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秦腔緣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193-280
    【優惠價】
    121-175
    【作者】 朱佩君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029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平裝-膠訂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21200294
    作者:朱佩君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7月 

        
        
    "

    編輯推薦

     散文集所選入作品,大多記敘了作者生命中跟秦腔的不解之緣。充滿了對秦腔的熱愛之情。語言生動,平實,充滿感情。

     
    內容簡介

    朱佩君散文集《秦腔緣》題材多與秦腔有關,由於作者曾是專業秦腔演員,對秦腔熱愛之情滿滿,直到離開舞臺依然情有獨鐘。在這部散文集裡,寫秦腔的作品幾乎占了近一半,記敘了那段難忘的歲月。另一部分文章描述的是近年作者所走訪和接觸過的改革開放後湧現的新人新事物及相關一些往事回憶。還有若干篇對前輩作家藝術家的悼念。

    作者簡介

    朱佩君,生於1968年,陝西三原人,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評論》雜志社外聯部主任,中國散文學會副秘書長,小桔燈藝術團團長。


    曾在全國多家報刊發表《秦腔緣》《小草憶大樹》《王昆老師教我唱民歌》《天上去了個兵馬俑》《神秘湘西》《觸摸在河之舟》《我愛說秦腔》《下鄉下鄉》《夜宿橘子洲》《夢回舞臺唱秦腔》《天上去了個兵馬俑》《我在焦作賣山藥》《晚秋黃梨》等文章。其中《秦腔緣》獲2006中國世紀大采風金獎。《我的戲痴老爸老媽》獲全國總工會“中國夢·勞動美”職工散文大賽一等獎。《塬上的姨媽》分獲“漂母杯”華人華文散文詩歌大賽二等獎和“金鑼杯”全國散文大賽二等獎。其中散文《趕牲靈的哥哥喲我來了》被收入《2016年中國精短美文精選》。散文《小草憶大樹》入選“2017中國散文排行榜”。                             2018年獲全國第八屆冰心散文獎

    目錄
    秦腔緣/001
    我的戲痴老爸老媽/005
    夢回舞臺唱秦腔/012
    牽掛/018
    下鄉、下鄉/023
    我愛說秦腔/030
    趕牲靈的哥哥喲我來了/035
    夜宿橘子洲/040
    塬上的姨媽/047
    農莊雨後吳堡行/051
    我在焦作賣山藥/056
    小草憶大樹/060
    神秘湘西/063
    晚秋黃梨/069

    秦腔緣/001


    我的戲痴老爸老媽/005


    夢回舞臺唱秦腔/012


    牽掛/018


    下鄉、下鄉/023


    我愛說秦腔/030


    趕牲靈的哥哥喲我來了/035


    夜宿橘子洲/040


    塬上的姨媽/047


    農莊雨後吳堡行/051


    我在焦作賣山藥/056


    小草憶大樹/060


    神秘湘西/063


    晚秋黃梨/069


    思念兒時“半個城”/073


    嫂子榮萍/077


    我看環渤海/085


    往事記憶/087


    心寄予筆/096


    天堂去了個“兵馬俑”/099


    王昆老師教我唱民歌/103


    觸摸在河之洲/107


    走進“泥塑之鄉”/110


    幽默的“鄧大人”/116


    監護人的“中國夢”/122


    我的“博導”叫紅孩/129


    我和小鎮有個約會/134


    又見“西譯”/140


    想念魚生/144


    空降物業做副總/147


    巴黎米蘭掠影/153


    2017年的後一天/161


    迪迪毛豆和小花/164


    “緣泉”拾趣/169


    貓娃娃,你在他鄉還好嗎?/173


    秋天的落葉/177


    老佩趕集/181


    五十心語/185


    城裡鄉下/189


    唉!老佩的年啊/193


    愛是秦腔/197


    我為購物狂/205


    秋季到溫州來看海/208


    劇照背後的故事/216


    茶園秦韻/222


    日本剪影/227


    辮子的約定/237


    看望舒乙老師/240


    後記/243

    前言
    寫在前面的話

    鄧友梅

    眼看到朱佩君的散文集書稿“秦腔緣”,我想,這是一本寫她經歷的書。仔細一看,還有許多篇章是寫她近十來年在北京工作、生活的經歷和感悟。
    朱佩君原是秦腔演員。我聽過她那委婉動聽的秦腔和陝北民歌。秦腔是西北人的精神財富,也是朱佩君的心聲。
    近年來,中國散文學會和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經常組織一些作家和學會會員到各地采風,我印像中,朱佩君曾經跟隨我們去過湖南、貴州、江蘇、陝西;去過山東、河北和江南名城揚州等地。所到之地,總有許多感人的事物。佩君總是用心地聽講解,仔細地觀察實地實物,悄聲請教身邊的老師有關內容,表現出她的虛心好學。

    寫在前面的話


     


    鄧友梅


     


    眼看到朱佩君的散文集書稿“秦腔緣”,我想,這是一本寫她經歷的書。仔細一看,還有許多篇章是寫她近十來年在北京工作、生活的經歷和感悟。


    朱佩君原是秦腔演員。我聽過她那委婉動聽的秦腔和陝北民歌。秦腔是西北人的精神財富,也是朱佩君的心聲。


    近年來,中國散文學會和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經常組織一些作家和學會會員到各地采風,我印像中,朱佩君曾經跟隨我們去過湖南、貴州、江蘇、陝西;去過山東、河北和江南名城揚州等地。所到之地,總有許多感人的事物。佩君總是用心地聽講解,仔細地觀察實地實物,悄聲請教身邊的老師有關內容,表現出她的虛心好學。


    多年采風,令她接觸了生活,增長了見識,擴大了視野。由於在采風活動中受到感動和啟示,激發了她對文學的追求願望。加之她從小唱秦腔,秦腔那典雅的唱詞,考究的文字,對她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她拿起筆寫起了散文。


    這幾年,我時不時在報紙、刊物上看到她的散文,為她的努力,為她的進步而高興!我感覺她是有感而發,真情實感。寫秦腔,她傾注了滿腔熱情,寫出了她從事秦腔藝術的酸甜苦辣,寫出了戲曲人追求藝術的真摯情感。


    學寫散文,她很用功,並嚴格要求自己。如今,佩君的散文要出集子了,可喜可賀。書中所寫人和事豐富多彩,各有千秋。


    文如其人。生活中的朱佩君熱情、善良、厚道,典型的西北女子。現在,她還年輕,要走的路還長,該寫的東西還多,相信佩君在今後的歲月裡會多學習,多努力,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2018年陽春三月 北京


     


     


    (作者繫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著名作家)


     


    她的散文是“吼”出來的


     


    紅孩


     


     


    陝西人唱戲不叫唱,叫吼,這在全國獨一無二。想來,這與陝西地處黃土高原有關。在文化媒體工作多年,經常去看蹭戲,但看的秦腔並不多,也就兩三出吧。記得有一年在天橋劇場,有場陝西秦腔專場,周明老師張羅了在京的很多陝西籍鄉黨去捧場。我是西安女婿,自然是少不得的。開始,我看得還比較煩躁,但看到一半就漸入佳境了。特別是看到周邊秦人看得如醉如痴,心說,撩咋咧,要融入陝西,就得聽得懂秦腔。


    在京城,活躍著一批陝西籍文化人。如以周明為代表的集閻綱、何西來、雷抒雁、王巨纔、白描、白燁、李炳銀、王宗仁、劉茵、田珍穎等眾人的作家群,至於影視、書畫、戲劇藝術家就更多了。我是二十幾年前陸續開始接觸這批人的,接觸的時間長了,特別是我參加陝西的文化活動越來越多,幾乎每年都要到西安去三五次,久而久之,人們便很自然地把我編入陝軍了。


    這些年,我接觸的陝西散文作者多。每次到陝西,都被濃濃的文學氛圍感染著。我自己也因為創作了以陝西為題材的散文和電影,而越來越被陝西的朋友推崇。人們過去習慣叫我紅老師,兩三年前,不知誰帶頭改叫我博導,聽後著實嚇了一跳。在我心中,能稱為博導的人,應該是與胡適、楊振寧那種身份相對稱的纔可以。我算哪門子博導呢?


    我知道,人家在開我的玩笑。不過,玩笑也有真誠的所在。如在我的作者中,諸如田霞、小鳳、朱佩君等人,就屬於虔誠地視我為她們的博導的。其實,所謂博導,就是她們作品的讀者,或者說是編者。從事報紙副刊編輯二十多年,又寫過一些散文,算是有點心得經驗,很多作者常常將他們寫出的作品時間發我,希望我給看看,提出修改意見。我喜歡這種工作,看別人如同看自己。在這些朋友中,朱佩君因為是陝西人,認識時間也長,對她的文學,她的秦腔,她的為人,了解得比較透徹,故寫起來就容易些。


    話雖這麼說,當我真的要寫寫老佩——那個叫做朱佩君的女子時,我竟無從下筆。想必其中的原因是,我到底是要寫老佩的秦腔呢,還是要寫老佩的散文?顯然,寫老佩的秦腔,重點是人,而寫老佩的散文,則重點是談讀後感。老佩的散文題材多樣,更多的與秦腔有關。我曾經說,散文是說“我”的世界,即散文的內容是關乎“我”的經歷、情感、思想的,離開了“我”,散文便失去其自身的魅力。


    朱佩君繫陝西三原人,父母是縣劇團的主要演員和編劇,在陝西甚至是西北地區,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朱佩君便考到了省藝校,後分配到省戲曲研究院成了專業演員。多年的學校學習,師傅帶徒弟,使她在秦腔藝術上的表演日臻成熟。在事業即將成功,走向輝煌時,由於人為的因素,她被迫離開舞臺,下海經商,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調到中國藝術研究院,纔使她又回到文藝的隊伍。隻是,舞臺已經成為她業餘的客串,或者說是一種奢望,她更多地開始從事散文寫作,如果用一切從零開始形容,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朱佩君的散文處女作是《晚秋黃梨》。那是到河北廊坊采風後的收獲。那時,我們還未曾相識。記得在十幾年前次見她時,穿著時尚,高高的個子,兩眼傳神,給人一種孤傲的感覺。等時間長了,纔發現她那都是假像,真實的老佩是個非常大氣之人,可謂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我樂見她做兩件事:一是每有大型活動或朋友聚會,她都要唱一段秦腔或陝北民歌給大家聽;另一是,老佩非常好客,不論是在城裡的公寓還是郊區的農莊,隻要得閑,就會發出邀請讓朋友們雅聚品嘗她的朱記家宴。


    我初看到老佩寫的散文是《秦腔緣》,好像發表在一個內刊上。因為是寫戲曲的,跟我所主編的《中國文化報》副刊比較對路,就給發了出來。周明老師看後,一方面鼓勵老佩多寫,一方面囑咐我要多幫助她,說一個女孩子隻身闖京城不容易。跟老佩接觸多起來後,我發現她渾身都是藝術細胞,而且特善於講故事,繪聲繪色,我建議她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那或許就是好散文。於是,老佩便陸續寫出了《王昆老師教我唱民歌》《塬上的姨媽》《我的戲痴老爸老媽》《趕牲靈的哥哥喲我來了》《我愛說秦腔》《下鄉,下鄉》等,這些作品讓人讀得眼前一亮,讓你對其不得不刮目相看。為了寫《我的戲痴老爸老媽》,她構思一夜後,覺得內容不夠豐富,第二天就從北京回到了陝西三原,去同父母聊天,還找父母的同事、戲迷座談。至於寫《趕牲靈的哥哥喲我來了》則是在北京一場暴雨後,她家被淹,可一聽說我們要去黃河邊上的吳堡采風,竟然把門一鎖,毅然跟我們而去。


    老佩散文的特點大致如下:一是題材多與秦腔有關,可見她對秦腔有多麼熱愛。在這部散文集裡,寫秦腔的作品幾乎占了近一半,而且寫得也好。二是口語入文,詼諧幽默,尤其對陝西地方方言的運用,使文章增色很多。三是注重抒情,很能抓住感人的細節。四是思想健康向上,給讀者提供滿滿的正能量。當然,我這隻是籠統的印像,至於具體的感受,那就期待讀者諸君各自去欣賞了。謹此作為小序,期待老佩下一部新作早日到來!


     


    2018年5月6日 西壩河


     


    (作者繫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文化報》文學副刊主編,著名散文家、文學評論家)


     


     


    後記


     


    次拿起筆學寫散文是在2002年。那時,我剛剛離開西安進入北京工作。靈感來自於一次赴外地參觀。記得那是2002年一個秋日,周明老師帶著我和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吳著友主任及我的閨蜜王群和她的兒子小可兒,還有中央電視臺七套農業頻道的幾位記者前往河北廊坊采訪一位叫杜寶倉的種梨人。一到現場,我便被滿目的黃澄澄的宛如大皮球般的黃梨兒吸收住了。加之聽了杜寶倉創業的故事深受感動,回到家裡便有了寫散文的衝動。可是,提起筆來就沒有詞了,真不知從何寫起,總覺得是滿肚子蝴蝶飛不出來。我的恩師周明說:“散文就是你心裡面想說的話,不需要太多華麗辭藻,心裡怎麼想就怎麼寫,把你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就好。”在恩師的點撥下,我創作了篇散文——《晚秋黃梨》。在這裡,還要特別感謝尊敬的閻綱老師呢,那時候,我根本不懂電腦,是閻綱老師不厭其煩,耐心地通過電話給我悉心指點,我纔學會了用五筆輸入法完成了篇文章。《晚秋黃梨》見報後我特別激動,更加激發了我對文學和寫散文的濃厚興趣。


    我感到榮幸的是,來北京這十多年,在恩師的引領下,我有幸先後拜訪過已故著名作家周而復、魏巍、柯岩、王昆、雷抒雁、何西來、陳忠實、李小雨、劉茵、雷達老師以及當今活躍在文壇的閻綱、黃宗英、傅溪鵬、舒乙、石英、王宗仁、張勝友、李炳銀、白描、白燁、惠達、屈塬和遠在陝西同樣關心我的賈平凹、蕭雲儒和李星等老師。


    這些年,我同這些前輩們結識和往來,從這些老師身上學習了很多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他們的關心和鼓勵是我潛心學習寫作的動力。


    我的散文集《秦腔緣》內容大致分為兩類:一是關於戲曲秦腔生活,一是社會生活。由於我的青少年時代都是在陝西省藝校學習秦腔和畢業後進入省戲曲研究院舞臺演出生活中度過的,對秦腔熱愛之情滿滿,直到離開舞臺依然情有獨鐘。因之,依我笨拙之筆記述了那些年難忘的激情歲月。另一部分大部分文章描述的是近年我所走訪和接觸的改革開放以來湧現出的某些新人新事物。還有若干篇是對前輩藝術家、作家如王昆、陳忠實、何西來老師的悼念。


    老師們對我的幫助和關愛佩君永遠感恩在心。


    在此,我衷心感謝尊敬的賀敬之老師為我這本小書題寫書名,鄧友梅老師為我寫了鼓勵的前言。鄧老師和夫人韓舞燕阿姨對我的支持,是我一生受之不盡的!感謝我的“監護人”周明老師對我的鼎力支持和指教。


    同樣感謝著名畫家楊曉陽院長精美的封面繪畫。


    這裡,我還要感謝中國散文學會的常務副會長,作為導師的紅孩老師對我的大力支持和熱誠幫助,使我對今後的散文創作更有信心。


    感謝我的發小,幾十年來待我如親人般的張學軍先生!


    感謝我的家人!感恩生活!感謝秦腔!


    這本散文集的出版,得益於作家出版社給予的支持和責編李亞梓的辛勤付出。深深地感謝!


     


    2018年陽春三月,北京

    在線試讀
    秦腔緣


    我生長在秦腔世家,父親是縣秦腔劇團的編劇兼導演,母親九歲就以一出《走南陽》唱紅了家鄉陝西三原縣城以及周圍鄰縣,成為劇團裡的臺柱子,被譽為“九歲紅”。父母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大西北的每個角落,幾乎是在媽媽的肚子裡,我就開始受秦腔的感染,呱呱落地後,便接受了秦腔的洗禮。
    小時候因為父母經常下鄉演出,有時實在不能照顧我們姐妹,我們便被送到鄉下,由外公外婆撫養。外公是一個忠實的秦腔愛好者,並且會講很多很多的戲文。我們的童年,很少聽到美麗動人的童話故事,卻常常能聽到外公在窯洞裡微弱的煤油燈光下聲情並茂地講著一本一本的老戲文,外公的情緒常常隨著劇本裡各個角色不斷的變化而變化,興奮時他還唱上幾段。我們也都聚精會神,聽得津津有味。外公一生為自豪的就是有一個名演員的女兒。每當聽到從縣城回來的人說:“叔,今兒個晚上亞萍的戲,隊排得長得連票都買不上。”那時候的外公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他得意地摸一摸自己花白的山羊胡子,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令人難忘的就是外公即將遠行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時刻,家族裡大大小小幾十口人圍在窯洞裡外公的土炕邊,等待著外公的臨終遺言時,誰料躺在炕上已有數月,生命垂危的外公此時卻忽地坐了起來,使出渾身力氣唱了一段花臉唱段《斬單童》:“呼喊一聲綁帳外……”,待整段唱腔唱完後,外公便倒下頭駕鶴西去,帶著他老人家一生鐘愛的秦腔,走到了他人生的終點。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一個偶然的機會,是美麗神奇的戲曲,是古老而獨具魅力的秦腔,讓我終於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考入了向往已久的藝術搖籃——陝西省藝術學校,從此開始了我的藝術生涯。老師慈母般的精心培育,加上自身的努力,我終於以優異的成績結束了七年的校園生活,分配到了令人羨慕的西北五省的藝術殿堂——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從此,流光溢彩的舞臺,高亢激昂、優美動聽的秦腔藝術成為我一生的追求和愛!花團錦簇的舞臺,優美的音樂伴奏聲在伴隨我漸漸地成長……

    秦腔緣


     


     


    我生長在秦腔世家,父親是縣秦腔劇團的編劇兼導演,母親九歲就以一出《走南陽》唱紅了家鄉陝西三原縣城以及周圍鄰縣,成為劇團裡的臺柱子,被譽為“九歲紅”。父母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大西北的每個角落,幾乎是在媽媽的肚子裡,我就開始受秦腔的感染,呱呱落地後,便接受了秦腔的洗禮。


    小時候因為父母經常下鄉演出,有時實在不能照顧我們姐妹,我們便被送到鄉下,由外公外婆撫養。外公是一個忠實的秦腔愛好者,並且會講很多很多的戲文。我們的童年,很少聽到美麗動人的童話故事,卻常常能聽到外公在窯洞裡微弱的煤油燈光下聲情並茂地講著一本一本的老戲文,外公的情緒常常隨著劇本裡各個角色不斷的變化而變化,興奮時他還唱上幾段。我們也都聚精會神,聽得津津有味。外公一生為自豪的就是有一個名演員的女兒。每當聽到從縣城回來的人說:“叔,今兒個晚上亞萍的戲,隊排得長得連票都買不上。”那時候的外公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他得意地摸一摸自己花白的山羊胡子,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令人難忘的就是外公即將遠行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時刻,家族裡大大小小幾十口人圍在窯洞裡外公的土炕邊,等待著外公的臨終遺言時,誰料躺在炕上已有數月,生命垂危的外公此時卻忽地坐了起來,使出渾身力氣唱了一段花臉唱段《斬單童》:“呼喊一聲綁帳外……”,待整段唱腔唱完後,外公便倒下頭駕鶴西去,帶著他老人家一生鐘愛的秦腔,走到了他人生的終點。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一個偶然的機會,是美麗神奇的戲曲,是古老而獨具魅力的秦腔,讓我終於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考入了向往已久的藝術搖籃——陝西省藝術學校,從此開始了我的藝術生涯。老師慈母般的精心培育,加上自身的努力,我終於以優異的成績結束了七年的校園生活,分配到了令人羨慕的西北五省的藝術殿堂——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從此,流光溢彩的舞臺,高亢激昂、優美動聽的秦腔藝術成為我一生的追求和愛!花團錦簇的舞臺,優美的音樂伴奏聲在伴隨我漸漸地成長……


    離開舞臺已有數年,不管我身在何處,都忘不了生我養我的家鄉,魂牽夢繞的還是委婉動聽的秦腔。記得在馬來西亞生活工作的那段時間,有一次我同老板一起從馬六甲往檳城送貨,望著旅途上異鄉的美麗風景,不由得把我的思緒帶回了故鄉陝西那渾厚淳樸的黃土高原上,口中禁不住又哼起了秦腔。五個小時的行程,我足足唱完了《火焰駒》《竇娥冤》兩本大戲,劇中的生、旦、淨、末、丑一個也沒少地齊唱個遍。那時的我完全地投入到劇情之中,喜、怒、哀、樂盡現臉上,當我唱到斬竇娥時已悲憤交加,淚流滿面……“朱小姐,你是不是生病了?”老板滿臉狐疑地看著我,並給我遞來了面巾紙。老板的問話把我從戲中的角色裡拉回到了現實當中,我急忙接過老板手中的紙巾,擦拭了臉上的淚水不好意思地說:“哦,沒事沒事,我是在唱我家鄉戲秦腔呢。”後來在馬六甲的一家有名的酒店“好世界”舉辦的一次好友會上,我正式地把秦腔介紹給了他們,我告訴他們西安不僅有氣勢恢宏的秦兵馬俑,還有著流傳了上千年的古老劇種——秦腔。


    每次回到家鄉,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家族聚會演唱秦腔,這事總是由父親操辦,吹、拉、彈、唱均是家族的親戚。常常是由母親激情飽滿的一曲小生戲《英雄會》作為開場,父親韻味十足的《諸葛亮撐船》排在第二,我呢,早已按捺不住,總是要找一段長的煽情的唱腔美美地過上一把戲癮。表嫂聲情並茂的《三娘教子》禁不住催人淚下。曾獲得陝西電視臺舉辦的業餘演員《戲迷大叫板》季軍的表姐也總是少不了一段成名作《砍門檻》,老姨媽已經七十多歲了還要爭著唱一段《探窯》,小姨、姨夫、姐姐、弟弟、表弟、表妹等等……大家都爭先恐後,當仁不讓,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的氣氛常常引來周圍的鄰居競相觀看,有的也即興獻上一段參與其中。


    如今,來到北京已兩載有餘,秦腔一直伴隨著我的生活,有我參與的活動,就會有秦腔的聲音。每當我看到別的劇種進京演出的消息,我就發自內心地替秦腔著急,我多麼希望在京城裡能看到家鄉的秦腔,讓京城的人了解秦腔,欣賞秦腔,熟悉秦腔這個大劇種,也能讓熱愛家鄉的北京秦人大飽一下耳福、眼福啊!好在京城有個同鄉會,聚集了幾千名陝西鄉黨,大家都非常熱愛家鄉,喜歡秦腔。同鄉會每年搞聚會時,就會請來幾位家鄉的秦腔名角為大家助興。大家親如一家人,喫著家鄉飯、講著鄉音、聽著秦腔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場面真是盛況空前,熱鬧非凡。這種時候,我也會乘機一展歌喉,大過一把秦腔癮。


     


    2004年6月2日


     


     


     


     


     


     


     


    我的戲痴老爸老媽


     


     


     


    盡管已經入秋,三秦大地的天氣還是灼熱得令人窒息,不分晝夜,熱浪襲人。就是在這樣的天氣下,我七十多歲的“戲痴”老爸朱文藝,帶著老媽和一群離開舞臺數年現已轉行從事其他行業卻仍為戲曲發狂的人,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凝聚在一起,團結一心,大戰三伏,硬是在短短的四十天裡,排練出了由老爸和高明波叔叔歷時四年精心創作的新編眉戶現代劇《櫻桃紅了》。此劇講述大學生村官高志強放棄城裡優厚的工作待遇,回到村裡擔任村官,並與村裡黑惡勢力作鬥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


    八月二十五日下午,三原縣人民劇院裡座無虛席,觀眾時而嘆息,時而歡笑,時而落淚,看得是那麼專注、那麼投入。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的掌聲此起彼伏,久違了的火爆場面令人感動。大幕徐徐落下,觀眾還遲遲不肯離去,紛紛議論著:“這戲太接地氣了,就好像是咱們身邊發生的事兒。”一位由家人陪伴坐著輪椅來的老戲迷激動地說:“縣劇團這些人消失十多年了,一下子又從哪裡冒出來了,不簡單!”觀眾紛紛稱贊:“認真,賣力,個個都是好把式!”我看到舞臺上一張張曾經熟悉的面孔,激動的淚水湧滿了眼眶。


    我從小生長在縣劇團,是看著劇團的戲長大的,那些個熟悉的秦腔聲音已融入到我的骨子裡。劇團的往事歷歷在目,記憶裡依舊是那麼清晰——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三原縣劇團,不但在陝西赫赫有名,更是享譽西北五省區。演員條件好,行當齊全,樂隊的陣容強大,舞美堪稱一流。曾經排演了《劈山救母》《清風亭》《梨花獄》《丹青淚》等膾炙人口的好劇目,在陝西文藝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深受廣大戲迷朋友們的喜愛,許多戲和演員連續獲得省上的大獎。一九八八年年底,興盛的三原縣劇團還配合省電視臺舉辦了當年的春節戲曲晚會呢。那時候,劇團上演的劇目大多都是由老爸編劇或改編,並兼導演和演員於一身;老媽是劇團的骨干演員,多為大戲的主演,還憑借在秦腔折子戲《汲水》中的精彩表演,獲得了一九八八年陝西省“農行杯”中青年演員秦腔大賽一等獎。


    自打我記事起,劇團就常常四處下鄉,到邊遠的山區去演出,足跡遍及西北五省區,我們與父母總是聚少離多。由於劇團長年下鄉在外,一走便是三兩個月,演員們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所以我們姐弟是散養長大的。我十歲那年除夕的早上,劇團要去韓城的桑樹坪煤礦演出。偏偏在這個時候,姐姐突然患急性腸胃炎住進了醫院。那天很冷,凜冽的寒風中夾雜著雨雪。望著背著鋪蓋卷、提著碗盆準備出發的爸媽,我哭著說:“爸、媽,我姐住院哩,疼得迷迷糊糊的,你倆這一走,丟下我們可咋辦哩?”媽媽已經哭得眼睛紅腫,爸爸含淚拍著我的頭說:“娃呀!實在沒辦法,我跟你媽不下鄉,好多戲都沒法演了。劇團這一大家子人,家家都有難處,實在不敢丟下啊!我娃大了,也懂事了,把你姐照顧好。實在不行,就去找你三姨媽來幫忙吧。”說罷,爸媽很無奈地登上了裝滿道具的卡車。望著漸漸遠去的車子,我哭得跟淚人兒似的凝固在風雪中。


    有一件事,是媽媽一輩子的痛!外婆為我們家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把我們一個一個帶大。在外婆生命垂危快要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刻,後一眼想看的就是她老人家疼愛的女兒——我的媽媽。可是劇團遠在他鄉,不能及時趕回。家中大大小小幾十口人圍在外婆身邊,外婆用微弱的生命苦苦期盼,嘴裡喃喃地念叨著媽媽的名字。姐姐號啕大哭,幾度跑到村口高喊:“媽,我外婆在等你,你快回來呀!快回呀!”臨了,還是三姨媽對外喊了一句:“喲,亞萍回來了。”外婆這纔合上了雙眼駕鶴西去。


    到了九十年代末期,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各種新媒體文化娛樂形式的出現,戲曲市場受到了很大的衝擊,逐漸變得蕭條起來。就連農村過事,都是放電影,請洋鼓洋號、歌舞雜技等助興。即便是有幾場秦腔演出,觀眾也是寥寥無幾。除了上年紀的人聽戲,年輕人對秦腔更是漠不關心。在這種形勢下,本來紅紅火火的三原縣劇團漸漸解體了,劇團的人們一時間沒有了著落。為了生計,有的干脆擺起了地攤,開起了面館,年輕力壯些的就靠騎三輪車載客度日。可憐的是靠演戲生活了一輩子的一位雙目失明的老藝人,幾次對生活絕望,甚至想到了自殺。沒有了舞臺,大家隻能把眼光盯在了農村的紅白喜事上,一的收入苦苦支撐著一個家庭的生存。在那種情況下,我安慰父母說:“沒事,有我呢。”爸爸嘆著氣說:“娃呀,不光是錢的事情,沒戲演了,我和你媽就沒處挖抓了麼。”


    幾年前,我和兩位好友從北京驅車回西安。一進陝西,大雨傾盆。艷說:“佩,先到三原去看看你父母吧。”到了家,門口一把大鎖把我們隔在了院外。鄰居告訴我:“你爸媽到麥流村演戲去了。”我們三個當即決定去麥流村。城北十裡的麥流村那時還是凹凸不平的土路,剛一進村車輪胎就陷進了泥坑裡。無奈,隻能深一腳淺一腳地踩著泥水往村裡走。此時,遠處的大喇叭裡漸漸傳來秦腔的聲音,順著音樂向前探尋,眼前的一幕真把我驚獃了!隻見前面昏暗的燈光處搭著一個小小的戲臺,臺口依次排列著長龍似的花圈,戲臺旁的大門被白紙包裹著,一群穿著白色孝衣的人配合著樂人們吹奏的哀樂,從村裡到村外來回遊走,迎接著一撥又一撥放聲號啕著前來祭奠的人們。啊?原來是村裡辦喪事。霎時,一種莫名的情緒湧上心頭,好丟面子呀!我的爸媽咋能參加這種演出呢!於是,我三步並做兩步跑到臺前,當看到扮好妝準備上場的爸媽時,眼淚不由得“唰”地掉下來,氣衝衝地說:“爸媽,你倆這是干啥嘛?”爸媽頓時愣住了。演丑角的李叔叔看出我心中的不快,拍拍我的肩膀說:“君君,別怪你爸媽,劇團現在散攤子了,沒收入,能接幾個紅白事,大家還有口飯喫。丑是丑,一合手,演戲行行都不能缺,有你爸媽參加,大家還都能湊到一塊解決個溫飽。盡管我娃你經濟寬裕能養活你爸媽,但他倆在舞臺上一輩子了,你不能讓他倆短了精神麼。”環顧圍坐在火爐邊候場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我一時間無語了。


    說實話,同別人家孩子相比,我們和父母是有距離感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姐弟仨一致認同。有一次我們聊天,弟弟說:“小時候每逢放學陰天下雨,看到同學的父母拿著雨傘早早地在學校門口等候,我便會四處張望,期盼著咱爸媽也能來學校接我一次,結果總是令我失望。我臉上流著淚水夾雜著雨水一路狂奔回到家中,雨水灑落一地,心裡的委屈和難過是語言無法形容的。每每想起這些,我都理解不了咱爸媽,究竟是為了什麼呀?”


    兩年前,弟弟的突然離世,給我們這個原本歡樂祥和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世上慘的事莫過於白發人送黑發人,父母的精神徹底被擊垮了,悲痛欲絕的父母甚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看著弟弟的兒子我可憐的姪兒,再望著躺在床上失聲痛哭的父母,我真是心如刀絞地痛!我和姐姐日日守護在父母身邊,真不知用什麼樣的語言去安慰整日悲泣絕望的二老。那段時間,多虧了昔日劇團裡叔叔阿姨們以及愛好秦腔的爸媽的戲迷們,他們輪流到我們家來勸慰我爸媽,借著幫助學習秦腔的名義,讓他們分散注意力,這纔把父母慢慢從痛苦中帶了出來。


    去年夏天老媽因膽結石住院,我在醫院照顧。此時,恰逢老爸已定居在深圳的學生張娟回縣學戲。老爸不但自己全力以赴地在炎炎烈日下義務給學生排戲,竟然還把我從醫院召回一起輔導他的學生。排練場地就設在小區院裡,我們投入的排練引得鄰居們競相觀看。


    醫院裡,手術後的媽媽躺在病床上打著弔瓶,插著引流管,痛得不停地呻吟。看著老媽如此難受,老爸衝我眨了一下眼睛,然後若有所思地對媽媽說:“明天在新興村有一場戲,別的角色都配好了,就差一個老旦,戲份兒不重,你看你能上不?”老媽頓時眼放光芒,顧不得插著弔針的手半撐起身子,用渴望的眼神看著老爸說:“就那一點戲,應該沒問題吧?”老媽情緒的瞬間改變,那種渴望演戲的心情,引得我們哈哈大笑。秦腔能治百病啊!瞧瞧,這就是我的戲痴父母。


    今年六月我回三原縣,可巧爸媽要去參演一場群眾自發的納涼晚會,我們便全家出動,抱著二老的重孫子樂樂,四世同堂出現在了晚會現場。爸媽聯袂主演的秦腔經典劇目《三娘教子》實在太精彩了!老兩口七十多歲了,嗓音還是那麼洪亮,表演激情飽滿,不由得催人淚下。姪兒林林感慨地說:“沒想到爺爺奶奶演得那麼好,把我這不愛看戲的人都給感染了,我真的有點愛上秦腔了。”外甥女可可說:“姥爺姥姥唱得美得很!讓我樂樂長大了跟著他們學秦腔。”姐姐忍不住吐槽說:“這兩天老媽在家總說不舒服,腿軟頭暈,走路都摔跟頭,你這會子看一下,啥病都沒有了。一上臺便精神抖擻,老兩口一個比一個唱得美,晚會都變成了他倆的大PK了。”是呀!一登上舞臺,老媽那些個不舒服呀,全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戲大如天!舞臺猶如他們的生命。真是秦腔人、秦腔魂啊!


    去年,受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鼓舞,老爸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連番找自己的學生李敏談心,鼓勵他辦劇團。李敏不辱使命,在縣文體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就集合了四十餘人。他們把開面館、做司儀、蹬三輪等昔日劇團的精英聚集一起,創辦了一個新的戲曲團體——新藝劇社。老爸不但將自己和高明波叔叔創作四年之久的劇本《櫻桃紅了》無私奉獻給了新藝劇社,還主動擔當起導演兼演員的重任。


    《櫻桃紅了》首演成功了。在總結會上,大家爭先恐後發言,老爸的學生翁君麗激動地說:“朱老師,你這個戲瘋子,領著我們一群小戲瘋子,瘋了四十多天,瘋出了成績,瘋出了自尊自信,瘋出了情誼,老師,謝謝你!”一席話說得老爸熱淚盈眶,連聲說:“不要謝我,沒有縣文體局領導的支持,沒有演藝公司的協助,沒有大家的努力,我一個人能干個啥。你看你們史德、王亞萍老師,作曲田傳熙老師,司鼓王玉龍老師都基本與我同齡,都拼著命地在干,誰心裡不憋著一股勁。咱好多人就像消防隊員,哪裡失火就撲到哪裡去救急,又是演員又兼樂隊,不分主演配角,大家都任勞任怨。一段唱腔幾十遍地唱,一個身段幾十遍地練,每天拍完戲人就像從水中撈出來一樣。樂隊的同志更為辛苦,一坐下去就是三四個小時,風扇裡吹出的熱風更加速了身上流淌的汗水。再看看咱社長李敏,不但把自己的全部積蓄投入在劇社裡,還帶領全家給咱們做好後勤。作為你們的老師、《櫻桃紅了》的編導,我真誠地向全體參演人員說一聲謝謝了!大家辛苦了!”


    我的戲痴老爸的話語,我的戲痴老媽的堅強,和那些與他們朝夕相處的演員們,他們的精神使我聯想到,他們不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不忘初心、不言放棄、繼續前行的可愛的秦腔人嗎?作為他們的晚輩,我衷心地祝願他們,繼續去追逐他們一生為之奮鬥的秦腔夢吧!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