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梁實秋散文集 精裝讀書會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學 -> 文集
    【市場價】
    243-352
    【優惠價】
    152-220
    【作者】 梁實秋 
    【所屬類別】 圖書  文學  文集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ISBN】978755332412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開本:16開
    紙張:輕型紙
    包裝:精裝

    是否套裝:否
    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7553324128
    作者:梁實秋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

    產品特色

    編輯推薦

    梁氏的風格上承唐宋,下擷晚明,旁取英國小品文的灑脫容與,更佐以王爾德的驚駭特效,*講究好處收筆,留下裊裊的餘音。學者的散文夾敘夾議,說理而不忘抒情,議論要有波瀾回蕩,有時不免正話反說,幾番回彈逆轉,終於正反相合。


    ——餘光中

     
    內容簡介

    梁實秋的作品集子現在市面上為數不少,此次以《梁實秋散文集》結集出版,源自梁實秋自己在人生中、在生活中、在文字中透露出的那份平淡,這種平淡恰是梁氏散文隨筆的妙處所在。所選文章來自《雅舍小品》《雅舍談喫》《雅舍隨筆》《雅舍雜文》《雅舍遺珠》,篇幅皆不大,但卻是梁氏散文和隨筆中*膾炙人口的。既有色香味,更兼纔情趣。

    作者簡介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字實秋,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現當代著名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紀錄。梁實秋40歲以後著力較多的是散文和翻譯。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輯。30年代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持續40載,到1970年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計劇本37冊,詩3冊。晚年用7年時間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

    目錄
    在疲勞與忙碌中,尋找那份寧靜和閑適
    雅舍
    書房
    下棋
    寫字
    讀畫

    不亦快哉

    旅行
    理發
    衣裳

    講價

    在疲勞與忙碌中,尋找那份寧靜和閑適


    雅舍


    書房


    下棋


    寫字


    讀畫



    不亦快哉



    旅行


    理發


    衣裳



    講價


    謙讓


    排隊



    旁若無人


    同學


    乞丐


    詩人


    醫生


    音樂


    臉譜


     


    縈繞在舌尖的滋味,長留在心中的念想


     


    豆汁兒


    燒餅油條


    酸梅湯與糖葫蘆


    餃子


    湯包


    煎餛飩


    核桃腰


    核桃酪


    栗子


    滿漢細點


    醬菜


    燒鴨


    燒鍋雞


    芙蓉雞片


    烤羊肉


    爆雙脆


    炸丸子


    鐵鍋蛋


    烙餅


    薄餅


    鍋巴


    面條


    豆腐


    兩做魚


    瓦塊魚


    生炒鱔魚絲



    火腿


    獅子頭


     


    在寬厚中流露真滋味,在幽默中表露真性情


     


    漫談讀書


    好書談


    畫梅小記





    義憤


    快樂


    談話的藝術


    廢話


    罵人的藝術


    養成好習慣


    談禮


    時間即生命


     


    如煙花般璀璨,忘不了的美景雅事清歡


     


    鷹的對話


    一條野狗


    駱駝


    小花


    貓的故事


    憶青島


    唐人來自何處


    北平的鼕天


    北平的街道


    北平年景


    臺北家居


    東安市場


    窗外

    前言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原籍浙江杭州,長於北京,入讀清華大學,留學美國哈佛,歸國後先後任教於東南大學、山東大學,抗戰時旅居四川,1949年之後客居臺北以老。知交遍天下,與徐志摩、聞一多、冰心、吳文藻諸賢為莫逆之交。早年專注於文學批評,後而改為散文,蜚聲天下,繼而從事翻譯,一部《莎士比亞全集》歷時40載,為海內外所稱道。冰心曾雲:“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纔、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算梁實秋像一朵花。”足見其在朋友眼中,既具色香味,更富纔情趣。
    梁實秋的散文,正如他的人生閱歷,波折雖多而能泰然處之,淡淡地,滋味卻綿長。即便極瑣碎的小事,在他筆下卻能內斂自然、平和中正、溫柔慰藉。他的學問可以說是貫通中西的,但不偏不倚,獨闢蹊徑,雅舍繫列與現當代白話文中自立門戶,底子依然是傳統的中國讀書人本色,卻能將外國文學的精華融會貫通,行文中自然流露不著痕跡。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原籍浙江杭州,長於北京,入讀清華大學,留學美國哈佛,歸國後先後任教於東南大學、山東大學,抗戰時旅居四川,1949年之後客居臺北以老。知交遍天下,與徐志摩、聞一多、冰心、吳文藻諸賢為莫逆之交。早年專注於文學批評,後而改為散文,蜚聲天下,繼而從事翻譯,一部《莎士比亞全集》歷時40載,為海內外所稱道。冰心曾雲:“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纔、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算梁實秋像一朵花。”足見其在朋友眼中,既具色香味,更富纔情趣。


    梁實秋的散文,正如他的人生閱歷,波折雖多而能泰然處之,淡淡地,滋味卻綿長。即便極瑣碎的小事,在他筆下卻能內斂自然、平和中正、溫柔慰藉。他的學問可以說是貫通中西的,但不偏不倚,獨闢蹊徑,雅舍繫列與現當代白話文中自立門戶,底子依然是傳統的中國讀書人本色,卻能將外國文學的精華融會貫通,行文中自然流露不著痕跡。


    他的散文和隨筆每一篇皆有獨特的面目,文辭精煉,平和淡雅,不刻意去炫耀學識而學識自見,不刻意去使用典故而用典恰如點鐵成金,含蓄而雋永。寫人寫事寫物,畫面感很強,寥寥幾筆便能抓住重點,偶爾諷刺一下卻是直中要害,極有分寸。筆調世故但不圓滑,穩健卻不獃板,那種獨特的感覺是梁實秋散文與隨筆別人模仿不來的。正如詩人餘光中所贊:“梁氏的風格上承唐宋,下擷晚明,旁取英國小品文的灑脫容與,更佐以王爾德的驚駭特效,講究好處收筆,留下裊裊的餘音。學者的散文夾敘夾議,說理而不忘抒情,議論要有波瀾回蕩,有時不免正話反說,幾番回彈逆轉,終於正反相合。”


    梁實秋的作品集子現在市面上為數不少,此次以《梁實秋散文集》結集出版,源自梁實秋自己在人生中、在生活中、在文字中透露出的那份平淡,這種平淡恰是梁氏散文隨筆的妙處所在。所選文章來自《雅舍小品》《雅舍談喫》《雅舍隨筆》《雅舍雜文》《雅舍遺珠》,篇幅皆不大,但卻是梁氏散文和隨筆中膾炙人口的。既有色香味,更兼纔情趣。書中插配國畫大家豐子愷先生畫作,其平淡質樸的韻味足以和梁實秋散文共燦而不朽。

    在線試讀
    雅舍
    到四川來,覺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是經濟,火燒過的磚,常常用來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了瓦,四面編了竹篦牆,牆上敷了泥灰,遠遠地看過去,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我現在住的“雅舍”正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說,這房子有磚柱,有竹篦牆,一切特點都應有盡有。
    講到住房,我的經驗不算少,什麼“上支下摘”“前廊後廈”“一樓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間”“茆草棚”“玉樓玉宇”和“摩天大廈”,各式各樣,我都嘗試過。我不論住在哪裡,隻要住得稍久,便對那房子發生感情,非不得已我還舍不得搬。這“雅舍”,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雨,並不敢存奢望,現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並不能避風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縱然不能避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有七八十層的土階。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後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客來則光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來無不驚嘆,我則久而安之,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後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有大不便處。
    “雅舍”共是六間,我居其二。篦牆不固,門窗不嚴,故我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蕩漾而來,破我岑寂。入夜則鼠子瞰燈,纔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動,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順坡而下,或吸燈油而推翻燭臺,或攀緣而上帳頂,或在門框桌腳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對於鼠子,我很慚愧地承認,我“沒有法子”。“沒有法子”一語是被外國人常常引用著的,以為這話足代表中國人的懶惰隱忍的態度。
    其實我的對付鼠子並不懶惰。窗上糊紙,紙一戳就破;門戶關緊,而相鼠有牙,一陣咬便是一個洞洞。試問還有什麼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不也是“沒有法子”?比鼠子更騷擾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風之盛,是我前所未見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當黃昏的時候,滿屋裡磕頭踫腦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別處蚊子早已肅清的時候,在“雅舍”則格外猖獗,來客偶不留心,則兩腿傷處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鼕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


    到四川來,覺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是經濟,火燒過的磚,常常用來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了瓦,四面編了竹篦牆,牆上敷了泥灰,遠遠地看過去,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我現在住的“雅舍”正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說,這房子有磚柱,有竹篦牆,一切特點都應有盡有。


    講到住房,我的經驗不算少,什麼“上支下摘”“前廊後廈”“一樓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間”“茆草棚”“玉樓玉宇”和“摩天大廈”,各式各樣,我都嘗試過。我不論住在哪裡,隻要住得稍久,便對那房子發生感情,非不得已我還舍不得搬。這“雅舍”,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雨,並不敢存奢望,現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並不能避風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縱然不能避風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有七八十層的土階。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後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客來則光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來無不驚嘆,我則久而安之,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後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有大不便處。


    “雅舍”共是六間,我居其二。篦牆不固,門窗不嚴,故我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蕩漾而來,破我岑寂。入夜則鼠子瞰燈,纔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動,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順坡而下,或吸燈油而推翻燭臺,或攀緣而上帳頂,或在門框桌腳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對於鼠子,我很慚愧地承認,我“沒有法子”。“沒有法子”一語是被外國人常常引用著的,以為這話足代表中國人的懶惰隱忍的態度。


    其實我的對付鼠子並不懶惰。窗上糊紙,紙一戳就破;門戶關緊,而相鼠有牙,一陣咬便是一個洞洞。試問還有什麼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不也是“沒有法子”?比鼠子更騷擾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風之盛,是我前所未見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當黃昏的時候,滿屋裡磕頭踫腦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別處蚊子早已肅清的時候,在“雅舍”則格外猖獗,來客偶不留心,則兩腿傷處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鼕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湧,一瞬間,清光上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淒涼。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有趣,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雲若霧,一片彌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頂濕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砉然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此種經驗,已數見不鮮。


    “雅舍”之陳設,隻當得簡樸二字,但灑掃拂拭,不使有纖塵。我非顯要,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理發,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他求。但是陳設雖簡,我卻喜歡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譏笑婦人喜歡變更桌椅位置,以為這是婦人天性喜變之一征。誣否且不論,我是喜歡改變的。中國舊式家庭,陳設千篇一律,正廳上是一條案,前面一張八仙桌,一邊一把靠椅,兩旁是兩把靠椅夾一隻茶幾。我以為陳設宜求疏落參差之致,忌排偶。“雅舍”所有,毫無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從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閑情偶寄》之所論,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人生本來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劉克莊詞:“客裡似家家似寄。”我此時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實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寫作所在,且志因緣。


     


    書房


    書房,多麼典雅的一個名詞!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一個書香人家。書香是與銅臭相對待的。其實書未必香,銅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斕,終日摩挲亦不覺其臭,鑄成錢幣纔沾染市儈味,可是不復流通的布帛刀錯又常為高人賞玩之資。書之所以為香,大概是指松煙油墨印上了毛邊連史,從不大通風的書房裡散發出來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馥蘭薰,也不是霉爛餿臭,是一股混合的難以形容的怪味。這種怪味隻有書房裡纔有,而隻有士大夫人家纔有書房。書香人家之得名大概是以此。


    寒窗之下苦讀的學子多半是沒有書房,囊螢鑿壁的就更不用說。所以對於寒苦的讀書人,書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豪華神仙世界。伊士珍《瑯嬛記》:“張華遊於洞宮,遇一人引至一處。別是天地,每室各有奇書,華歷觀諸室書,皆漢以前事,多所未聞者,問其地,曰:‘瑯嬛福地也。’”這是一位讀書人希求冥想一個理想的讀書之所,乃托之於神仙夢境。其實除了赤貧的人饔飧不繼談不到書房外,一般的讀書人,如果肯要一個書房,還是可以好好布置出一個來的。有人分出一間房子養來亨雞,也有人分出一間房子養狗,就是勻不出一間做書房。我還見過一位富有的知識分子,他不但沒有書房,也沒有書桌,我親見他的公子趴在地板上讀書,他的女公子用一塊木板在沙發上寫字。


    一個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個孩子應該擁有一個書桌,主人應該擁有一間書房。書房的用途是庋藏圖書並可讀書寫作於其間,不是用以公開展覽借以驕人的。“丈夫擁有萬卷書,何假南面百城!”這種話好像是很瀟灑而狂傲,其實是心尚未安無可奈何的解嘲語,徒見其不丈夫。書房不在大,亦不在設備佳,適合自己的需要便是。局促在幾尺寬的走廊一角,隻要放得下一張書桌,依然可以作為一個讀書寫作的工廠,大量出貨。光線要好,空氣要流通,紅袖添香是不必要的,既沒有香,“素腕舉,紅袖長”反倒會令人心有別注。書房的大小好壞,和一個讀書寫作的成績之多少高低,往往不成正比。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監獄裡寫的。


    我看見過的考究的書房當推宋春舫先生的楬木廬為,在青島的一個小小的山頭上,這書房並不與其寓邸相連,是單獨的一棟。環境清幽,隻有鳥語花香,沒有塵囂市擾。《太平清話》:“李德茂環積墳籍,名曰書城。”我想那書城未必能和楬木廬相比。在這裡,所有的圖書都是放在玻璃櫃裡,櫃比人高,但不及棟。我記得藏書是以法文戲劇為主。所有的書都是精裝,不全是buckram(膠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裝訂(half calf,oozecalf,etc),燙金的字在書脊上排著隊閃閃發亮。也許這已經超過了書房的標準,微近於藏書樓的性質,因為他還有一冊精印的書目,普通的讀書人誰也不會把他書房裡的圖書編目。


    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八道灣的書房,原名苦雨齋,後改為苦茶庵,不離苦的味道。小小的一幅橫額是瀋尹默寫的。是北平式的平房,書房占據了裡院上房三間,兩明一暗。裡面一間是知堂老人讀書寫作之處,偶然也延客品茗,幾淨窗明,一塵不染。書桌上文房四寶井然有致。外面兩間像是書庫,約有十個八個書架立在中間,圖書中西兼備,日文書數量很大。真不明白苦茶庵的老和尚怎麼會掉進了泥淖一輩子洗不清!


    聞一多的書房,和聞一多先生的書桌一樣,充實、有趣而亂。他的書全是中文書,而且幾乎全是線裝書。在青島的時候,他仿效青島大學圖書館庋藏中文圖書的辦法,給成套的中文書裝制藍布面,用白粉寫上宋體字的書名,直立在書架上。這樣的裝備應該是很整齊可觀,但是主人要做考證,東一部西一部的圖書便要從書架上取下來參加獺祭的行列了,其結果是短榻上、地板上,的一把木根雕制的太師椅上,全都是書。那把太師椅玲瓏梆硬,可以入畫,不宜坐人,其實亦不宜於堆書,卻是他書齋中惹眼的一個點綴。


    潘光旦在清華南院的書房另有一種情趣。他是以優生學專家的素養來從事我國譜牒學研究的學者,他的書房收藏這類圖書極富。他喜歡用書槴,那就是用兩塊木板將一套書夾起來,立在書架上。他在每套書繫上一根竹制的書簽,簽上寫著書名。這種書簽實在很別致,不知杜工部《將赴草堂途中有作》所謂“書簽藥裹封塵網”的書簽是否即繫此物。光旦一直在北平,失去了學術研究的自由,晚年喪偶,又復失明,想來他書房中那些書簽早已封塵網了!


    汗牛充棟,未必是福。喪亂之中,牛將安覓?多少愛書的人士都把他們苦心聚集的圖書拋棄了,而且再也鼓不起勇氣重建一個像樣的書房。藏書而充棟,確有其必要,例如從前我家有一部小字本的圖書集成,擺滿上與梁齊的靠著整垛山牆的書架,取上層的書須用梯子,爬上爬下很不方便,可是充棟的書架有時仍是不可少。我來臺灣後,一時興起,興建了一個連在牆上的大書架,鄰居綢緞商來參觀,嘆曰:“造這樣大的木架有什麼用,給我擺列綢緞尺頭倒還合用。”他的話是不錯的,書不能令人致富。書還給人帶來麻煩,能像郝隆那樣七月七日在太陽底下曬肚子就好,否則不堪衣食之擾,真不如盡量地把圖書塞入腹笥,曬起來方便,運起來也方便。如果圖書都能制作成“顯微膠片”納入腹中,或者放映在腦子裡,則書房就成為不必要的了。 


    寫字


    在從前,寫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體繫當中占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從描紅模子的橫平豎直,到寫墨卷的黑大圓光,中間不知有多大勤苦。記得小時候寫字,老師冷不防地從你腦後把你的毛筆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這證明你執筆不堅,是要受懲罰的。這樣惡作劇還不夠,有的在筆管上套大銅錢,一個,兩個,乃至三四個,搖動筆管隻覺頭重腳輕,這原理是和國術家腿上綁沙袋差不多,一旦解開重負便會身輕似燕極盡飛檐走壁之能事,如果練字的時候筆管上馱著好幾兩重的金屬,一旦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當然會龍飛蛇舞,得心應手了。寫一寸徑的大字,也有人主張用懸腕法,甚至懸肘法,寫字如站樁,挺起腰板,咬緊牙關,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在這種姿態中寫出來的字,據說是能力透紙背。現代的人無須受這種折磨。“科學”已經廢除了,隻會寫幾個“行”“閱”“如擬”“照辦”,便可為官。自來水筆代替了毛筆,橫行左行也可以應酬問世,寫字一道,漸漸地要變成“國粹”了。


    當作一種藝術看,中國書法是很獨特的。因為字是藝術,所以什麼“永字八法”之類的說教,其效用也就和“新詩作法”“小說作法”相差不多,繩墨當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有不同,關鍵在於個人。寫字容易洩露一個人的個性,所謂“字如其人”大抵不誣。如果每個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謹;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豬,其人必近於“五百斤油”。所以鄭板橋的字,就應該是那樣的傾斜古怪,纔和他那喫狗肉傲公卿的氣概相稱;顏魯公的字就應該是那樣的端莊凝重,纔和他的臨難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間無絲毫勉強。


    在“文字國”裡,需要寫字的地方特別多,擘窠大字至蠅頭小楷,都有用途。可惜的是,寫字的人往往不能用其所長,且常用錯了地方。譬如,鑿石摹壁的大字,如果不能使山川生色,就不如給當鋪醬園寫寫招牌,至不濟也可以給煤棧寫“南山高煤”。有些人的字不宜在壁上題詩,改寫春聯或“抬頭見喜”就合適得多。有的人寫字技術非常嫻熟,在茶壺蓋上寫“一片冰心”是可以勝任的,卻偏愛給人題跋字畫。中堂條幅對聯,其實是人人都可以寫的,不過懸掛的地點應該有個分別,有的宜於掛在書齋客堂,有的宜於掛在飯鋪理發館,求其環境配合,氣味相投,如是而已。


     


    “善書者不擇筆”,此說未必盡然,禿筆寫鐵線篆,未嘗不可,臨趙孟頫《心經》就有困難。字寫得堅挺俊俏,所用大概是尖毫。


    筆墨紙硯,對於字的影響是不可限量的。有時候寫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還講究一點特殊的技巧,妙者無過於某公之一筆虎,八尺的宣紙,布滿了一個虎字,氣勢磅礡,一氣呵成,尤其是那一直豎,頂天立地的筆直一根杉木似的,煞是嚇人。據說,這是有特別辦法的,法用馬弁一名,牽著紙端,在寫到那一豎的時候把筆頓好,喊一聲“拉”,馬弁牽著紙就往後扯,筆直的一豎自然完成。


    寫字的人有癮,癮大了就非要替人寫字不可,看著人家的白扇面,就覺得上面缺點什麼,至少也應該有“精氣神”三個字。相傳有人愛寫字,尤其是愛寫扇子,後來腿壞,以至無扇可寫;人問其故,原來是大家見了他就跑,他追趕不上了。如果字真寫到好處,當然不需腿健,但寫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


     

    書摘插畫
    插圖
    插圖

    插圖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