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1-5冊+短篇小說課堂+詩人訪談)(共7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外國隨筆
    【市場價】
    1956-2836
    【優惠價】
    1223-1773
    【作者】 美國《巴黎評論》編輯部,編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外國隨筆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2921189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是
    國際標準書號ISBN:29211899
    作者:美國《巴黎評論》編輯部,編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7月 

        
        
    "

    內容簡介
    巴黎評論(套裝7冊)(作家訪談1-5冊 短篇小說課堂 詩人訪談)

    “作家訪談”是美國文學雜志《巴黎評論》(Paris Review)*持久、*著名的特色欄目。自一九五三年創刊號中的E.M.福斯特訪談至今,《巴黎評論》一期不落地刊登當代*偉大作家的長篇訪談,*初冠以“小說的藝術”之名,逐漸擴展到“詩歌的藝術”“批評的藝術”等,迄今已達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今世界文壇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訪談已然成為《巴黎評論》的招牌,同時樹立了“訪談”這一特殊文體的典範。
    一次訪談從準備到實際進行,往往歷時數月甚至跨年,且並非為配合作家某本新書的出版而作,因此毫無商業宣傳的氣息。作家們自然而然地談論各自的寫作習慣、方法、困惑的時刻、文壇秘辛……內容妙趣橫生,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加之圍繞訪談所發生的一些趣事,令這一欄目本身即成為傳奇,足可謂“世界歷史上持續時間*長的文化對話行為之一”。
    經《巴黎評論》授權,我們從“作家訪談”欄目中挑選了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六十餘位受訪作家的訪談,分四卷陸續出版。

    巴黎評論(套裝7冊)(作家訪談1-5冊 短篇小說課堂 詩人訪談)


     


    “作家訪談”是美國文學雜志《巴黎評論》(Paris Review)*持久、*著名的特色欄目。自一九五三年創刊號中的E.M.福斯特訪談至今,《巴黎評論》一期不落地刊登當代*偉大作家的長篇訪談,*初冠以“小說的藝術”之名,逐漸擴展到“詩歌的藝術”“批評的藝術”等,迄今已達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今世界文壇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訪談已然成為《巴黎評論》的招牌,同時樹立了“訪談”這一特殊文體的典範。


    一次訪談從準備到實際進行,往往歷時數月甚至跨年,且並非為配合作家某本新書的出版而作,因此毫無商業宣傳的氣息。作家們自然而然地談論各自的寫作習慣、方法、困惑的時刻、文壇秘辛……內容妙趣橫生,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加之圍繞訪談所發生的一些趣事,令這一欄目本身即成為傳奇,足可謂“世界歷史上持續時間*長的文化對話行為之一”。


    經《巴黎評論》授權,我們從“作家訪談”欄目中挑選了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六十餘位受訪作家的訪談,分四卷陸續出版。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1》收錄的受訪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納博科夫、凱魯亞克、阨普代克、馬爾克斯、雷蒙德•卡佛、米蘭•昆德拉、羅伯-格裡耶、君特•格拉斯、保羅•奧斯特、村上春樹、奧爾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貝托•埃科。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2》收錄的受訪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E.M.福斯特、弗朗索瓦絲•薩岡、奧爾德斯•赫胥黎、哈羅德•品特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E.B.懷特、巴勃羅•聶魯達、約翰•斯坦貝克、庫爾特•馮內古特、胡裡奧•科塔薩爾、唐•德裡羅、蘇珊•桑塔格、伊恩•麥克尤恩、諾曼•梅勒、大江健三郎。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3》收錄的受訪作家包括如下十五位:威廉•斯泰倫、T.S.艾略特、埃茲拉•龐德、艾倫•金斯堡、索爾•貝婁、約瑟夫•海勒、卡洛斯•富恩特斯、菲利普•羅斯、約翰•歐文、多麗絲•萊辛、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托妮•莫裡森、阿摩司•奧茲、V.S.奈保爾、石黑一雄。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4》是該繫列的*一輯,共收錄以下十四位作家的長篇訪談:格雷阨姆•格林、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W.H.奧登、喬伊斯•卡羅爾•歐茨、E.L.多克托羅、威廉•特雷弗、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艾麗絲•門羅、若澤•薩拉馬戈、薩爾曼•魯西迪、哈維爾•馬裡亞斯、大衛•格羅斯曼、大衛•米切爾、米歇爾•維勒貝克。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5》是該繫列的*一輯,共收錄以下十六位作家的長篇訪談:弗朗索瓦·莫裡亞克、威廉·福克納、伊夫林·沃、讓·科克托、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伯納德·馬拉默德、詹姆斯·M. 凱恩、田納西·威廉斯、納丁·戈迪默、詹姆斯·鮑德溫、V.S. 普裡切特、普裡莫·萊維、理查德·福特、伊斯梅爾·卡達萊、莉迪亞·戴維斯、達尼·拉費裡埃。


     


    《巴黎評論·短篇小說課堂》是一部短篇小說選評集,其中的所有作品都來自美國著名的文學雜志《巴黎評論》。


    本書收錄的二十篇短篇小說各不相同,風格差異極大,篇幅長短不一,發表的時間跨度幾乎和雜志的歷史相當。但毫無疑問的是,它們都有著極高的質量,從各個側面反映了當代短篇小說創作的*水準和潮流風向。  針對這二十篇小說所作的評論也各有其旨趣,有的非常簡潔宏觀地概況了一整篇作品的風格特色,還有的非常細致具體地考察了文本的語句和措辭。總之,從作者的角度考察另一位作者的作品,這種專業的視角一定會讓讀者們受益匪淺。


     


    《巴黎評論•詩人訪談》收錄以下十八位詩人的長篇訪談:瑪麗安•摩爾、葉夫根尼•葉夫圖申科、布萊茲•桑德拉爾、喬治•塞菲裡斯、安妮•塞克斯頓、菲利普•拉金、約翰•阿什貝利、德裡克•沃爾科特、W.S.默溫、奧克塔維奧•帕斯、耶胡達•阿米亥、伊夫•博納富瓦、切斯瓦夫•米沃什、特德•休斯、加裡•斯奈德、謝默斯•希尼、羅伯特•勃萊、傑克•吉爾伯特。

    作者簡介

    《巴黎評論》(Paris Review)是世界著名的文學雜志之一,“作家訪談”則是其持久、著名的特色欄目。自一九五三年創刊號中的E.M.福斯特訪談至今,《巴黎評論》一期不落地刊登當代偉大作家的長篇訪談,初冠以“小說的藝術”之名,逐漸擴展到“詩歌的藝術”“批評的藝術”等,迄今已達四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今世界文壇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訪談已然成為《巴黎評論》的招牌,同時樹立了“訪談”這一特殊文體的典範。


    一次訪談從準備到實際進行,往往歷時數月甚至跨年,且並非為配合作家某本新書的出版而作,因此毫無商業宣傳的氣息。作家們自然而然地談論各自的寫作習慣、方法、困惑的時刻、文壇秘辛……內容妙趣橫生,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加之圍繞訪談所發生的一些趣事,令這一欄目本身即成為傳奇,足可謂“世界歷史上持續時間長的文化對話行為之一”。

    目錄
    1
    杜魯門·卡波蒂(1957) 黃昱寧/譯
    歐內斯特·海明威(1958) 苗煒/譯
    亨利·米勒(1961) 王嶽杭/譯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967) 丁駿/譯
    傑克·凱魯亞克(1968) 菊子/譯
    約翰·阨普代克(1968) 盛韻/譯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81) 許志強/譯
    雷蒙德·卡佛(1983) 小二/譯
    米蘭·昆德拉(1984) 葉子/譯
    阿蘭·羅伯-格裡耶(1986) 林盛/譯
    君特·格拉斯(1991) 吳筠/譯
    保羅·奧斯特(2003) BTR/譯
    村上春樹(2004) 比目魚/譯

    1


    杜魯門·卡波蒂(1957) 黃昱寧/譯


    歐內斯特·海明威(1958) 苗煒/譯


    亨利·米勒(1961) 王嶽杭/譯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967) 丁駿/譯


    傑克·凱魯亞克(1968) 菊子/譯


    約翰·阨普代克(1968) 盛韻/譯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81) 許志強/譯


    雷蒙德·卡佛(1983) 小二/譯


    米蘭·昆德拉(1984) 葉子/譯


    阿蘭·羅伯-格裡耶(1986) 林盛/譯


    君特·格拉斯(1991) 吳筠/譯


    保羅·奧斯特(2003) BTR/譯


    村上春樹(2004) 比目魚/譯


    奧爾罕·帕慕克(2006) 方柏林/譯


    斯蒂芬·金(2006) 張坤/譯


    翁貝托·埃科(2008) 張芸/譯


    2


    序/奧爾罕·帕慕克仲召明/譯


    E.M.福斯特(1953) 郭旻天/譯


    弗朗索瓦絲·薩岡(1956) 朱艷亮/譯


    奧爾德斯·赫胥黎(1960) 姚向輝/譯


    哈羅德·品特(1966) 李亦男/譯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967) 楊凌峰/譯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1968) 菊子/譯


    E.B.懷特(1969) 丁駿/譯


    巴勃羅·聶魯達(1971) 俞冰夏/譯


    約翰·斯坦貝克(1975) 章樂天/譯


    庫爾特·馮內古特(1977) 貝小戎/譯


    胡裡奧·科塔薩爾(1984) 唐江/譯


    唐·德裡羅(1993) 但漢松/譯


    蘇珊·桑塔格(1995) 吳嘉茜/譯


    伊恩·麥克尤恩(2002) 馮濤/譯


    諾曼·梅勒(2007) 晏向陽/譯


    大江健三郎(2007) 許志強/譯


    3


    威廉·斯泰倫(1954) 楊向榮/譯


    T.S.艾略特(1959) 劉雅瓊/譯


    埃茲拉·龐德(1962) 周瓚/譯


    艾倫·金斯堡(1966) 趙霞/譯


    索爾·貝婁(1966) 楊向榮/譯


    約瑟夫·海勒(1974) 楊向榮/譯


    卡洛斯·富恩特斯(1981) 溫峰寧/譯


    菲利普·羅斯(1984) 陳以侃/譯


    約翰·歐文(1986) 唐江/譯


    多麗絲·萊辛(1988) 鄧中良 華菁/譯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1990) 仲召明/譯


    托妮·莫裡森(1993) 許志強/譯


    阿摩司·奧茲(1996) 鐘志清/譯


    V.S.奈保爾(1998) 陶澤慧/譯


    石黑一雄(2008) 陶立夏/譯


    4


    格雷阨姆•格林(1953)           陳焱/譯


    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1960)     溫哲仙/譯


    W.H.奧登(1974)                馬鳴謙/譯


    喬伊斯•卡羅爾•歐茨(1978)      朱傑/譯


    E.L.多克托羅(1986)            柏櫟/譯


    威廉•特雷弗(1989)             管舒寧/譯


    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1990)    魏然/譯


    艾麗絲•門羅(1994)             梁彥/譯


    若澤•薩拉馬戈(1998)           王淵/譯


    薩爾曼•魯西迪(2005)           林曉筱/譯


    哈維爾•馬裡亞斯(2006)         蔡學娣/譯


    大衛•格羅斯曼(2007)           唐江/譯


    大衛•米切爾(2010)             唐江/譯


    米歇爾•維勒貝克(2010)         丁駿/譯


    短篇小說課堂


    喬伊·威廉姆斯《微光漸暗》/丹尼爾·阿拉爾孔 評


    克雷格·諾瓦《一個醉賭鬼而已》/安·比蒂 評


    倫納德·邁克爾斯《城市男孩》/大衛·貝澤摩吉斯 評


    簡·鮑爾斯《艾米·摩爾的日記》/莉迪亞·戴維斯 評


    詹姆斯·索特《曼谷》/戴夫·艾格斯 評


    丹尼斯·約翰遜《搭車遇禍》/傑弗裡·尤金尼德斯 評


    瑪麗-貝絲·休斯《鵜鶘之歌》/瑪麗·蓋茨基爾 評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博聞強記的富內斯》/亞歷山大·黑蒙 評


    伯納德·庫珀《老鳥》/艾米·亨佩爾 評


    托馬斯·格林《除了有病我現在相當健康,沒騙你》/喬納森·勒瑟姆 評


    瑪麗·羅比森《萊克利湖》/山姆·利普斯特 評


    唐納德·巴塞爾姆《鬧著玩的幾個小故事》/本·馬庫斯 評


    雷蒙德·卡佛《要不你們跳個舞?》/大衛·米恩斯 評


    伊森·卡寧《竊國賊》/洛麗·摩爾 評


    斯蒂芬·米爾豪瑟《飛毯》/丹尼爾·奧羅斯科 評


    居伊·達文波特《英格蘭銀行裡的晚餐》/諾曼·拉什 評


    諾曼·拉什《謊言堆砌的存在》/莫娜·辛普森 評


    莉迪亞·戴維斯《福樓拜的十個故事》/阿莉·史密斯 評


    伊凡·S. 康奈爾《闊太布裡奇的浮華生活》/威爾士·陶爾 評


    達拉斯·韋伯《飛向斯德哥爾摩的夜航》/喬伊·威廉姆斯 評


     


    5.


    弗朗索瓦·莫裡亞克(1953)——王宏圖胡泊譯


    威廉·福克納(1956)——王義國蔡慧譯


    伊夫林·沃(1963)——張衝譯


    讓·科克托(1964)——林曉筱譯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1964)——汪雁譯


    伯納德·馬拉默德(1975)——楊凌峰譯


    詹姆斯·M.凱恩(1978)——馮倩珠譯


    田納西·威廉斯(1981)——張坤譯


    納丁·戈迪默(1983)——姬方盈臧清譯


    詹姆斯·鮑德溫(1984)——吳琦譯


    V.S.普裡切特(1990)——張旋譯


    普裡莫·萊維(1995)——索馬裡譯


    理查德·福特(1996)——彭倫譯


    伊斯梅爾·卡達萊(1998)——文敏譯


    莉迪亞·戴維斯(2015)——吳永熹譯


    達尼·拉費裡埃(2017)——郁夢非譯

    媒體評論
    《巴黎評論》是二十世紀——以及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少數幾個真正重要的文學雜志之一。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每期《巴黎評論》我都有,我非常喜歡上面的訪談。如果把它們編成書,那將是偉大的書,對《巴黎評論》本身也很有益。
    ——歐內斯特·海明威

    幾乎從記事起,我就被《巴黎評論》的訪談所深深吸引。它們彙集在一起,構成對“文學是怎樣的”這一問題*好的、*現成的探究。從許多方面看,問文學是“怎樣的”比問“為什麼”更有意思。
    ——薩爾曼·拉什迪

    《巴黎評論》是二十世紀——以及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少數幾個真正重要的文學雜志之一。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每期《巴黎評論》我都有,我非常喜歡上面的訪談。如果把它們編成書,那將是偉大的書,對《巴黎評論》本身也很有益。


    ——歐內斯特·海明威


     


    幾乎從記事起,我就被《巴黎評論》的訪談所深深吸引。它們彙集在一起,構成對“文學是怎樣的”這一問題*好的、*現成的探究。從許多方面看,問文學是“怎樣的”比問“為什麼”更有意思。


    ——薩爾曼·拉什迪


     


    在我寫長篇小說時,每次卡住,我都會本能地從桌旁站起來,在那個煙霧繚繞的房間裡,重讀《巴黎評論》對福克納、納博科夫、多斯•帕索斯、海明威或者阨普代克的訪談,努力找回對寫作的信念,找到我自己的路。……多年後,在我自己也出現在《巴黎評論》上之後,再度重讀這些訪談,是為了喚醒自己寫作初期的希望和焦慮。三十年過去了,讀這些訪談時我仍帶著當初的熱情。我知道自己並沒有被引入歧途:我比以往更強烈地感受到了文學帶來的歡樂和苦惱。


    ——奧爾罕·帕慕克


     


    《巴黎評論》的訪談總是從*的視角切入大作家們的內心和寫作倫理。你獨自坐在沙發上集中閱讀它們,就能獲得藝術碩士(MFA)創意寫作課程的訓練。


    ——戴夫·艾格斯


     


    應該在酒會、朗讀會、婚慶、狂歡等各種各樣的熱鬧場合把《巴黎評論》的這些訪談集派發出去。它們也非常適合從高中一直到藝術碩士的各級課程使用,事實上,我曾用這些訪談開設整整一個學期的創意寫作課。別的地方哪裡還能讓我找到世界上*偉大的作家和他們說過的智慧、荒唐、憤怒之言,並把它們帶進課堂呢?這些訪談精彩紛呈,令人激動,不可或缺。


    ——科倫·麥凱恩

    在線試讀
    弗朗索瓦•莫裡亞克:
    《巴黎評論》:在某個地方你曾談到小說作為一種完美的文學形式非常偉大,它是各門藝術之王。
    莫裡亞克:我當時是在贊美我的商品,但是沒有任何一種藝術比其他種類藝術更加高貴。隻有藝術家纔稱得上偉大。托爾斯泰、狄更斯和巴爾扎克是偉大的,而不是他們所展示的文學形式。

    威廉•福克納:
    《巴黎評論》:有人認為你作品中太喜歡寫暴力。
    福克納:那就等於說木匠太喜歡用榔頭。其實暴力也不過等於是木匠手裡的一件家伙。光憑一件家伙,木匠做不成活兒,作家也寫不出作品來。

    伊夫林•沃:
    《巴黎評論》:這是不是說明您經常潤色、經常實驗?
    沃:實驗?天吶,怎麼可以!看看像喬伊斯這樣的作家,就明白實驗會有什麼結果了。他一開始寫得還不錯的,然後你就看著他帶著滿心虛榮,寫瘋掉了。寫到後來他就是個神經病。

    讓•科克托:
    《巴黎評論》:當你寫作時,你會想到一個抽像的潛在讀者或者評論者嗎?
    科克托:你得一直將注意力集中到內在的東西上。一個人一旦意識到受眾,為了受眾而履行職責,這是悲慘的,這是丑陋的。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弗朗索瓦•莫裡亞克:

    《巴黎評論》:在某個地方你曾談到小說作為一種完美的文學形式非常偉大,它是各門藝術之王。

    莫裡亞克:我當時是在贊美我的商品,但是沒有任何一種藝術比其他種類藝術更加高貴。隻有藝術家纔稱得上偉大。托爾斯泰、狄更斯和巴爾扎克是偉大的,而不是他們所展示的文學形式。

     

    威廉•福克納:

    《巴黎評論》:有人認為你作品中太喜歡寫暴力。

    福克納:那就等於說木匠太喜歡用榔頭。其實暴力也不過等於是木匠手裡的一件家伙。光憑一件家伙,木匠做不成活兒,作家也寫不出作品來。

     

    伊夫林•沃:

    《巴黎評論》:這是不是說明您經常潤色、經常實驗?

    沃:實驗?天吶,怎麼可以!看看像喬伊斯這樣的作家,就明白實驗會有什麼結果了。他一開始寫得還不錯的,然後你就看著他帶著滿心虛榮,寫瘋掉了。寫到後來他就是個神經病。

     

    讓•科克托:

    《巴黎評論》:當你寫作時,你會想到一個抽像的潛在讀者或者評論者嗎?

    科克托:你得一直將注意力集中到內在的東西上。一個人一旦意識到受眾,為了受眾而履行職責,這是悲慘的,這是丑陋的。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巴黎評論》:我還有一兩個問題。你認為你的醫學課程以及科學學科對你的詩歌有何影響?

    威廉斯:科學家對詩人非常重要,因為他的語言對他很重要……當然,對詩人也很重要。我不想偏離主題太遠,不過人們總是讓我說話要準確些。

     

    伯納德•馬拉默德:

    《巴黎評論》:真的有人能教……寫作?

    馬拉默德:你教的是寫作者——多少表現出一點纔華的那些。一開始,年輕的寫作者隻是傾倒出自己的纔華,但並不太清楚那纔華的本質。你要做的,就是拿起一面鏡子,舉到他們的作品前面,然後,在某種意義上,他們能看清自己展示或表露的東西。

     

    詹姆斯•M. 凱恩:

    《巴黎評論》:阿爾貝•加繆對您寫作的贊譽,您有何回應?

    凱恩:他寫了些關於我的文字——其中多少也承認他的一本書是模仿我的書寫的,他還尊稱我為偉大的美國作家。可是我從沒讀過加繆……對於小說我並不無知,但讀得很少。我不敢讀小說,因為可能會太喜歡某個人的書! 

     

    田納西•威廉斯:

    文化現狀

    文學的重要地位已經被電視取代了,你覺得是不是?真是這樣。我們現在已經沒有了擁戴作家創作,或者給予他們很好支持的那種文化。我指的是嚴肅的藝術家。如今在百老彙他們隻想要廉價的喜劇、音樂劇和重排劇。嚴肅作品想要制作出來都幾乎毫無可能,即便出來,能演一個星期就算是幸運了。

     

    納丁•戈迪默:

    《巴黎評論》:所以你覺得你的寫作一種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而不是一個有意識的選擇。

    戈迪默:我不認為任何作家能說出他為什麼選擇這個或那個,或者怎麼表現某個主題。它可能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你的生活到達了某一個階段,你的想像力已經成熟,你就可以自然地寫出來。

     

    詹姆斯•鮑德溫:

    《巴黎評論》: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個白人的世界,那麼是什麼讓你覺得寫作還有任何意義?以及為什麼寫作是一個白人的世界?

    鮑德溫:因為他們擁有這個生意。嗯,回想起來,歸根結底是我不允許自己被其他人定義,不論是白人還是黑人。我鄙視那種把發生自己身上的事怪到別人頭上的行為。這是我自己的責任。我不想要任何憐憫。

     

    V.S. 普裡切特

    《巴黎評論》:你有沒有覺得生活和寫作相互影響?

    普裡切特:我一直認為生活和文學是相互糾纏的,而且這些糾纏正是我探索的。

     

    普裡莫•萊維:

    《巴黎評論》:人們曾經引用過海因裡希•伯爾的一句話,關於德國人為什麼能允許大屠殺的存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太守法了,他們聽從法律。您也曾經說過,意大利人的一個特征是他們不遵守法律。

    萊維:是的。那是意大利法西斯主義和德國納粹的主要區別。我們過去常說,法西斯的暴政因為我們對法律整體性的無視而得到緩和。當時就是這樣。許許多多猶太人都因此得到拯救。當法律本身是惡時,不遵守法律是對的。

     

    理查德•福特:

    《巴黎評論》:有些評論家說他們認為你是一個特別男性的作家。你這樣看你自己嗎?

    福特:我認為那是胡扯。雖然我的敘事者到目前為止都是男人,但主人公並不總是男人。我寫女性人物的句子和寫男性的一樣好,更重要的是,在故事中給了她們平等的機會控制自己的命運,在現實生活中,也就是做強大的人。

     

    伊斯梅爾•卡達萊:

    《巴黎評論》:這部小說被禁了。那你靠什麼生活呢?因為,一旦沒有了官方作家、作協會員的身份,你就什麼都不能做。

    卡達萊:他們給我出書,接著又禁掉,輪番進行,不過一旦你有書出版,並且被承認是一個作家,那你就是作家協會的會員了,每個月會有薪水可拿,每個人都一樣,不管是有天賦的還是冒牌貨。那份薪水是我所售書籍得到的版稅的千分之一。

     

    莉迪亞•戴維斯:

    《巴黎評論》:你會有意識地計劃去寫一種故事而不是另外一種嗎?還是說每個故事都是從直覺當中來的?

    戴維斯:我對提前計劃好怎麼寫小說很警惕。幾乎從無意外,它們都是從一個想法或一個句子開始的,然後我會立刻一頭扎進去開始探索。如果我停下來去想,這個應該是人稱復數,或者,這個應該是一個不分段的段落,或者諸如此類的,我覺得我會寫不下去。它們都是直覺式的。

     

    達尼•拉費裡埃:

    《巴黎評論》:你所有書的主題都是希望邊界消失。這也適用於種族嗎?

    拉費裡埃:在海地,根據我們的憲法,每個住在那裡的人都是黑人(Negro)。所以沒有問題。即使你是金發碧眼的日本人,如果你是海地國籍,你就是黑人。就是那樣。我的一些讀者可能把我看成黑人作家,但我在生命的頭二十三年裡並不是黑人。在獨裁者的統治下,我們都是平等的……根據膚色來讀我,就是不正確地讀我。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