中的鋒芒,一切,都在提醒讀者正視自己,正視人類自身。
    作者說:當他漸入老境,總期望能在“自己的樹”下與過去的自己相逢。相信翻開本書,你也會在這裡與一位智者、一位朋友相逢,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作者簡介
    大江健三郎 (1935-),日本作家,生於四國愛媛縣一個森林環繞的山村;1954年考入東京大學,專修法國文學,以薩特為主要研究對像;1958年,小說《飼育》獲得芥川文學獎;1994年,以小說《個人的體驗》和年的足球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他作品有:《死者的奢華
    目錄
    孩子為什麼要上學
    你是怎麼生活過來的
    小海豹的故事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愛抄寫書的孩子
    孩子的戰鬥方式
    新加坡的皮球
    在某中學講課
    我的學習方法
    被洪流衝下來的人
    坦克太郎的“腦袋”
    樹上的讀書小屋
    抵制流言的力量
    一百年的孩子孩子為什麼要上學
    你是怎麼生活過來的
    小海豹的故事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愛抄寫書的孩子
    孩子的戰鬥方式
    新加坡的皮球
    在某中學講課
    我的學習方法
    被洪流衝下來的人
    坦克太郎的“腦袋”
    樹上的讀書小屋
    抵制流言的力量
    一百年的孩子
    孩子永遠來得及
    請等待一段時間
    在線試讀
    孩子為什麼要上學
    1
    在我以往的人生中,曾就這個問題思考過兩次。對於重要的問題,再費腦筋也得好好去思考,因為這樣做是正確的。即使問題沒有完全得到解決,但是花時間認真去思考本身,會使你今後想起這個問題時,覺得是很值得的。
    幸運的是,我每次思考這個問題時,都獲得了令人滿意的答案。甚至可以說,是我這一生中獲得的無數答案中好的答案。
    我開始對“孩子為什麼要上學”的問題產生強烈的疑問——還不是思考,是在我十歲那年的秋天。那年夏天,我國在太平戰爭中被打敗了(日本是在和美國、英國、荷蘭、中國等國打仗)。也是在這次戰爭中,原子彈次被投在了人類居住的城市裡。
    由於戰敗,日本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直到戰敗之前,我們這些孩子,包括大人,一直被灌輸的是:要相信我們日本強有力的天皇是一位“神”。可是,戰敗後我們明白了,天皇也是人。
    交戰國中,美國是我們懼怕、憎恨的敵對國家,而現在,這個國家是要從戰爭廢墟中重新站起來的日本為依賴的國家。
    我小小年紀也覺得這種轉變是對的。我懂得了,比起“神”主宰的社會,還是人人享有平等權利、攜手共進的民主主義要好。我還切身感到,從此不必再去當炮灰,不必再以殺敵為名去別的國家殺人——也可能被人家殺死,是多麼巨大的變化。
    可是,戰爭結束後一個月,我就不想去上學了。
    這是因為曾經一直跟我們說天皇是“神”,要我們向天皇的照片頂禮膜拜,說美國人是“惡魔”、“禽獸”的老師,從戰敗那天起,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若無其事地說起相反的話來,而且也沒有跟我們解釋一下以前的看法、教育方法是錯誤的,
    應該反省等等。總之,老師極其自然地開始教我們說“天皇也是人”、“美國人是朋友”這樣的話了。
    美國兵開著幾輛吉普車,進駐了森林峽谷中的小村子——那裡是我出生的地方。學生們搖晃著自己做的星條旗,夾道歡迎他們到來,還朝他們喊著:“Hello!”隻有我從學校悄悄溜出來,跑進森林中去了。
    從山上俯瞰山谷,汽車模型似的吉普車沿著河邊開進了村莊,雖然看不清楚隻有豆粒大小的孩子們的表情,可是,他們喊的“Hell0”卻聽得一清二楚。我的眼淚流了出來。孩子為什麼要上學
    1
    在我以往的人生中,曾就這個問題思考過兩次。對於重要的問題,再費腦筋也得好好去思考,因為這樣做是正確的。即使問題沒有完全得到解決,但是花時間認真去思考本身,會使你今後想起這個問題時,覺得是很值得的。
    幸運的是,我每次思考這個問題時,都獲得了令人滿意的答案。甚至可以說,是我這一生中獲得的無數答案中好的答案。
    我開始對“孩子為什麼要上學”的問題產生強烈的疑問——還不是思考,是在我十歲那年的秋天。那年夏天,我國在太平戰爭中被打敗了(日本是在和美國、英國、荷蘭、中國等國打仗)。也是在這次戰爭中,原子彈次被投在了人類居住的城市裡。
    由於戰敗,日本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直到戰敗之前,我們這些孩子,包括大人,一直被灌輸的是:要相信我們日本強有力的天皇是一位“神”。可是,戰敗後我們明白了,天皇也是人。
    交戰國中,美國是我們懼怕、憎恨的敵對國家,而現在,這個國家是要從戰爭廢墟中重新站起來的日本為依賴的國家。
    我小小年紀也覺得這種轉變是對的。我懂得了,比起“神”主宰的社會,還是人人享有平等權利、攜手共進的民主主義要好。我還切身感到,從此不必再去當炮灰,不必再以殺敵為名去別的國家殺人——也可能被人家殺死,是多麼巨大的變化。
    可是,戰爭結束後一個月,我就不想去上學了。
    這是因為曾經一直跟我們說天皇是“神”,要我們向天皇的照片頂禮膜拜,說美國人是“惡魔”、“禽獸”的老師,從戰敗那天起,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若無其事地說起相反的話來,而且也沒有跟我們解釋一下以前的看法、教育方法是錯誤的,
    應該反省等等。總之,老師極其自然地開始教我們說“天皇也是人”、“美國人是朋友”這樣的話了。
    美國兵開著幾輛吉普車,進駐了森林峽谷中的小村子——那裡是我出生的地方。學生們搖晃著自己做的星條旗,夾道歡迎他們到來,還朝他們喊著:“Hello!”隻有我從學校悄悄溜出來,跑進森林中去了。
    從山上俯瞰山谷,汽車模型似的吉普車沿著河邊開進了村莊,雖然看不清楚隻有豆粒大小的孩子們的表情,可是,他們喊的“Hell0”卻聽得一清二楚。我的眼淚流了出來。
    2
    第二天早上,我一到學校,就從學校後門出去,進了森林,自己一個人在那裡一直待到太陽落山。我帶了一本厚厚的植物圖鋻,照著圖鋻,一一比對著每一棵樹的名稱和特性,把它們都記在腦子裡。
    我們家從事的工作與森林管理有關,所以我把各種樹木的名稱和特性記下來,將來也派得上用場。森林裡的樹種多得數不清,甚至每棵樹都有自己的名稱和特性,這讓我著了迷,實在太有趣了。至今我還記得的一些樹木的拉丁文名稱,就是那段時間在森林裡實地學到的。
    我不打算去上學了。自己一個人在森林裡對照著植物圖鋻,把各種樹木的名稱和特性記下來的話,長大以後靠這些知識就可以養活自己了。再者說,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對樹情有獨鐘,而學校裡沒有人能和我一起談論它們,無論老師還是同學。既
    然這樣,我為什麼還要去學校,學那些和將來的生活毫無關繫的東西呢?
    仲秋的一天,我照常冒著瓢潑大雨進了森林。雨越下越大,森林中四處水流成河,連道路也被泥沙阻斷了。直到天黑,我也沒能從森林裡出來,並且還發起了燒。第三天,村裡的消防隊員發現了昏倒在一棵高大的七葉樹的樹洞裡的我,纔把我救了出來。
    回家以後高燒也沒有退。從附近的鎮子上請來的醫生對媽媽說:“這孩子救不活了,我無能為力了。”——我恍惚在夢裡聽見有人這麼說。醫生說完就走了。但是媽媽始終沒有放棄我,一直悉心看護著我。一天深夜,我還發著燒,也很虛弱,卻從昏昏沉沉中睜開了眼睛,腦子十分清醒。
    我躺在榻榻米上,身下隻鋪了一床褥子。這是日本人家的傳統做法,如今,農村裡都很少見得到這種做法了。媽媽正坐在我的枕邊,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她已經幾天幾夜沒合眼了。我和媽媽說的是方言,為了讓年輕人能看懂,我把這段對話譯成普通話。
    “媽媽,我會死嗎?”
    “你不會死的,有媽媽為你祈禱啊。”
    “我都聽見了,醫生不是說‘這孩子救不活了,我無能為力了’嗎?我以為我快要死了。”
    媽媽沒有回答,過了一會兒對我說:“你要是死了,我就再生你一次啊,你放心吧。”
    “……可是,那個孩子,和死去的我是不一樣的孩子吧?”
    “不,是一樣的。我會把你從出生到現在所看到的、聽到的、讀的書、做的事,全都講給新生下來的你聽的。這樣,新的你就會像你一樣說話了。所以說,這兩個孩子是完全一樣的呀。”
    聽媽媽這麼說,我雖然似懂非懂,心情卻平靜下來,安心地睡著了。第二天,我開始好起來,盡管好得很慢。而且一入鼕,我自己想要去上學了。
    3
    我在教室裡上課,或在操場上打棒球時——這是戰爭結束後開始流行的體育運動,會不自覺地獨自發獃,胡思亂想起來。現在的我,會不會是那個發了高燒死去後,又被媽媽重新生出來的孩子呢?原以為是屬於自己的那些記憶,會不會是媽媽把那個死去的孩子所看到和聽到的事、讀過的書、做過的事都講給我聽纔會有的呢?還有,我會不會是接替了那個死去的孩子的語言,在想事、說話呢?
    在這個教室裡和操場上的孩子們,難道都是聽了大人講的那些沒長成大人就死了的孩子的所見所聞、所經歷的一切,成了他們的替身的嗎?其證據就是,我們都在使用同樣的詞語講話。
    我們不正是為了使這些詞語成為自己的東西纔來上學的嗎?因為不僅語文、自然和算術課,就連體操也是為了繼承死去的孩子所需要的!自己一個人去森林,照著植物圖鋻辨認樹木,是不能替代死去的孩子,不能成為和那個孩子一樣的新孩子的。所以我們纔到學校來,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做遊戲的……
    大家可能會覺得我講了些莫名其妙的話。因為我感到,現在成了大人的我,回想起被記憶封存已久的小時候的事情時,以為那個初鼕,大病初愈後,懷著平靜的喜悅到學校去時,自己已經很明白的事,其實並不太明白。
    而你們這些孩子——新的孩子或許能夠理解這一切。此時此刻,我正是懷著這樣的希望,纔講了上面那些從來沒有寫進小說裡去的回憶。
    4
    還有一件事,發生在我成人之後。我的頭一個孩子叫做光,他出生的時候腦部異常,後腦上帶了個大瘤子,就像腦袋後邊又長了個小腦袋似的。醫生把它切掉了,縫合傷口時盡量地不影響到大腦。
    光健康地長大了,可是到了四五歲時還不會說話。不過,他對音調和音色格外敏感。他先學會的是辨別各種野鳥的叫聲,而不是人的語言。隻要一聽到野鳥的鳴叫聲,他就能說出那種鳥的名字來——這是他聽唱片知道的。光就是這樣開始說話的。
    光七歲的時候,比正常的孩子晚一年上了學,進了“特殊班”。這個班裡的孩子都是殘疾兒童。有的孩子老是不停地大聲叫喚;有的孩子坐不住,總愛轉來轉去,不是撞到桌子上,就是弄翻椅子。我每次從窗戶往裡看時,都看見光用手堵著耳朵,身子僵直地坐著。
    於是,我又一次向自己問起了那個問題:光為什麼一定要去上學呢?這孩子隻能聽懂野鳥的叫聲,還喜歡把鳥的名字告訴給父母。既然這樣,假設我們回到村子裡去,在林中高地上的房子生活又如何呢?我比照植物圖鋻辨認樹木的名字和特性;光一邊聽野鳥鳴唱,一邊念叨各種野鳥的名字;妻子給我們父子倆寫寫生,做做飯。這樣不是也挺好嗎?
    誰知給我這個大人解開這一難題的,竟是光本人。光上“特殊班”後,遇到了一個和自己一樣討厭噪聲的小朋友。從此,他們兩個人總是躲在教室角落裡,握著彼此的手,一起忍受教室裡的噪聲。
    漸漸地,光還幫助起那個比自己活動能力弱的小朋友去上廁所了。能為小朋友做點兒什麼,使在家裡一切依賴媽媽的光,感受到了新的喜悅。後來,他們倆就把椅子搬到離其他孩子遠一點的地方,一起聽廣播裡的古典音樂了。
    一年過後,光漸漸意識到,比起鳥的叫聲,人類創作的音樂已經成為更能使自己理解的語言了。他甚至能把兩人一起聽音樂時,那個小朋友喜歡的曲子寫在紙上帶回家,並從家裡的光盤中找出來。就連老師也注意到了這兩個不愛講話的孩子的對話中,出現了巴赫、莫扎特的名字。
    5
    光和那個孩子從“特殊班”一直上到了殘疾兒童學校。在日本,讀完高中,智障孩子的學校教育就算完成了。我以家長的身份去學校參加了光的畢業典禮。在畢業典禮上,老師要告訴即將畢業的光和同學們,明天他們不用再來學校了。
    在畢業典禮的宴會上,當聽到老師一遍又一遍地說“從明天開始不用來學校了”時,光很感慨地說:
    “真是不可思議啊。”
    那個小朋友也充滿感情地跟著光說:
    “真的是不可思議啊。”
    兩個人臉上都露出了驚訝而又恬靜的微笑。
    從小受到母親音樂啟蒙的光,現在已經可以自己作曲了。我根據他和小朋友的這段對話寫了一首詩,光譜了曲,這個曲子就是後來的《畢業變奏曲》,在各種音樂會上演奏。
    如今,對於光來說,音樂是他用來確認蘊藏於自己內心深處的豐富情感,並與他人溝通,使自己與社會聯結起來的有效的語言。雖然這語言萌生於家庭,卻是通過上學結出果實的。對於孩子們來說,不隻是語文課,自然、算術、體操、音樂課等,也都是使孩子能夠真正了解自己、與他人溝通的語言。還有外語也是如此。
    所以我認為,不管到了什麼時候,孩子們為了學習這些,都是要去上學的。
    你是怎麼生活過來的
    1
    這應該是我七八歲時的事,因為在關於祖母的許多回憶中是比較靠後的。那還是在戰爭中,祖母給我講了她的名字為什麼叫“毛筆” (日語發音是Fudei)的秘密。祖母說,她是為了把森林裡發生的故事記錄下來而出生的,就如同這名字。我心想,假如祖母把她知道的故事記在了本子上的話——過去叫做記賬本,我倒是很想看一看的。
    我猶豫了一番,終於拐彎抹角地問祖母記錄過沒有,祖母答道:“我記得挺清楚的呢!不用記呀。”接著又補充了一句:“等我歲數再大一點,記性不行了,再記也不遲。到時候還得你給幫忙喲。”
    我真希望自己能幫這個忙呢。就算不是為了幫忙,我也特別愛聽祖母講故事。祖母能把自己腦子裡的故事講得特別生動風趣。每次講故事,她總喜歡兜個大圈子,從我熟識的地方、人家、人名,講到盛開著山茶花的地方,以及某某人祖輩以前名叫左衛門等等。講得來了興致時,祖母會聲音悠揚地不停講下去。
    祖母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這個山村裡呀,每個人都有一棵‘自己的樹’,這些樹生長在森林裡的高坡上。人的靈魂從‘自己的樹’的樹根出來,下降到山谷村莊裡,進入剛出生的嬰兒身體裡去。人死的時候,光是身體沒有了,靈魂呢,就回到屬於自己的那棵樹的根裡去了……”
    我問祖母:
    “我那棵‘自己的樹’在哪兒呢?”
    “人快要死的時候啊,要是能睜開靈魂之眼,就會知道‘自己的樹’在哪兒了呀!”祖母回答。“你這麼小,急著想知道這個有什麼用啊!據說啊,聰明的靈魂呢,當它降生的時候,會記住自己是打哪棵樹根兒來的,隻是不能隨便亂說的嘍。還有啊,進了森林,偶然到了‘自己的樹’下的話,有時會踫見上了歲數的自己呢。可是這種時候,小孩子面對那個人多半會驚慌失措的,所以,好還是不要靠近‘自己的樹’啊。”
    祖母這麼叮囑我說。
    說心裡話,我小時候常常為自己的靈魂不夠聰明,以至於連“自己的樹”都記不住而感到遺憾。有一次,我獨自一人走進了森林深處,在一棵相當高大的樹下站住等起來,期望見到老年的自己。要是能幸運地見到“那個人”,我想問他一個問題。我已經做好了用學校裡學的普通話提問的準備。
    “你是怎麼生活過來的?”
    我所說的“怎麼”這個詞包含著“用什麼樣的方法”和“為什麼”這樣兩層意思。那時我還是個孩子,似乎是想把這兩層意思合在一起提問的。按說一般人是先確定下來要問哪一個,然後再提問。可我當時就想兩個問題一起來問,總覺得那個人會把兩個問題很好地糅在一起作出解答的。
    轉瞬之間近六十年過去了,現在我已經真的成了老年人。當我回到故鄉的森林裡,從那棵大樹下走過時——盡管不知道它是什麼樹,我不禁想像起來,說不定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小時候的自己,會在那裡等著我,提出這個問題吧。
    “你是怎麼生活過來的?”
    我常常想,自己不是一直在用寫小說,而不是用口頭噦噦唆唆地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嗎?我這個想法是反復地閱讀夏目漱石的小說《心》得出來的。順便插一句,當你感覺某本書確實是本好書時,那你就隔上一段時間後再重新讀一遍。如果每次閱讀時,都能用彩色鉛筆在重要句子下面畫線條,或寫寫眉批,會對你有所裨益的。
    現在回到《心》這部小說來。小說中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位被稱作“先生”的人對年輕人說的一句話:
    “請你記住,我就是這樣生活過來的。”
    這句話給我一種感覺,原來漱石一生都仿佛是在“自己的樹”下,講述長長的故事般在寫小說的。
    《心》裡面還有一句話使我不能忘懷。
    “當我的心髒停止跳動之際,倘若能在你的胸中孕育新的生命,我當無憾。”
    我一邊寫文章一邊也在幻想著,我離開這個世界之後,能化為新的生命繼續存活在年輕人的心中,是我的心願。可是,我沒有勇氣說出來。換句話說,我沒有為年輕人,尤其是為小孩子們寫書的勇氣。我想,這正是我已經寫作了四十年,卻仍未完成的課題吧。
    2
    盡管這樣,在我內心裡,就像在“自己的樹”下和他們聊天那樣,為年輕人,尤其是為小孩子們寫書的願望越發強烈了。從1999年秋末到今年開春,我在柏林自由大學講學。與學生們的交往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像,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重要的經歷。在柏林工作的日本人很多,有的是一家人都在那裡,也有的家庭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日本人。他們的孩子,有的去德語授課的學校上學,也有的在日本人辦的學校裡學習。
    家長們為了讓孩子們掌握日語,自己籌集辦學資金,借用公立學校休息日的校舍,辦起了一個柏林日語補習學校。我和從事學校管理工作的父母們認識。由於我一個人生活,經常得到其中一位母親細致入微的幫助,這位母親曾邀請我去那所學校給孩子們講一講。
    其實四年前,我在美國的普林斯頓也有過同樣的經歷,那時候,我就琢磨出了一個給孩子們演講的“方法”。因為對於聽講的孩子們來說,某一天,一個不認識的大人來給他們演講,當然不會引起他們的興趣。而對於去演講的人來說,站在一群不認識的孩子面前,也不知該從哪兒說起。
    因此,我就讓來聽我演講的孩子們提前做一篇作文。我用紅筆修改一些不確切的表述,以及雖然沒錯但不夠通順的句子;調整文章的順序,使其想說的內容一目了然。日語過去管這種改法叫做“添削”,自己對自己寫的詩或文章進行修改時,則叫做“推敲”。
    ……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