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夜聽潮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188-273
    【優惠價】
    118-171
    【作者】 林賢治 著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7388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40773885
    作者:林賢治著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1月 

        
        
    "

    編輯推薦
    這是林賢治先生的**作品集,既延續他一貫的風格,又在新時代下展現不一般的意義。

    這是一部有力的人文審思之作。作者透過史料鉤沉與世相顯影,將歷史的再現與獨到的思索結合,呈現出歷史的深廣度,展示其多方位的思考維度。

    這是一部頗具問題意識的人文隨筆集。作者並不將那些重大事件孤立,而致力於追尋事物本源,為讀者打開深邃的思想大門。 
    內容簡介
    這是林賢治先生*出版的一部隨筆、評論集。本書沿著作者一貫的路向,筆涉歷史、政治、文化、藝術諸領域。其中有重大事件的記述,有珍稀史料的鉤沉;有社會世相的顯影,有私人記憶的重現;有古今人物的素描,有中西書籍的評介。獨上高樓,極目天涯,風雲變幻,花樹紛纭。作者具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往往借打通時空的限界,尋繹諸多事像的勾連。所以,即使各篇取材不同,形態各異,卻因致力於追尋事物的本源,而在詩性的語言之下,展露出某種思想的深度來。
    作者簡介
    林賢治,詩人,學者。廣東陽江人。著有詩集《駱駝和星》《夢想或憂傷》;散文隨筆集《平民的信使》《曠代的憂傷》《孤獨的異邦人》《火與廢墟》,評論集《胡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記》《自制的海圖》《五四之魂》《時代與文學的肖像》《一個人的愛與死》《午夜的幽光》《紙上的聲音》,文學史專著《中國新詩五十年》《中國散文五十年》,自選集《娜拉:出走或歸來》《沉思與反抗》《盜火者》《文學與自由》,傳記《人間魯迅》《魯迅的後十年》《漂泊者蕭紅》,訪談錄《呼喊與耳語之間》等。主編叢書叢刊多種。
    目錄
    題 記
    烏托邦、革命與知識分子
    迫害與寫作
    告密、記憶及其他
    關於歐洲的三本書
    美國知識分子
    《人文經典》序言
    “哲學船”:從啟程到返航
    後集權時代:黃昏,還是黎明?
    薩米亞特:蘇聯東歐的地下出版物
    審查制度與秘密閱讀
    西方的眼光,東方的故事
    被禁錮的頭腦
    題 記

    烏托邦、革命與知識分子

    迫害與寫作

    告密、記憶及其他

    關於歐洲的三本書

    美國知識分子

    《人文經典》序言

    “哲學船”:從啟程到返航

    後集權時代:黃昏,還是黎明?

    薩米亞特:蘇聯東歐的地下出版物

    審查制度與秘密閱讀

    西方的眼光,東方的故事

    被禁錮的頭腦



    同在寒星下

    米雪爾:比男人偉大

    見證:一個人的鬥爭史

    孤獨的異邦人

    今夜,我拿起兩部詩集

    赫塔米勒:帶手絹的作家

    如何可能寫出失去母親的哀痛

    重尋五四

    九十年:中國文學一瞥

    六十年文學史如何書寫?

    《中篇小說金庫》前言

    孔子、魯迅、傳統與反傳統

    讀杜甫



    秋風秋雨愁煞人

    魯迅:“捧殺”與“罵殺”

    《聖地野百合》引言

    紀念何滿子先生

    為陳實先生作

    追憶與懷想

    黑暗的書寫者

    遊牧式寫作

    王者或草民

    新鄉土文學二題

    《人間魯迅》第四版後記

    《漂泊者蕭紅》後記

    《漂泊者蕭紅》再版後記
    在線試讀
    題 記
    把集子編完,這纔發覺,寫下這些蕪雜的文字,斷續地竟然費去四五年時光。
    溫良的書桌,太平的市街,所見如是,日復一日,感覺自然變得遲鈍起來,仿佛真是“太陽底下無新事”似的。其實,在這期間,外面的世界變動太大。所謂“大氣候”,凍雷轟鳴,風暴四起,雨雪如蓋,而且至今似乎仍然沒有停歇的跡像。
    2008年,“進軍華爾街”的喧嘩聲,猶如上世紀60年代“進軍華盛頓”的回響,但是它已不復關涉民權問題,而是源自經濟的震蕩。兩次運動規模浩大而又和平地進行,然後漸趨平復,為社會不同層面所吸收。“中東革命”不同。這是一場酷烈的、持久的鬥爭,發生在亨廷頓文明衝突理論中的同一種古老、封閉、堅固的文明內部。2011年春,從突尼斯“茉莉花革命”開始,一連波及數個國家,有如骨牌效應,一些鐵腕人物相繼應聲倒下,或者逃亡,或者囚禁,或者暴亡。卡扎菲由一個叛逆者變成國家恐怖主義者,曾經制造過多起殺人事件,至今我還記得他臉上那副不可一世的神氣。穆巴拉克在埃及,如同卡扎菲在利
    比亞一樣,統治了幾十年,虎踞龍盤,想不到在一個早晨就完結了。我到過開羅,看見廣場、街道和店鋪到處都掛著穆巴拉克的畫像,當時就立即想起我國“文革”時的景況。在革命中,政治、宗教、經濟、文化諸多因素糾纏在一起,其中,民主政治的要求是突出的。戲劇性的是,取代穆巴拉克的穆爾西上臺剛滿一年,就又被震天的呼嘯聲所擊倒。革命繼續向前推進。在東歐,烏克蘭於1991年劇變中擺脫蘇聯的控制而取得獨立,2005年繼發“橙色革命”,時隔八年後的今天,民眾再次走上獨立廣場,堅持自由選擇,結果把由他們原先選出的總統亞努科維奇拋出了基輔。偉大的戲劇在演出中。在幕布的後面,盡管不同國度、黨派和勢力的代理人,甚至混有幽靈穿梭往來其間,我確信,人民畢竟存在,而且是這個由手機、互聯網以及傳統的集會和街壘所搭築的現代政治舞臺的主角。
    關於文學和革命的關繫,魯迅曾經做過一個近於“文學無用論”的演講,其中說:“一首詩嚇不走孫傳芳,一炮就把孫傳芳轟走了。”革命是政治和社會矛盾的彙集,許多在書本中夾纏不清、晦暗難明的問題,例如自由、民主、主權等等,都可以從革命的實際變化中找到直接的生動的解釋。繼柏林牆坍毀之後,海外學者高調宣揚“告別革命”的理論,二十年來,響應者眾。雖然,我曾多次作過公開的駁議或迂遠的諷說,但是自覺沒有力量。如今,革命接踵而至,不因有人“告別”而終結。於是想,遠方的濤聲與火光,不就是雄辯的答詞嗎?何必喋喋乎哉!
    集子中的文字,內容不外乎歷史、政治、文化與文學,並非專談革命,但是又不免有所牽涉。隻要談及新舊兩個世紀,老實說,要逃避革命的話題幾乎是不可能的。全書編定,已是午夜,四周靜極。此時,忽然憶起唐人的一句詩“江聲夜聽潮”,便討巧用來做書名,沒有別的意思。題 記

    把集子編完,這纔發覺,寫下這些蕪雜的文字,斷續地竟然費去四五年時光。

    溫良的書桌,太平的市街,所見如是,日復一日,感覺自然變得遲鈍起來,仿佛真是“太陽底下無新事”似的。其實,在這期間,外面的世界變動太大。所謂“大氣候”,凍雷轟鳴,風暴四起,雨雪如蓋,而且至今似乎仍然沒有停歇的跡像。

    2008年,“進軍華爾街”的喧嘩聲,猶如上世紀60年代“進軍華盛頓”的回響,但是它已不復關涉民權問題,而是源自經濟的震蕩。兩次運動規模浩大而又和平地進行,然後漸趨平復,為社會不同層面所吸收。“中東革命”不同。這是一場酷烈的、持久的鬥爭,發生在亨廷頓文明衝突理論中的同一種古老、封閉、堅固的文明內部。2011年春,從突尼斯“茉莉花革命”開始,一連波及數個國家,有如骨牌效應,一些鐵腕人物相繼應聲倒下,或者逃亡,或者囚禁,或者暴亡。卡扎菲由一個叛逆者變成國家恐怖主義者,曾經制造過多起殺人事件,至今我還記得他臉上那副不可一世的神氣。穆巴拉克在埃及,如同卡扎菲在利

    比亞一樣,統治了幾十年,虎踞龍盤,想不到在一個早晨就完結了。我到過開羅,看見廣場、街道和店鋪到處都掛著穆巴拉克的畫像,當時就立即想起我國“文革”時的景況。在革命中,政治、宗教、經濟、文化諸多因素糾纏在一起,其中,民主政治的要求是突出的。戲劇性的是,取代穆巴拉克的穆爾西上臺剛滿一年,就又被震天的呼嘯聲所擊倒。革命繼續向前推進。在東歐,烏克蘭於1991年劇變中擺脫蘇聯的控制而取得獨立,2005年繼發“橙色革命”,時隔八年後的今天,民眾再次走上獨立廣場,堅持自由選擇,結果把由他們原先選出的總統亞努科維奇拋出了基輔。偉大的戲劇在演出中。在幕布的後面,盡管不同國度、黨派和勢力的代理人,甚至混有幽靈穿梭往來其間,我確信,人民畢竟存在,而且是這個由手機、互聯網以及傳統的集會和街壘所搭築的現代政治舞臺的主角。

    關於文學和革命的關繫,魯迅曾經做過一個近於“文學無用論”的演講,其中說:“一首詩嚇不走孫傳芳,一炮就把孫傳芳轟走了。”革命是政治和社會矛盾的彙集,許多在書本中夾纏不清、晦暗難明的問題,例如自由、民主、主權等等,都可以從革命的實際變化中找到直接的生動的解釋。繼柏林牆坍毀之後,海外學者高調宣揚“告別革命”的理論,二十年來,響應者眾。雖然,我曾多次作過公開的駁議或迂遠的諷說,但是自覺沒有力量。如今,革命接踵而至,不因有人“告別”而終結。於是想,遠方的濤聲與火光,不就是雄辯的答詞嗎?何必喋喋乎哉!

    集子中的文字,內容不外乎歷史、政治、文化與文學,並非專談革命,但是又不免有所牽涉。隻要談及新舊兩個世紀,老實說,要逃避革命的話題幾乎是不可能的。全書編定,已是午夜,四周靜極。此時,忽然憶起唐人的一句詩“江聲夜聽潮”,便討巧用來做書名,沒有別的意思。

    如何可能寫出失去母親的哀痛

    當您母親在世的時候,您大約會更多地想到您失去母親的現在的日子;而現在,則會經常想起您從前有母親的日子。

    ——〔法〕馬塞爾普魯斯特

    這個巴爾特不是那個巴爾特。

    不是結構主義文論家,不是唯美主義散文家;除去他臉上的那些虛飾的學術油彩,我們看到,一位標榜“中性”著稱的大學者,原來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小男孩。

    1977年10月25日,羅蘭巴爾特的母親辭世。翌日,他開始寫作《哀痛日記》。其實,它並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日記,隻是擱在他辦公桌上的一沓經由墨水筆和鉛筆劃過的小紙片,身後被人整理成書罷了。這是一部獨特的書,但無疑也是普通的書,它記錄的是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之子的情感,母與子的關繫,一個愛的豐盈與匱缺的心靈世界。這個世界是純屬於巴爾特的,一個吻,一束花,都非常個人化。但是,正如他說的,我們每個人或遲或早都要過沒有母親的日子,所以,非“零度寫作”的書中的一切,對於我們來說都成了親切的暗示。

    巴爾特對他的母親使用了“聖潔”一詞。

    她20歲時結婚,22歲時生下巴爾特,23歲就因為戰爭而成了寡婦,一直活到84歲。可以說,她一生始終伴隨著巴爾特,不但是巴爾特的生活的締造者,而且是巴爾特的靈魂的養育者和庇護者。當年輕的巴爾特遭遇挫折而後破格進入學府法蘭西學院時,正是她,挽著兒子的臂膀步入就職講演大廳。對於巴爾特的寫作,她始終毫無保留地給予支持。在巴爾特的筆下,這是一位美麗、質樸、仁慈,有著相當的文化修養和高貴的自尊心的女性。對於他們母子兩人的眷愛關繫,《日記》裡寫道,那是深刻地、認真地、完全地結合到了一起的。當母親活著的時候,巴爾特擔心失去她而使自己處於神經官能癥的狀態之中;及至去世,他不能不成為自己的母親,這時,已然無力承受孤獨和虛無的重壓。他一個勁兒使用灰色調,在紙片上這樣塗寫他的自畫像:悲痛、溫存、消沉、害怕,總之脆弱極了。

    巴爾特常常哭泣。失去母親以後,他有被遺棄感,覺得失去了活著的理由。他多次說到死。他想死,然而又想瘋狂地活著。“在沒有你所愛的人的情況下活著,是否意味著你遠不如你所認為的那樣愛他呢?”他無法回答。在生與死之間,他沒有勇氣選擇。一種矛盾的、混亂的心緒支配著他。母親的遠去使他放棄了許多先前的想法和計劃,但是有一點是固執的,就是無時不想著“回家”,像一個迷路的孩子。在家裡,他做飯,搞衛生,整理衣物,把東西擺放得跟從前一樣;而所有這些,都是按照母親的價值和家務經驗進行的,他借此每天同母親作平靜的交流。他制造假像,復制過去,他不能接受與母親分離的事實。他寫道:

    她生病期間住的房間,就是她故去時的房間,也是我現在就寢的房間。在她的床依靠過的牆壁上,我掛了一幅聖像(並不是因為信仰),我還總是把一些花放在桌子上。我終不再想旅行了,為的是能夠待在家裡,為的是讓那些花永遠不會凋落。

    典型的戀母情結。

    其實,這是非常殘酷的。時間無情地把真相一一撕毀給他看,就像他所說的,他“已無藏身之處”。自欺與自慰,到頭來隻剩下加倍的苦痛。1980年,也就是寫作這部《日記》的次年,正值盛年的巴爾特,終於“自願”隨母而逝。

    《日記》寫作延續了將近兩年,編者不曾說明何以頓然終止:是因絕望而放棄,抑或移情於另外更合適的載體?從文字看,兩年間,他確實為往事所糾纏,掙扎於記憶之中而無力擺脫。作為學者在講述何者為“中性”時,他指出,那是一種“躲避衝突,巧妙地擺脫的方式”,然而理論與實際脫節。他根本做不到。

    他多次回憶下雪天曾經帶給他的幸福,因為他可以無須上課而同母親待在一起。他想起母親不喜歡他老是圍著黑色或灰色的圍巾,要他的穿戴多一點色彩;想起生病時母親的愛撫;而常想起的,是母親平日呼喚他的聲音:“我的羅!我的羅!……”這個聲音,像回旋曲一樣時時出現,在《日記》中縈繞不散。

    愛是一種柔弱而又剛硬無比的東西,它是超現實、超物質的,可以穿透生活的阻隔而直達夢境。巴爾特說夢是必然的。然而,他害怕噩夢,因為那裡會出現母親被折磨的情形。他對已發生的崩潰充滿恐懼。

    幾乎任何小物件,光影或聲響,都可以成為觸媒,讓巴爾特憶及母親。褒曼的身影,舒曼的曲子,搽面香粉,夜間飛翔的燕子,一隻帶褶皺燈罩的燈,當然還有舊日的照片……它們全不相干,卻因母親曾經的存在而聯繫到了一起。有一次,巴爾特到甜品店買了一塊松糕,小個子女售貨員正在為顧客拿東西,說,好啦。他照顧母親時,每送給她一樣東西,都會這麼說。母親彌留之際,也曾於半昏迷半清醒中這樣回應了他一聲:好了。一切都那麼清晰。巴爾特寫道:“女售貨員的這句話,一時使我熱淚盈眶。我(回到隔音的家裡)痛哭了好長時間。”

    愛使人容易變得神經質。難堪的是生病,而且是在母親關心的飲食方面得了病。消化道、呼吸道癥狀是日常性、連續性的,這就使得思念和悲傷成了巴爾特生命的組成部分,永遠無法消除。

    這個法蘭西人除了詩人的敏感之外,畢竟還有著惟學者纔有的抽像的本領。雖然情緒消失,悲傷猶存;他發現,哀痛就出現在相互眷愛的情感被重新撕裂的地方。眷愛的缺位其實含有抽像的性質,抽像可以與情緒相分離。這樣,《日記》在情緒化記述中夾帶著不少哲理性話語,也就再自然不過了。正由於巴爾特不斷咬囓自己,反復體驗著眷愛的撕裂之痛,缺位之痛,從而把對母親的思念引向至深。既是逃避,又是追尋。這個由悖論的螺旋所制造的深度,就是巴爾特的所謂“抽像”。

    《日記》從不同層面展示愛所可具有的形態,這些形態,又都是以“哀痛”為中心的。巴爾特特別提出一個“哀痛的度量”問題。就本質而言,他要說的是:

    愛到底能夠維持多久?

    為此,巴爾特變得越來越焦慮。

    他把哀痛與悲傷分開,因為前者是封閉的,固定的,靜止的,具有不連續特征。他害怕停頓。《日記》寫到後來,他質疑自己,寫的是不是越來越少了?而這,是不是意味著悲傷的減弱,愛已經被遺忘?

    為了同忘卻的痛苦做鬥爭,巴爾特認為,唯有把“哀痛的工作”、“夢想的工作”轉化為實際的工作,意即投入寫作。由於忘卻是的,無論何人,無論何時,都將很快沒有痕跡,所以,“立碑”是重要的。在巴爾特看來,碑就是文字。而且,除了文字,這時他發現,自己再沒有興趣構築任何新的東西了。

    令人困惑的是,巴爾特不正是一直著述不輟的嗎?難道此前的寫作都不算寫作,應當在背棄之列嗎?我們不能確知他對於不同的文字形式的價值的評估,但寫作就不再是過往的學術性寫作,書中稱作“計劃”式寫作,或“任務”式寫作,而是任由生命誘導的寫作。當他決心通過寫作以擺脫重大危機的時候,首先,他想到的就是圍繞母親寫一部書。他覺得應該而且有必要讓世人認識他的母親。他要寫出母親與貧困,她的奮鬥,她的沮喪,她的勇氣,——無疑地,這是一部無英雄姿態的英雄史詩。他的想法隱秘而固執。即使他說過連碑本身也並非永久不朽的聖物(這與一般學者的見識很不相同,學者講究“永恆”),但他確信的是,立碑是一種行為,一種使人有所認識的主動行為。

    然而,他並沒有寫下這樣一部書。

    他匆匆地跟隨在母親的後面走了。

    《悲痛日記》成了他遺落世間的關於愛的信物。

    有人說,巴爾特的去世是一個謎。其實,謎底在《日記》的後部分已經暴露出若干痕跡。他確實為不曾為母親寫過一點什麼而感到難過,但是,他已經陷入人生的潮:“隱隱沮喪,感覺受到攻擊、威脅、煩擾,情緒失落,時日艱難,不堪重負,‘強制性勞動’等。”他深知,這是哀痛的經典機制。可怕的是,後來連可靠的記憶也受到了影響,他不能不把所有這些同母親去世一事聯繫起來。他承認說,他是“傷心的自私主義”,由於專注於母親的愛,他變得冷漠,不復關心周圍的世界。我們會因此責怪他說,由於情感來源過於單一,他把自己耽溺在這裡面了。確實如此,他寫道:“大海一樣無邊的哀傷——離開了海岸,便一望無際。寫作已不再可能。”

    《哀痛日記》是誠實的,摯愛的,充滿人性的溫暖。在後的日子裡,巴爾特背叛了學術理性而皈依了世俗情感。如果是一個人,一個普通的人,就不必苛責他不愛廣大的人類。能做到博愛固然可崇敬,倘若不能,愛一個人就夠了。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在一個人那裡,巴爾特顯得那麼純粹。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