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名畫裡的中國繫列:藏在名畫裡的古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中國古詩詞
    【市場價】
    1854-2688
    【優惠價】
    1159-1680
    【作者】 薛曉源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中國古詩詞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ISBN】978751461744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14617443
    作者:薛曉源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8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中華詩詞學會會長、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中國美術報總編輯聯袂作家周國平,力薦!中國*美圖書獎設計師作品。海外遺珍國內首次出版,舉世罕見。權威校對與版本解讀,破解傳世古畫與古文玄機!


    1好設計——中國*美圖書獎設計師潘焰榮作品。


    2 舉世罕見——海外回流的遺珍,在國內屬首次出版面世,極為珍貴。


    3 好解讀——故宮博物院原院長、中華詩詞學會會長、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中國美術報總編輯聯袂作家周國平力薦


    4 好校對——全文校對與版本解讀,破解傳世古畫與古文玄機。

     
    內容簡介

    《藏在名畫裡的古文》屬於中國畫報出版社全力打造的“藏在名畫裡的中國”精品繫列之一,此書采擷了珍藏在海內外的皇家珍藏、海外珍藏、希世珍藏古畫,集中展示古典繪畫與古典文學、哲學的內在的親緣關繫,將抽像的思想觀念與海內外各大博物館中以中國傳世古文(如《蘭亭序》《嶽陽樓記》《桃花源記》《滕王閣序》等為創作題材(含題跋、題詩等)的古畫聯璧,從美術、文學、哲學的三重角度重新詮釋。其中許多古畫為海外回流的遺珍,在國內屬首次出版面世,極為珍貴。

    作者簡介
    薛曉源(主編):
    薛曉源 博士,中央編譯局研究員、博士後導師、中央編譯局期刊出版管理中心主任、中央編譯局學術委員會委員、副巡視員、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現任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鄭州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商務印書館藝術與博物學總顧問、商務印書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博物學評論》主編,中國版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倫理學會理事、《中國書畫》雜志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報》編委、北京師範大學啟功書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主編出版學術藝術圖書500多種。專著《飛動之美——中國文化對“動勢美”理解與闡釋》2014年入選國家“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先後為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世界知識產權總干事弗蘭西斯科·高銳先生創作肖像,受到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外交部的表彰。

    邵盈午(評注)——中國詩學研究所所長、先後出版學術專著30餘種

    薛曉源(主編): 


    薛曉源 博士,中央編譯局研究員、博士後導師、中央編譯局期刊出版管理中心主任、中央編譯局學術委員會委員、副巡視員、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現任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鄭州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商務印書館藝術與博物學總顧問、商務印書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博物學評論》主編,中國版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倫理學會理事、《中國書畫》雜志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報》編委、北京師範大學啟功書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主編出版學術藝術圖書500多種。專著《飛動之美——中國文化對“動勢美”理解與闡釋》2014年入選國家“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先後為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世界知識產權總干事弗蘭西斯科·高銳先生創作肖像,受到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外交部的表彰。


     


    邵盈午(評注)——中國詩學研究所所長先後出版學術專著30餘種 


    原名迎武,山東乳山人,1956年4月生。1985年畢業於江蘇省廣播電視大學(語言文學專業)。現為江蘇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詩學研究所所長、江蘇師範大學學報副主編、北京大學中國畫研究院兼職教授、江蘇省詩詞學會理事、中華詩詞協會會員、天津大學客座教授、南社與柳亞子研究會理事等。先後出版學術專著30餘種,主要有《中國近代士階層研究》、《清華四導師》、《詩品解說》等。

    目錄
    出師表 / 001
    洛神賦 / 011
    與山巨源絕交書 / 031
    蘭亭集序 / 053
    歸去來兮辭·並序 / 069
    桃花源記 / 087
    三峽 / 099
    滕王閣序 / 105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 127
    阿房宮賦 / 133
    嶽陽樓記 / 145
    醉翁亭記 / 155
    前赤壁賦 / 163
    後赤壁賦 / 177

    出師表 / 001


    洛神賦 / 011


    與山巨源絕交書 / 031


    蘭亭集序 / 053


    歸去來兮辭·並序 / 069


    桃花源記 / 087


    三峽 / 099


    滕王閣序 / 105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 127


    阿房宮賦 / 133


    嶽陽樓記 / 145


    醉翁亭記 / 155


    前赤壁賦 / 163


    後赤壁賦 / 177


    愛蓮說 / 187

    前言
    名畫也風流
    ——寫在“藏在名畫裡的中國”繫列出版之際
    薛曉源(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

    2015 年 9 月,故宮舉辦“石渠寶笈特展”,展品之精,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美譽之盛,引起空前的熱議和關注。至此,中國古典繪畫成為國人時下關心的焦點之一。

    名畫也風流


    ——寫在“藏在名畫裡的中國”繫列出版之際


    薛曉源(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


     


    2015 年 9 月,故宮舉辦“石渠寶笈特展”,展品之精,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美譽之盛,引起空前的熱議和關注。至此,中國古典繪畫成為國人時下關心的焦點之一。


     


    總是有人詢問,中國古典繪畫流傳至今到底有多少?輾轉迄今名畫傳世還有多少?每次遇到親友的密切詢問,我總是說,個問題不好回答——沒有具體的數字,可以用“浩如煙海”四個字來概括;第二個問題,可以援引《石渠寶笈》的記載:“石渠”是指西漢的石渠閣,是皇家圖書典藏與編校機構。為了彰顯文治武功,清代皇帝乾隆借其美名,編纂《石渠寶笈》。從乾隆到嘉慶,歷時七十多年纔完成三編,總計 255 冊,收書畫家 863 人,作品 7757 件,悉為中國書畫之精品。但是,好景不長,盛世難在。兩次鴉片戰爭降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戰爭與災難接踵而至;直到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纔結束了百年的屈辱和災難。這百年間大量文物被搶奪,以至丟失和散佚,很多名畫被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國外機構收藏。 時至今日,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我們纔有心氣在這裡重新梳理和審視我們以往擁有的寶藏。


     


    “藏在名畫裡的中國”繫列裡面的“藏”字大有深意,在這裡我理解“藏”有三意:皇家珍藏,王公自玩,秘不示人,此為“一藏”;國外內藏,害怕追索,羞於見人,此為“二藏”;名畫珍稀,自行隱匿,難於見人,此為“三藏”。珍藏者,自我賞玩,傳閱於宮廷密室、王公將相之間,常人自是難睹真容;內藏者,或盜或搶,或騙或買,內心發虛,自然避光,世人當是難見其芳姿;珍稀者,多是繪畫中孤品,特別是常見的草木山水等科,與中國古典詩文融合的人物繪畫更是少見。描繪《詩經》之風情,流連《楚辭》之風韻,展現老子、孔子等聖賢之風骨,呈現歷代美文之風采,勾畫唐詩宋詞之風神,風流倜儻,高山仰止,所以更為後人珍惜留戀。


     


    隨著全球化的崛起,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原來深藏在全球各大博物館的中國繪畫藝術品,逐漸浮出水面,向世人展示她們美麗的容顏。於是,我們繫統整理了中國名畫中與中國哲學、文學為融洽的部分,邀請專家寫文賞評,分集出版,以饗讀者諸君欣賞名畫殷殷之望,讓昔日“養在宮中人未識”之繪畫珍品酣夢醒來,“飛入尋常百姓家”!是為序

    媒體評論
    媒體/名人評論:

    中國繪畫浩如煙海,內涵豐贍。薛曉源先生主編的《藏在名畫裡的中國繫列》采擷了珍藏在海內外的中國古典繪畫中*攝人心魄的華章,集中展示古典繪畫與古典文學、哲學的內在的親緣關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色彩浪漫地呈現出的迷人的詩意生活世界。本叢書*亮點,一言蔽之:名畫與美文齊飛,丹青與風雅共色。
    ——中華詩詞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

    中國哲學研究天人合一,中國繪畫探究味像澄懷,中國文學講究風雅流韻,實現這三者完美的融合,是大畫家們追求的永恆目標。《藏在名畫裡的中國繫列》叢書,立意高遠,嘗試用海內外珍藏的名畫這一獨特視角,打通哲學、文學、繪畫的門類界限,在賞心悅目之中,實現三者完美地融合貫通!蘭亭勝跡,桃花仙境,巨匠聖手,風流倜儻!瀏覽叢書,滿目青山,在可觀可賞可遊可藏中,美目美心美意美神!

    媒體/名人評論:


     


    中國繪畫浩如煙海,內涵豐贍。薛曉源先生主編的《藏在名畫裡的中國繫列》采擷了珍藏在海內外的中國古典繪畫中*攝人心魄的華章,集中展示古典繪畫與古典文學、哲學的內在的親緣關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色彩浪漫地呈現出的迷人的詩意生活世界。本叢書*亮點,一言蔽之:名畫與美文齊飛,丹青與風雅共色。


    ——中華詩詞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


     


    中國哲學研究天人合一,中國繪畫探究味像澄懷,中國文學講究風雅流韻,實現這三者完美的融合,是大畫家們追求的永恆目標。《藏在名畫裡的中國繫列》叢書,立意高遠,嘗試用海內外珍藏的名畫這一獨特視角,打通哲學、文學、繪畫的門類界限,在賞心悅目之中,實現三者完美地融合貫通!蘭亭勝跡,桃花仙境,巨匠聖手,風流倜儻!瀏覽叢書,滿目青山,在可觀可賞可遊可藏中,美目美心美意美神!


    ——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中國美術報總編輯張曉凌


     


    中國繪畫意境深遠,中國哲學高華典雅。抽像的思想觀念能否用具像繪畫語言呈現,一直是哲人智者苦苦追尋的永恆主題。《藏在名畫裡的中國繫列》叢書,對此進行了近乎完美的詮釋和解讀!尤其是叢書展現的三藏繪畫,即皇家珍藏、海外珍藏、希世珍藏作品,孤芳自賞,世俗罕見,古色清雅,悅目悅神,令人拍案稱絕!


    ——著名哲學家、作家周國平

    在線試讀
    一、“白話究能離去文言否”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兩千多年來,中國的社會、政治、文化(包括語言文字)幾乎沒有出現特別重大的斷裂,這一點與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國(如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頗為不同 ),尤其是秦始皇所推行的“書同文”政策,僅從文化保存的角度看 , 可謂厥功甚偉。據唐德剛教授的研究,我國以文言文為載體所保存的 19 世紀以前人類社會的文明,超過了世界上其他所有文字所保存的總和。
    可近百餘年來,中國面臨著所謂“兩千年未遇之大變局”,士人與傳統文化結構之間那種天然的契合關繫已不復存在。隨著西方思潮的湧入,文化激進主義者憚於傳統文化的過於強大,竭力主張向西方文化認同,“新學”日益成為學術文化主流。在這種 “大變局”的影響下,就連作文、講話,也一律改用白話,散文、小說、戲劇、詩歌、官方典冊公文、禮儀文書甚至書信,也統統成為被白話所占據的領地。
    白話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無疑是新文化運動健將們革命的成果;對於文言文,他們曾以決絕的姿態、激憤的情緒予以否定。如魯迅就曾慨言道:“我總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黑、黑、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吳稚暉受時風影響,竟公然聲稱要把線裝書扔進茅坑幾十年。至於陳獨秀,面對林紓、嚴復等人的極力挑戰——嚴復在《與熊純如書》中聲稱:白話與文言“優者自存,劣者自敗,雖千陳獨秀,萬胡適、錢玄同,豈能劫持其柄,則亦如春鳥秋蟲,聽其自鳴自止可耳。林琴南輩與之較論,亦可笑也”——更是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契機,以一種斬釘截鐵的姿態,對文言文大施撻伐。在先賢們看來,文言文作為一種滲透了封建毒素的表意工具,要打倒就必須徹底打倒,“必不容反對者以討論之餘地”(陳獨秀語)。

    一、“白話究能離去文言否”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兩千多年來,中國的社會、政治、文化(包括語言文字)幾乎沒有出現特別重大的斷裂,這一點與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國(如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頗為不同 ),尤其是秦始皇所推行的“書同文”政策,僅從文化保存的角度看 , 可謂厥功甚偉。據唐德剛教授的研究,我國以文言文為載體所保存的 19 世紀以前人類社會的文明,超過了世界上其他所有文字所保存的總和。


    可近百餘年來,中國面臨著所謂“兩千年未遇之大變局”,士人與傳統文化結構之間那種天然的契合關繫已不復存在。隨著西方思潮的湧入,文化激進主義者憚於傳統文化的過於強大,竭力主張向西方文化認同,“新學”日益成為學術文化主流。在這種 “大變局”的影響下,就連作文、講話,也一律改用白話,散文、小說、戲劇、詩歌、官方典冊公文、禮儀文書甚至書信,也統統成為被白話所占據的領地。


    白話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無疑是新文化運動健將們革命的成果;對於文言文,他們曾以決絕的姿態、激憤的情緒予以否定。如魯迅就曾慨言道:“我總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黑、黑、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吳稚暉受時風影響,竟公然聲稱要把線裝書扔進茅坑幾十年。至於陳獨秀,面對林紓、嚴復等人的極力挑戰——嚴復在《與熊純如書》中聲稱:白話與文言“優者自存,劣者自敗,雖千陳獨秀,萬胡適、錢玄同,豈能劫持其柄,則亦如春鳥秋蟲,聽其自鳴自止可耳。林琴南輩與之較論,亦可笑也”——更是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契機,以一種斬釘截鐵的姿態,對文言文大施撻伐。在先賢們看來,文言文作為一種滲透了封建毒素的表意工具,要打倒就必須徹底打倒,“必不容反對者以討論之餘地”(陳獨秀語)。


    先賢們對文言文的大力批判,所必然導致的一個顯性效果便是使文化下移:人們不必再去苦學那套“平仄對仗”的律詩法式與“隸事運典”的四六之文,也同樣能成為作家、詩人;但壞處是使中國語言的精致與典雅逐漸喪失,從而走向粗俗、淺直與草率。錢鍾書曾在《管錐編》中指出駢體文有兩大患:“一者隸事,古事代今事,教星替月;二者駢語,兩語當一語,疊屋堆床……然而不可因噎廢食,止兒啼而土塞其口也。隸事運典,實即‘婉曲語’之一種,吾國作者於茲擅勝,規模宏遠,花樣繁多。駢文之外,詩詞亦尚。用意無他,曰不‘直說破’,俾耐尋味而已。”錢先生畢竟是淹博貫通的大學者,他所總結的“不直說破,耐尋味”,正是文言文的優長;對此,就連那些極力反對文言文的新文化健將們也無法否認。他們作為被中國傳統文化所“化”之人,自幼便深受“根文化”的濡染,且都是作舊詩、作古文的卓然老手。盡管他們在理智上認為“舊的皮囊盛不下新東西”,紛紛用白話作詩撰文,卻又邃於舊學,深諳文言“不直說破,耐尋味”之妙,遂不約而同地在“白話詩”中襲用古典詩詞的句法與意境,而成為一種“洗刷過的舊詩”。當年反白話詩力的胡先骕嘗謂:“詩家必不能盡用白話,征諸中外皆然”(《中國文學改良論》),不料此論竟在白話詩人中得到響應,如俞平伯就斷言:“(白話)不是作詩的適宜的工具”(《社會上對於新詩的各種心得》),聞一多開始倡導新詩“節的勻稱與句的勻齊”,徐志摩則公然“承認我們是‘舊派’”(《詩刊放假》)。到後來,魯迅、胡適、劉半農、周作人等人,則干脆中輟了新詩創作而“勒馬回韁作舊詩”——這充分表明“白話”並不會像“天生石猴”似的憑空產生,毫無“來處”,它與“文言”之間不可能截然地一刀兩斷。


     


    一向博雅好古的章太炎,在縱論“白話究能離去文言否”這一問題時,曾如是評斷道:“以此知白話意義不全,有時仍不得不用文言也”;“白話中藏古語甚多,如小學不通,白話如何能好?”(《白話與文言之關繫》)章氏此語在當時就招致魯迅、陳望道等人的批評,但作為古文大師,章太炎並非人們所想像的那樣一味反對白話, 盡管他本人為自負的還是“文實閎雅”的《訄書》,但也不避白話。當他接到胡適的贈書後,當即以白話回復這位白話的積極倡導者:“適之你看:接到中國哲學史大綱,盡有見解。但諸子學術,本不容易了然,總要看他宗旨所在,纔得不錯。如但看一句兩句好處,這都是斷章取義的所為,不盡關繫他的本意。仍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見“胡適存件”574 號,標點為引者所加。)即此可見章太炎的史家胸襟以及相當開放的文體觀念;當然,其中也曲透出章氏對“白話文”的某種調侃。在章氏看來,“工拙者繫乎纔調,雅俗者存乎軌則”(《文學論略》),駢散文白各有定位,他之所以主張“有時仍不得不用文言”以及用白話者要通“小學”,其著眼點還是強調文人的知識積累與文化素養。再如,當年施蟄存與魯迅曾就“讀《文選》”問題打過筆仗,施先生曾以魯迅本人的文章為例借以說明如無古文學的修養,“魯迅先生的新文章決不會寫到現在這樣好”(《〈莊子〉與〈文選〉》),此言極是。事實上,魯迅後期的文章大多以白話出之,但裡面卻透發出濃厚的文言氣息,這足以表明豐厚的舊學根柢,已深深根植於魯迅的整個生命中。至於他為好友的父親撰寫碑文則依舊是地道的碑版體式饒有金石氣韻。


     


    由於歷史語境的懸隔,當今學人且不說在“舊學”上無法追攀前賢,恐怕連前賢們對文化的那份敬畏、對生命的那種淡定都沒有了。隨著資訊的發達,當今學人在資料檢索、使用的便捷方面,已經遠遠超過前輩。但從學術的角度看,像陳寅恪那種“吾儕所學關天意”的崇高理念早已成為舊日黃花,代之而來的是學人們的焦躁和浮誇,尤其是人文學科,那種集團化、職業化、沙龍化與功利化的積弊已日益嚴重;至於其學養功夫,則不禁令人咋舌。我曾看到多種大部頭著作,作者們似乎都很善於利用媒體,在出版前已先造足了勢;為了顯示“學養”,又往往要在卷首來上一首“七律”;可不看便罷,一看真是大大敗壞了閱讀正文的胃口——他們尚未弄清“七律”之“律”為何物,便“大膽落筆”,寫起“七律”來了,也未免太昧於“善藏其拙,巧乃益露”之理;連教授、學者尚且如此自襮其短,復夫何言!


     


    二 “孤光自照,不隨他轉”的文言之美


    所謂“文明”,對於文化人而言,其實就是“文雅”“文質彬彬”,這是


    體現一個君子與紳士的“教養”“修為”的重要標志。


     


    隨著資訊的高度發達,當代人早已習慣於以鍵代筆,也極少寫信,往往用短信、電話作替代性的表達,既簡且省。可如此一來,蘊含在文字中的那股悠遠綿長的無盡情味必將消失殆盡,文字,幾乎成為一種與生命無關的東西。可我們讀魯迅、周作人、朱自清、錢鍾書先生的散文,情采芬芳,九流麟萃,其間或文或白,或駢或散,或雋簡,或曠遠,或蘊藉,或暢達,“碎文瑣語,肇為連珠”,作者的文化追求、藝術修養、價值觀念、人生旨趣、個人性情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他們的筆下坦露無遺。蘊含在字裡行間的那種郁然於內裡、煥然於外表的神采,那種由辭藻的靈動組構而成的情致、風韻,使得他們成為魅力、永不過時的作家。茗味著他們筆下那些英辭盤郁、可潤金石的文字,我們總會深深地被這種“不說破”“耐尋味”的韻致、這種書寫時作者“至性深情”的投入所感染,所迷醉——這顯然是力求便捷的電腦所無法替代的,也是淺直的白話無能為役的。但現代人對此似乎已無暇顧及了。


     


    這無疑是一種缺憾。我由是想到,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是否有可能就是一個乏味的時代? 更為可慮的是,時下人們對於非技術的東西,往往也會以技術的眼光來打量,如以為用電腦一定勝過手寫、白話一定勝過文言,這種表面的時間觀和簡單的進化論觀點,其實非常幼稚,絕不能以此闡釋人類極其復雜的靈智活動。


     


    在人類幾千年生存發展的漫長過程中,盡管從物質層面看不斷在“變”,但精神的內核卻並沒有多大改變,由傳統文化所化育的審美心理結構、思維特征、美感經驗、價值取向、像喻繫統,作為一種歷史積澱物,仍然深存於人們的精神結構中。所謂“存在”的焦慮與困惑作為永恆的主題仍代代相承。那種自以為是地認定可以在時間軸上排列出一個精神由低到高的譜繫,好像精神現像也像生物現像一樣可以一直從低級向高級演化,這實在是想入非非的一廂情願。


     


    有人說這是一個有暴富沒成就、有快感沒美感、有熱鬧沒熱情、有格式沒格調的時代,恐非悖謬之言。在這樣的生存狀態下,人們哪裡還顧得上高雅、精致之“趣味”的培養;至於人所獨有的那種至性深情、風人雅致早已被現代科技的巨手強制關閉,“形而上”的升華途徑也已被超消費的物欲文明所截斷,那喧鬧著的、過剩的“力比多”隻是在“形而下”的層面上追求著時尚、折騰著花樣。


     


    其實,真正的現代人,並非一味追求時髦,求新炫奇,而是有著強烈的古典情結和懷舊傾向。他們能夠“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乘物以遊心”,傾聽歷代先人之呼吸,領悟聖哲創闢之精義,孤光自照,不隨他轉,自有一股活潑潑的生氣自心底流出。而一個對時光的流逝毫不在乎,麻木地輕慢萬物的人,不過是一個遭到時間放逐的落魄遊魂——說到究竟,商業經濟愈是高度發達,愈是需要人文精神的浸潤與發揚,有識者對此焉能不察。


     


    基於上述語境,我希望大家多讀一點古典,多學一點古詩文;如有餘暇,也不妨研究甚至嘗試一下古人作文作詩的技巧與竅門。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會增強我們的語感,使文章增添文采,饒有古雅的風致,更可以使我們在大雅雲亡、中文式微的當下 , 培養我們的古典氣質情懷 , 從而與傳統文化保持一種血脈上的貫通,進而打破人為的學科界限,將各種學問乃至人類的文化成果盡力打通,然後通過自由創作,貫通並激活漫長的中外古今文化的積澱,使整個社會體驗到悠遠淳厚的文化韻味。相比於“止於達意”的淺直白話,文言更重情致,更具意味,更講究文章的章法、氣勢、境界、神采、風骨、韻致、靈思,講求層出不窮的修辭妙境,而這一切又都是與古人的生命樣態息息相關的。因此,我們必須用志覃研,將古人的名篇傑作取而熔鑄於己,凝結為自我的血肉,真積力久,身心將獲益無涯,而文筆則增華有望。


     


    三 “觸處皆春,得大自在”的傳世名畫


     


    中國古書畫界有個說法,“紙壽千年,絹壽八百”。中國古代字畫材質多為紙質或絹質,由於光照、溫度、濕度等因素會對古畫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書畫文物在展出時間和次數上都要嚴格限制,許多“國寶”每展一次,都要入庫“靜養”至少三年。特別是散藏於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傳世古畫,普通公眾更是難得一見真容,甚至圖版資料都甚為稀有。


     


    曉源兄遍尋海內外博物館,為本書的每篇古文都找到了相應的傳世古畫,且都是出自古代名家之手,更有多幅名畫來自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我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等海內外知名機構,這些藏品平時極少對外展出,可謂“觸處皆春,得大自在”。畫中賞文,文中觀畫,大有裨益於我們讀解古文,又能在閱讀中得到高度的藝術享受,可謂珠聯璧合。


    我國古代散文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其篇數之多,采之難盡;流派之眾,論之難公;而非宏通博賅、工於駢散之文者,又未足以攬其勝、探其微而擇之精。究竟如何從浩如煙海的歷代典籍中選其精華,推闡本原,考鏡源流,平章得失,為學習者示以學問之門徑,歷代學者役役於斯,未嘗稍怠;以故,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編選古文選本的傳統。編選者爬羅剔抉,采銅於山,用力綦巨。就選本看,其中較著名的有南朝蕭統所編的《昭明文選》,宋代的《文苑英華》,清代的《古文辭類纂》《續古文辭類纂》。


     


    這些選本由於體量過大,內容又過於艱深,不易普及。相比之下,吳楚材、吳調侯所編的《古文觀止》是一個較為理想的選本,甫一問世,便極盛行。該選本共分 12 卷,選入歷代具有其時代特色的文章 222 篇,具有“少而精”的特點,是一部“正養蒙而裨後學”的切合實用之書,該選本流傳甚廣,歷經 300年至今不衰。本書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從這個選本中選出的,所采取的實際上是一種選“代表”的方法,即從已有定評的選本中選取有影響、代表性的名篇傑作,從這個意義上說 , 此書也可以說是《古文觀止》的濃縮本。


     


    後談談本書注釋的體例以及其他相關問題。


    一、所謂“注釋”,其目的無非就是疏通字義文意,讓讀者讀懂全文。考慮到本書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的普及性讀物的特點,故力求簡明扼要,不作煩瑣的字詞考辨,不過多地使用一些較為生疏的文論批評術語。為了幫助讀者理解全文,我在注釋中適當地加入了一點解析性的文字;對於古今義的相異之處,則給予特別的關注。


     


    二、“賞析”古文,當以得其神理、氣格、機局,使讀者舍筏登岸為上乘,以刪繁就簡、一歸至當為要則。本乎此,書中的每篇“賞析”文字,我都盡量控制在千字以內,不泛泛作“段落分析”或“主題歸納”,盡量減少那些“說明性”的文字,力圖在把握全文之嚴針密線直曲顯晦的基礎上,求契作者之初心,體悟意匠之所在,尤重文章的章法、氣勢、神采、風骨、韻致、靈思;古人有所謂“文成法立”之說,衡文品藝尤忌拘執於某種預設的固定套式路數,“將活龍打做死蛇弄”。


     


    三、後再說“今譯”。為了便於讀者理解全文,本書采用了比較費力的“直譯”的方法。從翻譯的視角看,任何名篇傑作其實都具有天然的“免譯性”,蘇曼殊當年曾慨嘆英譯李白的詩句“長安一片月”之難。不僅如此,即使將文白對譯,也大非易事。如杜甫詩“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繫故園心”,個中的“韻味”,簡直無法用白話傳譯,這充分表明真正的文章高手,都是把語言的張力、彈性與魅力玩到極致的人。有鋻乎此,我們力求在深刻把握文白兩種語言特性以及原文意蘊風神的學術前提下,在文心上與古人相會通,然後以優美、雅正的白話文出之,盡力使“今譯”本身也成為一篇篇美文。總之,衡文之事,毫釐易失,而論析難公,豈敢固必。但願聆聽讀者們的高見,以期近是。


    邵盈午


    2018 年 9 月 5 日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